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經資料大全

 

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

 

约书亚记第十一章拾穗

 

【书十一1夏琐王耶宾听见这事,就打发人去见玛顿王约巴、伸仑王、押煞王,

   〔暂编注解〕夏琐为迦南北部一座防守坚固的大城,位于加利利地北,米伦湖西南。考古学家发现古时的夏琐,人烟稠密,是政治、经济中心(10节)。这时,夏琐发起北方连手抵抗入侵的以色列人,加入联军的有北方、东北、西北方诸王(25节)。

         约书亚在南部胜利的消息使得加利利和西部地带各城邦的王联合起来。这联盟以“夏琐”王为首;夏琐是今天已干涸的户勒湖(Lake Huleh)西南面约五英里(8公里)、加利利海以北十英里(16公里)以外的一座城。

         「夏琐」:为大城(参10),位于米伦湖之西部和南部。

         「玛顿」:在加利利海以西。

         「伸仑」:于西布伦境。

         「押煞」:在北部沿岸地区,近亚柯之东南。

         耶宾。意思可能是“他知道”,也许是夏琐王通用的名字,因为后来奴役以色列人二十年,被底波拉和巴拉所打败的夏琐王也叫耶宾(士4:2-24)。本节的耶宾大概是北方部落联盟的首领。

         夏琐。直译是“围墙”。是一座防守坚固的城市,位于现已干涸的哈勒湖西南,如今是瓦克丘(Tell Waqqâs)四十米高的堡垒,在哈勒湖以南6.3公里处,周围是巴勒斯坦最美的谷地之一。以前湖面最宽处有3公里,长5公里。一大片长着芦苇的沼泽在湖面以北延伸10公里,宽1.5-5公里。

         约巴。意思可能是“战场传令兵”或“大声宣读者”。

         玛顿。意为“斗争”,“吵闹”,“延伸”或“高地”。位置不详,可能在加利利海西边。

         伸仑。直译是“看守”,“警卫”,是迦南人在加利利地区的一座城市。有人认为它就是伸仑米仑(书12:20)。这城后来分给了西布伦支派。

         押煞。直译是“咒语”,是后来分给亚设支派的边城之一(书19:25)。

         1-5  叫耶宾的夏琐王好像不只一个……有两个夏琐王名字皆叫作耶宾。士师记所记的那一个,显然不如这一个(参士4:2-3)。这里的耶宾很有势力,因为他能与多国结盟。表面来看,耶宾显然比约书亚占优势,他的军队也较多。不管敌方人数多么庞大,凡敬畏神的人都必能得胜。

         1-15  北部战役:占领迦南南部后,以色列人乘北上征服加利利地区的城邑。夏琐王耶宾立刻联合北部诸王来阻挡。

 

【书十一1这一章的开头与第五章和第十章相同,都是不吉祥的「当某人听见……」表达法。这个短语的意思也像前几章一样,是指以色列人前面的胜利;其主词(某人)便将是约书亚和以色列人的主要对头。因此,战事即将登场,又有一次机会让神来建立以色列人的信心了。与以色列人作对的,是夏琐王耶宾。耶宾是西闪族人的名字,在主前二千年左右,这名字在夏琐可以找得到。──《丁道尔圣经注释》

 

【书十一2与北方山地、基尼烈南边的亚拉巴高原,并西边多珥山岗的诸王。

   〔暂编注解〕基尼烈湖即加利利海。多珥山冈在地中海旁迦密山以南,包括该撒利亚以北的地区。

         “基尼烈”就是加利利海。“多珥”位于地中海沿岸,在该撒利亚和迦密山中间。

         本节应译作:「与北方山地、基尼烈南边的亚拉巴、低原、并西边多珥山岗的诸王」。

         「基尼烈」:或许是近基尼烈湖(即加利利海)的一个城,其南边的「亚拉巴」大概指加利利海南部之约但河谷。(参8:14注)

         「多珥」:位于地中海岸,靠近迦密山,故被描述为多珥山岗。

         北方山地。可能指加利利山区。

         亚拉巴高原arabah)。通常译为“平原,”有时不译出来。在《旧约》后来的著作中常译为“旷野”。通常指约旦河谷和死海一带的低洼地区。本节可能指这个地区的北部,延伸到基尼烈城以南。基尼烈海(加利利海)因此而得名。七十士译本为“基尼烈对面”。

