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經資料大全

 

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

 

出埃及記第十九章拾穗

 

【出十九1「以色列人出埃及地以後,滿了三個月的那一天,就來到西乃的曠野。」

   〔暫編註解〕“西奈曠野”指西奈半島南端的曠野,為西奈山所在(十八5)。其地有一海拔2300公尺的高山,名叫摩西山,一般相信就是摩西領受律法的西奈山。山腳有一大平原,面積約10平方公里,百姓可能就是在此紮營。以色列人在西奈山領受律法,建造會幕(民一1)。《出埃及記》、《利未記》和《民數記》的律例條文是在這裡頒佈的。

         “滿了三個月”指以色列人離開埃及地已經三個月(比較十二2注)

         以色列人出埃及地“ 滿了三個月”;即五至六月。參看第十二章2節的腳註。學者一般認為“西乃”山就是耶伯慕撒(J e b e lMusa),是一個高七千五百英尺(2 285米)的山峰,位於蘇彝士和亞卡巴灣中間那倒三角形地帶的南端這山峰的山腳是長兩英里半、寬半英里(4 x 0.8公里)的平原,百姓逗留在當地十一個多月期間,很可能是在這裏安營。

         「那一天」:強調百姓已經達到出埃及的第一個目的地。

         滿了三個月,是表明這是出埃及地以後的第四個月十五日,也表明以色列人在汛的曠野有兩個的時間,慢慢步行移動而到了摩西受召要在這裏事奉主神的地方。

         本章記述以色列人到達西奈,從此處到《民數記》十11,中間有十一個月,以色列人一直留在西奈。耶和華在此期間向他們顯現,頒佈十誡與約法;以色列人也在這裡製作金牛犢。

 

【出十九12 西乃的曠野】 以色列人離開埃及之後三個月,到達了西乃的曠野。雖然「滿了三個月的那一天」一語不知是指月朔還是月圓,但這日期總是在公曆六月。西乃山的位置未有定論,學者提出的不同地點超過了十二個之多。可能性最高的三座山分別是南部的穆薩山(Jebel Musa)和塞巴珥山(Jebel Serbal),以及北部的辛比沙山(Jebel Sin Bishar)。穆薩山(海拔7 486呎)位於西乃半島中南部群山之中。由於它是山脈中最高的山峰之一,早在主後四世紀已有傳統的支持。此外,山北還有拉哈平原(er-Raha Plain),可以作為以色列安營之處(占地約四百畝),惟一問題是水源不足。塞巴珥山(海拔6 791呎)位於穆薩山西北面二十哩左右,它不屬山脈的一部分,巍然獨立在費蘭乾河之上。它鄰近綠洲,又處於穿越本區的交通要道,因此是個很吸引人的可能。但這地點可供安營的地方卻遠比穆薩山小。半島北部的山也得到部分的學者支持。他們根據摩西最初向法老提出的要求(五3),假定三天的朝聖旅程就能到達西乃山。他們又指出北邊的路線比較直接通往加低斯巴尼亞,並且比較接近摩西旅居的米甸。──《舊約聖經背景註釋》

 

【出十九2「他們離了利非訂,來到西乃的曠野,就在那裡的山下安營。」

   〔暫編註解〕利非訂 請參看十七1的註釋{\LinkToBook:TopicID=698 Name=十七1}

         西乃的曠野 請參看本書十八1~十九1的序言{\LinkToBook:TopicID=716 Name=三 到西乃的曠野 十八1~十九1}

         就在山下安營 這就是神的。詳細的解釋,請參看三1的註釋{\LinkToBook:TopicID=226 Name=1},本書緒論「西乃在何處」{\LinkToBook:TopicID=131 Name=1 西乃山在何處}及「一條有策略性的路線」{\LinkToBook:TopicID=133 Name=3 一條有策略性的路線}

 

【出十九2~3 <syncBible ref=19:2-3>在西奈山上,發生過哪些重大事情?】

   西奈山(何烈山),是以色列歷史上最神聖的地區之一,位於西奈半島的中南部。摩西在這個山的荊棘火焰中遇見神,神在這裡與以色列人立約,以利亞在這裡聽見神微小的聲音,神也在此將律法和聖潔生活的原則賜給祂的百姓。他們知道了順服神則會蒙福(卅四4~28),不順服則會陷入悲慘的境地(卅四7)。——出埃及記注釋(靈修版聖經注釋)

