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母耳记下第二十章拾穗
【撒下二十1】「在那里恰巧有一个匪徒,名叫示巴,是便雅悯人比基利的儿子。他吹角说:“我们与大卫无份,与耶西的儿子无涉。以色列人哪,你们各回各家去吧!”」
〔暂编注解〕由于王朝的掌权者从便雅悯支派的扫罗转为犹大支派的大卫,所以纷争便酝酿起来。“匪徒”。即无足轻重的家伙。“各回各家去”。即我们回家去,在那里与王对抗。
示巴。一个仍对大卫持有敌对精神的便雅悯人。他利用以色列人和犹大人之间的争吵(撒下19:41-43)唤起了反叛王的呼声。
各回各家。关于这一短语的使用,见王上12:16;代下10:16。
●「那里」:指「吉甲」。
●「匪徒」:「不重要的」、「没用的」、「卑鄙的小人」。
●「示巴」:字义是「七」。
●「比基利」:字义是「年轻的」。
◎ 20:1 说明示巴不是要煽动以色列人立刻与大卫战争,而是要他们不承认大卫的王权,当然一国一定要有君王,示巴既然是便雅悯人,可能是希望恢复扫罗王朝。
1∼2示巴藉制造支派间的分裂煽动叛乱。2节的“以色列人”指十九41∼43所记犹大和西缅支派以外各支派的人。
1-3 示巴煽动各支派不再效忠大卫,只有犹大支派仍紧随他。
【撒下二十1示巴的宣言】在复辟程序中自觉受到排斥的以色列各支派军队,并没有向犹大或大卫发动战争,只是在示巴领导之下摒弃大卫而已(示巴并没有集结军队,只是叫他们「各回各家去罢」)。示巴的话只是宣告撤回对大卫王权的支持,并没有表示支持另一位君王。示巴是便雅悯人,他可能依然效忠扫罗家,会寻求拥立扫罗的后代,只是经文没有说明这一点。──《旧约圣背景注释──撒母耳记下》
【撒下二十2】「于是以色列人都离开大卫,跟随比基利的儿子示巴。但犹大人,从约旦河直到耶路撒冷,都紧紧跟随他们的王。」
〔暂编注解〕离开大卫。不久之前以色列人还在大声抗议,坚决主张他们比犹大人对大卫有更大的要求权(撒下19:43)。人性确实是变幻无常的。尽管有这一切高声的欢迎词,大卫的宝座还远远未保安全。
犹大人都紧紧跟随。押沙龙的谋反是在犹大发起的,并且也是犹大人在请大卫回来作王的事上拖拖拉拉(撒下19:11),但是现在犹大人却紧紧跟随他。对大卫来说,他曾劝说犹大而不是疏远与犹大的感情比较好,因为他现在正是作这些如此拖拖拉拉欢迎他回来之人的王。
●「紧紧跟随」:与以色列人「跟随」示巴的用字不同,强调是「忠心」、「紧跟」。
◎此处的用字已经显出双方的强弱了。示巴的跟随者只是对犹大人不悦,犹大人却是对大卫忠心耿耿,一到战场上很快就会显出强弱。
【撒下二十3】「大卫王来到耶路撒冷,进了宫殿,就把从前留下看守宫殿的十个妃嫔禁闭在冷宫,养活她们,不与她们亲近。她们如同寡妇被禁,直到死的日子。」
〔暂编注解〕看十五16;十六22。
如同寡妇。大卫这十个妃嫔的悲惨命运显然是押沙龙执行了亚希多弗所建议的可耻行为的结果(撒下16:21)。她们只要活着就有吃有住,但是实际上对她们来说丈夫是死的。
●「十个妃嫔」:参考 15:16
16:21-22 。
●「冷宫」:「有警卫的房子」。
●「如同寡妇被禁,直到死的日子」:直译是「被关直到死亡的日子,如同寡居一样的活着」。
◎这十个妃嫔的命运是悲惨的,毕竟他们已经被押沙龙玷污了,不能再作君王的妃嫔。大卫用近乎「软禁」的方式对待她们,在当时也算是不错的待遇了。
