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經資料大全

 

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

 

撒母耳记下第十章拾穗

 

【撒下十1「此后,亚扪人的王死了,他儿子哈嫩接续他作王。」

   〔暂编注解〕第八章12节曾提到大卫与亚扪人和亚兰人的冲突,第十章记载了这事的详情。这里也为大卫的犯罪事件(一一)提供背景。

         王。对观经文给出了他的名字拿辖(代上19:1)。约在50年前一位名叫拿辖的亚扪统治者曾为占领基列雅比与扫罗打了一仗(撒上11:1-11)。有可能扫罗时代的拿辖与大卫时代的拿辖是同一个人。作王50年虽然不同寻常但并不是不可想象的。这里记录的事件几乎不可能发生在晚于大卫作王的中期,因为所罗门可能是在大卫通奸并与亚扪人作战后两年左右出生的(撒下12:24),当他作王时已经有一个一岁的儿子了(王上11:4214:21)。

         ●「亚扪人」:居于摩押人的东北方,在公元前十三世纪末左右立国,跟以色列一样。亚扪人跟以色列人有血缘关系创 19:38  2:19 。亚扪的首都是拉巴(今日的安曼)。士师时代亚扪人曾经想要占领以色列的土地,不过败在耶弗他手下 11:1-33 ,扫罗刚作王的时候可能因为以色列西边有非利士人的威胁,所以由东方入侵。 撒上 11:1-13

         ●「哈嫩」:字义是「蒙喜爱的」。

         1-5  战争事由:战争是由亚扪人蓄意挑引的。

         1-19  膺惩亚扪:第10章是大卫犯罪的历史背景,作为11:1的伏笔,解释以色列为何和传统邻敌亚扪人爆发长期的战争。

         本章详细记述八12已略提的大卫和亚扪及亚兰人间的争战。扫罗王当年曾因基列雅比事件大败亚扪人(撒上十一111)。

         10:1-12:31  大卫犯罪的详情:作者详述大卫犯罪的整个事件作为后人的警戒,他按次分析犯罪的社会环境、引发的动机、经过详情和事后的掩饰。

         10:1-20:26  大卫干罪及其牵连:大卫曾犯奸淫杀人大罪,不但有损一世英名,更成为家庭连锁悲剧的主因。

 

【撒下十2「大卫说:我要照哈嫩的父亲拿辖厚待我的恩典厚待哈嫩。于是大卫差遣臣仆,为他丧父安慰他。大卫的臣仆到了亚扪人的境内,」

   〔暂编注解〕此处提到拿辖厚待大卫,暗示扫罗在世之日,大卫与拿辖间可能有一段友谊,甚或订有友好条约。八章记大卫南征北讨,没有攻打亚扪人的记载。

         “照哈嫩的父亲拿辖厚待我的恩典”。也许是正当大卫逃亡的时候。

         「拿辖厚待我」:亚扪人拿辖曾与扫罗争战(撒上11:1-12),另外大卫被扫罗追杀期间,可能得到亚扪王的保护。

         厚待。如果曾厚待大卫的拿辖就是曾被扫罗击败的拿辖(撒上11:1-11)的话,这似乎是可能的(撒下10:1 2),那么拿辖在大卫逃离扫罗期间待大卫如友就容易理解了。

         ●「拿辖」:字义是「大蛇」。 撒上 11:1-13 记载他曾经在「基列雅比」败给刚刚作王的扫罗。

         ●「厚待」:「善良」、「慈爱」。这是大卫很喜欢用的字眼。9:1 用来表示他要因为约拿单的缘故「施恩」。不过亚扪王拿辖究竟怎样善待大卫,圣经中并没有说明,很可能是大卫躲避扫罗追杀时与拿辖建立不错的关系。因为拿辖和大卫当时都是扫罗的敌人。

 