 

【出十九3「摩西到神那裡,耶和華從山上呼喚他說:“你要這樣告訴雅各家,曉諭以色列人說:」

   〔暫編註解〕摩西到神那裏 七十士譯本在之後加「的山」,而成為的山。

         摩西熟悉這山,情切想向交代他使命的完成(參看三112),卻不知道這乃是他新使命的開端。

         耶和華從山上呼喚他說 正在摩西情急想要上的時候,主神也是急不及待的,在等候了很久以後,從山上呼喚摩西。山上,七十士譯本則繙為天上

         你要這樣告訴雅各家,曉諭以色列人,說 有些學者正確的指出,這種對以色列人的稱呼,是符合古代君王對寵愛臣民官式的稱呼。因為萬王之王現在要對祂的子民頒賜律法、是一件「官式」的行動,故必須用官式的稱呼。

         本書餘下的部分、利未記和民數記首十章,組成一段稱為摩西律法的教訓。摩西律法以當時封建君主的條約——一個強勢君王與其封臣所訂立的條約——的形式頒布。一分典型的條約包含序言(3節)、歷史簡介(強調君王的恩慈,4節)、封臣或臣僕明確的責任、條約的見證,並詳列遵守和破壞條約的後果(即祝福和咒詛)。

 

【出十九4「‘我向埃及人所行的事,你們都看見了,且看見我如鷹將你們背在翅膀上,帶來歸我。」

   〔暫編註解〕神重述神大能的作為,提醒以色列人對祂順從。神把自己比作一種大鷹;鷹如何帶領小鷹飛往安全之地,神也照樣帶領以色列人抵達西乃。

         我向埃及人所行的事,你們都看見了 這是古代大君王與臣屬立約前,宣告大君王曾作過的偉大跡的形式。事實上,46節是一種詩體的形式,筆法是用來使人容易記憶的,大概是以色列人之紀念主神頒賜律法的禮拜儀式,被收集在此來提醒以色列人,主神為他們做了何等大的事,給了他們何等榮耀的地位與名稱,因此他們也就負有要將這律法光顯天下的使命。我向埃及人所行的事,當然是指十災和過紅海時淹斃埃及追兵的大

         如鷹將你們背在翅膀上,帶來歸我 在出埃及、過紅海、到曠野的過程中,以色列人都曾有大恐懼,大埋怨。但是,當他們在神的山下安營,知道這就是當日摩西受召的所在地,也是他們初步的目的地,而從這裏回頭思想過往的日子時,他們真可說是主神將他們如鷹背在翅膀上,帶到這裏來歸於神的(參看申卅二1011)。

 

【出十九4 如鷹將你們背在翅膀上】 這鳥是鷹的可能性雖然不能排除,翼展達八至十呎的兀鷲(griffin vulture)才是這鳥名慣常的翻譯。聖經參考書雖然經常提到大鷹在雛鳥飛累了時,會將牠們背負在翼上,或在牠們無法振翅飛翔時接著牠們(見:申三十二11),博物學家的觀察卻無法證實這個說法。實際上大部分鷹鷲都要到三、四個月大時才首度試飛,那時牠們已經大致長成。再者博物學家的觀察都一致同意,第一次的飛翔通常都是在父母離巢外出時發生的。另一個解釋是,如果所指的是鷲的話,這個象喻可能具有政治意味。埃及女神內克貝特(Nekhbet)是鷲神,代表上埃及,是法老和全地的佑護者。以色列素來受埃及保護,直至耶和華將他們帶來歸祂自己為止。──《舊約聖經背景註釋》

 

