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經資料大全

 

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

 

撒母耳记上第十四章拾穗

 

【撒上十四1「有一日,扫罗的儿子约拿单对拿他兵器的少年人说:“我们不如过到那边,到非利士人的防营那里去。”但他没有告诉父亲。」

   〔暂编注解〕非利士的这支驻防军大概是在密抹,也是从这里派出三支军队进掠以境(十三1718)。本章记述约拿单的战绩,和他吃蜂蜜获罪,以及以军吃带血的肉得罪神的事。

         “那边”指密抹隘口的北边,非利士人在那里安营。

         「拿他兵器的少年」:即他的侍从。

         他没有告诉父亲。约拿单在13章中被初次引入叙述中,那里提到他蒙托付三分之一的国卫队,驻扎在基比亚。扫罗与另三分之二在密抹西北扎营。在非利士人聚集要为约拿单击败他们在迦巴的防营复仇时,扫罗退回到吉甲,同时约拿单似乎依然留在吉甲,并且非利士人占据着密抹(撒上13:16)。经文并没有明说撒母耳返回到了拉玛还是留在基比亚(15节),但是十分确定的是,就象本章所展开的叙述一样,神在寻求使以色列人相信:他们需要严格依赖祂。尽管扫罗在吉甲被弃,但约拿单的保密却是他相信神的明证。通常会被人认为是愚勇的行为,却变成了神圣天意运行的强烈证据。神使用每一可能存在的实物证据使一个文盲民族确信祂对他们的爱,以及这个事实:对那些心中渴望从罪的束缚中蒙拯救的人来说,凡事都是可能的。

         「拿兵器的少年人」:专为君王或指挥官拿盾牌或其他武器的人,埃及、赫、亚述等国的战争图像中,都有类似的角色出现。

         1-5  约拿单大概认为父亲扫罗必定不赞同他的做法,故秘密行事。

         1-46  约拿单突袭非利士人奏效:约拿单凭着信心,静悄悄地与拿兵器的少年私自攀过山峰突袭非利士防营。因有神的同在,这次行动果告成功,扫罗乘机挥军将非利士人赶回故地。

 

【撒上十四2「扫罗在基比亚的尽边,坐在米矶仑的石榴树下,跟随他的约有六百人。」

   〔暂编注解〕扫罗本在迦巴(十三16),现在南撤到基比亚的郊外,米矶仑若按《以赛亚书》十28所记,与基比亚相距甚远,扫罗不可能既在基比亚又在米矶仑。此字或为“打禾场”的误抄,他是在打禾场的石榴树下。此树当为一个显著界标或宗教圣树,以色列人的领袖喜在有历史性的大树下听审(士四5)。

         「米矶仑」:在密抹以北;但按本段提及的地理,扫罗应在密抹以南,因此有学者认为原文可能是与「米矶仑」字根接近的另一个字;指「打禾场」。通常打禾场设在露天的小丘上,扫罗坐在那里可俯瞰周围,提防敌人突袭。

         「尽边」:「末端」、「尽头」、「边界」。

         「米矶仑」:字义是「断崖」,也有人认为这是「打谷场」的误写。

 

【撒上十四2 米矶仑的石榴树】部分学者认为米矶仑是个禾场,其他学者则提出这是司文尼干河的古名。基比亚/迦巴东面一哩有个名叫临门盘(希伯来语「临门」是「石榴」之义)的地方(见:士二十45的注释)。当地有一个巨大的山洞,可能是扫罗的大本营。但如果禾场的说法才是正确的话,迦巴和司文尼干河之间有一个古禾场。乌加列文献提到这禾场是达尼珥王与百姓会面之处。然而在本节所述的情况下,禾场这种空旷地方的可能性似乎比较低。── 华尔顿《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撒上十四3「在那里有亚希突的儿子亚希亚,穿着以弗得。(亚希突是以迦博的哥哥,非尼哈的儿子,以利的孙子。以利从前在示罗作耶和华的祭司。)约拿单去了,百姓却不知道。」

   〔暂编注解〕“以弗得”为大祭司礼服的一部分,藏有乌陵和土明的决断胸牌贴在以弗得上(出二十八2830)。乌陵与土明为寻求神的旨意之用,由大祭司保管。参二18注。

         亚希亚是撒母耳的老师以利的孙子,又名亚希米勒(二十二20),在扫罗朝中担任大祭司。后来扫罗大杀祭司家族(二十二1123),亚希亚(亚希米勒)之子亚比亚他携以弗得投奔大卫。(也有人说亚希亚是二十一1提到的亚希米勒的兄弟,亚希米勒继他为大祭司)。

         “以弗得”。在危急关头,以弗得是用来求问神的。祭司大概是用以弗得胸牌上的乌陵和土明来求问神。参看出埃及记二十八章630节的脚注。借发问是非题,祭司可以剔除错误的选择。

         「以弗得」:祭司穿的无袖外袍,系于其上的胸牌附有乌陵、土明,祭司藉以求问神谕(参19)。

         「亚希亚」:字义是「耶和华的兄弟」,以利的后裔,又名「亚比米勒」或者「亚比米勒」是「亚西亚」的兄弟22:20

         「以弗得」:祭司所穿戴的礼服,后来成了迷信之物,用来求神问卜。

         ◎看来扫罗失去撒母耳的支持之后似乎就转向以利家族的大祭司寻求神的指引。

         ◎这场战役,以色列人在隘口南边,非利士人在北边。约拿单独自渗透到北边的敌营去,没有让其他人知道。

 

【撒上十四4「约拿单要从隘口过到非利士防营那里去。这隘口两边各有一个山峰,一名播薛,一名西尼;」

   〔暂编注解〕「播薛」:意即溜滑;「西尼」:意即荆棘众多。这些名字显示两个山峰都难以攀登。

         这隘口两边。约瑟夫说,“现在,敌营驻扎在有三个顶的悬崖上,末端是一个小而尖长的绝境,有一块巨石环绕着他们,就象用来阻止敌人进攻的防线一样”(《古代史》卷六6. 2)。那些曾访问过这个地点的人说,关于这个陡峭旱谷的北面,常驻居民说到它时依然当作“堡垒。”这个峭壁名为播薛,意思可能是“白色”或“光亮的”,但更可能是“软的”或“温和的”。这个旱谷的西面是另一个约有同样高度的峭壁,名为“西尼,”或“刺灌丛”,比北面容易攀登多了。这段经文的地形信息据说曾被艾伦比利用,在1917年从土耳其人手中夺取了密抹。

