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經資料大全

 

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

 

歷代志下第四章拾穗

 

【代下四1「他又製造一座銅壇,長二十肘,寬二十肘,高十肘。」

   〔暫編註解〕《王上》未志建造銅壇事,但有好幾處提到其名(八64;九25;王下十六14)。銅壇或仿《出埃及記》二十七1及三十八1的樣式,但要大得多。本節所記可能是壇基的體積,壇基上有梯級,可拾級登壇。參《以西結書》四十三1317.

       獻燔祭的“壇”在出埃及記二十七章1節有所描述。

         「長二十肘」:這是祭壇底座的大小(參結43:13-17)。

         他又製造。第四章描寫了聖殿的設備,器皿和用具。

         銅壇。在相應的王上6章和7章裡,沒有提制作銅燔祭壇,只是在王上8:649:25裡順便提到。據代下6:12和王下16:14,祭壇的位置在聖殿前面的院子裡。以西結描述聖殿的銅祭壇造在幾個臺階上面(結43:13-17)。

 

【代下四1 銅壇】用青銅製造雕塑品似乎首現于王國時代。這個供獻祭用的正方形平臺每邊長三十呎,下麵幾層形成上壇的階梯。這壇和其他祭壇一樣,也是「神的桌子」之象徵。祭物放在壇上,為神所賜與的豐饒表示感謝(見:王上八64;王下十六14)。鑒於這平臺和祭壇的巨大體積,它很可能不是整塊鑄成。它大概是用木製成,外面以青銅包上(參較:代下六13所形容的小壇)。——《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代下四2「又鑄一個銅海,樣式是圓的,高五肘,徑十肘,圍三十肘。」

   〔暫編註解〕“銅海”:看《王上》七23注。

       “銅海”。洗濯盆。參看列王紀上七章2326節的腳註。

         即一個巨大的銅盆(尺寸見王上7:23注釋)。

         2-5  銅海:安放在殿右邊的「海」(10)是所羅門的新設計,大概仿效自古代近東神廟的建築。它的實際用途是供祭司「沐浴」 (6)。 當然,祭司不可能真的在光天化日大庭廣眾前沐浴,而且「海」也是相當的深(五肘),何況猶大山地的水是那樣珍貴,所以「沐浴」大概只是一種宗教禮儀上的潔淨禮。

         4:2-6  建殿,好!但何要這麼大?器物何要這麼多?聖殿陳設的各樣器物,為甚麼要製造得如此宏大、又多?因為將有大群人來守節(像逾越節,見30:13),每天所獻的祭牲眾多(5:6),需要許多祭司,也需要大量器物。

 

【代下四25 銅海】從撒珥根二世年間(主前八世紀)開始,亞述浮雕已有「鑄成之銅海」(見:王上七2326)的對應例證。浮雕描繪兩個巨大的釜鍋,架在牛像的前腿上,安置在穆薩西爾(Musasir)城的廟宇前面。其實際功用與聖幕的盆子(出三十1821)與第6節的十個盆子相仿,都是供祭司洗濯用的。此外,又有人提出它有象徵性的意義。它的十二隻牛象徵十二支派,其龐大的體積(圓周達四十五呎)則令人聯想到耶和華的角色,是創世之神和地上混沌大水之主宰。如此,耶和華便淩駕于代表海洋和風暴的迦南神祇雅姆和巴力,以及巴比倫神祇瑪爾杜克之上(見:詩二十九10,一○四19;賽五十一910)。——《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代下四3「海周圍有野瓜的樣式,每肘十瓜,共有兩行,是鑄海的時候鑄上的(“野瓜”原文作“牛”)。」

   〔暫編註解〕2-5節與王上7:23-26基本相同。希伯來語的“牛”是beqarim;“野瓜”是peqa`Im。二者有些相似,容易混淆。許多注釋者認為《歷代志》的文本應該與《列王紀》是一樣。

 