         多珥山冈。可能指多珥后面的山岬或山脊。多珥在迦密南面的海边,位于西撒利亚以北14.5公里处。

 

【书十一2这里所记的地区,可与约书亚记十40所描述的南方地带作比较。这两段都是用四个词来总括整个地区,而一开始都提到山地。这里包括的区域,后来划归以法莲和玛拿西,就是南到耶斯列谷,北到加利利的高地。南边Negev)一词曾在约书亚记十40出现,这里用作普通名词,意思是十一2南边,即,基尼烈南边的亚拉巴。基尼烈,就是乌瑞玛废墟(Khirbet el~`Ur~eima = 金洛特-加龙省~加龙省废丘,Tel Kinrot),它俯瞰加利利海的西北岸。南边是古哇珥(el~Ghuwayer)平原,或许就是这里所指的地方。414不过,这里更可能是指整个北边的约但河谷,在加利利海(= 基尼烈海)以南。──《丁道尔圣经注释》

 

【书十一3又去见东方和西方的迦南人,与山地的亚摩利人、赫人、比利洗人、耶布斯人,并黑门山根米斯巴地的希未人。

   〔暂编注解〕「黑门山」:于利巴嫩山对面,为北部最高的山。

         迦南人。这里的迦南人不知是东边的还是西边。七十士译本为“东部海边的迦南人和亚摩利人”。有可能这两个方向迦南人城邦都参战了。耶宾把亚摩利人,赫人,比利洗人,耶布斯人和希未人都招聚了过来。

         黑门山根米斯巴地的希未人。有别于先前提到的基遍一带的希未人(书9:3 7)。

         米斯巴。直译为 “瞭望台”。 靠近黑门山根,位于前黎巴嫩山脉的南端,以色列的北部边界。它也许在山脚西边,其位置使之成为理想的军事哨所。

 

【书十一3南方的联盟被称为是亚摩利人,但北方则不同,是由不同的种族组成。416这些种族曾出现在约书亚记三10。最后两族人又加上地理位置的说明。这里的耶布斯人是住在山地的人,有关这些人,没有进一步的资料可寻。至于黑门山根米斯巴地的希未人,参东边米斯巴的平原8节)和黑门山下利巴嫩平原17节)的说明。这是指黑门山西边坡地的一些山谷平原带。417不过,黑门山可以包括利巴嫩前山(Ante~Lebanon)的草场,就是今天的黑门山北方的一片地区。418所以,米斯巴应当含括里他尼河(Litani River)的东部,419这条河是从贝卡(Beqa)平原的南端,沿着玛迦云(Marj` Ayyun)平原,经过呼勒(Huleh)盆地的北端,然后再转西,流向推罗。──《丁道尔圣经注释》

 

【书十一4这些王和他们的众军都出来,人数多如海边的沙,并有许多马匹、车辆。

   〔暂编注解〕“他们的众军”。虽然可能是夸张的说法,但约瑟夫称北方的军队有三十万步兵,一万骑兵和二万辆战车。

         如海边的沙。比喻庞大的不确定数量(创22:1741:49;士7:12;撒上13:5)。类似的比喻还有“天上的星”(创15:5)和“蝗虫”(士6:57:12)。约瑟弗斯说是“三十万步兵,一万骑兵和两万战车”。

         许多。马匹可能来自亚美尼亚,因为迦南地不适于它们的繁殖和使用(王上10:28 29)。鉴于有这么多的敌军,怪不得神要给约书亚特别的鼓励和胜利的应许。

 

【书十一4这些众军组成的联盟,军容壮大,而马匹车辆为数也不少。这个说法在希伯来圣经还出现在八个地方,420所描述的,是当时最可怕的战争工具。例如,埃及人追赶以色列人时,马匹车辆都进入海中(出十五121)。申命记二十1则提到,以色列在面对这样的状况时,神会保护他们。──《丁道尔圣经注释》

 

【书十一5这诸王会合,来到米伦水边,一同安营,要与以色列人争战。

   〔暂编注解〕“米伦水边”。明显不是户勒湖,而是在户勒和加利利海中间的众多水泉。北方联盟的军队在这里集合。

         「米伦水」:指米伦湖与加利利海之间的水泉。

         会合。原文暗示这些国王是按“约定的时间和地点会合”的。选择集合的地点无疑要适于车马的调动,因为车辆无法在山区使用。广阔的平原一定给迦南盟军带来胜利的信心。但众多的人数和装备不足以抵挡有天上的神所支持的一方,正如后来约拿单对拿兵器的人所指出的(撒上14:6)。

