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經資料大全

 

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

 

列王紀上第二十二章拾穗

 

【王上二十二1「亞蘭國和以色列國三年沒有爭戰。」

   〔暫編註解〕看十四30注。

         三年。第二十一章打斷了以色列國和亞蘭國軍事鬥爭的敘述,而本章又將這一敘述的線索接續起來。這些年是西亞歷史的多事之秋,亞述變得越來越強大,逐漸成為巴勒斯坦和敘利亞(亞蘭)各國的心腹大患。有一種普遍的說法認為,隨著當時亞述人的興起,他們的威脅與日俱增,以色列和亞蘭暫時擱置了他們之間的分歧和矛盾而聯合一致共同抵抗亞述人。可能是這種聯盟使以色列和亞蘭之間有了一段長達三年的和平時期。我們知道亞哈和便哈達是朋友,或說,至少曾經一度是朋友,因為他們倆過去曾聯合在卡卡(誇誇)戰役中抵擋撒縵以色三世。

         ◎「三年沒有爭戰」:這段時間根據亞述王撒縵以色三世的記載,西元前853年於歐蘭特河畔的夸夸發生戰爭,亞述對抗十二王的聯軍。亞哈派出兩千戰車、一萬步兵,佔了聯軍半數以上的軍力。學者一致認為十二王聯軍成功擊退亞述軍隊(雖然亞述文獻自稱獲勝)。亞蘭王便哈達當然也在聯軍之中。亞述王評價亞哈和便哈達是聯盟中實力最強的兩國。

         22:1-4  約沙法與亞哈合攻基列拉末:亞哈與亞蘭王便哈達立約 (見王上20:34) 後三年,戰事再度爆發。原因是以色列人要從亞蘭手中奪回基列地的拉末 (3)。 此地位於約但河東,地勢險要,掌握當時重要之商業通道。亞蘭王大概已答應將它歸還以色列,但一直沒有履行承諾。有關猶大王約沙法與以色列王亞哈的聯盟,見本章44節注。

 

【王上二十二1 年代小注:誇誇之戰亞哈和便哈達在第二十章末結盟之後,至今已有三年。學者一般假設他們繼續作為盟友,是因為亞述王撒縵以色三世逐漸西侵所構成的威脅。在主前八五三年,他終於入侵亞蘭南部。西方十二國聯盟與他在誇誇會戰。撒縵以色將以色列王亞哈和亞蘭王便哈達,列為哈馬王雅胡萊尼(Iarhuleni)領導下之聯盟中實力最強者。誇誇位於奧朗底河畔,大馬色以北約一百五十哩,但在哈馬以北則只有二十五哩。撒縵以色雖然宣稱戰勝,研究日後歷史卻發現西方聯盟成功地達到了他們的目標。撒縵以色要到十至十二年後,聯盟開始瓦解之時,才開始有控制該區的跡象。對付撒縵以色大致成功,很可能是亞哈有自信對亞蘭人採取軍事行動,試圖收復基列的拉末的原因。──《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王上二十二2「到第三年,猶大王約沙法下去見以色列王。」

   〔暫編註解〕猶大王約沙法是個敬畏神的君王,但他和亞哈家結親,兩國交好(王下八18;代下十八1)。看十四30注。

         「約沙法」:字義是「耶和華已審判」。

         「下去」見:猶大首都是耶路撒冷,比撒馬利亞高度高,因此用「下去」來形容約沙法的行動。

 

【王上二十二2~4經文在此並未指出以色列王為何人,但必定是亞哈無疑,如第20節所示。有關他與約沙法之間的相交請見:歷代志下十八1-2及列王紀下八18基列的拉末\cs8位於亞蘭及以色列交界,為現代的 Tell ar-RamithGlueck)而非 Irbid 東南的 Husn-`AjlunGray),後來在耶戶的時候丟在敘利亞人的手中(王下十32-33)。目前純粹是一場亞蘭人及以色列人的衝突(Oded),「你肯同我去攻……嗎?」(4節)暗示猶大及以色列並無尊卑之分,也並非如一些解經家所假設的是要求猶大與以色列合併──《丁道爾聖經註釋》

 

【王上二十二3「以色列王對臣僕說:“你們不知道基列的拉末是屬我們的嗎?我們豈可靜坐不動,不從亞蘭王手裡奪回來嗎?”」

   〔暫編註解〕基列的拉末在約但河東雅穆河附近。此城建于所羅門王時代,後落入亞蘭人手中(四13)。北國曾與便哈達訂約,可以取回此城(二十34),故有權要求。

         基列的拉末是屬我們的。很明顯,便哈達沒有照他曾經的許諾(20:34)將他佔有的以色列城邑全部歸還亞哈,因此,亞哈認為要想收回這些地方必須使用武力。

         「基列」:指的是約但河東的地區。

         基列的「拉末」:字義是「崇高」,位於約但河東的雅穆河附近,但詳細地點並不確定。

         「靜坐不動」:「表現無力的」 「不活動的」、「表現沈默的」。

         3~4 “基列的拉抹”。顯然這城在第二十章34節的條約之後並沒有歸還以色列。約沙法願意參與亞哈這場戰役。

 

【王上二十二4「亞哈問約沙法說:“你肯同我去攻取基列的拉末嗎?”約沙法對以色列王說:“你我不分彼此,我的民與你的民一樣,我的馬與你的馬一樣。”」

   〔暫編註解〕你我不分彼此。約沙法和亞哈早已結盟,而這個盟約是由他們兒女的婚姻締定的,即亞哈的女兒亞她利雅和約沙法的兒子也是他王位的繼承人約蘭(王下8:18 27)。既然這一聯姻所生的兒子──亞哈謝──即位時的年齡已有二十二歲(王下8:26),那麼,由此可見,亞哈和約沙法之間的聯盟必然已經締結了很長時間。在猶大接續約沙法作王的是約蘭和亞哈謝(王下8:16 25),而亞哈的兩個兒子,就是接續他作王的,也被起名叫作亞哈謝和約蘭(王上22:40;王下1:173:1),這一事實進一步表明了當時兩個皇族之間存在的友誼。

         我的馬。猶大和以色列一樣,他們的部隊看來都裝備了騎兵和戰車。約沙法是一位強大的軍事領袖,為周圍的鄰國所懼怕和敬重(代下17:10-19)。

         「你我不分彼此」:「我就像是你」, 代下 19:2 記載先知耶戶為此責備約沙法。

         ◎一般認為亞哈王在夸夸之役之後自信滿滿,因為他不但軍力強盛,可以跟十二國聯盟打敗亞述,而且半數以上的軍隊都是他的。因此只要猶大王再支援一下,打敗亞蘭拿下拉末,應該是沒問題的。

 

【王上二十二5「約沙法對以色列王說:“請你先求問耶和華。”」

   〔暫編註解〕求問。約沙法一向具有敬虔的品質(王上22:43;參看代下17:3-919:3-1120:5-32),他建議亞哈在出征之前先要求問神的旨意,並且當日這件事也就如此行了。

         「請你先求問耶和華」:原文是「請你現在尋求耶和華的話」。

         ◎約沙法是個敬虔的國王, 代下 17:3-9 ,因此打仗前希望求問神 22:5

         22:5-28  米該雅與假先知:二王在出發前諮詢先知的意見(5-12)。四百個亞哈所聘用的先知大概都是事奉耶和華的 (見11-12), 但約沙法看出他們只是順王的意願說一些稱心的話,並非從耶和華得著示,所以最後召了米該雅來。

 