【撒下十2大卫对待哈嫩的原意】大卫流亡之时不但有作非利士雇佣兵的时候,更求助于扫罗的敌人亚扪王拿辖。互不侵犯和彼此支持的协议,对大卫拿辖二人都有益处。现存的古代近东条约,大部分都是强国向藩属索要贡物和其他责任的宗主条约(见以撒哈顿的藩属条约)。有些条约,如主前十三世纪结束埃及和赫人之间战争者,则以「兄弟」形容双方君主(兰塞二世和哈图西利斯三世)间的平等地位。由于条约被视为「永远」之约,大卫派遣代表与哈嫩更新约定的内容,并没有反常之处。使臣所遭遇的敌对反应,显示亚扪人恐怕大卫要将平等协议转为宗主条约。──《旧约圣背景注释──撒母耳记下》

 

【撒下十3「但亚扪人的首领对他们的主哈嫩说:大卫差人来安慰你,你想他是尊敬你父亲吗?他差臣仆来不是详察窥探,要倾覆这城吗?

   〔暂编注解〕差人来安慰。大卫曾派遣他的特使带着友好的意图去亚扪,但是他的动机却被错误地判断了。拿辖从未做过大卫的真朋友,而只是因为大卫也是扫罗的一个敌人所以才厚待他。亚扪人憎恨希伯来人,并且轻视对真神的敬拜。现在他们不能理解促使大卫差遣特使来访的仁慈的真精神。他最好的意图被误解了,并且给他的动机加上了虚伪的色彩。亚扪人的首领们所说的话是不真实的,并且一定会引起麻烦。

         ●「尊敬」:「使之得尊重、尊敬、尊荣」。

         ●「详察窥探」:「四处探勘」、「刺探」。

         ●倾覆「这城」:应该是指亚扪的首都「巴拉」。

 

撒下十3哈嫩给大卫臣子的待遇】大卫使者的胡须被剃去一半(这是象征性的去势,延伸将大卫亦包括在内),并且衣服的下半截在大腿部位被割断,使他们好像奴隶或俘虏一般赤身露体(见:赛二十4)。这些人是使节,理当受到尊重,并且更持有外交豁免权。这种看来像是「恶作剧」的行径,其实是直接挑战大卫的势力和权柄,导致两国之间的战火。其代表受「强奸」或象征式去势的作为,大卫断不能视若无睹,不予报复。按照亚述的王室年表(撒珥根二世、西拿基立和亚述巴尼帕),违犯起誓所立的协议,以及武力挑战亚述的权柄,都是宣战的正当理由。年表记载的事件虽然不及本段生动,仍然列出了政治上算为挑战的作为。──《旧约圣背景注释──撒母耳记下》

 

【撒下十4「哈嫩便将大卫臣仆的胡须剃去一半,又割断他们下半截的衣服,使他们露出下体,打发他们回去。」

   〔暂编注解〕胡子在希伯来人为男性尊严的记号。剃去胡子乃大羞辱,招人嘲笑;要遇丧事举哀才剃胡(赛十五2)。

         亚拉伯人仍然认为剃掉别人的胡须是一种极大的侮辱。

         当时人蓄胡须是荣誉的象征,强将胡须剃去是奇耻大辱。将大使衣服割断致露出下体,同样损害了他的尊严和体统。如此对待外国使节无异是种国际的挑衅行为。

         剃去。这种凌辱不会被以色列轻易接受。身为大使,人身就不受侵犯在列国之中乃是公理。对大卫的使节施加这种无礼的侮辱,亚扪人就是在公开挑战。有一段时间他们曾警惕于大卫实力的增长,现在可能决定算账的日子到了。但是他们没有亲自发动对抗,而是通过这一事件,可能企图要从事一种方针会使人看起来他们是受攻击被侵犯的一方,以便他们可以要求其邻邦的同情。

         割断他们的衣服。大卫的使节显然穿着长袍。割断这些外袍的下半截,使穿着者受到羞辱与嘲笑,与剃去他们的胡须是同样的侮辱。侮辱大使就是侮辱他们所代表的国家。

         ●露出「下体」:「身体底部」、「臀部」、「屁股」。

         ●「胡须」:当时的人认为「胡须是男子性能力的象征」,因此剃掉一半的胡须,就有「去势」的意味。

         ●「露出下体」:原文是「直到屁股」或「直到臀部」。

         ◎哈嫩的内阁显然误会大卫的好意,不过就算是他们认为大卫不怀好意(这算是合理的怀疑),也不用羞辱使节。这种行为等于是正式宣战,而由后面的经文看起来,亚扪根本没有独力对抗大卫的能力。有时后人为了「面子」会做出很多傻事来。