         米伦水边。虽然有许多人认为是指哈勒湖,但也有人指出这片松软的地区不适合于车马。所以他们认为是指夏琐西南的梅伦丘(Wadi Meirôn)。七十士译本的“马伦(Maron)” 为这种看法提供了左证。迦南大军聚集在米伦水边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吉甲的约书亚耳中。不知道迦南人是不是想对希伯来人发动攻击。既然他们的兵力主要是战车和马兵,就不太可能把这些适合平原作战的部队拉到其他地方去。他们更有可能想把以色列人引到他们所选择能发挥自己优势的地方。但作为优秀的将帅,约书亚决定出其不意地对敌人发起攻势,就像他以前在基遍所做的那样。吉甲距离米伦约112.7公里。约瑟弗斯说行军化了五天,可能是对的,因为部队带着辎重行动是很慢的。

 

【书十一5北方联军在米伦水边安营。瓜纳希丁废丘的北边是哈曼溪(el~Hamam),这可能就是米伦的水边所在。421这些军队在夏琐以北的路上会合。这里和第十章开头的结构很相似,显明与夏琐的战争并不是零星的小战役,就像第十章最后征服的那些小城一样。这场战争的规模与南方联盟之役旗鼓相当。北方诸首领也像南方联盟一样,以联军来对付以色列,不过这群军队更可怕,因为拥有马匹和车辆。──《丁道尔圣经注释》

 

【书十一6耶和华对约书亚说:“你不要因他们惧怕。明日这时,我必将他们交付以色列人全然杀了。你要砍断他们马的蹄筋,用火焚烧他们的车辆。”

   〔暂编注解〕“砍断他们马的蹄筋”。神吩咐约书亚砍断敌人马的蹄筋,使之瘫痪,并焚烧他们的战车,而不是把他们捉回来。这样,以色列人便不会把信心放在马匹和战车上了。

         神吩咐砍断敌人的马蹄和焚烧其车辆,免得百姓倚靠这些而不倚靠祂。

         我必将他们交付。这段鼓励的话是在以色列人与迦南人交锋的前夕说的。原文的“我”是强调的,意思是“我必亲自”。在这场战役中,神要像以前一样站在以色列人一边。虽然这次的神迹没有以前那样惊心动魄,但神丝毫没有减弱的帮助。神为以色列人施行奇迹不是为了让他们无所事事,而是要激励他们积极行动。神要借着使以色列人的努力生效而制服迦南人。这和神降下大冰雹一样,都是的作为。

         神迹往往发生在新的事工开始的时候,为我们的信心奠定基础,并提供神帮助的保证。而后神迹就渐渐减少了。但这并不意味着神放弃了的子民,而是证明要求人表现更大的信心,尽管没有看见,也要学会相信(约20:29)。这条原则部分解释了为什么基督教在开创的时候发生了这么多的神迹。随着历史证据的增加,神迹就相应地减少了。今天,我们拥有丰富的圣经亮光和历史证据,无需超自然的神迹,就足以作为我们信心的基础了。这并不是说神迹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决定是否需要或何时需要奇迹的乃是神。

         马的蹄筋。原文意为“致残”,即“砍断跗关节以上的大筋”。七十士译本为“割腱”。胜利者往往这样处理战场上俘获又派不上用场的马匹。为什么要下这样的命令呢?因为马在巴勒斯坦只用于征战。神不希望以色列人依靠车辆马匹(申17:16;诗20:7),而要单单仰望。此外,以色列人保留这些战马会给他们带来双重的负担,因为马匹不适于巴勒斯坦的农业。以色列要成为农业国家,而不是商业国家。他们不需要依靠人力取胜,也不需保留庞大的兵力到处征战。神要除去他们的这个试探,所以下令砍断“马的蹄筋”。

 

【书十一7于是约书亚率领一切兵丁,在米伦水边突然向前攻打他们。

   〔暂编注解〕即在敌人意想不到的时候发起进攻。他们还没有列阵迎战,约书亚就“突然”临到。约书亚毫不犹豫地执行了神的指示。

  