         「山峰」:原文是「牙形峭壁」。

         「播薛」:字义是「极白的」、「闪耀」。显示此峭壁受到充分的日照。位于北边朝南。

         「西尼」:字义是「多刺的」,位于南边朝北的峭壁。

 

【撒上十四5「一峰向北,与密抹相对,一峰向南,与迦巴相对。」

   〔暂编注解〕◎由这里的形容,可以想象约拿单他们要爬过怎样艰险的峭壁。

 

【撒上十四6「约拿单对拿兵器的少年人说:“我们不如过到未受割礼人的防营那里去,或者耶和华为我们施展能力,因为耶和华使人得胜,不在乎人多人少。”」

   〔暂编注解〕耶和华施展能力。约拿单并不倚靠他自己的盔甲象他倚靠神的无限能力那么多。他只是使用了手边所有的,神祝福了他对上天谦卑的倚靠。即使国王会转离顺从的路线,神还是计划向全以色列证明得救是个人的选择和行为问题,而不是大众运动。要是君王选择不顺从神就弃绝全以色列,那将会是多么悲惨的情形啊。

         耶和华「使人得胜」:「拯救」。

         「因为耶和华使人得胜,不在乎人多人少」:「因为不能阻止耶和华拯救,不在乎人多人少」。

         ◎此处可以看出约拿单似乎对胶着的战争感到不耐烦,所以希望有些进展。于是冒险到敌营去。

         6-12  约拿单寻求神引领的预兆:借着非利士防兵所说的话来看神有否允赐胜利。

         615节讲约拿单凭信心破敌的方法获得成功。以色列人轻视非利士人,称之为“未受割礼人”(士十四3)。

 

【撒上十四7「拿兵器的对他说:“随你的心意行吧!你可以上去,我必跟随你,与你同心。”」

   〔暂编注解〕◎「我必跟随你,与你同心」:显示为约拿单拿兵器的少年对约拿单忠诚。我们也是这样忠心可靠的人吗?

 

【撒上十四8「约拿单说:“我们要过到那些人那里去,使他们看见我们。」

 

【撒上十四9「他们若对我们说:‘你们站住,等我们到你们那里去’,我们就站住,不上他们那里去。」

   〔暂编注解〕神借默示、先知,也借环境来让人明白祂的旨意。这里和十3都是根据看似无关的事,来决定行动。

 

【撒上十四10「他们若说:‘你们上到我们这里来’,这话就是我们的证据,我们便上去,因为耶和华将他们交在我们手里了。”」

   〔暂编注解〕他们若说。照人的话说,当基甸要求地上有露水羊毛上没有露水时,他要求的是一个几乎不可能的证据(士6:39)。同样地,约拿单也以敌人招呼他们“上来”作为神会为他们争战的证据。攀登北面的峭壁看上去是一个不可能的壮举,带着兵器尤其不可能。当人期盼神的大事并试图为祂做大事时,神就被尊荣了。

         ◎正常的状况下,非利士人应该要求约拿单等人留在原处,而非让他们接近自己的营地。因此约拿单他们拿一个反常的状况作为神帮助的证据。其实神也不一定要照这样来响应约拿单,但是神还是照约拿单的想法来回应约拿单。我们应该把神这样的举动当成是「神的恩典」而非是「我们的权利」。

 

【撒上十四10 神谕机制的解释】这时代的神谕机制大体上是按照非是即否的机制运作,神明透过指定的事件提供是或非的答案。指定的事件一般是正常或异常事件的发生(见:士六3640;撒上六79的注释)。然而在本节的情况下,非利士人的两个盘问都可说是正常而合宜的。── 华尔顿《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撒上十四11「二人就使非利士的防兵看见。非利士人说:“希伯来人从所藏的洞穴里出来了。”」

   〔暂编注解〕11-12   「希伯来人 ...... 出来了 ...... 你们上 ...... 指示你们」:非利士防兵讥讽的话。他们邀请约拿单爬上山,显然认为这是难以办到的事。

 

【撒上十四12「防兵对约拿单和拿兵器的人说:“你们上到这里来,我们有一件事指示你们。”约拿单就对拿兵器的人说:“你跟随我上去,因为耶和华将他们交在以色列人手里了。”」

   〔暂编注解〕「指示你们」:「让你们知道」。

         14:12 中约拿单要求拿兵器的少年人「你跟随我上去」。这真是以身作则的领导者风范,他先面对危险,才要求属下跟着一起面对危险,我们有这样的领导精神吗?

 

【撒上十四13「约拿单就爬上去,拿兵器的人跟随他。约拿单杀倒非利士人,拿兵器的人也随着杀他们。」

   〔暂编注解〕约拿单就爬上去。约瑟夫认为是在天破晓的时候约拿单和拿兵器的人接近了非利士人的前哨,并在他们中大多数人还在熟睡时到达了那里(《古代史》卷6. 2)。14章的叙述确认了是在早上这种思想(见15 16 20 23 24-28 30 31 45节)。这两个以色列人是直等到晚上才爬上去,还是只花了几分钟就攀登了这个悬崖,并没有说明。但是他们显然十分令人惊奇地攻取了这个堡垒,因为非利士人的防营忽然混乱到了极点。

         约拿单就「爬上去」:原文是「手脚并用爬上去」。

         13-15约拿单与侍从大概沿另一条路上山,或攀峭壁而上,使防兵看不到他们,未加防范,于是约拿单和侍从一下子杀了二十人。

 