【出十九5「如今你們若實在聽從我的話,遵守我的約,就要在萬民中作屬我的子民,因為全地都是我的。」

   〔暫編註解〕「屬我的子民」:原指「我所擁有的珍寶財產」,表明以色列人在神眼中的價值和寶貴。

         如今你們若 這也是古代大君王與臣屬立約前宣告的形式,給他們有選擇的權利,而不是強逼他們就範。

         聽從我的話,遵守我的約 這是選擇與大君王──神立的人,當的兩個條件。其實只是一個條件,就是履行祂即將頒布的律法。

         就要在萬民中作屬我的子民 聽神的話,遵守祂的約,就神的子民,在神的保護之下。不但如此:因為全地都是我的,全地既然屬於主,全地所有的也就屬於他的子民了。但要了解,這說法既是子民之權利,也是他們的責任。他們不但有修理看守這全地的責任(參看創二15),也有將神的律法遍傳的責任。

         要記得,舊約說律法時,不但指十誡或約書,傳統的觀念是包含全部神的道(參看詩十九710及一一九18中的律法的同義詞)。

         5~6 約中所說明的關係是:以色列是屬神的子民(或神特別珍視的財寶);是一個“祭司的國度”,當中的公民都是“祭司”,能來到神那裏;而且是“聖潔的國民”,他們從其它列國分別出來,單單獻身於神。

 

【出十九5 <syncBible ref=19:5>神為甚麼揀選以色列人作為祂的子民?】

   神知道地上沒有一族配稱為祂的子民──祂的“寶貴產業”。祂揀選他們,並不是因為百姓做了甚麼大事,而是因祂的慈愛與憐憫。祂揀選以色列人,並不計較他們過去與將來的罪過。祂為甚麼要在地上有特別屬祂的子民?神要透過他們,表明祂所定的生活方式,並使用他們,把祂的道教導世人,成為普世得救的憑藉。神曾應許“地上萬族”必因亞伯拉罕的後裔而蒙福(參創十八18)。以賽亞先知預言,外邦人和君王,都要借著以色列人來到主面前(參賽六十3)。神的愛子──彌賽亞的肉身,也將要藉以色列族而降生。神揀選一個民族,嚴格訓練他們,乃為使他們成為普世蒙福的器皿。——出埃及記注釋(靈修版聖經注釋)

 

【出十九5~6西乃之約】         神和以色列民所立的約通稱為“摩西之約”或“西奈之約”(參創九1注),為六百年前神與亞伯拉罕及其後裔立約的延續。以色列人在西奈山下與神立約,正式成為一個屬神的“祭司的國度”(6節),百姓要象祭司一樣完全奉獻侍奉神(賽六十一6)。這個約可視為神治政體國家的憲法大綱。以色列人信仰的一大特色是這信仰建立在神與人所立的約上,神成為他們的神,他們成為神的子民,敬拜祂,遵守祂的命令。頒約的是耶和華神,受約的是以色列全民。此約的文字和形式很象宗主與屬國訂立的條約,有前言(3節),有宣言,說明宗主的高超與仁慈(4節),和屬國的義務與權利;遵守條約可得的福氣,違背條約須受的刑罰。

         “西奈之約”的精神與內容則和宗主與屬國的條約不同,不只強調宗主國的高超與絕對權威,也是全能的神在這裡彰顯祂自己,讓祂的選民明白祂的旨意。祂要百姓忠於祂,因為祂的慈愛的作為,藉儀式使眾百姓在祂裡頭聯合為一。盟約所指定的是人與神之間的個人關係,要人作神的“屬我的子民”(5節;申七6)。

         因此,神和以色列人立的約具有如下的特色:1.祂要百姓知道,他們一直是祂施恩的對象。2.祂頒的律法不是人賴以得救的方法,只是叫已蒙救贖的以色列民,因順服神旨,可成為一個屬神的民族和聖潔的國民。3.律法要在人願意主動接受後才頒佈。

         我們若把“西奈之約”與《彼前》二9、《啟示錄》一6;五10比較,便可發現律法對人的要求,在神的恩典中都白白的賞賜給了信徒。5節的那個“若”字是律法的基本精神,是神作工的方法,也是“律法原來一無所成”的主要原因(來七1819 ;比較羅八3)。神對亞伯拉罕是應許先於要求,對西奈山下的百姓,是要求先於應許。到了新約時代,我們又回復到亞伯拉罕蒙福的地步,是應許先於要求。──《啟導本聖經註釋》

