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經資料大全

 

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

 

列王纪下第二十三章拾穗

 

【王下二十三1「王差遣人招聚犹大和耶路撒冷的众长老来。」

   〔暂编注解〕众长老。有智慧的领袖与他人一起磋商。约西亚招聚全国的长老要看看能做些什么可以防止那威胁着他们的灾难或使那要来的刑罚因怜悯而得以减轻。神在宣告犹大的厄运时并没有拒绝他们的悔改和改革。如果百姓再坚持他们的罪恶就必须让他们看到这样做所必带来的一切可怕的厄运。他们所需要的是归向神和公义,因此约西亚决心要尽一切努力带来一场全国性的宗教复兴。

         23:1-3  约西亚召民立约:约西亚招聚百姓来听神的律法,并在祂面前立志守约。

 

【王下二十三1 长老的作用长老(族长式的家族首领)是早期的以色列支派组织中的要角,他们到了王国时代显然仍有其功用。得到授权治理地方性社团的长老,在王国的政治领导上依然扮演一定的角色。巴比伦城市的长老,亦同样扮演着维持稳定和在社群中制定法律等有限的角色。但这些人并不主动干预朝政,因为控制国家权力基础、经济、军队的,都是中央政府的君王。──《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王下二十三2「王和犹大众人,与耶路撒冷的居民,并祭司、先知,和所有的百姓,无论大小都一同上到耶和华的殿,王就把耶和华殿里所得的约书念给他们听。」

   〔暂编注解〕“约书”指二十二8的“律法书”。

         犹大众人。犹大全国尽可能多的人都被招聚到耶路撒冷来聆听神的信息。这神圣的大会可能包括所有阶层和职业的人,特别是百姓的宗教领袖──祭司和先知,对于帮助实现这场改革他们是最有影响力的人。

         ◎「念给他们听」:当时虽然有文字,但是大部分人还是文盲,所以必须透过公开宣读来传递信息。

 

【王下二十三3「王站在柱旁,在耶和华面前立约,要尽心尽性地顺从耶和华,遵守他的诫命、法度、律例,成就这书上所记的约言。众民都服从这约。」

   〔暂编注解〕“柱旁”:看十一14注。

         “众民都服从这约”。即他们全都发誓要守这约。

         「服从」:原文作「站在上面」:指发誓忠于所立之约。

         柱。可能是殿门两根巨大的铜柱之一(见王上7:15 21)。根据以西结所见王国恢复之后皇家的崇拜礼节中,王要站在门框旁边。(结46:2)。

         立约。这是耶和华与以色列在西奈所立之约的重新订立,在先前那个约中百姓同意要顺从耶和华并遵行他的道路(出19:5-824:3-8)。国家已经破坏了那约因此也就使耶和华的应许归于无效。福分的继续只能在这约重新订立之后才可以实现,因此约西亚在神面前庄严地承诺要遵守他的诫命并要服从在西奈山神与他的百姓所立的约。

         服从这约。百姓站在神这边就意味他们接受这约书上的话语并保证效忠耶和华。

         「尽心」:「全部的心」。

         「尽性」:「全部的生命」、「全部的心智」。

 

【王下二十三3「王站在柱旁,在耶和华面前立约,要尽心尽性地顺从耶和华,遵守他的诫命、法度、律例,成就这书上所记的约言。众民都服从这约。」

「王站在柱旁」一如当年的约阿施一样(王下十一14);NEB 作「站在台上」(参:尼八4)。此字(`ammu^d{)可能仅指「站立之处」,为举行仪式之时王站立之处。

「众民都服从(JB)这约」亦即立志(直译为「站立」,NRSV 译为「加入」)遵行申命记的命令顺从耶和华。因此他们都站着,用象征动作(耶三十四18)及口头承诺(说「阿们」,申二十七1126)以示同意。神的子民应当定期从事这种团体式的告白。──《丁道尔圣经注释》

 

【王下二十三4「王吩咐大祭司希勒家和副祭司,并把门的,将那为巴力和亚舍拉,并天上万象所造的器皿,都从耶和华殿里搬出来,在耶路撒冷外汲沦溪旁的田间烧了,把灰拿到伯特利去。」

   〔暂编注解〕“汲沦溪旁”:比较二十三6 12;《代下》十五16;二十九16.这是耶城郊外清除和毁灭偶像的地方。

         “亚舍拉”。参看第十三章6节的脚注;另参看第67节。

         「把门的」:见王下12:9注。

         「汲沦溪」:见王上15:13注。

         副。这里指的是利未人祭司组织中三种明确的等级(见王下25:18)。

         从殿里搬出来。约西亚作王第十二年的洁净的工作(代下34:3)好像只是部分上的。为侍奉巴力、亚舍拉和天上万象而出现在神殿中的器皿表示了犹大百姓陷于偶像崇拜之中的程度。犹大几乎完全转离了神而走上了他们曾经驱逐出去的异教国家的道路。约西亚决意要根除国家中最后的偶像痕迹。

         器皿。这里的器皿不仅限于它字面上的意思,它还包括偶像崇拜所涉及到的一切器具,比如家具,各种神像,祭坛,等等。

         烧了。这与申7:2512:3节的教训相符(见代上14:11 12)。

         汲沦。汲沦是一条耶路撒冷城东与橄榄山之间南北走向的山谷。这里所说的田间可能是指汲沦谷北部地势大大开阔的土地(见耶31:40)。亚撒曾在汲沦溪边焚烧他祖母玛迦的偶像(王上15:13)。

         拿到伯特利去。伯特利已经被看作是污秽和受咒诅的地方了,将焚烧的东西带到那好使犹大的土地不再进一步被玷污。

         「副祭司」:「第二级祭司」,原文是复数型态,表明是多个副祭司。

         「汲沦溪」:字义是「黑暗」,位于耶路撒冷东面。

         「伯特利」:字义是「神的家」、「神的殿」。位于耶路撒冷北方大约18公里。位于北国以色列的南部。

         ◎「把灰拿到伯特利去」:大概是指 23:15-16 去拆毁、污秽伯特利祭坛的事。此处没有提及「但」,大概是因为「但」太北边,已经被亚兰的势力占领,不再扮演宗教中心的角色。

         23:4-14  清除国中异教:约西亚彻底执行宗教改革,包括除掉圣殿里的偶像和废去拜偶像的圣职人员(4-7),以及拆毁国中的邱坛(8-9)和为假神而设的祭坛(10-14)。

 

【王下二十三4「王吩咐大祭司希勒家和副祭司,并把门的,将那为巴力和亚舍拉,并天上万象所造的器皿,都从耶和华殿里搬出来,在耶路撒冷外汲沦溪旁的田间烧了,把灰拿到伯特利去。」

副祭司应当作「代理大祭司」(NEB,但其希伯来文是复数)或「第二等次的祭司」(RSV),因为没有其他经文可以证明有副祭司这头衔。圣殿中把门的乃古代庙宇中已有的历史悠久的职业,包括阶级较低的祭司在内(参:王下十二9)。

「汲沦溪旁的田间」(希伯来文:s%ad[#mo^t[NEB 作「空地」)乃是「平地」或是「阶地」(s%a{d[am),有些解经家属意于七十士译本之「石灰窑」(mis!r#po^t[),但这必须要修改原文才能成立。

将灰拿到伯特利去并非仅是如一些解经家所说的只不过是一位后来的编者「怪诞地插入」,因为约西亚计划扩展他的疆域(见19节),这里可能想要废置金牛犊假崇拜起源地的伯特利(王上十二28-29),这远在亚述或其他征服者(何十5-6)攻取伯特利以前。伯特利同时也是以前的北国、现在亚述撒玛利亚省的南界,因此此举对国势转弱的宗主国亚述而言,不啻是一个明显的挑战。──《丁道尔圣经注释》

 