【王上二十二5~6當時的慣例是在大型戰役以前求問(「求教」,JB;希伯來文 da{ras%)國家神祇,若要使此戰役作為「聖戰」則更不可缺少此一步驟。約沙法清楚表明他不是敬拜巴力者,因此他要求問耶和華,而非像他的戰友一樣,為自己的行為尋求自己的神祇賜下好兆頭(參:撒下二1;王下三11)。此處強調的是在採取任何行動前尋求神旨意的重要性。四百「國家主義的先知」可能集中於伯特利(十二28-29),這個數目並非誇張(王上十八19)。他們絕對順服於以色列王,他們的合一也使人懷疑他們所說的話只是為了要取悅於王,而非宣告真理(摩七10-13)。他們宣稱耶和華神必賜勝利,這也是以前的戰役致勝之因(二十1328)。──《丁道爾聖經註釋》

 

【王上二十二6「於是以色列王招聚先知,約有四百人,問他們說:“我上去攻取基列的拉末可以不可以?”他們說:“可以上去,因為主必將那城交在王的手裡。”」

   〔暫編註解〕當屬伯特利敬拜金牛犢的廟宇裡的一群人(十二2829)。西底家是他們的首領(11節)。

         “先知”。不是耶洗別那四百個巴力先知,而是耶和華的先知。然而,他們都受亞哈的俸祿,便說王喜歡聽的話。

         先知。這些不太可能是巴力的先知,亞哈不可能召聚一群異教神明的先知這樣公然地羞辱約沙法,因為約沙法明明提出是要求問主(耶和華)的先知。這些被召集的先知也宣稱他們是奉耶和華的名說話,但他們是一群假先知。

         主必將……交。這裡表示的希伯來詞語是'adonai,而不是Yahweh,那麼前者就可能將任何一位神明當作主或主人,而不是那位真正的主,Yahweh,即,耶和華。如果這些人是巴力的先知,那麼他們可能會用巴力代替主。稍後,同樣是這些先知,他們果不其然使用Yahweh這個術語作為他們的神明,其英文翻譯是“Lord”11 12節),以大寫形式出現。

         「我上去攻取基列的拉末可以不可以」:「我可以上去進攻基列的拉末嗎?或是停止呢」?

         6~23本節至23節所記的話,描寫謊言的力量,這四百假先知只知媚世,不敢說真話,有若在謊言之靈的控制下,說的全是假話。

 

【王上二十二7「約沙法說:“這裡不是還有耶和華的先知,我們可以求問他嗎?”」

   〔暫編註解〕耶和華的。約沙法這裡用的是Yahweh。很明顯,這位猶大的王不滿意那些以色列的先知,因此他表明,這些人必須和真神神的先知完全區分開來,他要的是耶和華的先知。從這裡開始,無論是耶和華的真先知還是其他認為自己敬拜神的人都用Yahweh代表8 11 12 14-17 19 21 24節)。

         22:7 顯然約沙法覺得這四百位先知不太可靠。作者似乎很謹慎的把這些先知 22:6 與「耶和華的先知」 22:7 分開來,他們也奉耶和華的名發言,但作者並不稱呼他們是「耶和華的先知」。此時北國的信仰是混雜著巴力與耶和華信仰的。

 

【王上二十二8「以色列王對約沙法說:“還有一個人,是音拉的兒子米該雅,我們可以托他求問耶和華。只是我恨他,因為他指著我所說的預言,不說吉語,單說凶言。”約沙法說:“王不必這樣說。”」

   〔暫編註解〕米該雅。還有一個人,根據亞哈的說法,可以向他求問Yahweh,但亞哈不喜歡這個人。此人是耶和華的真先知。約瑟夫堅稱,這個米該雅(Antiquities viii. 14. 5)就是先前因為亞哈處理便哈達的不智行為而向他說凶言的那個先知(20:35-43節)。

         我恨他。邪惡總是恨惡良善。亞哈恨惡米該雅就是因為米該雅的話沒有遂他的心願,他固執己見,也想讓先知的預言和他的想法一致。

         「音拉」:字義是「神所充滿的人」。

         「米該雅」:字義是「誰像神」。猶太古史的作者約瑟夫說這個米該雅就是 20:35-43 那個沒有記載名字的先知,當時被囚在監獄中。

         「恨」他:「恨惡」。

         「不必這樣說」:「不要這樣說」。

 

【王上二十二9「以色列王就召了一個太監來,說:“你快去,將音拉的兒子米該雅召來。”」

   〔暫編註解〕「太監」:原作「官員」。

 

【王上二十二10「以色列王和猶大王約沙法在撒瑪利亞城門前的空場上,各穿朝服,坐在位上。所有的先知都在他們面前說預言。」

   〔暫編註解〕“空場”。一個空曠的地方,或一個大的打穀場。

         城門。亞哈為約沙法和他的隨從舉行了一場國宴(代下18:2),之後兩位王就去了城門口的寬闊處。城門口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地方,通常君王都坐在那裡施行審判(撒下15:219:8;參看得4:1;詩127:5)。

         「空場」:「打穀場」。

         「朝服」:「外袍」。

 

【王上二十二10「以色列王和猶大王約沙法在撒瑪利亞城門前的空場上,各穿朝服,坐在位上。所有的先知都在他們面前說預言。」

    二王穿著朝服(LXX 作「全副披甲」),其意義可能並非指「穿著耀眼的盔甲」(NEB;「穿著制服」,Gray),而是按著公開正式場合的規矩穿著朝服。城門前的空場AV 作「廣場」;NEB 作「入口」)乃用來作大型群眾聚會之用。有關其露天法庭請見:撒母耳記上十四2及二十二6。──《丁道爾聖經註釋》

 

【王上二十二11「基拿拿的兒子西底家造了兩個鐵角,說:“耶和華如此說:‘你要用這角抵觸亞蘭人,直到將他們滅盡。’”」

   〔暫編註解〕「角」:乃軍事勢力的象徵(參串7)。

         「抵觸」:即「刺傷」。

         鐵角。這兩個鐵角可能一個是為以色列,一個是為猶大,象徵他們有力量打敗亞蘭。在經文中角通常被用來代表勝利(申33:17;撒上2:1)或國家或力量(但7:7 8 248:2-10;亞1:18 19)。先知經常用象徵性表號性的行為作為有效的辦法來闡明他們所發出的信息(耶13:1-1119:127:2;結4:1-4 9 12:3-724:3-12 15-24)。

         耶和華如此說。很有趣,這裡要注意到,西底家現在也開始冒用耶和華的名字說話了。但這並不代表他是耶和華的真先知,他可能只是假裝迎合約沙法王的要求罷了(第5節)。

         「基拿拿」:字義是「經商者」。

         「西底家」:字義是「耶和華是公義的」。

         「鐵角」:「鐵製的犄角」。代表「堅強的力量」。

 

【王上二十二11西底家用模型來強調他們的信息,鐵角代表可以驅逐亞蘭離去的能力(如申三十三17的約瑟)。耶利米便常常使用演出或象徵式的方式來說預言(耶十九110-12,「瓦瓶」,二十八10-11,「軛」;參:結四,描繪出被圍攻的城市),栩栩如生地強調他的信息。──《丁道爾聖經註釋》

 

【王上二十二12「所有的先知也都這樣預言說:“可以上基列的拉末去,必然得勝,因為耶和華必將那城交在王的手中。”」

   〔暫編註解〕所有的先知。以色列的先知所給出的信息都是他們的王喜歡聽的。他們知道自己說的是假話,並且結果就是亞哈的死亡。他們實際上是在鼓勵他開始這愚蠢而又危險的使命。

         耶和華。希伯來文Yahweh。現在這些先知開始使用耶和華的名字了,而這是他們從前一度回避使用的(第6節註釋)。他們是假先知,他們不是在為耶和華說話,即使他們現在妄用他的名說出自己欺騙性的聲明。

         「必然得勝」:「使昌盛」、「帶來成功的結果」。

 

【王上二十二13「那去召米該雅的使者對米該雅說;“眾先知一口同音地都向王說吉言,你不如與他們說一樣的話,也說吉言。”」

   〔暫編註解〕說吉言。神先知的信息是從神那裡得來的,而不是從人那裡得來。無論順耳與否都是主指示並告訴他們要說什麼。奉差遣去召米該雅的使者對先知有一種普遍低下的概念,他想或許自己的勸告會影響米該雅所要發出的信息。

