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經資料大全

 

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

 

撒母耳记上第三十一章拾穗

 

【撒上三十一1「非利士人与以色列人争战。以色列人在非利士人面前逃跑,在基利波有被杀扑倒的。」

   〔暂编注解〕基利波山为耶斯列平原上的高山,海拔517公尺。扫罗军败北,应验了撒母耳的预言(二十八19)。

         “基利波”。在耶斯列(艾斯杜伦)平原东南角的山脉,高约一千六百英尺(487米)。

         以色列人逃跑。以色列军队选择基利波山作为他们的阵地似乎有战术上的优势。从军事的观点来看,非利士人很难穿过雅鲁河努力前进到基利波山。然而以色列还是失败了。扫罗寻求来自交鬼之人的帮助,他的背道已经促成了灾祸。以色列预先曾蒙警告,在他们拒绝受耶和华的条例指导的日子,他们将会“无人追赶,却要逃跑”(利26:17)。

         被杀扑倒。或“倒下受伤”。这里译为“被杀”的名词来自希伯来动词chalal,主要的意思是“刺穿”。它的意思可以指致命伤,也可以仅仅指不会造成立即死亡的创伤,象它在3节中的意思一样。

         ●「基利波」:字义是「隆起之堆」,海拔517公尺。

         1~6参见 代上 10:1-14

         1-13  扫罗的悲惨收场:扫罗与众儿子战败阵亡, 应验了28:19的预言 扫罗的军队不敌非利士军,逃跑之际,扫罗的三个儿子杀,他本人也身受重伤,并为了避免敌人的羞辱和折磨,终自刎而死。非利士人将他们数人的尸身示众,但基列雅比人因曾受恩于扫罗,便冒险将尸身偷去,以礼安葬。

 

【撒上三十一2「非利士人紧追扫罗和他儿子们,就杀了扫罗的儿子约拿单、亚比拿达、麦基舒亚。」

   〔暂编注解〕扫罗及其子的死应验撒母耳的预言(二八19)。不知怎的,扫罗的儿子伊施波设幸存下来,后来由押尼珥拥立作王(撒下二8 9)。

         紧追。这场灾难性的失败教训以色列人走世界的道路要求立王是愚蠢的。当王变成暴君时,整个国家都成了其缺点的同党,并且与他同担责任。

         杀了约拿单。自然会引起疑问:既然约拿单的态度与扫罗的态度完全相反,耶和华为什么允许约拿单与他父亲一同被杀呢?为什么象他这样一个有属灵心意的人,否定他父亲的想法,并且在遵循耶和华敞开的天意中同气相求地使自己与大卫结合的人,不能蒙允许活下去呢?为什么伊施波设不能取代他的位置,而不是靠遵循他父亲的脚步生活呢?这是一个人的能力无法回答的问题。神圣历史的记录揭示了历世历代中许多义人都遭受了迫害与死亡。因为大斗争的牵连,撒但必须被准予一个折磨义人的机会。但是基督徒的安慰是:虽然那大仇敌可以能毁灭身体,但是他不能毁灭灵魂(太10:28)。一旦这个人与神的关系不能变更地决定了,继续或中止今生的生命就不是主要的了。我们“借着生,或借着死”都能叫基督显大(腓1:20-23)。

         28:19 中撒母耳的预言「明日你和你众子必与我在一处了」在此实现。

         31:2 中扫罗的儿子「伊施波设(伊施巴力)」没有被杀,扫罗军队的元帅押尼珥也幸免于难。

 

【撒上三十一3「势派甚大,扫罗被弓箭手追上,射伤甚重,」

   〔暂编注解〕追上。字面意义是,“发现了他”。

         伤甚重。非利士人了解杀死以色列王的利益。也许有一支受过特别训练的分遣队受命去寻找扫罗。类似的策略在亚兰人与亚哈和约沙法的战争中也使用过(代下18:28-34)。

         ●「势派甚大」:原文是「战事重压扫罗」。

         ●弓箭手「追上」:「找到」、「发现」。

         ●「甚重」:原文是「极其痛苦扭动」。

 