【王下二十三4 天上万象敬拜天上万象所指的,是在大部分古代宗教中都占了首要地位,对天体神祇(日神、月神、金星尤然;巴比伦宗教分别名为沙马士、辛、伊施他尔)的崇拜。这些神明掌管历法与时间、季节与气候,被视为最具力量的神。他们为观兆者提供征兆,并且从天上观看万有。主前第二千年纪末叶编纂完成的天兆大全《埃努玛、亚奴、恩里勒》共有七十块泥版,作为参考典籍几达一千年之久。这时期的以色列封缄印章显示天体神祇十分普及。美索不达米亚的占星家已经设定了很多星座(其中不少经希腊传入西方之后,今日依然沿用),但黄道十二宫的分界,这时仍未发明。进一步资料可参看:历代志下三十三5的注释。──《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王下二十三4 汲沦溪到伯特利汲沦溪是在大卫城的东面。伯特利则在耶路撒冷沿大道北行十哩之处。截至一个世纪前,北国亡于亚述之时为止,伯特利一直是金牛犊神庙的所在地。约西亚又污秽了当地的坛(1516节),因此把这些污秽宗教对象的灰倒在这里最是合适。──《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王下二十三5「从前犹大列王所立拜偶像的祭司,在犹大城邑的邱坛和耶路撒冷的周围烧香,现在王都废去;又废去向巴力和日、月、行星(“行星”或作“十二宫”),并天上万象烧香的人;」

   〔暂编注解〕“拜偶像的祭司”。这“祭司”在希伯来文是指异教的祭司。

         「行星」:指星座,是亚述及巴比伦人所敬拜的神祇。

         所立。耶罗波安将那不属利未人的凡民立为祭司(王上12:31)。玛拿西和亚们所做的也是如此。

         耶路撒冷的周围。见第13节。

         向巴力。这里所列举的各种偶像说明了犹大人是何等地背弃耶和华。在这里这些神明按它们被尊崇的程度排列。巴力是暴风神(见王上16:31节的注释)。

 

【王下二十三5「从前犹大列王所立拜偶像的祭司,在犹大城邑的邱坛和耶路撒冷的周围烧香,现在王都废去;又废去向巴力和日、月、行星(“行星”或作“十二宫”),并天上万象烧香的人;」

同样的,这次的整肃延及犹大邻近各城,王「废去那些拜偶像的祭司」。这种主祭(希伯来文:k#ma{ri^m,亚喀得文 kumru432的存在显示敬拜外邦神祇的存在(参:番一4;何十5)。这些祭司并未被带进耶路撒冷,与在圣城内工作的祭司不同(8节)。行星并天上万象(希伯来文:mazza{lo^t[,亚喀得文 manzaltu)乃指用偶像来代表的天体及其立座。当时并无证据显示有黄道十二宫的存在。──《丁道尔圣经注释》

 

【王下二十三5 拜偶像的祭司「异教或拜偶像的祭司」(希伯来语 komer「科默尔」)在古代近东──特别是亚述──有很多对应的案例。来自加帕多家的旧亚述档(主前20001800年),以及亚述王桑希阿达德一世年间(主前18141781年在位)的一篇马里档,都曾经提及「孔卢」(kumirtu)祭司。在亚述王亚述巴尼帕(主前668631年)的一个碑文中,一位阿拉伯王后被冠以「孔米尔图」(kumirtu)女祭司的尊号。此外,主前第一千年纪时亚兰语也是称祭司为「孔拉」(kumra')。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本节所提的,是在崇拜巴力、亚舍拉等西闪族神明之神庙中服务的祭司。然而也有学者相信这些人是叛教的耶和华祭司。──《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王下二十三6「又从耶和华殿里,将亚舍拉搬到耶路撒冷外汲沦溪边焚烧,打碎成灰,将灰撒在平民的坟上;」

   〔暂编注解〕亚舍拉(直译为:木偶)。这是玛拿西制作的亚舍拉雕刻的像(王下21:3 7)。

         焚烧。亚舍拉很可能是木头做的,外面包着一层金属膜(申7:25),因此可以被焚烧。

         成灰。这与摩西在旷野对待金牛犊的方法类似(出32:20)。

         平民(直译为:百姓的孩子)。这是指普通的百姓。这个短语在耶26:23节中也是这样翻译的。普通的百姓不会埋葬在岩石凿出的墓穴中,只能埋葬在一般的坟墓里。既然坟墓是不洁净的,那汲沦谷中的坟地自然被认为是抛撒偶像焚烧之灰烬的合适场所。

         「亚舍拉」:迦南的女神,巴力的配偶。通常是以立在巴力祭坛旁边的木柱型态出现。

 

【王下二十三6「又从耶和华殿里,将亚舍拉搬到耶路撒冷外汲沦溪边焚烧,打碎成灰,将灰撒在平民的坟上;」

这些象征的木偶可以被焚烧,打碎成灰(希伯来文:dqq),因此将灰撒在平民的坟上便表示对假神及敬拜假神之人的轻视(参:耶二十六23)。这些亚舍拉象征乃是玛拿西于希西家早期的洁净(十八4)之后再次引入的(二十一7)。当他悔改时(代下三十三15)可能并未完全废去。亚们似乎也有引进别神(二十一21;代下三十三22)。──《丁道尔圣经注释》

 

【王下二十三6 将灰撒在坟上乌加列文献也曾使用「烧、磨、撒、喝」四部曲,作为一个神祇被彻底摧毁的表示──每个具破坏性的行动都已展开。将灰撒在坟上对偶像而言是最终极的污秽。──《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王下二十三7「又拆毁耶和华殿里娈童的屋子,就是妇女为亚舍拉织帐子的屋子;」

   〔暂编注解〕“娈童”:参《申命记》二十三17;《王上》十四24;十五12;二十二46.

         “娈童”。参看列王纪上十四章24节的脚注。

         「娈童」:见王上14:24注。

         娈童。那些堕落做庙妓的男女竟然居住在圣殿的旁边,这样的事发生在自称是神选民的以色列人中对当时国家的道德沦丧是多么悲惨的一个注解啊。这些卑鄙邪淫的行为是当时崇拜偶像仪式的一部分。以西结在他的日子也谴责圣殿区域中所行的可憎的恶事(结8:5-17)。迦南人自然崇拜中最无耻的丑行居然进入到神的殿中。不能想象犹大竟然堕落到了这种地步。

         「娈童」:字义是「在神殿里的男娼」、「男庙妓」。这是为了女性崇拜者预备的「男庙妓」,相对于为男性崇拜者预备的「女庙妓」。都是为了敬拜者用性交的仪式来敬拜巴力。

         「织帐子」:原文是「编织」,但实际的意义为何并不清楚。

 

【王下二十三7「又拆毁耶和华殿里娈童的屋子,就是妇女为亚舍拉织帐子的屋子;」

有关「庙妓」(RSVAV 作「娈童」)见:列王纪上十四24。此字乃是阳性名词(q#d[e{s%i^m),因此许多解经家将之译为男(庙)妓NIVNEB),但此字通常可以指男性及女性(参:申二十三17;创三十八21-22)。此希伯来字基本上乃是指「圣洁,分别出来」,在此显然是指非耶和华的敬拜。

【娈童的屋子】ba{tte^)可以解释为「垂挂物」(RSV)或「编织的帐子」(ba{tti^m;亚喀得文 bittu,毛衣),乃祭司的穿戴,或指巴比伦妓女们所穿戴在头上的「辫绳」434。──《丁道尔圣经注释》

 

【王下二十三7 娈童「娈童」一语的希伯来语原文(qedeshim),是「称圣的男子」的意思。现时对这习俗所知甚少,但按照被谴责的彻底程度,很可能和祭仪娼妓有关(见:申二十三1819)。亚喀得语和乌加列语也有同源的字眼,但其功用也不明确。字根的意思是在礼仪上洁净。在亚喀得语中,qadishtu 是具有特殊地位的女子。她在庙宇中担任特定的职务(收生婆、乳母、奉献在庙中事奉神祇的人),但这些职务没有一个和性欲有明显的关系。乌加列的情况亦大致相同。他们在本节中遭受谴责,可能与他们事奉外邦神祇有关。──《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王下二十三8「并且从犹大的城邑带众祭司来,污秽祭司烧香的邱坛,从迦巴直到别是巴;又拆毁城门旁的邱坛,这邱坛在邑宰约书亚门前,进城门的左边。」

   〔暂编注解〕「邱坛」:见王上3:2注。

         「迦巴」与「别是巴」:分别代表犹大北面及南面的边界(参王上15:22注),可见约西亚的改革遍及全国。

         迦巴直到别是巴。这是指犹大从北到南的境界(见王上15:22;亚14:10)。

         「迦巴」:字义是「山」,位于耶路撒冷东北10公里左右。此处的意思应该是「犹大国的北界」。

         「别是巴」:是迦南地最南端的城市,以撒曾经在此筑坛 26:23 25 ,字义是「七倍盟誓之井」。此处的意义应该是「犹大国的南界」。

         「邑宰」:「城市统治者」。

         23:8-9 的意思应该是这些邱坛的祭司也是利未支派的祭司,但是却在各地的邱坛带领对耶和华的敬拜。约西亚王将这些邱坛污秽,将这些祭司集中到圣殿,养活他们。只是不让这些曾经背叛正统的祭司参与圣殿的敬拜活动。