         也說吉言。人想聽的好話未必都是好話,通常都是忠言逆耳。從亞哈自身的立場來說怎麼樣呢?鼓勵他踏上如此危險的行程無疑是要致他於死地了。逆耳的真理總要比順耳的謊話好的多了。

 

【王上二十二14「米該雅說:“我指著永生的耶和華起誓,耶和華對我說什麼,我就說什麼。”」

   〔暫編註解〕耶和華……說什麼。真先知是不能被收買的,也不能被強迫預言虛假的平安順利。因為預言從來沒有出於人意的,乃是人被聖靈感動,說出神的話來(彼後1:21)。

 

【王上二十二15「米該雅到王面前,王問他說:“米該雅啊,我們上去攻取基列的拉末可以不可以?”他回答說:“可以上去,必然得勝,耶和華必將那城交在王的手中。”」

   〔暫編註解〕米該雅的語氣和表情顯示他在說諷刺的話(比較16節)。

         初時他僅重述其他先知的意見,約沙法可能從他說話的口吻中知道這話是帶有諷刺含意,並非屬實。

         可以上去,必然得勝。米該雅明顯是在用諷刺來處理這件事並嘲笑那些假先知的話。是的,可以上去,必然得勝’──這就是那些先知對你所說的話──並且“‘耶和華必將那城交在王的手中。那你就照著做好了,看看會有什麼事情發生這些話是王從所有的先知那裡聽到的,也是他所喜歡聽的信息,但當它們再次從米該雅口中說出來時,人們都能聽出其中的弦外之音,充滿了輕蔑和諷刺。

 

【王上二十二16「王對他說:“我當囑咐你幾次,你才奉耶和華的名向我說實話呢?”」

   〔暫編註解〕從王的問題可知先知米該雅所說的(15節)乃語含諷刺的反話。他預言亞哈的死,北國將陷入一片混亂中(17節)。

         「囑咐你」:原作「叫你起誓」。

         實話。亞哈似乎立即明白了先知話中的譏刺之意。亞哈對神是很熟悉的,同樣,對這些冒他名說假預言的先知也是很熟悉的,他知道米該雅就沒打算讓人們將他所說的話當真。

         「囑咐」你幾次:「使之起誓」、「嚴令」。

         22:16 可以看出米該雅說話的語氣一定很明顯顯出他並非真誠的傳遞預言,以致亞哈立刻要他說實話。

 

【王上二十二16亞哈希望得到奉耶和華的名起誓的權威性預言,米該雅則用一個故事性的異象預告亞哈將死,軍隊將潰散(17節)。請注意他同時也把握機會詢問是否應「避免」(參15節)攻打或是尋求訂立和平條約(而非如 JB 所譯之「不幹擾」)。──《丁道爾聖經註釋》

 

【王上二十二17「米該雅說:“我看見以色列眾民散在山上,如同沒有牧人的羊群一般。耶和華說:‘這民沒有主人,他們可以平平安安地各歸各家去。’”」

   〔暫編註解〕事實是亞哈將會被殺,他的軍隊四散。

         米該雅從神得到啟示。

         「牧人」:經常用來代表君王。整句的意思是:以色列王亞哈將會被殺,軍隊解散(見36)。

         「平平安安」:指戰事結束。當時亞蘭人只針對亞哈王(見31),並沒有進攻以色列的野心。

         以色列眾民散在山上。米該雅現在改變了他的語調,變得極其嚴肅認真。他發出了神交給他的信息。以色列眾民散在山上,他們沒有主人,要各歸各家。

         22:17 是以亞哈為以色列人的牧人、主人,主人死去,羊群就四散回家了。因此,米該雅是預言亞哈如果出戰將會戰死。

 

【王上二十二17沒有牧人的羊群形容沒有領袖的情況,最終必導致分裂及毀滅的下場(民二十七16-17;亞十三7;太九36,二十六31)。

第二個異象(二十二19-28)。這比第一個更直接,而且更有責罪意味。它說看見至高神隱祕處寶座的景象(如賽六1,啟四2)。真先知不只描述神所說的話(14節),也包括他自己所看見的。「天上的萬軍」不是指星宿諸神,或什麼烏加列神話裡的天庭,而是神的使者在執行祂的命令。──《丁道爾聖經註釋》

 

【王上二十二18「以色列王對約沙法說:“我豈沒有告訴你,這人指著我所說的預言,不說吉語,單說凶言嗎?”」

   〔暫編註解〕我豈沒有告訴你?。是的,他以前從米該雅那裡聽到的都是凶言(第8節),現在,他又一次聽到的關於王和民眾的預言還是不好的結果。當一件事情是邪惡的時候,真先知也只能將它描述成邪惡的。需要改變的不是先知這方面的信息,需要改變的是王的行動方向。

         22:18 中,亞哈執意要出兵,但是米該雅作負面的預言,因此亞哈必須用「米該雅習慣講不吉祥的話」來影響猶大王不要相信米該雅的負面預言。

 

【王上二十二19「米該雅說:“你要聽耶和華的話。我看見耶和華坐在寶座上,天上的萬軍侍立在他左右。」

   〔暫編註解〕我看見耶和華。這真是一個令人震驚的異象,先知竟被允許看到了隱藏在人間事務背後的籌謀往來。它使我們想起了伯1:6-12節所描述的生動畫面。

         22:19 米該雅的話一開始有「因此,你要聽.....」。表示亞哈王不信這個預言,所以米該雅要更清楚的說明這個預言。

         19-23米該雅繼續指出:亞哈的陣亡,甚至先知的假話,都是出於耶和華,因耶和華已定意降禍在他身上(見王上20:42; 21:19)。神是藉著惡魔對人的引誘和陷害施行刑罰(參士9:23; 撒上16:14; 18:10; 19:9;撒下24:1)。

 

【王上二十二20「耶和華說:‘誰去引誘亞哈上基列的拉末去陣亡呢?’這個就這樣說,那個就那樣說。」

   〔暫編註解〕「陣亡」:原文可譯作「進攻」。

         「引誘」:「勸服」、「瞞騙」。

         「陣亡」:「仆倒」、「死於非命」。

 

【王上二十二21「隨後有一個神靈出來,站在耶和華面前,說:‘我去引誘他。’」

   〔暫編註解〕「神靈」:原文就是「靈」,而且是陽性型態。

         2123 耶和華容許“謊言的靈”控制眾先知,使他們為亞哈提供錯誤的意見。然而,亞哈必須為所作的選擇負責任,因為米該雅已經給他提出警告了。

 

【王上二十二22「耶和華問他說:‘你用何法呢?’他說:‘我去要在他眾先知口中作謊言的靈。’耶和華說:‘這樣,你必能引誘他,你去如此行吧!’」

   〔暫編註解〕謊言的靈。在聖經中,神的作為經常被描述為,他對有些事情不加干預。這整幅景象是一個寓言,亞哈既然選擇聽從假先知,神就允許他被他們欺騙以至走到敗亡的地步。

         「他眾先知」口中:「他的眾先知」,表示這先知是「亞哈」的先知,而非「神的先知」。

         「謊言的靈」:「虛假的靈」、「欺騙的靈」。

 