【书十一8耶和华将他们交在以色列人手里,以色列人就击杀他们,追赶他们到西顿大城,到米斯利弗玛音,直到东边米斯巴的平原,将他们击杀,没有留下一个。

   〔暂编注解〕约书亚将北方的敌军赶入非利士人(腓尼基)境内。西顿乃腓尼基的大城邦。

         「西顿」:位于腓尼基海岸。

         「米斯利弗玛音」:在亚柯平原之尽头,这些地方是西部界限。

         西顿大城。这里和书19:28都称西顿为“大城”,并不是说它比另一个西顿城大,而是从人口的角度及其作为腓尼基主要城市的地位而说它大。在大卫和所罗门的时代,推罗取代西顿成为腓尼基的都城。迦南人逃往三个方向:一些败往西北,一些逃往西南偏南,还有一些逃往东方。约书亚显然分兵追击逃敌。有一股人逃往64公里以外的西顿。

         米斯利弗玛音。直译是“石灰在水边燃烧”。有人译为“众水汇集之所”。由此可见,这里有许多温泉,而不像一些人所解释的是盐坑或玻璃工厂。有些人认为它就是阿柯以北18公里的穆什里夫遗迹(Khirbet el-Mushei-refeh ,位于海岸线上,有许多温泉。一些迦南人逃往这里。

         米斯巴的平原。一片周围是山的宽阔平原。西顿在西北,米斯巴平原在东北。它们都在黑门山脚。一些迦南人逃往这里(3 17节)。

         没有留下一个。这句话不能按字面来理解。许多迦南人无疑躲过了以色列人的刀剑,逃到推罗,西顿等地。这句话的意思是落在以色列人手里的都丧失了命,不论是遇见的还是追上的都被杀掉了。

 

【书十一8这里的追赶,似乎是指以色列军队沿着加利利的边界顺时针方向走。422假定西顿大城(= 西顿)是各支派地业的西北界,而米斯利弗玛音是东北界(位于里他尼河旁),便可以看出这次的追赶起初是向西到耶斯列谷,然后顺着通道往北(或许是在汉那顿废丘 Tel Hannathon),行经亚割平原,绕着「推罗之梯」,略过推罗,向北直到西顿。然后,军队再朝东南走,经过米斯利弗玛音来到玛迦云谷,又向南沿着里他尼河(= 米斯巴溪谷),直到能进入呼勒谷,继续向南到夏琐。他们侵入了盟军每个国家,把未来以色列北方的地业周游了一遍。──《丁道尔圣经注释》

 

【书十一9约书亚就照耶和华所吩咐他的去行,砍断他们马的蹄筋,用火焚烧他们的车辆。

 

【书十一10当时约书亚转回夺了夏琐,用刀击杀夏琐王,素来夏琐在这诸国中是为首的。

   〔暂编注解〕夏琐。见第1节注释。

         10-13  在进军迦南的战役中,以色列人烧过几座城?为甚么?胜利的入侵者通常会将攻占的城市完整保存下来,变为商业中心,或防卫基地。例如,摩西在申命记(参申6:10-12)中预言,以色列人要占领非他们所建造的城市;但是夏琐却被焚毁了。它在过去既然是那地的京城,就是邪恶风俗的象征,以色列人必须毁灭它。它被占领、被毁灭,就折断了联军的支柱,也削弱当地百姓想顽抗的意志。

 

【书十一11以色列人用刀击杀城中的人口,将他们尽行杀灭,凡有气息的没有留下一个,约书亚又用火焚烧夏琐。

   〔暂编注解〕约书亚夺得夏琐是北征中最大的胜利。夏琐王的军队早已在米伦战败,现又杀其王;群龙无首,以军轻易取得其余各王的城邑。

         夏琐城被焚后不久,迦南人曾图重建,在《士师记》四2记有另一个夏琐王耶宾起来压迫以色列人,为女士师底波拉所杀(士45章)。夏琐后来归属拿弗他利支派。考古学家发现此城遗址有三次被焚痕迹,各在主前140013001230年左右。1300年的焚城当属埃及法老塞提一世所为。1400年者或为此处所记焚城。

