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經資料大全

 

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

 

歷代志上第十八章拾穗

 

【代上十八1「此後,大衛攻打非利士人,把他們治服,從他們手下奪取了迦特和屬迦特的村莊。」

   〔暫編註解〕此後1-13節記錄大衛的征戰。參撒下8:1-4注釋。“此後”並不一定意味著這裡所講述的事件都是按照時間的順序。聖經記錄的事件不一定都嚴格按時間的順序。撒下第八章和代上第十八章都記錄大衛的各次征戰。從非利士和摩押開始,也列舉了在亞捫王拿轄死後的征戰中,從臣服的亞蘭各國所獲得的戰利品和貢物(見代上19章)。

         迦特。在《撒母耳記》裡為“京城的權柄”(原文做“母城的嚼環”,見撒下8:1注釋)。按照這種解釋,大衛控制了非利士人的都市即母城,也就是《歷代志》所記的迦特。

         1-13  制服強鄰:參撒下8:1-14注。

       本章至20章記大衛的南征北討,和《撒下》821章的內容大致相同。

 

【代上十八2「又攻打摩押,摩押人就歸服大衛,給他進貢。」

   〔暫編註解〕此處略去了《撒下》八2對待摩押人的殘忍方法,以免損害大衛的形像。

       參撒下8:2

 

【代上十八3「瑣巴王哈大利謝(撒母耳記下83節作“哈大底謝”)往幼發拉底河去,要堅定自己的國權,大衛就攻打他,直到哈馬,」

   〔暫編註解〕瑣巴為亞蘭國要邑,在大馬色東北。

       “瑣巴”。位於大馬色東北面的地帶。

         哈大利謝。關於其正確拼寫和來歷,見撒下8:3注釋。

         直到哈馬。瑣巴是一個亞蘭人的國家,在幼發拉底河以西,大馬士革以北,哈馬以南。該國在掃羅,大衛和所羅門時代十分興旺(見撒上14:47;撒下8:3;代下8:3)。

         要堅定自己的國權。“要收復他的國土”(見撒下8:3注釋)。

         幼發拉底河。這句話證明大衛的“國權”延伸到幼發拉底河。在被征服的亞蘭同盟中有來自幼法拉底河以東的亞蘭人,進一步證實了這一點(見代上19:16 19注釋)。

 

【代上十八4「奪了他的戰車一千,馬兵七千,步兵二萬,將拉戰車的馬砍斷蹄筋,但留下一百輛車的馬。」

   〔暫編註解〕參《撒下》八4注。

       “砍斷蹄筋”。使馬殘廢。參看撒母耳記下八章4節的腳註。

         馬兵七千。撒下8:4為“馬兵一千七百”(撒下8:4)。七十士譯本裡這兩處聖經都是七千。

         砍斷蹄筋。即砍斷後腿的筋使馬匹殘廢(見書11:6-9)。

 

【代上十八5「大馬士革的亞蘭人來幫助瑣巴王哈大利謝,大衛就殺了亞蘭人二萬二千。」

 

【代上十八6「於是大衛在大馬士革的亞蘭地設立防營,亞蘭人就歸服他,給他進貢。大衛無論往哪裡去,耶和華都使他得勝。」

   〔暫編註解〕防營。在希伯來語的《歷代志》裡沒有該詞。但在撒下8:6,七十士譯本,亞蘭語文本和塔古姆文本的《歷代志》中均有。

       18:6 14  現在的榮耀,將來的榮耀,我會選……大衛是得勝而公平的君王,我們從他的輝煌成就可略窺基督作王時會是何等情形──完全的得勝和公義。大衛的榮耀尚且偉大,主基督的榮耀又將怎樣呢!我們憑信心與主耶穌基督密切相連,這是聖經給我們的大好信息,將來我們與祂一同作王,也要與祂一同得榮耀。

 

【代上十八7「他奪了哈大利謝臣僕所拿的金盾牌,帶到耶路撒冷。」

 

【代上十八8「大衛又從屬哈大利謝的提巴(“提巴”或作“比他”)和均二城中,奪取了許多的銅。後來所羅門用此製造銅海、銅柱和一切的銅器。」

   〔暫編註解〕這二城的名字參《撒下》八8注。

       “所羅門……製造銅海”。參看列王紀上七章2326節的腳註。

         「均」:王國時稱「比羅他」(撒下8:8)的地方,被擄歸回時稱「均」。

         。青銅或黃銅(見王上7:47注釋)。這種金屬在古代西亞很普遍。

         銅海。見王上7:15-26 45;代下4:2-5 10 15 18

         這一章和撒下第八章一樣,似乎重點不是描寫征戰,而是大衛為將來的聖殿奪取和積攢戰利品和貢物(見11節注釋)。

 

【代上十八9「哈馬王陀烏聽見大衛殺敗瑣巴王哈大利謝的全軍,」

   〔暫編註解〕18:9-11  財物、智慧都獻上了,但我的心……哈馬王陀烏將禮物送給大衛,大衛將禮物分別為聖獻給神。人很容易以為經濟與物質上的蒙福,都是來自自己的本事與勞苦,沒想到那是慈愛的神所賞賜的(參雅1:17)。神賞賜了你甚麼?將你的恩賜與才智皆獻給祂,並用來事奉祂。祂要引領你,使你善用所有的,第一步就是甘心樂意地擺上自己。

 