【撒上十四14「约拿单和拿兵器的人起头所杀的,约有二十人,都在一亩地的半犁沟之内。」

   〔暂编注解〕“一亩地的半犁沟”:原文作“半约克”。一约克(yoke)为一对牛在一个普通工作天能犁出的土地,为古代量度土地的一种方法。

         从那比较细小的范围可见,那是一场前哨战。

         「在一亩地 ...... 之内」:经文残缺,意思不易确定,可能是描述约拿单杀死非利士人的地点。

         「一亩地的半犁沟」:原文是「半个约克」,当时的人用一对牛在一个工作天能够犁出来的的土地面积作为土地量度单位,此处所指的就是这个大小的一半。这个面积大约四分之一公顷。

 

【撒上十四15「于是在营中、在田野、在众民内,都有战兢,防兵和掠兵也都战兢,地也震动,战兢之势甚大。」

   〔暂编注解〕“地也震动”是神亲自干预。神用自然的力量来施行拯救的事看七10;书三1417等。

         “掠兵”。直译作:破坏者;即非利士人的侵袭者。一场地震使士兵更加恐慌。

         防兵遇突袭而手足无措,跑回营地报讯,刚巧掠兵(13:17-18)回营,于是整个营地的军兵战兢起来,加上地震的影响,立时人心惶惶。

         战兢之势甚大。字面意义是,“对于神的战兢['elohim]”(见钦定本旁注)。这里的'elohim这个词指的是地震的强烈,并且反映出压倒性的战兢和混乱。'elohim有时候这样作为一个最高级的言辞使用(见创23:630:8的注释)。可以确定,这次地震是一次神圣干预的行为。神经常通过利用自然力进行干涉,就象在红海(出14:21-28)、在亚雅仑谷(书10:11-14)、在以便以谢一样,那时非利士人败的最惨(撒上7:10),在遇有必要的其它时候也是如此。

         「战兢」:原文也有「震动」的意思。与后文的「地震」呼应。

         ◎约拿单攀岩上到敌营后,还有能力杀死20个人。不过,即使是这样,非利士人也不用害怕,但是神就用超自然的害怕来干扰非利士人,导致以色列人奇迹式的获胜。

 

【撒上十四16「在便雅悯的基比亚,扫罗的守望兵看见非利士的军众溃散,四围乱窜。」

   〔暂编注解〕扫罗的守望兵观察到非利士营怎样因约拿单的攻击而溃乱。

         便雅悯的基比亚。基比亚和迦巴是同一个词的阴性和阳性形式,意思是“小山”或“高处”,都是便雅悯的城镇(书18:24 28;撒上13:16)。似乎这个名称的阳性和阴性形式有时可以互用。这两个地方的区别在赛10:29很明显,在那里它们是按着来自北方的入侵者将要到达之地的次序被提到的。现今有一个名叫杰巴的村庄位于旧址,在密抹西南13/8英里(2.2公里),耶路撒冷东北约6英里(9.6公里)处。现代的村庄Tell el-Fūl一般被认为是扫罗的基比亚,在耶路撒冷以北31/2英里(5.6公里)处。最近在那里的发掘已经掘出了被认为是扫罗的宫殿。如果基比亚被正确地认为是Tell el-Fūl(见撒上13:2 3的注释)的话,那么撒上14:16的基比亚就是迦巴,从密抹横跨旱谷(见5节),不是扫罗的家乡基比亚。从密抹西南43/8英里(7公里),中间有两个小山脉的扫罗的基比亚,似乎不可能观察到在密抹进行的活动,但是从直接跨过旱谷的迦巴,就比较容易看到了。

         「守望兵」:应该是一种专门监视敌情的军种。不过基比亚应该看不到密抹的敌营动态,此处应该是用特殊的情报传递方式传达信息。

         「溃散」:原文是「融化」。

         16-23  扫罗乘胜追击:正当非利士人在营中惶恐乱窜之际,扫罗已闻风声,并查出是约拿单突袭的缘故,于是急不及待上战场去。由于敌军中的希伯来人转过来作内应,另有百姓加入增援势力,以色列军能把非利士人赶出密抹。

 

【撒上十四17「扫罗就对跟随他的民说:“你们查点查点,看从我们这里出去的是谁?”他们一查点,就知道约拿单和拿兵器的人没有在这里。」

 

【撒上十四18「那时 神的约柜在以色列人那里。扫罗对亚希亚说:“你将 神的约柜运了来。”」

   〔暂编注解〕约柜一直停放在基列耶琳(七12),到大卫王时才运到耶路撒冷(撒下六15)。约柜从未作求问神旨意之用。扫罗所要的或为以弗得,因希腊文旧约《七十士译本》不作“约柜”,而为“以弗得”(看十四3)。

         “约柜”。这时约柜在基列耶琳;约柜放在那里已经二十年了(七2)。然而,约柜可能曾暂时停放在基比亚。七十士译本作“以弗得”,一种可以用来作决策的对象(比较一四3)。

         「约柜」:当时仍放在基列耶琳 7:2 至大卫作王时才将它搬进大城(撒下6:2 七十士译本则作「以弗得」。扫罗要将「约柜」(也可能是「以弗得」。见3)运来, 大概是要藉此求问神他们应否出战。

         「约柜」:七十士译本作「以弗得」,由于前文没有提及约柜,所以七十士译本可能比较正确。后面扫罗的吩咐的「停手」,也支持这是「以弗得」,而祭司正在用乌陵土明求问中。

 

【撒上十四19「扫罗正与祭司说话的时候,非利士营中的喧嚷越发大了。扫罗就对祭司说:“停手吧!”」

   〔暂编注解〕“停手”是说暂时停止不去寻问神。扫罗急于杀敌,故命祭司停手。扫罗将自己的判断放在对神的倚靠之上。

         “停手吧”。即“现在不要求问神了;没有时间了!”