【王上二十二22~23許多解經家認為謊言的靈(21節)乃奉差遣去引誘,NIVNRSV;參:JB 譯為「詭計」或是「欺騙」;參:耶二十7)與神的道德本性相違背。此處並無證據顯示這便是敵擋神旨意的謊言之父撒但,或視之為啟示之靈(DeVries)。這應當是擬人化的預言之靈(亞十三2;約壹四6),因為即使是假先知都可能受超自然靈力的控制,而非只限於人理性所可以理解者。這個謊言之靈代表為達到自己的目的而說出與真理不合之謊言的力量(耶十四14,二十三1626;結十三2-317)。聖經中也有其他地方利用在撒但裡的謊言之靈(伯一6-12;約八44)。真理之主不但定奪善事,也掌管惡事(23節,「災禍」,賽四十五7)。以利亞曾經預言亞哈的結局,這次神使用假預言的目的也是要強調神控制萬事,包括對不信者最後的審判。神已經放棄亞哈(參:羅一24-28),但仍然給他機會使用他的自由意志去選擇悔改。亞哈的自欺欺人只能夠使他沈淪、毀滅得更深,成為他自己的教訓(耶二19)。──《丁道爾聖經註釋》

 

【王上二十二23「現在耶和華使謊言的靈入了你這些先知的口,並且耶和華已經命定降禍與你。”」

   〔暫編註解〕◎許多人討論 22:19-23 的神學問題:神到底會不會派靈來欺騙人?我們可以想像即使天上真的有這種討論會,一定也不是人眼可以看見的,這一段經文應該是神讓米該雅看見一個特殊的異象,表示只要讓亞哈的先知一起說出亞哈喜歡聽的謊言,一定能夠讓亞哈去陣亡。至於是不是神要欺騙人,這應該是籠統的表達「一切都是出於神」的意思,而不一定表示整個細節就如米該雅說的那樣。

 

【王上二十二24「基拿拿的兒子西底家前來,打米該雅的臉,說:“耶和華的靈從哪裡離開我與你說話呢?”」

   〔暫編註解〕打米該雅。邪靈總要露出自己的惡毒。它粗厲、殘忍,而非柔和、仁慈。神的百姓得到忠告,一切的靈,你們不可都信,總要試驗那些靈是出於神的不是(約一4:1)。憑著他們的果子,就可以認出他們來(太7:20)。加5:19-23節列舉出了情欲和聖靈所結之不同的果實,憑著這些,所有靈的本質就可以被試驗出來了。西底家打米該雅的臉,他就證明了在他裡面的靈是惡的。

         「打....的臉」:「打....的臉頰」。

         24~25 當米該雅的權威受到西底家質疑的時候,這位真先知預言說,當以色列被打敗的時候,西底家便看見實情了。

 

【王上二十二24「基拿拿的兒子西底家前來,打米該雅的臉,說:“耶和華的靈從哪裡離開我與你說話呢?”」

    「打臉頰」(RSV)比打臉譯得更好,因為這是久已存在的合法行動,象徵公開要求被打之人說出真話(如耶穌基督,約十八22)。他的問題:耶和華的靈從哪裡離開?可能是質問米該雅的預言來源,或是暗示任何人都可以如此編造謊言(參:代下十八23)。希伯來文的經文極為難解,LXX 及歷代志可能是對原文的解釋(「哪一種靈?」)。──《丁道爾聖經註釋》

 

【王上二十二25「米該雅說:“你進嚴密的屋子藏躲的那日,就必看見了。”」

   〔暫編註解〕米該雅的意思是:以色列軍戰敗就是預言應驗之時(比較申十八22),到那時西底家便自然明白神的靈究竟向誰說話(24節)。

         「進嚴密 ...... 藏躲」:指被敵軍擊敗。

         必看見了。米該雅沒有對西底家所提問題的具體話語予以太多的關注,就像他沒有太多關注他們主要分歧似的,即,誰是真正的先知。西底家很快就會看到,在亞哈失敗的不幸中,他自己必遭受很大的痛苦。

         「嚴密的屋子」:「房間的內室」。

         ◎當亞哈陣亡,追究責任的時候,西底家就危險了,因此他會躲藏起來。簡單說,米該雅的意思是「預言實現時」,你就知道神跟米該雅說話,沒有跟西底家說話了。

 

【王上二十二25~28結局將證明米該雅是對的。當神的話語宣告出審判之聲時,人常常會想要去制止,米該雅如同耶利米(三十六26,三十八2-6)一樣,不是第一個,也將不是最後一個因此被監禁的先知。邑宰及「王子約阿施」(JB,除此以外我們對亞哈這個兒子一無所知)受命嚴嚴地監管先知。並沒有那個時代的證據可以證明所謂王的兒子只不過是指一個小官(26節,NEB 邊註作「代表」;參:耶三十六26,三十八6等有關代表王室監禁先知事件)。「等候我平平安安的回來」(MT)可能是一個勝利宣言的結尾,並非僅是安全NEBNIV)歸來。米該雅的回答將會得到歷史的證實。有些解經家認為「眾民哪!你們都要聽」(LXX 的歷代志無此句)此句乃為了要視米該雅即彌迦(一1)而加。這是很自然的呼籲,成為階下囚的先知作出這種挑戰,藉著即將發生的事實(亞哈將無法平安回來,35節)可以印證他的預言之真實性。──《丁道爾聖經註釋》

 

【王上二十二26「以色列王說:“將米該雅帶回交給邑宰亞們和王的兒子約阿施,說:」

   〔暫編註解〕米該雅此時或已在囚禁之中,是在監牢中把他召來(參89 27節)。

         「邑宰」:即統治城市的官員。

         「王的兒子」:可能是官銜,指王的親信(參耶36:26; 38:6)。

         「帶回」:看起來米該雅真的是被監禁,所以此處原文用「帶回」。

         「邑宰」:「城市的統治者」。

         「亞們」:字義是「具有技能的工匠」或「熟練的工匠」。

         「約阿施」:字義是「神的賞賜」。

 

【王上二十二27「王如此說:把這個人下在監裡,使他受苦,吃不飽、喝不足,等候我平平安安地回來。”」

   〔暫編註解〕監裡。亞哈在他對米該雅的粗暴行為上顯示了自己是個惡人。他把那,如果其建議被注意,被採納,就能救他性命的先知,下在監裡。

         平平安安地。亞哈希望以色列人認為,他不在意也不相信先知的話,並且確定自己會平平安安地回來,但他後來的行為(第30節)顯示出,他對於自己所要投入的這場戰鬥之結果存在嚴重的誤判。

         「使他受苦,吃不飽喝不足」:原文是「吃餅困苦、喝水困苦」,意思的確是「吃喝不足」。

 

【王上二十二28「米該雅說:“你若能平平安安地回來,那就是耶和華沒有藉我說這話了。”又說:“眾民哪,你們都要聽!”」

   〔暫編註解〕眾民啊,你們都要聽。米該雅接受了王的挑戰,並且他要所有的百姓都注意這件事。如果亞哈從戰場上平平安安地回來,那麼他就承認耶和華沒有藉他說話了,自己就是假先知。當然,相反的結果也可以證明事實真相。如果王不能平安地回來,全國都會知道那四百個大聲大膽說預言的先知不過是騙子,耶和華並沒有與他們同在。這樣的試驗很公平(申18:22)。

         「眾民哪,你們都要聽!」:呼喚旁聽的眾人作為見證的意思。

         ◎其實米該雅已經依照亞哈的命令,向他說真實的預言。22:16 顯示亞哈想聽真實的預言,但 22:26-29 中亞哈和約沙法的反應,又顯示出他們並不想聽真實的預言。我們會不會也跟這兩王一樣的矛盾?一面想聽真話,一面又只想聽好話。

 

【王上二十二29「以色列王和猶大王約沙法上基列的拉末去了。」

   〔暫編註解〕……去。約沙法曾要求求問一位耶和華的先知(第5節),當他聽到米該雅的預言,說這次出征將會遭遇失敗時,他本應該注意到先知的信息並拒絕參加亞哈的邀請。但事實上,他太早地用一個莊嚴的誓言表態(第4節)要參加戰鬥,很明顯,他已和亞哈結成軍事同盟,儘管如此,他還是可以清楚地告訴亞哈,他不能違背主耶和華的旨意。實際上,他如此做就可以勸阻亞哈參戰了。但和亞哈同去的熱心使得約沙法是在鼓勵亞哈自蹈滅亡的險境了。就像後來所發生的,約沙法為他參加此事受到了來自耶和華的嚴厲譴責(代下19:2)。