         尽行杀灭。关于该词原文的意思,见书6:17注释。这里没有说如何处理掠物。根据上下文,夏琐城里的一切,包括掠物,都和城一同烧尽了。而其它城邑的掠物,以色列人则归了自己。第11节似乎是第十节的重复。但有人认为是描写另一件事。第10节的“当时”可能指最初对夏琐的包围。迦南盟军的领袖耶宾逃进城中避难。约书亚攻下了夏琐,用刀杀了夏琐王。这时他有可能与该城订立和约,使之成为附属城邦。也有人认为约书亚在广大的地区胜利进军的时候,夏琐的居民叛变了,并重新宣布了独立。于是十一节就被认为是描述对他们的惩罚。

 

【书十一12约书亚夺了这些王的一切城邑,擒获其中的诸王,用刀击杀他们,将他们尽行杀灭,正如耶和华仆人摩西所吩咐的。

 

【书十一13至于造在山岗上的城,除了夏琐以外,以色列人都没有焚烧。约书亚只将夏琐焚烧了。

   〔暂编注解〕“山冈”。由早期城镇的瓦砾堆积而成的山丘或废丘。

         在山冈上(tel)。其同源的阿拉伯词tell 至今在巴勒斯坦还很常用。它指古代城邑所在的山冈。在原来的遗址上建造新城是一种普遍的做法。最后就形成了很高的山冈。申13:16;书8:28;耶30:1849:2显示了tel 是真正含义。根据上下文,这些城市的国王和居民全都被杀了,但牲口和财产却被以色列人掳走了。不难想象这些被攻陷之城市的惨景:尸骨遍地,掠物堆积如山,满城狼籍,处处残垣断壁。这些城市可以说是建“在山冈上”,或废墟之上。但并不是所有的城市都毁掉,因为以色列人要住在“又大又美,非你手所建造”的城邑里(申6:10)。

 

【书十一14那些城邑所有的财物和牲畜,以色列人都取为自己的掠物;惟有一切人口都用刀击杀,直到杀尽。凡有气息的没有留下一个。

 

【书十一15耶和华怎样吩咐他仆人摩西,摩西就照样吩咐约书亚,约书亚也照样行。凡耶和华所吩咐摩西的,约书亚没有一件懈怠不行的。

   〔暂编注解〕约书亚是顺服神的典范,从他身上我学到些甚么顺服的功课?约书亚小心翼翼,顺从神的一切吩咐。这卷书常常提到顺服这个主题,部分原因是,顺服乃是每个信徒在生活中都能具体实践的事。我们不可能明白一切,因为不会知道所有事情的真相。我们不能控制别人所做的,也管不了别人怎样对待我们,但是我们能管住自己,作顺服神的抉择。不管遇见甚么新的挑战,圣经都有适当的教诲,让我们明白若要顺从神,就应全心顺服。

         本节高度评价了约书亚的品格。他严格遵守神的一切命令。他有一种单纯的性格,完全接受和执行神的话,不管前途如何。有些人只忠实于他们所喜欢和完全赞同的事。但真正信靠神就是要完全顺从的旨意。个人的意愿可能与已知的本分产生冲突,但一个顺从的人都会选择遵守神的旨意,而不管会如何将自己肉体的私欲钉在十字架上。对于像约书亚这样品格高尚的人来说,杀戮和实施惩罚一定是很痛苦的事。但他像一名真正的战士,尊重统帅的命令,不忽略任何已知的责任。在这一点上很多基督徒失败了。他们可能避开了明显的罪恶,却不去运用更大的恩典,实现更高的要求。这种忽略也是罪。“人若知道行善,却不去行,这就是他的罪了”(雅4:17

 

【书十一15 耶和华怎样吩咐他仆人摩西,摩西就照样吩咐约书亚,约书亚也照样行。凡耶和华所吩咐摩西的,约书亚没有一件懈怠不行的。

         为什么这些城要毁掉?因为摩西曾忠心地将神的命令交付约书亚,要他去得迦南地为业。请参照申命记三十一78,在那里,摩西吩咐约书亚去征服迦南地,并分配给以色列为业。──《丁道尔圣经注释》

 