 

【撒下十5「有人告诉大卫,他就差人去迎接他们;因为他们甚觉羞耻,告诉他们说:可以住在耶利哥,等到胡须长起再回来。

   〔暂编注解〕「耶利哥」:位于亚扪至耶路撒冷中途,是与亚扪接壤边界上的重镇。

         住在耶利哥。胡须被认为是必要的尊严;否则刮光胡须可能就解决这个问题了。这些人从东边穿过约旦河就会抵达耶利哥。虽然耶利哥曾被约书亚毁灭了,但是可能有一小群定居者又在著名的耶利哥泉成长起来了(见书6:26)。约一个世纪之后,在亚哈作王期间,耶利哥被伯特利人希伊勒修建了(王上16:34)。

         ●「耶利哥」:字义是「它的月亮」。

         ◎大卫对哈嫩厚道,对他派出去的使节也厚道,还派人去接,还要他们在耶利哥等待羞辱过去,这真是值得我们学习。

 

【撒下十5等胡须长起」胡须是男子性能力的象征(参较马里书函中,亚述王桑希阿达德讥笑儿子雅斯马阿杜〔Yasmah-Addu〕说:「你不是男人──没有胡须吗?」)哈嫩此举所传达的实质信息,是以色列会失去能力,陷于哀悼,衣服撕裂,须发剃除(见:赛十五2)。这些使节作为大卫的代表,所受的对待令他们极为难堪。大卫自己亦觉受辱,故此,他不让他们公开露面,直至「损害」看不出来为止。──《旧约圣背景注释──撒母耳记下》

 

【撒下十6「亚扪人知道大卫憎恶他们,就打发人去,招募伯利合的亚兰人和琐巴的亚兰人,步兵二万,与玛迦王的人一千,陀伯人一万二千。」

   〔暂编注解〕亚扪人联合亚兰(叙利亚)四个城邦的王出兵攻打大卫。亚扪人住在约但河东,亚兰人住在巴勒斯坦地北的幼发拉底河谷区。

         “亚兰人”。第十章整章都是指叙利亚人。参看第八章5节的脚注。

         「伯利合」:即8节的利合,参串7

         「琐巴」:见8:3注。

         「玛迦」、「陀伯」:在亚扪以北的亚兰小国,参串910

         招募。根据代上19:6,哈嫩付了1 000他连得银子雇了马兵和战车。花这么一大笔钱招募军队来支持亚扪预示着这场危机的严重性。对亚扪人来说,它意味着反对以色列的全面战争,企图要压碎大卫的军队,并且坚决消除希伯来人统治西亚的所有威胁。

         伯利合。字面意义是“街屋。”在8节中称作“利合”。对观段落是“美索不达米亚”(代上19:6)。其确切位置不知。

         琐巴。见撒下8:3的注释。

         玛迦王。这个应该译为“玛迦的王”(见代上19:7)。两处的希伯来词是一样的。关于它的位置见申3:14;书12:5。它很可能是亚兰人一个较小的国,因为它只提供了1 000人。

         陀伯人。字面意义是“陀伯的人[或人们]”。这个地点在历代志的对观记录中没有提到。耶弗他被迫离开基列时曾逃到陀伯(士11:3)。它的位置不确定;可能在基列拉末的东北。

         一万二千。从陀伯雇来的这12 000人,从伯利合与琐巴雇来的20 000人,总计就是32 000人。历代志给出的这个数字是战车的总数,意思也许是马兵(代上19:7)。除此之外,历代志还提到玛迦“人”,但是没有给出数目。显然这32 000雇佣兵是分为战车、骑兵和步兵的。

         ●「憎恶」:「发臭」、「讨厌」的意思。

         ●「招募」:「雇用」。 代上 19:6-7 记载亚扪人用了一千他连得银子(三万四千公斤)

