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母耳記上第二十六章例證與靈感集錦
【撒上二十六21「掃羅說:我有罪了。」】
使徒保羅比較世俗的憂慮與真實的悔改。掃羅認罪只是屬於前者,而後者好似詩篇五十一篇的呼求,大衛在犯罪之後的痛悔。
這兩者的迥異歸納起來,前者只懊悔罪的欲望而有的後果,而後者卻認為這是罪至聖的神,而痛悔罪行,使神憂傷。「我向你犯罪,惟獨得罪了你。」
掃羅會承認他的愚妄,他自知行為不和善,反對大衛是毫無結果的,但是他仍固執己見,不肯在神面前重視他的地位,在永恆公義的天枰上稱起來,顯出虧欠。
在聖經中,常有認罪的例證,如浪子、猶大、法老、大衛及掃羅等,但是他們的語氣與動機不同!我們必須在神面前篩我們的話。不要只在口頭上認罪,除非真有屬天的意識,為罪憂傷。「哀慟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
當人真正認罪了,救主必保證:「你許多的罪都赦免了,平平安安的去吧。」「我們若認自己的罪,祂是信實的、公義的,必能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
──邁爾《珍貴的片刻》
大衛終於親自聽到,從掃羅口中說出這樣的話:“我兒大衛,願你得福!你必作大事,也必得勝。”(撒上二六:25)大衛該多麼高興。可惜,這是他最後一次聽到掃羅的聲音。
世上趨炎附熱的人,總是嫌太多些。猶大山地的西弗人,知道了大衛藏身的地方,不惜遠道跋涉,到基比亞,去向嫉恨大衛的掃羅王報告。這種人不知真理,不辨是非,只知附強凌弱,作當權者的爪牙。結果,挑起了另一場麻煩,掃羅就把國事放下,當作優先處理,親率特選的三千精兵,去搜索大衛。
大衛得知掃羅來到,並沒有與他兵戎相見的企圖,所以在入夜之後,才同亞比篩往掃羅營中探察。
他的發現,使他知道押尼珥是空負將才的虛譽,掃羅的軍營並沒有防衛森嚴;“見掃羅睡在輜重營裏,他的槍在頭旁,插在地上;押尼珥和百姓睡在他周圍。”(撒上二六:1-7)
行軍需要遠斥堠,嚴防衛,何況是臨近林岩掩蔽的山區,為甚麼他們會那麼大意忽略?通常心懷惡念,營營害人的,總是清夜難以安睡,莫非是行進疲乏,才全都沉睡?不,是因為耶和華使他們沉沉睡去。
同去的亞比篩,看到這意外的情況,認為是神賜良機;他也知道了掃羅被神棄絕,大衛是神所膏立的王,很自然的可以快意恩仇,而輕易除去阻擋,取得王位:“現在神將你的仇敵交在你手裏,求你容我拿槍將他刺透在地,一刺就成,不用再刺。”多麼簡單的解決辦法!但屬血氣之人的道路,常與神的旨意相背;有時環境似乎順手遂心,卻違背真理道德的原則,聖徒寧可走迂遠的正路。用流血的手奪取王冠,不是神旨意。
構成仇敵的條件,是兩方面同有敵對的心。大衛拒絕與掃羅為敵,堅持以他為神的受膏者,為親人。大衛拿了槍和水瓶離去,卻提醒他們忽略防衛的危險;他的愛心,也提醒了掃羅的良知,承認自己以王者之尊,圍獵無辜的“鷓鴣”,是荒謬有罪的事,轉為大衛祝福。(撒上二六:8-25)
雖然掃羅到底難以容得下大衛,和平而不能共存,但到掃羅死後,新登王位的大衛,回想起“我兒大衛”的祝福,掃羅是在和好之後崩逝,心中沒有不安。這清白的良心,就值得他約制弒主的建議而有餘,更何況他蒙神無限的賜福呢!── 于中旻《撒母耳記上箋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