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师记第六章拾穗
【士六1】「以色列人又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耶和华就把他们交在米甸人手里七年。」
〔暂编注解〕米甸人原属亚伯拉罕后裔(创二十五2),住在以东地之南和阿卡巴湾北面一带,为游牧民族(参出二15注),后来日趋强大,住进约但河东(参民二十二4;二十五16∼18;三十一8),常趁西岸以民将收割之时(参11节),倾巢而出,四处掳劫。受米甸人影响较大的支派有玛拿西、亚设、西布伦、拿弗他利(六35)和以法莲(八1)。
“米甸人”。参看出埃及记二章15节和民数记三十一章2节的脚注。
「米甸人」:为游牧民族,居于死海东南摩押地至以东地一带的沙漠边缘上。
「米甸人」: 创 25:1-6 是亚伯拉罕与基土拉所生的后裔,位于以东以南,西奈半岛、阿卡巴湾东北端,此民族为游牧民族,平常根据草场情况是否适合畜牧而迁移,主要踏足之处是在死海的东边及雅博河的南边。根据民数记记载,以色列侵占米甸人时掠物甚丰,可见此民族应该是一个富裕的民族。 民 31:32-34 民数记记载当时米甸人的代步工具是驴子,但到了士师记却用骆驼当主要的代步工具,并顺作军事用途。
在米甸人欺压的七年中,入侵是一年一度,按照他们传统的游牧方式,带着骆驼帐棚而来的,进驻以色列地。
劫掠的范围:玛拿西人为主要受害者,但是亚设、西布伦、拿弗他利及以法莲的地界也受到牵连〈 6:35 8:1 〉,甚至远至非利士南方的迦萨。最后的大战是在耶斯列平原〈 6:33 〉进行的。
前一章西西拉及迦南人的溃败彰显了耶和华的作为,也振奋了以色列人之信心。但新一代的以色列人又退回到模棱两可、变了质的宗教之中。于是耶和华管教的手兴起了一个以米甸人为首的新欺压者,使用一种新的「秘密武器」─骆驼来进行劫掠:其快速、长程的战斗力量使米甸人及其联军占极大优势,显然这种庞然大物的攻击使以色列人心中畏惧。
6:1-8:21 基甸击败米甸人:以民再次受到侵扰,这次侵掠者为游牧民族米甸人。受害至深的是玛拿西境,神兴起境内的基甸,号召邻近受害的支派参与反抗米甸的行列,神拣选其中三百人,剿灭敌军十三万五千人。
6:1-8:32 这段提到的米甸侵略是从『东南方』入侵以色列,可用来对比前段
4:1-5:31 耶宾从『北边』入侵以色列。
基甸以后,士师记中「国中太平xx年」这样的记载就再也没有出现,表示以色列人的状况是江河日下。基甸和亚比米勒的记载正好位于士师记的中央,作者也似乎透过这个记载暗示以色列人的问题就在于巴力崇拜。
基甸及参孙的故事较其他士师的记载详细;基甸的故事占了三章篇幅〈100节〉,记载参孙的则有四章篇幅〈96节〉。
【士六1】「以色列人又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耶和华就把他们交在米甸人手里七年。」
「米甸人」为游牧民族,居于死海东南摩押地至以东地一带的沙漠边缘上。——无名《士师记简介》
【士六2】「米甸人压制以色列人,以色列人因为米甸人,就在山中挖穴、挖洞、建造营寨。」
〔暂编注解〕「以色列人因为米甸人的缘故,就为自己在山中挖穴、挖洞、建造营寨」。这种模式有两种目的:一为在战争时逃避米甸人的掠夺;二是向掠夺者隐藏他们的收成。6:4-5
挖穴挖洞。希伯来人为了自我保护,他们离开居所住到隐藏的山洞里。
【士六3】「以色列人每逢撒种之后,米甸人、亚玛力人和东方人都上来攻打他们,」
〔暂编注解〕亚玛力人为以扫之后(出十七8注),住在犹大业地南方,现在和米甸人连手欺压以色列人。
“东方人”指东北方叙利亚旷野的游牧民族。米甸人由于人数不多,故常与他族连手攻击以民。
“亚玛力人”。参看第三章13节。“东方人”包括叙利亚沙漠地区其它游牧民族。
「亚玛力人」:原居于犹大南部,但此时似乎向以法莲山地扩张势力,占有据点。
「东方人」:为叙利亚沙漠之民族,即今日的阿拉伯人。他们协助米甸人每年侵入以色列境掠夺土产。
「撒种」之后:阳历的十月与十一月是巴勒斯坦小麦与大麦播种的时候。
「亚玛力人」:位于巴勒斯坦南部的沙漠地带。
「东方人」:泛指约但河以东,来自叙利亚沙漠的游牧民族。即今日的阿拉伯人。
【士六3】「以色列人每逢撒种之后,米甸人、亚玛力人和东方人都上来攻打他们,」
「亚玛力人」原居于犹大南部,但此时似乎向以法莲山地扩张势力,占有据点。
「东方人」为叙利亚沙漠之民族,即今日的阿拉伯人。他们协助米甸人每年侵入以色列境掠夺土产。——无名《士师记简介》
【士六4】「对着他们安营,毁坏土产,直到迦萨,没有给以色列人留下食物,牛、羊、驴也没有留下。」
〔暂编注解〕迦萨在以色列地西南方海旁,属非利士境。米甸人的攻袭从北方开始(33节),下到迦萨,可见影响范围之广。
「迦萨」:位于沿海非利士地南端。
「迦萨」:位于犹大西南边境。
6:4 形容米甸人侵略选择的时间点相当聪明,他们只在以色列境内作短暂的停留,但是大肆掠夺当地的农作物,并利用当时的草地放牧自己的牲畜,使得以色列人不但失去农作物和牲畜,生活也面临困难。6:5继而形容米甸人出现如「蝗虫那样多」,这是一个贴切且恐怖的描绘方式。
【士六4】「对着他们安营,毁坏土产,直到迦萨,没有给以色列人留下食物,牛、羊、驴也没有留下。」
「迦萨」位于沿海非利士地南端。——无名《士师记简介》