【代下四3銅海周圍有野瓜何以又名牛?有何寓意?】

答:這是所羅門王建造聖殿的時候,在聖殿前所造的銅海,在「海周圍有野瓜的樣式,每肘十瓜,共有兩行,是鑄海的時候造上的」。下有小字:「野瓜原文作牛」。既然是牛,何以又譯作野瓜呢?據研經者的解釋是:1. 從本章之頭幾節經文,可與列王記上七章2326節對照閱讀,便知那裡所記載的是野瓜。2.這野瓜二字,在希伯來原文是眾數字,其字音是Pa-kar-im,而牛的眾數音是Pe-ka-im,舊約的手抄者或口讀者,乃一時將這兩個近音的字弄錯了。

    3.野瓜乃裝飾品,其形似牛的頭,或困此說是牛。按前後兩處所記,這銅海並有百合花為裝飾品(王上七26,代下四6)。從靈意上說,這銅海可寓意為浸禮,野瓜寓意結果子,百合花寓意清潔;總之,這二樣都應有受浸歸主之美好寓意在其中。―― 李道生《舊約聖經問題總解》

 

【代下四4「有十二隻銅牛馱海,三隻向北,三隻向西,三隻向南,三隻向東。海在牛上,牛尾向內;」

   〔暫編註解〕本節與王上7:25基本相同。

 

【代下四5「海厚一掌,邊如杯邊,又如百合花,可容三千罷特。」

   〔暫編註解〕《王上》七26記銅海容量為“二千罷特”,此處則為“三千罷特”。這種出入有幾種解釋:1,二千為銅海本身容量,另外一千是增添的水,用以貯滿另外十個銅盆(6節)。2,為誤抄,因上節“三”字不少,抄經卷的人將這裡的“二”也誤為“三”。3,這分別在銅海的形狀為半球形(上大下小),抑為圓錐形(上下一般大小)。《王上》按半球形計算,本書可能按圓椎行計算,以(2)說為較可信。

       “三千罷特”。約一萬八千加侖(66公升)。列王紀上七章26節說明這洗濯盆的容量只有二千罷特。兩處記載的差異可能因為洗濯盆本身的容量只有二千罷特,但另外需要多一千罷特來供應整個系統,包括較細小的洗濯盆(6 14節)。

         「三千罷特」:王上7:26只有二千罷特。數目的差異可能是由於被擄歸回後以色列人的罷特單位有所改變,容量只有先前的三分之二(類似的演變見3:3注); 或是滿載的容量與通常容量之別。

         一掌。參王上7:26

         三千罷特。王上7:26為兩千罷特。可能這個池子通常存兩千罷特,裝滿時為三千罷特。一罷特是二十二公升,約5.81美制加侖(見王上7:23注釋)。

 

【代下四6「又製造十個盆,五個放在右邊,五個放在左邊。獻燔祭所用之物都洗在其內,但海是為祭司沐浴的。」

   〔暫編註解〕參王上7:38 39。王上7:27-37詳細描述十個盆座。

       6-9  洗濯盆、燈檯與院子:為了實際照明的需要,金燈檯由原來會幕的一盞增至十盞。這裡的「桌子」,大概是用來放置金燈檯的。

 

【代下四6 盆】考古學家發現了一個正是用來支撐這一類盆子的青銅盆座,來自主前十二世紀。盆座有輪子,並以有翼的複合性活物為裝飾(見:王上七29)。——《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代下四7「他又照所定的樣式造十個金燈檯,放在殿裡,五個在右邊,五個在左邊。」

   〔暫編註解〕參王上7:49;耶52:19。所羅門的聖殿裡有十個燈檯。可能是在原來帳幕的燈檯外增加的(出25:31-39;出37:17-24)。這裡沒有說是否按原來的樣式。

         4:7  昔日的工匠細心建造聖殿,我在照神吩咐做時,是否也一絲不苟?製造聖殿器物的巧匠,小心翼翼地依照神的吩咐去做,產生了良好的效果,神賜下明確的指示,他們就遵行到底。儘管有時我們有創意、有自己的見地,卻不可因而違背神在聖經中的明文規定。要你的靈命保持最佳狀態,你就要小心尋求,並遵從神的吩咐。

