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书亚记第五章拾穗
【书五1】「约旦河西亚摩利人的诸王和靠海迦南人的诸王,听见耶和华在以色列人前面使约旦河的水干了,等到我们过去,他们的心因以色列人的缘故就消化了,不再有胆气。」
〔暂编注解〕以色列人能在约但河水如此汹涌的情况下,轻易越过敌方的天堑,进到吉甲,难怪全地的人闻风胆丧。
迦南的居民一直倚靠约但河作为以色列人入侵的屏障。虽然此时似乎是以色列人进攻的最好时机,但他们先要完成一些重要的属灵工作(行割礼和守逾越节)。
亚摩利和迦南人那么怕以色列人,但后来却……真可怕!百姓进入应许之地的时候,亚摩利人(此处指居住在山地的那部分人)与迦南人是当地的两大主要群体。迦南人敬拜各式各样的神,以巴力为主。他们注重物质享受,崇尚情欲。百姓进入迦南以后不断地敬拜巴力。亚摩利人的神也影响以色列人的敬拜,使他们偏离真神。敬拜这些假神,终于导致他们败亡。
高估了敌人的力量,低估了从神而来的力量,我是不是也经常……以色列人在旷野之中白白地浪费了三十九年,因为惧怕迦南人,也低估了神的能力。头一次进迦南的计划失败了(参民13、14章),但他们看到迦南人惧怕他们的军队。迦南人听到他们借着神大获胜利(2:9-11),就盼望约旦河能阻止以色列人进入迦南。但是他们却走干地过了约旦河,这个消息使迦南人的余勇都消失了。不要低估神。只要我们对祂忠心,祂就会使重大的敌对势力消失。祂能改变反对者的态度。
亚摩利人。亚摩利人在约旦河东的领土已经被占领了(民21:21-24)。现在约旦河西山区的亚摩利人非常害怕。亚摩利人构成了公元前二千年初含族人从阿拉伯半岛迁到米所波大米亚地区的第二次浪潮。在那里他们分为两支。一支与文明的苏美尔人结合,形成了早期的巴比伦文化。另一支向西迁移,再向南进入巴勒斯坦,其中有一部分渡过约旦河向东发展(见创10:16)。其余留在巴勒斯坦的人与当地的非闪米特民族结合,形成了书5:1
12的七十士译本所提到的腓尼基人。本节称他们为“靠海迦南人。”也就是后来的腓尼基人。
等到我们过去。七十士译本,叙利亚译本和马所拉学者认为是“等他们过去”,但原文似应为是“我们”,表明作者亲身经历了这件事,尽管许多现代学者对此持反对意见。
他们的心就消化了。神的大能作为使迦南人恐惧丧胆,正如神所应许的(出23:27)。约旦河原是他们的防线。以色列人在河东驻扎了几个月而没有过河的动静,令亚摩利人感到安全,尤其是现在是涨水时期,所以他们没有设防阻止以色列人过河。尽管他们的心像喇合所说的已“消化”了,但他们仍保留着一点勇气。他们无疑自恃人数众多,城池坚固,足以抵挡入侵者。但当他们听说以色列人过了约旦河,突破了他们所谓的防线,并且是出于神迹时,他们的心理防线就彻底崩溃了,“不再有胆气”。
【书五2】「那时,耶和华吩咐约书亚说:“你制造火石刀,第二次给以色列人行割礼。」”
〔暂编注解〕“割礼”:所有与神立约的亚伯拉罕的后裔须行的仪式。行割礼的方法与原则,见《创世记》十七10注。摩西律法规定以色列男子须行此礼(利十二3),连摩西自己也不例外(比较出四24∼26)。以色列人过了约但河,大敌当前,第一件事不是攻城,而是履行律法上的规定:每个男子的身上须有这个与神立约的记号,这是一个重要的属灵原则:与神建立正确关系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受过割礼后有一段时期行动不便,对备战期间的以民不利(五8;比较创三十四章),但神保守他们未受侵袭。