         ●「伯利合」:字义是「道上之家」。

         ●「琐巴的亚兰」:字义是「意气高昂:崇高的争战」。

         ●「玛迦」:字义是「压制」。

         ●「陀伯」人:字义是「好的」。

         10:6 的人数由于用到那个可以当作军旅单位的「千」,于是学者常常讨论这是单位的「千」还是实际的一千人。不过由于招募的金额以及 代上 19:6-15 的记载,一般学者认为这里的「千」是真实的一千人。

 

撒下十6联盟小邦小国经常会结盟合作,一起对付共同的敌人。觉得有需要增强实力来对付大卫的亚扪人,此时向亚兰求助。二十分队的士兵,分别来自叙利亚以色列交界的伯利合(位于胡列谷的但城遗址一带;见:士十八28),以及贝卡谷北部的琐巴。杜得模斯三世时的埃及记录曾经提及前者。有关以色列与亚兰王哈大底谢的其他冲突,可参看:撒母耳记下八3的注释。玛迦也是位于伯利合东南,黑门山以南,约但河东。最后一个军队(十二分队)则来自陀伯(基列地中加利利海东南面十二哩的陀伊贝)。联军名单所列的地名自北到南,涵盖了奥朗底河而至亚扪领土的区域。──《旧约圣背景注释──撒母耳记下》

 

【撒下十7「大卫听见了,就差派约押统带勇猛的全军出去。」

   〔暂编注解〕大卫听见了。亚扪人已经招募了一支强大的军队,决心要压碎大卫。从东方和北方传来的消息是有广大无边的军队临近了以色列边境,威胁着要终结以色列国。大卫没有坐着等待直到他的国家被侵略,而是派约押去对付即将来临的众军。

         ●「勇猛的全军」:「强壮的整个军队」。可能表示约押不是带一般的民兵出战,而是带职业军人出战。

 

【撒下十7~12战况】两个不同的兵团(亚扪人防守自己的城门〔大概是拉巴〕,亚兰人则在邻近地区集结),逼使约押将军队一分为二,并且与同为司令的亚比筛商讨应变计划,以防以色列军其中一队溃败(参较:代上十九9-13的记载)。他所采取的战略,显示敌军的阵形出乎他意料之外,也没有足够的兵力两面持续作战。他两面受敌,形势虽然危殆,战略却似乎有效,至少造成了旗鼓相当的局面。这可能是他没有乘胜追击,反而退回耶路撒冷的理由。──《旧约圣背景注释──撒母耳记下》

 

【撒下十8「亚扪人出来在城门前摆阵;琐巴与利合的亚兰人、陀伯人并玛迦人,另在郊野摆阵。」

   〔暂编注解〕在城门前。进行这次战役的城市名称并没有给出。它可能是拉巴(或拉巴亚扪),亚扪人的京城(见撒下12:26-29的注释)。拉巴靠近雅博河的源头,在约旦东边23英里(36.8公里)。这个地点,现在称作`Ammân,是约旦国的首都。雇佣军已经前进到了米底巴(代上19:7),在拉巴西南18英里(28.8公里),耶利哥东南23英里(36.8公里)。亚扪人直接扎营在城前,而他们的盟军却分成了几支军队,扎营在距城有一定距离处,那里的地面更适于机动运用战车和骑兵。

         10:8-10 显示约押的行动被敌军掌握,导致腹背受敌。亚扪人守城,佣兵由后面攻击以色列人。约押精确的掌握局势,用少数的精兵对付佣兵,用大量的军队对付守城的亚扪人,并约定互相支持。

 

【撒下十9「约押看见敌人在他前后摆阵,就从以色列军中挑选精兵,使他们对着亚兰人摆阵。」

   〔暂编注解〕亚兰的联军比亚扪军强,所以约押要挑选精兵与亚兰军作战。

         摆阵。当约押视察局面时,他发现自己处于在京城前面摆阵的亚扪人之间,并且亚扪人的盟军在西南。无论他可能进攻哪一支军队,都会发现另一支军队在他后面。敌军的这种部署既有优势又有危险,富有经验的约押以敏锐的眼目看透了全局。他开始与已经分成两部分的敌军作战。为了防止受到后方的袭击,他把自己的部队分成了两部分,一支攻打亚扪人,另一支攻打他们的盟军。