 

【出十九56 祭司的國度】 英譯作「珍貴財產」(和合本:「屬我的子民」)的字眼在古代近東其他語言中,是指藉分配擄物或遺產而得的財寶。* 阿拉拉赫王在其印章中自稱為哈達神(Hadad)的「珍貴財產」,證明了這字亦可指人。同樣在 * 烏加列文獻中,* 赫人宗主稱烏加列王為「珍貴財產」,也是表示他的身分是得寵的藩屬。此外,以色列人又被稱為「祭司的國度」,表示以色列在列國中扮演祭司的角色,是萬民和神之間的媒介。再者,在古代近東還有一個案例頗多的作法:一城或一個群體的人,可以脫離君王的轄管,直接成為某位神明的子民。如此,以色列脫離埃及之後,也是得到了這個分別為聖的身分(見:賽六十一5)。──《舊約聖經背景註釋》

 

【出十九6「你們要歸我作祭司的國度,為聖潔的國民。’這些話你要告訴以色列人。”」

   〔暫編註解〕這是聖經首次提到神在人類社會中建立國度,百姓要尊祂為王,且要分別出來成為聖潔的國民。參《彼前》二9.祭司比他人更接近神,以色列成為“祭司的國度”,也比其他民族更接近神。今天,我們是神新國度中的新子民,應象祭司一樣,奉獻自己侍奉神(彼前二5;啟一6;五10;二十6)。

         「祭司的國度」:表明以色列可隨時接近神,並為列國在神面前擔任祭司中保之職(參彼前2:5)。

         「聖潔的國民」:表示他們被分別出來,為要事奉神;他們生活要聖潔,因神是聖潔的。總括來說,以色列人和神及和鄰國的關係,以及他們生命的本質,都在「約」的範疇內。

         你們要歸我作祭司的國度,為聖潔的國民 這兩句話,與前節的「作屬我的子民」,在許多註釋書上,都有長長的解釋。為節省篇幅和人力與時間,我們請讀者參閱彼前二59,並且要記得第9節中指出我們受召為神子民的使命。

         這些話你要告訴以色列人 原文告訴的文法很特別,是加重語勢和重複應做的動作。這意思就是說,有關46節神的吩咐,你要一再的提醒以色列人。為這原因,基督徒也要一再的用彼前二9的話,來提醒自己的身分和使命。

 

【出十九6在新舊兩約裏,譯作『國度』一詞,與通常英語以為是一個君王治理的區域的涵義有所不同。在希伯來文與希臘文中,所強調的乃是統治權的事實;那就是說,『祭司的國度』一語,意思是給神有絕對權力的祭司。

『為聖潔的國民』(goi)。我們應以此為應許的最高㝃,而它確實如此。希伯來語的民族或國民'am有兩個字,希臘語的laosgoi希臘語的ethnos其意義上沒大分別,只是前者一律用於以色列及新約中的教會,而後者則用於其他民族『外邦人』和異教徒。在這裏有人以為是採這用法,就是goi用於以色列人,ethnos用於彼前二章九節所指的教會。以色列人和教會的蒙揀選,並非由於他們與未蒙揀選者有不同。他們是因成為『聖潔』,那就區別為神所用而與人不同。──《每日研經叢書》

 

【出十九7「摩西去召了民間的長老來,將耶和華所吩咐他的話都在他們面前陳明。」

   〔暫編註解〕摩西召了民間的長老來 聽了神要他一再提醒以色列人有關他們的身分和使命之後,摩西就召了各族的首領來,向他們講說,目的是要他們轉述給眾民聽。有關長老,請參看三16的註釋{\LinkToBook:TopicID=247 Name=1617}

         都在他們面前陳明 原文這句話含有「都在他們面前嚴格的規定」的意思。因此,這節話不單包含將神吩咐摩西要一再提醒以色列人的事,在他們面前陳明,更是將下面1015節的話,嚴格的向他們規定。

 