【士六5】「因为那些人带着牲畜帐棚来,像蝗虫那样多,人和骆驼无数,都进入国内,毁坏全地。」
〔暂编注解〕这是圣经上首次记载在军事上大量使用骆驼,当为运输掠物之用。
作者把这些在不同季节偷取以色列人之农产品的侵入者比作“蝗虫”——数目众多,而且破坏力极强。由于他们懂得利用“骆驼”,所以能进行长途的袭击。
把敌人比喻作蝗虫,不仅表示他们数量之多,更指其为害之大。敌人又带来骆驼无数。人类自古即畜养骆驼,但到主前十二世纪才用作运输工具,士师时代更用于军事上。米甸人有了骆驼才能统治东至外约但、西至地中海的广大地区。
「蝗虫那样多」:不仅表示数量多,且表示其为害之大。
「骆驼」:这个动物有很大的蹄(而且有软垫),所以在不同地势中能发挥很高的效率,一只骆驼平均每天可以行走44.8公里,若有人鞭策甚至可以多至每天160公里。除了可以成为军事并交通代步工作外,还能额外背负180公斤的重物。甚至在缺水的情况下,骆驼都能完成三到四天(甚至一周)的旅程。此处是大规模使用骆驼进行军事行动的最早纪录。
【士六5】「因为那些人带着牲畜帐棚来,像蝗虫那样多,人和骆驼无数,都进入国内,毁坏全地。」
把敌人比喻作蝗虫,不仅表示他们数量之多,更指其为害之大。敌人又带来骆驼无数。人类自古即畜养骆驼,但到主前十二世纪才用作运输工具,士师时代更用于军事上。米甸人有了骆驼才能统治东至外约但、西至地中海的广大地区。——无名《士师记简介》
【士六6】「以色列人因米甸人的缘故,极其穷乏,就呼求耶和华。」
〔暂编注解〕有时候我们遇到苦难时,也仅仅是呼求神为我们除掉苦难,但我们是否注意到苦难可能是神的管教或警告呢?
呼求耶和华。在庄稼连续欠收七年以后,以色列人在饥饿的死亡在线挣扎。在这种令人绝望的困境中,他们想起了神在过去几十年的帮助,又开始向他呼求。虽然他们曾令人伤心的忽视神,并拒绝他的呼召,直到他们到了穷途绝境,但神仍然倾听他们的呼求声。这表明神是一个多么愿意赦免人并倾听祷告的神。神这样的慈怜,对罪人的悔改和归向他应该是一个巨大的激励。
在所有这些境遇当中,有一点区别我们应该记住,那就是神在处理以色列国家与以色列个人与他关系的问题上是有差别的,民族的灾难和审判并不意味着包含在内的每个个人也被拒绝。罪行所带来的临到以色列个人身上的灾难,只是因为他个人参与到背道当中。尽管以色列民族被拒绝,但怜悯的大门仍然如从前一样为个人的得救大大的敞开。毫无疑问,许多人发现他们的神在这危险的时期,个人的接纳决不依附于国家与神关系的恢复。换句话说,就是一个国家与神的关系与这个国家的个人与神的关系是区别相待的。神对国家的态度取决于这个国家无数的个人,这些人寻求遵循神的计划。
【士六7】「以色列人因米甸人的缘故,呼求耶和华,」
【士六8】「耶和华就差遣先知到以色列人那里,对他们说:“耶和华以色列的 神如此说:‘我曾领你们从埃及上来,出了为奴之家,」
〔暂编注解〕先知。我们不知道这个先知是在百姓盛大的宗教集会上对他们讲话,还是巡游于镇与镇,村与村之间对他们讲话。他的信息一定得到了良好的响应,不久,神就施行拯救。他的信息是斥责百姓对神的忘恩负义,神为他们作了那么多。然而,神的斥责也是对他们的鼓励,这比沉默不语好得多。他们感受到神仍然不离不弃,神的谴责是为了使他们归向他,而不是赶走他们。
【士六9】「救你们脱离埃及人的手,并脱离一切欺压你们之人的手,把他们从你们面前赶出,将他们的地赐给你们。’」
【士六10】「又对你们说:‘我是耶和华你们的 神。你们住在亚摩利人的地,不可敬畏他们的神。你们竟不听从我的话。’”」
〔暂编注解〕敬畏亚摩利人的神即拜巴力(参25-32; 2:11-13)。
「亚摩利人」:原指米所波大米以西的地方,约旦河西的一族。
亚摩利人。见士1:34注释。(见书24:15;王上21:26)。
【士六10】「又对你们说:‘我是耶和华你们的 神。你们住在亚摩利人的地,不可敬畏他们的神。你们竟不听从我的话。’”」
敬畏亚摩利人的神即拜巴力(参25-32;二11-13)。——无名《士师记简介》
【士六11】「耶和华的使者到了俄弗拉,坐在亚比以谢族人约阿施的橡树下。约阿施的儿子基甸,正在酒榨那里打麦子,为要防备米甸人。」
〔暂编注解〕“亚比以谢族”为玛拿西的后裔,住在河西地(书十七2)。基甸为玛拿西支派的人。耶和华的使者来时,他在酒醡那里打麦子。酒醡通常都在山穴或地下。这是收割季节,基甸害怕米甸人来抢,不敢在禾场上打。“为要防备米甸人”亦作“免得给米甸人取走”。
“耶和华的使者”。神另一次的显现。参看第二章1节及创世记十六章9节的脚注。亚比以谢是玛拿西的儿子(书一七2)。基甸“在酒榨”(而不在露天的打谷场)打麦子是一种失意绝望的表现,他恐怕少得可以在酒榨打的麦子也会给米甸人发现和抢夺。
「俄弗拉」:确实地点不详。
「橡树」:通常与神谕有关(参4:5)。
「酒 」:为挖空之石块,凹处盛载葡萄;葡萄由人践踏后流出葡萄汁,这汁沿着与凹处接驳的沟道往下流,滴进装葡萄汁的糟中。
通常打麦子是在露天的地方(参何9:1; 10:11),要是麦子的数量不多,可以在隐蔽的地方用杖打。
「耶和华的使者」:在本段中与「耶和华」混用,应该就是指神自己。旧约早期耶和华常以人的型态出现,如创 18:1-33 。
「俄弗拉」:详细地点不详,可能是位于巴珊西北13公里左右的艾特泰尔八(et-Taiyibeh)。字义是「幼鹿」。与「便雅悯的俄弗拉」 书 18:23 不同。
「亚比以谢族人约阿施」:「亚比以谢」是「玛拿西」的儿子,地业位于约但河西,参考 书 17:2 。
