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經資料大全

 

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

 

民數記第十三章拾穗

 

【民十三1「耶和華曉諭摩西說:」

  〔暫編註解〕據申1:22,神這次是依從了百姓的要求。

         1-24 遣發探子:與敵方開戰前,先偵探敵方的情報是智慧之舉,所以神也以此為美事;約書亞因著這次經驗,後來攻打耶利哥城也先派出探子(書2:1)。這次每支派都派出一位擔任探子的任務,以示公允及同心。探子除了要具備勇氣和冒險的精神,還必須是支派中的首領,因為他們要決定作戰的策略,領各支派攻取迦南地。首領要身先士卒去作探子,才能使士氣高昂。

         擔任探子的十二個首領,名字有別於1; 2; 7章所記的首領 。 可能上文作統計及行奉獻禮的,是一些年長德高望重的領袖;本文選派作探子的,則是一些年輕有為的青年領袖。此處十二支派的排名次序並無任何原則。

         1314章記述以色列民從西奈經曠野到達了加低斯,這是半島中最肥沃的一塊綠洲,就在迦南的邊境附近。神接納百姓的要求,吩咐摩西派人去偵探迦南地,讓他們知道裡面的實際情況是不是真的那末美好(申一22)。這件事再次看見神對人不信的寬容與慈愛。

         探子回來時,帶了那地又大又甜的葡萄和其他水果,證明神的話何其信實。可是以色列民不只未增勇氣,上去攻取其地為業,反聽信部分探子的話,不敢前進,而且嚷著寧可回埃及。神本要把全民消滅,但聽了摩西的呼求,只讓報惡信的探子當時死亡;以色列人則在曠野流浪四十年,等到整整一代死去後才得進迦南。民眾後來不要神的幫助自行進攻,大敗而退。

 

【民十三11314章記述以色列民從西奈經曠野到達了加低斯,這是半島中最肥沃的一塊綠洲,就在迦南的邊境附近。神接納百姓的要求,吩咐摩西派人去偵探迦南地,讓他們知道裡面的實際情況是不是真的那末美好(申一22)。這件事再次看見神對人不信的寬容與慈愛。

探子回來時,帶了那地又大又甜的葡萄和其他水果,證明神的話何其信實。可是以色列民不只未增勇氣,上去攻取其地為業,反聽信部分探子的話,不敢前進,而且嚷著寧可回埃及。神本要把全民消滅,但聽了摩西的呼求,只讓報惡信的探子當時死亡;以色列人則在曠野流浪四十年,等到整整一代死去後才得進迦南。民眾後來不要神的幫助自行進攻,大敗而退。──《啟導本聖經註釋》

 

【民十三2「“你打發人去窺探我所賜給以色列人的迦南地,他們每支派中要打發一個人,都要作首領的。”」

  〔暫編註解〕“你打發人去”。耶和華的命令顯然是在百姓要求派遣探子後發出的(比較申一22)。

         迦南是向亞伯拉罕 (創17:8),雅各(創48:3 4;詩105:10 11)和摩西 (出6:4)所應許的。神警告以色列人要遵守祂的律法,不要玷污那地,免得他們象原來的居民一樣被趕出去(利18:3 24-28;參結16:29)。

 

【民十三3「摩西就照耶和華的吩咐從巴蘭的曠野打發他們去;他們都是以色列人的族長。」

  〔暫編註解〕吩咐。這是“葡萄初熟的時候”對摩西說的(第20節),大約發生在以色列人出埃及第二年的五月。

         從巴蘭的曠野。就是從加低斯巴尼亞(民32:8;申1:19-229:23;書14:7)。

         族長。指百夫長和千夫長(出18:25)和各支派的首領(民1:16)。但他們顯然是級別較低的“族長”。

 

【民十三3十二個探子前住窺探迦南地時,究竟由巴蘭(民十三3)抑或加低斯巴尼亞(民二十1)出發?】

     兩段經文的記載都屬正確。巴蘭曠野的最南端在依拉夫港(Portof Elath、即聖經之「以拉他」[參申二8),向東北偏北伸展,越過Nahal ParanHar Ramon(參BalyBible Geography P34)。曠野的範圍內,包括有加低斯巴尼亞,而這地與普嫩位於同一緯度(參前引書,頁95)。所以,十二個探子由加低斯出發,而加低斯位於巴蘭曠野內(參民十三26「到了巴蘭曠野的加低斯」)。── 艾基斯《舊約聖經難題彙編》

 