【撒下二十4】「王对亚玛撒说:“你要在三日之内将犹大人招聚了来,你也回到这里来。”」
〔暂编注解〕大卫对亚玛撒的信任开始动摇。大卫要他招聚犹大人去平示巴之乱,却迟迟不见结果,只好叫亚比筛当此任务。约押和旧日将领出发追赶示巴,途遇亚玛撒,约押假意和他亲嘴,把他杀了(10节)。
对亚玛撒。大卫曾应许亚玛撒作他的元帅(撒下19:13),并且他遵守了诺言。一场严重的危机已经兴起了,亚玛撒受命在三日内将军队准备就绪,好粉碎叛乱。在这种分裂与混乱的时期,对一个新人来说,这并不是一个容易任务。
●「三日之内」: 撒上 11:3-5 是用七日来招聚军队,此处仅给三日可能是军情紧急,也可能是大卫要来测试亚玛撒与犹大支派的忠诚。
4∼10 亚玛撒耽延执行命令(4
5节)会导致另一场灾难,而这事也使约押有机会杀害亚玛撒,恢复他失去的地位。
4-13 约押因妒忌而刺杀亚玛撒:示巴叛变,大卫派元帅亚玛撒招募犹大人去平息叛变。亚玛撒耽误了时日,大卫恐怕叛变事件因耽延而不可收拾,另派亚比筛前往平乱,途中约押趁机杀了取代自己元帅地位的亚玛撒。
【撒下二十4~5召集军队】给亚玛撒这么少的时间在犹大宗族中召集军队,用意可能是考验亚玛撒和他们的忠诚。亚玛撒曾经服事押沙龙,犹大支派的长老则最近不久才对大卫宣誓效忠。他们可能使用徒步传令兵来召集军队(见:撒上十一3-5,集结军队共享七天)。马里文献则描述使用刻字的名单,在村落和游牧民族的聚居地中招募兵丁。但所使用的若是这个程序,三日便不足以召集庞大的军队。──《旧约圣背景注释──撒母耳记下》
【撒下二十5】「亚玛撒就去招聚犹大人,却耽延过了王所限的日期。」
〔暂编注解〕耽延过了。没有给出亚玛撒召集军队耽延了的原因。老谋深算的约押仍旧对百姓有极大的控制力,并且几乎不能指望他会去做许多促进将在他的竞争者和接任者的指挥之下组织作战部队的事。亚玛撒可能尽力而为了,但是可能每一步都受阻于仍旧忠于约押的官员和部下,也受阻于那时普遍流行的动荡与分裂中的内在困难。
●「耽延过了王所限的日期」:招募的人数或多或少先不论,身为军人总该能够守时吧?!此处就显出亚玛撒不是一个很称职的元帅。
◎这时候前一个叛乱刚刚过去,犹大人刚刚归顺,大卫应该希望尽速弭平新的叛乱。亚玛撒以前就是叛军元帅,这时候重整军队应该不是难事。不知道他为何拖延。他的拖延,难免让大卫怀疑,怕犹大人也被新的叛乱影响。
【撒下二十6】「大卫对亚比筛说:“现在恐怕比基利的儿子示巴加害于我们,比押沙龙更甚,你要带领你主的仆人追赶他,免得他得了坚固城,躲避我们。”」
〔暂编注解〕大卫派亚比筛率兵平乱,而不派约押,显示约押已失宠于大卫,但他在军中仍居领导地位(参11-13)。
亚比筛。约押的兄弟(撒下2:18)。大卫最近曾表现了对他的不耐烦(撒下19:22),但是现在却求助于他而不是约押。他显然定意要越过约押,不管这场危机的严重性。但是约押并不容易被除掉,就如后事所显明的。
加害我们更甚。国家仍旧处于一种不满与不安的状态,并且大卫还没有重新获得对国务的坚定把握。在这种普遍的分裂状态中,几乎任何事都能发生,大卫敏锐到足以感到这种情形的极端危险性。此外,这次临到的分裂是犹大与以色列之间旧有的分裂。
坚固城。如果给示巴机会得到几座坚固城并得到其中一座城的城墙的保护,扑灭他的叛乱这一任务就会变得极其困难了。在示巴能巩固他的军队并建立坚固的防御阵地前,大卫的最大希望就是速度了。
