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母耳記上第十三章例證與靈感集錦
〔撒上十三8~14〕掃羅自己獻祭,好像有三個最大的理由︰第一,因為他看見百姓離開他散去;第二,因為撒母耳也不照所定的日期來到;第三,而且非利士人,就是他們的仇敵,聚集在密抹,勢將下到吉甲來攻打他。所以他就勉強獻上燔祭。掃羅在這裏,並不是作甚麼惡事,他乃是獻祭給耶和華。掃羅的被神厭棄,是因為他太熱心,太要獻祭,太急於祈禱。他作這事的理由是何等的多;並他的『我心裏說』,並非神的命令。神要我們按著祂的吩咐來事奉祂,卻不要我們隨著『我想』、『我以為』來作祂的工。一切根據於『我想』、『我以為』而作的,都是神所棄絕的。神所要的是人合乎祂的心意。多少時候,我們也像掃羅那樣,只看自己的需要和環境的需要,而忘記了等候神的時間,就去作了神所沒有命令我們作的。
【撒上十三12「我就勉強獻上燔祭。」】
這完全出於掃羅的範圍。撒母耳預定在七日之內來到,這日期快要過了,仍舊沒有看見先知的影子。掃羅照著他的急性子忍不住了,就自行處理這件事。他沒有祭司的職分,卻擅自執行。他以後確也表明自己不願執行這職分,但是這仍不是實話。他曾經違背撒母耳的命令,先知更想將神的事本末倒置。
失敗的主因——這件事似乎不大,從表面來看,也不致影響他喪失王位。但卻是他道德失敗的癥結。他沒有順從主的命令,他又怎麼可以治理呢?他不能控制急躁的性格,依照神的安排,怎能成為神揀選的器皿呢?他只求方便,卻不著重信心,又怎可成為合乎神心意的人?急躁與不穩是現代人心理的特徵,卻不可影響我們對神的事奉。不然福音的進展受了阻礙,無法成就。
等候的功課——我們必須學習等候神,有時祂似乎沒有照預定的日期來到,但祂一定會來。祂要在十分準確的時刻,最恰當的機會,來幫助你。總要忍耐,不可使忍耐破產,你一定要有把握,知道安全必然來到,非利士人決無法來侵犯你。
──邁爾《珍貴的片刻》
羅作了以色列的開國君王,果然是年輕有為。他在作王第二年的時候,就建立了常備軍,這是過去以色列進迦南後幾個世紀來所沒有的;雖然數額不大,中央政府終於漸漸成型。
這是在歷史上向前邁進了一步,卻是與神遠離了一步。
神揀選約書亞,繼摩西任以色列的領袖,並且規定:“他要站在祭司以利亞撒面前,以利亞撒要憑烏陵的判斷,在耶和華面前為他求問。他和以色列全會眾,都要遵以利亞撒的命出入。”(民二七:21)但進入迦南以後,約書亞以後的領袖,都省略了這一步手續,認為是不必要的;各人任意而行,而不是照神意而行;沒有以神旨為首要的選擇,只在遇到困難時,才把神當作最後的解救門路。
鄰近城邦的王,照當地的風俗,有的也就是祭司領袖,兼管獻祭敬拜的事。但神並不許祂的百姓如此作。掃羅平時並沒有教導百姓如何倚靠神。因此,當約拿單去攻擊非利士人的防營,導致敵人聚集,聲勢浩大,要來爭戰,就驚慌起來,各人臨危逃命,“藏在山洞,叢林,石穴,隱密處,和坑中,有些希伯來人過了約但河,逃到迦得和基列地。”就這樣,眼看著軍隊和王國,都將煙消雲散。剩下少數還跟隨他的人,也是戰戰兢兢,局勢真是朝不保夕。
掃羅在吉甲勉強撐持了七天,等來等去,還是沒有見撒母耳的影子。掃羅為了維繫人心,吩咐:“把燔祭和平安祭帶到我這裏來!”就自己勉強獻上燔祭;還沒等他繼續獻平安祭,撒母耳就來到了。(撒上一三:3-12)信實的神到底不會誤事。
撒母耳責備掃羅:“你作了糊塗事了!沒有遵守耶和華你神所吩咐你的命令…你的王位必不長久。”(撒上一三:13)
掃羅的糊塗在哪裏?因為他沒有專心倚靠神,他對神沒有敬畏的心,把獻祭敬拜神,當作外邦宗教愚弄民心的儀式,而他自己則像列國的祭司王,代替神的位,下一步還不是自己作神?因此,免去他的王位,是免去他取代神位的機會,免得他更引人民入迷途。
對神沒有敬虔的知識,自以為聰明的人,才會作糊塗事。願作領袖的人,不要只為了牢籠民心,為自己著想,憑恃自己的聰明;要敬畏主,遵守祂的話。── 于中旻《撒母耳記上箋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