【民十三4「他們的名字:屬流便支派的有撒刻的的兒子沙母亞。」

  〔暫編註解〕4~15本節至15節所記人名和1 2兩章以及7 10兩章所記的首領的名字不同。可能打探迦南的事需要年輕力壯的人。以前幾章所記的都屬較年長的領袖。名單中無利未人的代表,因他們專職會幕侍奉,在迦南無承受產業權。

 

【民十三4本節至15節所記人名和1 2兩章以及7 10兩章所記的首領的名字不同。可能打探迦南的事需要年輕力壯的人。以前幾章所記的都屬較年長的領袖。名單中無利未人的代表,因他們專職會幕侍奉,在迦南無承受產業權。──《啟導本聖經註釋》

 

【民十三5「屬西緬支派的有何利的兒子的沙法。」

 

【民十三6「屬猶大支派的有耶孚尼的兒子迦勒。」

 

【民十三7「屬以薩迦支派的有約色的兒子以迦。」

 

【民十三8「屬以法蓮支派的有嫩的兒子何西阿。」

 

【民十三9「屬便雅憫支派的有拉孚的兒子帕提。」

 

【民十三10「屬西布倫支派的有梭底的兒子迦疊。」

 

【民十三11「約瑟的子孫,屬瑪拿西支派的有穌西的兒子迦底。」

 

【民十三12「屬但支派的有基瑪利的兒子亞米利。」

 

【民十三13「屬亞設支派的有米迦勒的兒子西帖。」

 

【民十三14「屬拿弗他利支派的有縛西的兒子拿比。」

 

【民十三15「屬迦得支派的有瑪基的兒子臼利。」

 

【民十三16「這就是摩西所打發、窺探那地之人的名字。摩西就稱嫩的兒子何西阿為約書亞。」

  〔暫編註解〕約書亞在名單中叫做何西阿(8節),意為“拯救”。本節說摩西給他取名約書亞,意為“主是拯救”。預示此人乃明日的領袖。

         “何西阿”的意思是“拯救”。在這名字前加上神立約之名(耶威)的縮寫。因此,約書亞的意思就是“神是拯救”。

         約書亞原名為何西阿(16), 起初是摩西的助手(出24:13), 後來被神立為摩西的接班人(27:18)。

         「何西阿」一名是救恩或拯救之意,「約書亞」的意思則是耶和華是救恩或耶和華拯救。摩西為他改名時大概已預知神要揀選使用他,成就神的拯救。按文法16節並沒有說明改名的時間,可能早在亞瑪力戰役之時已改了(出17:9)。

         約書亞。這個名字可能在以色列人離開埃及不久就賜給以法蓮支派的何西阿(第8節);否則,這個名字在出17:9中是提前使用了的。“何西阿”意為“救恩”;而“約書亞”是“耶和書亞”的縮略形式,意為“耶和華是救恩”。聖經的名字通常都是有意思的(見啟2:13 173:1214:119:12 13 1621:12 1422:4)。

 

【民十三16記載摩西給嫩的兒子何西亞命名為約書亞,但早於出埃及記第十七章九節及二十四章十三節,已稱他為約書亞了。這是怎樣解釋呢?】

 民數記與出埃及記有關約書亞名字的記載,根本沒有問題存在。因為摩西無疑在四十年曠野漂流期間快完結時,才寫成出埃及記。在埃及往迦南的旅程中,雖然約書亞要待旅程的後期才獲得此名,但摩西回顧往事而寫出埃及記時,便採用約書亞此名,這也是極自然的事情。在此要加插一提的是,Yehosua'(「耶和華是拯救」)與Hosea'(「拯救」)是相同的名字,二者均源於字根yasa'── 艾基斯《舊約聖經難題彙編》

 

【民十三16約書亞在名單中叫做何西阿(8節),意為“拯救”。本節說摩西給他取名約書亞,意為“主是拯救”。預示此人乃明日的領袖。──《啟導本聖經註釋》

 

【民十三16「摩西就稱嫩的兒子何西阿為約書亞」】

{命題15}在出埃及記十七章9節提到摩西已經稱呼約書亞,為何在此摩西稱嫩的兒子何西阿為約書亞?

〔難題〕在出埃及記十七章9節,摩西已經稱約書亞, 何以摩西在此「就稱嫩的兒子何西阿為約書亞」?