「橡树」:此树的树荫很大,常常成为迦南人敬拜神,求神喻的地方,因此也被看成是「圣树」。在旧约橡树常和偶像崇拜有关( 王上 14:23 、 王下 17:10 、 赛 1:29 、赛 57:5 );也有可能是类似约书亚记( 书 24:26 )所记载之一次真诚的敬拜。
「约阿施的橡树」:约阿施可能是这棵橡树的守护者,甚至是树下巴力祭坛的主持人 6:25 。
「基甸」:「砍伐者」的意思。
「酒醡」:「醡酒池」,通常位于洼陷的岩石中,把葡萄放在岩石凹陷处用脚踩踏,取其汁液。
「酒醡....打麦子」:打谷通常在空旷的地方,因为需要利用风将麦糠和麦子分开,才能有最多的收成(参考 何 9:1 、何 10:11 。但是此处描绘到耶和华使者向基甸显现时,基甸正在酒醡那里打麦子,可见他们为了躲避掠夺需要躲起来甚至牺牲收成的窘境。
11~24许多学者认为这里与 出 3:1-22 耶和华呼召摩西的经历相近。
【士六11】「耶和华的使者到了俄弗拉,坐在亚比以谢族人约阿施的橡树下。约阿施的儿子基甸,正在酒榨那里打麦子,为要防备米甸人。」
「橡树」通常与神谕有关(参四5)。
「酒榨」为挖空之石块,凹处盛载葡萄;葡萄由人践踏后流出葡萄汁,这汁沿着与凹处接驳的沟道往下流,滴进装葡萄汁的糟中。通常打麦子是在露天的地方(参何九1;十11),要是麦子的数量不多,可以在隐蔽的地方用杖打。——无名《士师记简介》
【士六12】「耶和华的使者向基甸显现,对他说:“大能的勇士啊,耶和华与你同在!”」
〔暂编注解〕大能的勇士。这句话暗指基甸已经意识到自己在战争中的勇气。在士8:18的叙述中,有一个早期在他泊山与米甸人不和的线索。此时基甸可能已近中年,因为他有一个十多岁的儿子(士8:20)。他也可能已拥有很多仆人,甚至个人随从或扈从(士7:10)但是事实上他拥有很好的声誉,他不认为做仆人所作的农活有损于他的身份而不值得去做。这一点很值得注意,就是当神出现在人们面前时,他选召他们做一件事,或传给他们一个属天的信息,即往往是使用那些忙于平凡工作的人,就如打鱼的使徒,或看护羊群的牧人。一个在工作中诚实守信,兢兢业业的人比无所事事的懒人更容易遇见天上的使者,因为神不会在他的圣工上使用懒惰之人。
6:11 和 6:12 成为一个幽默的对比。 6:11 正描述基甸为了躲敌人的悲惨光景, 6:12 耶和华却称基甸是「大能的勇士」!
【士六13】「基甸说:“主啊,耶和华若与我们同在,我们何至遭遇这一切事呢?我们的列祖不是向我们说,耶和华领我们从埃及上来吗?他那样奇妙的作为在哪里呢?现在他却丢弃我们,将我们交在米甸人手里。”」
〔暂编注解〕「主啊」:这个词显示基甸已经认出来者并非普通人,不过他应该还不确定这人是神,所以还有后来的「求证据」行动。
基甸响应神的第一反应是责怪神不与他们同在,却忽略了以色列百姓不顺服神招祸的事实。人常会忽略到自身的责任而归咎于神或别人,我们遇到困难时,也许我们应该先省察自己。
6:13-14 描述基甸因为以色列人饱受同苦而难以理解耶和华的同在,甚至对于耶和华即将的拯救感到质疑。但神却以类似昔日对摩西的差遣( 出 3:12 )回应基甸说:「我不是差派你去么?」神藉此表达祂与基甸同在,并应许基甸会有能力力量胜过敌人。
【士六13神仍同在「耶和华若与我们同在,我们何至遭遇这一切事呢?」】
当基甸的时候,由于以色列人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神将他们交在外邦人手里,受压制、掠夺、打击,以至极其困苦穷乏,所以他们都认为神已经丢弃了他们,不再与他们同在了,也有人根本就不信神而去事奉别的神。这种悲惨的光景 并不罕见,常有人因为遭受苦难、压迫、贫困而灰心,以为被神丢弃,或者认为神不管什么事,一点都没有显出大能,没有帮助祂的子民,所以就将神放弃了。
他们没有想到是自己的罪恶,使神不能赐福给他们,反而惩罚他们,使人受苦, 并非没有神的目的,乃是叫人醒悟悔改,呼求神的怜悯。让神好转过来施恩给他们。到了时候,神是要显出大能的作为来,拯救祂的子民,显出祂的荣耀,可是到那时,许多人可能已经退后,跌倒了,因为没有信心等候的原故。
但那些一直相信神的人,借着不灰心的祷告,忍耐等候,最后必要看见神的大能作为,彰显出来,那时要多么欢喜,重新得到力量,起来为神作见证。这一段的时间是不容易过的,是极大的试炼,然而经过之后,信心要变为比精金更为宝贵。──《每日天粮》
【士六14】「耶和华观看基甸,说:“你靠着你这能力去从米甸人手里拯救以色列人,不是我差遣你去的吗?”」
〔暂编注解〕耶和华「观看」基甸:原文是「转向」的意思。
靠着你这能力。基甸躲避米甸人所有的才干,就是在打麦子这个事情中练就的。他把自己全部的能力,都用于拯救以色列民的宝贵的事业中去。神会与你同在,赐予你能力。
【士六15】「基甸说:“主啊,我有何能拯救以色列人呢?我家在玛拿西支派中是至贫穷的,我在我父家是至微小的。”」
〔暂编注解〕「至贫穷的」:参考 6:27 可以看出基甸的家境很不错。
基甸与摩西一样,由于自己的能力、地位不如人而不相信神会把重大任务交托给他们。这使人想到:「神若帮助我们,谁能敌挡我们呢?」 罗 8:31
此处基甸是自卑(害怕、缺乏自信)还是谦逊的人,似乎很难有所定论,虽然在许多事情上以及 6:27 有明确提到他是惧怕的人,但是他却带领百姓打败米甸人,精于奇袭并且让以色列人想立他为王,甚至在希伯来书11章( 希 11:32 )信心英雄榜上有名呢!
