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經資料大全

 

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

 

出埃及記第十三章例證與靈感集錦

 

【出十三1~2{\Section:TopicID=172}頭生的當歸於神「耶和華曉諭摩西說,以色列中凡頭生的,無論是人是牲畜,都是我的,要分別為聖歸我。」

         十三章一節告訴我們一件事,就是從今以後,凡以色列頭生的,都要歸耶和華。因此,凡一切用寶血買來的,也都是神的。我們是祂買來的,我們沒有自由。我們幾個能說,神!我是歸於你的,我是你的奴隸呢?「因為你們是重價買來的;所以要在你們的身子上榮耀神。」(林前六20)每一個人得救的那一天,就是他出賣的一天。奴是用錢買的,僕是用錢雇的。被買的,在他自己沒有自由;被雇的,是可以有自由的。我們是神的奴,不是神的僕。聖經原文每一次說到這事,都是說我們是一個被買的奴隸──被神買的奴隸。―― 倪柝聲《逾越節》

 

【出十三2{\Section:TopicID=164}「以色列中凡頭生的,無論是人是牲畜,都是我的,要分別為聖歸我。」

         神所殺的是頭生的,所以神也用頭生的救頭生的。主耶穌是頭生的兒子(路二7)。祂是無瑕無疵的救主(彼前一19)―― 倪柝聲《逾越節》

 

【出十三2「以色列人中凡頭生的,無論是人是牲畜都是我的,要分別為聖歸我。」】

以色列人是神從埃及所救出來的,是屬神的子民,他們有責任事奉神、聽神的話,而以色列人中頭生的更是神用羔羊之血所贖的,要分別為聖歸給神,否則是不當存活的,這預表新約的信徒是主耶穌用寶血所贖的人,都當歸給神、分別為聖,不能別有所屬所歸,不能作別用,也不能為自己而活(林前61920;羅148)。

這種救贖的關係是信徒屬靈生命的基礎,離開這個基礎,和神的關係就不對。真理就要被歪曲,道路也走錯了,所有屬靈的生活都要失去真正的意義,這也是許多信徒失敗、跌倒、墮落的原因。信徒一離開寶血的救贖基礎,一離開歸主為聖的地位,就否定了與主的基本關係,不承認祂為主,不要以為我們是屬祂的人,就可以隨便了。脫離主的自由,實際上就是重新去作撒但的俘虜,作罪的奴僕,與世俗為友,同流合污,必陷入不可收拾的地步。

所以最重要的是立刻將自己重新放在被寶血所救贖的地位,再分別為聖將自己歸給神承認是屬祂的,以祂為主,為祂而活,遵行神的旨意,度在世餘下的光陰。這樣,才與神有正當的關係,有平安喜樂。將來,承受神的國。──《每日天糧》

 

【出十三614保守自己常在恩典中的見證神在這裏又重複的說要守逾越節,要吃無酵餅,守這無酵節。這樣作的目的是向下一代作見證,也就是說神的子民蒙恩以後,他的一生就是一個見證。他的一生都要把這個見證傳遞下去,傳給下一代,下一代再傳給下一代,借著這一個紀念把見證傳下去。叫恩典給人認識,讓人認識他們是靠著恩典得保存,並且因著恩典而進入流奶與蜜之地,因此,就被吸引去學習敬畏神。

我們敬拜讚美我們的主,當然我們現在用新約的話來說,不僅是福音的傳遞,也是我們每次擘餅紀念主的時候,我們所該有的裏面的響應。前幾天,在我們中間有一位弟兄,以前他不常擘餅,現在是擘餅比較留心了,他跟我交通起來。他說:「現在我才懂得,原來在主的桌子前面是那樣豐富的,在主的桌子面前那個恩典的感覺是那麼強烈的。」弟兄姊妹,如果我們體會到主安排我們擘餅的心思,而不是循例在這裏作一下的,我們就懂得神當時安排他們每年必須要過逾越節,要作那許許多多複雜的事情的目的在什麼地方了。
𨪜𨪜我們感謝讚美我們的主,神在那一個時候,安排逾越節、無酵節,讓他們去守節分別自己,為要叫他們對恩典的感覺一年過一年的更新,讓他們對神的心思和敬畏,也一年比一年更準確。——王國顯《容我的百姓去—出埃及記讀經劄記》