躲避我们。字面意义是“取走我们的眼睛。”关于这段已经给出了几种解释。钦定本的译者理解“取走我们的眼睛”这一短语的意思是“躲避眼睛。”希腊文版旧约圣经七十士译本可以译为“在我们的眼睛上投下阴影”。然而,《塔古姆》的解释是“使我们受害”,修订标准本由此译为“使我们有麻烦”。
●「你主的仆人」:指的应该是「大卫的军队」,包括底下列出的「约押的人」,这是犹大的常备兵(职业军人),「基利提人、比利提人」则是跟非利士人关系密切的雇佣兵。
◎照说亚比筛应该是约押的属下,现在大卫直接下令给亚比筛,显然约押是被降级了。不但不是全军队的元帅,连常备兵与雇佣兵的统领职务,大卫都交给亚比筛了。
【撒下二十6】「大卫对亚比筛说:“现在恐怕比基利的儿子示巴加害于我们,比押沙龙更甚,你要带领你主的仆人追赶他,免得他得了坚固城,躲避我们。”」
「你主的仆人」本节形容约押是亚比筛的主人。由于约押这时失宠,甚至可能降级,常备军如今归亚比筛统帅。军队共分三种。第一种是雇佣兵,他们是王的私人军队和护卫,称为基利提人和比利提人,有数百之众。第二是常备军,大概包括以色列人和雇佣兵。他们是受过专业训练的军人,原是约押的属下,如今由亚比筛率领。常备军通常有数千的兵力,但这时继续效忠于大卫的大概只有犹大支派的人,故此人数相信只有几百名。第三是在危急时有资格应召入伍的人。亚玛撒试图征召的就是他们。──《旧约圣背景注释──撒母耳记下》
【撒下二十7】「约押的人,和基利提人、比利提人并所有的勇士,都跟着亚比筛,从耶路撒冷出去,追赶比基利的儿子示巴。」
〔暂编注解〕约押的人。大卫已做出不顾一切的努力要剥夺约押的控制权,但是军队大部分仍是约押的,并且人们仍承认对他的效忠。
基利提人、比利提人。这些人形成了大卫的特别护卫(见撒下15:18的注释)。他们由一小群受过良好训练的可以绝对依赖的忠诚的人组成。把他们都派到战场说明形势的极端严重性,因为这样会使大卫在很大程度上在耶路撒冷处于无保护状态。
所有的勇士。这是一个特别的勇士团,在大卫早期流亡时和后来作王时特别著名(见撒下23:8-39)。
【撒下二十8】「他们到了基遍的大盘石那里,亚玛撒来迎接他们。那时约押穿着战衣,腰束佩刀的带子,刀在鞘内。约押前行,刀从鞘内掉出来。」
〔暂编注解〕约押故意让他的刀从刀鞘内掉出来,然后看似无意地把刀拾起,刺向毫无戒心的亚玛撒。
「基遍」:在耶京以北。
「亚玛撒来迎接他们」:亚玛撒军队可能早一步到,与亚比筛的军队汇合。
基遍。耶路撒冷西北约6英里(9.6公里)的一个城镇,现在是ej-Jîb。
走在他们前面。或“来迎接他们。”似乎亚玛撒集合了他的军队并跟随亚玛撒北上。
刀掉出来。这细节并不是完全清楚。约押穿着一件战衣,腰间束着一条佩刀的带子。当他走路时,刀掉了出来。有人认为当亚玛撒出现时,约押弯腰用左手把刀捡了起来。有人认为他可能另有武器隐藏着,掉刀只是让人看来他没有武装。
●「基遍」:字义是「丘陵城市」,位于便雅悯支派境内,距离耶路撒冷6.8公里。
●「鞘」内:原文是「喉咙」。
【撒下二十8】「基遍的大盘石」圣经时常提到当时人所共知,但如今已无人知晓的地标(见:士四5,底波拉的棕树)。如此,作者所指的可能是某个祭坛或邱坛,如内比桑威珥(位于吉布以南约一哩;见:撒上十四33;王上三4),亦可能不过指基遍(耶路撒冷西北四哩的吉布)附近一个形状特殊的岩石而已。──《旧约圣背景注释──撒母耳记下》
【撒下二十9】「约押左手拾起刀来,对亚玛撒说:“我兄弟,你好啊!”就用右手抓住亚玛撒的胡子,要与他亲嘴。」