【解答】

首先我們必須記得摩西可能是在四十年的曠野漂泊時的末期寫了這段經文。雖然在寫到民數記十三 章16節以前,還未給約書亞取這個名字。摩西當然在寫五經的最後文稿中很自然的將何西阿稱為約書亞。同時,摩西在此提到將何西阿稱為約書亞也是合宜的。在記載差遣探子去窺探迦南地,摩西竭力的要讓人知道這位約書亞就是他在五經其它記載中所提到的同一個人。

    其次,“就是”也不一定就是在這經文記載以前何西阿不被稱呼為約書亞。可能何西阿本來就被稱為何西阿,只是開始時摩西就已稱他為約書亞。經文只是提到摩西將何西阿稱為約書亞(原文沒有中文和合本的「就」這個意思)。這個名字有個重要的意義,“何西阿”表示「救恩」(salvation),而“約書亞”表示 「耶和華拯救」(Yahweh is salvation)。

── 賈斯樂郝威《聖經難解經文詮釋手冊》

 

【民十三17「摩西打發他們去窺探迦南地,說:“你們從南地上山地去,」

  〔暫編註解〕“南地”指別是巴以南一片貧瘠乾地。“山地”指猶大經以法蓮到加利利一帶綿延不斷的山脈。摩西給探子的任務十分清楚。迦南的四界見三十四112,約等於今天的以色列、黎巴嫩和敘利亞南部大半。

         從南地。直譯為“進入尼革”,即巴勒斯坦南部地區(見創12:9注釋)。探子實際上是從加低斯向北到“南地”去的。該詞源於一個表示“幹”或“焦”的詞根,通常指巴勒斯坦南部邊境的荒漠地區。這是南部曠野與北方較乾燥地區之間的一個過度地帶,適合於牧放牲畜。它至今仍這樣稱呼。由於尼革位欲巴勒斯坦南面,故在希伯來語中指“南地”。

         山地。巴勒斯坦中部的山區(見第29注釋)。

         17~20摩西給予探子清楚的指示(17-20),吩咐他們從南地上山地(居高臨下,可一目了然),目的是瞭解整個地域的情況,包括:

         1 居民的強弱多寡,

         2 地理氣候的情況,

         3 防衛措施,

         4 土地是否肥美──樹木及果實的收成。

         以上資料對日後約書亞領以色列人攻佔迦南地各城鄉的次序及策略有很大的幫助。

 

【民十三17“南地”指別是巴以南一片貧瘠乾地。“山地”指猶大經以法蓮到加利利一帶綿延不斷的山脈。摩西給探子的任務十分清楚。迦南的四界見三十四112,約等於今天的以色列、黎巴嫩和敘利亞南部大半。──《啟導本聖經註釋》

 

【民十三18「看那地如何,其中所住的民是強是弱,是多是少,」

 

【民十三19「所住之地是好是歹,所住之處是營盤是堅城。」

 

【民十三20「又看那地土是肥美是瘠薄,其中有樹木沒有。你們要放開膽量,把那地的果子帶些來。”(那時正是葡萄初熟的時候。)」

  〔暫編註解〕葡萄約在陽曆七月間初熟,比較十11。以色列人已離開西奈山約兩個月。

         「葡萄初熟的時候」:即七月。十二個探子按摩西的指示行事(21-24)。

         肥美。指多產(見尼9:25 35)。

 

【民十三20葡萄約在陽曆七月間初熟,比較十11。以色列人已離開西奈山約兩個月。──《啟導本聖經註釋》

 

【民十三21「他們上去窺探那地,從尋的曠野到利合,直到哈馬口。」

  〔暫編註解〕尋的曠野為南地以南的曠野。南地在巴勒斯坦最南端。哈馬口是一關口,在巴勒斯坦最北方。這句話等於說探子已走遍了迦南地。

         “尋的曠野”。南地的北半部。“利合”。黎巴嫩境內的一個城鎮。探子從南向北行。

         「尋的曠野」:就在加低斯鄰近東北的地方;

         「利合 ...... .哈馬口」:在迦南地的北部邊界(34:8),兩地相隔二百五十英里之遙,來回用四十天時間(25)也相當合理。這裡特別提及希伯侖城歷史的悠久,建城之時比埃及的鎖安城還早七年(約西元前一千七百年),使以色列人回想神早已對亞作拉罕應許賜這塊地土(創13:14-18)。

         尋的曠野。不要與西乃山附近汛的曠野混淆(出16:1)。加低斯位於尋的曠野(民20:127:1433:3634:3 4;申32:51;書15:1 3)。該曠野合併在巴蘭的曠野中(見民13:3)。

         到利合。可能指加利利海附近的利合。也可能指北方俄隆提斯河附近的另一個利合。

 

【民十三21尋的曠野為南地以南的曠野。南地在巴勒斯坦最南端。哈馬口是一關口,在巴勒斯坦最北方。這句話等於說探子已走遍了迦南地。──《啟導本聖經註釋》

 