         非利士营混乱的情况正是扫罗出击的好时机,故他命令祭司停手不用求问神,认为应把握时间立刻上阵。

         停手吧。扫罗的急躁在迅速发展。敌营的显著混乱使他如此兴奋,以致他甚至不能等候来自耶和华的忠告了。多日以来,他和他的随从们已经袖手旁观并听到了敌人突袭附近城镇的报告,虽然他并不知道在旱谷对面的敌军逃跑的原因,但他还是唐突地发令进攻。要是他曾花时间寻求神圣指导的话,就可能会避免接下来的几个小时中以色列军队所面临的许多问题了,他对敌人的胜利就必远为彻底了。显然,这是一个欲速则不达的案例。耶稣用在默想和祈祷上的时间给他带来了必要的沉着的判断,使祂有耐心去忍耐等候着祂的严酷考验;雅各在雅博渡口与天使的夜晚较力使他不仅能面对以扫,而且能面对随后而来的多年的复杂问题。

         ◎此处很写实的纪录扫罗本来要认真求问神,因为战场上有明显的优势,所以就终止询问神的仪式,先进行战争。虽然最后还是胜利,但是很明显的「神」只是扫罗的工具,对他有妨碍,就丢一边去。

 

【撒上十四20「扫罗和跟随他的人都聚集,来到战场,看见非利士人用刀互相击杀,大大惶乱。」

 

【撒上十四21「从前由四方来跟随非利士军的希伯来人,现在也转过来帮助跟随扫罗和约拿单的以色列人了。」

   〔暂编注解〕「希伯来人」:是外族人对以色列人的称呼,在此指先前变节跟随非利士人的以色列佣兵。

         希伯来人。见撒上13:3的注释。

         21~22 听见以色列人得胜的消息,逃兵(或雇佣兵)便回来了,而那些曾逃避初始冲突的人也加入战争。

 

【撒上十四22「那藏在以法莲山地的以色列人,听说非利士人逃跑,就出来紧紧地追杀他们。」

   〔暂编注解〕「以法莲山地」:在便雅悯境。

         「法莲山地」:在便雅悯山地北部,距离战场比较远。

 

【撒上十四23「那日,耶和华使以色列人得胜,一直战到伯亚文。」

   〔暂编注解〕「伯亚文」:按13:5,位于密抹的西边。

         耶和华使以色列人得胜。这是一个神能与人力合作的显著例证。约拿单渴望从非利士人的入侵中得拯救。那天的事件无疑显明他的热心是由圣灵产生的。约拿单看到他父亲受着沮丧阵发之苦,但这只能激发他对那位曾首先呼召扫罗的神圣统治者的更大信心。每前进一步,约拿单都感到出自信心的能力在澎湃,使他坚定地走下一步。那天他证明了耶和华是守约的神—是能使人的愤怒成为对祂的赞美的一位。

         “耶和华使以色列得胜”这句话里有多么大的内涵呀—这位年轻战士的敢作敢为和勇气,拿兵器之人忠诚支持的友谊,峭壁守卫的自满,突袭的准确时间,奇袭产生的恐慌,地震,混乱之军的溃败,奴隶的自由,这些奴隶在约拿单英勇作为的激励之下,感到有自由转而反对俘获他们的人,以及国王与他的军队的回转,他们先前曾在仇敌面前极度蒙羞,现在每个人似乎都急于证明自己要彻底击败敌人的热心。

         伯亚文。伯亚文这个名称的意思大概是“偶像之家”,也许是“空室。”它被认为是指位于密抹北部伯特利东部地区的一个地方。非利士人的主要路线应该是向西逃往他们的家乡,但是他们的混乱显然如此之大,以致他们向各个方向四散奔逃了。

         「伯亚文」:也就是「伯特利」。

         「一直战到伯亚文」:字义是「战争扩展到伯特利」。

         七十士译本在这段之后还加上「所有的百姓都与扫罗同在,约有一万人,战争扩展到以法莲山地的每一个城市」。

         ◎事实上即使神帮助人成功,也未必表示那个人是比较敬虔或没有错误的。由扫罗身上就可以看见这样的状况。

 

【撒上十四23 伯亚文】名为伯亚文的城镇未有确切的考证。经文提及这城时的语气显示它比艾城著名。玛尔扬遗址经常被提出为可能的地点。考古学家至今仍未在此挖掘,但初步勘测却发现了铁器时代的文物。有人相信何西阿以伯亚文(直译:「罪恶之家」)为密抹以北之伯特利(直译「神之家」)的贬称(见:何四15,五8,十5)。此外又有一个可能。部分旧约古卷作伯和仑,这城位于密抹的东面。追击往亚雅仑的途中,这几个城镇都有路经的可能。── 华尔顿《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撒上十四24「扫罗叫百姓起誓说,凡不等到晚上向敌人报完了仇吃什么的,必受咒诅。因此这日百姓没有吃什么,就极其困惫。」

   〔暂编注解〕扫罗轻率起誓,百姓因此犯罪(32节),儿子约拿单几乎丧命(4345节),更延阻了追击非利士人。他叫百姓起誓的重心是要向敌人报仇;不象他儿子约拿单,作战是为了神的荣耀和全民的安全(看612节)。

         扫罗大概看出神与百姓同在,使他们能够胜过非利士人,所以要求百姓以禁食这苦行讨神欢心,盼望神继续使他们得胜。

         「向敌人报完了仇」:原为「我向我的敌人报完了仇」。

         扫罗叫百姓起誓。扫罗显然设法要“挽回面子,”因为他已不再认为胜利是属于耶和华的了(见撒上11:13),而是认为只有他才可以报复他的敌人。这是一天之内他第二次厌恶寻求耶和华的忠告;现在他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百姓身上,象他早些时候强加在祭司身上一样(撒上14:19)。也许他依然感到撒母耳在吉甲斥责他时的刺痛。祭司亚希亚在场(3节)作他的策士暗示先知撒母耳已经返回拉玛,没有留下来与扫罗同在基比亚(撒上13:15)。