 

【王下二十三8 污秽邱坛在圣地执行遭禁的祭仪,能使圣地污秽。利未记一书概述了如何保持耶和华圣地洁净的律法。有些事物所以能够污秽圣殿,是因为它与耶和华的临在互不兼容。导致其他神祇之神庙污秽的,或许是不同的活动。然而也有一些共通的活动,能够产生污秽的效果。圣地若被用作坟场(见14节)或厕所(见十27),就会永远污秽。──《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王下二十三8 迦巴到别是巴迦巴(今名贾巴)是便雅悯境内一条小村,约在耶路撒冷以北六哩。当地未曾进行挖掘,但表层勘测结果显示有铁器时代的遗迹。这地与密抹在司文尼干河的峡谷两岸遥遥相对,俯瞰从北面通往耶路撒冷一带,横越这深谷的战略性渡口。其功用大概是兼为神庙的边城。在本节中,与犹大最南的城市别是巴相对。考古学家在当地发现了一个拆散了的有角祭坛,可能是在约西亚年间被毁。无论如何,这句话清楚显示约西亚在犹大全境中(自北至南),清除了一切外邦崇拜的活动。──《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王下二十三8 城门旁的邱坛但城的柱像是在城门口内的神庙中发现,并能清楚看见有献上还愿祭的痕迹。学者相信这些柱像是代表某些被以色列所攻取之城市的神祇。若然,这祭所还的就是向这些神明所许的愿(可能是帮助以色列人倾覆与他们作战的城市)。有关柱像的进一步资料,可参看十七章10节的注释。──《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王下二十三8 约书亚的门约书亚的门并没有在其他经文中出现,其确实位置不明。它可能是耶路撒冷其中一个城门的别名。这门大概是邑宰的门;邑宰在城市政府中是地位最高的官员。一个主前七世纪的犹大印章,上有刻着「邑宰」字样的椭圆徽饰,并有令人联想到亚述标志的艺术背景。──《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王下二十三8-9这段经文可能是指在耶路撒冷以外所做的工作(4-\cs165节)。有关邱坛,见:列王纪上三3{\LinkToBook:TopicID=160 Name=a. 所羅門王朝前言(三13}从迦巴直到别是巴乃指犹大行政及宗教的北界及南界,一如列王纪上十五21所示435

  城门旁的庙祠NIV 边注作邱坛)只在此处出现,NEB 加上「魔鬼的」(has*s*#`i^^ri^m "satyrs" 「半人半兽的森林之神」),但必须要修改 MT 的「门」(has%s^#`a{ri^m;参:代下十一15;利十七7)。Yadin 认为这乃是指在别示巴发现的一个被约西亚摧毁了的邱坛436。处置多余的祭司的方法便是按申命记十八6-8的规定供应他们生活所需,在此可能是按照身体有残疾的祭司之例来办理(利二十一16-23437。──《丁道尔圣经注释》

 

【王下二十三9「但是邱坛的祭司不登耶路撒冷耶和华的坛,只在他们弟兄中间吃无酵饼;」

   〔暂编注解〕这些假祭司显然也获得生活上的支持,却不能献祭。

         曾在邱坛烧香的祭司一律不得亲近神(参串15),因为他们没有按照律法的规定(见申12:5-6 13-14), 竟在耶路撒冷以外献祭,所以约西亚把他们在圣殿中献祭的职务革除了。

         不登。那些原先在偶像的神坛(神龛)服侍而现在被招集到耶路撒冷的祭司不允许担任神殿中的神圣职分。以西结在他关于恢复之国家的描述中这样说,曾经走迷的利未祭司不允许再参加耶和华殿中的圣职,他们只被允许做一些仆役的工作(结44:10-14)。

         无酵饼。尽管这些祭司被禁止参与神殿中的神圣服侍,但他们的供养却没有完全断绝。他们的待遇和那些身体上有残疾有缺陷的祭司的待遇基本上差不多(利21:17-23)。

         21:17-23 记载这种养祭司而不让他们事奉的状况,只有祭司身体残疾的状况下,为了怕亵渎圣所才采取这种方式。也就是约西亚王等同于认为在邱坛事奉过的祭司就已经同于「残疾」了。

 

【王下二十三10「又污秽欣嫩子谷的陀斐特,不许人在那里使儿女经火献给摩洛;」

   〔暂编注解〕欣嫩子谷在耶城南面。以色列民曾在此献人祭,后来变成堆废物的地方。“陀婓特”不是地方名,而是作“火炉”解的普通名词。

         “陀斐特”。位于欣嫩谷的一个地方,在耶路撒冷以南,人们在那里把孩童献给摩洛。参看第十六章3节和耶利米书七章31节的脚注。

         「欣嫩子谷」:是耶路撒冷城南面之山谷。

         「陀斐特」:指献人祭给摩洛的地方;或指为此而设的祭坛。

         「使儿女经火」:见王下16:3注。

         污秽陀斐特。陀斐特在欣嫩谷中,将活人献给摩洛作燔祭的野蛮仪式就是在这里进行的(见赛30:33;耶7:3119:632:35)。这其中可能也包括亚哈斯和玛拿西的儿子(王下16:321:6;代下28:333:6)。

         欣嫩。这个耶路撒冷西南的一个山谷,其南部后来被认为是一个毁灭和可憎之地。这是由于那里曾献活人为祭,并最终被约西亚污秽,以及后来它成为了耶路撒冷的垃圾倾倒场。在新约的时代,欣嫩谷──希伯来文是Ge Hinnom──变成了毁坏与邪恶之地的象征。在后来的附注里,地狱这个词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从希腊词语geenna翻译过来的,而geenna又是从希伯来词语Ge Hinnom音译过来的:太5:22 29 3010:2818:8 923:15 33;可9:43-48;路12:5;约3:6

         摩洛。关于献祭给摩洛,见利18:21节和耶7:21节的注释。

         「欣嫩」子谷:字义是「悲叹」。可能是外来语。是耶路撒冷以南的山谷。圣经中最早记载有人在此献儿女给摩洛神,是在 王下 16:3  代下 28:3 亚哈斯王年代。

         「陀斐特」:字义是「焚烧之处」,是献儿童为祭给摩洛神的场所。一般认为陀斐特位于欣嫩子谷的边缘,尚未与汲沦溪谷会合之处。

         「摩洛」:字义是「神」,迦南地的太阳神,敬拜时献小孩为祭。

 

【王下二十三10 欣嫩子谷、陀斐特、摩洛「陀斐特」是以儿童为祭献给摩洛神的祭仪场所。这个希伯来字眼大抵是指放置儿童的火炉,它在乌加列语和亚兰语中的对应词汇是「炉、灶」的意思。学者相信陀斐特是在欣嫩子谷的边缘,未与汲沦溪谷会合之处。按考证欣嫩子谷是大卫城西南面的拉巴比干河(Wadi er-Rahabi)。很多学者认为摩洛是冥界的神祇,源自迦南的祭祖礼仪。一个主前八纪的腓尼基碑文记述基利家人与敌军作战之前献祭给摩洛。摩洛一名似乎与希伯来语动词 mlk「统治」有关。给摩洛的祭是在巴力的设施献上,可能表示摩洛是巴力以及其他神祇的别号(耶三十二35)。──《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王下二十三10-11此次的改革连较不见经传的异教崇拜都不放过。陀斐特或作「火地」,与敬拜摩洛神(乌加列文 mlk)及使男女经火(NIV 献祭)之行为有关,座落于耶路撒冷西南方倾倒垃圾的欣嫩子谷,因而得名「阴间」(GehennaGe~,「谷」,Hinnom;希腊文及拉丁文意为「受折磨的地方」)。「经火」一字使得许多解经家将此与腓尼基人献儿童为祭的习俗相提并论,但在圣经时代极少有这种作为的证据支持。见:列王纪上十一5(参:申十二31;王下十七31;耶七31,十九5)。──《丁道尔圣经注释》

 