“第二次”:四十年前出埃及的以色列人都行了割礼(五5;比较出十二48∼49),但在三十八年的旷野流浪中出生的以色列人则未行此礼,这次因此算为“第二次”。以色列人要受了割礼才可以出去为神打仗,取得迦南为业,而男丁未受割礼的也不能守逾越节(出十二48)。
“火石刀”用燧石作成,色灰黑,为尚未结晶成六角形体宝石的粗糙矿石。原始民族因其锋利,用作矛头、箭矢和剥兽皮的刀。以色列人此时生活在铜器时代,已有金属刀可用,用火石刀行割礼,或亦含有忌金属之意(他们建坛须用未经铁器凿过的石头,出二十25);此外,也比金属刀锋利且卫生。
在此时行割礼当亦有奉献之意。
“行割礼”。那是神与亚伯拉罕立约时一种信心的标记。参看创世记十七章9至14节的脚注。在旷野飘流期间,以色列人并没有执行这礼仪,他们活在审判之中。这时,在取得应许之地前,他们必须为所有三十八岁以下的男子(即在旷野出生,因而没有行割礼的人)行割礼。
火石刀。出4:25暗示,行割礼也许是不可以用金属刀具的。埃及人认为切开人体准备熏制时采用金属刀具是违法和亵渎的。据报导,今天在世界有些地方依然用石刀施行割礼。
第二次给以色列人行割礼。不要理解为下令给已经受过割礼的人重行割礼。这只是暗示恢复他们在旷野飘流时所中断的礼节。“第二次”说明神曾经有过“第一次”下令普遍实施这个礼节。以色列人在埃及时似乎没有行割礼(《先祖与先知》363页)。这个礼节作为立约的记号,可能在西奈山立约时(出24:3-8)重新作了规定(创17:10
11;罗4:11)本节还暗示第一次是在以色列人离开埃及以前。接着是首次守逾越节。根据后来的命令,没有受割礼的男性不可以吃逾越节的羔羊(出12:43-49)。现在以色列人已进入迦南。他们要与神重新立约。这就要求他们再次实施立约的记号。这个外表的礼节像征着内心的真割礼(申30:6;耶4:4;罗2:29)。他们在旷野里一直不信,埋怨和背叛神。如今他们要借着顺服祂的指示,重新开始了信心和顺从的生活。
2-3 人只能受一次割礼,这“第二次”是──受割礼标明以色列人与神立约,成了祂的百姓。神最初与亚伯拉罕立约,规定在他家中所有的男丁都要受割礼,作为除去旧生命,开始从神得到新生命的记号(参创17:13)。在那个时代,其他民族的习俗也用割礼表明人进入成年阶段,但只有以色列人用它作为顺服神的记号。人一生只能受一次割礼。这里所说的“第二次”,指当时的许多青年还未曾受过割礼(5:5)。
2-12 记载百姓在吉甲扎营后的情况:给离开埃及的第二代行割礼,作为神与他们立约的记号(2-9);守逾越节(10-11);以地里的出产代替吗哪作食物(12)。
【书五3】「约书亚就制造了火石刀,在除皮山那里给以色列人行割礼。」
〔暂编注解〕“除皮山”可能是近吉甲的一个地方,原名吉比亚特哈拉罗(Gibeath Haaraloth),“除皮山”是俗称,亦有译为“包皮山”的。可能因在其地行割礼,以此命名,藉资纪念。
除皮山。希伯来文是gib`ath ha`araloth,指举行割礼的地点。
