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道材料

 

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

 

利未記第二十六章拾穗

 

【利廿六1「“你們不可做什麼虛無的神像,不可立雕刻的偶像或是柱像,也不可在你們的地上安什麼鏨成的石像,向它跪拜,因為我是耶和華你們的神。」

  〔暫編註解〕“虛無的神像”。直譯作:不存在之物。“偶像”。雕刻或鑄造的神像。參看出埃及記二十章46節的腳註。“柱像”指柱子。

         「柱像」:被迦南人當作神明的石柱。

         1~2本節與2節重申已有的命令,不可跪拜偶像,要守安息日。以民若能在聖所敬拜神,便可防阻迦南風俗的侵蝕。

     1-2 律例的撮要:在提到祝福與咒詛之先,神再次提醒他們盟約的要點,就是遠避任何形式的偶像崇拜和謹守安息日。守安息日和尊敬聖所不單可幫助他們遠離偶像,更是有諸內而形於外的愛神表現。

         本章宣告以色列民須遵照神的律法生活,以免災禍;內容與《申命記》2830章大致相同。這裡講到的災禍有:1.敗在敵人手中;2.土地沒有出產;3.野獸為害人民;4.瘟疫、癆病等;5.饑荒;6.人民因饑餓以致易子而食。這些刑罰在以色列人歷史上屢見不鮮,為離棄神的教訓招來的後果。耶穌時代,以色列人拒絕彌賽亞救主,主耶穌預言他們必遭刑罰。羅馬軍隊在主後70年進攻耶路撒冷,把聖城夷為平地。

     1-46 祝福與咒詛:古時近東的條約通常都以祝福守約者及咒詛破壞條約者作結束的。

 

【利二十六1 鏨成的石像】這用語只在聖經此處出現(然而民三十三52亦有可能再度提及),意思非常的隱晦。胡羅維茨(A. Hurowitz)根據一處亞述碑文,提出所指的可能是廟宇門檻上有裝飾或刻字的版子,君王祈求吉兆時俯伏於其上。有關可能類似的情形,請參看:以西結書四十四3的註釋。──《舊約聖經背景註釋》

 

【利二十六1 柱像】立起來的聖石和神像(十九4),都同樣是遭禁的異教 * 祭儀聖物。這些柱像可能是代表神明的單塊巨石,也可能是圍繞祭壇或神廟的一套柱子。在基色和夏瑣出土的柱子刻有裝飾,如高舉之手,或與某位神明有關的記號等。──《舊約聖經背景註釋》

 

【利二十六1 偶像的本質和形式】古代近東偶像的形狀和大小各有不同。有些用木、石刻成,有些則以金、銀,或青銅鑄造(見:賽四十1920)。其外貌基本上是人形(埃及除外,當地偶像混合人、獸特徵),但有獨特,甚至規格化的姿勢、衣著、髮式。他們不視偶像為神明,但相信神祇居於偶像之內,並且透過偶像彰顯其臨在和意旨。文獻所描述真人大小的偶像,考古學家發現的數量極少。然而書畫的描繪卻足以提供可靠的細節。──《舊約聖經背景註釋》

 

【利廿六2「你們要守我的安息日,敬我的聖所。我是耶和華。」

 

【利廿六3「“你們若遵行我的律例,謹守我的誡命,」

  〔暫編註解〕《利未記》本章的預言是有條件的,闡述了因順從而臨到以色列人的福氣,和悖逆的懲罰。許多這樣的預言都準確地應驗了。

         3~13本節至13節宣告一連串福分,包括個人的平安,全民的繁榮和神的同在。有神同在,生活也就有了力量,成為世世代代蒙福之源(參賽十一116)。

     主基督升天前,保證會繼續與門徒同在,到世界的末了,祂今天也與一切信祂的人同在。

     3-13 祝福:順從神的便有福氣臨到;這裡提到三方面的福氣:1 時雨與豐收(4-5) ── 莊稼與果木的收成是那麽豐裕,以致收穫的時期由幾天延長至幾個月。2 國泰民安(6-10)──有食物而沒有安全設施也是徒然的;神應許選民免受敵人或動物的攻擊,生養眾多,使神給予亞伯拉罕的應許得以成就(9)。3 神的同在(11-13)。

 