【王下二十三11「又将犹大列王在耶和华殿门旁、太监拿单米勒靠近游廊的屋子,向日头所献的马废去,且用火焚烧日车。」

   〔暂编注解〕这是圣经中唯一人用马向日头献祭的记载。古代亚述文献中有此记载。

         拜太阳的行为被废止了。

         「马」与「日车」:都是献给亚述人所拜的太阳神。

         马。在古代,太阳经常被看作是一个驾御马车不停巡行天际的人。

         日车。太阳战车在古代波斯非常有名,对于希腊人和罗马人来说也比较熟悉。但希伯来人中这么早就有它的踪迹却很令人费解。玛拿西和亚们在采纳他们周围国家异教崇拜形式方面一定花了极大的工夫。

         ◎「犹大列王」在耶和华殿门:指的应该是「玛拿西」、「亚们」。

         「拿单米勒」:字义是「王的礼物」。

         「游廊」:「公开的厅房」。

         「日车」:「日头的战车」、「太阳的战车」。

         8:16 中以西结也提到圣殿中存在对太阳敬拜的事情。敬拜太阳,主要是亚兰和亚述的习性,马是对太阳崇拜的重要元素。亚述文献中有用白马崇拜太阳的记载。

 

【王下二十三11 献给日头的车马亚述在重要仪式中使用白马,其诸神系统中的重要神祇亚述神和辛神都与之有关。白马要在某个神祇的脚前奉献。并且好几个亚述神祇在节期之时都要乘坐马车。在亚述神话中,太阳(神)乘坐马车横越天际,驾车者名叫拉基布伊珥(Rakib-il)。从本节的混合宗教角度看,耶和华大概被人当作是太阳神崇拜,祂所乘坐的就是这些车马。反映本节的考古证据,包括一些设有日轮的铁器时代马像,和刻在他纳出土之祭仪台上的一匹背着日轮的马。这马与作为底座的金牛犊,和作为脚凳的约柜,在意象上也有共通之处。三者都是宝座的代表,不是神的代表。──《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王下廿三11日车是什么?】

答:日车Chriots Of The Sun,在犹大末叶,道德堕落之际,各种崇拜偶像之风传入境内,敬奉天象亦在其中。日车与日马即为人民所崇拜者,相传此为犹大某王所赠置于殿中。犹大王约西亚以此举为直接违命,以火焚烧而毁灭之。——李道生《旧约圣经问题总解(上)》

 

【王下二十三12「犹大列王在亚哈斯楼顶上所筑的坛和玛拿西在耶和华殿两院中所筑的坛,王都拆毁打碎了,就把灰倒在汲沦溪中。」

   〔暂编注解〕「楼顶上所筑的坛」:是为拜星象而设的祭坛。

         「两院」:见王下21:5注。

         楼顶(直译为:顶楼)。既然作者这里所记述的是关于圣殿的洁净工作,那这可能是指亚哈斯在圣殿院子里某个建筑物上面建的顶楼。楼顶上面的祭坛可能是用于天上万象的崇拜(见耶19:1332:29;番1:5)。

 

【王下二十三12-13有关屋顶上用来敬拜天象的祭坛可与亚哈斯(二十11)及玛拿西(二十一3;参:耶十九13,三十二29;番一5,可见当时的风俗)相对照,有关两院,见:列王纪下二十一4-5{\LinkToBook:TopicID=341 Name=a. 王朝總評(二十一19}。对坛采取的具体行动为何不详;「打碎」(参15节)乃根据 LXX,参:NEB 译为「打碎成灰」,其希伯来原文:「从那里将它们打成碎片」颇为难解。

耶路撒冷以异教敬拜处所原来是为了要取悦所罗门的外邦妻子们(王上十一5-11)而设立的。邪僻山har hammas%h]i^t[,「摧毁者之山」,参:王上十一7)位于橄榄山南端(现代的 Jebel Batm el Hawa),NEB 取其音,将之改动为「油山」(hammis%h]a^,但这种改动实属不必要。──《丁道尔圣经注释》

 

【王下二十三13「从前以色列王所罗门在耶路撒冷前,邪僻山右边,为西顿人可憎的神亚斯他录、摩押人可憎的神基抹、亚扪人可憎的神米勒公所筑的邱坛,王都污秽了,」

   〔暂编注解〕“邪僻山”即所罗门曾建造外邦神庙宇的橄榄山(看王上十一57及注)。

         “邪僻山”。橄榄山,异教的神庙建立在这里。参看列王纪上十一章57节的脚注。死人的骨头使这些地方变成污秽,所以显然不会作希伯来宗教的用途。

         「前」:指东面。

         「邪僻山」:原作「行毁灭的山」(参耶51:25);有学者认为原文应译作「受膏的山」(于原文仅一字母之差),指橄榄山。

         「右边」:即南面。此节所提的假神,见王上11:5注。

         耶路撒冷前。这是指城的东边。希伯来人面朝东决定他们的方向。左手边是北,右手边即南,背后就是西。关于所罗门为异邦神建造邱坛的叙述见王上11:5-8节。一些良善的王,比如亚撒、约沙法和希西家,一定不允许在邱坛上崇拜那些异邦的神明,但他们很可能允许在这些地方敬拜耶和华。

         邪僻山(直译为:腐败的山)。这里很可能是指橄榄山南坡。邪僻山──对它的称呼这样的轻蔑和鄙夷,暗示了这里就是圣殿东边进行可憎偶像崇拜的地方。

         王都污秽了。经上只是说这些邱坛被污秽了,而没有说它们被拆毁。这里提到的邱坛有些很可能主要是天然石头构成的,或只是在水平的岩石表面凿出孔洞接受祭酒或祭物。这样的场所在巴勒斯坦非常有名。很难想象所罗门为崇拜亚斯他录、基抹和米勒公而建造的设施在经历了亚撒、约沙法和希西家的改革运动之后还能保存下来。希西家废去邱坛,邱坛和祭坛拆毁净尽(王下18:4;代下31:1)。因此,这些被污秽的祭坛就是这种情况的。

         「邪僻山」右边:字义是「毁坏山」,也就是橄榄山。

         「亚斯她录」:常被当成巴力的妻子,是掌管战争与生育的女神。叙利亚北方的人称之为亚拿特神(Anath)。乌加列文本中的亚拿特神常以「童贞女」的形像出现,是巴力的妹妹,与巴力一样是诸多作为的神明。这些生育神祇的敬拜仪式每每包含放荡堕落的行为,包括献婴孩为祭,迦南地尤以为烈。

         「基抹」:字义是「镇压者」,是一个残暴的战神。

         「米勒公」:又名「摩洛」。敬拜这个神要把婴孩经过火献祭。

         王上 11:5-7 记载 23:13-14 所记所罗门建筑的邱坛。

 

【王下二十三14「又打碎柱像,砍下木偶,将人的骨头充满了那地方。」

   〔暂编注解〕人的骨头。希伯来人看人的尸骨为不洁净,关于它的处理有专门制订的法令规则(民19:11 16)。将死人的骨头放在邱坛上就永远地将其污秽并使得它们永远不再适合作为崇拜的场所。

         23:14 把人骨头堆在邱坛上,就是要彻底污秽那个地方,让人无法原址重建。

 

【王下二十三15「他将伯特利的坛,就是叫以色列人陷在罪里尼八的儿子耶罗波安所筑的那坛,都拆毁焚烧,打碎成灰,并焚烧了亚舍拉。」

   〔暂编注解〕拆毁。伯特利的邱坛很明显是一座像会幕或圣殿那样的建筑物,因为它被拆毁焚烧。现在距离北国的毁灭已有一段时间,但在伯特利耶罗波安建造的邱坛上崇拜毫无疑问还继续进行着。

         23:15-20  拆毁北国的邱坛:约西亚的改革不单限于本国,连已落在亚述手中的北国也受到整肃。约西亚主要针对耶罗波安私自在伯特利所立的祭坛和祭司(见王上12:28-32),将人的骨头烧在坛上面,使它不能再供献祭之用,又把祭司杀在坛上,应验了三百年前先知所说的预言(见王上13:2)。

         ◎此时伯特利的金牛犊 王上 12:28-33 应该已经被掳走了,祭坛还在。后来 王下 17:27-28 记载亚述派遣一个祭司回到此处教导百姓敬拜。那时伯特利的祭坛应该被重修了。这时距离那位祭司回到伯特利,已经过了一百年左右,很可能此处又变成宗教中心了。