         当他父亲漫不经心地对待神的话时,约拿单却在认真地听从神的话,可能在不小的程度上是受撒母耳影响的结果。也许是根据撒母耳从前说过的一句鼓励的话,现在使约拿单受到启发去思考这一大胆的英勇作为。正如在事件发生之前几个月扫罗就蒙警告关于在吉甲要有的经历一样(撒上10:813:8),对扫罗的儿子来说,可能来自撒母耳的一个相似的信息在这个值得纪念的事件中预备了他。虽然这是可能的,但是约拿单是谦卑的,就象他父亲起初曾谦卑地等候神圣的指导,遵循它,并乐于将结果归荣誉于神一样(撒上14:10 12)。扫罗的擅专和轻率地要求禁食一天与百姓不顾个人的欲望和需要、忠心顺从给他们的指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扫罗的谦卑已经永远飞走了,似乎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错误的热心,一种秘密的骄傲,和一种滥用的权威,这种精神多年以后达到成熟直到要了他自己的性命。像犹大一样,扫罗曾有一段时间跑的好。要是他在召集以色列人到吉甲之前就死了,那么他就会被认作是列王尊荣录中地位最高的一位君王。现在虽然他已经背叛了神圣的信任,然而还是蒙允许继续生活,以便看到自私与乖僻的结果。

         ●「极其困惫」:原文是「被严厉压制」。

         不知道扫罗没事要百姓发这种誓干么,没必要的誓言导致军队力量减弱,也导致约拿单差点丧命,又让百姓吃血犯罪。或许扫罗的立意是好的,但看来扫罗真的没有当领导者的才能。

         有学者认为这是扫罗轻率终止用以弗得寻求上帝心意后,反过来希望用发誓、咒诅的方法换取上帝的恩宠所导致的「不必要发誓」。

         2430 扫罗渴望向敌人报仇雪耻的心,使他忽略自己士兵的需要,以至他起了一个鲁莽的誓,几乎牺牲自己儿子的性命。

         24-46  扫罗卤莽起誓:百姓在战争中极需食物加添体力,但扫罗为了讨神喜悦,愚昧地强令他的百姓禁食直至晚上。约拿单因不知情误违父亲的誓言,当他知道后便批评父亲的不是,而百姓因饥饿的缘故触犯了宗教禁例,吃了带血的肉(24-35)。约拿单因误违父誓差点丧命,且连累以色列军不能完全剿灭非利士人,让他们得以归回本地(36-46)。

         24~46上一段是「概述」,这一段是详细记载 14:23 当天发生的重要细节。

 

【撒上十四24 为打仗而禁食】在圣经以外,古代近东没有什么禁食的例证。禁食通常是在哀悼之时进行。旧约中宗教性的禁食通常与向神恳求有关。其原则是所求之事重要到一个地步,恳求者集中精神于属灵景况上,肉身需要则退居幕后。如此禁食是为使人净化,在神面前谦卑而设的(诗六十九10)。这应该是备战仪式的正常步骤之一,但为何要在战争进行时执行,却不可理解。扫罗如此强调禁食,不是为了成圣给神,而是为了自己复仇的心。── 华尔顿《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撒上十四25「众民进入树林,见有蜜在地上。」

 

【撒上十四26「他们进了树林,见有蜜流下来,却没有人敢用手取蜜入口,因为他们怕那誓言。」

 

【撒上十四27「约拿单没有听见他父亲叫百姓起誓,所以伸手中的杖,用杖头蘸在蜂房里,转手送入口内,眼睛就明亮了。」

   〔暂编注解〕约拿单饿得眼睛发昏,吃了蜂蜜,体力恢复,眼睛也明亮了。

         疲惫的人眼目会昏花。约拿单因有蜂蜜的滋润,体力恢复,眼睛明亮。

         ●「杖」:应该是约拿单使用的武器。

         ●「眼睛就明亮了」:意义应该是「体力恢复」。

 

【撒上十四28「百姓中有一人对他说:“你父亲曾叫百姓严严地起誓说,今日吃什么的,必受咒诅。因此百姓就疲乏了。”」

   〔暂编注解〕●「疲乏」:原文是「黑暗」,与「眼睛明亮」成对比。

 

【撒上十四29「约拿单说:“我父亲连累你们了。你看,我尝了这一点蜜,眼睛就明亮了。」

   〔暂编注解〕我父亲连累。得知他父亲轻率的命令后,约拿单立即认识到强加在军队身上的阻碍,并且毫不犹豫地让百姓知道他并不同意这种限制。考虑到关于这位军人无可置疑之忠诚的再三陈述,这是很有趣的。希伯来原文暗示扫罗使百姓起了誓。既然这样做了,他们自然就会感到个人要受它的约束,然而约拿单没有起誓,所以就没有如此行的任何个人义务。

         你们。即,百姓(见25节)。

         ●「连累」:原文是「扰乱」。

         看起来约拿单对神面前的誓言也不是很在乎,他责备扫罗连累以色列人,这样并没有错。但他的这个行为却也连累他父亲与以色列人。毕竟扫罗的誓言虽然让百姓疲惫,但到晚上就可以吃饭了,应该也没有严重到可以违背对上帝的誓言。

 

【撒上十四30「今日百姓若任意吃了从仇敌所夺的物,击杀的非利士人岂不更多吗?”」

 

【撒上十四31「这日,以色列人击杀非利士人,从密抹直到亚雅仑。百姓甚是疲乏,」

   〔暂编注解〕「亚雅仑」:扼守通往海滨平原的重镇,显示扫罗成功地将非利士人逐出以色列民居住的地方。

         密抹直到亚雅仑。一段13英里(21公里)的距离,从巴勒斯坦中央的多山高原,经过像Wadi Selman这样的峡谷,下至低于密抹1 000英尺(305米)的示非拉的丘陵地带。从吕大到密抹最直接的路线就是在横越距耶路撒冷北5英里(8公里)北上示剑的大路后,穿过Wadi Selman。在密抹和亚雅仑之间这种地形行军通常会被认为需要一整天的路程。上下文暗示约拿单的进攻发生在早晨很早的时候(见13节的注释)。假如这样的话,以色列就追击了敌人一整天,几乎没有时间停下来捡战利品,在这种情况下战利品一定很多。非利士人曾在密抹聚集了大量的战车马兵。除此之外还有枪、盾、食品、和军队必须携带的各种各样其它的补给。对一个给养充足的军队来说,扫罗部下的军事成就原是一个伟大的作业,对他所如此带领的一群未受训练的营养不良的乡民来说就更伟大了。这一经历对仍受着斥责之苦并只为自己的名声热心的扫罗来说原应是多么好的一个教训啊。但是他一旦踏进了骄傲的流沙,试图解救自己的每一微弱非决定性的努力都只会使他陷的更深。

