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經資料大全

 

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

 

士师记第二十一章例证与灵感集锦

 

【士二十一3任意而行】「为何以色列中有这样缺了一支派的事呢?」

  神安排以色列的十二个儿子,成为十二个支派。但激烈的内战过后,一个支派几乎被残杀净尽。痛定思痛,想到这是给整体带来极大的伤害。在战争中,没有人愿意失败,尽一切的方法,务求胜利。战争的结果,失败者是惨败,受尽家破人亡的孤单和悲痛;而胜利者发现,自己也没有快乐。他们不是欢乐奏凯,而是集体到伯特利,坐在神面前省思,直到晚上,放声痛哭说:“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啊,为何以色列中有这样缺了一支派的事呢?”(士二一:2-3
  这邪恶事件所引起的战争,是进入迦南以来第一次的整体行动;而那悲剧的结果,给以色列人的心灵上,印下了深深的国家观念。在内战的惨痛经历中,会发现了对方居然也是“弟兄”(士二○:23,二一:6):

以色列人为他们的弟兄便雅悯后悔说:“如今以色列中绝了一个支派了!”

  人就是这样奇怪,到失去一个肢体的时候,才发现那肢体存在的可贵。冷酷自义的行动,只带来后悔。便雅悯全支派倒在刀下,只剩下六百残余的男丁。也许他们该想到在讨伐的军事行动之前,如果先有劝告,警责,情形会不同。
  为了补救既成的错误,以色列人采取另一次行动:因为基列雅比人没有参与攻打便雅悯的义战,屠杀他们的全城人口,只留下未婚的四百少女,配与便雅悯支派剩下的男丁为妻;另外缺数的二百,则抢掳示罗在节期跳舞的女子充额。这种违背他人意愿,强以自己的意志加之于人,也是战争预想不到的代价。(士二一:7-23
  士师记的主调是“那时,以色列中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士二一:25)。这黑暗时代的结束,引进以色列历史上黎明的曙光,合神心意的王大卫出现,带来了规律,形成统一强盛的国家,人民安居乐业的升平景象。
  民主并不等于是美德。古代的民主,只是政体交替的形制之一,全然不是优越;而近代的民主,是基于认识人的罪性和败坏,而建立制衡的法制,是基督教的精神。教会不可人云亦云,效法世界,要以真理为标准,“存着爱心…叫基督的平安在你们心里作主”(西三:14-15),使感谢荣耀归于父神。 ── 于中旻《圣经研究》

 

【士二十一25不要效法世界】「那时以色列中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

 我们也不要行奸淫,像他们有人行的,一天就倒毙了二万三千人。(林前十8

 你们要谨慎,恐怕有人用他的理学和虚空的妄言,不照着基督,乃照人间的遗传和世上的小学,就把你们掳去。(西二8

当前中国教会正面临着三大危险:

一、属灵的混乱状态,异端邪说横起,以色列中没有王,各自凭己意而行。

二、与世俗联姻,投靠埃及,使教会成为世界的工具,并且藉赖世俗之威力来篡改、压缩主道,甚至藉世界来迫害弟兄。

三、维持传统习惯,效法人的样子,守遗传、走世路、步人的后尘、指望叫人来帮助主工,结果没有给教会带来一点真实的生命果效。

“教会”在原文里是被召出来的一群人,这一群人是神从世界里面召出来、聚在一起,以事奉敬拜神为目的。他们是从心灵里奉主的名事奉,且是真正被召出来,在一起祈祷敬拜,这就是教会,这才是教会。

如果有人虽然坐在基督徒中间,而心却在世界里,那他所作的聚会、唱诗、谈论,仍永不能算为教会中的一员,他不是属教会的,因教会是属灵的团契,不是属物质的团体。

 “不要效法这个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变化,叫你们察验何为神的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罗十二2)—— 李慕圣《晨光》

 

【士二十一7「我们既在耶和华面前起誓。」】

在这多难的世代,以色列重视他们在耶和华面前的誓约,在会幕的规例之下立的。他们已经发誓不将女儿嫁给便雅悯人,他们就设法找六百个妇女为那白百余生的人。这样便雅悯支派才不致断绝。耶弗他也有同样的精神,他说「我不能向主开口,我不能回来。」可见人若不守誓约,神必报应。

神信实的应许——在希伯来书就有这样的话:「神愿意为那承受应许的人,格外显明祂的旨意是不更改的,就起誓为证。」神没有比自己更大的可以指着起誓的,就指着自己起誓。祂要赐福亚伯拉罕,使他有众多的子孙。我们若有亚伯拉罕的信心,也当这样相信神的应许,祂必赐福并使我们增多。神的话决不更改,也不落空。

神的话语永存——诗人说神的典章,就是祂所建立的事,是祂的诗歌。我们可以诵唱,因为神爱的永约,好似祂宝座那样稳固。让我们将祂的典章当做诗歌。祂给我们极大宝贵的应许。我们可以欢乐,因为「神的应许在基督都是是的,所以借着祂也都是实在的,叫神因我们得荣耀。」神的话比永远长存。

──迈尔《珍贵的片刻》

 

【士二十一25士师时代的两大特点:()神王权的坠落──士师秉政的时候,以色列中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神生命的失去──国中遭遇饥荒(得一1),指属灵粮食的缺乏。这两件事有其必然的关连性。凡是神不能掌权的地方,神的儿女必然因缺乏属灵粮食而致灵里饥荒。主的话成了仪文和字句,好像主不再是我们活的神!── 门徒之家《路得记伴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