【出十九7 長老】 長老是以色列宗族的領袖。他們通常組成統治的團體,擔任村落或社群的領導工作。他們在此代表百姓接受盟 * 約的安排。這種國家性協議的要求,遠較幾個世紀前與亞伯拉罕所立的家庭盟約嚴格。──《舊約聖經背景註釋》

 

【出十九8「百姓都同聲回答說:“凡耶和華所說的,我們都要遵行。”摩西就將百姓的話回復耶和華。」

   〔暫編註解〕百姓答應遵守立約的條款;但後來的歷史指出,以色列人並不認識自己靈性和德性上的軟弱,也不認識神聖律法的主旨和完全。

         以色列民同意遵行約,表示對這約的認可(另參看二四3)。然而,他不久(出三二)便破壞誓言,而且經常這樣做。

         百姓都同聲回答說,凡耶和華所說的,我們都要遵行 這是經文節省篇幅,不作重複的敘述方式。意思就是說,摩西召了民間的長老,將一切的話和一切的規定,向他們講說。長老就轉述給百姓聽。百姓應再由長老轉述給摩西。因百姓應會遵行凡主神所吩咐的,所以摩西就將百姓的話回覆耶和華

 

【出十九9「耶和華對摩西說:“我要在密雲中臨到你那裡,叫百姓在我與你說話的時候可以聽見,也可以永遠信你了。”於是,摩西將百姓的話奏告耶和華。」

   〔暫編註解〕在密雲中。神與人說話時,總得遮掩自己的榮耀,因為罪人承受不了(出33:20;約1:18;約壹4:12)。如果神披上人性,人體就成了遮掩。如果祂在燒著的荊棘中顯現,火就成了遮掩。在西奈,百姓中有許多人並不敬虔,尚未悔改,所以祂更要掩飾自己了。神從中發話的密雲,就是陪伴以色列人出埃及並指引導他們前進的雲柱(出13:21 22;民11:2512:15)。

         永遠信你了。神向摩西顯現的目的之一,就是要給百姓一個無可辯駁的證據,證明摩西在他們面前是神的代表。

 

【出十九10「耶和華又對摩西說:“你往百姓那裡去,叫他們今天明天自潔,又叫他們洗衣服。」

   〔暫編註解〕“洗衣服”是外在潔淨的表徵,神要求的是人裡頭的自潔。

         「洗衣服」:經常表示將有事情發生(參創35:2)。

         叫他們今天明天自潔,又叫他們洗衣服 因為要朝見神,領受律法,所以必須自潔成聖兩。在這兩內不可親近女人(15節,參看利二十7)。這種朝見神時要自潔和更換裳的習慣,並不是頒布律法以後才有,乃在未頒布律法以前就已存在(參看創卅五2)。

         叫他們……自潔。耶和華即將親自宣佈祂的神聖律法,以消除關於律法是摩西所寫的任何懷疑。他們來到神面前需要聖潔,因為非聖潔沒有人能見祂(來12:14)。成聖實質上是有關心靈的事,就是保持“清心”(太5:8)。外表的準備活動是為了使百姓認識到在心靈上必須為迎見神作好準備(帖前5:23;約壹3:3)。對於埃及人來說,潔淨不僅指洗澡,也包括剃頭,甚至是全身,但以色列人似乎只借著洗澡來潔淨自己。

         今天明天。據猶太教的遺傳,這是西彎月初四和初五。十誡是初六頒佈的。兩天的準備是為了強調這件事的神聖性。

         。富人可以在需要時換衣服,但窮苦的百姓沒有可換的衣服,所以必須洗穿過的衣服(利15:5)。

         1015 在神顯現之前,人必須做好三方面的準備:潔淨身體和洗衣服(10節),在山的四圍放置障礙物,把百姓限制於營內(12 13節;比較21節),並戒絕性行為(15節)。

 

【出十九1015 自潔】 自潔者進行一連串的步驟,使自己在禮儀上潔淨。它主要包括洗濯和避免觸摸使人不潔之物。山標明為聖地,其事鄭重到甚至觸摸這山,亦要因褻瀆聖物而處死。石刑是最普遍的處死方法。這刑容許整個社群為刑罰負責,沒有一個人可以說是直接導致罪犯的死亡。──《舊約聖經背景註釋》