【书五3】火石刀,最佳的解释是一种黑曜石。这应该不是一种向后投述的律法,即,用一种古代的工具,来视某仪式源于古时。227米拉德已经证明,古代近东许多地方都用黑曜石刀,其用途广泛。228这种刀的刀面平滑、锐利,无论是在仪式中,或在日常生活中,都为人所爱用,即使在金属刀发明之后,仍然通用。这并不意谓约书亚所行的不是仪式,只是表明,火石刀并不能否定此事。基比亚哈拉勒的意思是「包皮之丘」,它的正确地点还无法判断。至于吉甲,则可能只是一个暂时的营区。──《丁道尔圣经注释》
【书五4】「约书亚行割礼的缘故,是因为从埃及出来的众民,就是一切能打仗的男丁,出了埃及以后,都死在旷野的路上。」
〔暂编注解〕因为受到耶和华的疏远(民14:34),并作为他们违约的提醒,以色列人在旷野是不许行割礼的。他们进入迦南,证明他们重新得到神的悦纳(见民14:23;诗95:7-11)。为了加低斯的叛逆,他们承受了三十八年的耻辱。
【书五4】主要的动词是「死」字。每个从埃及出来的以色列人,都死在旷野了。因此,所有以色列人都需要再度行割礼。原来参与出埃及事件的人,没有一个还活着。这里特别关注的是能打仗的人,即,到了年龄,可以参战的人。约书亚在吉甲为这些人举行割礼。原来的那批早一代的人,都已经死在旷野了。──《丁道尔圣经注释》
【书五5】「因为出来的众民都受过割礼,惟独出埃及以后,在旷野的路上所生的众民,都没有受过割礼。」
【书五5】那些人曾经受过割礼。同样,这里的重点也是出来的众民。那一代的人全都死了,不过,重要的是,他们全都受过割礼。以色列在立国之初,军中便没有未受割礼的战士。在过红海、站在西乃山与神立约的群体中,没有一个是未受割礼的,所以,新的一代也应当如此──所有的人都要受割礼。──《丁道尔圣经注释》
【书五6】「以色列人在旷野走了四十年,等到国民,就是出埃及的兵丁,都消灭了,因为他们没有听从耶和华的话。耶和华曾向他们起誓,必不容他们看见耶和华向他们列祖起誓应许赐给我们的地,就是流奶与蜜之地。」
〔暂编注解〕「他们没有听 ...... 的话」:详情见民13:17-14:10。
耶和华曾起誓不许出埃及的第一代以色列人进入迦南,见民14:26-35。
众民。不包括迦勒和约书亚(民14:30)。祭司,也许包括所有的利未人,都被免除了加低斯的死刑。他们中有一些人活了下来。亚伦的儿子以利亚撒特别被提到进入迦南(见出6:25;28:1;书24:33)。十二个探子中没有利未人的代表(民13:3-16)。他们也不列在“能打仗的男丁”中。
【书五6】那一代的人都死了;过约但河的时候不剩一人,所以,这一代所有的人都要在吉甲受割礼。230第一批人在旷野走了四十年。这句话让人忆起神对那一代的审判,是因为他们的不信(民十四33∼34)。接下来的一句话,因为他们没有听从耶和华的话,可以肯定这一点。虽然民数记讲述了好些他们不顺服的例子,但是其中只有第十四章同时提到不顺服与四十年的飘流。第6b节继续说明这一点。──《丁道尔圣经注释》
【书五7】「他们的子孙,就是耶和华所兴起来接续他们的,都没有受过割礼;因为在路上没有给他们行割礼,约书亚这才给他们行了。」
【书五7∼8】约书亚作这件事,是因为现今的一代没有受过割礼。这两节的模式是 A ~ B ~ A' ~ B',其中 A 是指出埃及的一代,而 B 是指现今的这一代。这个结构将这两代互相比较,其差异再由动词「完成」(希伯来:tmm)的双关语来加强,这个字在四1、10和11节都有这个作用。在第6节中,四十年耗费在旷野,等到所有的人……都消灭了(即「完了」)。另一方面,第8节,当全国都受完了割礼,亦即「完成了」割礼的程序,他们便在营中休息。因此,前一代是在不顺服中而「死完了」,但吉甲的一代却「完成了」顺服的行动。──《丁道尔圣经注释》