【书十一16约书亚夺了那全地,就是山地、一带南地、歌珊全地、高原、亚拉巴、以色列的山地和山下的高原。

   〔暂编注解〕「高原」:应作「低原」。

         「以色列的山地」:指巴勒坦中部的山地。

         山地。见书10:40 41注释。

         1617约书亚至此已大致征服了迦南全境,从南端的加低斯巴尼亚(哈拉山在其东,为沙漠中的山峰),到北方加利利海东北约65公里的黑门山一带。巴力迦得为黑门山西边的一个谷地,自南徂北,尽入其版图,虽有少数迦南人存留,当时起不了什么作用。

         16-23  南北战役概括的总结

 

【书十一1617 征服的范围16节所列的地名,除了北至加利利,南达尼革的海岸以外,全地所有区域都包括在内。第17节用两个地标描述所征服的土地。哈拉山接近南部以东的边境,通常考证为位于马拉干河畔,别是巴和寻的旷野之间的哈拉克山(Jebel Halaq)。巴力迦得是这地的北界,位于夏琐以北,但/拉亿一带。部分学者认为它是但城东面不远的班雅斯(Banias)。学者一般认为利巴嫩平原即是米斯巴谷(见十一8的注释),与利坦尼河谷会合,注入胡列谷。有关「尽行杀灭」等用语,可参看十章40节的注释。——华尔顿《约书亚记背景注释》

 

【书十一17从上西珥的哈拉山,直到黑门山下黎巴嫩平原的巴力迦得,并且擒获那些地的诸王,将他们杀死。

   〔暂编注解〕“哈拉山”位于南部,在别是巴东南约二十三英里(37公里)以外。“黑门山”位于北部,在加利利海东北约四十英里(64公里)以外。约书亚已经控制整片土地。

         黑门山为巴勒斯坦地最高的一座山,有两个山峰,海拔2813公尺,山脉全长33公里。

         「西珥」:约在亚拉巴以西,后属犹大支派,与约但河东以东人的西珥山有(参15:10)。

         「哈拉山」:在别是巴以南四十九公里(廿七英里)。

         「巴力迦得」:大概是位于黑门山西面之山谷。

         哈拉山。直译是“平滑的山”,或“分开的山”。七十士译本为Chelcha 。叙利亚译本称之为“分开的山”。它坐落在死海西南35英里处。作者大概想要的指出应许之地的南界和北界。约书亚的征战南起以东的边界,即哈拉山的所在地,北至黎巴嫩山脚的巴力迦得。有人认为巴力迦得就是帕尼斯或该撒利亚腓利比,也有人认为是巴贝克。

 

【书十一18约书亚和这诸王争战了许多年日。

   〔暂编注解〕以色列人先后用了六、七年时间征服浙大片土地,“许多年月”指此(参十二7注)。

         “许多时日”是多久?攻占迦南多处土地的过程,从书上看起来似乎很快,但实际上征战用了七年的时间!我们常指望生活中有很快的改变,或很快地胜过罪恶,但是与神同行,乃是一生之久的事,而改变与胜利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人很容易对神失去耐性,想放弃盼望,因为事情进展得太慢。我们身处其境,不容易看到进展,但是回顾以往,就会看到神从来没有停止工作。

         根据书14:7-10,征服迦南用了六七年时间。大约在出埃及以后两年,四十岁的迦勒在加低斯巴尼亚奉摩西的差遣去侦察迦南。现在他已经八十五岁了。从加低斯到以色列人围困耶利哥是3839年时间。85年减去7879年为征战的六七年。作者插入这句话是为了强调战争持续了很久。读者不要因战争叙述的简短而以为征伐所用的时间也很短。神说明了征战延长的原因:“恐怕野地的兽多起来害你”(申7:22)。漫长的艰苦征战也可能是为了培养子民的信心。

 

【书十一18这里与前面快速的行动正成反比,讲到这一切的争战花了许多年日,意思是说,除了前面所讲的争战之外,还有其他的战役。这一点在十二章中很清楚,那里所列被征服之王的清单中,有一些没有出现在约书亚的争战中。这里的重点是领导人,诸王,而不是城邑。与约书亚作对的,是领导群。而这些城的居民和他们的态度,则没有说明。430──《丁道尔圣经注释》

 