【撒母耳记上三十一章3~4记载扫罗死亡的事迹,与撒母耳记下第一章的记载相冲突。怎样令两者均属正确呢?】

        根据撒母耳记下三十一34的记载,在基利波山的一场激烈的战役中,扫罗被非利土弓箭手射伤,性命垂危。扫罗知道自己快要死了,就要求帮他拿兵器的人,用剑刺透他的心,使他立刻死掉——「免得那未受割礼的人来刺我,凌辱我,」但那时持兵器的人不敢杀害他的王。因此,扫罗拿起自己的剑,将剑柄插入地里,然后自己伏在剑上。于是,扫罗就在基利波山结束他充满伤痛的生命。

我们从撒母耳记下第一章却获得殊异的记载。有一个充当扫罗近身侍卫的亚玛力人逃离战场,奔往大卫的营里,将扫罗身亡的消息告诉大卫,第六至十节记载这个亚玛力人对大卫说的一番话:当扫罗身受重伤,被非利士人层层包围,正处于绝望的境地时,扫罗呼唤这个亚玛力人来到身旁,命令他立刻结束王的性命,使王免受箭伤之苦。那亚玛力人便遵照王的要求,「我准知他仆到不能活,就去将他杀死,把他头上的冠冕,臂上的镯子,拿到我主这里」(10节)。

    这段记载显然与撒母耳记上三十一章有冲突。不过,撒母耳记下第一章所记载的,并非扫罗身亡时的真实情况,而只是出于那亚玛力雇佣兵的口。这亚玛力人拿着先王的冠冕和手镯来到以色列的新王面前,当然是希望从这位新王的手中获得丰厚赏赐,并以为可以在新政府中获得一官半职。假若依照撒母耳记下三十一章的陈述,就可知道那亚玛力人撒谎,为赚得大卫的赞许与赏赐。但实情是怎样的呢?当扫罗自己结束生命后,拿兵器的人跟着亦自杀了(撒上三十一5)。就在这时候,那亚玛力人刚好来到了,看见王的尸体,于是,他在非利士人发觉之前,尽快将扫罗的冠冕和镯子拿走。亚玛力人运气好,得以逃离刀光剑影的战场,来到大卫在洗革拉的总部。然而,他认为可藉以获得赏赐的凭据,却为他招至杀身之祸。大卫因他的说话而将他处死:「你流人血的罪,归到自己的头上,因为你亲口作见证,说我杀了耶和华的受膏者。」(撒下一16)那亚玛力人趁机会油嘴滑舌,期待可获得赏赐;结果适得其反,招至杀身之祸。大卫异常尊敬扫罗,这却是亚玛力青年始料不及的;他向大卫邀功,只落得被杀的下场。

         在此要指出,往大卫营中报讯的亚玛力人,不属曾被扫罗攻打的那一族。扫罗遵照神的命令攻击居于哈腓拉至书珥的亚玛力人,而他们的王是亚甲(参撒上十五7-8)。但亦有另一些亚玛力人不属￿这族的,曾经洗劫大卫在洗革拉的居所的,就不隶属亚甲。── 艾基思《旧约圣经难题汇编》

 

【撒上三十一4「就吩咐拿他兵器的人说:“你拔出刀来将我刺死,免得那些未受割礼的人来刺我、凌辱我。”但拿兵器的人甚惧怕,不肯刺他,扫罗就自己伏在刀上死了。」

   〔暂编注解〕“那些未受割礼的人”指非利士人。扫罗伏刀自刎而亡。比较《撒下》一910所记亚玛力人谎言欺骗大卫。

         “未受割礼的人……凌辱我”。扫罗没有忘记非利士人如何虐待和折磨参孙,因而希望这种情况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尤其是因为他是耶和华的受膏者。关于圣经里其它自杀事件的记载,参看撒母耳记下十七章23节的脚注。

         拿兵器的人不敢刺杀神的受膏者,扫罗惟有自刎。

         凌辱我。或“放肆地[残忍地]对待我”。扫罗害怕,唯恐非利士人象对待参孙一样对待他。他对大卫并没有表示过这种关心,而是密谋使他落入未受割礼的非利士人手里(撒上18:21-25)。

