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經資料大全

 

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

 

約書亞記第十章拾穗

 

【書十1耶路撒冷王亞多尼洗德聽見約書亞奪了艾城,盡行毀滅,怎樣待耶利哥和耶利哥的王,也照樣待艾城和艾城的王。又聽見基遍的居民與以色列人立了和約,住在他們中間,

   〔暫編註解〕基遍城在南方,以色列人和基遍立約媾和,在南方山地取得了軍事上的立足點。南方諸王大起恐慌。耶路撒冷最近基遍,以色列人南下,該城首當其衝;因此與四王聯手,一則討伐基遍降敵,懲其不忠;同時可以抗以軍自保。

         「亞多尼洗德」:意即洗德是主。

         亞多尼洗德。直譯是“我主是公義”。

         耶路撒冷。這是《舊約》中第一次提到耶路撒冷。關於這個名字的起源有各種說法。一般認為該詞後半部分的意思是“和平”(見來7:2)。前半部分可能來源一個表示“繼承”的詞,或一個表示“定居”的詞。其基本概念是相近的。約書亞時代的耶路撒冷就是現在的耶路撒冷,這一點是無容置疑的。西元前1918世紀的埃及文獻中曾提到這個城市。考古學證實了耶路撒冷在當時就已存在。

         源於西元前14世紀,也就是約在以色列人征服迦南時代的阿瑪納版片,曾提到巴勒斯坦的一座城市叫烏路撒林(Urusalim),意為“和平之城”。後來亞述的文獻中用的也是這個名字。猶太拉比文獻稱這個名字起源於亞伯拉罕為獻他兒子的摩利亞山所起的名字,,加上創14:18中的“撒冷”。摩利亞山后來成為所羅門聖殿的所在地(撒下24:18-25;代下3:1)。根據創22章的記載,在亞伯拉罕的時代,摩利亞山上並沒有城市,只是在附近的山上有。亞伯拉罕稱那地為耶和華以勒(創22:14),即“耶和華必預備”。有人認為,“摩利亞”起源於同一個詞根,意為“耶和華的異像”。根據拉比文獻的解釋,“耶路撒冷”是“以勒”和“撒冷”的合成詞。

         古時耶路撒冷還有一個名字叫耶布斯(書18:16 28;士19:10 11)。在士師時代,那裡住著耶布斯人。直到大衛的時候他們才被趕走。

         住在他們中間。七十士譯本為 “轉變立場”。基遍人與以色列人結盟,惹來了他們以前朋友的刻骨仇恨。基遍人作出決定以後,似乎一直效忠以色列人和真神神。這個事實說明,雖然他們與以色列人結交的手段並不光明,但他們確實是忠實於已有的亮光。

         16 基遍人跟以色列人立和約的消息促使亞摩利人的五個王聯合起來攻擊基遍人,於是基遍人尋求約書亞的幫助。

         1-43  於基遍附近戰勝五王:這五王聯盟是由耶路撒冷王發起,他們來自南巴勒斯坦五個重要的城,這次聯合攻擊基遍,是要懲罰該城居民與以色列人立和約一事。基遍遂請求以色列人來幫忙抵擋五王的攻擊。以色列人亦樂於乘機爭取對中央山地及通往海邊大路的控制權。

 

【書十1亞多尼洗德聽見的消息,是以色列人不但勝過了艾城和耶利哥,並且將其盡行毀滅(h]rm)。359這裡的焦點是在這位盟軍的領袖,文中提到他的名字,也提到每一個城首領的名字。亞多尼洗德不僅財產受到了威脅,連性命也可能不保。而以色列人對基遍的態度,則與對耶利哥和艾城截然不同。360基遍人立了和平之約,這個詞彙與後面亞多尼洗德傳達給盟友的信息相同,同時也暗示他們得享平安,與另外兩個城市盡行毀滅的情形正好相反。由此可見,亞多尼洗德所聽見的報告,將以色列人的威脅表達得十分清楚,這種威脅讓人必須作出決定。亞多尼洗德若抗拒,就是抗拒神所定規以色列人的進展,如此則必然和耶利哥與艾城一樣,落入神的審判之下;他若向以色列人求和,與以色列人和以色列之神站在同一邊,就能在以色列人當中存活,只不過必須成為奴隸。──《丁道爾聖經注釋》

 

【書十2就甚懼怕,因為基遍是一座大城,如都城一般,比艾城更大,並且城內的人都是勇士。

   〔暫編註解〕就甚懼怕。他們所害怕的不僅是以色列人和他們神的強大,正如來自耶利哥和艾城的消息所證明的,而且還害怕基遍各城的軍事力量。他們覺得必須立即制止與以色列人結盟的行為。

         如都城一般。請注意“如”字。因為它證明作者記述的嚴謹。如前所述,基遍是沒有國王的,只是由長老來治理(見書9:3)。這裡又間接暗示基遍沒有國王,所以說它“像”都城一般。基遍後來成了以色列第一個國王掃羅的城(代上8:29 30 33)。

 

【書十2以色列人控制了便雅憫高地,就是山地到猶大曠野的必經之地。由此再通過伯和侖隘口,可達沿海的平原和西邊的低地。南方諸王深恐失去這個險要的中心,因此一同商議,要攻打基遍。耶路撒冷與基遍相鄰,因此等於以色列人已經威脅到亞多尼洗德的邊界。基遍人之地十分具策略性,而伯特利與艾的失敗,使以色列人完全掌控了北方與中央一帶,因為他們獲得了具關鍵性的便雅憫高地。現在只剩下南方還屬於耶路撒冷王。──《丁道爾聖經注釋》

 

【書十2 基遍的戰略性地位山地和平原之間的主要通道之一,是伯和侖和亞雅侖穀之間的山隘,這是基遍所控制的地區。加上已經擊敗耶利哥、艾城、伯特利,以色列如今控制了橫貫巴勒斯坦(從約但裂谷前往海岸)的主要道路。——華爾頓《約書亞記背景注釋》

 

【書十3所以耶路撒冷王亞多尼洗德打發人去見希伯侖王何鹹、耶末王毗蘭、拉吉王雅非亞和伊磯倫王底璧,說:

   〔暫編註解〕「希伯侖」:在耶路撒冷西南以南三十一公里(十九英里)。

         「耶末」:在耶路撒冷以西廿六公里(十六英里),可眺望沿海地區,佔有軍事優勢。

         「拉吉」:為一要塞,位於希伯侖以西廿三公里(十五英里)。

         「伊磯倫」:接近拉吉,確實地點不詳。

         希伯侖。意為“聯合”,“同盟”。這是巴勒斯坦最早有人居住的地方,位於耶路撒冷西南30公里處。希伯侖的建造比埃及的鎖安(泰尼斯)早七年(民13:22),後者是古喜克索斯人在阿瓦裡斯的中心。很多先祖時代的事件都與希伯侖有關。亞伯拉罕曾在希伯侖的幔利平原居住(創13:1818:1)。撒拉在這裡逝世。亞伯拉罕從赫人以弗倫手中買下了麥比拉洞將她安葬(創23:7-16)。後來亞伯拉罕,以撒,雅各,利百加和利亞都埋葬在這裡。

         耶末王毗蘭毗蘭意為“野驢”。耶末(含義不明)位於耶路撒冷西南偏西25.5公里,就是現在的基爾比特.耶爾穆克(Khirbet Yarmûk )。這裡發掘出一些古城牆和水池的遺跡。在約書亞時代其面積有多大我們不得而知。但它一定被列為巴勒斯坦南部較大的都城之一。