 

【出十九11「到第三天要預備好了,因為第三天耶和華要在眾百姓眼前降臨在西乃山上。」

   〔暫編註解〕聖經一般描述神住在天上(王上8:30 49;約8:23)。所以祂在地上顯現,就說成是“降臨”(創11:5-718:21;出3:8)。

 

【出十九12「你要在山的四圍給百姓定界限,說:‘你們當謹慎,不可上山去,也不可摸山的邊界;凡摸這山的,必要治死他。」

   〔暫編註解〕不是說山本身有聖與不聖,而是因為神在山上,所以成為聖山。耶穌告訴撒瑪利亞婦人,敬拜神不在“這山上,也不在耶路撒冷”,真正敬拜神要用心靈和誠實,因為“神是個靈”。

         你要在山的四圍給百姓定界限 原文無「山的」,中文是照撒瑪利亞抄本而譯出,故比較清楚。

         不可上山,也不可摸山的邊界,凡摸這山的,必要治死他 因為這是神的,是神聖的,人不可就近的;也因神要在這上頒賜律法,律法是神聖的,人必須尊重。換句話說,這裏是放上了一個「禁忌」,任何人若違犯,就處無赦。

 

【出十九13「不可用手摸他,必用石頭打死,或用箭射透;無論是人是牲畜,都不得活。到角聲拖長的時候,他們才可到山根來。’”」

   〔暫編註解〕「不可用手摸他」:是為了防止摸山之人的罪傳染出去。

         「角」:是一種羊角,吹角就是宣告神的來臨;當百姓的領袖(24:1)聽見角聲,便可以上山。

         不可用手摸他,必用石頭打死,或用箭射透 處犯禁忌的人,能用手摸、拳打、腳踼或刀殺,因為怕禁忌傳上人身,正如惹鬼上身一樣。所以要從遠處用石頭打死或用箭射透,免得與他有接觸。

         到角聲拖長的時候,他們纔可到山根來 因為使用角聲拖長作記號,有些學者就認這是崇拜儀式的一部分,被移用此地。但頒布律法的本身,亦可有儀式,特別是在這裏,其記述只是一個信號而已。他們纔可到山根來的含義是不可上,這是因12節說了「不可上」的緣故。但原文和所有譯本,連現代中文譯本,都繙為「才可以上」。當然,和合本的譯法也可以解作他們是不可以上頂的含義。

 

【出十九13 角】 第13節和第16節的「角」,原文用不同的字眼,但可能是指同一樣樂器。第16節的「角」(shofar)能夠吹奏好幾個不同的音調,但卻不能奏出旋律。因此它的主要用途是在崇拜或戰事中傳信。這樂器獨特的外形,是把羊角在熱水中浸軟,然後扭曲壓扁造成的。──《舊約聖經背景註釋》

 

【出十九14「摩西下山往百姓那裡去,叫他們自潔,他們就洗衣服。」

   〔暫編註解〕摩西回到西奈山腳,遵照第10節的命令指示百姓為頒佈律法做準備。同時他一定吩咐在山腳建造了圍欄,防止百姓靠近。他在第23節中暗示這一工程已經完成。

         1415 摩西……叫他們自潔……不可親近女人 兩天的自潔,主要點是不可作男女交合或有遺精漏精或手淫情事(參看利十五1618),因為有這樣的不者,就不適合施行聖事,也不適合接近聖物(參看撒上廿一46)。

  

【出十九15「他對百姓說:“到第三天要預備好了。不可親近女人。”」

   〔暫編註解〕禁止男人與女子好合,不是因為好合為罪,乃是在禮儀上不潔,不適擔任聖職。參《利未記》十五18;《撒上》二十一5

         「不可親近女人」:反映出當時的風俗,認為剛和女人交合的男子暫時不適宜參與聖職(撒上21:5)。

 