         22:29-38  亞哈陣亡:約沙法和亞哈終於上陣作戰。亞哈始終不敢漠視米該雅的警告,所以改裝上陣(30),希望能逃過大難。亞蘭人只想殺亞哈,雖然認不出他,卻無意中把他射死(31-35),應驗了先知的預言(見王上20:42)。

 

【王上二十二30「以色列王對約沙法說:“我要改裝上陣,你可以仍穿王服。”以色列王就改裝上陣。」

   〔暫編註解〕亞哈改裝,以為可以避過敵人的注意,令米該雅說他將死於戰爭中的話失效。他雖易服,卻為一個“隨便”開弓的亞蘭士兵所射死(34節)。神罰難逃,可為任性犯罪不知悔悟者的殷鑒。

         亞哈這種膽怯的做法,顯出他暗暗地懼怕米該雅的預言可能是真的。

         我要改裝。亞哈的這種預防措施顯示了他對自己半信半疑的性格。在內心深處亞哈知道米該雅是真先知,他也擔心米該雅的預言成為現實。但他要盡一切努力去阻止或改變預言的實現。

         22:30 顯示亞哈並非完全不相信米該雅的預言,比較奇怪的是約沙法怎麼會完全不相信米該雅的預言。

 

【王上二十二31「先是亞蘭王吩咐他的三十二個車兵長說:“他們的兵將,無論大小,你們都不可與他們爭戰,只要與以色列王爭戰。”」

   〔暫編註解〕爭戰。這個命令正是從那個亞哈饒恕性命之人的口中發出來的,因為先前的那件行為亞哈受到了先知的責備(20:42)。

         「三十二個車兵長」: 20:1 記載亞蘭有32個附庸國, 20:24 記載用專業軍官替代這32個附庸國王,此處可能就是說這32個專業軍官。

         22:31 亞蘭王的命令直譯是「無論小的大的,你們都不要攻擊,只要單單(攻擊)以色列王」。亞蘭王也沒有要車兵長非要殺死以色列王不可,他大概是想報 20:31-34 的仇。

 

【王上二十二31「先是亞蘭王吩咐他的三十二個車兵長說:“他們的兵將,無論大小,你們都不可與他們爭戰,只要與以色列王爭戰。”」

歷代志下十八30省略了此三十二車兵長,但我們無需因此認為這是抄寫文士根據二十章1節而作的添加。此數目字可以說是強調亞哈在上兩役放過這三十二個人實屬下策(二十11624)。──《丁道爾聖經註釋》

 

【王上二十二32「車兵長看見約沙法,便說:“這必是以色列王。”就轉過去與他爭戰,約沙法便呼喊。」

   〔暫編註解〕「呼喊」:可能是指約沙法在戰場向士兵所發出的口號。

         約沙法便呼喊。在代下18:31節中還有更多的描寫:耶和華就幫助他,神又感動他們離開他。約沙法可能是自發地向神發出了救命的呼喊,也是向他自己的部隊發出求救的喊聲。亞蘭人認出這樣的喊聲不是從以色列王那裡發出的。

         「呼喊」:原文是「呼求」, 代下 18:31 將此「呼喊」解釋為向神發出的禱告。

 

【王上二十二32擒賊先擒王以打亂軍心,這是古老的戰略,亞哈王卻無所顧忌地現身於戰場上直到晚上(35節)。約沙法見自己被包圍便呼喊,可能是想要指出自己的身分或是要呼求援助。歷代志下十八31將之解釋為向神發出的禱告,神應允他的禱告「幫助他」,使戰車兵長離開他。約沙法因參與此戰而受到責備(代下十九2)。──《丁道爾聖經註釋》

 

【王上二十二33「車兵長見不是以色列王,就轉去不追他了。」

 

【王上二十二34「有一人隨便開弓,恰巧射入以色列王的甲縫裡。王對趕車的說:“我受了重傷,你轉過車來,拉我出陣吧!”」

   〔暫編註解〕“隨便”。沒有特定的目標。神竟然使用意外的事件來成就祂堅決的旨意(比較二一19)。“甲縫”。即盔甲的夾縫處。

         隨便。生命裡最顯著的成功和最徹底的失敗有時似乎真的是系結於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亞蘭的弓箭手偶然一箭就殺死了以色列王並使自己的國家贏得了戰鬥。這個人肯定不知道自己所發出之箭的結果。偶然之箭有時就是決定命運之箭。但人們應該知道,任何命運之箭的發出,它們所有的結果,都有那統管一切者的命令。

         你轉過車來。趕車的人能使戰車轉向,但他卻不能改變命運大鐘的指針。亞哈生命最後的時刻來到了,現在他知道米該雅的預言是真的了。

         「隨便」開弓:「單純」。表示這人是沒有特地瞄準誰,僅僅是任意朝敵陣射箭。

         「甲縫」:「軍裝接縫」。當時的軍裝是用金屬片編織連接起來的,射中接縫,正好是軍裝無法保護的地方。

         「受了重傷」:原文僅僅是「受了傷」。

 

【王上二十二34「有一人隨便開弓,恰巧射入以色列王的甲縫裡。王對趕車的說:“我受了重傷,你轉過車來,拉我出陣吧!”」

    有一人隨便開弓(「隨便」AV作「胡亂」,帶出希伯來文「無意中」之意思,亦即並無特定的目標而開弓),便將預言必死的對象射中要害(NRSV 作「未發覺地」)。由拉吉、努斯文件及伊拉克的寧錄所發現的盔甲乃是由小塊金屬片聯繫而成,此處可能射入是鎧甲(希伯來文 d#b[a{qi^m)及護胸之間的隙縫。趕車的必須急轉彎(希伯來文為「轉過你的手來」),顯然車上並無第三者手持抵禦的盾牌,好像當時有些敘利亞戰車的作法一樣(王下七2)。──《丁道爾聖經註釋》

 

【王上二十二35「那日,陣勢越戰越猛,有人扶王站在車上,抵擋亞蘭人。到晚上,王就死了,血從傷處流在車中。」

   〔暫編註解〕「抵擋」:原作「面向」。亞哈勉強站在車上,大概是要維持軍隊作戰的士氣。

         站在車上。亞哈非常勇敢地繼續堅持,使他自己被人扶著站在車上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抵擋亞蘭人」:原文是「對著亞蘭人」。大概是要讓士兵看到以色列王還在陣上,以免打擊士氣。

         到「晚上」:「傍晚」、「日落」。

 

【王上二十二36「約在日落的時候,有號令傳遍軍中說:“各歸本城,各歸本地吧!”」

   〔暫編註解〕最後戰爭結束,軍隊解散,應驗了米該雅的預言(17)。

         各歸本城。黃昏時刻,王死了,他的死意味著以色列期待勝利之希望的破滅。亞哈的固執不僅將自己帶進了可恥的墳墓,也給整個國家帶來了悲慘和失敗。

 

【王上二十二37「王既死了,眾人將他送到撒瑪利亞,就葬在那裡。」

   〔暫編註解〕他們把亞哈葬在撒瑪利亞。

         葬在那裡。從暗利起撒瑪利亞就成了以色列王固定的埋葬地點(王上16:28;王下10:3513:914:16)。

 