         ●「亚雅仑」:位于密抹以西32公里。可见以色列人进展神速,因此身体更是会相当疲累。

 

【撒上十四32「就急忙将所夺的牛羊和牛犊宰于地上,肉还带血就吃了。」

   〔暂编注解〕由于身体虚弱乏力,士兵们便违反不吃带血之肉的禁令(利一七1014)。

         有学者认为扫罗吩咐禁食是为了防范未然,免得百姓从非利士人那里掠夺财物后,未经分别为圣献与神便擅自取用,触怒耶和华,但百姓始终犯了律法上的禁例。

         急忙将所夺的。到傍晚百姓才解除了他们的誓言(见24节)。他们在饥饿中宰杀了牛羊,并在匆忙中忽略了将血完全除掉(利17:10-14)。

         17:10-12 就要求以色列人不可吃血。当然,吃血的禁令源自 9:2-6 ,表达对生命的尊重。现在我们知道血无法放干净,就不必遵守不吃血的禁令,反倒要抓住尊重生命为神所造的背后精神。

 

【撒上十四33「有人告诉扫罗说:“百姓吃带血的肉,得罪耶和华了。”扫罗说:“你们有罪了,今日要将大石头滚到我这里来。”」

   〔暂编注解〕●「有罪了」:「不忠实」、「背信」。主要是违背上帝的诫命。

         3334律法禁止以色列人吃血(利七26;十七10)。吃肉带血是极大的罪。扫罗要百姓把牲畜牵到坛前去了血再吃。“大石头”用来作临时祭坛之用。

         33-34   为免一错再错,扫罗立刻用「大石头」作坛,把牛羊宰在坛前,又遵照律法的吩咐(参申12:16),把血倒尽。

 

【撒上十四34「扫罗又说:“你们散在百姓中,对他们说:‘你们各人将牛羊牵到我这里来宰了吃,不可吃带血的肉,得罪耶和华。’”这夜,百姓就把牛羊牵到那里宰了。」

   〔暂编注解〕扫罗吩咐士兵在坛上宰杀牲畜,这样就可以把血流干。

         牵到我这里来。就象在基督时代的法利赛人一样,扫罗一丝不苟地遵守外在的形式,即使他自己正在忽视远为重要的问题。百姓再次忠于他们君王的吩咐。罪使人多么眼瞎啊!要是扫罗能反省一会儿,认识到百姓的过犯可能是由于他自己的罪造成的话,那么记录可能会有怎样的改变啊。耶和华给一个选择拒绝神圣忠告的人多少次机会可以全然谦卑回转并寻求神的面啊!那被罪弄瞎了眼睛的人,接受这样的机会并象那个浪子所做的一样—回到父家是多么困难啊!

 

【撒上十四35「扫罗为耶和华筑了一座坛,这是他初次为耶和华筑的坛。」

   〔暂编注解〕扫罗筑坛献牲为祭,当为代百姓赎罪。

         这是他初次筑坛。字面意义是,“这是他开始筑的一座坛”(见钦定本旁注)。有些人认为这句话的意思是他开始筑一座坛但没有完工;有些人认为这是他曾筑过的第一座坛。译者们显然接受了后面一种译法,所以把hechel译为“初次”而不是“开始”,认为这种译法更符合希伯来文的语言习惯。这是旧约圣经中唯一一处hechel被这样翻译的情况。

         扫罗虽然判断力不怎样,但是他还是紧急处理吃血的问题,表示他也不是完全不敬畏神,只是这个信仰对他好像越来越接近民间信仰,信仰一个可以利用、取悦的神,而非创造者。

 

【撒上十四36「扫罗说:“我们不如夜里下去追赶非利士人,抢掠他们,直到天亮,不留他们一人。”众民说:“你看怎样好就去行吧!”祭司说:“我们先当亲近 神。”」

   〔暂编注解〕当先亲近神。认识到伟大的机会正在溜走,扫罗就提议,既然吃过饭了,就在晚上继续追击。这种策略并非没有听到过。扫罗曾执行过从比色到基列雅比的连夜行军去救那城脱离亚扪人拿辖(撒上11:11)。基甸在反对米甸人的战役中也遵循过这种策略(士7:19-23)。百姓欣然同意了扫罗的提议,但是祭司亚希亚却建议先求问耶和华。显然他感到王在那天早些时候没有寻求神圣忠告曾犯了错误(撒上14:18 19)。

         「亲近」:原文的确是「亲近」,但实际的意义就是「求问耶和华」。

 

【撒上十四37「扫罗求问 神说:“我下去追赶非利士人可以不可以?你将他们交在以色列人手里不交?”这日 神没有回答他。」

 

【撒上十四38「扫罗说:“你们百姓中的长老都上这里来,查明今日是谁犯了罪。」

   〔暂编注解〕百姓中的「长老」:原文是「角落」、「房角石」。指「统治者」或「领袖」。

 

【撒上十四39「我指着救以色列永生的耶和华起誓,就是我儿子约拿单犯了罪,他也必死。”但百姓中无一人回答他。」

   〔暂编注解〕扫罗另一个愚蠢的誓言!

         就是我儿子约拿单犯了罪。为什么扫罗不说“就是王犯了罪”呢?曾经有人告诉过扫罗约拿单尝过食物吗?耶和华的沉默意思是神意不赞成,而扫罗确定营中有罪恶。百姓在那天已经一再表现了他们的忠诚,而扫罗的良心无疑将指责的指头指向他自己的心。但是或许是要掩盖他自己的罪疚感,所以事实上就控告了他的儿子,他儿子在神的帮助之下获得了伟大的胜利。正如他在吉甲曾强烈地暗示错误不是他的而是神的一样,现在他暗示自己作为君王是免于犯错的。他或许意识到了百姓并没有犯罪;所以,唯一可能犯罪的就是他儿子了。虽然如此,基督时代的领袖们也感到自己是无可责备的,并且投票赞成我们救恩的大英雄为通国的人担当咒诅。对扫罗的极度鲁莽暴虐感到震惊,以色列人未答一言。当神沉默时,百姓也是沉默的,扫罗除了掣签之外还能做什么呢?