         拉吉王雅非亞雅非亞意為“可見的”,“發光的一位”,可能指神明的化身。拉吉,就是現在杜威爾(Tell ed-Duweir )大廢丘,是古巴勒斯坦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位於耶路撒冷西南44公里處,就是現在的謝非拉即猶大丘陵地區,佔據著從巴勒斯坦中部前往埃及的交通要道。這是拉吉在《聖經》中第一次提到,但這個地名以後經常出現在以色列的歷史中。

         伊磯倫王底壁底壁意為“神諭”。伊磯倫可能意為“滾動”。它暫時被確人為現在的海西丘(Tell el-Hesī),過去認為它包括拉吉的廢墟。

 

【書十3這裡用四個相似的子句,講到亞多尼洗德邀請的四位首領和他們的軍隊。這些王的名字和亞多尼洗德一樣,都可以在約主前一五五○∼一一○○年巴勒斯坦一帶的文字記錄和人名中找到,就是約書亞記自稱各樣事蹟所發生的時期。──《丁道爾聖經注釋》

 

【書十4“求你們上來幫助我,我們好攻打基遍,因為他們與約書亞和以色列人立了和約。”

   〔暫編註解〕上去。這個說法在地理上是正確的。其他的王住在低地和丘陵,耶路撒冷則位於較高的位置。耶路撒冷是離目前共同的敵人最近的重要城市,所以處在最大的危險中。這也許是它在這次危機中擔任領導的原因。

         攻打基遍。而不是攻打約書亞。在迦南戰爭中,我們沒有看見約書亞和他軍隊受到直接的攻擊。以色列方面是處於攻勢。屬靈的戰爭和屬世的戰爭一樣,最好的防禦往往就是對敵人發起主動的進攻。

 

【書十4整本約書亞記只有在這裡提到,有一位迦南王派人到其他王那裡去。在主前十四世紀,耶路撒冷王至少曾寫五封信給法老,談及他的城和其安全。這些信包括在現今所稱的亞馬拿書信中,與當代其他巴勒斯坦諸王的書信比較,其內容較長,文筆也較優美。372大部分書信的末尾,都有一句向法老的文士所說的話,這位文士負責讀信,並向首領傳話。耶路撒冷王要求文士善用動聽之詞。這些信十分講究修辭,所有的要點都以三個重複語來加強。──《丁道爾聖經注釋》

 

【書十5於是五個亞摩利王,就是耶路撒冷王、希伯侖王、耶末王、拉吉王、伊磯倫王,大家聚集,率領他們的眾軍上去,對著基遍安營,攻打基遍。

   〔暫編註解〕亞摩利往往泛指如何迦南民族,可能是因為亞摩利人是迦南最強大的民族。耶路撒冷的居民被稱為耶布斯人(書15:63)。希伯侖的居民被稱為赫人(創23:2 325:9 10)。基遍人有時被稱為希未人(書9:7),偶爾被稱為亞摩利人。

         5-8  壞事也能變好事,五王集結進攻,反而……迦南地南方諸王的聯盟,實際上是幫了約書亞和以色列軍的忙。因為他們合力攻打基遍,使約書亞前往施援,反而不需要將這些王所屬的堅固城逐一擊破,而可以將他們一舉殲滅。他滿有把握地與聯軍對抗,只一仗便打敗了他們,因為他信靠神已經使以色列人得勝有餘了。

 

【書十6基遍人就打發人往吉甲的營中去見約書亞,說:“你不要袖手不顧你的僕人,求你速速上來拯救我們,幫助我們,因為住山地亞摩利人的諸王都聚集攻擊我們。”

   〔暫編註解〕打發人去見約書亞。基遍人處在危難之中。他們的力量不足以抵抗如此強大的聯盟。他們前來請求約書亞,希望他不記前嫌能出手相助。基遍人在危難時怎樣向盟友求助,我們在遭遇屬靈的仇敵追逼的時候也要向神求助。我們雖然因自己的罪而覺得不配得到神的幫助,,但我們也應該確知,沒有出於真誠尋求幫助的祈禱是不蒙垂聽的。

         山地。指上述五座城中有一部分所在的中部“山地”(書21:11)。其它幾座在謝弗拉。但基遍人在慌亂之中就沒有細分了。就基遍人而言,五王的軍隊是從耶路撒冷的山區向他們逼近的(3 4節)。表面上的矛盾證明了記錄的真實性。儘管地理上也許全錯了,作者還是忠實地記錄了基遍使者對約書亞所說的話。

         6-7  受騙後能否不計前嫌?約書亞對基遍人的回覆,顯出他的正直。他和首領受他們欺騙以後,本可以慢慢地前往援救,但是他們仍立刻趕去施援。如果你受到欺騙,對於欺騙你的人你會樂意去幫助他嗎?我們應當像約書亞一樣信守諾言

         69基遍人向駐在吉甲以軍總部求援,約書亞依約有保護屬地的責任, 馳援。趁黑突襲五王聯軍,大敗敵人。

 

【書十7於是約書亞和他一切兵丁,並大能的勇士,都從吉甲上去。

   〔暫編註解〕上去。這裡和第九節中的“上去”在地理上都是正確的,因為從吉甲到基遍的進軍是上行的。這兩個地方相隔26.7公里。以色列人整夜行軍經過凱爾特幹河和蘇威尼特幹河(Wadi Suweinit),在亞摩利人發覺他們離開吉甲的營地之前,就在拂曉到達了基遍附近。約書亞在援助基遍人的同時推進了以色列人的計畫。這座城市為於巴勒斯坦中部和南部的要衝,所以應當佔領。

         並大能的勇士。七十士譯本和拉丁文武加大譯本沒有 “並”字。“並”的原文還能譯成“甚至”,似乎更能達意。本句暗示約書亞帶領一批特選的戰士上去,都是強壯勇敢,精於戰事的人。敘利亞譯本也有這樣的意思。

 

【書十7南方諸王回應了亞多尼洗德的呼求,都上去了,同樣,約書亞也回應了基遍人的請求。雖然動詞「上去」(希伯來:`lh)可以指出現在現場中,但基遍和附近的拿比山韋(Nebi Samwel)是該區山地的最高點,因此對峙的雙方可能都需要登山。這裡對回應者的描述與第5節一樣,首先是一般的稱呼(五個亞摩利王),接著則是細述盟軍的每一個成員,第7節也相仿,先是概稱回應者為約書亞,接著便說明參與的人,即,約書亞和他的軍兵。約書亞代表以色列的軍隊。──《丁道爾聖經注釋》

 

【書十8耶和華對約書亞說:“不要怕他們,因為我已將他們交在你手裡,他們無一人能在你面前站立得住。”

   〔暫編註解〕或“因為耶和華說”。約書亞如果沒有先求問神的旨意,是不敢前去征戰的。他似乎終於學到了這個教訓。

 

【書十9約書亞就終夜從吉甲上去,猛然臨到他們那裡。

   〔暫編註解〕上去。只是說明約書亞如何“猛然臨到他們”。他靠的是“終夜”行軍。

         猛然。約書亞是一個辦事俐落的人。眼前的任務需要立即行動。許多事業的失敗都是因為缺乏行動或行動拖遝。約書亞連夜行軍,到了黎明就可以發起進攻了,使敵人沒有時間準備。

         911 約書亞連夜走了二十五英里(40公里)的山路,終於把五王的聯盟打敗;耶和華降下“冰雹”,打死更多的人。奇妙地,那些冰雹並沒有傷害以色列人。

 

