講道材料

 

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

 

创世记第二十四章拾穗

 

【创二十四19 起誓】 誓必然是奉神祇之名起的。誓言将履行其中条款的重责,放在起这种誓言之人的身上。他若背誓,就有受到神、人报复的危险。起誓有时会包括某些举动,本段就是例证。这举动通常和起誓者应允要做之事有关。例如这仆人将手放在亚伯拉罕大腿内侧(接近或接触其生殖器官),就是将他服从的誓言,与为以撒娶妻,以求延续亚伯拉罕的谱系相连结。──《旧约背景注释》

 

【创廿四2~4亚伯拉罕不要为以撒娶迦南女子为妻原因何在?】

答:亚伯拉罕差遣他的老仆人,往他本地本族的哈兰去为以撒娶一个妻子,就是他的兄弟拿鹤的孙女利百加(15244867),而却不就近娶迦南地中的女子为妻,乃因迦南地的人,是出于被咒诅的含之子迦南的后裔诸族(参911题),此地居民崇拜偶像,有行邪淫恶俗的事,而神是忌邪的神(参出卅四111416)。亚伯拉罕为了保守他的后裔,不拜祭偶像,保持他们圣洁的信仰生活,保存家族纯洁的血统,成为圣洁的种类,所以不要以撒娶这外邦之地的女子为妻(申七24,拉九12)。试看以后的以撒和利百加,曾因其子以扫娶了外邦女子为妻的事,时常带来了心里的愁烦,又为雅各娶妻担忧,甚至不想活命(廿六3435,廿七46)。可见信与不信原不相配的重要性。婚姻人人都当尊重,总要与信的人论嫁娶才好(林后六14,来十三4,林前七39末)。这是亚伯拉罕所能作到的一件美事,创世记廿四章全章都是描写这事,饶富趣味和教训,并且细腻生动又活泼,处处显明出于神的旨意,而成就美好的姻缘(21274048505667),为今日信徒的婚姻大事,留下了一个最好的榜样。―― 李道生《旧约圣经问题总解》

 

【创二十四4 在本族中寻妻】 内族通婚(endogamy)就是娶本部落或本家的女子为妻,其动机可能是基于宗教、社会、种族的因素。在此的理由似乎是种族因素,因为经文没有表示拉班、利百加、拉结的信仰,与亚伯拉罕一家有什么共通之处。一般来说,社会地位只在贵族和平民之间,或涉及都市社会中必须要保持其特色之阶层时,才会构成问题。种族的因素通常是环绕宗族传统或家产物业形成。有时亦与两族人之间的夙怨有关。本段经文中,与神所立的 * 约需要亚伯拉罕一家不被迦南这个大融炉所同化,似乎是内族通婚的动机。──《旧约背景注释》

 

【创廿四10米所波大米位于何处?】

         答:米所波大米--意思是夹河或被高举,系位于伯拉大河与希底结河二大河流之间,就是靠近伯拉大河上流的平原,为亚伯拉罕迁徙后的故乡(创十一31,廿四10 ,徒七2)。巴兰是这地方的人(申廿三4)。古珊利萨田是这地的王(士三810)。亚扪人曾雇这地的战车、马兵攻打大卫,结果败北(代上十九615)。当圣灵降临的日子,也有这地方的人受了感化,听见门徒用他们乡谈的话,讲说神的大作为(徒二8911)。―― 李道生《旧约圣经问题总解》

 

【创二十四10 两河的亚兰】 * 两河的亚兰是美索不达米亚北部,幼发拉底河和哈布尔河(Habur River)附近的三角地带,巴利克河(Balikh River)畔的哈兰亦在其中(和合本将「两河的亚兰」译作「米所波大米」,即美索不达米亚)。申命记二十三4,诗篇六十篇的标题,历代志上十九6,都有提过这个地名。它可能就是主前十四世纪埃及法老和迦南城邦统治者之间的 * 亚马拿书函中,所提及过的拿里马Nahrima)。──《旧约背景注释》

 

【创二十四1011 骆驼的驯养】 虽然在阿拉伯挖掘到鉴定为主前二六○○年的骆驼遗骸,经驯养的骆驼要到主前一二○○年才在巴勒斯坦普遍起来。来自主前第二千年纪初期 * 乌加列的 * 旧巴比伦文献中,亦可找到驯养的迹象,足以作为创世记中几次提及骆驼的左证。阿拉伯以骆驼为驮兽的证据,可以上溯到主前第三千年纪末期。驯养的各阶段,与驼鞍的发展同步进行。骆驼是极有价值的动物,能够将沉重的货物,运过举步维艰的沙漠地带。故此,骆驼甚少被用作食物,并且是富裕的象征。──《旧约背景注释》

 

【创二十四11 傍晚时城外的水井】 早晨和傍晚清凉之时,是妇女到村中公用井打水最理想的时候。由于水井往往是在村外以方便饮牛饮羊,妇女为了安全之故,通常会集体前来。外人可以打水,但理当先向村民作出请求。他们必须向外人提供食水,因为待客友善是当时的通例。──《旧约背景注释》

 

【创二十四1113 泉和井】 第11节(「井」)和第13节(「泉」,但和合本仍译作「井」)不同的字汇,可能表示该处有不同的水源。某些泉水因为地下水位下降,驱使人下掘求水,如此便形成了水井。亚拉得就是如此,今日的深井原本是个水泉。──《旧约背景注释》

 