         伏在刀上。像犹大一样,他自杀了。或许是受了邪灵的嘲弄说他将要死的影响,他丧失了理智,为逃避仇敌的虐待寻求自杀了。

         关于扫罗之死的确切方式有意见分歧。大概是根据那个亚玛力人的叙述(撒下1:1-10),约瑟夫说实际上是那个亚玛力人在发现他伏在刀上还活着之后杀了他(《古代史》卷六 14. 7)。然而,显然那个年轻人发明他的故事目的是要赢得大卫的嘉许。

         ●「未受割礼的人」:指「非利士人」,以色列附近仅有非利士人不行割礼。

         ●「凌辱」:「戏弄」、「恶意无情对待」。这时代中战争被掳的君王经常会被人伤害成残废,并且终身受尽凌辱。士 1:6-7  16:25

         ●「伏在」刀上:「跌落」、「倒下」、「扑倒」。

         ◎扫罗这样是「自杀」?此处的记载是为了贬低扫罗的地位?很多传统的教导为了让人珍惜生命,就直接简单的反对自杀。甚至有些人(通常是天主教的教导)有「自杀不能上天堂」的说法。对于基督信仰来说,人得救不是靠行为,所以并不会有新的罪恶影响我们被救赎的地位(当然,通常自杀不是好事)。但圣经记载扫罗此时的状况,与其说是要责备他的自杀,不如说是要彰显他的英勇。事实上「自杀」还得看一下当时的状况,如果是「舍身救人」,或者是「舍命完成任务」,我们也很难说这样的行为不正确。不可自杀,基本上就是不要违反十诫「不可谋杀(包括自己与其他人的生命)」的命令。

 

【撒上三十一5「拿兵器的人见扫罗已死,也伏在刀上死了。」

 

【撒上三十一6「这样,扫罗和他三个儿子,与拿他兵器的人,以及跟随他的人,都一同死亡。」

   〔暂编注解〕扫罗死了。见代上10:13 14。一度曾有那么光明的应许的生命就这样结束了。扫罗事业的毁灭和他性命的丧失都是他自己重大决定的结果。人们并不是一位独裁专制的陶匠手中没有生命的碎片,而是有感情有意识的生灵,自愿将自己献给两个截然相反的能力中的一个或另一个。扫罗通过他自主的意志,邀请了黑暗之君控制他。他的主人已经付给了他工价。

         31:6 显示的是一个全面的失败,扫罗自己和全军都灭亡。

 

【撒上三十一7「住平原那边并约旦河西的以色列人,见以色列军兵逃跑,扫罗和他儿子都死了,也就弃城逃跑。非利士人便来住在其中。」

   〔暂编注解〕“平原”指战场所在的耶斯列平原。

         “平原”。耶斯列平原。

         扫罗一死,住在平原的以色列人要弃城而逃,可见扫罗在军事上与政治上的贡献:他在世时为以色列人争战,阻止非利士人深入内陆控制以色列。

         平原那边。在耶斯列平原的北面,是拿弗他利和西布伦支派,以及部分以萨迦支派。约旦河东是玛拿西半支派和迦得支派。通过占据Esdraelon平原(即耶斯列平原)、耶斯列、和约旦,非利士人就从以色列领土的中部作了一条完整的分割线。曾那么大声要求立一个王的百姓现在有机会看到他们所做决定的结果了。在这样一种可耻的失败面前,使得他们认识到要是等候了耶和华的话语会比跑在祂前头好的多了。王室和平民一样,都成了现在已临到之灾祸的分担者。

         纵览扫罗不名誉的统治,显明尽管撒母耳的行政律法一直是有益的,但是扫罗的管理却相反。在他的统治下,没有生命或财产的安全这种事。也未听到免于外国和国际关系势力侵略的事。通过所经历的艰难教训,以色列不得不认识到把权力交在一位主要关心使他自己的家丰富并厉行其独裁愿望的王手中是多么徒劳无益。百姓犯的错误在判断上;扫罗犯的错误在运用智慧上。

         ●「平原」:「山谷」、「低地」,指的应该是「耶斯列山谷」。

         ●「约旦河西」:原文是「约旦河那边」,传统上都译为「约旦河东」,但此处的战争不太可能影响约旦河东,所以比较可能是指耶斯列山谷与约旦河交接的河西区域。

 