【士六16】「耶和华对他说:“我与你同在,你就必击打米甸人,如击打一人一样。”」
〔暂编注解〕6:16 神不厌其烦的跟基甸重申并保证祂的同在,就像当初呼召摩西和约书亚。( 出 3:12 、 书 1:5 )
如击打一人一样。基甸在一次激烈的遭遇战中消灭米甸人,就像消灭一个敌人那样奏效。
【士六17】「基甸说:“我若在你眼前蒙恩,求你给我一个证据,使我知道与我说话的就是主。」
〔暂编注解〕「证据」:原文这个字指着一个神迹,特别是涉及神同在及介入而要求的保证或印证。同样的原文字出现在
出 4:8-9 和出 4:30 (神拯救以色列脱离埃及地的神迹印证)。
与我说话的「就是主」:原文是「就是你」。
人很软弱,基甸虽是有名的士师,事实上也是很软弱,他在这里要「证据」,在 6:36-40 也需要证据。在这两次中,神都给基甸证据,但我们必须了解这是神的「怜悯」,而不是「得胜的公式」。参考: 太 12:38-39
约 20:29 。
【士六18】「求你不要离开这里,等我归回,将礼物带来供在你面前。”主说:“我必等你回来。”」
〔暂编注解〕「礼物」:「贡物」、「奉献」的意思。通常指献上礼物或礼品(创 32:13 、 创 32:18 、 创 43:11 )、或向王的进贡( 王下 17:3-4 )、或向神献上的祭物( 利 7:37 、利 23:37 )。
礼物。这个词的有“奉献”“礼物”的意思。用于后者的意思在士3:15
17中。虽然它更普遍使用的意思是向神奉献,但基甸可能故意含糊其辞,用这个不确定的话,因为他对使者也是半信半疑,他在橡树下更像是人。若来者只是一个人,他就会吃所提供的食物;若是来自天上,他就会作为献祭而不是食物接受。
【士六19】「基甸去预备了一只山羊羔,用一伊法细面作了无酵饼,将肉放在筐内,把汤盛在壶中,带到橡树下,献在使者面前。」
〔暂编注解〕「一伊法细面」:约三十六公升。
「一伊法」细面:约等于二十公升。
6:19 这里基甸拿来的供物相较于当时需要在酒醡那里打麦子的窘境和食物欠缺状况来看,这些细面和一只山羊羔已经很丰盛了。
一只山羊羔。在第六节中讲到以色列人因米甸人的入侵,极其穷乏。实情却是这样,基甸给来客提供了一只烤山羊羔,用一伊发细面做了无酵饼,这说明他感到来客的重要,并且他希望从他不充足的存储中能预备一顿丰盛的宴席。饼是无酵饼因为可以很快做好,即是这样,这个预备也需要一两个小时。
【士六20】「神的使者吩咐基甸说:“将肉和无酵饼放在这盘石上,把汤倒出来。”他就这样行了。」
〔暂编注解〕盘石充作祭坛。
放在这盘石上。这盘石作为临时的祭坛使用。
【士六20】「神的使者吩咐基甸说:“将肉和无酵饼放在这盘石上,把汤倒出来。”他就这样行了。」
盘石充作祭坛。——无名《士师记简介》
【士六21】「耶和华的使者伸出手内的杖,杖头挨了肉和无酵饼,就有火从盘石中出来,烧尽了肉和无酵饼。耶和华的使者也就不见了。」
〔暂编注解〕火将基甸献上之物烧尽,表示神的悦纳(利九24)。
“火”。神接纳基甸之献祭的标记(利九24)。
【士六22】「基甸见他是耶和华的使者,就说:“哀哉!主耶和华啊,我不好了,因为我觌面看见耶和华的使者。”
〔暂编注解〕“耶和华的使者”。参看第六章11节的脚注。
6:22 显示出一个早期以色列人的信念:「没有人面对面见到神还能存活」
出 33:20
20:19 、 士 13:22 、 王上 18:38 。
看见耶和华的使者。这神迹立即驱散了基甸心中的疑惑,他认识到这个来客是一个天使。现在害怕和惊恐袭扰着他。他可能记得神对摩西所说的话:“因为人见我的面不能存活。”(出33:20),他就害怕见了神使者的面,要招致死亡的结果(见士13:22;创32:30;申5:24;来12:29)。
【士六23】「耶和华对他说:“你放心,不要惧怕,你必不至死。”」
〔暂编注解〕6:23 神已经消失,还怎么跟基甸谈话呢?其实神本来就不一定要用人形跟基甸对话。
【士六24】「于是基甸在那里为耶和华筑了一座坛,起名叫耶和华沙龙(就是“耶和华赐平安”的意思)。这坛在亚比以谢族的俄弗拉,直到如今。」
〔暂编注解〕“沙龙”的意思是“平安”。
耶和华沙龙。为纪念神的赐予的话,基甸那天夜晚筑了一座坛,他起名叫“耶和华是平安”或“耶和华赐平安”。这个名字暗指23节使者的话。这座坛不单独是为献祭的目的,也是为纪念神的降临(见创33:20;35:7;出17:15)。坛的修筑描述在25-27节。
在俄弗拉直到如今。几个世纪以后,作者写士师记的时候,这座坛仍然矗立着,它见证这样的事实,即耶和华赐平安于爱他和事奉他的人。
【士六24,26】看见异象而不违背――借着献祭,答应主的呼召:当把微小的自己献上,交在神的手里。看自己大和看自己小,而不把自己交在神手里的,都是同样没有用处。所有合乎神旨意的活祭,神都悦纳。得胜者,是神呼召的。
【士六25】「当那夜,耶和华吩咐基甸说:“你取你父亲的牛来,就是(或作“和”)那七岁的第二只牛,并拆毁你父亲为巴力所筑的坛,砍下坛旁的木偶,」
〔暂编注解〕“第二只牛”的意义不明。有的解经家说或为“第二次生齿的牛”之误。乳齿已脱,新齿长齐,乃壮实成熟了的牛。“坛旁的木偶”指亚舍拉女神像。基甸的父亲约阿施很可能是巴力庙宇的看管人。基甸作耶和华勇士的第一件工作是拆毁巴力的坛,去除民间的偶像,除掉以民招祸之因。