【创二十四1221 神谕机制】 亚伯拉罕的仆人借用 * 神谕,来断定以撒未来的妻子是谁。通常的作法是向神明提出是或非的问题,然后用某种答案非是即否的机制,让神明藉以回应。西乃山之后,以色列祭司所携带的乌陵土明,就是如此使用。亚伯拉罕的仆人想必极有创意,用自然界的机制寻求谕示。他的是非题是他将要与之说话的少女,是否当作以撒的妻。他的谕示机制基于他将要问这少女的问题。求水的人通常都预期对方应允,因为按照当时的礼节和习俗,这是正常的作法。但这样一个响应,对谕示来说就是「否」的答案。至于相对的答案,仆人选择了出乎人想象之外的回应:面对这样一个常见而随和的请求时,少女自动提出打水给他的整队骆驼。这个出人意料之外的意愿,就是谕示给他「是」的答案。这一连串步骤背后的观念,就是神明若果作出答复,就会影响人正常的行为,改变人自然的本能,来传达祂的答案。类似的机制式谕示,可见于士师记六36\cs1640,和撒母耳记上六712。先知提出异象来证明自己是神的代表,就是从相反的角度处理这种谕示的情形,民数记十六2830和撒母耳记上十二1617都是例子。──《旧约背景注释》

 

【创二十四1920 骆驼的饮量】 骆驼喝水只是补充失去的水分,不是把它储藏在驼峰。集中的脂肪和毛层有助散热和减少出汗,并且容许体温在日夜之间,有较大幅度的变动。骆驼又能够保持血清的水量不变,因此与大部分动物相比,更能够忍受大量的失水。几天没有喝水的骆驼,能够一次喝二十五加仑之多。相较之下,装水喂骆驼的瓶子,容量不超过三加仑。──《旧约背景注释》

 

【创二十四22 鼻环】 鼻环在 * 铁器时代(主前1200600年)最是普遍,但较早时期也有例证。鼻环用银子、青铜、金子造成,设计通常是管状,呈环形,有两端以供穿戴,有时佩有小坠。本节的鼻环重一贝卡,相等于半舍客勒,即五分之一盎斯(和合本:「半舍客勒」)。──《旧约背景注释》

 

【创二十四22 首饰】 本节的金镯应该是环腕穿戴的手镯。这是很普遍的饰物,古墓中女尸的臂上和腕上,经常可以找到。仆人将镯子戴在她臂上,可能象征婚约。十舍客勒的金镯重约四盎斯。主前第二千年纪上半叶的法律档案显示,雇工每年顶多只能赚到十舍客勒,往往十舍客勒也不到。这是指银子,金子价值只会更高。──《旧约背景注释》

 

【创二十四28 母亲和他家里的人】 年轻未婚女子出嫁之前,称己家为娘(母亲)家是很自然的事(见:歌三4)。──《旧约背景注释》

 

【创二十四5059 订婚礼物】 在协议结婚之前男家必须付出聘金,女家要提供妆奁。送给利百加的金银器皿和衣物,有改变她身分成为亚伯拉罕家一份子的作用。经文所用的字眼,是形容打成有用器皿的金属,包括了首饰、盘碟或其他用具等。送给她哥哥拉班和她母亲的礼物,则有证明亚伯拉罕的财富,和突出与他家联婚之益处的作用。──《旧约背景注释》

 

【创二十四5758 利百加作决定】 古时女子在重要事务中,甚少有作决定的份儿。利百加对于自己的婚事不得置喙(5051节),但当仆人要求立刻启程时,他们却请求利百加的同意。环绕这段时期的婚约,十分关注女子在夫家是否得着保障。女家若在附近,可以保证她得到适当的照顾和待遇。他们所要求的十日时间(55节),能够给他们足够机会查明是否一切属实。利百加得到咨询的理由,可能是因为她在这种特殊情况底下离开家庭的保护,是要冒颇大危险之故。──《旧约背景注释》

 

【创二十四59 同行的乳母】 预备要与富人结婚的女子,应当有成群奴仆随行。乳母自小抚育她,因此地位特别高。她会同行成为新家的一份子,并且在途中担任护送之职。──《旧约背景注释》

 

【创二十四62 庇耳拉海莱】 这地名是「看见我的永生者之井」的意思,最初在创世记十六14神向夏甲 * 显现时出现,位于尼革地区的希伯仑西南方。亚伯拉罕和以撒若非将营盘往南迁移,就是以撒如今已经分家居住。──《旧约背景注释》

 

【创廿四62庇耳拉海莱位于何处?】

         答:庇耳是井,拉海莱即永生上主眷顾我;乃是旷野的泉水井,在加低斯和巴列中间,夏甲逃至此泉水旁时,遇见了耶和华的使者,因这水泉井名叫庇耳拉海莱,就是说在这里看见了那看顾我的主(十六781314)。以撒住在南地时,曾从此庇耳拉海莱回来,迎娶利百加为妻(廿四6267),在亚伯拉罕死了以后,他是靠近此地居住的(廿五11)。―― 李道生《旧约圣经问题总解》

 

【创二十四6266 蒙脸帕子】 她在途中没有蒙脸,但利百加知道对方是以撒之后,便立刻蒙上帕子。这可能是利百加向以撒表示自己是他新妇的方法。新娘在结婚时蒙脸,已婚妇人则否。蒙脸风俗随时、地而变迁。便尼哈桑古墓壁画(主前第二千年纪早期)中的亚洲妇女并不蒙脸。然而按照中 * 亚述的法律(主前第二千年纪晚期),所有良家妇女在公众场合出现时,都必须蒙脸。──《旧约背景注释》

 

【创二十四67 母亲的帐棚】 撒拉具有全家主母的地位,因此死后帐棚空置。以撒把利百加带到母亲帐棚,表示如今全家主母就是她。这作法与 * 乌加列文献中进入新郎家门,有同等的重要性。──《旧约背景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