〔暂编注解〕抓住别人的胡子与他亲嘴,是东方人惯有的问候方式。
「抓住亚玛撒 ...... 亲嘴」:这是中东的见面礼。
用右手。约押用右手抓住他堂兄弟的胡须与他亲嘴这种动作显然是亲戚们之间一种常见的问候形式。
●「抓住亚玛撒的胡子」:这是平常的亲密举动。
●「亲嘴」:可能是表达「和好」的意思
创 45:15 。
【撒下二十9抓住胡子】除了表示屈服(即亲吻对方的脚,《吉加墨斯史诗》等多个古代文献都提及过)之外,史料中并没有与非亲属亲嘴的例证。有时亲嘴是和好的表示(见:创四十五15,约瑟和他的兄长),约押和亚玛撒可能正有此意。它有时亦有关注,以及对共同之难题表示同雠敌忾,如撒母耳记下十五5。男子亲嘴时抓对方的胡子并不反常,此举使双方都难以自卫,所以比较常见于战场打斗之中。在此愿意亲嘴是信任的表示,只是亚玛撒信任错人了,约押趁机铲除了竞争对手。──《旧约圣背景注释──撒母耳记下》
【撒下二十10】「亚玛撒没有防备约押手里所拿的刀,约押用刀刺入他的肚腹,他的肠子流在地上,没有再刺他就死了。约押和他兄弟亚比筛往前追赶比基利的儿子示巴。」
〔暂编注解〕没有防备。事情发生的这么突然,而且约押的行为似乎非常坦率,以致亚玛撒丝毫没有猜疑会有背信弃义的行为。
第五肋[肚腹]。他刺入了他的肚腹并且使他的肠子流了出来(见撒下2:23)。
约押和亚比筛。由于亚玛撒死了,谁是大卫军队的元帅就没有疑问了,不管王命。亚玛撒曾被赐与这个职位(4节),然后亚比筛被派带领现有的军队出来(6节)。但是现在约押只是重掌旧职,什么也没问就继续追赶示巴。
●「肠子」:「内脏」、「肺腑」、「肠子」。
●「没有再刺」:「没有重复」。表示约押一击致命。
◎我们无法很清楚的看出约押用什么方式来杀死亚玛撒,大概就是假装刀子掉地上,他一面捡出鞘的刀子,一面要去亲嘴,就用左手拿的出鞘刀子刺进亚玛撒腹部。
【撒下二十11】「有约押的一个少年人站在亚玛撒尸身旁边,对众人说:“谁喜悦约押,谁归顺大卫,就当跟随约押去。”」
〔暂编注解〕少年人表明约押的立场,号召亚玛撒的部属,如果真正归顺大卫,应跟随约押。
亚玛撒一死,他招募的兵士便无人率领,因此,约押派少年人驻守在亚玛撒的尸旁,呼吁亚玛撒的部下转跟从约押。
约押的一个少年人。此刻的要务是速速追赶示巴镇压叛乱。约押感到一旦达到这个目的他就可以有机会与大卫言归于好。然而,同时还有亚玛撒的问题,他躺在地上滚在自己的血里(12节)。约押安排他的一个亲信在场负责,扬声呼喊,似乎亚玛撒被杀是因为他背叛了大卫的事业,而且现在是约押在带人追赶叛乱者,好使大卫可以最终稳坐宝座。约押对大卫的忠诚对冲突现场的这些人来说是众所周知的,而且他们还记得亚玛撒是押沙龙军队的元帅,是他们最近曾列队反对的人。这些人对亚玛撒没有什么信心,或许对于除掉他还感到高兴呢。当然,约押杀死亚玛撒是因为他不能容忍这个竞争者,因为他决心要继续做元帅。
11~13本节至13节似为作者用亚玛撒之死儆诫读者,背叛者必有此下场。
11∼22 统领大卫军队的权柄再次落在约押手中(13节;比较23节),他追赶示巴至伯玛迦的亚比拉,那城位于户拉(Hula)谷,在加利利海以北约二十五英里(40公里)。示巴在那里被杀。
【撒下二十12】「亚玛撒在道路上滚在自己的血里。那人见众民经过都站住,就把亚玛撒的尸身从路上挪到田间,用衣服遮盖。」