律法没有规定燔祭祭牲的岁数,这里指明要七岁的牛,可能与以民受米甸人欺压七年有关;现在,他们要归向神,不再受米甸人的欺压了。
「坛旁的木偶」:指亚舍拉(参3:7注)。
「木偶」:迦南人立木柱于祭坛旁,象征巴力神之妻「亚舍拉」。
在迦南的偶像崇拜中,牛是一个神圣的动物;在巴力崇拜中,亦常被用来被献作为祭。这里基甸按照指示为耶和华筑坛并献祭,代表他对耶和华全然的奉献( 利 1:1-17 ),而且有三个非常具有意义的行动: 1.迦南人视为神圣的牛被用来破坏巴力的祭坛; 2.迦南人用来献给巴力的牛现在被献给耶和华为祭; 3.亚舍拉被砍下当木柴焚烧。
【士六25】「当那夜,耶和华吩咐基甸说:“你取你父亲的牛来,就是(或作“和”)那七岁的第二只牛,并拆毁你父亲为巴力所筑的坛,砍下坛旁的木偶,」
律法没有规定燔祭祭牲的岁数,这里指明要七岁的牛,可能与以民受米甸人欺压七年有关;现在,他们要归向神,不再受米甸人的欺压了。
「坛旁的木偶」指亚舍拉(参三7注)。——无名《士师记简介》
【士六25 七岁的第二只牛】经文中提及的可能有两只公牛(NIV 没有,但见 NASB 与和合本小字)。献为祭的是第二只,有人相信用来拆毁祭坛的是第一只。由于只需几只公牛便能繁殖牛群,公牛不少幼时已被宰杀。只有最优良的品种才会留下来供繁殖之用。故此,七岁的公牛必然是上佳的种牛,献之为祭亦必然是极为重要的大事。有些公牛也会留作役用,但通常都经过阉割使之驯服易驾驭。本节的公牛若是两只,第一只则大概是去势的役畜。── 华尔顿《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士六25 巴力的祭坛】这坛虽说是基甸的父亲所有,镇中居民的反应却显示这是公用的神庙。以色列境内好几处地方(夏琐、拉吉),都发现了这时代迦南人的庙宇,或露天崇拜场所;多坍东面几哩外的「公牛场址」(Bull Site)就是一例。然而在这些遗址中找到的,大都是直立的石头(masseboth;见:创二十八18∼19的注释)和香台,没有什么祭坛。现存最早期的以色列祭坛,是来自主前十世纪,位于亚拉得的粗石祭坛。这坛八呎见方,高度几乎有五呎。── 华尔顿《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士六25 木偶】(英文作「亚舍拉柱」),「亚舍拉」一词可以是指丰饶崇拜女神的名字,也可以一如本节,是指某一种祭仪圣物(和合本:「木偶」)。这女神在以色列偏差的多神观念中,是很多人崇拜的神祇,有时甚至被视为耶和华赐福的中保。孔蒂拉特阿吉鲁和科姆废墟所发现的碑文,都反映了这种信念。在迦南神话中,亚舍拉是主神伊勒的伴偶。早在主前十八世纪,她已经在美索不达米亚文献中出现,作为亚摩利神祇阿穆鲁的伴偶。这支作为祭仪象征的柱子不一定有神明的肖像,它可能代表人工树木,因为亚舍拉经常和圣林有关,并且以一棵规格化的树木作为代表。祭仪圣物有时是制造或建造的,但有时亦可能是种植出来的。至于这些柱子在仪式中的用途,却没有什么现存资料。── 华尔顿《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士六25∼40信靠顺服】基甸蒙召的当晚,神给他一项十分艰难的任务:拆毁巴力祭坛,为耶和华筑一座新祭坛。我们信靠神、顺服神,不要只在言语上,神要基甸做这件艰巨的事,先从自己的家开始。他若在这件事上尽忠,神才可以把更大的事交托他。听从神命令的人,神会在适当的时候,为他解除一切障碍,而这些障碍,在先前看来是似乎无法消除的?验证神的应许(33∼40),神使用基甸,赐给他力量。——《新旧约辅读》
【士六26】「在这盘石(原文作“保障”)上,整整齐齐地为耶和华你的 神筑一座坛,将第二只牛献为燔祭,用你所砍下的木偶作柴。”」
〔暂编注解〕“木偶”。参看第三章7节的脚注。
事实上在米吉多发现的祭坛之坛阔有7.8公尺,高 1.3公尺,这坛用许多石头建造并用泥使石头牢牢结合,所以基甸和十个助手要破坏和清理这坛并不容易,而是一项极大的工作,也因此他们选择夜间执行,一方面也许惧怕,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能彻底执行。
「盘石」:原文是「避难所」、「要塞」的意思。
【士六26】「在这盘石(原文作“保障”)上,整整齐齐地为耶和华你的 神筑一座坛,将第二只牛献为燔祭,用你所砍下的木偶作柴。”」
盘石上的祭是为个人,祭坛上的祭是为众人。
【士六27】「基甸就从他仆人中挑了十个人,照着耶和华吩咐他的行了。他因怕父家和本城的人,不敢在白昼行这事,就在夜间行了。」
〔暂编注解〕就在夜间。基甸精力充沛,行事谨慎。他选择在夜间作这事,不是因为他胆小怕事,而是因为他担心白天行这事,可能不能完成任务。白天不可避免的会有人叫嚷反对,发生争斗。这会使犹豫不决的人更不敢轻举妄动。既成事实会鼓舞勇气。他的任务不仅是拆下厚重的巴力祭坛,而且是在那个盘石上井然有序地向耶和华献上燔祭。这项任务最好在夜间进行。
虽然基甸十分小心,但他并没有在遵行神的旨意上畏手畏脚,即使他知道要对此结果付出代价。基甸的行为使我们今天的许多人感到羞愧,很多人因惧怕而在神的事工工作上畏手畏脚。
【士六28】「城里的人清早起来,见巴力的坛拆毁,坛旁的木偶砍下,第二只牛献在新筑的坛上,」