【王上二十二37~38有些版本(LXX)將王既死了視為喪鐘哀哭之一部分(36節)。第\cs1637節細節應驗了以利亞的預言(二十一19)。撒瑪利亞的池可能是出土的王宮園中十尺長五尺寬的池子(見:IBD1377頁之圖),他們在那裡洗他的車(38節),狗來餂他的血,妓女也在那裡洗澡(按希伯來文次序)。我們不需要視此為「一位過分激進的編者來添加的」(Robinson)或是「一位敬虔編者拙劣的手法,想要保證原來的預言中沒有一個細節不得應驗」(Jones),特別因為這裡只是部分的應驗(見二十一19)。若我們視此為「妓女洗澡的地方」,則可能是另外一處地方的池子。有些解經家想要澄清,指出婦女為了多產而用王的血洗澡,或認為她們是在洗他的盔甲(希臘文)或武器(NIV 邊註),則必須要將 MT 改動。──《丁道爾聖經註釋》

 

【王上二十二38「又有人把他的車,洗在撒瑪利亞的池旁(妓女在那裡洗澡),狗來舔他的血,正如耶和華所說的話。」

   〔暫編註解〕關於亞哈之死的預言, 參看第二十一章19節的腳註。

         有關此節與以利亞預言的衝突,見王上21:19注。

         「妓女在那裡洗澡」:指不潔淨的地方。有學者認為根據亞蘭文的用法,此句可譯作「他們又洗武器」。

         撒瑪利亞的池。考古方面的挖掘已經發現了這個據說就是撒瑪利亞池的地方。它位於亞哈王宮北翼的一個院子裡,長33.6英尺,寬16英尺(10.2米乘4.9米),深16英尺。池子是從岩石中鑿出來的,內壁塗有一層厚厚的灰泥或石膏。

         把他的車洗(直譯為:洗他的盔甲)。字面上是,妓女洗澡。英文LXX版作,妓女在血中洗澡。這其中的意思非常難解,隱晦不明,今天已不能知曉這是指的什麼習俗。約瑟夫對此處的解釋為,妓女後來繼續在那個水泉洗澡Antiquities viii. 15. 6)。英文KJV版的翻譯反映了古敘利亞和拉丁文版的聖經。

         22:38 應驗了 21:19 所記載以利亞的預言,不過指的應該是「城外」,因為拿伯死在耶斯列城外,亞哈的血在撒馬利亞城外被狗舔。

 

【王上二十二38 撒瑪利亞的池撒瑪利亞遺址的挖掘,在西北角的城牆裡面,王宮的旁邊,發現了一個大型的水池(16×33呎)。然而這池是否本節所述的水池,卻無法肯定。究竟經文是說妓女在池子中或在血中,還是在兩者之中洗澡,也不清楚。──《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王上二十二39「亞哈其餘的事,凡他所行的和他所修造的象牙宮,並所建築的一切城邑,都寫在以色列諸王記上。」

   〔暫編註解〕“象牙宮”。亞哈的宮殿被發掘時,考古學家發現許多象牙製品。

         「象牙宮」:指以象牙嵌飾的房屋。

         象牙宮。請將這裡和詩45:8節的象牙宮和摩3:15節的象牙的房屋作比較。亞哈的宮殿之所以如此命名是因為其富麗堂皇的裝飾中大量使用象牙。對亞哈王宮的挖掘已經充分證實了這一描述,在那裡發現很多象牙雕刻鑲嵌的物品。同時,在敘利亞和巴勒斯坦發現了許多象牙雕刻的事例。

         城邑。關於這些城邑沒有找到進一步的與之相關的記載。在亞哈統治期間以色列相當的繁榮。

         「象牙宮」:考古學家已經挖掘出撒馬利亞的象牙宮,內牆與家具都鋪上象牙。這顯示亞哈年間,以色列的國勢與經濟能力都很不錯。

 

【王上二十二39亞哈修造(可能是「重修」或「加強」)一個新的宮殿,並在撒瑪利亞(第II層)及米吉多(第IVbVa層)大事改造,同時將以前被稱為「所羅門的馬棚」建為倉庫。他同時使夏瑣擴大兩倍面積。這一切的工程加上耶利哥的復興(十六34)都顯示這個時期是極度繁榮的時期。──《丁道爾聖經註釋》

 

【王上二十二39 象牙宮這時代十分流行以象牙作為傢俱和護牆板的鑲嵌材料。牙的主要來源是從亞蘭進口的象牙(當時敘利亞象仍未絕種)。象皮、象牙、活象,有時都包括為貢品的一部分。亞述巴尼帕在卡拉(Kalah)的王宮,發現了一些十分精美的象牙雕刻,用來裝飾牆壁。在主前九至八世紀撒瑪利亞的遺址發現了超過五百塊象牙殘片,其雕刻包括了好些腓尼基和埃及藝術主題。──《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王上二十二40「亞哈與他列祖同睡。他兒子亞哈謝接續他作王。」

   〔暫編註解〕亞哈謝。亞哈謝的確是在他的父親亞哈死後立即作王的,但關於他統治的細節直到第51節才出現。

         「亞哈謝」:字義是「耶和華掌握」。

         ◎即使亞哈巧妙變裝,還是逃不過巧合的一箭,神的審判終於臨到亞哈。但亞哈至少是被盛大埋葬的(與他列祖同睡),他的王朝卻很快就滅亡。

 

【王上二十二41「以色列王亞哈第四年,亞撒的兒子約沙法登基作了猶大王。」

   〔暫編註解〕約沙法。在一段相當長的關於亞哈王朝的記述之後(王上16:2922:41),記錄又轉到猶大王的事上。

         41~49本節至49節講約沙法效法他父親亞撒行在正道上,並和北國和好,通商且結婚盟,娶了亞哈的女兒為媳。此事不為神所喜(代下十九2)。47節說以東沒有王,可能此時臣屬猶大國。

         22:41-49  約沙法作猶大王:約沙法效法父親亞撒事奉耶和華,只是沒有廢去邱壇(見王上3:2注)。

         4150 賢君約沙法在猶大執政(主前873848年)的事蹟,在歷代志下第十七至二十章有更詳盡的記載。他的兒子約蘭娶了亞哈與耶洗別的女兒亞他利雅為妻(王下八1618),為猶大打開了巴力膜拜之門。

 

【王上二十二41「以色列王亞哈第四年,亞撒的兒子約沙法登基作了猶大王。」

    此處所指的乃是他獨自作王的開始(主前869年),他的統治可追溯至亞撒王朝第三十九年〔參十六29,亞撒王朝共為期四十一年(十五10)〕。約沙法可能受他父親的影響,因此也沒有除去邱壇(十五11-14)。──《丁道爾聖經註釋》

 

【王上二十二42「約沙法登基的時候,年三十五歲,在耶路撒冷作王二十五年。他母親名叫阿蘇巴,乃示利希的女兒。」

   〔暫編註解〕「阿蘇巴」:字義是「被遺忘的」。

         「示利希」:字義是「武裝的」。

 

【王上二十二42 年代小注按照蒂利的考證,約沙法的在位日期是主前八七二至八四八年,其他計算系統都只有兩年以下的差異。至今未曾發現古代近東提及過約沙法其人的經外碑文。──《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王上二十二43「約沙法行他父親亞撒所行的道,不偏離左右,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只是邱壇還沒有廢去,百姓仍在那裡獻祭燒香。」

   〔暫編註解〕亞撒所行的道。關於約沙法的統治《列王紀》中沒有給出太多具體的事例和細節,整個的記錄只有從第41至第50節的短短幾筆。而在《歷代志》中關於他的記載就豐富詳細的多了,也更完全(代下17:121:1)。對於約沙法,著重強調的一點就是,他是一個好王,行他父親亞撒所行的道。關於亞撒的敬虔,請見王上15:11-15節;代下14:2-515:8-18。但約沙法似乎是一位比他的父親更好的王,因為經上沒有記載他有什麼錯行,像他父親亞撒晚年所做的(代下16:2-12)。

         還沒有廢去。這裡的記載和代下20:33節一致。但代下17:6節說,從猶大除掉一切邱壇和木偶,這裡的意思是說約沙法除去了大部分邪惡敬拜的地方,其中也包括木偶,但他允許一些未經公認的不重要的邱壇保留了下來。或者說他曾將這些東西除掉,而後來又有人恢復了。