【民十三2122 探查的範圍】尋的曠野是位於死海南端與地中海之間直線以南,又稱為尼革(和合本:「南地」)的地帶。它是迦南地的南界。利合經常被認為是地中海和夏瑣中間的巴拉特伯利合遺址(Tell el-Balat Beth-rehob)。哈馬口最有可能是位於奧朗底河(Orontes)發源地之一,今日名叫萊布韋(Lebweh)的地方。這是哈馬地的南界,因此亦是迦南的北界。這幾個參照點顯示探子探查了約但河和地中海之間,整個南北全長三百五十哩的地區。──《舊約聖經背景註釋》

 

【民十三22「他們從南地上去,到了希伯侖;在那裡有亞衲族人亞希幔、示篩、撻買。(原來希伯侖城被建造比埃及的鎖安城早七年。)」

  〔暫編註解〕希伯侖在亞伯拉罕時代名為“基列亞巴”(創二十三2 19)。四百年前只是一個畜牧民族居住的小城(參創13 14 23 25諸章),現在已是一個設防的大鎮。亞衲族人以高大著稱(申二10;書十一2122),住在希伯侖。以實各谷在希伯侖北面,後者迄今仍以產葡萄聞名。亞衲人雖高大,後來為迦勒擊敗逐走(書十五14)。

         “希伯崙”後來歸迦勒所有(書一四1315)。“亞衲族人”。一個巨人的部落(33節;申九2),多以來與以色列人為敵(書一五13 14)。

         「亞衲」:意為「頸項」,可能與他們身材高大有關。

         從南地。即進入尼革地(見第17節)。

         希伯侖。在耶路撒冷以南約30公里(士1:10)。

         亞衲族人。有人認為這個名字的意思是“脖子族人”,可能指一個長脖子的民族。該詞詞根譯為“鏈子”,就是戴在脖子上的鏈子(士8:26;箴1:9;歌4:9)。本文是說希伯侖附近的人又高又大(見申1:289:2)。

 

【民十三22希伯侖在亞伯拉罕時代名為“基列亞巴”(創二十三2 19)。四百年前只是一個畜牧民族居住的小城(參創13 14 23 25諸章),現在已是一個設防的大鎮。亞衲族人以高大著稱(申二10;書十一2122),住在希伯侖。以實各谷在希伯侖北面,後者迄今仍以產葡萄聞名。亞衲人雖高大,後來為迦勒擊敗逐走(書十五14)。──《啟導本聖經註釋》

 

【民十三22 亞衲族】22節和28節特別提到亞衲的子孫。所列的都是 * 胡利人(即聖經中的何利人,見:申二註釋)的名字。亞衲的子孫通常被視為「巨人」(和合本:「偉人」;33節;申二1011;撒下二十一1822),但「巨大」可能是更合適的形容。聖經以外的史料完全沒有提到過亞衲族人,但阿納斯塔西第一蒲草紙(Papyrus Anastasi I;主前十三世紀)中的一封埃及函件,卻形容迦南有些勇猛戰士,直立有七至九呎之高。兩副來自主前十二世紀,體高七呎左右的女性骸骨,亦在外約但的薩伊德葉遺址(Tell es-Sa'ideyeh)出土。──《舊約聖經背景註釋》

 

【民十三22 希伯崙的建造】希伯崙城比鎖安城早七年建成。鎖安是埃及的賈內特(Dja'net),希臘人稱之為泰尼斯。這城在第二十一王朝(主前十二世紀)時,成為尼羅河三角洲地區的首都。最早有出土文物證據的建城者,是主前十一世紀中葉的蘇森納斯一世(Psusennes I)。希伯崙城的考古狀況十分複雜。城址在 * 初銅器時代(主前第三千年紀)已經有人居住,中銅器時代第二期(至主前第二千年紀中期為止)已經築有城牆。有跡象顯示以色列人入侵時期該地有部落性的居民,接著到了 * 鐵器時代(主前1200年以後)又再次有人在此永久定居。經文所指的是希伯崙城哪次的建築,卻難以確定。──《舊約聖經背景註釋》

 

【民十三23「他們到了以實各谷,從那裡砍了葡萄樹的一枝,上頭有一掛葡萄,兩個人用杠抬著,又帶了些石榴和無花果來。」

  〔暫編註解〕以實各谷(`Eshcol)意思是“串”。該詞也出現在創40:10;申32:32;賽65:8;彌7:1中。

 

【民十三24「(因為以色列人從那裡砍來的那掛葡萄,所以那地方叫做以實各谷。)」

  〔暫編註解〕“以實各谷”。“谷”直譯作:“乾河床”。以實各的意思是“一串”。位於希伯崙以北,這乾河床然以葡萄著名。

         「以實各」:原文即「一掛」。

 