【书十一19除了基遍的希未人之外,没有一城与以色列人讲和的,都是以色列人争战夺来的。

   〔暂编注解〕本节暗示,如果迦南人愿意,其它的城市也可以像基遍人那样与以色列人讲和。虽然在摩西消灭迦南人的命令中,没有明说他们投降耶和华就可以得到豁免,但从喇合与基遍人的例子,特别从是本节的经文来看,这种可能性还是很明显的。如果这些注定遭劫的民族宣布放弃他们的偶像,真诚地与以色列人合作,就不会对以色列人构成威胁。消灭他们的命令既失去了理由,我们可以设想也就失去了其必要性(见耶18:7 8)。

 

【书十一19只有基遍人的领袖和以色列人讲和。在约书亚记的前文,这个动词只出现于亚多尼洗德听见的消息,就是基遍人与以色列人立了和约(十1)。第九章的注释曾经提到(208209页),基遍人可能不是由王统治。这种治理的模式究竟多普遍,则无法得知。这里的重点是,以色列和约书亚要去得神所赐给他们的地,是经过很长的时间,过程也很复杂。──《丁道尔圣经注释》

 

【书十一20因为耶和华的意思是要使他们心里刚硬,来与以色列人争战,好叫他们尽被杀灭,不蒙怜悯,正如耶和华所吩咐摩西的。

   〔暂编注解〕此处和《申命记》七章及二十1618说明了以色列人在战争中杀灭敌人的理由。以色列人进迦南是一次圣战,神的土地必须洁净,没有拜偶像的异教信仰者居住。以色列人既为圣洁的子民,不可与拜偶像的人混合,以免信仰受损,或受引诱接受他神。以色列人常不能完全遵守此定例;但神宽容,希望借此考验以民肯不肯遵行祂的道路。参《士师记》二20∼三4

         使他们心里刚硬。见出4:21注释。神不会违背人的意愿而强行控制他。这里的问题不涉及人自由的道德意志。这种意志允许人选择永生,但也不阻止人作出相反的选择。神在这里所处理的是那些一再拒绝慈怜的民族。神已经给了他们足够的机会来悔改。现在神的公义要求马上实施惩罚,并选择了消灭他们的工具。

         神本可以选择其它方法来惩罚这些民族。选择以色列人作为毁灭的工具,是为了他们的利益。他们需要经历各种考验来锻炼自己的信心,并准备好履行更高的属灵使命。他们在加低斯的失败,以及由此造成的耽搁,大大增加了征服迦南的困难。迦南各民族有了充足的时间修筑防御工事并扩充兵力。神用长期的征战来磨练的子民,帮助他们在失败之处取得胜利。

         不蒙怜悯。本节暗示如果这些民族悔改,神是会怜悯他们的。这种态度与祂在33:11和彼后3:9所表现的品格是一致的。在另一方面,神也有权利毁灭那些有机会得救但却不加以利用的人。祂就是这样处置那些坚决不肯悔改的人。在任何历史时期,都没有人可以否认的这种权利。

 

【书十一21当时约书亚来到,将住山地、希伯仑、底璧、亚拿伯、犹大山地、以色列山地所有的亚衲族人剪除了。约书亚将他们和他们的城邑尽都毁灭。

   〔暂编注解〕“亚衲族人”。住在南部的巨人,他们在四十年前曾吓跑以色列人的探子。参看民数记十三章33节的脚注。

         「亚拿伯」:在底璧以南约五点六公里(三英里半)。

         当时。就是在上述战争延续的过程中。这并不是10:36-41中所记述之战事的简单重复。在很多时候,以色列人从所征服的领土上撤退以后,迦南原来的居民又重新予以占领,所以战争要继续进行下去。这次是希伯仑和附近的城邑底壁和亚拿伯(见书11:2115:15-17;士1:19 20),特别提到消灭了亚衲族人,因为四十年前他们曾令那十个探子胆寒。这些探子描述了亚衲人的身材和气力,是以色列人征服迦南不可逾越的障碍(民13:28 33)。

         亚衲族人。他们是身材高大的民族,可能是原住民,也可能是古代东方的移民。他们起初住在约旦河东岸,后来占领了犹大山地和以后被非利士人夺取的沿海城邑。

         2122这些地方都在迦南南方。四十年前,“亚衲族人”曾令摩西派出窥探迦南的探子胆战心惊,叫以色列人上一代谈虎色变(参民十三33);今天在约书亚的军队前豕突狼奔。

         21-22  巨人还是巨人,怎么?是以色列人改变了──昔日探子窥探迦南地,报恶信息说亚纳人是巨人族,百姓因此退缩了(参民13-14)。这一次以色列人不再因惧怕巨人而不敢争战,反而踊跃地要占领神所赐的应许之地。