【书五8】「国民都受完了割礼,就住在营中自己的地方,等到痊愈了。」
〔暂编注解〕割礼的含意,见创17:1-14。
「等到痊愈」:男子受割礼后起初感到痛楚行动不便(参创34:24-25)。以色列人在这期间蒙神保守,不致受敌人突袭(参1)。
8-9 埃及的羞辱──滚──吉甲……吉甲在耶利哥东北约3公里处,是以色列人的大本营,是进攻迦南的临时中央指挥部,也是敬拜中心。他们在征服应许之地以前,在这里对神重新作出委身的承诺,与祂重新立约。神的使者耶和华军队的元帅在这里向约书亚显现,给约书亚进一步的作战指示,也带来征服那地的鼓舞(5:13-15)。在以色列人征服迦南以后,吉甲在以色列仍居重要的地位。以色列的第一任君王扫罗,就是在这里被膏立的(参撒上11:14-15)。
【书五9】「耶和华对约书亚说:“我今日将埃及的羞辱从你们身上滚去了。”因此,那地方名叫吉甲,直到今日(“吉甲”就是“滚”的意思)。」
〔暂编注解〕埃及人曾讥笑以色列人出了埃及进不了迦南(出三十二12;民十四13∼16),现在他们已踏上应许之地,受了割礼,公开宣告正式成为神的子民,当年羞辱得以尽除。
“埃及的羞辱”。因为以色列人仍未得到应许之地,所以埃及人对他们加以嘲弄。那羞辱这时候已经滚去了(“吉甲”的意思是滚)。
「埃及的羞辱」:埃及人大概曾讥笑以色列人,说神把他们领到旷野是要杀戮他们(参出32:12; 申9:28); 出埃及的头一代以色列人因得罪神而死于旷野,不能彻底摆脱埃及的嘲讽,但当第二代以色列人在迦南地的吉甲(意即「辊去」)接受割礼时,就表示他们是名正言顺的与神立约的选民,而神应许的迦南地和福气,就快属他们所有,一洗以前的羞辱。
埃及的羞耻。由于加低斯的悖逆,神不能实现祂领带以色列人出埃及的目的,就是进入迦南。他们被禁止行割礼,因为割礼是他们作为神选民的标志。中止这个礼节,是要不断证明他们的违约。
尽管立约的“使者”在以色列人飘流旷野的时候继续带领他们,但以色列人却长期不能完全恢复与神立约的关系。只要他们一天不在圣约的范围之内,他们与神的关系就还是像没有离开埃及一样。“埃及的羞耻”依然在他们身上。现在借着恢复逾越节--他们从埃及得救的纪念--并重新受割礼,这“羞耻”就完全除去或“滚”走了。
今天在神子民的身上也有存在耻辱。他们早就应该进入天国了。可是他们依然在旷野流浪。有“安息为神的子民存留”(来4:9)。“我们务必竭力进入那安息”(来4:11)。
吉甲。其词根galal 是“滚动”的意思。从此以后,吉甲就在圣经的历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这是以色列人进入应许之地以后第一天安营的地点。他们在这里恢复了割礼,标志着他们与神重新立约(2-8节)。以色列人在这里庆祝进入应许之地以后的第一个逾越节(第10节)。吗哪也是在这里停止下降的(第12节)。吉甲在以色列人征服迦南的早期军事行动充当了后方基地。它似乎在这段时期中为妇女,儿童和牲畜提供安身所。后来扫罗也是在这里被立为以色列的第一个国王(撒上11:15)。约柜留在这里,直到征服了迦南全地以后才运到示罗(书18:1)。
吉甲的位置尚未确定。据约瑟弗斯的记载,吉甲离约旦河8公里,离《新约》中的耶利哥1.6公里。