【民十三24 以實各谷】這地區有很多乾河,因此不可能肯定本節所指的是哪個地方。今日希伯崙附近的拉默特安萊(Ramet el-'Amleh)以葡萄著稱,附近亦有一條乾河。──《舊約聖經背景註釋》

 

【民十三25「 過了四十天,他們窺探那地才回來,」

  〔暫編註解〕25-33 探子回報:探子照實況回報,更加上主觀感受的描繪(25)。當中十個探子懼怕當地居民的高大,惟有迦勒和約書亞憑信心說話(30-33 14:6)。

 

【民十三26「到了巴蘭曠野的加低斯,見摩西、亞倫,並以色列的全會眾,回報摩西、亞倫,並全會眾,又把那地的果子給他們看;」

  〔暫編註解〕巴蘭曠野在尋的曠野(21節)南,巴蘭和尋在地理上屬同一個大曠野,一在南,一在北。

 

【民十三26巴蘭、加低斯是什麼地方?這些地方的狀況如何?】

         答:1.巴蘭--意即洞窟之地,系位於西乃曠野北部內的一區,其地高出海面約二百至二百五十丈,以實瑪利住在這地(創廿一21)。以色列人飄流曠野的時候,常在這地安營(民十12,十二16,十三326,申一1,卅三2,哈三3)。撒母耳死後,大衛起身下到這地方的曠野(撒上廿五1)。以東王哈達避約押元帥之難時,曾路過此地(王上十一18)。巴蘭也是人名,意思是吞吃百姓者,是米所波大米的昆奪地方,一個行邪術的先知。

    2.加低斯--竟即分開,又稱加低斯巴尼亞(卅二8,申九23,書十四67),乃為猶大及巴勒斯坦南界之泉源、城邑、及曠野之名,古時名為安密巴(創十四7),位於巴蘭曠野中,是以東邊界的一座城(民廿16),這城或稱米利巴加低斯(結四七19,四八28,參民卅四4,書十五3,申卅二51),後來成了猶大支派最南端的城邑(書十五2123,民卅四4)。此城的周圍是曠野,稱為加低斯曠野(詩廿九8),在聖經中有時說加低斯在巴蘭的曠野(十二16,十三326),有時也說是在尋的曠野(21,廿1,卅三36,申卅二51),這是因為巴蘭曠野是那地的總稱。尋的曠野乃是巴蘭曠野東北的一部分,巴蘭曠野約占西乃半島的三分之一,摩西曾在加低斯擊打磐石,流出水來供給民飲,這水名叫米利巴水(廿1113,廿七14,申卅二51)。以色列人飄流曠野,是由這地方起(民十匹25,申一46,二1)!後來又住在加低斯,米利暗是死在那裡的(民廿1,卅三36,士十一16)。―― 李道生《舊約聖經問題總解》

 

【民十三26巴蘭曠野在尋的曠野(21節)南,巴蘭和尋在地理上屬同一個大曠野,一在南,一在北。──《啟導本聖經註釋》

 

【民十三26 加低斯】加低斯巴尼亞通常被考證為別是巴以南約五十哩的庫代拉特泉('Ain el-Qudeirat)。全區的水源以此最為充足。考古學者並沒有在此地發現這個時代的文物。然而這地素來是遊牧民族和貝督因人落腳之處,大量的當代「尼革陶器」(Negev ware),顯示以色列人流浪的時代,這地亦當如此。──《舊約聖經背景註釋》

 

【民十三27「又告訴摩西說:“我們到了你所打發我們去的那地,果然是流奶與蜜之地;這就是那地的果子。」

  〔暫編註解〕「那地」:指迦南地,他們稱它為「你所打發我們去的那地」,但聖經通常描述這地為「耶和華向他們起誓應許之地」(例如13:2; 14:16 23 30 40; 15:2等) , 他們改變了用詞反映他們心裡已忘了這是神應許之地,因他們害怕迦南人的強大。

         奶與蜜。泛指富裕(見出3:8注釋;參13:533:3)。巴勒斯坦當時比現在要濕潤和繁茂得多(見創12:6注釋)。

         2729 探子的回報是合乎事實的:那地出產大量果子,城邑堅固,人口混雜。所有人都看見這些事實;但約書亞和迦勒更擁有信心(比較來三19)。

 