〔暂编注解〕那人见。当追赶示巴的军兵们看到亚玛撒死了时,他们自然会停下来并且产生疑问。这就干扰了追击;因此,亚玛撒的尸体就被从路上挪开了。现在抵达这个场所的人就可以单单跟着他们前面的人继续前进了。
●「滚在」:「自己滚动」,且原文表示「一直滚动」。亚玛撒正在死前的最后挣扎。
【撒下二十13】「尸身从路上挪移之后,众民就都跟随约押,去追赶比基利的儿子示巴。」
〔暂编注解〕◎此时亚玛撒应该是带着军队,而约押闪电杀死亚玛撒之后,立即继续上路追击示巴,跟着亚玛撒的军队则由约押的随从招降。这个随从似乎非常有经验,他把归顺约押和归顺大卫混为一谈,让犹大人能够跨越对前主帅的忠诚,追随新主帅。且他很清楚,真正的军队主子不是亚比筛,而是约押。
◎由于 20:2 已经提到犹大人已经对大卫忠心了,而且亚玛撒以前也是叛军领袖。如果大卫授意约押杀亚玛撒也不奇怪,因此随从讲一讲,大家就自动选大卫与约押这边站了。
【撒下二十14】「他走遍以色列各支派,直到伯玛迦的亚比拉,并比利人的全地,那些地方的人也都聚集跟随他。」
〔暂编注解〕示巴造反,四处诱人加入叛军。亚比拉在米伦湖西北,是个大城。本节所记各地都在北方。
「他」:指示巴,他走遍境内各处,煽动百姓反叛。
「伯玛迦的亚比拉」:在加利利海以北四十公里(廿五英里)处,与但相对,是极北的城。
他。即,示巴。
直到伯玛迦的亚比拉。这很可能是以色列远北的亚伯伯玛迦,属拿弗他利支派的一座坚固城(王上15:20;王下15:29)。它被认为是现代的Tell Abil,位于约旦河上游西部的一座小山上,在胡勒湖以北,靠近但。
比利人的全地。这可能是住在亚伯伯玛迦附近的家庭或宗族。此外对他们一无所知。有人认为这里指的是示巴宗族的比基利人。示巴是比基利的儿子(1节)。
跟随他。他们跟随了示巴。显然示巴在北方这片区域将他的实力集结在这里,并且如果放任不管的话,不久他就会有机会与大卫的军队进行一场可怕的战争。
●「他」走遍:指的应该是「示巴」走遍。
●「伯玛迦」:字义是「压力之家」。
●「亚比拉」:字义是「盘石」。
●「伯玛迦的亚比拉」:位于但的北面。位于以色列领土的最北端。
●「比利人」:字义是「我的井」,此字仅出现在此处,因此许多学者认为此处指的应该是「比基利人」 20:1 。
14-22 示巴死:示巴势孤力弱,叛变迅速平息。
【撒下二十14】「伯玛迦的亚比拉」伯玛迦的亚比拉通常被考证为以色列极北部,但城西北三哩的亚比拉坎赫遗址(Tell Abel el-Qamh)。杜得模斯三世征服城市的名单曾经提及这城。列王纪上十五29和亚述年表,都记载了它被提革拉毘列色三世攻取之事,它在战略上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旧约圣背景注释──撒母耳记下》
【撒下二十15】「约押和跟随的人到了伯玛迦的亚比拉,围困示巴,就对着城筑垒。跟随约押的众民用锤撞城,要使城塌陷。」
〔暂编注解〕“ 垒” 即“ 土堆” 。“ 使城塌陷”。“城”即“城墙”。筑土堆是为了帮助他们到达城墙的顶部,然后破城进入城内。
「对着城筑垒」:古时常用的攻城方法,在城墙对开筑一土堆,高度与墙齐,然后搭桥入城。
围困他。示巴曾有足够的时间将自己安置在一座只有通过围困才能攻取的坚固城里。
筑垒。见王下19:32;赛37:33。这在古代东方是围城战的一种常见方法。城墙的最薄弱部分是靠近顶端的部分,可能只是用泥砖建成的,而底部却是用石头建成的。对着城墙筑造土垒,如果使用围城器械的话,就会安置在它上面。这样就可以将城墙撞出一个洞,从而进城。