【書十910整個晚上行軍的策略,一方面回應了基遍人所要求的盡速支持,另一方面也促成了神的意旨,因為他們在清晨薄霧中驟見以色列人,必然陣腳大亂。舊約另外還有地方記載神使仇敵混亂,所用的動詞亦相同(希伯來:hmm)。379古代近東的戰爭記錄中常用到這個字,描述敵軍陷於驚恐、害怕當中。這裡則成為本段的結語,並預告了11節,就是第二個「畫面」的開始。大大的殺敗他們總結了約書亞出兵的結果。在第三個「畫面」也用同一個詞彙開頭,描繪仇敵的失敗(20節;NIVdestroyed them completly)。贏得這場大勝利的是約書亞,第20節和第10節的下一句都這麼說。因此,這場戰役的得勝,神和約書亞都有份。──《丁道爾聖經注釋》

 

【書十10耶和華使他們在以色列人面前潰亂。約書亞在基遍大大地殺敗他們,追趕他們在伯和侖的上坡路,擊殺他們直到亞西加和瑪基大。

   〔暫編註解〕“瑪基大”:在耶末城(5節)附近。瑪基大不屬南方聯盟五城中;約書亞既擒了五王(16節),乘勝攻襲此城,殺盡城中人口(28節)。

         「伯和侖」:有上下兩個地點(16:3 5),它們之間為一山路。上伯和侖地勢較高,距耶路撒冷之西北十八公里(十一英里),下伯和侖地勢較低,距上伯和侖西北約三公里(二英里)。

         「亞西加」:在伯和侖西南之南約廿七公里(十七英里)。

         使他們潰亂。在出23:27中神應許以色列人要使那裡的眾民在他們面前驚駭、擾亂,又要使他們一切仇敵轉背逃跑。迦南五王的潰敗就是應驗了這個應許,也告訴我們,如果以色列人一直願意順從神的計畫,祂在整個征服迦南的過程將如何運作。

         伯和倫。直譯是“和倫(神)的殿”。伯和倫分為上城和下城,就是今天的上拜特歐爾(Beit `Ur el Fōqā)和下拜特歐爾(Beit `Ur et-Tahtā)。這兩座城扼守著山口。約書亞和他的部隊朝西北方向追趕亞摩利人到這裡。從伯和倫上城通往下城的路險峻陡峭,崎嶇難行,每一個臺階步都是從岩石中鑿出來的。神就是在這裡降冰雹在敵人身上。敵人也從這裡轉而向南逃往都城耶末和拉吉。

         亞西加。拉吉東北17公里處一座防守堅固的城,就是今天的泰勒紮卡利亞(Tell ez-Zakarîyeh),在《舊約》後來的歷史中經常提到。

         瑪基大。瑪基大的位置不詳。有人認為是在泰勒沙非(Tell es-Safi )開鑿的要塞,有人認為那是立拿,也有人認為是泰勒馬克敦(Tell Maqdûm),位於拜特賈夫林(Beit JibrinEleutheropolis)東南10.8公里,希伯侖以西偏北13公里處。

 

【書十10~11那戰事是以色列人的大事。他們整夜前往,然後打歷史上最長一日的仗。他們用盡自己的力量,超越平常的限度;但勝利仍屬耶和華的。——馬唐納《約書亞記》

 

【書十11他們在以色列人面前逃跑,正在伯和侖下坡的時候,耶和華從天上降大冰雹在他們身上(“冰雹”原文作“石頭”),直降到亞西加,打死他們。被冰雹打死的,比以色列人用刀殺死的還多。

   〔暫編註解〕大石頭。在本節中就是“冰雹”。不要以為它們是隕石或一般的石頭。神以前曾用過冰雹作為毀滅的工具(出9:18-26)。現在還保存了東方幾次風暴的記錄,說那時冰雹的重量從半英磅到四分之三英磅不等。中國北方曾有過重達數磅的冰雹,會砸死牲畜。神備有“雹倉”(伯38:22 23),要在最後的戰爭中(啟16:21)使用。

         1112從基遍到亞雅侖平原,為一條很長的穀道,稱伯和侖上坡。掃羅和約拿單在密抹打勝仗追趕非利士人,也是走此穀道。記在《雅煞珥書》上的約書亞的禱告,表達著以色列人切望天亮前趕到敵營的心情,讓對方措手不及。所以有“月亮啊,你要止在亞雅侖穀”的話。

         《雅煞珥書》為以色列人歌頌英雄和戰跡的史詩集,現已散佚(參撒下一18)。

 

【書十11在伯和侖下坡,神幫助以色列人作戰,從天降下大冰雹在敵人身上。主前二千年左右的赫人文獻,和主前一千年左右的亞述人文獻中,都曾提及神祇用「天上的石頭」來與敵軍作戰。384敵軍陣腳大亂,也常以此為解釋的理由。冰雹可能出現在春天。385冰雹也預示了後來用來封住盟軍首領洞口的大石頭18節,希伯來文為同一個字)。──《丁道爾聖經注釋》

 

【書十12當耶和華將亞摩利人交付以色列人的日子,約書亞就禱告耶和華,在以色列人眼前說:“日頭啊,你要停在基遍;月亮啊,你要止在亞雅侖穀。”

   〔暫編註解〕禱告耶和華。敘利亞譯本為“在耶和華面前”。希伯來語的介詞le分別有“關於”,“由於”,“涉及”等意思。這說明約書亞的話是“因為耶和華”,“關於耶和華”,即受神的指引或至少得到神的認可,絕不是譖越之舉。

         你要停住。動詞“停住”通常譯為“沉默”。也有“不動”之意。這是讓無聲的太陽和月亮停住。受到靈感的作者用當時的語言描述科學的事實。實際上晝夜的交替不是因為太陽在天空的運行,而是因為地球繞地軸自轉。但即使在科學昌明的現代,我們依然說太陽東升西落。一些認為神沒有能力干預自然規律的觀念狹隘的人,認為地球停止自轉會對其本身,對整個太陽系,甚至對宇宙產生災難性的影響。不管這種現像是出於上述的方式,或是陽光的折射,或是其它的原因,奇跡確實發生了。如果我們相信一位全能的神,相信祂是創造者和維持者,能控制祂所造的萬物,那就沒有問題了。

         白晝的延長不僅提供了完全消滅敵人的充足時間,也證明了以色列神的大能。它說明外邦人所崇拜的神在真神面前是何等的無能。迦南人崇拜巴力和女神亞斯他錄。他們所崇拜的太陽和月亮都得接受約書亞的指令,也就是服從以色列的耶和華神。

         一些不認真研讀的人認為這個奇跡發生在快要日落之時,也就是太陽剛好停留在地平線上。但第13節說“日頭停在空中”。約書亞和他的部隊追擊敵人到伯和倫。戰鬥是從淩晨開始的。他們完全可以在中午之前到達這裡。當約書亞站在伯和倫隘口的山頂上,往下看到這麼多的敵人逃往西南的要塞時,他擔心日子太短,沒有足夠的時間取得完全的勝利。他知道敵人在四處逃竄時最容易擊殺他們。任何耽擱都會讓他們重新組織反抗。當約書亞回頭觀望東面基遍的時候,看見太陽還在那裡。在西面雅倫谷的上空,下弦月仍依稀可見。如果這時將近日落了,他就會看到太陽西沉大海,而不是東邊的基遍上空。