         約沙法大概由西元前872-848年作王,前三年是跟亞撒一起執政,西元前869年才單獨執政。

         「邱壇」:「高地」、「高處」。這是地方性的宗教聖地,通常形狀為平坦的、岩石鑿成的平台,有獻祭用的祭壇或處所。

         「邱壇還沒有廢去」: 代下 17:6 記載約沙法「他高興遵行耶和華的道,並且從猶大除掉一切邱壇和木偶」。顯然約沙法應該是有「除去邱壇」的行動,但是並不完全。

 

【王上二十二44「約沙法與以色列王和好。」

   〔暫編註解〕他和以色列王結盟。這良好關係引致他們之間的聯合軍事行動(本章2-4)、商業合作(代下20:36)和王室通婚(代下18:1約沙法替兒子約蘭娶了亞哈的女兒亞她利雅)。耶和華並不喜悅這樣的聯盟(見代下19:2),甚至從中破壞他們合夥造船的計畫(本章48; 代下20:37)。

         和好。代下18:1節,約沙法與亞哈結親。這就意味著他和亞哈正式結成同盟。這項盟約是由兩家的婚姻來確定的,即,約沙法的兒子約蘭和亞哈的女兒亞她利雅(王下8:18 26;代下21:6)。而由這項婚姻而得的兒子亞哈謝的名字也許就是由亞哈兒子的名字而來,亞哈的下一個兒子的名字似乎取自他的女婿約蘭,即,猶大王位的繼承人(見第4節的註釋)。很明顯,這種聯姻在亞哈和約沙法之後由他們的後裔繼續進行了下去,因此,在兩個皇族之間經常會有互相的訪問(王上22:2;王下8:29;代下18:1 2),在作戰以及軍隊派遣上採取一致的步調(王上22:4;代下18:322:5 6),並在對外貿易上聯合一致(代下20:35 36)。

         ◎「約沙法與以色列王和好」:事實上約沙法是耶羅波安以來第一個與北國以色列關係良好的南國君王。甚至還為他的兒子娶了亞哈的女兒亞他利雅。

 

【王上二十二44「約沙法與以色列王和好。」

    因亞哈將女兒亞他利雅許配給約沙法之子(代下十八1),而使他們之間的聯盟(和好)更形堅固。以色列王可以指亞哈或亞哈謝或約蘭,但此句可能是要強調自羅波安以後,約沙法是第一位與以色列和談的王。──《丁道爾聖經註釋》

 

【王上二十二45「約沙法其餘的事和他所顯出的勇力,並他怎樣爭戰,都寫在猶大列王記上。」

   〔暫編註解〕他怎樣爭戰。關於約沙法征戰的事見王下3:9-27節;代下20:1-27節;他的勇力,見代下17:12-1918:120:29 30

         猶大列王紀。見王上14:2915:7 23;王下8:23;等等。此外,哈拿尼的兒子耶戶還為約沙法寫了一部傳記(代下20:34)。

 

【王上二十二45-46約沙法「怎樣爭戰」(RSVNIV 作「戰績」)以東及亞捫,以及他的司法、軍事改革均記載在列王紀下十七-十九章。他繼續亞撒的改革(十五12),除去孌童(見十四24)。──《丁道爾聖經註釋》

 

【王上二十二46「約沙法將他父親亞撒在世所剩下的孌童,都從國中除去了。」

   〔暫編註解〕「孌童」:見王上14:24注。

         孌童。見王上14:2415:12節的註釋。

         「孌童」:「在神殿裡的男娼」、「男廟妓」。這是為了女性崇拜者預備的「男廟妓」,相對於為男性崇拜者預備的「女廟妓」。都是為了敬拜者用性交的儀式來敬拜巴力。

         王上 15:12 記載約沙法的父親亞撒已經除去孌童,此處指的應該是亞撒沒有清除完畢的餘孽。

 

【王上二十二46 孌童有關祭儀娼妓的進一步資料,可參看:申命記二十三1718的注釋。本節所用的字眼兼以陰陽二性形式出現,可能是以委婉方式,指為分別出來擔任特定職務的人。

  同一個字眼在亞喀得文學中,是指分別為聖在神廟或廟宇服務的工作人員。這些工作人員包括了娼妓,但亦包括乳母和收生婆。男性所擔任的是何種職務卻不清楚。──《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王上二十二47「那時,以東沒有王,有總督治理。」

   〔暫編註解〕以東當時乃猶大的附庸國,所以沒有王統治。

         以東沒有王。從所羅門的時代起一直沒有關於以東的參考資料,那個時候,哈達從埃及回來,作所羅門的敵人11:14)。然而,看起來以東又一次地變成了附屬國,也許是被亞撒征服,也許是被約沙法。由此,它就處於以色列王的代理人或總督的統治之下,但這些總督沒有得到皇家的頭銜(見王下3:9 12 26)。

         「總督」:「行政長官」。

         「有總督治理」:原文是「總督作王」。亦即以東受猶大的統治。

         22:47 的意思是當時以東國勢比較弱,所以約沙法可以在南部的以旬迦別造船。

 

【王上二十二47「那時,以東沒有王,有總督治理。」

以東在所羅門手下稱臣(十一14-25),現在可能重新被取得,受治於聽命猶大的總督手下,惟有任以旬迦別(Tell Kheleifeh)剝削而無防禦能力。以旬迦別乃位於紅海的港口,在這個時期有一層厚牆及與米吉多(第IV層)相似的三道門防禦。當時在南地已有其他的營寨被建立(代下十七12),別是巴也加上了一道新牆為防禦(第Ⅲ層)。──《丁道爾聖經註釋》

 

【王上二十二48「約沙法製造他施船隻,要往俄斐去,將金子運來;只是沒有去,因為船在以旬迦別破壞了。」

   〔暫編註解〕“他施船隻”。特大的船隻。參看十章22節的腳註。關於“俄斐”的位置,參看第九章28節的腳註。“破壞了”。即不知怎樣被毀壞了(參看代下二○3537)。“以旬迦別”。參看第九章26節的腳註。

         「他施船隻」:見王上10:22注。

         在以旬迦別。以旬迦別在以東境內,是所羅門的一個港口(王上9:26;代下8:17),現在被一個處於從屬地位的王統治著。代下20:35-37節進一步說明,以色列王亞哈謝首先和約沙法王合夥經營航海事業,但先知以利以謝譴責這件事,最終的結果是耶和華毀壞了他們在以旬迦別建造的船隻。

         「他施」:字義是「黃色的碧玉」,一般認為是指「西班牙」。

         「船隻」:原文是複數型態,應該是「一隊商船」而非一艘船。

         「他施船隻」:指的應該是「能夠航行到他施的船隻」,而並非是「他施造的船」或「他施擁有的船」。這是一種古代的大型商船。

         「俄斐」:字義是「變成灰燼」,位於阿拉伯南部,或非洲。是所羅門時期黃金貿易重鎮。很多人認為索馬里蘭Somaliland是最可能的地點,因為物產與聖經中的俄斐相近。

         「以旬迦別」:字義是「人的骨幹」,位在以拉他附近,是亞喀巴灣頭的港市,也有可能是在法爾昂島(珊瑚島)上 。水下考古工作的發現比較支持法爾昂島是以旬迦別。考古研究發現這港口曾經為埃及船隻所用,海港建築的方式與推羅所用的相似。

 

【王上二十二48「約沙法製造他施船隻,要往俄斐去,將金子運來;只是沒有去,因為船在以旬迦別破壞了。」

    他施船隻AVNIV 邊註;NEB 作「商人」;NIV 作「商船艦隊」)乃遠涉重洋至俄斐從事貿易的商船(見九28)。這些船的「破壞」(MTAV)並不一定表示它們「失事」(NIV、現中)。它們建造乃是為了便於獲得腓尼基技術的亞哈斯實現他的貿易條約,但是根據以利以謝的預言,這些船隻卻從未派上用場(參;代下二十35-37)。──《丁道爾聖經註釋》

