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志上全書綜合拾穗
【家譜(一至九章)】歷代志上頭九章包括多個家譜。家譜對猶太人設法保持各支派之間的區別非常重要。經過被擄的混亂之後,重新建立王家和祭司的體系也非常重要。
猶太人極為看重譜系,因為族譜可以證明自己是始祖亞伯拉罕的後裔,這樣,才能享受神應許亞伯拉罕和他後裔的特別的福分。對今天的我們來說,族譜證明瞭舊約中的應許,彌賽亞──耶穌,是亞伯拉罕與大衛的後裔。
另一方面,家譜中所記載的人名,顯示神不但鑒察各族各民,他也關心每一個人。自從亞當以來,儘管曾有億萬群眾,神卻記得每個人的名字。我們每個人不僅有個名字,而且非常獨特,是神所認識、所深愛的。我們若認識他,領受他的慈愛,就能領會自己的獨特性,明白自己與眾不同的地方,同時也能和神的大家庭中其他人互相提攜。——馬唐納《歷代志上》
【1:1-9:44 族譜】歷代志上開首的九章記載了由亞當到大衛王族的族譜。
記錄族譜的目的,首先是要給下文大衛王朝的歷史做個引子,同時強調一件事實:大衛王族的淵源可以追溯至人類的始祖,而大衛登基複為人類歷史上一重要的里程碑。其次,歷代志的族譜,反映了作者對「全以色列」觀念。根據這觀念,大衛由神授予的君權包括了以色列十二支派;被擄歸回後的猶太社會既提倡神權統治,亦需要有這種「全以色列」的觀念和胸懷,超越當時支派之間狹窄的思想。再者,拉
2:62-63 ( 同尼7:64-65) 提到利未支派中有三家的人不能指明所屬的宗族,因而算為不潔,不准供祭司的職任。可見族譜是監辨身分的根據,凡不能在族譜內指出自己出身的,就不能算為猶太人。
作者選取資料的立場可以由縱橫兩方面來分析。
從縱的一面來看,整段族譜可以劃分為三個時代:
1 1:1-54是由人類始祖亞當數到以色列族的鼻祖雅各;
2 2-8章記錄雅各的子孫十二支派的發展,尤以較長篇幅記述凡與大衛有關連的人物;
3 9:1-44則是被擄後歸國猶太人領袖的名字。
從橫的一面來看,作者無疑是以猶太家族為主體,但同時亦收納其他民族的族譜,甚至包括了一些當時猶太社會所不容或者歷史上已經消失了的民族。
──《串珠聖經註釋》
【2:1-8:40 以色列各支派的族譜】作者按習慣先列舉雅各十二兒子的名字(2:1-2),並按著他們身生母親──利亞、拉結、辟拉和悉帕(參創35:22-26)來分組。
「但」乃辟拉所生,應排列第九位,不過在此卻排列第七,有學者認為拉結可能把他收養為自己的長子,故排在約瑟和便雅憫之前。(參創30:1-6)。 至於這裡各支派家譜的排列方法,則是舊約僅有的:以猶大為首,然後是西緬、流便、迦得、瑪拿西半支派、利未、以薩迦、便雅憫
(1)、 拿弗他利、瑪拿西另半支派、以法蓮、亞設、便雅憫(2)。
到底作者是根據什麽原則來這樣排列的呢?
學者的解釋各有不同,最可能的說法是:作者對猶大、便雅憫和利未三支派特別重視;歸國的猶太人大多屬於這三支派,他們就成了整個族譜的骨幹,以猶大為首,便雅憫居尾,中間是利未,然後在三支派間安插其他支派的族譜。族譜中脫漏了但和西布倫支派,可能是由於後期文士抄寫時產生了混亂,也可能因為歸國的猶太人中很少屬於這兩支派。
──《串珠聖經註釋》
【2:3-4:23 猶大支派】流便本來是雅各的長子,可惜他因為犯了亂倫大罪 (創35:22),
失去了最好的祝福。次子西緬及三子利未因殘殺示劍人一事貽羞父家(創34),也得不到父親的喜悅,所以四子猶大脫穎而出,承受了最高的祝福
── 蒙神應許他後裔作君王 ; 不過,由於約瑟保全家族有功,長子的名分與雙分的祝福反而歸屬了他(代上5:1-2; 參創48:5-6
15-16
21-22)。日後大衛王出自猶大支派,使這支派更備受重視。──《串珠聖經註釋》
17:1-29:30 修造聖殿:大衛在宗教上的貢獻,繼奉迎約櫃之後就是建築聖殿,這也是他一生事業的最高峰。本書共有十三章記載這事,包括:1 建造聖殿的負責人(17章)、2 政治環境(18-20章)、3 殿址(21章)、4 材料(22
28-29章)及5 聖殿的職工(23-27章)。──《串珠聖經註釋》
【思想問題(第13-16章上)】
1 試比較大衛兩次奉迎約櫃(13
15)的情況與結果,並找出成敗的原因。這些原因能否對你的屬靈事奉帶來一些提醒和指引?
2 在兩次舁約櫃之間,作者選記有關大衛的那三件事(14)?這有什麽作用和意義?與兩次舁約櫃有什麽關係?
3 與非利士人的爭戰中(14:8-17),什麽是大衛獲勝的主要因素?這對你的事奉有什麽啟迪?
4 大衛將約櫃舁到自己的城裡(耶路撒冷),有什麽作用和目的呢?參13:3。
5 當大衛迎接約櫃時,因極力跳舞歌唱,被掃羅的女兒米甲輕視。到底米甲為何會輕視大衛呢?大衛又如何面對呢?參撒下6:20-23。今天屬靈領袖面對別人的批評時,可從這事得到什麽提示或榜樣?
6 綜合這幾章給你的印象,大衛是一個怎樣的人?有什麽質素使他成為一固屬靈領袖,可供後人效法呢?
── 《串珠聖經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