         關於太陽停頓的時間,一般認為是一整天,但原文沒有說清楚。直譯是“日頭沒有像平時那樣急於落下”。但也可以譯為“大約一整天”。這就提供了時間完成28節所描述的事件,因為該節的話語暗示的瑪基大也是那一天攻取的。

         1214 有關這現象的觀點可分為兩類。第一類的觀點假設地球的正常轉動緩慢或停頓下來,以至那天有更長的時間(多了1224小時)。神這樣做的目的是使以色列人的仇敵有機會在晚上休息和重組之前,讓約書亞的軍隊把他們徹底打敗。“停留”(13節)在希伯來文是一個表示動作的動詞,顯示地球減慢或停止它的自轉(那並不會影響地球繞太陽轉動的運轉)。第14節指出這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獨一無二的日子。第二類觀點包括了認為地球沒有不規則地轉動的各種看法。其中一種看法指出當時陽光因某種不尋常的折射而使白天延長了。這樣,那天的白天是延長了,但整日的時間卻沒有增加。另一個看法認為昏暗的時間延長了,好讓約書亞的軍隊免受熾烈陽光的暴曬,而這現像是由於神不尋常地在夏天降下冰雹。這看法認為第13節的“停留”是“靜止”或“停止”的意思,指太陽是被暴風雨籠罩,而當天並沒有時間的增加。第1215節是引述“雅煞珥書”,那是歌頌以色列英雄的歌集(另參看撒下一18)。

         12-14約書亞禱告求神使日頭停在東邊的基遍,月亮停在西邊的亞雅侖谷。這禱告可有二解釋:祈求日間時間延長,或是夜間時間延長。和合本的翻譯屬前者;其實13節之「下落」原文也可解作「上升」,「不急速下落」即指太陽遲遲不升起。

         12-14  基遍之戰{\LinkToBook:TopicID=426}

<syncBible ref=10:12-14>太陽真的停住了嗎?是不是誇張的文學手法?太陽怎能停住不動?就地球而論,太陽當然是不動的──乃是地球繞著太陽旋轉。不過我們不要因為這卷書的遣詞用字,就懷疑這個神蹟,因為大家都習慣說太陽升起和落下,我們總不至於對地球和太陽的運行混淆不清。這段的重點不在於神使用甚麼特別的方法,把時間延長,而是在這一天白天的時間確實延長了。

         對這件事有兩種解釋:(1)照希伯來文原文,似乎指地球不按正常的情形轉動而緩慢下來,使約書亞有更多的時間作戰。(2)太陽光線有一種不尋常的屈折,使以色列人多了爭戰的時間。不管神用了甚麼方法,聖經明確地說明,神用神蹟使這一日延長;而祂的介入,也使戰爭變得對百姓有利。

 

【書十1212a14節構成框架,中間是這段的重心,就是日月停住的神跡。這兩處都提到神為以色列爭戰的特殊之日,伯和侖下坡向西進入亞雅侖穀。在此戰爭激烈地進行,約書亞要日頭在東邊的基遍停住(希伯來:do^m),要月亮在西邊的亞雅侖穀停住。386由這些天上光體的位置看來,當時正是一清早,太陽和月亮同時可以看得見。──《丁道爾聖經注釋》

 

【書12~14 基遍之戰{\LinkToBook:TopicID=426}

<syncBible ref=10:12-14>太陽真的停住了嗎?是不是誇張的文學手法?】

    太陽怎能停住不動?就地球而論,太陽當然是不動的──乃是地球繞著太陽旋轉。不過我們不要因為這卷書的遣詞用字,就懷疑這個神跡,因為大家都習慣說太陽升起和落下,我們總不至於對地球和太陽的運行混淆不清。這段的重點不在於神使用甚麼特別的方法,把時間延長,而是在這一天白天的時間確實延長了。

  對這件事有兩種解釋:(1)照希伯來文原文,似乎指地球不按正常的情形轉動而緩慢下來,使約書亞有更多的時間作戰。(2)太陽光線有一種不尋常的屈折,使以色列人多了爭戰的時間。不管神用了甚麼方法,聖經明確地說明,神用神跡使這一日延長;而祂的介入,也使戰爭變得對百姓有利。──《靈修版聖經注釋》

 

【書十12~14  日月如何能在天當中停止?】

答:當亞摩利五王合攻基遍的時候,因基遍人與以色列人立了和約,要求約書亞起來援救。約書亞向神禱告呼求,日頭要停在基遍,月亮要止在亞雅山谷。於是蒙神垂聽,使日月停留止住,「日頭在天當中停住,不急速下落,約有一日之久」,因此日子延長,以致約書亞殺敗敵人,大獲全勝。這樣的神跡,是寫在已喪失的猶太史記雅煞珥書上。(書十13,有人以為這是詩歌書,參撒下一18)。類乎埃及的三天黑暗(出十2123)。日影為希西家王後退十度,(王下廿8 11,實卅八48,代下卅二24)。明星引導博士拜主(太二2 911)。並主耶穌釘十架,遍地黑暗之事,(太廿七45)。這些都是神自己所行的奇妙作為,因神創造日月星辰,就能行出大能止住天體的運行。(創一1418,哈三11)。據科學家李梅博士Harry Rimmer證明,猶太曆四月十一日(西曆七月廿二日),如果照人的肉眼看來,日頭停在基遍,(北緯3151分——距耶路撒冷西北約十英哩,是一座大城),月亮止在亞雅山谷內,(距耶路撒冷西北39裡之一鑽),非常正確。美國耶魯大學脫勞德教授C.A Trotter 1890年曾著一本專書證明。以精密的天文計算,地球按照規律的進行來說,相差24小時。並且他與一些天文學家,因辯論神的話「約有一日之久」,核算在約書亞的時代,只有23小時又20分鐘,不是十足的一天。所以再讀聖經,得知猶太王希西家病得要死的時候,神聽了他的禱告,曾應許為他延長壽數十五年。神給他看一個兆晷上,向前進的日影,往後倒退十度,(王下廿111,賽卅八48),這裡十度恰是40分鐘。於此前後所說,計算便是一天的時間,令人相信聖經記載真確無比。── 李道生《舊約聖經問題總解()

 

書十12~14  根據約書亞記十12-14的記載,「日頭在天當中停住,不急速下落,約有一日之久」,這事怎樣解釋呢?(D*)】

     約書亞記記載了多個神跡,其中最值得討論及最引人爭議的就是在基遍之役中,白晝的時間延長了二十四小時(書十12-14)。有人題出反對意見,認為若地球突然停止自轉二十四小時,整個地球及其表面的各物均會遭受難以想像的災害。至於那些相信神無所不能的人,便會堅稱神有能力防止這些災害,使自然律暫時失效。然而,根據聖經希伯來原文,我們似乎沒有絕對必要去認定地球突然停止自轉。第十三節指出日頭「不急速下落,約有一天之久」。其中「不急速」的字眼,似乎是指地球的自轉速度減慢,以四十八小時作一次自轉,而非平常二十四小時。