【书五9】神接受了这个行动,视之为结束埃及的羞辱的方法。虽然其他的国家认为,是以色列人胜过埃及才带来他们的光荣(书二10),但这里却是指4∼6节,就是指从埃及出来而死在旷野的那一代。埃及的羞辱乃是前一代(出生于埃及的那代)的不顺服,以致他们飘流多年,并倒毙在旷野。233那一代的人未能承受这地。而目前的一代也可能遭到同样的审判,但由于他们顺服圣约,受了割礼,审判便离开了这个国家。因此,以色列人现在可以承受迦南地了。神将为以色列人争战,不再与她为敌(与民十四40∼45相反)。──《丁道尔圣经注释》
【书五10】「以色列人在吉甲安营。正月十四日晚上,在耶利哥的平原守逾越节。」
〔暂编注解〕守逾越节乃照四十年前耶和华神的吩咐而行(出十二25)。受割礼和守逾越节是相连且必须行的事(出十二47∼49)。
「正月十四日晚上」:即在百姓过约但河之后四天(见4:19)。
逾越节和无酵节的条例,见出12:1-20
48。这次是以色列人离开埃及后第二次守逾越节(上一次见民9:1-5)。
以色列人已经多少年没守逾越节了?这是以色列人在应许之地,第一次欢欢喜喜地守逾越节,也是在出埃及之后仅有的第三次,上次是三十九年以前,在西奈山下守的。守节使他们牢记神以大能的神迹,领他们出埃及的事。昔日他们恐惧匆忙地守这节日;现在他们看到神的赐福与应许已实现,充满感恩地再守这节期。(参出12)
【书五11】「逾越节的次日,他们就吃了那地的出产;正当那日,吃无酵饼和烘的谷。」
〔暂编注解〕“那地的出产”指谷物。“无酵饼”为不加酵烤制的饼,逾越节先后一共七天,须吃此饼(利二十三5∼6)。“烘的谷”为献初熟之物的素祭中的祭物(利二14),以色列人受割礼,吃烘的谷,整个民族奉献为神用。
逾越节应在正月第十四天过后开始举行,一连七天,但此处说“正月十四日晚上”便守,因为希伯来人的一天是从头天黄昏开始至第二天日落为止。
“那地的出产”。即正当那时收割的农作物。
「烘的谷」:如取自初熟的禾稼,须首先向神献上一捆,另献上燔祭、素祭和奠祭(见利23:9-14)。
11-12 我们的哪些需要可以求神供应,哪些不应该?百姓在旷野飘流四十年,神行神迹,供给这群饥饿之民的需要,并降下吗哪(参出16:14-31)。他们来到这物产丰富的应许之地,不再需要吗哪作每天的粮食,因为这地已经可以种植,能收割庄稼。以色列人在旷野时,神奇妙地供应食物,现在神使土地出产粮食,给他们享用。祷告并不是人甚么都不干,因为人的信心不能代替殷勤做工。神在人需要的时候,可以明确、奇妙地供应祂的子民,但是祂也指望他们运用祂所赐的才能与资源,自给自足。如果你的祷告未蒙应允,你的需要也许是你自己办得到的事。你应当求神赐智慧,使你可以领会其中的奥妙,也赐你动力,推动你去完成。
【书五11∼12】在摩西五经中,最注重的乃是烤羊羔,但是约书亚记内却没有提到它。为什么呢?过去学者曾认为,逾越节最初有两种盛筵,一种是游牧民族式的,以羊羔为祭,另一种是农业社会式的,主要是吃无酵饼。236根据这种说法,约书亚记第五章的记载,应当源出于已经定居在那里的人。然而,反对游牧式与定居式之分的说法,指出他们的假设是不成立的。当以色列人出现在迦南地时,住在山地的各族可能既是游牧式(在有限的范围内),也是定居的村户,他们的生活型态会随着政治与环境的改变而变化。──《丁道尔圣经注释》