【代上十八10「就打發他兒子哈多蘭去見大衛王,問他的安,為他祝福,因為他殺敗了哈大利謝。原來陀烏與哈大利謝常常爭戰。哈多蘭帶了金銀銅的各樣器皿來。」

   〔暫編註解〕哈多蘭又名約蘭(撒下八10)。

       「哈多蘭」:又稱「約蘭」(撒下8:10)。

         哈多蘭。或約蘭(撒下8:10)。

 

【代上十八11「大衛王將這些器皿並從各國奪來的金銀,就是從以東、摩押、亞捫、非利士、亞瑪力人所奪來的,都分別為聖獻給耶和華。」

   〔暫編註解〕「以東」:撒下8:12作「亞蘭」。

       本節歸納了大衛獻給聖殿的財寶的來源。列舉他的征戰似乎就是為了這個目的。所提國家的征服要到十九章才講述。

 

【代上十八12「洗魯雅的兒子亞比篩在鹽谷擊殺了以東一萬八千人。」

   〔暫編註解〕亞比篩是大衛的外甥(他姐姐的兒子)。亞比篩的哥哥約押是大衛的元帥(比較15節)。

       鹽谷在死海南的以東地。

         “亞比篩”。大衛的外甥,約押的兄弟。根據詩篇第六十篇,他在這次勝利中也有參與。“鹽谷”。在死海附近(大概在南部)。

         撒下8:13為“大衛在鹽谷擊殺了亞蘭(或作以東,見詩篇六十篇詩題)一萬八千人回來,就得了大名”。大衛進攻北方亞蘭人的時候,以東人可能乘機襲擊猶大,所以亞比篩率軍進攻以東,殺死一萬八千人(見撒下8:12注釋)。根據《撒母耳記》和《歷代志》,這場戰鬥發生在“鹽谷”。在以東有這樣的一個谷(王下14:7;代下25:11)。

 

【代上十八13「大衛在以東地設立防營,以東人就都歸服他。大衛無論往那裡去,耶和華都使他得勝。」

   〔暫編註解〕在以東。撒下8:14 “在以東全地”。顯然指以東全境都被以色列人控制了。考慮到這個地區的荒涼,需要在全境長期駐軍,以控制局面。

       18:13  大衛將勝利歸與神;我呢?將成就歸於神,還是自己?本章所記載的幾次戰役,說明神使大衛勝而又勝的情形。不信主之人會以為勝利是計謀加上幸運。大衛承認他的成就和神息息相關,我們應當像他一樣,不要將神的作為當作自己的功勞。

 

【代上十八14「大衛作以色列眾人的王,又向眾民秉公行義。」

   〔暫編註解〕大衛作以色列的王。第14-17節記錄大衛的治國。

         秉公行義。大衛擔任國家的主要執法者(見撒下15:2-4)。

       14-17  大衛的內閣組織:參撒下8:15-18

 

【代上十八15「洗魯雅的兒子約押作元帥;亞希律的兒子約沙法作史官;」

   〔暫編註解〕“史官”。公共關係方面的官員,負責安排王室的典禮、委任和出遊。

       洗魯雅。大衛的姊妹(代上2:16)。約押是大衛的外甥。

 

【代上十八16「亞希突的兒子撒督和亞比亞他的兒子亞希米勒作祭司長;沙威沙作書記;」

   〔暫編註解〕“亞比亞他的兒子亞希米勒”或為抄寫之誤,因《撒上》二十二20說亞比亞他為亞希米勒之子。而《撒母耳記》和《列王紀》以及本書都說與撒督同為祭司的是亞比亞他,可證此處為誤抄,二名應對調。參《撒下》八17注。

       “撒督”在基遍的會幕事奉(一六39),而“亞比亞他”在耶路撒冷的臨時帳幕事奉。“亞希米勒”。參看撒母耳記下八章17節。

         撒督。關於以利亞撒家系的撒督(代上6:4-8),見撒下8:17注釋。

         亞希米勒。這裡的亞希米勒和撒下8:17的亞希米勒是同一個人。有一個亞希米勒既說是亞比亞他的父親(撒上22:20),又說是他兒子(代上24:6)。還有說撒督和亞比亞他是祭司(見撒下15:29 35)。關於這些記錄的解釋,見撒下8:17注釋。

 

【代上十八17「耶何耶大的兒子比拿雅統轄基利提人和比利提人;大衛的眾子都在王的左右作領袖。」

   〔暫編註解〕基利提人和比利提人。這些外族人組成了王室的衛隊(見撒下15:18注釋)。

        18:17  大衛吸引了很多的人追隨他,那是些甚麼人?基利提人和比利提人可能是一支外國軍隊,在大衛逃避掃羅的時候他們來投靠他,直到大衛登基後仍然對他忠心耿耿(參撒下15:17-18),且成為他的衛士。

 

【思想問題(第18章)】

 1 試找出本章的主題經文。見6 13節。

 2 大衛對強鄰是否兼采「攻」、「守」政策?這反映出他是怎樣的一個王?他如何行使王的權柄和責任?

 3 本章記載中大衛所向無敵的戰績,印證了17:8裡神對大衛的應許;在你的生命中,是否也能舉出事例證明神確實引導你,在你身上顯出作為?

 4 大衛在爭戰獲勝時對神的態度如何?這給我們什麽榜樣?

 5 大衛除了本身善戰之外,兼且擇人善用(12 14-17),這是他成功的秘訣之一。今天,你若站在領導的地位,是否懂得把工作委派給適當的人選?

 ── 《串珠聖經注釋》

 

【暫編註解資料來源】

《啟導本聖經註釋》․《雷氏研讀本聖經註釋》․《串珠聖經註釋》․《SDA聖經注釋》․《靈修版聖經註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