【出十九16「到了第三天早晨,在山上有雷轟、閃電,和密雲,並且角聲甚大,營中的百姓盡都發顫。」

   〔暫編註解〕這些現象通常是大風暴來臨的表徵。

         雷轟、閃電和密雲,並且角聲甚大 這是第三天的清晨所發生的景象,顯示出神的威嚴和聲勢。

         營中的百姓盡都發顫 在好夢中被驚醒的眾百姓聽到這些聲音和見到這些景象,都在心驚膽顫的兩腳打震。

         16-20節描寫神在西奈山臨格的場面。耶和華用各種方法向人顯示祂自己。對以利亞,祂用“微小的聲音”(王上19:12);對先知但以理和使徒約翰,祂用了異象;對眾門徒,祂直接借著祂的兒子說話。神在異象中向保羅顯現。使徒“聽見隱秘的言語,是人不可說的”(林後12:1-5)。神在這裡帶著可怕的威嚴顯現,為了使大家認識到祂的律法作為屬靈國度之憲法的重要性和尊嚴(來12:18-21)。

 

【出十九17「摩西率領百姓出營迎接神,都站在山下。」

   〔暫編註解〕將摩西的反應與百姓的發顫作一強烈對比。

         摩西率領百姓出營迎接神 這是「禮拜儀式」的開始。既是無形無象,他們怎樣可以迎接?答案是藉凓16節的聲音和景象,使眾人共同聚集在一起以禮拜

         營地本身顯然離山腳有一段距離。在第一排帳棚和摩西在山腳所立的圍欄之間有一片空地。摩西現在率領百姓進入這塊空地,儘量接近神臨格之處。

 

【出十九18「西乃全山冒煙,因為耶和華在火中降於山上。山的煙氣上騰,如燒窯一般,遍山大大的震動。」

   〔暫編註解〕現象有如火山爆發,與16節所描述的不同,但同樣帶來恐慌與驚愕的效果。

         全山冒煙……山的煙氣上騰,如燒窯一般,遍山大大的震動 這是像火爆發的景象。所以難怪有些學者要把西乃定在米甸那邊去,因為在那邊才有火,而西乃半島的本身是沒有火的。但我們相信這是神降臨的特殊景象和聲勢,而不是自然的現象。

         耶和華在火中降於山上 這是耶典擬人化的對神的描述。神典認定神是住在西乃的,所以不會是降於山上的。但我們所注意的,乃是神在顯現祂的臨在。

 

【出十九19「角聲漸漸地高而又高,摩西就說話,神有聲音答應他。」

   〔暫編註解〕是神顯現的高峰;當角聲最響之際,神與摩西說話。

         角聲漸漸高而又高 這句話,所有的中文譯本都未能將原義譯出來,大概是因為不知道其真實的含義。原文直譯是「角聲是在走動,而且極其強大」。意思乃在描寫百姓漸漸走近山邊,越來越接近神所在的山了。

         當時的場面十分可畏。山被煙霧所籠罩(第18節);號筒的聲音非常可怕(第16節)。摩西再也不能保持沉默。為了消除緊張的氣氛,他開始說話,可能就是來12:21所記的話。有人認為“摩西就說話,神有聲音答應他”這句話有著深刻的含義,為神律法的性質提供了明確的定義。神的一切命令實際上都是為了回應我們內心的需求,是出於神和人心的交流活動。保羅在《羅馬書》第7章中說明了這一點。人類是按照神形象所造的(創1:27)。他在生存中永遠得不到滿足,除非他的生命與創造主保持和諧。十誡所起的是調節的作用。它不只是一部表達神旨意和權威的法典,也是幫助我們按照神的旨意生活、進行屬靈教導的工具(詩19:7 8119:97 98;太19:16 17)。

 

【出十九20「耶和華降臨在西奈山頂上,耶和華召摩西上山頂,摩西就上去。」

   〔暫編註解〕耶和華降臨在西乃山頂上 20~22這三節經文是將主神擬人化講說的,見18節的註釋{\LinkToBook:TopicID=765 Name=十九18}

         山頂上。可能不是慕薩山(Jebel Musa),因為這座山從百姓聚集的平原上是看不見的;而是西奈山脈的最高峰沙弗沙弗角(Ras es-Safsaf)。它正好朝著該平原(見第1節和出3:1注釋)。