 

【出十三14「耶和華用大能的手降我們領出來。」】

在本章裡有四次提到摩西的話,神用大能的手救祂的百姓脫離埃及為奴之家。我們也被提醒在我們信的人有極大的能力。(以弗所書一章十二至二十節)

神大能的手提拔我們——以色列人若必須自救,再由神來救拔,他們一定無能為力。他們那麼軟弱,只有躺在坑底呻吟。但是神的恩手伸到他們,甚至碰到他們最深的低處。神的救助不是基於他們的行為,然後再由神來負責。當我們實在沒有力量,用盡我們一切,甚至心力消耗殆盡,那時神會來,成為我們心靈的力量,是我們永遠的分。

神大能的手對付仇敵——法老雖然強力,人們都在他的掌握之中,好似幼童抓住小蟲一般。到底成人比幼童的手強,更何況神比法老呢?可見撒旦雖將你擄掠,不必怕他,只看神恩手的力量,在祂有什麼難成的事呢?

神大能的手足以依靠——對信祂的人,神好似火車頭一樣,但後面的車廂卻需要有結環。你必須信靠神的能力,專心仰賴祂。祂的膀臂並為縮短,也不麻木,除非我們不信或罪汙,神大能的手必有巨大的力量。

──邁爾《珍貴的片刻》

 

【出十三17「法老容百姓去的時候,非利士地的道路雖近,上帝卻不領他們從那裡走;因為上帝說:“恐怕百姓遇見打仗後悔,就回埃及去。”」

         多少時候,神帶領我們經過我們認為漫長而乏味的道路,而另外正有一些顯然是更直接通到目標的道路,如果祂願意,我們必能藉此達到那地。但祂為使我們免去許多我們所未曾想到的危害,領我們繞行,因為祂知道,那些捷徑往往並非最短的道路。―― 摩根《話中之光》

 

【出十三17神不領錯路】「非利士地的道路雖近,神卻不領他們從那裏走。」

  兩點之間,直線最近。但神似乎忽略這一簡單事實。
  從埃及,經迦南,到敘利亞,是一條交通的古道。亞伯拉罕,以撒,在飄流的時代,都曾從迦南下過埃及;雅各帶著全家老幼,從迦南下到埃及定居,還不過是四百多年前的事。人事會改變,地理總不改變。
  不過,地理上的距離,並不等於心理上的距離。強悍的非利士人,侵據了沿海地區。如果以色列人的心沒有預備好,就不能應付所必須打的仗,也就不能夠進入神應許之地。
  神是得勝的神。祂不願意見到祂的兒女失敗,更不願他們再走回埃及的路。一個孩子,雖然將來會作戰士,但絕不能在他還不會走路的時候,就叫他擔當執干戈以衛社稷的重任;必須經過成長的過程,受許多梯次的訓練,才可以負起責任。
  神似乎故意把最好的東西,放在難以達到的地方。最美麗的風景,最寶貴的礦藏,都不是在人口密集的社區,或是車馬輻湊的大路旁邊。只有肯經歷困苦,長途跋涉,才可以達到那些地方。但總不會有一條路直達山的頂峰,常是迂迴轉折,才到目的地。
  神訓練人,造就祂的器皿,都有一定的過程。大衛受膏以後,並沒有立即登上王位。他要有十三年的時間,先是在掃羅左右,後在曠野飄流;還要在希伯崙作猶大王七年半,才作統治以色列全國的王。(撒下五:4-5
  神並不著急。連保羅祂特別揀選的器皿,也要經過三年亞拉伯曠野的生活,才開始他的事奉(加一:17-18)。
  約瑟是聖經中最近於完全的人物。他走上首相的位,達到神啟示的異夢應驗,也少不了曲折。從父親的愛子,到埃及的奴隸,到作監獄中的囚犯,“人用腳鐐傷他的腳,他被鐵鏈捆拘”(詩一○五:17-18),使他不能跑自己的路。那是艱苦遙遠的路,漫長的十三年!
  但我們絕不能否認,這都是出於神的智慧。
  神引導人行迂遠的路,我們難以同意,我們不能了解。只有相信,不能埋怨。神的道路高過人的道路,神的意念非同人的意念。到經過以後,會結出甜美的果子,一切的艱難,都要變成讚美。── 于中旻《聖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