    埃及、中國及印度都記載有一次「長日」,這可支持上述推論。根據嚴夏利(Harry Rimmer)的報告,有某些天文學家已作出結論,認為在我們的天文曆中少算了一整天。嚴夏利指出,哈佛天文臺的白加榮(Pickering)將這少算的一天追溯至約書亞時代,而耶魯的托頓(TottenCA.)亦持相同意見(參看芮百納Bernard RammThe Christian View of Science and ScriprureGrand Rapids Eerdmans1954],P159)。芮氏於其著作指出,他不能使這份報告存入檔案,可能是因為大學的有關部門不希望把這類記錄存入他們的檔案中。

    此外,解釋約書亞記十12-14尚有另一可能性,是對dom作出略為不同的解釋(dom這個字在KJV中翻譯成「你站住」)。這個字通常解釋作靜默、停止或止住。因此,格蘭威治的莫達斯(EWMaunders)及普林斯頓的威羅拔(Robert Dick Wilson)提出以下解釋:約書亞的祈禱是懇求不要讓太陽所散發的熱力照射在戰場作戰的士兵身上,使他們在有利的情況下作戰。緊接著戰爭的一場大冰雹,使上述觀點獲得一些憑據,受到那些向來不提出問題的人士所支持。無論如何,我們必須承認第十三節似乎更支持「長日」的說法——「……日頭在天當中停住,不急速下落,約有一日之久。」

    奇裡及德裡茲(Keil and DelitzschJoshua Judges Ruth p110)則認為,以色列人及約書亞能在「長日」中完成兩天的工作,假如對他們來說,是神以超自然的方式令白晝延長,那麼,經文所指的就是一個以神奇的方式而導至的「長日」。假如地球自轉仍保存其計算時間的功能,那麼,奇裡及德裡茲就難以解釋地球是否以一般的速度來自轉。他們又題出另一個解釋:神以折射的方法使地面保持光亮,當正常的日頭下落的時間來臨了,神便特別利用光線的反射,使人們仍能看見周圍的事物。

    白曉則提出另一個解釋(Hugh J.Blair"Joshua "in Guthrie New Bible COmmentary p 244),他認為約書亞祈禱時,仍是早上,因為月亮還在西邊,而太陽亦在東方。冰雹下降時,地面上有一段長時間是黑暗的,使以色列人可以趁此機會來突襲敵人。乘著這個機會,以色列人將敵人完全擊潰;那麼就應該說約書亞記記載了一個「長夜」,而非「長日」。上述解釋,完全是威羅拔及莫底斯的觀點。若採納了這項解釋,則地球毋須停止轉動。然而,參看約書亞記十13,就可知道上述解釋無多大真確性。── 艾基斯《舊約聖經難題彙編》

 

【書十13於是日頭停留,月亮止住,直等國民向敵人報仇。這事豈不是寫在雅煞珥書上嗎?日頭在天當中停住,不急速下落,約有一日之久。

   〔暫編註解〕關於“日頭在天當中停注”約有一日之久,解經家有好幾種解釋:1,這段經文(1215節)是引用《雅煞珥書》上的詩句,只應當作比喻看;2,是一件歷史事實,地球停止正常轉動,給以色列人充足時間追趕敵人,使無喘息機會;“停注”在原文不是指停止不動,而是地球在軸心上的轉動減慢,並不影響饒日而行的運動;3,太陽光線的不尋常的反射,使白天的時間增長,但一天的時間仍舊;4,用雲彩等遮擋酷熱的太陽光線,整日天氣降涼,可以一直追殺敵人到下午。天且降冰雹,打死敵人比用刀殺的還多。

         耶和華神當然有行此神蹟的能力,因宇宙在祂的管理中。此事如何發生雖不容易瞭解,但依聖經所記,明顯有神大能的手作用其上(14節)。

         「雅煞珥書」:為歌頌以色列古代英雄的詩歌。

         雅煞珥書沒編入聖經中,其權威性如何?雅煞珥書(在撒下1:18也提到這卷書)可能是以詩體記載的歷史文集。聖經有許多地方引用以前的經卷,也引過詩歌、口述和筆錄的資料。因為神引導作者選用這些資料,其信息就具有神的權威性。

         雅煞珥書。直譯是“正直的書”。敘利亞譯本稱之為“頌贊之書”或“讚美詩”。該書在《舊約》中只直接出現過兩次。即本節和撒下1:18-27。七十士譯本的王上8:53所提到的一本“詩歌”,可能也是指《雅煞珥書》。這似乎是一本敘事詩集,詩前面加上散文體的序言。裡面所敘述的是歷史的英雄,就是義人,說他們是如何生活的,並有哪些功績。這本書的內容顯然是隨著這些義人豐功偉績的建立而逐步積累的。撒下1:19-27的詩歌由大衛所寫並收錄在《雅煞珥書》上,並不能證明書中有些部分不會出現在更早的時候,如約書亞的年代。日頭停留,月亮止住 這樣的大事很可能在發生以後就馬上記錄了下來。如果是這樣,那麼當約書亞書寫這段歷史的時候(很可能是在他死前不久),引用了《雅煞珥書》中的這首詩歌及其序言,作為他記錄這個異常事件的一部分。第15節暗示它是引言的一部分,至少是詩歌內容評述的一部分。作為序言的第12節和作為結語的第15節,可能是第14節的作者加上去的。但更可能的是,除了“這事豈不是寫在《雅煞珥書》上嗎?”之外都是引來的。

 

【書十13 於是日頭停留,月亮止住,直等國民向敵人報仇。這事豈不是寫在雅煞珥書上嗎?日頭在天當中停住,不急速下落,約有一日之久。

雅煞珥書可指正直的書。聖經在撒下一18節也提到這卷書,可能是以詩體記載的歷史文集。聖經有許多地方引用以前的經卷,也引過詩歌、口述和筆錄的資料。現今沒有以這為名的書,肯定這不是默示的書卷。——馬唐納《約書亞記》

 

【書十14在這日以前、這日以後,耶和華聽人的禱告,沒有像這日的,是因耶和華為以色列爭戰。

 

【書十15約書亞和以色列眾人回到吉甲的營中。

 

【書十16那五王逃跑,藏在瑪基大洞裡。

   〔暫編註解〕瑪基大的地址不詳(見第10節注釋)。顯然這是附近的一個山洞。

 

【書十1617這裡的「畫面」和前一幅一樣,一開始便用動詞「逃跑」(希伯來:nu^s)。此處不是講所有的軍隊,而是指他們的五個首領。瑪基大讓人想到第10節,就是三個主要戰場之一。其中兩個出現在1115節的「畫面」。如今第16節出現了所餘最後一處的地名。同一句話,藏在瑪基大洞裡,出現了兩次。動詞「藏」(希伯來:hb~)在本段落的最後一節中再度出現,將整個故事框住。第1617節也重複提到五個王。這件事預告了2840節的事──每征服一個城,便將其中的王處死。這些本來領先全軍的王,如今躲了起來。以色列的軍隊有神的能力幫助,便能如此。──《丁道爾聖經注釋》

 

【書十17有人告訴約書亞說:“那五王已經找到了,都藏在瑪基大洞裡。”

 

【書十18約書亞說:“你們把幾塊大石頭滾到洞口,派人看守,

 

【書十18 約書亞說:“你們把幾塊大石頭滾到洞口,派人看守,

         大石頭,請參第11節的注釋{\LinkToBook:TopicID=182 Name=b. 神在戰爭中的角色(十1115}。在約書亞的指揮之下,以色列人仿效神的作為,也用到圓形大石。而洞口的大石頭,在第27節又再度提及。以大石封住的洞,先成了這些首領的監牢,後來又成了他們的墳墓。──《丁道爾聖經注釋》