       7~8 聖殿裏有十個燈臺和十張陳設餅的桌子,而不是一個燈臺和一張桌子,象在會幕那樣。

 

【代下四7 燈檯】十個金燈檯(見:王上七49)和聖幕的一個燈檯(出二十五3138)有很大的分別。它大概是圓柱形,木制,包以金葉。這些燈檯放在殿內兩側,燃點的光芒和反照的金光加強所羅門聖殿和神臨在本來已有的光輝和榮耀(其他經文提及這些「所定的」物件之例證,見:耶五十二19;代下十三11,二十九7)。這些陳設加上桌子、香壇或爐子,使這地看來有「耶和華之家」的感覺。——《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代下四8「又造十張桌子,放在殿裡,五張在右邊,五張在左邊。又造一百個金碗。」

   〔暫編註解〕十張桌子。可能是放陳設餅的(代下4:19和代上28:16提到放陳設餅的“桌子”)。但王上7:48只提到一張桌子。在會幕裡是有一張桌子(出25:23 30;出37:10)。

       一百個金碗。王上7:50也提到這些碗,但沒有說明數量。

 

【代下四8 金碗】列王紀上七50也有討論這些金碗,但提到其數是一百的卻是歷代志。其確實用處不明(NIV:「灑用的金碗」),但可能是用來在盆中取水(6節),也可能是用來盛載祭牲的血(見:出二十四68,二十七3)。——《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代下四9「又建立祭司院和大院,並院門,用銅包裹門扇。」

   〔暫編註解〕“祭司院”為聖殿內院,只祭司可用。“大院”即外院,平民可以進入。作者從三3的聖殿的根基,記到聖所,然後在此記內、外院,至五1結束整個聖殿結構的記述。

       祭司院。顯然是指“內院”(見王上6:36和王上7:12)。也可能是耶36:10的“上院”。

         大院。參王上7:12。王下21:523:12說明聖殿有兩個院。

         用銅。古代的東方有時同銅包門。位於巴拉瓦特(Balawat)撒縵以色的王宮有包銅的大門,據推測有6.7米高,兩扇門各有1.8米寬(參王上6:32)。

 

【代下四910 院子的設計】這個腓尼基形式的三分佈局,也出現在敘利亞西北部達拉泉的廟宇中。如此聖潔特區就能規限為祭司專用,與聖殿複合建築中可能與世俗建築物毗鄰的部分,清楚分別出來。——《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代下四10「將海安在殿門的右邊,就是南邊。」

   〔暫編註解〕銅海(第2節)位於聖殿的東南角的院子裡。在希伯來,方向是依據一個人朝東站立的位置來定的。所以右側就是南方。參王上7:39。見創23:19;出3:1注釋。

       10-22  雜項:本段所記載的各項,可能是後人根據王上7:39-50對上述記載的補充,可參該處注。

 

【代下四11「戶蘭又造了盆、鏟、碗。這樣,他為所羅門王作完了 神殿的工。」

   〔暫編註解〕戶蘭又造了。第11-18節記錄了銅器,與王上7:40-47相對應。

       。參王上7:40。這些盆是用來煮獻祭的肉的(見撒上2:13 14)。

         4:11-16  今天我們在敬拜中運用了甚麼器材或技巧?這些東西是否真的在輔助我去敬拜神?昔日為聖殿中作敬拜用途而造的盆、鏟和碗,我們不甚熟悉。今天我們敬拜所用的器物雖已改變,但敬拜的目的卻是古今皆同──將尊榮頌讚獻給神。我們切不可讓敬拜神之器物壓過了對祂的敬拜。

 