战壕。希伯来文是chel,“一道壁垒”。有人认为chel是指外城墙的较低部分和主墙体之间的加强区域,或者是外城墙本身,或者缓冲区域,有人认为是转喻护城河或壕沟。在这一区域对着主城墙筑垒,围攻者就处于进行决战的位置。
使城塌陷。大卫的军队有没有像攻城槌那样的围城器械并不确定。这在后来的年月中是亚述和巴比伦的军队经常使用的,并且给他们带来了极大的成功。
●「对着城筑垒」:「对着城筑垒,它对着外郭」。
●「用锤撞城」:原文只是「损坏」、「毁坏」。没有「用锤撞」的意思。
【撒下二十15筑垒攻城】攻城的方法之一,是建筑一条坡道(和合本:「垒」)作为使用攻城塔架的平台,以及使撞城锤有冲击的余地(王下十九32;耶六6;结四1-8)。当时城市普遍设有斜堤和高墙,使敌军难以正面进攻,因此有建筑坡道的需要。考古学家挖掘过实际坡道的遗迹(如:建于马萨大者),亚述不但在浮雕描绘其使用,西拿基立等亚述君王的年表更加以形容。现存最早的一个攻城坡道遗迹,于主前七○一年亚述围攻拉吉时所建。来自大卫年间之坡道的证据现时虽未发现,由于撞城锤几乎已有一千年的历史,坡道亦必然在应用之中。──《旧约圣背景注释──撒母耳记下》
【撒下二十16】「有一个聪明妇人从城上呼叫说:“听啊,听啊!请约押近前来,我好与他说话。”」
〔暂编注解〕一个聪明的妇人。这个妇人请求与约押协商。她的城市即将因一个反叛大卫的人而血流成河。这在她看来是不合理的。
◎此处并没有清晰交代约押攻城的方法,大概知道他们筑起一道跟城墙平行的工事,试图穿破城墙。约押应该是认为所有的叛军都在城中,所以城破就要全面屠杀。这个妇人就是知道约押的意图,才来跟他商量。另外,这个妇女显然是城中的领袖之一,并非一般我们传统上认为当时无发言权的女性。
【撒下二十17】「约押就近前来。妇人问他说:“你是约押不是?”他说:“我是。”妇人说:“求你听婢女的话。”约押说:“我听。”」
【撒下二十18】「妇人说:“古时有话说:‘当先在亚比拉求问,然后事就定妥。’」
〔暂编注解〕妇人的话等于说,亚比拉城的人智慧过人,约押若能把理由说清楚,城里的人自然知道该怎样行,不必动武,涂炭生灵。
“古时”即“从前”。谚语显示亚比拉的人以其智慧而闻名。
「当先在亚比拉 ...... 定妥」:七十士译本作「当在亚比拉和但求问」。大抵亚比拉城的居民比较聪明。
●「当先....求问」:原文是重复的「询问、询问」,强调「一定要问」。
【撒下二十19】「我们这城的人,在以色列人中是和平忠厚的。你为何要毁坏以色列中的大城,吞灭耶和华的产业呢?”」
〔暂编注解〕“耶和华的产业”指以色列民。
妇人质疑约押为何没有按照申命记二十章10节的吩咐,先向城里的人提出和平的协议。
「大城」:原文为「母城」。以色列人习惯上称首都、首府为「母亲」,称它们附属的城镇为「女儿」,例如结16:27。
毁坏大城。约押与示巴的战争已经变成了与亚比拉城的战争,而且这座古城连同它和平的居民现在都处于被毁灭的危险之中。
●「忠厚的」:原文是「忠心的」、「忠诚的」。
●「以色列中的大城」:「以色列中的母城」。
【撒下二十20】「约押回答说:“我决不吞灭、毁坏。」
〔暂编注解〕●「决不」吞灭毁坏:原文是重复两次「绝不是那样、绝不是那样」,约押强调自己绝无消灭神城邑的意图。