【利二十六345 條約程式的祝福和咒詛】典型的古代近東法典和條約,都在結尾附有神明祝咒的段落(見:申二十八;* 漢摩拉比的法典〔主前十八世紀〕;以撒哈頓條約〔主前680669〕;主前十三世紀埃及法老蘭塞二世和 * 赫人君王哈圖西利斯三世之間的條約)。咒詛照例遠比祝福為多,並且如同本段,其嚴重性逐步遞增。這些句子背後的原則,是必須引進神明的善意和處分,才能保證法律和條約得到遵守。如此與單獨倚靠百姓和鄰舍自動自覺地守約相比,雙方才會感受到必須遵行約定的迫切性。──《舊約聖經背景註釋》

 

【利廿六4「我就給你們降下時雨,叫地生出土產,田野的樹木結果子。」

  〔暫編註解〕巴勒斯坦的繁榮和豐收特別有賴於時雨的降下。以色列人在埃及見過尼羅河有規律的氾濫,灌溉了土地並使之出產(見創41:34注釋)。巴勒斯坦是“有山、有穀……之地”,不適合灌溉(申11:10-12)。以色列人還不適應於降雨,因為在埃及很少有下雨。他們現在要來到一個完全依賴天上降雨才能生存的地方。為了使他們安心,神承諾會降下時雨,就是“秋雨春雨……,使你們可以收藏五穀、新酒和油”(申11:13 14)。所需要的不僅是降雨,而且是“按時”。

         但神警告他們不一定都會下雨,也有“不下雨”的時候(申11:17),就是在他們離開祂去拜偶像的時候。這在亞哈的時代應驗了(王上17:1)。

 

【利二十六45 豐饒的重要性】地若不持續出產,人就不能存活。因此能否豐饒──即風調雨順,田地、葡萄收穫豐饒──是經常存在的顧慮。因此之故,古代近東很多神祇都和雨及風暴、* 豐饒、生長季節有關。本段把豐饒包括在全套祝福之內,是重申 * 耶和華賜給百姓土地和兒女的立 * 約應許(換言之,使他們有自己的土地,並提供豐饒使每一代得以維生)。──《舊約聖經背景註釋》

 

【利廿六5「你們打糧食要打到摘葡萄的時候,摘葡萄要摘到撒種的時候;並且要吃得飽足,在你們的地上安然居住。」

  〔暫編註解〕謹守神的訓誨的一個祝福,是土地的豐收。巴勒斯坦地,大、小麥在陽曆十至十一月間播種,三、四月間收割大麥,五月收割小麥。葡萄在每年十一月剪枝,翌年八月收摘。“打糧食”指大、小麥的收割,“打糧食”由三月(大麥)、五月(小麥)開始,要打到摘葡萄的時候(八月);摘葡萄(由八月開始)要摘到大小麥撒種的時候。說明一年到頭,田間出產豐收,來不及收割。

     “打糧食”(從三月開始)要持續到七月分收割葡萄(“摘葡萄”)的時候。

 

【利二十六5 農曆】基色曆法是主前十世紀一個學童寫在石灰石片上的習作。一如這日曆所顯示,以色列人將全年分為農業的節令。如此,「時雨」(4節)是在秋季(公曆十至十一月)來臨,滋潤新下種的田地,又再在春季(公曆三至四月)降下,在收割前使穀粒完成其成熟過程(申十一14)。──《舊約聖經背景註釋》

 

【利廿六6「我要賜平安在你們的地上;你們躺臥,無人驚嚇。我要叫惡獸從你們的地上息滅;刀劍也必不經過你們的地。」

 

【利廿六7「你們要追趕仇敵,他們必倒在你們刀下。」

 

【利廿六8「你們五個人要追趕一百人,一百人要追趕一萬人;仇敵必倒在你們刀下。」

 

【利二十六8 五個人要追趕一百人】所應許之平安福氣的表記之一,是「神聖戰士」* 耶和華會為他們打仗,使他們不論勝算如何渺茫,都可以得勝。因此,五個人就能擊敗一百人。這個「受害人反成勝利者」的主題,重現於申命記三十二30;約書亞記二十三10;和以賽亞書三十17。此外摩押王米沙的碑文(約主前830年),亦有「神聖戰士」救助的保證。──《舊約聖經背景註釋》