【民十三27 流奶與蜜之地】迦南地被形容為「流奶與蜜之地」。對以畜牧維生的人而言,這話是描繪土產的豐盛;但對農夫來說卻不盡然。奶來自羊群,蜜──大概是指棗的果漿,不是指蜂蜜──是自然的出產。* 烏加列史詩 * 巴力與摩特中,也有類似的話,描述大地回復豐饒時,河谷流滿了蜜。早至《* 辛奴亥的故事》的埃及文獻,都描述迦南是個有豐富自然資源,農產又豐盛的地方(見:出三710)。──《舊約聖經背景註釋》

 

【民十三28「然而住那地的民強壯,城邑也堅固寬大,並且我們在那裡看見了亞衲族的人。」

  〔暫編註解〕「然而」更清楚表明他們的感受。他們的報告引起以色列人的激動,因此迦勒須起來說話,安撫百姓(30)。不信的探子為了堅持己見,繼續加上誇張的描述,希望民眾撒消攻打迦南地的念頭。

         “然而”的原文指人所辦不到的事。該詞說明他們缺乏信心,並顯明了他們的罪。如果他們實事求是地說明真相,就是履行了自己的職責。但他們藉著這個詞插入了個人的觀點,認為前面的任務是以色列人的所無法完成的。

 

【民十三29「亞瑪力人住在南地;赫人、耶布斯人、亞摩利人住在山地;迦南人住在海邊並約但河旁。”」

  〔暫編註解〕亞瑪力人好戰,住迦南南疆和西奈半島(出十七章,民十四45);赫人住在希伯侖一帶;耶布斯人住在耶路撒冷(書十五63);亞瑪力人也住在山區;迦南人則多沿海而居,或住在山谷中。

         亞瑪力人。是以掃的後代(見創36:12注釋)。他們是生活在巴勒斯坦以南曠野地區的遊牧民族。關於他們第一次襲擊以色列人,見出17:8-16

         赫人。一個強大帝國的臣民(見創10:15注釋)。

         耶布斯人。一個住在耶路撒冷附近的弱小民族,後來被大衛所征服(撒下5:6;見創10:16注釋)。

         亞摩利人。原先是強大的民族,出沒于申1:19 44所說的山區和其他地方(見創10:16注釋)。

         在海邊。指地中海邊。

         約但河旁。參見民2:17

 

【民十三29亞瑪力人好戰,住迦南南疆和西奈半島(出十七章,民十四45);赫人住在希伯侖一帶;耶布斯人住在耶路撒冷(書十五63);亞瑪力人也住在山區;迦南人則多沿海而居,或住在山谷中。──《啟導本聖經註釋》

 

【民十三29 當地的居民】按照第29節,在這地居住的人種有亞瑪力人、* 赫人、耶布斯人、* 亞摩利人和迦南人。亞瑪力是亞伯拉罕的後裔,屬以掃一系(創三十六15)。他們是遊牧或半遊牧民族,主前第二千年紀下半葉在尼革和西乃地區居住。著名的赫人來自安那托利亞,即今日的土耳其。有些在敘利亞和迦南定居的部族,亦同樣稱為赫人。這兩種赫人可能有血緣關係,但亦可能無關。迦南赫人有閃族語的名字,但安那托利亞赫人的名字卻屬印歐語系。耶布斯人在耶路撒冷一帶居住,只有聖經才提過他們,並且所提供的資料也很少。* 亞摩利人(在美索不達米亞稱為阿穆魯馬爾圖人)早於主前第三千年紀中期,已經出現在信史之中。大部分學者相信他們來自敘利亞,盤據了近東不少地區。「亞摩利」可以是指地方(「西方人」),也可以是指民族。他們有些是遊牧民族,然而早在主前第三千年紀末期,敘利亞已經有亞摩利人的城邦。迦南人是住在有牆城邑的主要居民,但他們似乎不是此地的原住民。在 * 亞馬拿書函中(主前第二千年紀中期),這地區的君王自稱為基納努Kinanu),同時代的埃及碑文用的也是這名字。埃及也有關於迦南居民的記錄。亞門霍特普二世(Amenhotep II,主前十五世紀)某次戰役的俘虜名單,分別列出迦南人、阿皮魯人(無地業或離鄉別井的人)、沙蘇人(有時被視為與聖經中之米甸人和亞瑪力人有關聯的遊牧民族)、胡魯人Hurru,胡利人)的數目。──《舊約聖經背景註釋》

 

【民十三30「迦勒在摩西面前安撫百姓,說:“我們立刻上去得那地吧!我們足能得勝。”」

  〔暫編註解〕迦勒和約書亞是猶大和以法蓮兩支派的探子(6 8節),因著他們的勇敢和信心,雖然同代的人都死在巴蘭的曠野,他們卻得進入神所允許的迦南地(參二十六65;三十二1114)。