【撒下二十21】「乃因以法莲山地的一个人,比基利的儿子示巴,举手攻击大卫王。你们若将他一人交出来,我便离城而去。”妇人对约押说:“那人的首级必从城墙上丢给你。”」
〔暂编注解〕「以法莲山地」:延至便雅悯境内。
●「以法莲山地」:指的应该是示巴以往居住的地方。
【撒下二十22】「妇人就凭她的智慧去劝众人。他们便割下比基利的儿子示巴的首级,丢给约押。约押吹角,众人就离城而散,各归各家去了。约押回耶路撒冷到王那里。」
〔暂编注解〕众人。这妇人证明自己确实是聪明的。她去找那些身家性命都处于危险中的人,并与他们商量这个问题。如果她去找示巴,无疑不会给这城的百姓带来什么,只会给她自己带来麻烦。如果什么都不做,亚比拉的居民就要为示巴的自私和野心付上代价。
吹角。敌对状态结束的信号(见撒下2:28;18:16)。
各帐棚。各家(见撒下18:17的注释)。
◎约押两次成事都是靠「聪明妇人」。一次是保押沙龙回国之时。14:1-20 。上次是他去找的,这次是妇人来找他的。可能也因为他知道智慧妇人的力量,所以一个女性来找他,他也愿意认真听而且定下承诺。
【撒下二十23】「约押作以色列全军的元帅;耶何耶大的儿子比拿雅统辖基利提人和比利提人;」
〔暂编注解〕约押作全军的元帅。大卫的官员清单列在23-26节,这与早先列出的清单有些变化(撒下8:16-18)。约押在镇压了示巴的叛乱后保留他的元帅职位。
比拿雅。比拿雅继续统辖大卫的护卫队(见撒下8:18;代上18:17)。他是大卫的勇士之一,通过杀了“两个狮子般的摩押人”使自己出众(撒下23:20)。
●「比拿雅」:字义是「耶和华已建造」。是大卫的护卫长 23:20-23 。
●「基利提」:此处的居民也是非利士的一族,来自克里特岛(这个名字的意义就是克里特岛)。
●「比利提人」:字义是「仆从」,许多学者认为这是大卫由非利士雇来的佣兵,这个字的发音与「非利士」也有相当的关联。
●「基利提人和比利提人」:这两类人不是一般军人,而是「以家臣身分服务大卫的雇佣兵」。 王上 1:36-38
23∼26这些是协助大卫统治全国的人,和八15∼18比较,多了掌管服劳役的官和宰相(亦作“祭司”,为大卫家的祭司,与撒督及亚比亚他作公众的祭司不同)。“服苦的人”多是外邦人俘虏(参代上二十二1;代下二17∼18)。
23-26 大卫复位后内阁官员的名单:这分名单与8:16-18稍异,是大卫作王末期的委任。约押复得元帅职,在大卫朝中当权。
【撒下二十23~25行政职位】大卫圈内大臣的名单,反映大卫的行政架构日益复杂(参较:王上四1-19,所罗门的行政官员名单)。本段和撒母耳记下八15-18,与新巴比伦行政档中的名单相似。这些职位虽与示巴之乱无关,圣经编纂者在此加插,却是显示政治秩序得以恢复。添设徭役(服苦的人)部长一职,则反映加强防御工事和改良王国内部交通和运输系统的新政策。──《旧约圣背景注释──撒母耳记下》
【撒下二十24】「亚多兰掌管服苦的人;亚希律的儿子约沙法作史官;」
〔暂编注解〕“亚多兰”即列王纪上四章6节的亚多尼兰。撒母耳曾预言进贡(包括服苦役)是立王的其中一个恶(撒上八11∼16)。
「服苦的人」:负责为王劳力作工的以色列人。(参王上5:13注)
「亚多兰」:参串。
「史官」:职责是保管朝廷纪录并且提醒君王应处理的约会和责任。