         挑选精兵。最好的以色列兵被选出来攻打亚兰人,因为他们因着战车和骑兵形成了敌军的最强部分。约押亲自统帅这些精兵。

         910约押将大军化整为零,兵分两路同时攻打亚扪与亚兰人,大败敌方联军(1314节)。

 

【撒下十10「其余的兵交与他兄弟亚比筛,对着亚扪人摆阵。」

   〔暂编注解〕●「亚比筛」:字义是「我父是耶西」是耶西的孙子 大卫王的外甥。

 

【撒下十11「约押对亚比筛说:亚兰人若强过我,你就来帮助我;亚扪人若强过你,我就去帮助你。」

   〔暂编注解〕你就来帮助我。彼此的战斗都在附近,约押和亚比筛的军队都处于便于彼此帮助的位置,敌军就不是这样了。这两兄弟知道他们可以彼此依赖,并且如果形势变得十分艰难了,每一方都知道会立即得到帮助。

         10:11 可以看到以色列的军队非常团结,两边的将领愿意互相支持。我们已经看到很多战史,都是将领为了自保不去援救遭遇危险的友军,最后被个个击破。但是以色列军队倒是因为彼此信任,就无后顾之忧,可以全力奋勇向前。我们作为别人的友军,可以让人家这样信任自己吗?

 

【撒下十12「我们都当刚强,为本国的民和 神的城邑作大丈夫。愿耶和华凭他的意旨而行。

   〔暂编注解〕“作大丈夫”。即显示我们是刚强的。

         当刚强。这是一种需要勇气的局势。以色列国的存在处于危险之中。一个坚决而强大的敌人正在摆阵反对他们。对约押来说,在两支敌军之间带领他的属下需要极大的胆量,他可能很容易就会被包围,于是就会同时受到两方的攻击。

         神的。这是耶和华的事业,以色列是神的子民,而巴勒斯坦是神的土地。这是神应许给他们的土地。以色列是为耶和华而战。

         ●「神的城邑」:原文型态是「阴性复数」,可能是指以色列的城邑,但更可能是指外约旦南部的城邑,如果约押打输,这些城市立刻会被亚扪联军侵占。

         ●「刚强....作大丈夫」:原文是两个「奋勇自强」、「奋勇自强」连接在一起。

 

【撒下十13「于是,约押和跟随他的人,前进攻打亚兰人,亚兰人在约押面前逃跑。

 

【撒下十14「亚扪人见亚兰人逃跑,他们也在亚比筛面前逃跑进城。约押就离开亚扪人那里,回耶路撒冷去了。」

   〔暂编注解〕亚扪人落败而逃,约押没有继续攻取敌城,可能当时己接近雨季,不宜作战(参11:1)。

         他们也逃跑。亚扪人的勇气并不比他们的盟军大。要是亚兰人证明得胜了,然后亚扪人才会前进去与亚比筛作战。但是当亚兰人逃走时,他们的勇气也就消失了,他们得胜的希望也随之消失了。

         进城。他们在城门扎营的原因可能就是因为万一局势反转他们便可以就地撤退。在这种情况下,而且带着这种精神,他们不可能会盼望尽其全力。

         约押就回去了。约押把胜利进行到底是不可能的。亚兰人与他们的马兵战车很容易逃脱,而亚扪人也可以得到他们城墙的保护。只有长期高代价的围攻才能使他们就范。大卫似乎没准备这样做。

         ◎约押虽然打胜,但是不知道因为什么理由没有乘胜追击,拿下亚扪人的首都。有人猜测是天气或者约押判断他们没有能力在佣兵的威胁下长久作战。

 

【撒下十15「亚兰人见自己被以色列人打败,就又聚集。」

   〔暂编注解〕亚兰人不甘失败,把幼发拉底河他岸的军队也调了来,作第二次进攻。从此处所记,亚兰人似已在大河一带建立了一个很强大的国家。

         希兰在约但河东的北方。亚兰王大概是从首都大马色挥军南下的。

         又聚集。约押的胜利并没有结束这场冲突。以色列军队的撤退给了敌军重新作战的机会。

         1518 在第二次战役里,哈大底谢征募幼发拉底河外的亚兰人来支持他们。军队在约但河东的希兰交战,大卫在那里为以色列带来又一次的胜利。

         15-19  另一场战役 ── 亚兰卷土重来:大卫亲自出战再次勇挫敌军,使他们不敢再当亚扪的雇佣兵。

 