 

【王下二十三15「他将伯特利的坛,就是叫以色列人陷在罪里尼八的儿子耶罗波安所筑的那坛,都拆毁焚烧,打碎成灰,并焚烧了亚舍拉。」

「伯特利的坛」显示约西亚的权柄向北伸展,这并非如一些解经家所主张的,乃为后来一位编者(DtrP)急于在文中编入应验的预言才添加的。其毁坛(15-17节)显示在耶路撒冷以外的改革工作亦进行得如火如荼。但是焚烧一座坛似乎很难解,可能是指在其上焚烧(骨头)的简写,NEB 将之改变为「将其石瑰打成碎片」亦即将 wayy#s%abbe{r~et ~@b[a{na{w 读为wayyis*rop~ et[habba{ma^。──《丁道尔圣经注释》

 

【王下二十三16「约西亚回头,看见山上的坟墓,就打发人将坟墓里的骸骨取出来,烧在坛上,污秽了坛,正如从前神人宣传耶和华的话。」

   〔暂编注解〕据三百年前神人向耶罗波安说的预言,约西亚会毁此拜金牛犊的坛,并将假祭司的骨灰撒在其上,永远不能再用(参王上十三13)。15节只说坛,未提金牛犊,可能早已在北国沦亡时运往亚述。

         约西亚遍寻异教祭司的坟墓,把他们的骸骨烧在异教的坛上,然后才把这些坛粉碎(王上一三2)。

         烧。将人的骨头烧在祭坛上是一件很不恭敬的事。约西亚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表示他极端鄙视耶罗波安用那可憎的崇拜形式代替敬拜耶和华的行为,并使这神龛再也不能用于宗教的目的。这里被焚烧的就是那些曾经在邱坛上供职的祭司的骨头(见代下34:5)。

         神人。见王上13:1 2节。

         ◎「神人宣传耶和华的话」:指 王上 13:1-2 的记载。

 

【王下二十三16「约西亚回头,看见山上的坟墓,就打发人将坟墓里的骸骨取出来,烧在坛上,污秽了坛,正如从前神人宣传耶和华的话。」

列王纪上十三1-2的预言在此得到应验。NEB 采取较长的希腊文版本「如此便应验了当耶罗波安站在祭坛旁时神人所宣告耶和华的话。当他望见应验此事之神人的坟墓时,他问道……」?──《丁道尔圣经注释》

 

【王下二十三16 掘尸约西亚在此应验列王纪上十三2的预言。无论是美索不达米亚还是以色列,十恶不赦的罪犯皆不得埋葬,其尸骨不是火烧就是被弃于野外。这是最悲惨的命运,因为他们相信灵魂和肉体是缠结不可分的(进一步资料见:民三1213;书八29的注释)。尸骨一旦被毁,这人亦不复存在。──《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王下二十三17「约西亚问说:“我所看见的是什么碑?”那城里的人回答说:“先前有神人从犹大来,预先说王现在向伯特利坛所行的事,这就是他的墓碑。”」

   〔暂编注解〕碑。希伯来文siyyun标记,”“纪念物。约西亚在一个坟墓上看见这块纪念性的石头就询问它的来历。古代希伯来人有在坟墓上立碑为念的习俗(创35:20)。

         神人。见王上13:23-30节。

 

【王下二十三17「约西亚问说:“我所看见的是什么碑?”那城里的人回答说:“先前有神人从犹大来,预先说王现在向伯特利坛所行的事,这就是他的墓碑。”」

此「碑」(NEB;希伯来文:s]i^yu^n)乃很显眼的地标(耶三十一21),一如其他的墓碑一样(参:结三十九15之「标记」)。──《丁道尔圣经注释》

 

【王下二十三18「约西亚说:“由他吧!不要挪移他的骸骨。”他们就不动他的骸骨,也不动从撒玛利亚来那先知的骸骨。」

   〔暂编注解〕“撒玛利亚”指整个北国,而非单指撒玛利亚城,因这位曾欺哄神人的老先知是从伯特利来(王上十三11),而三百年前,撒玛利亚城尚未建造(王上十六24)。

         参看列王纪上十三章3132节。

         「从撒玛利亚来那先知」:即王上13:11所提到的老先知,他本住在伯特利,在这里「撒玛利亚」大概是用来代表北国。

         从撒玛利亚来。这是指那个欺骗犹大神人的老先知。

         「撒马利亚来那先知」: 王上 13:11 记载「老先知住在伯特利」,此处说明这个先知是「撒马利亚来的」。

 

【王下二十三19「从前以色列诸王在撒玛利亚的城邑建筑邱坛的殿,惹动耶和华的怒气,现在约西亚都废去了,就如他在伯特利所行的一般;」

   〔暂编注解〕北国已在亚述人的控制下,但约西亚的革新运动也为这块以色列人旧土上的人所欢迎。他可以尽去其邱坛,并杀掉那里的迦祭司。

         撒玛利亚的城邑。约西亚最远走到拿弗他利(代下34:6)。撒玛利亚那时处于亚述的控制之下。但此时的亚述已国势衰弱很可能也不打算干涉约西亚在自己治下的区域作短暂的游历。

 

【王下二十三19「从前以色列诸王在撒玛利亚的城邑建筑邱坛的殿,惹动耶和华的怒气,现在约西亚都废去了,就如他在伯特利所行的一般;」

约西亚又将势力范围伸展进入亚述省撒玛利亚,加上此处提到的伯特利(41519节)及可以控制玛拿西、以法莲、西缅甚至远达拿弗他利境内(代下三十四6-7,可能是后人所描述的理想化图片)之宣称,都使人可以看到约西亚国势的扩展迅速。

他加强了亚拉得的防御工事,由那里所挖出的此时期的考古出土物包括以利亚实439、死海西岸的隐基底、Mes]ad Hashavyhu 440 lmlk 之印玺等之上的碑文均可印证上述之国势的扩展。有些解经家认为约书亚记十五21-63所提出的地区名单正可以反映出此时的行政重组441。见:二十二1-二十三30注释内之约西亚的王图{\LinkToBook:TopicID=345 Name= C 約西亞王朝及改革(二十二1∼二十三30}。──《丁道尔圣经注释》

 

【王下二十三20「又将邱坛的祭司都杀在坛上,并在坛上烧人的骨头,就回耶路撒冷去了。」

   〔暂编注解〕这也应验了那位神人的预言(王上十三2)。

         约西亚把北国邱坛的祭司杀掉,但却没有杀犹大邱坛的祭司(本章9),原因是前者并非利未人(见王上12:31; 13:33;代下13:9),根本不应来到神面前献祭,律法规定这些人要被治死(见民3:10)。

         ……祭司都杀。这应验了王上13:2节的预言。约西亚竭尽全力扫除偶像,他杀一儆百,给那些背道百姓的领袖们树了一个榜样。

 

【王下二十三20「又将邱坛的祭司都杀在坛上,并在坛上烧人的骨头,就回耶路撒冷去了。」

约西亚把北国邱坛的祭司杀掉,但却没有杀犹大邱坛的祭司(本章9),原因是前者并非利未人(见王上十二31; 十三33;代下十三9),根本不应来到神面前献祭,律法规定这些人要被治死(见民三10)。——《串珠圣经注释》

将邱坛的祭司都杀在坛上乃指北方的邱坛,这是导致以色列败坏的原因(参:王上十三2,十八40;王下十18-25)。──《丁道尔圣经注释》

 

【王下二十三21「王吩咐众民说:“你们当照这约书上所写的,向耶和华你们的 神守逾越节。”」

   〔暂编注解〕守逾越节。遵守逾越节是对古代摩西制订礼仪的回归。

         约书。这是指希勒家在圣殿里发现的摩西律法书(王下22:8;参看出12:3-20;利23:5;民9:2 3;申16:2-6)。

         ◎约西亚守逾越节最独特之处在于羊羔都是由利未人宰杀。

 

王下二十三21~23命百姓守逾越节】这是摩西律法所规定的修例:以色列人每年须守逾越节,纪念神领他们出埃及,与他们立约使他们成为神的子民(见串38),但自从撒母耳之后他们已没有严谨地遵守这例。代下卅章提到希西家王曾召集以色列人守逾越节,但当时在时间和洁净的条例上都没有完全符合律法的要求(见代下卅2-3 17-19)。——《串珠圣经注释》