         召摩西上山頂。據上下文,亞倫和摩西是一同上去的,因為亞倫也在那裡(第24節)。他也可能也包括在23節的“我們”中。

         20~21召摩西上山頂……你下去囑咐百姓 這是顯出摩西獨特的地方,因為他越過了給百姓規定的界限,不必被治死,也沒有突然暴斃,如同這裏主神要摩西囑咐百姓,不可闖過來到我面前觀看,恐怕他們有多人死亡所表達的。

         20~25神恐怕百姓不認識 的聖潔和威嚴,便複述以前的警告,讓百姓認真預備、潔淨自己。

 

【出十九21「耶和華對摩西說:“你下去囑咐百姓,不可闖過來到我面前觀看,恐怕他們有多人死亡;」

   〔暫編註解〕本章的最後幾節再次警告百姓和祭司不要越過“界限”。這種重複暗示有人沒有把禁令當回事,準備“闖過”“界限”去窺視神的榮耀(見民4:20;撒上6:19;撒下6:6 7)。

 

【出十九22「又叫親近我的祭司自潔,恐怕我忽然出來擊殺他們。”」

   〔暫編註解〕這裡和24節都提到“祭司”,可是本書要到29章才有設立祭司職務的記載。有的人解釋這是本章1213節的注腳,答覆祭司是不是也包括在禁制之內。也有人說,亞倫的祭司職位建立前(二十八1),祭司的工作由長老(十二21;十八12)或指定的年紀較輕的人擔任(參二十四5)。這裡只是把將要用在祭司身上的規例預先說明出來。“親近我的祭司”指主持獻祭的人(參四十32)。

         “祭司”。由於亞倫家系的祭司職任仍未設立(二八1),所以這些祭司可能是長老(三16)或某些少年人(二四5)。

         又叫……祭司。這裡特別提到“祭司”,暗示他們特別想越界。他們受訓要履行神聖的職責,可能認為自己與摩西和亞倫是平等的。他們可能不滿於被排除在神臨格的現場之外。難道他們沒有被任命為神與人之間的中間人嗎?

         自潔。這條命令似乎表明,祭司們沒有把第10節的吩咐當作是針對他們的,因此沒有遵守。所以現在的命令特別針對他們。職務的聖潔不一定意味著擔任這個職務的人也是聖潔的。神的傳道人沒有任何對罪的豁免權,正如聖經所經常顯示的(見利10:1 2;撒上2:12-174:17)。本節和出24:5表明,在祭司制度建立以前,就已經有人被任命擔任祭司的工作。

 

【出十九23「摩西對耶和華說:“百姓不能上西乃山,因為你已經囑咐我們說:‘要在山的四圍定界限,叫山成聖。’”」

   〔暫編註解〕由於已經執行了神在第12節中的命令,摩西向神保證說百姓不可能無意越入聖山的區域。

 

【出十九24「耶和華對他說:“下去吧,你要和亞倫一同上來;只是祭司和百姓不可闖過來上到我面前,恐怕我忽然出來擊殺他們。”」

   〔暫編註解〕下去吧。神拒絕了摩西所說不需要再警告百姓的話。神知道祂僕人所不知道的事。祂指示要再次發出警告以防止麻煩的發生。

         你要和亞倫一同。雖然這是第一次提到指定亞倫和摩西一起上山,但他似乎上一次也有上來(見第3 20 23節;參出10:1 3)。

 

【出十九25「於是摩西下到百姓那裡告訴他們。」

   〔暫編註解〕摩西聽從神的責備,回到營中去警告祭司和百姓。

 

【思想問題(第19章)】

1 3節形容摩西離開安營所在的西乃山山腳,到神那裡去。摩西的舉動屬於那種屬靈操練?

2 從4-6節看來,以色列人有什麽特權和責任?這在基督徒來說是否同樣適用?參彼前2:9

3 有人認為耶和華要劃定界線,因為 在山上有權能和威嚴,不潔之心不能親近。你同意這種說法嗎?你用怎樣的心態進教會敬拜神呢?

──《串珠聖經註釋》

 

暫編註解來源:

《啟導本聖經註釋》․《雷氏研讀本》․《串珠聖經註釋》․《中文聖經註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