 

【利廿六9「我要眷顧你們,使你們生養眾多,也要與你們堅定所立的約。」

 

【利廿六10「你們要吃陳糧,又因新糧挪開陳糧。」

  〔暫編註解〕糧食豐富,用之不盡,挪開陳糧用新糧。

     “因新糧”。即因為新糧而要清除陳糧,暗示收獲的豐盛。

 

【利廿六11「我要在你們中間立我的帳幕;我的心也不厭惡你們。」

  〔暫編註解〕「我的心也不厭惡你們」:這句來得似乎有點突然,卻反映出以色列人原是犯罪的子民,應受神厭惡,若不是神的恩典,他們的遭遇便很淒慘的了。

 

【利廿六12「我要在你們中間行走;我要作你們的神,你們要作我的子民。」

  〔暫編註解〕「我要在你們中間行走」:神看顧保護他們。

 

【利廿六13「我是耶和華你們的神,曾將你們從埃及地領出來,使你們不作埃及人的奴僕;我也折斷你們所負的軛,叫你們挺身而走。” 」

  〔暫編註解〕「曾將你們從埃及地領出來」:出埃及的拯救是神慈愛和權能的最大保證,所以神常以此提醒以色列人。

 

【利二十六13 所負的軛】軛通常是加諸牲畜後頸上的橫木,在頭部兩邊的位置穿有軫子,可以繫於牲畜的頷下。百姓在埃及為奴時肩負重擔,有如負軛的牛(見:耶二十八1014)。神打碎了這奴役的軛,使他們從重擔之下得到釋放,能夠像自由人一般昂然而立,重獲自由和作為人的尊嚴。──《舊約聖經背景註釋》

 

【利廿六14「“你們若不聽從我,不遵行我的誡命,」

  〔暫編註解〕如果以色列人不侍奉神而轉向別神,就會遭到可怕的懲罰。這裡預言了五種越來越嚴厲的懲罰。在前四種懲罰的最後,神說要降下七倍的災禍在他們的身上(第18 21 24 28節)。“七”在這裡可能泛指大大地增強,而不是純數學意義上的增加。

         對於怙惡不悛七倍懲罰的第一步,記錄在第14-17節中。以色列人的全部歷史見證了這一警告的應驗。

         14-17 描述一般性的禍患,如身心靈的疾病(16)及戰爭的失敗。(17

         14~39本節至39節為違背神的典章律例所受的災禍。參二十六1注。

     14-45 咒詛:這裡所描述的禍害比所應許的祝福為詳盡,這做法含有很濃的教育作用,讓人清楚知道若沒有神祝福,人會如何受苦,也反映出人類本是罪人,容易傾向邪惡,故此「畏懼」常常比「愛心」更能激發人行善的意志。在每一個咒詛之先都有「若不聽從我」或「反對」的用詞。

 

【利廿六15「厭棄我的律例,厭惡我的典章,不遵行我一切的誡命,背棄我的約,」

 

【利廿六16「我待你們就要這樣:我必命定驚惶,叫眼目乾癟、精神消耗的癆病、熱病轄制你們。你們也要白白地撒種,因為仇敵要吃你們所種的。」

  〔暫編註解〕“癆病”指肺結核。“熱病”指瘧疾。

 

【利二十六16 疾病的性質】這咒詛聲言帶來的疾病,包括了某種「癆病」、熱病、某種損害患者視力和食慾的病症。上述症狀全都包括在「驚惶」一語之內──這是神的忿怒和敵人入侵所導致的抑鬱和焦慮。美索不達米亞雖然挖掘到討論臨床診斷的文獻,要認定本段所述的疾病是什麼病症,依然是不可能的事。──《舊約聖經背景註釋》

 

【利廿六17「我要向你們變臉,你們就要敗在仇敵面前。恨惡你們的,必轄管你們;無人追趕,你們卻要逃跑。」

 