         ◎「百姓中无一人回答他」:比照 14:28 扫罗的错误,百姓立刻就指出来给约拿单知道,我们可以知道以色列人比较拥护约拿单。此处他们不说话,是因为知道问题出在约拿单,他们要保护约拿单。

         ◎其实扫罗并没有必要这样发誓,因为违背誓言有一些「解决方法」(透过献祭等等方式 17:1-5 ),但他却非要杀人不可。

 

【撒上十四40「扫罗就对以色列众人说:“你们站在一边,我与我儿子约拿单也站在一边。”百姓对扫罗说:“你看怎样好就去行吧!”」

 

【撒上十四41「扫罗祷告耶和华以色列的 神说:“求你指示实情。”于是掣签掣出扫罗和约拿单来,百姓尽都无事。」

   〔暂编注解〕「指示实情」:原文是「给我们完整的()」。

         41~42 借掣签,他们找出那违反扫罗愚蠢之誓言的人是约拿单。

 

【撒上十四42「扫罗说:“你们再掣签,看是我,是我儿子约拿单。”就掣出约拿单来。」

   〔暂编注解〕掣出约拿单来。爱追根究底的心思很可能会问,为什么神允许掣出约拿单来而不是扫罗来呢,明知前者是无辜的而后者已经多次显示了其罪行的明证嘛?当然神并没有赞成扫罗让人起的誓(24 39节),并且极其确定的是祂不同意在那天如此不可思议地指导了约拿单之后就处死他。但是与基督的日子一样,通过允许无罪的一位被定罪,神就暴露了以色列领袖们的邪恶路线,现在也是这样,通过允许掣签掣出约拿单来,神最有效地暴露了这位国王的邪恶路线。扫罗在他开始作王时是全然谦卑的,现在已落入了自我辩白的无望状态。除非某种特别的经历会以这样一种方式把他从君王不会做错的欺骗中震醒,否则扫罗不久就会失败,不再是一位有益的领袖。

         七十士译本在 14:42 中加插了一段「抽中了谁,谁就必死。百姓对扫罗说:不可如此。扫罗却不从」。

         ◎约拿单到底有没有犯罪?其实是一个可以争议的题目。单就神不回答,而且抽签最后抽到约拿单,好像约拿单果然犯罪得罪神。问题是约拿单也不知道扫罗要军队发誓,他也没发誓,我们也不知道扫罗抽签时怎样祷告,因此也不知道抽签出来的意义如何。比较可能的猜测是约拿单 14:29-30 中的发言,导致以色列人 14:32 的吃血举动。或者说扫罗问的是「谁违背誓言」,结果答案就是「约拿单」。不过我们还是无法确知整件事情的答案。

 

【撒上十四43「扫罗对约拿单说:“你告诉我,你作了什么事?”约拿单说:“我实在以手里的杖,用杖头蘸了一点蜜尝了一尝。这样我就死吗(“吗”或作“吧”)?”」

   〔暂编注解〕「我就死吗」:可译作「我就死罢」,意即约拿单勇敢地承担违背誓言的后果。

         这样我就死吗。约拿单对他的行动有极好的理由,然而他还是说出事实并使自己顺服王的命令。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可以定他父亲不顺从万王之王的命令的罪呢?扫罗在撒母耳面前曾在公开的反叛中证明自己的行为是正当的,但是约拿单却通过顺服他父亲的轻率判断证明了他那天的行为是正当的。

 

【撒上十四44「扫罗说:“约拿单哪,你定要死!若不然,愿 神重重地降罚与我。”」

   〔暂编注解〕你定要死。扫罗宣布这一判决显然多么不费劲啊。尽管约拿单承认了他仪文上的错误—献上赎愆祭就足以解决的一件事—但是扫罗却犯了一个道德上的错误,现在公然显明在对他儿子严厉的判决上。扫罗的良心谴责他要求人们禁食,但他却希望通过发出自己之誓言的方式隐藏他的疑惧。这反而只能使他定自己的罪。

 

【撒上十四45「百姓对扫罗说:“约拿单在以色列人中这样大行拯救,岂可使他死呢?断乎不可!我们指着永生的耶和华起誓,连他的一根头发也不可落地,因为他今日与 神一同作事。”于是百姓救约拿单免了死亡。」

   〔暂编注解〕百姓的意思是:约拿单今日战胜敌人是因神喜悦他的缘故,神又怎会要夺取他的性命呢?

         百姓救约拿单。百姓全天都忠心地跟从了扫罗。他们曾听过他发出最不合理的要求,然而他们还是遵从了。他们曾见到他维持片刻的仪文限制,但是他们屈从了。他们曾见到他在乌陵与土明的沉默下受苦,然而他们同意了掣签。他们曾见到掣签掣出约拿单来,那时他们知道他是无罪的。于是他们就想起了这位英雄那天的大能作为,以及神如何通过他的勇敢和信心赐给了他们胜利。曾感动约拿单作出其著名的英勇行为的这同一位神现在感动全军大声呼喊如同一人:“连他的一根头发也不可落地”。

         然而约拿单还有最困难的任务要完成,并且直到他的工作完成谁也不能碰他。不管受到怎样的对待,他始终忠于他的父亲。这种忠诚不时使他去平息他父亲的冲动,并再次与他并肩作战—直到最后一刻他都是这样做的。约拿单的诚实、正直、和信心正是以色列此刻的历史中非常需要的质量。即使扫罗也不能突破圣灵设定的界限。

         ◎扫罗执意要杀约拿单,造成百姓表态推翻扫罗的决定。让扫罗的意见赤裸裸的被百姓拒绝。

 