 

【王上二十二48 船隊海船通商在主前第三千年紀初葉已經出現。主前第二千年紀中葉烏加列船隊已有一百五十艘。一艘沉沒商船(位於土耳其烏盧布〔Uluburun〕沿岸)被撈起,讓人略窺當時所載的貨物種類。主前第一千年紀的商船是設有桅杆瞭望台的單桅船隻,排槳有一至二行。典型長度約為五十呎,但亦有較大的例證。──《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王上二十二48 俄斐凱西勒遺址一個主前八世紀的碑文曾經提及俄斐的金子。惟此地之確實位置不明。金子從以旬迦別進口顯示此地位於阿拉伯半島,但學者亦有考慮印度和東非等地。──《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王上二十二48 以旬迦別以旬迦別是亞喀巴灣頭的港市。它可能是克萊費遺址(部分學者認為這是以拉他),也有可能是在法爾昂島(珊瑚島)上,這是本區惟一具有海港遺跡的地點。水下考古工作為第二個看法提供支援的證據,巨牆、碼頭(但不屬鐵器時代),和少量鐵器時代的陶片,都在發現之列。建築這個人工海港所用的科技,與腓尼基的推羅所用的相似。──《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王上廿二48~49;代下二十35~36約沙法的船隊在以旬迦別遭破壞。關於這方面的記載,列王紀上二十二章與歷代志下二十章是否有衝突?】

     約沙法在紅海的港口以旬迦別建造往遠洋通商的船隻(他施的船隻),目的是與俄斐通商(與俄斐通商,是上一世紀所羅門在位時開始的,所羅門從這條貿易路線獲得大量收益;詳參王上九28)。在這方面的記載,列王紀上二十二48與歷代志下二十35-36完全吻合。兩段經文則同時指出以色列王亞哈謝(亞哈的兒子)有參與其事。原本由北國和南國兩位統治者都同意的,顯然是一個共同投資的商業活動,由兩個政府均分成本與收益(參代下二十35-36)。列王紀上二十二49記載:「亞哈的兒子亞哈謝對約沙法說,容我的僕人和他的僕人坐船同去罷,約沙法卻不肯。」然而,歷代志下二十35-36提供了一些頗令人感興趣的資料;雖然亞哈的兒子亞哈謝是個道德敗壞的巴力崇拜者,約沙法不應與他合夥,但約沙法最初極樂意與亞哈謝在出海通商這事情上合作。而只在多大瓦的兒子先知以利以謝施加壓力,預言這次合作是神所厭惡的,約沙法後來才背約。歷代志下二十37記載,以利以謝預言耶和華會將約沙法所建造的船隻全部破壞。後來,神果然使強風吹襲以旬迦別的港口,約沙法的船隻悉數毀壞。

    雖然上述兩段經文可能有不同的重點,但基本上是沒有衝突的。然而,我們仍未能肯定約沙法於那時候通知亞哈謝不合夥,究竟是在暴風吹襲之前或之後。假如是在暴風吹襲後才通知亞哈謝,那麼,約沙法斷不會再與亞哈謝合作重建商船出海了。── 艾基斯《舊約聖經難題彙編》

 

【王上二十二49「亞哈的兒子亞哈謝對約沙法說:“容我的僕人和你的僕人坐船同去吧!”約沙法卻不肯。」

   〔暫編註解〕不肯。在這關於自己船隊的神聖刑罰之後,約沙法拒絕重新履行先前和亞哈謝訂立的合同。

         22:49 可以參考 代下 20:35-37 ,大概是約沙法和亞哈謝造的第一批船破壞了,亞哈謝再邀約沙法造船,約沙法就拒絕了。

 

【王上二十二50「約沙法與列祖同睡,葬在大衛城他列祖的墳地裡。他兒子約蘭接續他作王。」

   〔暫編註解〕他兒子約蘭。約蘭在他的父親約沙法死前就開始統治了,和他的父親共同執政。可以將這裡和王下1:173:1節的內容進行比較。

         「約蘭」:字義是「耶和華是被稱頌的」。

 

【王上二十二50「約沙法與列祖同睡,葬在大衛城他列祖的墳地裡。他兒子約蘭接續他作王。」

    有關約蘭,請見列王紀下八6-24及歷代志下二十一章。以旬迦別未能成為港口可能與以東插手干涉有關(POTTp.236)。──《丁道爾聖經註釋》

 

【王上二十二51「猶大王約沙法十七年,亞哈的兒子亞哈謝在撒瑪利亞登基,作以色列王共二年。」

   〔暫編註解〕二年。這兩年是兩個半年,實際上他作王的時間只有一年。

         51~53本節至53節簡介了亞哈謝作北國王的事,但記事一直到《王下》一18才告結束。此王的行徑未脫乃父亞哈和乃母耶洗別的本色,且學效耶羅波安,敬拜偶像,任令異教之風流行。《王下》接著便要講他和先知以利亞的事。

         5153 比較歷代志下二十章35節至二十一章1節。作者從最壞的角度來描述“亞哈謝”。

         22:51-53  亞哈謝作以色列王:亞哈謝並沒有離開父親亞哈的惡行,導致神的審判臨到他身上。列王紀下將繼續敘述他的收場。

 

【王上二十二52「他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效法他的父母,又行尼八的兒子耶羅波安使以色列人陷在罪裡的事。」

   〔呂振中譯〕行永恆主所看為壞的事,走他父親的路,母親的路,又走那使以色列人犯了罪的、尼八的兒子耶羅波安的路。

   〔暫編註解〕「效法他的父母」:「行他父親的道和他母親的道」。看起來耶洗別的影響力頗大。

 

【王上二十二53「他照他父親一切所行的,侍奉敬拜巴力,惹耶和華以色列 神的怒氣。」

   〔暫編註解〕敬拜巴力。王的母親耶洗別在亞哈謝短暫的統治期間也顯明了她邪惡的影響。到這裡,《列王紀》的第一卷書就結束了。亞哈謝作王剩餘的細節記載在王下的第一章中。

         ◎亞哈謝王朝較詳細的資料紀錄在 王下 1:1-18

 

【思想問題(第廿二章)】

 1 在神藉基督賜下的產業當中((例如羅5:1-11; 6:12-14),有那些是信徒靜坐不動,不肯爭取的呢?

 2 西底家為何對米該雅的一番話(參17-24)反應激烈(24)呢?當別人與你不同或指出你的錯誤時,你是否也會為了面子問題,不惜一切維護自己、貶抑他人呢?

 3 試比較兩位君王求問耶和華的態度。參3 5節。你尋求神旨意時用那一種態度?是「臨渴掘井」的功利手法,還是為自己早作安排後才尋求呢?那一種比較可取?從他們失敗的例子中,你學到什麽教訓?

 4 亞哈為什麽如此惱怒米該雅?參8節。這種錯誤的做法帶來什麽後果?參約8:40

5 亞哈王在出征一事上流露什麽弱點?你是否也使用人的方法,設法逃避神的旨意,而不直接與神接觸求解決呢?

 6 亞哈王雖然犯了拜偶像之罪,性格上也多有弱點,但他仍有可取之處(參35)。他這種犧牲小我,成全大我的精神可否成為你的榜樣?

 7 自以色列民分屬以色列國和猶大國之後,兩國有什麽不同的發展呢?這對教會或團體的領袖有何啟迪?

 ──《串珠聖經注釋》

 

【暫編註解資料來源】

《啟導本聖經註釋》․《雷氏研讀本聖經註釋》․《串珠聖經註釋》․《SDA聖經注釋》․《蔡哲民查經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