 

【書十19你們卻不可耽延,要追趕你們的仇敵,擊殺他們盡後邊的人,不容他們進自己的城邑,因為耶和華你們的 神已經把他們交在你們手裡。”

   〔暫編註解〕你們卻不可遲延。直譯是“你不可停住”。約書亞的迅速調遣顯示了他的領導才能。現在是打擊敵軍主力的良機。任何遲延的行動,例如處置五個迦南人的王,都會帶來重大的損失。

         擊殺他們盡後面的人。即清剿後面的殘餘勢力。“擊殺”的原文只在這裡和申25:18出現。

 

【書十19這一段話有三個目的。第一,它與1115節描述的行動類似,是從以色列的角度來看,而不是從神的角度來看。約書亞命令以色列人,不可「耽延」(或譯「停住」;希伯來:`md),所用的動詞與神在第8節給約書亞的應許相同,無一人能在以色列人面前站立得住。這個字也與日頭和月亮在空中「停住」有關(13節)。描述日頭不急速下落的同一個動詞(希伯來:labo~),在此則指以色列人不容仇敵進自己的城邑。天上的星體、地上的軍隊,都聽從了約書亞的命令。這兩者的背後乃是神的應許,祂已經將仇敵交在以色列的手中(819節)。而以色列人相信了神的應許,便得到了勝利。以色列人大大的殺敗他們10節),這句話在20節又重複了一次。──《丁道爾聖經注釋》

 

【書十20約書亞和以色列人大大殺敗他們,直到將他們滅盡,其中剩下的人都進了堅固的城。

 

【書十21眾百姓就安然回瑪基大營中,到約書亞那裡。沒有一人敢向以色列人饒舌。

   〔暫編註解〕眾百姓。意味著在戰鬥中沒有一個以色列人被殺,受傷或失蹤。原文強調說,沒有一人敢向以色列人饒舌。這是一場完全而光榮的勝利。

 

【書十22約書亞說:“打開洞口,將那五王從洞裡帶出來,領到我面前。”

 

【書十23眾人就這樣行,將那五王,就是耶路撒冷王、希伯侖王、耶末王、拉吉王、伊磯倫王,從洞裡帶出來,領到約書亞面前。

 

【書十24帶出那五王到約書亞面前的時候,約書亞就召了以色列眾人來,對那些和他同去的軍長說:“你們近前來,把腳踏在這些王的頸項上。”他們就近前來,把腳踏在這些王的頸項上。

   〔暫編註解〕“把腳踏在這些王的頸項上”,指已將敵人完全降伏。考古學在埃及、亞述發現很多古代浮雕,證明古時確有此風俗。

         “把腳踏在這些王的頸項上”。是完全把他們征服的表示。

         「把腳踏在 ...... 頸項上」:象徵把這些王完全制服。

         腳踏在王的頸項上是甚麼意思?把腳踏在仇敵的頸項上,是古代近東的軍事慣例,表示得勝者制伏了俘虜。這些驕傲的王曾經誇耀武力,現在全以色列人都看出,神遠超乎世上一切的軍隊。

         以色列眾人。指所有“和他同去的”的人。約書亞知道如何保持他戰士的鬥志。他信任他們。他們與他共同參戰,應當看到勞苦的功效,分享勝利的最後果實。真正的領袖會與他的部下同甘共苦,不但參與辛勞,也分享勞動的果實。他使他們感到自己是工作的一份子,而不只是成功輪子上的嵌齒。,約書亞信任他的戰士,他的戰士也信任他。作為領袖來說,這種分享非但不會削弱,反而會加強他的地位。因為信任能產生信任。

         踏在頸項上。這是東方的一種習俗,可以從一些亞述和埃及的石碑上看出來。它是完全勝利的標誌。對於以色列人來說,這證明只要他們完全順服,就會戰勝一切敵人(見創49:8;撒下22:41)。

 

【書十25約書亞對他們說:“你們不要懼怕,也不要驚惶,應當剛強壯膽。因為耶和華必這樣待你們所要攻打的一切仇敵。”

   〔暫編註解〕昔日,神助以色列人爭戰,今日,神為所有基督徒爭戰──以色列人靠神的幫助,勝過亞摩利人的五王。這樣的勝利是神大能的彰顯,祂要藉著百姓得勝。約書亞吩咐以色列人切勿懼怕,因為神要使他們勝過所有的仇敵。祂常常保護我們,為我們爭戰得勝。過去領導我們的神,必然會幫助我們,供給我們現在與未來的需要。我們要切記,祂過去的幫助,對我們在未來的奮鬥,會帶來大盼望。

 

【書十26隨後約書亞將這五王殺死,掛在五棵樹上。他們就在樹上直掛到晚上。

   〔暫編註解〕在舊約時代,希伯來人不將活人掛在樹上。犯人先被殺死再掛在樹上作為鑒戒,警告別不要犯同樣的罪。但根據申21:23的律法,屍體不得掛在樹上過夜,否則地就受污穢了。

 

【書十26 曝屍列王首先被殺,然後才掛在樹上。可見本節與處死無關,而是對待屍首的方法(見:撒下二十一12與撒上三十一10的比較)。很多學者相信它所指的是將屍體插在刑架上,類似後世亞述和波斯的作法。埃及偶爾亦有曝屍的作法。曝屍代表最後一次的侮辱和褻瀆(見:賽十四1920;耶七33,八13),因為古代大部分民族都認為埋葬得體及時,能夠影響死者來生的幸福(見八29的注釋)。——華爾頓《約書亞記背景注釋》

 

【書十27日頭要落的時候,約書亞一吩咐,人就把屍首從樹上取下來,丟在他們藏過的洞裡,把幾塊大石頭放在洞口,直存到今日。

   〔暫編註解〕由於白天延長了,我們沒有理由懷疑本節的“日頭要落”是指這異常一天的傍晚。

 

【書十28當日約書亞奪了瑪基大,用刀擊殺城中的人和王,將其中一切人口盡行殺滅,沒有留下一個,他待瑪基大王,像從前待耶利哥王一樣。

   〔暫編註解〕當日。顯然指伯和倫戰役的那一天。攻佔瑪基大為這值得紀念的日子一系列的戰事劃上了句號,暫時消除了以色列人的後顧之憂。這是一個偉大的日子,取得了許多戰績。

         2839約書亞繼續向南方諸城進攻,先取瑪基大,盡滅其人口。接上十立拿、拉吉和基色王及隨從他來助拉吉的人。(基色是南部諸城中最強大的城邑,後由埃及人攻取,當作所羅門王的婚禮(王上九16)。接上攻陷希伯侖,再轉西南,攻打底璧,奪取其地。

         2840 約書亞這時使用閃電似的突襲來攻擊死海以西、迦南南部的重要城市。“瑪基大”位於耶路撒冷西南面約二十英里(32公里)以外(28節)。

         28-43約書亞控制了具有戰略價值的伯和侖和亞雅倫谷後,繼續揮軍攻取鎮守南部和海濱低地的要塞 : 瑪基大(29)、立拿(29 在亞西加以西約六公里──四英里)、拉吉(31),伊磯倫(34)、希伯侖(37)及所屬諸城邑、底璧(38 在希伯侖西南十九公里 ── 十二英里)及所屬城邑。至於耶路撒冷及基色(33 在亞雅侖谷口)則沒有被克服。