 

【王下二十三22「自从士师治理以色列人和以色列王犹大王的时候,直到如今,实在没有守过这样的逾越节;」

   〔暂编注解〕《代下》三十章说,以色列民在希西家作王时也守过逾越节。这里是说,自从士师时代迄今,以色列民无论在北国或南国,都没有举行过这末严格遵循律法的规定,又这末盛大的逾越节;而其中最特出之处,是献祭的羊只完全由利未人宰杀(代下三十五章)。

         “这样的逾越节”。自从士师的日子以来,没有一个逾越节是严格地按照律法来庆祝的,虽然希西家也守过逾越节(代下三○)。这个逾越节的细节记载在历代志下第三十五章。

         这样的逾越节。代下35:1-18节记载了这次逾越节的详情。

 

【王下二十三23「只有约西亚王十八年在耶路撒冷向耶和华守这逾越节。」

   〔暂编注解〕十八年。修理圣殿也是在这一年开始的(王下22:3-6)。逾越节是在尼散月的十四日开始举行的,即宗教年的第一个月(出12:2 6 18;代下35:1),那很明显,约西亚是在提斯利月而不是尼散月开始他的统治纪年的,因为这样可以在同年守逾越节之前留出五个月修理圣殿的时间。

 

【王下二十三24「凡犹大国和耶路撒冷所有交鬼的、行巫术的,与家中的神像和偶像,并一切可憎之物,约西亚尽都除掉,成就了祭司希勒家在耶和华殿里所得律法书上所写的话。」

   〔暂编注解〕「家中的神像」:在圣经里这些偶像的用途主要与占卜有关(参结21:21; 10:2)。

         「成就」:或作「履行」,即满足律法的要求。

         交鬼的、行巫术的(直译为:通晓的灵)。通灵术已经牢牢地控制了以色列人。百姓不敬拜天上的神反倒去侍奉幽暗世界的领袖。平时陪伴他们的不是天使而是鬼魔。他们宁可向邪灵侧耳也不愿听从圣灵的呼召。约西亚竭力在全国扫除一切与魔鬼有关的事以及那些因崇拜邪灵而带来的恐怖可憎之事的痕迹。

         神像。希伯来文teraphim。这些是家族里的神像(见创31:19节的注释)。这些神像对那些固执于偶像崇拜的希伯来人有一种特殊的吸引力。拉结就曾经偷窃他父亲拉班的神像(创31:19)。以法莲人米迦在他的家族中也有这种神像(士17:518:14-20)。大卫的妻子米甲同样拥有这些神像(撒上19:13)。

         律法书上所写的。约西亚的目的是要将神的律法施行在国家生活的每一个方面。他这样做是希望至少能在某种程度上减缓国家将要面临的毁灭。

         23:24-27  进行彻底的改革但刑罚仍难避免:约西亚的改革是列王中来得最彻底的一次,但犹大因玛拿西的罪恶,仍要面临亡国的命运。

         「家中的神像」: 31:19 提及拉结偷了拉班的神像。

         ◎此处所提及的,比较不是公开的偶像崇拜,而是较为隐密、私人的信仰行为,因此约西亚王选择在全国守完逾越节之后才进行,这些行动需要个人的密切配合,而不能仅靠国家力量来推动。

 

【王下二十三24-25玛拿西所设立的异教崇拜被除掉,包括巫术(见:王下二十一6及申十八11之咒诅)及个人的或家中的神像\cs8t#ra{p{i^m,创三十一19),可能用作占卜(参:士十七5)或其它错误用途(撒上十九13-16)。约西亚此举赢得了作者的赞扬(参:王下十八5;申六4-5)。「摩西的……律法」(王上二3)一词并不一定是如后来的指全部律法的同义词。约西亚因为在这几个主要的方面遵行律法而受称赞(参:申六5)。──《丁道尔圣经注释》

 

【王下二十三25「在约西亚以前,没有王像他尽心、尽性、尽力地归向耶和华,遵行摩西的一切律法;在他以后,也没有兴起一个王像他。」

   〔暂编注解〕像他。同样的话在不久之前也曾用于对希西家的评价(见王下18:5节的注释)。在犹大的历史上约西亚应该是最强有力推行摩西律法的一位国王。

         尽心。这是申6:5节的回音。约西亚不仅在形式上遵守摩西律法的教导,他还顺从律法的精意和其全部的内容──公平,怜悯和公义(见耶22:15 16)。

         「尽心」:「全部的心」。

         「尽性」:「全部的生命」、「全部的心智」。

         ◎「尽心、尽性、尽力地归向耶和华」: 6:5 的要求。

 

【王下二十三26「然而,耶和华向犹大所发猛烈的怒气仍不止息,是因玛拿西诸事惹动他。」

   〔暂编注解〕不止息。罪恶是如此的可憎因而放过它而不加以惩罚对国家的未来绝对没有好处。即使现在这一代人明显悔改了,并且寻求彻底的改革,但如果他们先前的罪不受到惩罚,那么,将来的世代就会效学他们的罪恶和拜偶像的行为而越发胆大妄为。然而很不幸,约西亚主导实施的改革在大多数人的心中只留下了肤浅的印象。仔细研究耶利米的预言就会发现百姓的属灵状况远未达到理想的地步(见耶2:12 133:6-11;等等)。

         玛拿西……惹动。见王下21:1-9节。

 

【王下二十三26-27有些评论家希望将这里的预言成分除去,若按他们的心意来作则所剩下来的经文将不具任何意义。改革使得审判延迟到来,但是却并未取消审判。神对圣殿及耶路撒冷之选择一语曾在列王纪上八16;列王纪下二十一4713中出现过。──《丁道尔圣经注释》

 

【王下二十三27「耶和华说:“我必将犹大人从我面前赶出,如同赶出以色列人一般,我必弃掉我从前所选择的这城耶路撒冷和我所说立我名的殿。”」

   〔暂编注解〕将犹大……赶出。这是耶利米再次发出的警告(耶4:5-206:1-47:12-16 20 32-3411:17 22 2316:9-13)。西番雅宣告了国家即将临头的厄运(番1:2-183:1-8)。改革的呼吁仍在发出,在百姓真实悔改的前提下神依然愿意赦免并将他们以个体的角色加以接受(耶7:3-7;番2:1-3)。但此时此刻真实的悔改已经变得无望,国家的毁灭是不可避免的了(耶7:8-34)。

         弃掉……这城。弃掉耶路撒冷对神来说何尝不是一件痛苦的事呢?这是他亲自拣选作为属自己的城邑。耶路撒冷不仅要作犹大的首都,它原本还要作全世界的都城。耶和华想要光明和拯救像河一样从耶路撒冷发出直到流遍全球。但以色列人却使这最初的计划难以实现。现在神的旨意要在新天新地的创造中实现,新的耶路撒冷要作为其首都,得蒙救赎的百姓要组成新的国家。

 

【王下二十三28「约西亚其余的事,凡他所行的,都写在犹大列王记上。」

   〔暂编注解〕其余的事。约西亚的改革发生在他作王的第18年。他在位的年日总共是31年,余剩的13年没有什么记载。

 

【王下二十三29「约西亚年间,埃及王法老尼哥上到幼发拉底河攻击亚述王,约西亚王去抵挡他。埃及王遇见约西亚在米吉多,就杀了他。」

   〔暂编注解〕此事当发生在主前609年,新兴的巴比伦在尼布甲尼撒王的领导下,征服了亚述帝国。亚述城在主前614年沦陷,两年后,经过长期苦战,首邑尼尼微也失守,应验了先知西番雅的预言(番二13)。亚述余众在哈兰负隅顽抗,埃及法老尼哥于主前609年率军北上援救,图阻巴比伦的气焰,保持埃及中东强国地位。犹大王约西亚不愿埃及有机会帮助(原文无“攻击”含义)犹大国宿仇亚述,图在米吉多截拦,结果为埃及军射死,运回耶城埋葬(代下三十五2024)。

         “埃及王法老尼哥(主前6095 9 4年)上到(更可作:上去)……攻击亚述王” 帮助亚述王对抗巴比伦王拿波普拉撒(Nabopolassar)。详情参看历代志下三十五章2024节。