【撒上十四46「扫罗回去,不追赶非利士人,非利士人也回本地去了。」

   〔暂编注解〕非利士人的锐气经此役后大为收敛,但在扫罗王晚年,其势复盛,扫罗死在他们手上。

 

【撒上十四47「扫罗执掌以色列的国权,常常攻击他四围的一切仇敌,就是摩押人、亚扪人、以东人和琐巴诸王,并非利士人。他无论往何处去,都打败仇敌。」

   〔暂编注解〕扫罗时代以色列国土的范围,东到约但河东岸的摩押与亚扪人境界,南临以东,西达非利士边境,北至琐巴(今叙利亚)。以色列的国运在他手中渐好转,但国家疆域则远不及大卫和所罗门时代。

         扫罗把他的国度向南(以东)、东(亚扪和摩押)、北(琐巴)、西(非利士)四方面扩展。“打败”。直译作:重击,即击败。

         除西面的非利士外,其余外族均在约但河东:亚扪、摩押在东面,以东在南面,琐巴(属亚兰)在北面。这显示扫罗在位期间四处征讨。

         都打败仇敌。本章的最后几节讲的是王国的具体进展而不是属灵进步。扫罗似乎狂喜于他的军事天才。不是保护本国百姓的权利,他反而去进攻邻邦各国,目的是要提高他自己作为国王的声望。在他原可以向世界呈现一个新的并且更加完全的管理方法之时,他却效法了这些国家。

         「琐巴诸王」:七十士译本作单数「琐巴王」,是亚兰人的重要城市,位于以色列北方。

         「无论往何处去,都打败仇敌」:马索拉经文是「无论往何处去,都是邪恶的」,七十士译本则是「无论往何处去,都打败仇敌」。

         47-52  扫罗作王期间的战绩与族谱:在扫罗未被罢黜(15:28)而下一任君王大卫又未出现之前,作者在此总结扫罗一生的功勋及其族谱。

 

【撒上十四48「扫罗奋勇攻击亚玛力人,救了以色列人脱离抢掠他们之人的手。」

   〔暂编注解〕亚玛力人住在以东地南部,属亚拉伯族,以掳掠为生(参三十120),是以色列人的死敌(出十七816;申二十五1719)。扫罗对亚玛力人之战见下章。

         “亚玛力人”。过游牧生活的以扫后裔(创三六12),他们曾在利非订与以色列人争战(出一七813),并且受到神的审判(申二五19)。

         「亚玛力」:扫罗与这族人的战争见下章。

 

【撒上十四49「扫罗的儿子是约拿单、亦施韦、麦基舒亚;他的两个女儿,长女名米拉,次女名米甲。」

   〔暂编注解〕「亦施韦」:大概是伊施波设的原名(参撒下2:8注)。扫罗另一个儿子亚比拿达(31:2)未见于本族谱。

         亦施韦。显然是伊施巴力,即伊施波设(见撒下2:8的注释)。

         「亦施韦」:字义是「他像我一样」。可能就是「伊施波设」。

         「麦基舒亚」:字义是「我的王很富有」。

         「米拉」:字义是「加增」。

         「米甲」:字义是「有谁能像神」。

 

【撒上十四50「扫罗的妻,名叫亚希暖,是亚希玛斯的女儿。扫罗的元帅,名叫押尼珥,是尼珥的儿子;尼珥是扫罗的叔叔。」

   〔暂编注解〕押尼珥在扫罗死后扮演重要角色,拥护扫罗王朝,与大卫的王朝对抗(参撒下2-3章)。

         押尼珥,是尼珥的儿子。单独这一节经文不能完全说明押尼珥还是尼珥是扫罗的叔叔。尼珥被称为亚别的儿子(51节),也被称为耶利的儿子(代上9:35 36);所以可能亚别和耶利是一个人的两个名字(见出2:18的注释)。因为扫罗的父亲基士又被称作“亚别的儿子”(撒上9:1),所以可能似乎基士和尼珥是兄弟,但是记录却说“尼珥生基士”(代上9:39)。这一显然的矛盾不仅涉及名字的不同,而且涉及辈分的不同,因为尼珥也被称为亚别的儿子。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撒母耳记与历代志之间的冲突。与圣经中别的地方一样,独立记载似乎在所提出的细节上有所不同,但是当根据希伯来的风俗、思想及表达模式查考时,就发现是和谐一致的了。解释这些不同的名字有两种可能的情形:(1)撒上9:1的名单中在记录基士是亚别儿(孙)子时,可能省略了尼珥的名字,因为“儿子”有时被来指孙子或更远的后裔,并且圣经家谱并不总是包括家系中的每一链环(见王上19:16;但5:11 13 18的注释)。(2)尼珥的儿子基士可能通过收养成为他祖父的儿子,就像约瑟的儿子玛拿西和以法莲成了雅各的儿子并被列在他儿子中作为支派首领一样(创48:5 6;民1:10;书14:4)。这些解释每个都会与给定的事实和谐,会使押尼珥成为扫罗的叔叔。关于类似的案例,见民10:29和太1:12

         「亚希暖」:字义是「我兄弟令人愉快」。大卫的妻子也叫亚希暖 撒上 25:43 不过不是这个亚希暖。

         「亚希玛斯」:字义是「我兄弟是怒气」。

         「押尼珥」:字义是「我父是灯」。

         「尼珥」:字义是「灯」。

 

【撒上十四51「扫罗的父亲基士,押尼珥的父亲尼珥,都是亚别的儿子。」

   〔暂编注解〕「亚别」:字义是「神为我父」。

 

【撒上十四52「扫罗平生常与非利士人大大争战。扫罗遇见有能力的人或勇士,都招募了来跟随他。」

   〔暂编注解〕本节为扫罗和大卫的事写下伏笔,因为大卫也是扫罗招募的一位勇士。

         ◎此处记载扫罗的战功、后裔与「内阁」成员。看得出扫罗是爱才的人,只要是有能力的人,扫罗都聚集来跟随他。

 

【暂编注解数据源】

《启导本圣经注释》《雷氏研读本圣经注释》《串珠圣经注释》SDA圣经注释》《蔡哲民查经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