【士六29】「就彼此说:“这事是谁作的呢?”他们访查之后,就说:“这是约阿施的儿子基甸作的。”」
〔暂编注解〕这事是谁做的呢?。我们不知道谁泄露了秘密,怀疑自然落在了基甸身上,因为他敬拜真神神的一贯表现是众所周知的。
【士六30】「城里的人对约阿施说:“将你儿子交出来,好治死他,因为他拆毁了巴力的坛,砍下坛旁的木偶。”」
〔暂编注解〕这些人极度沉迷于拜偶像,以至他们要把那“拆毁了巴力的坛”的人治死。
治死他。很难理解以色列人如何变得如此依附于巴力崇拜,使得他们要把一个以色列同胞处死,就因为他在这地方勇敢地拆毁了巴力祭坛,筑起了耶和华的坛。巴力的坛是基甸父亲筑的(25节),村民们觉得有资格判断对外邦神灵的侮辱行为。他们要求父亲亲自交出基甸,并要治死他。
6:30 中众人仅在意巴力的坛被拆毁,不在乎新建了一个耶和华的坛。可能是巴力的信仰跟一般民间信仰一样,比较不介意出现一个新神。
【士六31】「约阿施回答站着攻击他的众人说:“你们是为巴力争论吗?你们要救他吗?谁为他争论,趁早将谁治死!巴力若果是神,有人拆毁他的坛,让他为自己争论吧!”」
〔暂编注解〕约阿施的逻辑辩证是不能反驳的:一个不能救自己的神并不值得去敬拜。
「让他为自己争论吧」:假如巴力真的是神,那么这个羞辱足以使祂亲自出手杀死当事人;真神是能替自己辩护的,无须他人越俎代庖来插手。
基甸其实并非很有勇气,晚上才敢去破坏祭坛。约阿施倒是勇于跟城里的人作对保护自己的儿子,他提出来的「让神为自己争论」这个看法,一开始会让人觉得太过被动,但在这个时代中,这样的作法似乎是颇有智慧的。在没有共识的情况下,如果我信的是活神,那敌对活神的必定自己招致报应,而不必透过我的手来报复。
你们是为巴力争论吗?。基甸的父亲,他已经知道天使显现的事(《祖知》第五十三章),他被儿子大胆行为所表现的勇气所感动,现在,他无所畏惧地站在基甸一边。“如果巴力果真是神,他就能保护自己”他与愤怒的众人据理力争。“你们这些穷困的村民为何要为巴力争论呢?”你们把他当成天上的耶和华敬拜,难道他不能照看自己吗?为他争论说明巴力没有能力保护自己;所以,按照你们的道理,你们才是应该被处死的人。我的儿子拆毁了巴力的坛,给巴力一点时间去报复他。”基甸的父亲以这个理由说服众人等待并观察巴力要行的事。他知道像这样普遍爆发的激烈情绪会渐行消退,并且反对的声音也会越来越小。他或许已完全确信,巴力没有能力伤害他的儿子,他的计谋奏效了。流行的激烈情绪完全改变,瞬息间人们转而站到基甸一边,他的行为被视为正义之举,他得到拥戴成了玛拿西的领袖。
【士六31 约阿施的辩护】基甸的父亲约阿施向试图为被得罪之巴力复仇的村民抗辩,指出这种案件不是社会能够刑罚的,必须由巴力亲自报仇。因为一旦受到亵渎,神明必须负责审判(见:利十1∼3;撒上六19;撒下六7)。约阿施宣称任何私自复仇的人都要被宗族审判,受全族所处分。在古代近东神明亲临保护自己的庙宇和偶像,是更为常见的事。例如魏德内尔编年史(Weidner Chronicle),就记载玛尔杜克神如何报应执行仪式不合格的人。同样,自己的偶像被以拦人夺走后,玛尔杜克又设法把它归还给巴比伦。然而这些报应都是自称为神复仇器皿的人所执行的。约阿施希望能够避免的,正是这种托词。── 华尔顿《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士六32】「所以当日人称基甸为耶路巴力,意思说:“他拆毁巴力的坛,让巴力与他争论。”」
〔暂编注解〕基甸又名耶路巴力,《撒上》十二11即用此名,与耶弗他、撒母耳等四士师并列。耶路巴力的意思是“让巴力自己去对抗基甸”。
“耶路巴力”。意思是“让巴力(与他)争论”。
「耶路巴力」:意义是「让巴力与他争论」。这个名字于撒下 11:21 变成「耶路比设」,「比设」是「羞耻者」的意思,用来取代「巴力」。其他如:伊诗巴力、米力巴力 代 8:33-34 被改成「伊诗波设」、「米非波设」 撒下 2:8 4:4 。
【士六33】「那时,米甸人、亚玛力人和东方人都聚集过河,在耶斯列平原安营。」
〔暂编注解〕“耶斯列”是米吉多平原的东部,在历史上是巴勒斯坦的主要战场。
米甸人集结等待再次犯境。
「耶斯列平原」:是个重要的战略据点,方便侵掠邻近地方。
「耶斯列平原」:此平原由伯示麦向东北展开,直达海法,位于加利利海西南,是个肥沃的平原。「耶斯列」是「神栽种」的意思。
【士六33】「那时,米甸人、亚玛力人和东方人都聚集过河,在耶斯列平原安营。」
米甸人集结等待再次犯境。 「耶斯列平原」是个重要的战略据点,方便侵掠邻近地方。——无名《士师记简介》
【士六33 耶斯列平原】耶斯列平原名字的由来,是平原东端的城镇耶斯列。这个肥沃的平原是迦密山脉和下加利利之间的分界,它由迦密山北的亚柯平原起,沿着基顺河向东南延伸,在摩利冈和基利波山之间穿过,在伯善城旁进入约但河谷。这个全长十五哩(从约念到耶斯列)之平原的宽度,由五至十哩不等。主要商道经米吉多旁的依朗干河(Nahal 'Iron)进入这个平原,故此这地有时又叫米吉多平原,后称哈米吉多顿。这是一个天然的战场,圣经中有很多战役,如:底波拉和巴拉与迦南人的战争(士四),扫罗和非利士人基利波山之役(撒上三十一),约西亚和法老尼哥的战事(王下二十三29),都在此发生。主前十五世纪杜得模斯三世有名的米吉多之役,也是在此制服迦南。── 华尔顿《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士六34】「耶和华的灵降在基甸身上,他就吹角,亚比以谢族都聚集跟随他;」