【撒上三十一8「次日,非利士人来剥那被杀之人的衣服,看见扫罗和他三个儿子仆倒在基利波山,」

   〔暂编注解〕◎扫罗这次的失败是相当严重的,让以色列人直接丧失整块地区的控制权。显然非利士人并不知道扫罗和他儿子已经被杀了,直到隔天整理战场,取战利品时才发现。

 

【撒上三十一9「就割下他的首级,剥了他的军装,打发人到非利士地的四境(“到”或作“送到”),报信与他们庙里的偶像和众民;」

   〔暂编注解〕根据代上10:10的记载,扫罗的首级被钉在大衮庙中。

         割下他的首级。这种对待表明了非利士人对以色列人的轻蔑,并且反映了扫罗曾成功的摆脱掉非利士之轭的程度。斩首行为是与当时的风俗一致的,并且可能部分是报复以色列人对待歌利亚的方式(撒上17:51-54)。扫罗的首级被放在大衮庙里(代上10:10),可能是位于亚实突的一座神庙(撒上5:2-7)。这种行为表明非利士人把在基利波山的伟大胜利归荣誉给大衮。他们并没有认识到若不是从上头赐给他们的,他们就毫无权柄(约19:11)。非利士人有证明耶和华远比大衮优越的大量证据(见撒上5),但是他们更喜欢依赖他们自己的能力,并拒绝神。

         ●「首级....军装」:都是单数,指非利士人仅对扫罗这样做。

 

【撒上三十一10「又将扫罗的军装放在亚斯他录庙里,将他的尸身钉在伯珊的城墙上。」

   〔暂编注解〕亚斯他录为迦南人所拜女神,是巴力的配偶。伯珊是耶斯列平原和约但河谷之间的城邑。非利士人如何处理扫罗的遗体,参《代上》十812。非利士人把扫罗的军装放在庙里,志谢他们的神赐予胜利。

         “亚斯他录”是掌管生育的迦南女神,男性神有巴力。亚斯他录庙位于重要的城市伯珊(在耶斯列和约但河谷的汇合处)。被杀战士的尸首都挂在伯珊向街市的城墙上(比较撒下二一12)。

         「伯珊」:位于耶斯列平原与约但平原的交界。

         亚斯他录们。亚斯他录的复数形式,另外也以阿斯塔蒂闻名的一个女神,经常与其它类似的迦南女神亚舍拉和亚拿混淆。这些女神在圣经中被提到时常与迦南神巴力(也叫哈达)有关。对非利士人来说,把扫罗的首级放在大衮庙里,并把他的军装放在亚斯他录庙里意味着对以色列的神权威的胜利。

         伯珊。位于耶斯列平原的东端,伯珊现在是Tell el-Husn,靠近现代的Beisan,离战场810英里(1316公里)。不确定这座城镇是先前就已经被非利士人占据了还是这场战役后才被占据的。

         ●「亚斯她录」:常被当成巴力的妻子,是掌管战争与生育的女神。叙利亚北方的人称之为亚拿特神(Anath)。乌加列文本中的亚拿特神常以「童贞女」的形像出现,是巴力的妹妹,与巴力一样是诸多作为的神明。这些生育神只的敬拜仪式每每包含放荡堕落的行为,包括献婴孩为祭,迦南地尤以为烈。非利士人进入迦南后,也接受亚斯她录的信仰。

         ●「伯珊」:字义是「安静之地」,考古学家在此城遗迹中找到「双庙」,应该就是大衮和亚斯她录的庙。这个城应该早就在非利士人的控制下。

 

【撒上三十一11「基列雅比的居民听见非利士人向扫罗所行的事,」

   〔暂编注解〕基列雅比。见撒上11:1-11的注释。回忆起扫罗曾那么惊人地救助过这座城,长老们感到有特权特别尊敬地对待他们的救助者的尸身。不幸、失败、与死亡都揭示人们心中隐藏的同情,并显示他们最高贵的情操。