         迦勒。約書亞可能英勇善戰,但不擅長於當眾發言(見民14:6)。

 

【民十三30迦勒和約書亞是猶大和以法蓮兩支派的探子(6 8節),因著他們的勇敢和信心,雖然同代的人都死在巴蘭的曠野,他們卻得進入神所允許的迦南地(參二十六65;三十二1114)。──《啟導本聖經註釋》

 

【民十三31「但那些和他同去的人說:“我們不能上去攻擊那民,因為他們比我們強壯。”」

 

【民十三32「探子中有人論到所窺探之地,向以色列人報惡信,說:“我們所窺探、經過之地是吞吃居民之地,我們在那裡所看見的人民都身量高大。」

  〔暫編註解〕迦勒安慰百姓,力圖重燃他們對神應許的信心,可是其餘的探子用更誇大的言詞來長他人威風。他們說的話所以叫做“惡信”,不只因為他們把那地說得兇惡難比,也是因為所作的解釋極破壞之能事,把那地叫做“吞吃居民之地”;又說“看自己就如蚱蜢一樣”這些都是誇大不顧真相之詞。

         依當時法律,作假見證的要“以眼還眼,以牙還牙”地受刑罰。他們訛稱迦南為食人之地,便應受死刑。十個報惡信的探子當即死亡。百姓因為聽信假見證,不信迦勒與約書亞的證供,他們所擔心的會在迦南遇到的死亡命運,現在就臨到他們(十四32934)。

         “吞喫居民之地”。由於那是一片肥沃的好地,所以不同的部族都不惜用武力去爭取。

         「吞吃居民之地」:不是指環境惡劣使人死亡,因為上文描述這地為「流奶與蜜」(27)之地,他們的意思是迦南人乃像食人的民族。

         惡信。他們所說的不一定都是假話,但他們的信息卻是很令人沮喪的。“報”的原文有“編造”,“散佈”之意。表面的現象似乎證實了惡信。在人看來,征服迦南是不可能的。但神曾把這地應許給他們,並吩咐他們去征服它。他們這時沒有這樣做,說明他們對神把迦南賜給他們的能力產生懷疑。保羅在為信仰所作的有力辯護中,把加低斯巴尼亞的悲慘經歷,作為對基督徒充滿教育意義的教訓(來3:8至於4:16)。

         吞吃居民。該詞含義不明。不大可能指那地的貧瘠,因為方才已說它的流奶與蜜(第27節)。這與他們關於迦南是一個肥美之地的報告是相矛盾的(第27節)。說那裡的人身材高大,似乎也為他們的報告作反證。

         人民都身量高大。摩2:9描述亞摩利人像香柏樹那樣高大,象橡樹那樣強壯。

 

【民十三32假如迦南確實是一塊流奶與蜜的肥沃土地,那麼,為何以色列會形容迦南是吞吃其居民之地呢?】

 假如我們將民數記十三章三十二節「吞吃居民之地」。,解作此地是極貧瘠,不足以養活當地的居民,那顯然是把本節的經文誤解了。從聖經的上文下理看來,本節的含意是:此地極肥美(降水量比近幾世紀為高,農作物得以生長),周圍的國家及部落都希望獲得迦南,使這地成了戰場,流人的血。他們為獲得這塊肥沃之地而互相爭戰;在戰爭當中,大家均有損失。因此,「流奶與蜜之地」與「吞吃居民之地」並無衝突之處。五經中,最少有十三次形容迦南為流奶與蜜之地,此外,約書亞記、耶利米書及以西結書亦作出同樣描述。我們根本就沒有證據,把民數記十三章三十二節解釋為形容迦南地貧瘠,使當地居民活活餓死。── 艾基斯《舊約聖經難題彙編》

 

【民十三32迦勒安慰百姓,力圖重燃他們對神應許的信心,可是其餘的探子用更誇大的言詞來長他人威風。他們說的話所以叫做“惡信”,不只因為他們把那地說得兇惡難比,也是因為所作的解釋極破壞之能事,把那地叫做“吞吃居民之地”;又說“看自己就如蚱蜢一樣”這些都是誇大不顧真相之詞。

依當時法律,作假見證的要“以眼還眼,以牙還牙”地受刑罰。他們訛稱迦南為食人之地,便應受死刑。十個報惡信的探子當即死亡。百姓因為聽信假見證,不信迦勒與約書亞的證供,他們所擔心的會在迦南遇到的死亡命運,現在就臨到他們(十四32934)。──《啟導本聖經註釋》

 

【民十三32「我們所窺探經過之地,是吞吃居民之地」】

{命題16}為何十個探子回來報吿說是所窺探之地是呑吃居民之地?