【代下四11 盆、鏟、碗】這是戶蘭所造之法器清單中的最後幾樣,與獻祭和燒香有關。但遺址的挖掘出土的對象包括香鏟(見:利十六1213)。盆用來裝香壇的灰,碗則是盛祭牲之血的(出三十八3;民四14)。這一切的專用器具,都是特別為使獻祭剩餘之物,能夠得到適當的處理而設的。壇灰不得清除,血不得正確的收集和使用,祭壇和聖殿就不能保持潔淨。——《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代下四12「所造的就是兩根柱子和柱上兩個如球的頂,並兩個蓋柱頂的網子,」

   〔暫編註解〕“球”即碗狀物(王上七41

       兩根柱子。參代下3:15-17

         如球的頂。參王上7:41

         柱頂。見代下3:15注釋。

         網子。參王上7:41

 

【代下四13「和四百石榴,安在兩個網子上。每網兩行,蓋著兩個柱上如球的頂。」

   〔暫編註解〕參王上7:42

 

【代下四14「盆座和其上的盆,」

   〔暫編註解〕有十個盆座(王上7:43)。

 

【代下四15「海和海下的十二隻牛,」

   〔暫編註解〕。參代下4:2;王上7:23 24

       十二隻牛。參代下4:4;王上7:25

 

【代下四16「盆、鏟子、肉叉子,與耶和華殿裡的一切器皿,都是巧匠戶蘭用光亮的銅為所羅門王造成的。」

   〔暫編註解〕。參出27:3。用來接灰。肉鍤子用來叉獻祭的肉(見撒上2:13 14)。

       戶蘭。213注釋。

         光亮的銅。指擦亮或磨亮的銅。

 

【代下四16 肉鍤子】考古學家發現好幾個大型的叉子,可能就是歷代志所述的肉鍤子(它被包括在出二十七3;民四14的總目中)。按照利未記七2836的規定,祭牲歸給祭司的部分是右腿和胸。但王國以前示羅的神殿,卻發生過祭司從公用的釜中抽取祭肉的事故(見:撒上二13的注釋)。——《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代下四17「是在約旦平原、疏割和撒利但中間,藉膠泥鑄成的。」

   〔暫編註解〕“撒利但”即撒拉但。參看列王紀上七章46節及其腳註。

       疏割。位於約旦河東(士8:4 5)。有人認為疏割是雅博以北1.6公里,泰勒達米耶(Tell ed-Dâmiyeh )西北11.2公里的泰勒代爾拉(Tell Deir`allā)。還有人認為是在同一地區的泰勒阿薩斯(Tell el-Ahsas)。雅各從美索不達米亞回來之後,在疏割為自己蓋造房屋,又為牲畜搭棚(創33:17)。

         撒利但。地點不詳。

 

【代下四17 地理概況】按照約書亞記三16;列王紀上四12,撒利但位於約但河東,死海和加利利海中間的「約但平原」上。其確實位置未有定論,但薩伊迪葉遺址和默克伯拉遺址(Tell el-Meqberah)都是有人提出為可能的地點。疏割位於代爾阿拉遺址,大約在雅博河以北一哩,約但河以東三哩之處。遺址找到了這個時代的文物。遺址的頂部約有一個美式足球場大小,即一又四分一英畝。這是一個很小的村落,從事冶煉青銅的工業。——《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代下四18「所羅門製造的這一切甚多,銅的輕重,無法可查。」

   〔暫編註解〕相應的王上7:47寫道:“這一切所羅門都沒有(過秤),因為甚多,銅的輕重也無法可查”。所以無法得知銅器的重量。

 

【代下四19「所羅門又造 神殿裡的金壇和陳設餅的桌子,」

   〔暫編註解〕“陳設餅”。參看出埃及記二十五章2330節的腳註。

       所羅門又造。19-22節列出黃金器皿(見王上7:48-50)。

         桌子。本節的“桌子”是複數,而相應的王上7:48中“桌子”是單數。代下13:1129:18也都是單數。會幕裡只有一張陳設餅的桌子(出25:23 3037:10)。可是代下4:8提到聖殿裡有十張桌子。見該節注釋。

 