         禁食七日。基列雅比的居民对他们倒下的领袖证明了不减的忠诚。在给予扫罗的尸身和他儿子们的尸身一次可敬的葬礼之后,他们守哀了一段时期。

         ●「基列雅比人」: 11:1-11 记载扫罗曾经拯救过这一族人。该地距离伯珊大约20公里。

         1113基列雅比在约但河东。雅比人在扫罗登位之初曾受其恩,解亚扪人之围(十一111),现冒生命危险抢救扫罗和他诸子的遗体,予以火化,殓葬其骸骨。古代人的观念,人须安葬,让灵魂安息。但以色列人极少火化遗体,也许害怕非利士人再骚扰扫罗尸体始出此举。大卫后来将这些骸骨归葬在便雅悯扫罗的祖坟里(撒下二十一1214)。

         1113 基列雅比的人取回那些尸首,并且埋葬了;他们没有忘记扫罗从前曾经拯救他们(一一111)。

 

【撒上三十一12「他们中间所有的勇士就起身,走了一夜,将扫罗和他儿子的尸身从伯珊城墙上取下来,送到雅比那里用火烧了;」

   〔暂编注解〕火葬并不是希伯来人普遍的做法,除非死者是罪犯(书七25)。雅比人把尸首烧了,可能由于尸首已经很不完整;即使这样,他们仍保存骸骨并且安葬了。

         「用火烧了」:这不是以色列殓葬的习俗,可能是特殊情况下的应急做法。不过,尸骨显然没有烧毁(参13之「骸骨」)。

         ●「用火烧了」:此处的原文如果没有问题,那其受词就是指「燃烧他们的尸体」。但是当时并没有这样的丧礼,犹太传统将之解释为「焚烧香料」 34:5 ,不过因为扫罗的尸体过份腐败,或者为了避免非利士人又来侮辱扫罗的尸体,因此先焚烧消毒或消灭尸体再埋葬也不无可能。

 

【撒上三十一13「将他们骸骨葬在雅比的垂丝柳树下,就禁食七日。」

   〔暂编注解〕七日的禁食表示群众一起为以色列的王举哀。扫罗作王的失败全由于他的不顺服;对神不顺服至终使他失去君王的职位。扫罗若是顺服神,他的性命可能以大的荣誉,而不是悲惨地被打败来结束(比较约一四15)。

         ◎「禁食」:应该是为了表达对扫罗死亡的哀悼之意。

         ◎扫罗死后的尸体居然无法立刻拿回到家乡或王宫去安葬,而且还没有头。当然这是战败者难免遭遇的命运,但是也让我们想到神对他的惩罚。后来扫罗和他的众子的骸骨被迁移到家族坟墓中 撒下 21:12-14

 

【撒上三十一13 雅比的垂丝柳树】扫罗记述中充满讽刺的最后一点,是他葬在垂丝柳树之下。撒母耳记上二十二6描述他在这种树底下或旁边召集军队,行使君王的权力。他墓地的标记不是宫殿、都城、王国,而是简单一棵沙漠草木。垂丝柳树长于沙地,落叶,高度可达二十呎,细小的树叶能够分泌盐分。树皮可硝制皮革,木可作建材或制为木炭。这种健壮的树木可作树荫,又可作为牧畜的草料,贝督因人常常种植。美索不达米亚的符咒以垂丝柳为圣树,有净化之能。其木可供造像,一度被视为与宇宙的稳定息息相关。── 华尔顿《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思想问题(第31章)】

 1 在与非利士人的战役中,扫罗与三个儿子都死去,应验了28章的预言。你对圣经中的预言有什么认识?预言的应验对你的信仰有产生什么积极的作用吗?

 2 基列雅比人因扫罗曾救过他们,便知恩图报,冒险偷走扫罗和他儿子的尸首安葬,并为他们禁食。若你是他们一分子,你会如此做吗?

 3 扫罗一表人才(9:2), 一生曾立下不少功勋(见7注及11:1-11),然而却被神废弃了,不得善终。你若禀赋甚高,也微有建树,可从扫罗身上得到什么监戒?

 ──《串珠圣经注释》

 

【暂编注解数据源】

《启导本圣经注释》《雷氏研读本圣经注释》《串珠圣经注释》SDA圣经注释》《蔡哲民查经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