【利廿六18「你們因這些事若還不聽從我,我就要為你們的罪加七倍懲罰你們。」

  〔暫編註解〕「七倍」:有繼續不斷的意思(參詩79:12; 24:16; 4:1)。

         「懲罰」:顯出神的審判帶有管教意味。神懲罰 的子民不單是因為他們罪有應得,更是因為 愛他們,想改正他們的錯處。

         第二步記錄在第18-20節中(另見申28:23 24)。這一警告在以色列人的歷史中不斷地應驗。在哈該的時代,神向祂的子民解釋了祂為什麼不降雨:“因為我的殿荒涼,你們各人卻奔自己的房屋”(該1:9-11)。

 

【利廿六19「我必斷絕你們因勢力而有的驕傲,又要使覆 你們的天如鐵,載 你們的地如銅。」

  〔暫編註解〕天不降時雨,地不出土產;天要如鐵,不降雨;地要如銅,農作失敗,人人白白勞力,得不到物產。這都是神對不聽從者的刑罰。

     “天如鐵”。指不降雨。“地如銅”。即沒有收成。

         「天如鐵 ...... 地如銅」:與4節的「天下時雨」及 「地出土產」諷刺地相對。神賜給他們的不再是時雨及土產,乃是旱災及失收。

 

【利二十六19 天如鐵、地如銅】這個比喻性的咒詛,在申命記二十八章的咒詛部分,和以撒哈頓的條約(主前七世紀)中,都有出現。它暗示地本身將會與百姓為敵,變得堅硬如銅,原因是天的鐵門關閉,不復有雨降於其上。──《舊約聖經背景註釋》

 

【利廿六20「你們要白白地勞力;因為你們的地不出土產,其上的樹木也不結果子。」

 

【利廿六21「“你們行事若與我反對,不肯聽從我,我就要按你們的罪加七倍降災與你們。」

  〔暫編註解〕第三步記錄在第21 22節中。這種懲罰應驗的例子一個記錄在王下17:25節中;另一個記載在士5:6中。

         21-22 描述走獸襲擊的禍害:與6 9節相反。

 

【利廿六22「我也要打發野地的走獸到你們中間,搶吃你們的兒女,吞滅你們的牲畜,使你們的人數減少,道路荒涼。」

 

【利廿六23「“你們因這些事若仍不改正歸我,行事與我反對,」

  〔暫編註解〕第四步記錄在23-26節中。

         23-26 描述戰爭的禍害:在舊約中,神常利用列國攻打以色列民作為他們背約的懲罰 (25; 參士2:11-15; 王下17:18-20; 10:5-11)。旱災及戰爭引來饑荒,以致食物要分配,而配量甚少,十個家庭才共用一隻烤爐(26)。

 

【利廿六24「我就要行事與你們反對,因你們的罪擊打你們七次。」

 

【利廿六25「我又要使刀劍臨到你們,報復你們背約的仇;聚集你們在各城內,降瘟疫在你們中間,也必將你們交在仇敵的手中。」

經文所描述的懲罰)。

         神已與以色列人立約。如果他們不守約,神就使刀劍和瘟疫臨到他們。以西結重複了這一警告(結5:12)。它應驗在耶路撒冷被尼布甲尼撒所毀滅,以及後來被羅馬人所毀滅。

 

【利廿六26「我要折斷你們的杖,就是斷絕你們的糧。那時,必有十個女人在一個爐子給你們烤餅,按分量秤給你們;你們要吃,也吃不飽。」

  〔暫編註解〕糧食甚少,所以“一個爐子”已經足夠供十個家庭之用。

         饑荒將非常嚴重。糧食匱缺。從前用十個爐子做飯的地方現在只需要一個爐子。

 

【利二十六26 十個女人在一個爐子烤餅】糧食少到多個女人能用同一爐子烤餅的描繪,在費赫葉遺址(Tell Fekherye)出土的 * 亞蘭塑像亦有提及:一百個女人的餅,也不能裝滿爐子。──《舊約聖經背景註釋》

 

【利廿六27「“你們因這一切的事若不聽從我,卻行事與我反對,」

  〔暫編註解〕第五步記錄在第27-33中。這個懲罰的應驗,一次是在撒瑪利亞被圍困(王下6:28 29),另一次是在耶路撒冷被圍困(耶19:9;哀4:10)。

         27-39 描述因戰爭所造成的嚴重災害及流徙:因著他們不斷背棄神的約,更嚴重的災禍要臨到他們;這些災禍包括食人肉(29),屠殺(30),城邑的被毀 (30-31) 及人民被擄 (33)。