         当时巴比伦已攻陷亚述首都尼尼微,亚述西迁以求作垂死挣扎,向埃及求救。埃及王法老尼哥于是北上去会合亚述王(「攻击」于原文亦可译作「帮助」:这样的译法与历史记载较为吻合)。约西亚一向与亚述敌对,自然想阻止埃及王援助亚述,结果被埃及王所杀。

         法老尼哥。这是埃及第二十六王朝著名的尼哥二世,他在位的年日是从主前610年到595年。

         上到。此时的亚述和埃及结盟共同抵挡巴比伦。拿波坡拉撒(Nabopolassar)在位期间(626-605),巴比伦取代亚述成为世界第一军事强国。尼尼微于主前612年陷落,少量余剩的亚述人在哈兰又坚持了若干年。他们从埃及取得帮助来抵挡那日益兴起并很快就要统治世界的巴比伦政权。

         攻击亚述王(直译为:迎着亚述王)。事实上,尼哥北上是要帮助亚述人抵挡巴比伦人的(见代下35:20)。有两种解释:(1)希伯来词语`al攻击,应作`el朝向,或像在死海古卷中经常使用的那样,作……的缘故,2亚述这个术语在这里是指统治着大部分原先属于亚述帝国领土的巴比伦。古典作者经常使用亚述的这层意义(见希罗多德i. 178)。

         幼发拉底河。很明显尼哥是在去美索不达米亚帮助亚述人攻击哈兰的途中攻取的迦基米施(代下35:20)。从巴比伦的编年史中得知,迦基米施多年作为埃及的要塞一直到主前605年尼布甲尼撒在这里打败了法老尼哥。

         约西亚王去抵挡他。此时的尼哥与约西亚并无仇怨(代下35:21),他只是想到幼发拉底河去与巴比伦交战。

         米吉多。米吉多是伊斯德伦平原南部的军事重镇,坐落在埃及到亚兰北部的交通要道上。约西亚占据这个平原上的路口很可能是想在埃及人经过此隘口的时候袭击他们。

         「尼哥」:这是指埃及第二十六王朝的君王「尼哥二世」,于公元前609-595年在位。曾经攻取了非利士的迦萨,也于公元前609年于米吉多一役中击败并杀死约西亚王。将势力扩张到整个叙利亚与巴勒斯坦地区。

         「上到幼发拉底河攻击亚述王」:原文是「上到幼发拉底河,到亚述王那里」。事实上这后来演变成为公元前605年的迦基米施之役,尼哥是去帮助亚述王,不是去攻击亚述王。

         ◎关于「迦基米施之役」 (公元前605年,约雅敬第四年): A.迦基米施可说是古代近东历史最重要的转折点之一。当时最庞大的亚述帝国终于崩溃,制造了更加庞大的波斯帝国,也引进了短暂的新巴比伦时代。埃及虽然暂时取得巴勒斯坦和腓尼基,尼布甲尼撒的巴比伦大军继续从迦基米施乘胜而来,于公元前604年控制了全叙利亚巴勒斯坦。B.其实亚述首都尼尼微早已在公元前612年被拿布波拉撒率领下的巴比伦、玛代联军所毁,于是亚述的末代君王亚述乌巴列二世迁都哈兰,但这要塞于公元前610年也被攻取。C.之后亚述乌巴列二世与埃及法老尼哥二世结盟,仍勉强算占据了幼发拉底河上游的土地几年。然而公元前605年在迦基米施覆灭的,只不过是昔日号称无敌之亚述大军的「残余」而已,率军击败他们的正是太子尼布甲尼撒。法老尼哥在迦基米斯战败后,犹大和周围国家就落在尼布甲尼撒的势力范围下。

         ◎当约西亚进行改革,下场却是死在战场,当然许多人会认为改革也没用,甚至认为改革才造成失败,因此整个改革就停滞了。

 

【王下二十三30「他的臣仆用车将他的尸首从米吉多送到耶路撒冷,葬在他自己的坟墓里。国民膏约西亚的儿子约哈斯,接续他父亲作王。

   〔暂编注解〕约哈斯又名沙龙(见耶22:11),是约西亚的第四子。(见代上3:15

         用车。约西亚在米吉多受了致命伤。他改装参加战斗(代下35:22),亚哈在与亚兰人争战时也曾这样做过,同样也是丢了性命(王上22:30)。当约西亚被箭射中他立即意识到了伤势的严重,乘另外一辆车返回耶路撒冷,并在那里或返回的途中死亡(见代下35:24节的注释)。

         葬在。《历代志》的作者在此加上:犹大人和耶路撒冷人都为他悲哀。耶利米为约西亚作哀歌(代下35:24 25)。和百姓为约西亚大大的哀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人民对他邪恶的儿子一点也不哀伤(耶22:10 18)。

         约哈斯。约哈斯还有一个名字叫沙龙(代上3:15;耶22:11)。约雅敬较约哈斯年长,正常来说应该是他接续约西亚作王(第31节;参看第36节)。但由于某种原因百姓从中干涉立了约哈斯为王。有人推测说当时的犹大国内分两派,一派亲埃及,另一派敌埃及。从后来的情况看,约雅敬应该是属于前者而约哈斯属于后者。敌埃及的一派在国中占了上风约哈斯因而被立为王。这期间,很明显尼哥正在北方的幼发拉底河与巴比伦人作战。

         「约哈斯」: 字义是「耶和华已夺取」。又名沙龙 22:11  约哈斯是约西亚的第三或四子。

 

【王下二十三31「约哈斯登基的时候年二十三岁,在耶路撒冷作王三个月。他母亲名叫哈慕他,是立拿人耶利米的女儿。

   〔暂编注解〕约哈斯又名沙龙(代上三15;耶二十二11)。

         “约哈斯”即沙龙。参看耶利米书二十二章10节的脚注。

         「哈慕她」:字义是「岳父是靠山」。

         「立拿」:字义是「铺过的道路」。

         「耶利米」:字义是「耶和华所指定的」。此人不是先知耶利米。

 

【王下二十三31「约哈斯登基的时候年二十三岁,在耶路撒冷作王三个月。他母亲名叫哈慕他,是立拿人耶利米的女儿。

「约哈斯」(「耶和华已抓住」)可能是王朝名,他自己的名字是沙龙(耶二十二11;代上三15)。因他哥哥(以利雅敬)显示出反埃及倾向,长子继位的风俗在此情况下没有被采用。

约哈斯的母亲是立拿人(应当是在约西亚手下收复的犹大失土,参:王下八22),如此便可区分她父亲和先知耶利米的不同。──《丁道尔圣经注释》

 

【王下二十三31 年代小注约哈斯短短三个月统治的开始和结束,都在发生在主前六○九年。这时正值亚述帝国在哈尔兰覆亡不久,埃及和巴比伦即将开始激烈争夺近东霸权之时。──《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王下二十三32「约哈斯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效法他列祖一切所行的。」

   〔暂编注解〕为恶的事。关于约哈斯的统治只有这么一点简短的记录。约西亚的儿子都不坚持他父亲开创的改革事业,国家继续走向它毁灭的终点。

 

【王下二十三33「法老尼哥将约哈斯锁禁在哈马地的利比拉,不许他在耶路撒冷作王,又罚犹大国银子一百他连得、金子一他连得。」

   〔暂编注解〕哈马地的利比拉在大马色以北的奥伦提斯河(Orontes)上游,是往幼发拉底河的通道。埃及法老的总指挥部设在这里,后来成了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的指挥总部(二十五6 20)。约哈斯先被囚于此,后来带往埃及。约哈斯如何被囚禁,圣经未有说明,但知埃及法老等于把他人质,逼犹大国纳贡(代下三十六3)。

         “利比拉”。大马色以北约七十五英里(104公里)。另参看第二十五章671821节。贡银约有银子十二万安士(3.75吨或3.4公吨),金子一千二百安士(75磅或34千克)。

         「利比拉」:位于哈马之南约三十二公里(二十英里),通常是从北面入侵的军队所驻守的地方(参王下25:6)。

         「一百他连得」:约重三公吨。

         「一他连得」:重三十公斤(六十七磅)。

         利比拉。利比拉坐落在奥伦提斯河岸边,向北到加低斯大概16千米,离南边的犹大大约有320千米。后来尼布甲尼撒在巴勒斯坦作战时就把利比拉当成了自己的总部(王下25:6 21;耶39:5-752:9-11 27)。尼哥从迦基米施返回的路上要求约哈斯来利比拉见他,当他了解了约哈斯已经作王的情况时就把他囚禁起来。利比拉就是现在的Ribleh