 

【書十29約書亞和以色列眾人從瑪基大往立拿去,攻打立拿。

   〔呂振中譯〕約書亞同以色列眾人從瑪基大進到立拿,攻打立拿。

   〔暫編註解〕攻打立拿標誌著下一階段戰役的開始。立拿是拉吉北面的一個要塞。對其遺址的挖掘表明它曾是堅固的堡壘,大約在那個時候毀於大火。

 

【書十29 立拿瑪基大前往拉吉路上的小鎮立拿,通常被考證為位於澤塔幹河(Wadi Zeita)畔的博納特遺址(Tell Bornat),其位置是把守希伯侖前往海岸最佳路線的戰略性地點。這遺址雖未有挖掘,勘測卻發現了一些晚銅器時代和鐵器時代的文物。此外亦有其他學者認為東面五哩,拉吉東北九哩外的貝達丘廢墟(Khirbet Tell el~Beida),才是立拿的遺址。——華爾頓《約書亞記背景注釋》

 

【書十30耶和華將立拿和立拿的王也交在以色列人手裡。約書亞攻打這城,用刀擊殺了城中的一切人口,沒有留下一個。他待立拿王像從前待耶利哥王一樣。

 

【書十31約書亞和以色列眾人從立拿往拉吉去,對著拉吉安營,攻打這城。

   〔暫編註解〕拉吉是這個地區的主要防城,在後來以色列人的歷史中依然是一個堡壘。該城已經發掘,就是今天的杜威丘(Tell ed-Duweir)。這裡發現了著名的耶利米時代的拉吉信函。拉吉的遺址在耶路撒冷西南約44公里處,離海邊31公里。拉吉在《舊約》裡經常提到,是一個重要的堡壘,抵禦著南面的來敵,防止他們入侵耶路撒冷(見王下18:14 1719:8)。

 

【書十32耶和華將拉吉交在以色列人的手裡。第二天約書亞就奪了拉吉,用刀擊殺了城中的一切人口,是照他向立拿一切所行的。

   〔暫編註解〕當榮耀來臨時,是居功邀賞,還是讚美感謝神?請留意聖經的記載,人所有的勝利,都是耶和華所賜的。勝利都是出於神。在成功的時候,會有一種試探,叫我們將一切的功勞與光榮歸於自己,好似一切全靠自己的力量而得。其實是祂使我們得勝,獨有祂拯救我們脫離仇敵;因祂的良善,我們應當歸榮耀與祂並讚美祂。

 

【書十33那時基色王荷蘭上來幫助拉吉,約書亞就把他和他的民都擊殺了,沒有留下一個。

   〔暫編註解〕基色。就是現在的傑色丘(Tell Jezer) ,在耶路撒冷西北偏西31公里處。在這裡發掘了重要的考古資料。它本不在約書亞的進軍的路線上,但它的王荷蘭前來幫助拉吉,所以約書亞就消滅了他和他的軍隊,但沒有攻佔他的城市(書16:10)。荷蘭顯然與拉吉王訂有互助協定。當一方受到攻擊時,另一方要來協助。後來基色分給了利未支派(書21:21)。

 

【書十33 基色基色的遺址是哲色遺址(Tell Jezer),這遺址占地三十三英畝,位於亞雅侖穀西端,距離本段的軍隊集結地二十五至三十哩。其軍隊雖失敗,城卻未被攻取(參看十六10)。法老梅雷他攻取諸城的名單中包括了基色。它也是亞馬拿書函中最重要的迦南城市之一,文獻中有十封信件,是君王雅帕胡寫給法老的。這遺址曾經進行大規模挖掘。其中銅器時代的城牆十分厚重,在該時代末期毀於大火(大概是主前十五世紀于杜得模斯三世手下)。晚銅器時代繞城的牆壁厚十二至十四呎,高度超過十五呎。——華爾頓《約書亞記背景注釋》

 

【書十34約書亞和以色列眾人從拉吉往伊磯倫去,對著伊磯倫安營,攻打這城。

   〔暫編註解〕伊磯倫。見第3節注釋。

 

【書十35當日就奪了城,用刀擊殺了城中的人。那日約書亞將城中的一切人口盡行殺滅,是照他向拉吉一切所行的。

 

【書十36約書亞和以色列眾人從伊磯倫上希伯侖去,攻打這城,

   〔暫編註解〕希伯侖。見第3節注釋。顯然希伯侖的居民又推舉了一個國王來接替先前被殺的那一個(書24-26)。“屬希伯侖的諸城邑”說明希伯侖是首都和中心城市,周圍有很多城市依附它並歸它管轄,就像書9:17所提到的基遍那樣。

 

【書十36 希伯侖被毀有關希伯侖的一般討論,可參看十章3節的注釋。由於晚銅器時代的文化層尚未在希伯侖發現,考古學不能提供什麼約書亞和以色列人滅城的資料。由於現代希伯侖市是建於古城原址之上,很多地方都不能進行挖掘。——華爾頓《約書亞記背景注釋》

 

【書十37就奪了希伯侖和屬希伯侖的諸城邑,用刀將城中的人與王,並那些城邑中的人口,都擊殺了,沒有留下一個,是照他向伊磯倫所行的,把城中的一切人口盡行殺滅。

   〔暫編註解〕“王”指希伯侖城的王。十2326節說約書亞殺了希伯侖王(在五王之內),此處的希伯侖王是新登位的王儲。

 

【書十38約書亞和以色列眾人回到底璧,攻打這城,

   〔暫編註解〕底壁。迦南名字叫基列西弗(Kirjath-sannah),意為“書城”。在書15:49中稱它為基列薩拿——棕樹之城。它位於猶大山地,在希伯侖西南19公里,拉吉東南約13公里處,就是現在的墨辛丘(Tell Beit Mirsim )。後來迦南人重新佔領了這座城市,但迦勒的侄子俄陀聶又為以色列人將它奪了回來。因為他的勇敢,迦勒就將自己的女兒押撒給他為妻(書15:17)。這座城後來分給了祭司(書21:15)。

 

【書十38 底璧底璧是現代的拉布德廢墟(Khirbet Rabud),占地十五英畝,位於希伯侖西南約八哩之處。這個晚銅器時代迦南人的設防城,居高臨下于希伯侖和別是巴之間的希伯侖幹河(Wadi Hebron)之上。當地挖掘只限於兩壕,因此不能提供什麼約書亞滅城的資料。——華爾頓《約書亞記背景注釋》

 

【書十39就奪了底璧和屬底璧的城邑,又擒獲底璧的王,用刀將這些城中的人口盡行殺滅,沒有留下一個。他待底璧和底璧王像從前待希伯侖和立拿與立拿王一樣。

   〔暫編註解〕“盡行殺滅”為籠統講法,只在某些城市實行,比較十一1620;二十一4445.《士師記》一2733載有不少未曾攻陷的城邑。約書亞在中部與南部的戰役中已取得軍事上的控制,但未完全消滅迦南人。

 

【書十40這樣,約書亞擊殺全地的人,就是山地、南地、高原、山坡的人,和那些地的諸王,沒有留下一個。將凡有氣息的盡行殺滅,正如耶和華以色列的 神所吩咐的。

   〔暫編註解〕「高原」:應作「低地」,即山地與沿海之間的山麓。

         「山坡」:指向東對著死海的山坡或向西對著沿海一帶的山坡。

         山地。指耶路撒冷南面的山區。

         南地negeb) 。這是一片半乾旱的石灰岩地區,有少量的泉眼,但沒有樹,只能在雨季見到一點綠色。這裡勤勞的農夫不僅耕種每一塊平地,而且讓貧瘠的岩地長出莊稼和葡萄。