 

【利廿六28「我就要發烈怒,行事與你們反對,又因你們的罪懲罰你們七次。」

 

【利廿六29「並且你們要吃兒子的肉,也要吃女兒的肉。」

 

【利二十六29 古代近東的食人事件】只有在極端絕望和瀕臨饑饉的情況下,才會導致古代近東的人採取食人的下策(見:王下六2430)。本段和申命記二十八5357的咒詛部分,以及主前七世紀的 * 亞述條約包括這一點,以求顯示神對悖逆之人的懲罰,是何等的可怕。──《舊約聖經背景註釋》

 

【利廿六30「我又要毀壞你們的邱壇,砍下你們的日像,把你們的屍首扔在你們偶像的身上;我的心也必厭惡你們。」

  〔暫編註解〕「日像」:原指拜偶像的祭壇。

         30-31:顯示最嚴重的災禍就是神不再與 的子民同在,那些代表神與子民同在的聖所、香壇、會幕等均會被毀壞。

 

【利廿六30「……我的心也必厭棄你們」】

{命題9 }神厭惡(abhor)以色列民嗎?

〔難題〕神曾一再的提醒以色列人他們是祂「眼中的瞳人」(亞二 8),是「神所祝福的民族」(創十二1-3)。然而,這句經文神卻說:『我的心也必厭惡你們』。

【解答】

在利未記第廿六章44節,神說:『我卻不厭棄他們,也不厭惡他們』。這兩句經文的不同乃是神在不同的時候對以色列人在不同情況時所說的話。當以色列人對神忠誠時神就不厭棄他們。然而,當他們敬拜其他神時,神對他們說:『把你們的屍首扔在你們偶像的身上』(利廿六30)。神恨惡祂的百姓或外邦人崇拜偶像。

── 賈斯樂郝威《聖經難解經文詮釋手冊》

 

【利廿六 30日像是什麼? 】

    答:因日光明朗,普照天下,竟有以日像為拜者,有巴比倫、亞述等國。又如埃及以其安城為奉拜日球之地,其希伯來名伯示麥 意即日球之室。聖經中屢述此學信之惡習,戒以色列人切勿效從。至猶大王約西亞與諸先知時,曾革除此弊,日像被砍倒而毀滅之。(耶四三 13,王下廿三 511,賽十七 8,結六4 6)。── 李道生《舊約聖經問題總解()

 

【利廿六31「我要使你們的城邑變為荒涼,使你們的眾聖所成為荒場;我也不聞你們馨香的香氣。」

  〔暫編註解〕如撒瑪利亞和耶路撒冷(見27節注釋)。

 

【利廿六32「我要使地成為荒場,住在其上的仇敵就因此詫異。」

  〔暫編註解〕以色列民若仍不聽從,所住之地要成為荒場。此事在主前587年應驗,猶太亡國,全民被擄往巴比倫。神是慈愛的,也是公義的,不守西奈山與神立約的民,要分散在列邦中,城邑變為荒涼。

 

【利廿六33「我要把你們散在列邦中;我也要拔刀追趕你們。你們的地要成為荒場;你們的城邑要變為荒涼。」

  〔暫編註解〕他們不僅被亞述人,巴比倫人和羅馬人所俘虜,而且被分散在各地。

         3335 這裏預言百姓被放逐到亞述和巴比倫(比較代下三六21)。

 

【利廿六34「“你們在仇敵之地居住的時候,你們的地荒涼,要享受眾安息;正在那時候,地要歇息,享受安息。」

  〔暫編註解〕「地要 ...... 享受安息」:要為以色列人沒有在安息年守安息作出補償。倖免被擄的人時刻都要在恐懼之下生活(36)被擄的則要在異地滅亡(38)。

         神曾命令讓土地在每個第七年安息。這種做法可能遵守了一段時間,但後來被放棄了。無疑有人認為不讓土地在每個第七年安息是為了增加財富。但結果他們連土地也失去了。神記錄了土地被剝奪安息的時間。當迦勒底人所帶來的毀滅臨到時,土地得到了“安息”,以彌補違規的時間(代下36:21)。七十年意味著土地已有490年沒有守“安息”了。

 

【利廿六35「地多時為荒場,就要多時歇息;地這樣歇息,是你們住在其上的安息年所不能得的。」

 