掌管服苦的人。字面意义是“在劳工群之上”(见王上5:14,在这里被译为“服苦的人”的同一个希伯来词在那里被译为“征来的人[和合本为‘服苦的人’]”)。这一公职早先在撒下8:16-18或代上18:14-17的清单中并没有提到,并且似乎只是在大卫作王的末期才产生了这个职位。在所罗门作王期间,同一职位由“亚比大的儿子亚多尼兰”担任(王上4:6),在罗波安作王早期由“亚多兰”担任(王上12:18)。可能这些不同的经文指的都是同一个人。强迫服苦的体系在所罗门作王时期已经成了以色列人的肉中刺,以致在罗波安作王的早期,即北方众支派起来反抗的困难时期,亚多兰竟被石头打死了(王上12:18)。
约沙法。曾在大卫官员的早期名单中提到过。在所罗门作王的时候,他仍担任着同一职位(王上4:3)。关于他的工作,见撒下8:16的注释。
●「亚多兰」:字义是「我的主被称颂」。这人应该也是「亚多尼兰」王上 4:6 5:14 。
●「服苦的人」:「劳工群」、「奴隶群」。
●「史官」:负责管理政府的档案和档,也兼有传令官、的新闻秘书的功能。任何人晋见王都须先得到这个官员的批准。
【撒下二十25】「示法作书记;撒督和亚比亚他作祭司长;」
〔暂编注解〕「书记」:朝廷上的秘书。
「示法」:见8:17注。
撒督和亚比亚他。先前撒督和“亚比亚他的儿子亚希米勒”曾被提名为祭司(撒下8:17)。然而,现在的名单却是大卫作王晚期的名单,所以,看到儿子在父亲之前作祭司似乎令人惊讶。关于这些人的论述见撒下8:17的注释。
●「示法」:字义是「耶和华竞争」。
●「书记」:负责管理外交公文,在某些方面大概等同于今日的外交部长职务。 8:16-18 的书记是西莱雅。
【撒下二十26】「睚珥人以拉作大卫的宰相。」
〔暂编注解〕睚珥人可能是玛拿西支派的一族(民三十二41)或基列人的士师的后裔(士十3
5)。
「大卫的宰相」:原文为「大卫的祭司」。大卫的罪带来家庭惨变,众儿子都没有作领袖(参8:18)。
也是睚珥人的以拉。这位官员既没有列在撒下8:16-18的名单中也没有列在代上18:14-17的名单中。据推测他与列在撒下23:38中大卫的勇士中的“以帖人以拉”可能是同一个人,但是圣经关于这一点是沉默的。
●「睚珥」人:字义是「树木丛生的」。
●「以拉」:字义是「城市的监察者」。
●「宰相」:原文是「祭司」。 8:18 担任这个职位的是「大卫的众子」。这个「祭司」可能是使用了其他国家「祭司」作为「王室顾问」的意义。因为由圣经其他地方的记载看不出大卫的儿子们或以拉与撒督、亚比亚他的职务有混杂的地方。
◎这一份名单与 8:16-18 名单的最大差异,就是多了管理奴工的亚多兰,书记换成西莱雅。本来大卫的众子所负担的职位,变成以拉。这可能是押沙龙叛变之后带来的调整。
【思想问题(第20章)】
1 若果你是当日的以色列人,你会根据什么原则去选择追随示巴或大卫呢?今天,你又是凭什么理由选择你效忠的对象呢?
2 约押为何要刺杀亚玛撒?参19:13。约押在大卫手下立了不少汗马功劳,但这次杀亚玛撒之举却引来什么后果?参王上2:5-6。这对你有什么警惕?
3 试比较亚比拉妇人和约押捉拿示巴的策略,亚比拉妇人的策略如何比约押的优越?
4 23-25节记载大卫臣仆的名单,和8:16-18王朝初期的名单有何分别?导致分别的原因是什么?
──《串珠圣经注释》
【暂编注解数据源】
《启导本圣经注释》․《雷氏研读本圣经注释》․《串珠圣经注释》․《SDA圣经注释》․《蔡哲民查经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