〔暂编注解〕直译作:圣灵盖在基甸的身上。参看第三章10节的脚注。
「降在」:原文是「穿上」的意思。圣经这样形容圣灵降在人身上仅有三次,另两次是 代上 12:18
代下 24:20 。
基甸登高一呼,本乡亚比以谢族人率先起来响应他,对他来说这显然是一大鼓励,表明先前他果决的行动并未造成嫌隙。接着他所属的玛拿西支派也同样景从,亚设、西布伦和拿弗他利支派的人也跟着追随他。在此不见众支派中最强的以法莲,或许是由于基甸的胆怯,害怕以法莲支派不愿意听从一个较弱支派的领袖的指挥。事后证明,未召集以法莲支派的后果果然不堪设想。
6:34-35 显示以法莲支派没有被呼召到,可能因为以法莲是一个人数比较多又强盛的支派,基甸害怕找他们来参与。
【士六34】「耶和华的灵降在基甸身上,他就吹角,亚比以谢族都聚集跟随他;」
以上的几个步骤都走过了,圣灵就临到他身上。圣灵的充满,不是祷告求能力的结局,乃是人站在合宜的情形中,圣灵就降在他身上。
『吹角』就是招呼人来,同作得胜者。单独的行动,不是得胜者当有的。我们当与失败者分开,却不当与其他的得胜者分开。
【士六34∼35 士师记中之耶和华的灵】在士师记中,与耶和华的灵有关的行动,通常都是召集军队。部落社会没有中央政府,因此要其他支派支持遭遇困难的一两个支派,并非易事。在这种情况下,领袖的尺度是没有正式司令权的他,能否驱使他人跟从。对以色列来说,这是耶和华能力的标记,因为惟独祂才有权柄召集众支派的军队。耶和华是惟一的中央当权者。因此有人召集军队,行使惟独属耶和华的权力(见:士十一29;撒上十一6∼8),就是明显的证据,证明耶和华的权柄是在这人里面运行。这是以色列士师的特征之一。── 华尔顿《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士六35】「他打发人走遍玛拿西地,玛拿西人也聚集跟随他;又打发人去见亚设人、西布伦人、拿弗他利人,他们也都出来与他们会合。」
〔暂编注解〕「亚设」:此支派于 5:17 没有参与底波拉和巴拉主导的战事。
【士六36】「基甸对 神说:“你若果照着所说的话,藉我手拯救以色列人,」
〔暂编注解〕若果你……拯救。基甸认识到,只靠人自己的力量是不行的,以色列人不能把大群的掠夺者赶出去。基甸借着呼召以色列人参加战斗表明他的信心。而他现在却需要新的鼓励。我们很难指责基甸要求确定的标记这一点,尽管已有天上使者的话告诉他,并由一个神迹得以应证。一个成熟的信心不需要去求另一个征兆,罗马百夫长的经历对基甸祈求征兆作了注解,这个外邦士兵没有靠这种征兆来支撑他的信心,对此耶稣宣告说:“这么大的信心,就是在以色列中我也没有遇见过。”(路7:9)。如果基甸也有那百夫长这样的体验,他就不会在接受了盘石之火的有力的确据之后,还要求加一个征兆来确定。无论如何,在信心软弱的人祈求神迹的标记时,神常常乐意满足他们的请求,并采用最有效的手段来显明。然而在信心成长时,神期待人在他的话语中得到信靠他的力量,尽量减少靠确知的记号来支撑其信心。很多人已损坏了他们的宗教体验,他们只想靠偶然的事情来坚立信心。(见书7:14)。
【士六36∼40】在基甸走进战场之前,他渴望得到从神来胜利的保证。第一个保证显于露水只降在一团羊毛之上,而不是四围的禾场。第二个保证在翌日的晚上出现,露水降在地上,而不是羊毛之上。
基甸的羊毛常被基督徒误解。我们必须记着两件事:基甸不是视羊毛作引导,而是一个确据。神曾告诉他要做什么,基甸只是寻求成功的保证。有人说在某些事情上,要搬出羊毛来寻求主的能力,实是错误应用这些经文。第二,基甸要求是超自然的记号,而不是自然的记号。在自然的情况下,基甸要求的事情根本不会发生。除非得到神直接的介入。今天人们也把一些东西当作“羊毛”,但这些东西都可以自然地发生;没有属神的介入。这都是错误应用这个故事。我们在这里看见神,屈尊于人较弱的信心,向他们保证得胜。今天神可以且作了——给予保证来回答祷告。
我们相信主的使者(耶和华)是主耶稣基督道成肉身前的显现。研读记载他的有关经文,可清楚看出他是神。并且他是三位一体神的第二位格。
华富德(由薛弗尔引述)列出四点来支持这论据:“第一,在新约中,神第二位格是看得见的。第二,在基督道成肉身后,旧约里耶和华的使者不再显现。第三,耶和华的使者和基督都由父神差来。第四,耶和华的使者不是父也不是圣灵。”华富德继续解释第四点,父神和圣灵为人看不见的;并且两者都是非物质的。他总结说:“没有可取的理由否定耶和华的使者是第二位格,每个已知的事实都指出他的身分就是在新约时期的基督。”——马唐纳《士师记》
【士六37】「我就把一团羊毛放在禾场上。若单是羊毛上有露水,别的地方都是干的,我就知道你必照着所说的话,藉我手拯救以色列人。”」
〔暂编注解〕从两次重复用羊毛作的试验中,证明露水的干湿不是受自然的影响,而是神的作为。
神的心意早向基甸显明(14
16节),他寻求证据有两个原因:1,加强自己的信心;2,取得凭据,叫以民知道他真是神所差遣。参《出埃及记》四1∼7.