【利廿六36「至於你們剩下的人,我要使他們在仇敵之地心驚膽怯。葉子被風吹的響聲,要追趕他們;他們要逃避,象人逃避刀劍,無人追趕,卻要跌倒。」

 

【利廿六37「無人追趕,他們要彼此撞跌,象在刀劍之前。你們在仇敵面前也必站立不住。」

 

【利廿六38「你們要在列邦中滅亡;仇敵之地要吞吃你們。」

 

【利廿六39「你們剩下的人必因自己的罪孽和祖宗的罪孽在仇敵之地消滅。」

 

【利廿六40「“他們要承認自己的罪和他們祖宗的罪,就是干犯我的那罪,並且承認自己行事與我反對,」

  〔暫編註解〕猶太人在過去的世代裡遭受了許多苦難,現今的世代也不例外。但神並沒有拋棄任何願意“認罪”的猶太人。一個民族可以放棄,但歸向神的人仍能得救。

         為了不讓任何外邦基督徒以此誇口,認為自己比猶太人優越,他們應當記住神是不偏待人的(徒10:34;羅11:20 21)。得救的條件對於每一個人都是一樣的。神是嚴厲的。神也是仁慈的,對所有的人都一樣。

         40-45 論及悔改和赦免:神不願罪人死亡,乃願他們悔改得著赦免。當以色列人因受刑罰而悔改時 (40-41) , 神便會紀念 與他們列祖所立的約(42),要領他們回到所應許給列祖之地,因為享有那地乃是應許之約的重要一環(參申30:1-5)。

 

【利廿六41「我所以行事與他們反對,把他們帶到仇敵之地。那時,他們未受割禮的心若謙卑了,他們也服了罪孽的刑罰,」

 

【利廿六42「我就要紀念我與雅各所立的約,與以撒所立的約,與亞伯拉罕所立的約,並要紀念這地。」

  〔暫編註解〕神仍眷顧祂的百姓,答應“要紀念這地”。以色列民經歷被擄的苦痛和分散的刑罰之後,有了悔悟,主前539年,也是被擄70年後,由所羅巴伯帶領“余民”歸回聖地(拉12章)。主耶穌教訓人,天父如何喜悅痛悔的心,說“一個罪人悔改,在天上也要…為他歡喜”。(路十五7)。

 

【利廿六43「他們離開這地,地在荒廢無人的時候就要享受安息。並且他們要服罪孽的刑罰;因為他們厭棄了我的典章,心中厭惡了我的律例。」

 

【利廿六44「雖是這樣,他們在仇敵之地,我卻不厭棄他們,也不厭惡他們,將他們盡行滅絕,也不背棄我與他們所立的約,因為我是耶和華他們的神。」

 

【利廿六45「我卻要為他們的緣故紀念我與他們先祖所立的約。他們的先祖是我在列邦人眼前、從埃及地領出來的,為要作他們的神。我是耶和華。” 」

 

【利廿六46「這些律例、典章和法度,是耶和華與以色列人在西乃山藉著摩西立的。」

 

【思想問題(第26 27章)】

1 「神賜福或降災與 的子民都是出於 的慈愛和信實,因神與祂的子民立了堅定的約(26:9)。」你同意這說法麽?神給百姓的管教有什麽特點?參14-17 18 21 23-24節等。神今日管教信徒的目的與昔日有差異嗎?參來12:5-11

2 神向以色列人提出警告,描繪懲罰的情況;今日信徒當用什麽態度來事奉神呢?畏懼?愛心?參約14:16-18; 2:28-29

3 以色列日後違約受罰(參耶15:8-11),到新約時代仍經歷本章論及的刑罰,參可13。他們的復興是否永不可能的事?參羅11:25-26

4 思想林前3:10-15; 林後5:10; 2-3。你的光景如何?有否濫用神的恩典?

5 27章定下許願的條例,使百姓不敢隨意許願或失信不還願。參太5:33-37; 23:16-22; 林後1:17-20等。你對神及對人有否失信呢?

──《串珠聖經註釋》

 

暫編註解來源:

《啟導本聖經註釋》․《雷氏研讀本》․《串珠聖經註釋》․張策《利未記文字釋經證道》․《SDA聖經註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