【撒下十16「哈大底谢差遣人,将大河那边的亚兰人调来。他们到了希兰,哈大底谢的将军朔法率领他们。」

   〔吕振中译〕哈大底谢差遣人将大河那边的亚兰人调出来;他们到了希兰,有哈大底谢的将军朔法在他们前面率领着。

   〔暂编注解〕「大河」:即幼发拉底河。

         「希兰」:地点不详。

         哈大利谢。或哈大底谢(见撒下8:3的注释),琐巴王(撒下8:3)。

         大河。幼发拉底河。这位亚兰王因其军队所遭受的失败而悔恨,现在为他自身的利益从事这场战斗了。先前亚兰人只是作为受雇的援军,但是现在他们决心要作战以便恢复他们所丧失的声望了。哈大底谢的影响力超过了幼发拉底河,进入了后来显然属于亚述的领域,并且从那里调集了军队来支持他的兵力。

         希兰。约旦东边某处的一座城(17节),但是其确切位置不知。它可能被认为是阿力玛(玛加比上5:26),现在是`Alma,在浩兰地区,加利利东部,或者在靠近雅博的埃兰姆。

         ●「哈大底谢」:字义是「哈大是帮助」。

         ●「希兰」:字义是「坚固防守」。位于约旦河东的、幼发拉底河以西的基列地。

         ●「将军」:「军队领袖」。

         ●「朔法」:字义是「扩张」。

 

【撒下十16「哈大底谢差遣人,将大河那边的亚兰人调来。他们到了希兰,哈大底谢的将军朔法率领他们。」

希兰」这个城市或地区的确实位置不明,但大概是在外约但北部,大马色和哈马之间(结四十七16的异文支持这一点)。哈大底谢从幼发拉底河对岸召来的军队,可以逼近到这个足以对大卫控制本区构成威胁的地方集结。差不多一千年以前,埃及的碎陶咒诅文献曾经提及这个地方,但对于确定其位置并无帮助。──《旧约圣背景注释──撒母耳记下》

 

【撒下十17「有人告诉大卫,他就聚集以色列众人,过约旦河,来到希兰。亚兰人迎着大卫摆阵,与他打仗。」

   〔暂编注解〕聚集以色列众人。这是大卫作王时最严重的一次危机。以色列受到了毁灭的威胁。撒但在影响着列国发动这次进攻为要毁灭以色列。为应付这局势,大卫亲自统帅他的军队,并且集合了全国的力量。

 

撒下十17战线军队通常是取地势之利和按己方武器方面的优势而布阵。经文显示亚兰将军朔法有战车,又有步兵。步兵是由五十夫长率领,作密集队形摆列,前排是拿盾的枪手,紧贴他们后面的是弓箭手和投石兵。双方军队接战时,使用板斧和匕首肉搏。战车通常部署在两翼,使之有灵活运作的余地。──《旧约圣背景注释──撒母耳记下》

 

【撒下十18「亚兰人在以色列人面前逃跑。大卫杀了亚兰七百辆战车的人,四万马兵,又杀了亚兰的将军朔法。」

   〔暂编注解〕“七百辆战车”在《代上》十九18记同一事作“七千辆。”以当时军队资源,七千战车极不可能,应属抄写之误。抄录经文的错误大半为古卷残破难以辨认所致。

         “七百”。大概是抄写上的错误,这里应作七千(比较代上一九18)。

         四万马兵。代上19:18说是“四万步兵。”此处没有本质上的矛盾,因为马兵和步兵都包括在那些被杀的人之内。撒母耳记的作者着重于马兵而历代志的作者着重于步兵。两种兵都在场并且两种兵都是主力。这是一场决定性的败北,使得大卫的仇敌在大卫作王的余下时间没有复原,在所罗门作王的期间也没有复原。