基甸即使有圣灵降在他身上,还是寻求了两次证据。
印证的要求在圣经中常视作信心的弱小或不信。( 太 12:38 、林前 1:22-23 )
基甸此举近乎将自己放在「试探神」的边缘:参考经文 出 17:1-7 、 申 6:16 、 诗 95:9 。
【士六38】「次日早晨,基甸起来,见果然是这样;将羊毛挤一挤,从羊毛中拧出满盆的露水来。」
【士六39】「基甸又对 神说:“求你不要向我发怒,我再说这一次:让我将羊毛再试一次。但愿羊毛是干的,别的地方都有露水。”」
〔暂编注解〕基甸清楚知道先前的神迹可能并不是神迹(38节),因为地面自然比羊毛干得快。“羊毛”。剪下来的羊毛。
基甸「将羊毛再试一次」这种用来作抉择的方式是不是限制神的一种作法?我们可以要求神照着人的愿望和方式而行吗?也许神会怜悯人,但是这样的实验通常不但不能产生明确的效果,而且不能使人对自己的抉择有信心。因此当我们面临不肯定抉择时,用羊毛试验来取代读经祷告明白神的心意可能比较不蒙福。
对基甸这个人而言,以色列人长期受压迫,他的父亲是巴力祭坛的负责人,他对神的认知大概也不可能很清楚。所以当基甸要求印证时,神肯给,甚至在 7:10-11 节还主动提供印证。但其他试探神的例子,如 太 12:38 ,其中试探神的人可是拥有相当的神学知识,应该很清楚试探神是不应该的,所以会被责备。
让我……再试一次。基甸第一次求征兆得到了应允,羊毛集起露水,周围的地都是干的。基甸想了想后,认为毕竟羊毛吸水是件自然的事,这可能根本就不是记号,因此他还是不能确信。
基甸的故事也往往发生在今天。有些人作出重大决策不是基于圣经的教导或是否合乎道理,而是基于他们自己所确知的征兆。所寻求的征兆常常被解释为偶然的巧合,而非无可辩驳的神迹,所以就疑惑重重。基甸的例子也是这样,他担心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所以他请求将先前的征兆倒证一次。神看出基甸有限的信心,还是屈尊给他显现了他所求的征兆,如果基甸满怀信心毫不犹豫地照着神的旨意去行,那将是多么美妙的一件事啊!
【士六40】「这夜神也如此行:独羊毛上是干的,别的地方都有露水。」
【思想问题(第6章)】
1 神如何藉米甸人的手去惩治以色列人?以色列民这次所受的苦比起以前有何不同?
2 以色列人面临灾祸的时候,会求告耶和华(7), 而神就提醒他们昔日祂如何从埃及地领他们出来,又与他们重温耶和华的诫命。基督徒在接受神管教的时候,应纪念什么东西与经历呢?
3 先知的话(8-10)与上次耶和华使者的资讯(2:1-3)有何异同?由此看来人享自由与顺服神二者有何关系?
4 试从11-15节列出基甸素常的忧虑和不满。你今天又有什么忧虑惊恐呢?
5 基甸用他的理由去推却耶和华的差遣,今天你又用什么借口,不去作福音的使者呢?基甸和你的这些借口在神面前站立得住吗?
6 基甸看见耶和华悦纳他的献祭,为什么惧怕起来?他立刻筑了一座坛,这代表什么?一个人与神相遇之后,正常的反应是怎样的?
7 当耶和华要使用基甸时, 要求基甸首先作什么事?见25节。同样,神要使用我们时,要求我们作什么工作呢?你有什么偶像或罪行仍未清除呢?
8 基甸为什么要在晚上拆除巴力的坛?今天我们若要拆除偶像,也是要付代价,也是要冒险,你肯付上一切吗?你有困难吗?基甸父亲为他解围,这给我们什么榜样和鼓励?
9 有人说:属灵的操练是渐进的,人要在小事上取得胜利,然后才能赢取更大的胜利。基甸的经历可否印证这看法?神对基甸的属灵成长有什么帮助?参33-35节。
10 当基甸面对真正强敌时,你猜他的心情如何?他为何要求神两次显神迹?由此看来,基甸的性格如何?耶和华如何体恤基甸的境况?当我们遭遇困难或要作出抉择时,可否学效基甸求神给我们一个记号或凭证呢?
──《串珠圣经注释》
【暂编注解数据源】
《启导本圣经注释》․《雷氏研读本》․《串珠圣经注释》․蔡哲民等《士师记查经资料》․《SDA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