〔難題〕民數記十三章32節記載摩西派出的十個探子回來報告說,那地是「吞吃居民之地」。然而,約書亞與迦勒告訴摩西那是流奶與蜜之地(民十三27),而且又把那地的果子帶回給眾人看(民十三26)。何以十個探子說那是呑吃居民之地?

【解答】

對於這塊地的形容使人誤解為這是一塊荒蕪的地。所有探子回來的見證都同意這是一塊肥沃富饒,生產富裕並能維生的地方。就是因為它太富饒,使十個探子帶回來悲觀的報告。富饒的地使許多不同種族的人垂涎而會造成居民的相爭流血和外侮的侵擾。這段經節的敘述並沒有矛盾衝突,這塊土地的富饒將引起各個民族對它的渴望,進而衝突相爭互相吞食。

── 賈斯樂郝威《聖經難解經文詮釋手冊》

 

【民十三33「我們在那裡看見亞衲族人,就是偉人;他們是偉人的後裔。據我們看,自己就如蚱蜢一樣;據他們看,我們也是如此。”」

  〔暫編註解〕“亞衲族人,就是偉人”。直譯作:利乏音(Nephilim)。亞衲是住在巴勒斯坦南部、希伯崙附近的一個部落。有些亞衲人在約書亞征服迦南之後仍然存活(書一一21 22)。他們顯然是身材高大的人(比較申二10)。舊約另一次提到利乏音(偉人)是指一個活於洪水前的種族(創六4)。

         偉人。可能源於動詞“倒下”。該詞也用在創6:4中。可能指倒在刀下的人,所以是說那地“吞吃居民”(第32節);也可能指身材高大的人使別人心寒而倒下(見創6:4注釋)。相關的動詞用來指橫死(撒上4:1014:13)。

         就如蚱蜢一樣。在賽40:22中指神眼中的人類。這種生動的描述在閃族語言中是很常見的(撒上24:1426:20;王上20:27)。

 

【民十三33「我們在那裡看見亞衲族人,就是偉人;他們是偉人的後裔。據我們看,自己就如蚱蜢一樣;據他們看,我們也是如此。”」

         兩個寶座在對峙著爭戰,神要取得地上的統治權。祂頭號的敵人撒但,借著天空諸邪靈的輔助,蓄意用罪惡來侵佔這地,想要排斥神在祂自己地上的王權和管治。我們這些神的子民,是蒙召去驅逐這些邪惡而強大的仇敵,好叫基督在萬事上居首位。我們要如何執行這任務呢?

         「耶和華若喜悅我們,就必將我們領進那地。」以上是約書亞和迦勒兩個少數人的意見,這與那十個探子的頹喪誤測正是相反!「耶和華若喜悅我們」是一句要緊的話。有一件事是肯定的,除非我們首先學會了過聖潔的生活,否則任何口頭上講論的屬靈爭戰,都是空談而已。迦南地的巨人是高大的,我們卻正如蚱蜢,這絕非虛構。我們與他們同樣的認識這事實。這到底怎樣呢?我們如何纔能過著蒙神喜悅的生活呢?只有真實地安息於基督和祂所成功的工作裡,才有可能。否則撒但就可以高枕無憂了。但我們的生活若在基督裡蒙神喜悅,那「他們(迦南人)的保障便被挪遷了。」因為借著基督,我們已經得勝有餘了。―― 倪柝聲《曠野的筵席》

 

【民十三33 就如蚱蜢一樣】用誇大其詞的動物譬喻來形容大小的分別,不是罕見的作法(參較英語用「小蝦」來形容人之矮小或微不足道)。蚱蜢是可吃的,更令人不寒而慄地想到:「他們一口就可以把我們吞下有餘了。」另外 * 烏加列史詩《* 凱雷特》(Keret),又用蚱蜢來形容一隊大軍人數之眾。──《舊約聖經背景註釋》

 

【民十三33 內非林】聖經惟一肯定提到「內非林」(和合本:「偉人」)之處,是創世記六4。但該節經文並沒有提供什麼有關他們身分的資料。部分學者認為這字亦出現在以西結書三十二27(經文有輕微的異讀,和合本:「仆倒的」),其意義當是指勇士。時代最早的釋經者(兩約之間時期)對這字之理解,可分為視其為巨人、英雄、墮落天使三派。──《舊約聖經背景註釋》

 

【暫編註解資料來源】

《啟導本聖經註釋》․《雷氏研讀本》․《串珠聖經註釋》․《SDA聖經註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