         杀了朔法。那时候将军是与他们的士兵一同作战的,他们本人受着同样的危险并且经常遭受同样的命运。亚哈就是这样在与亚兰人作战时被杀死的(王上22:34-37),约西亚也是这样在米吉多被埃及王尼哥杀死的(王下23:29)。

         ●「七百」辆战车: 代上 19:18 记载是「七千」。

         ●「四万马兵」:一般认为应该是「四万步兵」。

         ◎马索拉经文和七十士译本的一种记载 七百战车、四万马兵;叙利亚译本记载一千七百战车、四千马兵和许多步兵;七十士译本某类抄本记载七百马兵、四万步兵代上 19:18 ;约瑟夫的犹太古史记载 七千战车、四万步兵。

         8:3-8 大卫已经跟亚兰领袖哈大底谢打过一次仗,这次看起来是另外一次。

 

【撒下十19「属哈大底谢的诸王,见自己被以色列人打败,就与以色列人和好,归服他们。于是亚兰人不敢再帮助亚扪人了。」

   〔暂编注解〕亚兰大军不敌,向以色列国臣服。大卫至此已完全控制约但河东西两岸之地。当时在“弯月形肥沃地带”的诸国和南方埃及及其他诸国通商,须经过巴勒斯坦。这些地方全在大卫王的管治下,成为以色列国在大卫、所罗门时代富强的一个地理因素。

         属哈大底谢的。从这句话可以略知哈大利谢(哈大底谢)的大权柄。这些曾向哈大利谢进贡的附属国现在转而效忠于大卫并向他进贡了。神曾通过亚伯拉罕(创15:18)和摩西(申11:24)预言过以色列的统治会延伸到幼发拉底河,这些预言现在应验了。以色列已经成了四围列国要认真对付的一个强大势力。曾摆阵与以色列作对的国家已经被制服了,并且要压碎大卫的努力只是增强了他的能力和声望而已。没有任何对准神或神的子民的武器能成功。可能会有考验与艰难的时期,但神的圣工却必在每一考验中显出胜利。

         亚兰人不敢。大卫是成功的,因为他信靠的远远不止人力。亚扪曾寻求来自亚兰的帮助,但是大卫寻求来自神的帮助。神的百姓可能会想他们有时必须倚靠世界的能力与影响以便成功地完成他们的任务。但是他们常常是通过与世界不圣洁的联盟使自己的意图遭到失败。当以色列初次面对强国大联合的列阵攻击时,许多人的心都充满了恐惧,但是当斗争结束时,以色列的敌人就有理由恐惧了。亚兰人发现在帮助亚扪人反对以色列的努力中,他们从事的是一场没有希望的战斗,与神作战。

         ●「归服」:「以臣民的身分来服事」。

         ◎主子打败了就换主子,这算是很平常的国际政治,小国要求生存,自然就得如此。这时大卫王朝正处于稳定而强盛的高峰期。

 

撒下十19以色列的附庸国】战场上的兴衰导致政治联盟上的改变,在古代近东并不罕见。随着亚兰的兵败,很多本来向哈大底谢宣誓效忠的村镇,都转而支持大卫,向他进贡。以撒哈顿的藩属条约和大部分亚述君王的战事记录,都可以找到这作法的对应例证。但不要以为大卫能够完全而彻底地号令外约但的北部地区。战场上一日得来的强制支持,只需稍露弱点,便会烟消云散。──《旧约圣背景注释──撒母耳记下》

 

【思想问题(第10章)】

 1 亚扪王哈嫩误听谗言,向大卫恩将仇报。今日你会否为了本身安危而冤枉他人,甚至伤害你的「假想敌人」?大卫怎样应付哈嫩的侮辱?你又如何应付别人对你的误会或攻击?

 2 「约押是一个英勇而临危不乱的战士」,这给今日教会领袖什么提醒?你同意吗?他的成功秘诀是什么?参9-14节。

 ──《串珠圣经注释》

 

【暂编注解数据源】

《启导本圣经注释》《雷氏研读本圣经注释》《串珠圣经注释》SDA圣经注释》《蔡哲民查经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