         山谷。舍非拉低地是猶大和非利士之間的丘陵地帶。

         水泉。可能是舍非拉山腳一片起伏的土地,位於舍非拉和腓尼基之間。這個地區的溪流溝壑縱橫密佈,土地非常肥沃。

         4041加低斯巴尼亞在尋的曠野(距別是巴83公里),迦薩在埃及邊界上為西南近大海的港口。歌珊不同於埃及尼羅河三角洲以色列人居住過的歌珊地,而是南地東域的統稱。自加低斯巴尼亞朝北至迦薩為新土的西疆。歌珊全地朝北到基遍為新土的東疆,本節是說,這一大片南方的山地、平原和高原已盡入以色列人掌握。“一時殺敗”為在一次戰役中完成此舉之意。

         40-43  對敵人要一鼓作氣地消滅,對罪也是如此──神吩咐約書亞領導百姓,除滅迦南地的罪惡,好讓祂的子民佔領那地。約書亞盡他的本分貫徹使命──率領全軍,打擊當地人。在神吩咐我們不要犯罪的時候,我們不可停下來爭辯,看有無妥協的可能,或者找理由來解釋一番。當像約書亞一樣,迅速而徹底地回應神。一切能使我們犯罪的人際關係與活動,都要不講情面地避開。

 

【書十40 征服的地區和範圍本段所述的全部都是山地南部和薩非拉南部的城市。經文沒說他們攻打基色、耶路撒冷等城。本節的描述包含了整個地區。控制這地區的諸王既被擊敗,全區就歸以色列所有。在征服的敘述中用誇張的字眼形容毀滅的徹底,是很平常的事。在約書亞記十五1316的經文中提到希伯侖和底璧仍有居民,充分顯出本節具有誇飾成分。法老梅雷他的碑文宣稱以色列的後裔沒有一人存留,米沙碑文形容以色列徹底永遠滅亡,用的也是這種渲染手法。赫人、埃及、亞述的戰役記述中,也有這種形容軍事勝利的修辭手法。這並不表示記述有失准、欺騙、誤導的意思,因為這種形容戰跡的手腕是人所共知的,任何讀者都能看出。——華爾頓《約書亞記背景注釋》

 

【書十41約書亞從加低斯巴尼亞攻擊到迦薩,又攻擊歌珊全地,直到基遍。

   〔暫編註解〕這次進一步向南面和西面進攻。“歌珊”。不是埃及的歌珊,而是迦南南部的一個地區。

         這是南部戰役攻取之地的大概範圍。

         「加低斯巴尼亞」:在別是巴以南約八十九公里(五十五英里)。

         「迦薩」:在希伯侖以西約五十公里(卅七英里)。

         「歌珊」:大概指南巴斯坦地。

         「基遍」:為北部的界限。

         歌珊。不是以前希伯來人在埃及所居住的歌珊,而是在猶大南部(書11:1615:51)。

 

【書十41約書亞從加低斯巴尼亞攻擊到迦薩,又攻擊歌珊全地,直到基遍。

         南方一帶正符合約書亞記一4所記的南方邊界。加低斯巴尼亞是和西乃曠野交界之處。它是以色列人最初想進入迦南的地點,但他們卻在那裡遭逐回(民十四)。迦薩代表和埃及在西邊的交界。在歷史上,一離開埃及之後,頭一個碰到的迦南人之城,就是迦薩。404歌珊並不是以色列人離開埃及之前所住的那片地,而是約書亞記十一16的歌珊,和十五51相關。如果這城是指邊界,可能是指東南方朝向死海和南地的界線。最後一座城,基遍,是指山地一帶,就是戰爭開始之處。──《丁道爾聖經注釋》

 

【書十41 加低斯巴尼亞到迦薩加低斯巴尼亞代表應許地尼革地區和西乃曠野的邊界。迦薩(正北面約六十哩外)則代表地中海沿岸,巴勒斯坦和西乃半島埃及屬地之間的邊界。這兩個地點形成應許之地西南方的強界。——華爾頓《約書亞記背景注釋》

 

【書十41 歌珊直到基遍如十一章16節和十五章51節所示,「歌珊」不是指埃及三角洲同名的地區,而是猶大山地的一個區域,山地盡南面的遺址都位於此。基遍是南部戰役所攻佔的地方中,位置最北的一個。這兩點合起來,代表了這場戰役中征服之地的東界。——華爾頓《約書亞記背景注釋》

 

【書十42約書亞一時殺敗了這些王,並奪了他們的地,因為耶和華以色列的 神為以色列爭戰。

 

【書十42 約書亞一時殺敗了這些王,並奪了他們的地,因為耶和華以色列的 神為以色列爭戰。

         約書亞殺敗(希伯來:la{kad[,這動詞出現在約書亞記十1,指艾城的奪取)一語,成為第十章事件的結尾語,把它與前一次的勝仗連接起來。這節前半的語法和其結構,很像對約書亞征服瑪基大的描寫(28節)。在那裡是當日征服,這裡則是一次戰役就全勝。這便強調出該場戰爭結束得很快,因為神為以色列人爭戰。──《丁道爾聖經注釋》

 

【書十43於是約書亞和以色列眾人回到吉甲的營中。

   〔暫編註解〕本節結束了以色列人南部戰役的記錄,節節勝利,勢如破竹。下一章報導約書亞所率大軍北上,在北方的勝利。

         吉甲。見書9:610:7注釋。

 

【書十43 於是約書亞和以色列眾人回到吉甲的營中。

         最後一個「畫面」用到約書亞和以色列眾人一語,這個片語曾出現在15節,暗示一個畫面的結束。以色列人是從吉甲出發的(6節),因此,現在他們返回聖所所在之地。南方之役既已全面勝利,便在此劃上句點,全國和其領袖都回到了聖所,來到神的面前。──《丁道爾聖經注釋》

 

【思想問題(第10章)】

 1 約書亞面對五王聯軍,心情如何?什麽使他膽壯,參8節。當你遇到攔阻屬靈生命成長的「勁敵」時,神對約書亞說的話可否成為你的激勵?

 2 11節記載敵人如何敗亡?對以色列人與五王之役作了什麽評注?另參14節。

 3 約書亞為什麽求神干預大自然的規律(12)呢?你對他的信心有何感受?

 4 今日仍有人認為星宿的位置操縱人的命運,你對此有什麽意見?參13 14節。

 5 約書亞謹守神的囑咐(申7:2),將敵人殺得一個不留。今日,罪既然是信的勁敵,約書亞滅絕敵人的做法可否成為信徒對付罪的榜樣?

 6 約書亞對軍長的鼓勵(25)曾在本書那處出現?「一句鼓勵的話比消極的批評更能產生良好的果效」,你同意嗎?參弗4:29

 7 約書亞勝了五王後,是否心滿意足?他跟著採取了什麽行動?信徒要過得勝的生活是否也該如此?

 ──《串珠聖經注釋》

 

【暫編註解資料來源】

《啟導本聖經註釋》․《雷氏研讀本》․《串珠聖經註釋》․《靈修版聖經註釋》․《SDA聖經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