         罚。尼哥此时想将犹大变为埃及的附属国,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贬黜了约哈斯。

         「哈马」地:字义是「堡垒」。

         「利比拉」:字义是「肥沃」。在以色列东边界在线之一处,是在叙利亚一个大平原上。为哈马的一个城,在巴比伦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大路上,是叙利亚境内的奥朗底河(Orentes River)上的要冲,也是埃及通往美索不达米亚的要道的岔口。法老尼哥二世曾经使用此地作为迦基米施之役的军队集结地。而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也以这里为军队的大本营,兵巴勒斯坦时在此驻扎,后也在这审讯囚犯。

         「一百他连得」:3400公斤。

         「一他连得」:34公斤。

         23:33-37  埃及王另立约雅敬为犹大王:约哈斯作王仅三月,埃及王法老尼哥北征归来,不许他作犹大王,另立约西亚的次子以利亚敬(即约雅敬)代替他,并且逼使犹大付出罚金作为赔偿,由此可见约西亚死后埃及对犹大的控制。

 

【王下二十三33「法老尼哥将约哈斯锁禁在哈马地的利比拉,不许他在耶路撒冷作王,又罚犹大国银子一百他连得、金子一他连得。」

「利比拉」位于俄隆提斯河,在 Homs 以南三十四公里处,是埃及军队驻扎处,把守进入Beqa' 山谷的主要通道。尼布甲尼撒王后来以此地为他的基地(王下二十五620)。

征收的贡银可能都是一次性的支付,对埃及人而言,银(3.75吨)比金子(34公斤)更宝贵。──《丁道尔圣经注释》

 

【王下二十三33 与埃及的关系亚述在主前六一二至六一○年崩溃之后黎凡特地区变得很不稳定。埃及和巴比伦为本区霸权激战。主前六一○至六○九年时,埃及显然有意为亚述余下的惟一重镇哈兰解围,但不能成功。犹大王约西亚试图阻止埃及入侵叙利亚,但在米吉多负伤,后来因伤致死。本区的权力真空,令犹大成为埃及的附庸国(主前609608年)。埃及一度受耽延后,四年之后北上迦基米施与迦勒底军会战,但却一败涂地(主前605年)。主前六○一至六○○年迦勒底乘胜进军埃及,但却伤亡惨重。无论如何,犹大只有一段短时期在埃及治下。──《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王下二十三33 哈马地的利比拉利比拉(现代的泽拉遗址〔Tell Zerr'a〕)是叙利亚奥朗底河畔之加低斯附近的行政军事重镇,约在亚兰都城哈马以南二十哩。主前八世纪时亚述曾于此地建筑城堡。后来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二世以之为西方战线的大本营。──《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王下二十三33 强制犹大朝贡本节的金额远不及希西家必须缴纳的罚款(银子三百他连得、金子三十他连得;王下十八14)。金(七十五磅)银(七千五百磅)的比率也有不同(从前是101,如今是1001)。──《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王下二十三34「法老尼哥立约西亚的儿子以利亚敬接续他父亲约西亚作王,给他改名叫约雅敬,却将约哈斯带到埃及,他就死在那里。」

   〔暂编注解〕约雅敬是埃及所立的傀儡王,此时犹大已成埃及的附庸国。

         以利亚敬。他可能是亲埃及派的一员,因此尼哥喜悦他(见第30节的注释)。

         给他改名。这个新名字将代表着他是一个新人,也意味着他承认埃及的宗主权。尼布甲尼撒也是这样做的,他立玛探雅代替他的侄子约雅斤作王,并给他改名叫西底家(王下24:17)。

         死在那里。这正应验了耶利米在大流亡开始之后不久所作的预言(耶22:10-12)。

         「以利亚敬」:字义是「神建立」。

         「约雅敬」:字义是「耶和华建立」。字义与「以利亚敬」差异不大,改名可能是要表示这是「耶和华授权」的改立行动。此人是约西亚的次子。

         ◎「将约哈斯带到埃及」: 代下 36:4  22:10-12 。显然尼哥将约哈斯先安置在北边的利比拉,再送回埃及监禁。

 

【王下二十三34「法老尼哥立约西亚的儿子以利亚敬接续他父亲约西亚作王,给他改名叫约雅敬,却将约哈斯带到埃及,他就死在那里。」

以利亚敬(「神已经建立」)改名为约雅敬(「耶和华已经建立」)的目的是为了要标志他新的联盟关系(参:王下二十四17),而并不是表示对耶和华崇拜的认同。埃及人无疑会宣称耶和华是站在他们的那一边。──《丁道尔圣经注释》

 

【王下二十三34 更改名字他的名字只作出些微的更改。名字中神名构词(theophoric)的成分由「以利」(神明的统称)改为「约」(即耶和华)。新名大概与向新宗主立誓效忠有关,亚述诸王也有这习惯。在一代以前,亚述王亚述巴尼帕把森美忒库一世(Psammeticus I;法老王尼哥的父亲)立为地区性统治者时,将他名字改为纳布舍齐班尼(Nabushezibanni)。留意但以理等四人的名字也被更改(但一67)。──《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王下二十三35「约雅敬将金银给法老,遵着法老的命向国民征取金银,按着各人的力量派定,索要金银,好给法老尼哥。」

   〔暂编注解〕“约雅敬”成为埃及的藩属四年,向国民征收贡银(但他也为自己建了一座奢华的王宫;耶二二13 14)。参看耶利米书二十五章1节和但以理书一章1节的脚注。

         将金银给。见第33节。

         各人的。法老强求的财富不是出自王家的府库而是来源于民间的百姓。当亚述王向米拿现强征一千他连得银子时,这钱就是全国的富户平摊的(王下15:19 20)。但是这次好像又有所不同,全国不论贫富,一律酌情课税。

 

【王下二十三35「约雅敬将金银给法老,遵着法老的命向国民征取金银,按着各人的力量派定,索要金银,好给法老尼哥。」

国民虽然是反埃及的,却因为要进贡而被征收金银,一如玛拿西当年为了要进贡鉅额贡银而征税一样(王下十五19-20444。然而约雅敬同时却耗费资材大兴土木,使用服苦之人兴建一个新的王宫(耶二十二13-19)。──《丁道尔圣经注释》

 

【王下二十三36「约雅敬登基的时候年二十五岁,在耶路撒冷作王十一年。他母亲名叫西布大,是鲁玛人毗大雅的女儿。」

   〔暂编注解〕二十五岁。既然此时的约哈斯才二十三岁(第31节),那约雅敬就是两人中年纪较长的一位了。约西亚在他八岁那年登基,总共作王三十一年(王下22:1)。他死的时候三十九岁,此时他的儿子约雅敬二十五岁。因此当约雅敬出生的时候约西亚仅仅才十四岁或十五岁。古代东方流行早婚,希伯来国王通常在不大的时候就已成家。

         「西布大」:字义是「给与」。

         「鲁玛」:字义是「高度」。

         「毗大雅」:字义是「耶和华已赎回」。

 

【王下二十三36 年代小注约雅敬在位的十一年是主前六○九至五九八年。在这期间,巴比伦在埃及边界打了一场激烈的战争,但不分胜负。双方军队的人数都严重损耗,迦勒底王尼布甲尼撒无力进攻埃及。这可能是助长约雅敬背叛巴比伦的因素。──《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王下二十三37「约雅敬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效法他列祖一切所行的。」

   〔暂编注解〕为恶的事。这里没有特别列举约雅敬统治期间的恶行。根据耶利米的记载,约雅敬这个人挥霍,放纵,贪婪,欺压百姓,偏私,亵渎并且凶残嗜血(耶22:13-1726:20-2336:23)。

 

【思想问题(第廿三章)】

 1 试列出约西亚宗教改革所牵涉的偶像、地点、事物及人物。在改革之前,他先做了些什么事情?

 2 有什么因素使约西亚的改革在他死后不能持久?见32节。你对宗教改革有什么新的体会?

 3 虽然约西亚已经进行宗教改革,为什么耶和华仍不止息怒气?你认为这样是否对以后的犹太人不公平?你对神的公义和慈爱有什么认识?

 ──《串珠圣经注释》

 

【暂编注解数据源】

《启导本圣经注释》《雷氏研读本圣经注释》《串珠圣经注释》SDA圣经注释》蔡哲民等《查经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