 

【书十一21 亚衲族人亚衲的子孙通常被视为「巨人」(和合本:「伟人」;33节;民十三2133;申二1011;撒下二十一1822),但「巨大」可能是更合适的形容。圣经以外的史料没有提到过亚衲族人,但埃及的碎陶咒诅文献可能提及他们。此外,阿纳斯塔西第一蒲草纸(主前十三世纪)中的一封埃及书函,则形容迦南有些勇猛战士,直立有七至九呎之高。两副来自主前十二世纪,体高七呎左右的女性骸骨,亦在外约但的扎伊尔德叶遗址出土。——华尔顿《约书亚记背景注释》

 

【书十一22在以色列人的地没有留下一个亚衲族人,只在迦萨、迦特和亚实突有留下的。

   〔暂编注解〕这里所举迦萨等城为当日非利士人所居。非利士人到大卫时代才被以色列人控制。参《撒上》十七23.

         「迦特」:在迦萨之东北约卅二公里(二十英里)。

         虽然大部分亚衲人被征服了,但仍有一部分逃往后来属于非利士的乡村和城邑,并定居了下来。歌利亚等巨人似乎就是他们的后裔。在以色列人彻底征服迦南以前,他们似乎又回来占领了希伯(15:13 14)。约书亚死后过了几年,他们又被迦勒和俄陀聂赶了出去(士1:9 10)。

 

【书十一23这样,约书亚照着耶和华所吩咐摩西的一切话,夺了那全地,就按着以色列支派的宗族,将地分给他们为业。于是国中太平没有争战了。

   〔暂编注解〕以色列人南征北讨,大小战役无数,一共征战了六、七年。本书详加记载的著名战事计有:1,耶利哥城之役(六1227);2,艾城和伯特利之役(七2∼八29);3,讨伐南方联盟之役(十127);4,玛基大之役(十28);5,立拿之役(十2930);6,拉吉之役(十3132);7,基色之役(十33);8,伊矶伦之役(十3435);9,希伯仑之役(十3637);10,底璧之役(十3839);11;讨伐北方联盟之役(十一19);12,夏琐之役(十一1011);13;征讨北方诸城之役(十一1215)。

         现在战争已经过去,“国中太平”。

         主要的敌对势力虽然被攻破了,但以色列人还要继续将迦南人克服,本节乃简单的总结而已。

         全地kol)。往往不表示其原来的含义。在本节里不能从绝对的意义上去理解。因为神亲自对约书亚说:“还有许多未得之地”(13:1)。约书亚攻下了迦南。不再会出现有组织的抵抗了。神无意立即消灭迦南人。约书亚也没有这样的军事计划。在完全征服以前还要把土地分给各支派,并安排他们在已经占领的土地上定居下来。但迦南人已彻底失败,闻风丧胆,不敢再抵抗了。

 

【思想问题(第11章)】

 1 自耶利哥之役开始,以色列人的争战是否一次比一次厉害?神在每次争战中怎样帮助祂的百姓?今日信徒在生活中遇到的挑战与考验,是否愈来愈难应付?神会给予怎样的帮助?参林前10:12-13

 2 为什么神吩咐约书亚将敌人的马匹和车辆尽行毁坏(11:6)呢?你有否依靠任何人、物(包括你自己)过于依靠神呢?参诗20:7

 3 夏琐是当代中东一带的贸易中心,但居民的罪恶(参利20:22-23)却使它迈向灭亡的结局(11:13)。你对此有何感受?

 4 11:15提到约书亚对神的吩咐没有一件懈怠不行,这给你什么提醒或教训?

 5 20节解释迦南人被灭是因心里刚硬(参出9:12注),而惟有信服神才得怜悯(参书6:23)。作为神的儿女,你对 的教导是否也应提防刚硬的态度?

 6 亚衲族人曾经使以色列人丧胆(民13:32-33),现在却大部分被以色列民剪除了(21)。是什么原因使以色列人如此勇敢?参提后1:7

 ──《串珠圣经注释》

 

【暂编注解数据源】

《启导本圣经注释》《雷氏研读本》《串珠圣经注释》《灵修版圣经注释》SDA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