【书五11∼12】吗哪说出基督在他的道成肉身中,是从天上降下来的粮,成为我们在旷野里所需的供应。在进入迦南地的祝福后,地的产物阐明基督的复活。这两样喂养我们的生命。他们吃了烘的谷后,早上吗哪就止住了。因为这地已经可以种植,能收割庄稼。“神是何等奇妙的时间控制者和供应者!”——马唐纳《约书亚记》
【书五12】「他们吃了那地的出产,第二日吗哪就止住了,以色列人也不再有吗哪了。那一年,他们却吃迦南地的出产。」
〔暂编注解〕“吗哪”给他们维持四十年的生命。参看出埃及记十六章15节的脚注。
吗哪止住,表示旷野飘流(以吗哪为粮食)的日子正式结束。
神在不可能获得充足粮食的环境下,提供吗哪满足百姓的需要达四十年之久。现在他们既“吃了那地的出产”(第11节),就没有必要再降吗哪了。神不会为人做他们自己能做的事。
【书五13】「约书亚靠近耶利哥的时候,举目观看,不料,有一个人手里有拔出来的刀,对面站立。约书亚到他那里,问他说:“你是帮助我们呢?是帮助我们敌人呢?”」
〔暂编注解〕四十年前,摩西在旷野遇见向他显现的“耶和华的使者”(出三2∼5),将拯救以色列人的任务交给他;现在约书亚也看见“耶和华军队的元帅”(14节),指示他得胜耶利哥王的方法(六2∼5)。有的解经家根据15节的话,认为这是神藉人形亲自显现;甚至有人解释为道成肉身前的基督。但神也常常差遣天使,有的是统率天军的天使长(但十13;十二1)。
既然撤退而再次返回约但河那边已是不可能的事,约书亚便全心迎接那即将来到的战役,因此认不出他的探访者来。
「拔出来的刀」:象征有所准备、随时作战。
靠近耶利哥。叙利亚版译本为“在耶利哥平原”。约书亚把注意力转向下一个重大的任务──攻取耶利哥。他离开营地默想祷告,求神引导完成这项工作。
他手中拔出来的刀。当摩西即将担负起救以色列人脱离为奴之家的任务时,耶和华在何烈山向他显现(出3:2)。现在,当约书亚开始征服迦南的时候,神向祂子民的新领袖显现,向他保证胜利和成功。亚摩利人的恶贯已经满盈满。根据神四百年前对亚伯拉罕的庄严承诺,他的“后裔”现在回到了这里(创15:13-16)。以色列人征服迦南明显有神的许可。亚伯拉罕,以撒和雅各的见证,以及神说明祂子民的消息,都已经在迦南传开了。但这些异教民族依然我行我素,不肯顺服神。
【书五13约书亚所见从手里找出刀来的人是谁?】
答:约书亚在靠近耶利哥城的时候,他举目观看,见有一个人,手里有拔出来的刀。这个拔刀的人,巴兰所看见的是天使(民廿二23);大卫所看见的也是指天使(代上廿一16,27,30);在先知耶利米书中记载,说到耶和华的刀(耶十二12)。从这几处记载看来,约书亚所看见的,就是耶和华神自己的显现。当约书亚到他那里,问那人是要帮助我们或我们的仇敌的时候,他即回答说:「我来是要作耶和华军队的元帅。」(14)--耶和华被称为万军之神(耶五14,十五16,诗八十7,19),也称为万军之耶和华(赛六3),他是自天而降,要作以色列人的元帅(15),也就是六2的耶和华,亦是主耶稣基督(来二10 )。因为他让约书亚俯伏拜他,称他为我主;他命约书亚脱鞋,分别为圣(15,参出三5);并且将城交在约书亚的手中(六2)。此乃是他为元帅、为基督的明证。―― 李道生《旧约圣经问题总解》
【书五14】「他回答说:『不是的,我来是要作耶和华军队的元帅。』约书亚就俯伏在地下拜,说:『我主有甚么话吩咐仆人。』」