【代下四20「並精金的燈檯和燈盞,可以照例點在內殿前。」

   〔暫編註解〕“在內殿前”。即在至聖所前。

       燈檯。見第7節注釋。

         可以照例點。參出27:20

 

【代下四21「燈檯上的花和燈盞,並蠟剪都是金的,且是純金的。」

 

【代下四21 燈檯上的花】出埃及記二十五3140,三十七1724更加生動的描繪燈檯上的花朵(杏花)設計。米吉多出土的一個燈檯,和在阿斯蘭塔什發現的小型柱子上面,都找到以花朵為題材的類似設計。在迦南和埃及的裝飾中,蓮花圖案也很普遍。這設計的用意可能是表達恒久之豐饒,提醒人與神所立的約。——《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代下四21 燈盞和蠟剪】歷代志所列的金制神聖用具,又包括安裝在多幹燈檯之上的燈盞,以及在燈檯和香壇之間搬運火炭的炭夾(和合本:「蠟剪」;見:王上七49;賽六6)。這些炭夾或許又可以用來取出熄滅了的燈芯,並在點燃後放回原處。即使是夾子或蠟剪這等粗用的器具,也是包了「精」或「純」的金子,可見它在祭禮儀式中的重要性。——《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代下四22「又用精金製造鑷子、盤子、調羹、火鼎。至於殿門和至聖所的門扇,並殿的門扇,都是金子妝飾的。」

   〔暫編註解〕「至聖所的門扇」:參3:14注。

       4:22  聖殿──拆毀──重建,對神的敬拜生活是否也需要重建?聖殿中一切細則,都顯示以色列人對敬拜條例小心翼翼、不敢怠慢輕忽(參3:1-17的註釋)。對昔日歷代志下的讀者和後來重建聖殿的人來說,這些吩咐也是敬拜的指引。舊殿被巴比倫人焚毀(參王下25:9),後人就依照所羅門建造的聖殿樣式,在它的舊址上重建新殿(參拉3:8-6:15)。

 

【代下四22 鑷子】鑷子的功用是整理浮在燈油中的燈芯(出二十七20),使之不會爆出火星或不能點燃(見:賽四十二3)。祭司的日常事務之一是照料燈檯(出三十7),鑷子能夠保證儀式不會受到不必要的妨礙,燈盞也不會突然熄滅(賽四十二3,四十三17)。然而這個希伯來字眼甚為罕見,部分學者把它譯作「樂器」。他們的根據是美索不達米亞文獻和亞述浮雕,都描繪廟宇儀式和「神明用膳」使用音樂伴奏。——《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代下四22 調羹和火鼎】本節和列王紀上七50用來形容火鼎的字眼,是兩種火鬥的其中一種──本段所述的有一長柄(見:利十1;民十六6)。香和熱炭可以置於火鼎之中,香熏全室或祭壇各處。昆蘭文獻提到將火運入聖殿用的是這種火鼎。埃及新王國時代的繪畫描述驅邪儀式和遊行都會使用長柄的香爐。調羹則是用來為燈添油,或為香壇或香爐加香(王上七50)。——《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思想問題(第3 4章)】

 1 所羅門將聖殿建在神顯現的地方(3:1);今天當你參與教會敬拜或作個人靈修時,感受到神的同在嗎?你是否渴幕神的顯現,以致願意常常親近神呢?

 2 試按照建造聖殿的描述,幻想一上聖殿的結構形像。你若處身在這聖殿中,會有什麽感受?相比之下,你自己的禮拜堂能否有此效果?

3 如果由你設計禮拜堂的裝設,俾能幫助人敬拜神,你會怎樣做?參約4:21-24; 13:15-16

 4 這兩章內,所羅門手下所建造或製造的每一樣物件有什麽作用和意義?

 ──《串珠聖經注釋》

 

【暫編註解資料來源】

《啟導本聖經註釋》․《雷氏研讀本聖經註釋》․《串珠聖經註釋》․《SDA聖經注釋》․《靈修版聖經註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