〔暂编注解〕“耶和华军队”指天使、天军(比较王上二十二19),也可指以色列军队。这位帅“手里有拔出来的刀”(13节),表示他是指挥天使、天军和以色列人并肩作战的(比较六20)。“俯伏在地下拜”是中东人对位尊者示敬的礼节。
耶利哥为世界最古城市之一,也是巴勒斯坦吸引考古学家最早的一个城市。一九三〇年代,英考古学家贾思旦发现,约在主前1400年,此城高大的城墙塌陷,覆盖在房屋废堆上。1952年女考古学家K,肯蓉再事挖掘,发现约书亚时代的古耶利哥城,几已全在风沙的侵蚀中消失。
约书亚把耶和华军队的元帅视为耶和华(六2),承认这是祂的战役,而以色列人只是耶和华军队里的成员而已(军队里也包括天使和大自然的力量)。
「耶和华军队」:即天使众军(参王上22:19; 诗148:2)。
「元帅」:也可译作大君(见但10:13)。他的出现表明耶和华要为以色列人争战(参申3:22)。
军队。主要不是指以色列军队,而是指天军。该词在其他地方特指军队(士4:2
7等),常常指以色列军队(撒下2:8),有时指天使(王上22:19),就如本节。该词也常指“天上的万像”(赛34:4)。天使随时准备去帮助教会,并执行他们元帅的命令。凡在自己的经历中遭遇强大的“耶利哥”的人,能呼吁看不见之军兵的帮助,并像约书亚一样获得保证:天国的资源都可以赐给每一个信靠的人。约书亚得到保证是:他不会独自率领希伯来的军队。作为元帅的耶和华要亲自在那里部署,监督,指挥和命令。
俯伏在地下拜。天上的来宾接受约书亚的敬拜,证明自己不是一般的天使(见启19:10)。
14-15 “神是站在我这边还是敌人那边?”──“不是的,是你要站在神那边!”这是一位最高级的天使,是耶和华军队的元帅。有人说这是神以人的形像显现,约书亚为表尊敬,脱下了脚上的鞋。他虽然是以色列人的领袖,仍然顺服神──绝对的领导者。对圣洁的神,我们应当肃然起敬。怎样能表示对祂的尊敬呢?在态度上我们应当敬畏神的大能、权威,领悟祂深切的大爱;在行为上,我们也要显出真诚和虔诚。虽然现在的习俗,不再以脱鞋子来表示尊敬神,但敬畏神的态度,现今和在约书亚时代仍是同样重要的。
【书五15】「耶和华军队的元帅对约书亚说:“把你脚上的鞋脱下来,因为你所站的地方是圣的。”约书亚就照着行了。」
〔暂编注解〕脱掉脚上的鞋,因“所站的地方是圣的”。并非其地有何特别不同,但有神的使者在那里便成为圣地(参出三5注)。
“你所站的地方是圣的”。比较出埃及记三章5节及其脚注。
这元帅的话,暗示他神圣的身分。约书亚这次经历类似摩西在何烈山上的遭遇(见出3:1-5),正如他给百姓行割礼一事与出4:24-26的事件互相呼应。
进一步证明“军队的元帅”不是一般的天使。事实上祂是基督以人的形状显现。书6:2提到了祂的圣名(见出6:3;15:2)。必须指出,《约书亚记》第6章是书5:13-15的继续。书6:1作为插叙解释2-5节中所发生的事。
【思想问题(第5章)】
1 第二次给百姓行割礼有何意义?百姓在旷野蒙羞(5:9)对神有影响么?今日信徒在生活上因犯罪而蒙羞会影响神的荣耀么?
2 以色列人守逾越节、吃当地出产、吗哪止降、约书亚见天使等事,对神的爱和能力有何提示?
──《串珠圣经注释》
【暂编注解数据源】
《启导本圣经注释》․《雷氏研读本》․《串珠圣经注释》․《灵修版圣经注释》․《SDA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