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經資料大全

 

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

 

歷代志下第六章拾穗

 

【代下六1「那時,所羅門說:“耶和華曾說他必住在幽暗之處。」

   〔暫編註解〕“幽暗之處”:看《王上》八12注。語言文字的說明的能力有限,無法完全描寫神的無限。耶和華神自己描寫自己時,只能說“我是自有永有的”(出三14)、“我是初,我是終”(啟二十二13)。“幽暗”(出二十21)、“密雲”(出十九9 16)都是人用有限的語文來描寫無限的天父的努力。

       「幽暗」:象徵神居住在一處神秘的地方(參出20:21)。

         那時,所羅門說。第六章記錄了在奉獻聖殿的儀式上所羅門真誠的祈禱。這裡的記錄與王上第八章十分相似。唯一重要的區別是13節有一句解釋,而《列王紀》裡沒有。此外,40-42節的結束語與王上8:50-53的結束語不大一樣。見王上第八章注釋。

         幽暗之處。參王上8:12。當神就近祂的子民時,祂遮蓋了自己,以免他們被祂的榮光所殺滅(見出20:18-21;申4:11;詩18:9 11)。

 

【代下六2「但我已經建造殿宇作你的居所,為你永遠的住處。」

   〔暫編註解〕聖殿被毀、以色列亡國並不是神的計畫。如果以色列繼續忠於神,遵守祂的誡命,向周圍的民族宣揚認識神的知識,真光就會普照全球,各國人民就有了得救的機會。這樣,聖殿就會成為全世界崇拜神的中心,耶路撒冷也就成為世界的都城了。

 

【代下六3「王轉臉為以色列會眾祝福,以色列會眾就都站立。」

   〔暫編註解〕6:3  在敬拜中所做的動作,若是發自心底的真誠,必會蒙神悅納……百姓領受所羅門的祝福,全體肅立;所羅門向神禱告,當眾跪下(6:13)。站立與跪下都是尊敬的表現,敬虔的行動使我們專心敬拜,也使別人看出我們是敬畏神的。你在聚會之中或跪下、或站立、或祈禱,都不要因為這是傳統,乃要藉這些行動來表明你愛神的心。

 

【代下六4「所羅門說:“耶和華以色列的神是應當稱頌的!因他親口向我父大衛所應許的,也親手成就了。 」

 

【代下六5「 他說:‘自從我領我民出埃及地以來,我未曾在以色列眾支派中選擇一城建造殿宇為我名的居所,也未曾揀選一人作我民以色列的君;」

   〔暫編註解〕本句和第六節前半句在《列王紀》中沒有相應的句子。

 

【代下六6「 但選擇耶路撒冷為我名的居所,又揀選大衛治理我民以色列。’”」

   〔暫編註解〕關於神與大衛所立的約,參看撒母耳記下七章1216節的腳註。

       選擇耶路撒冷。耶路撒冷處在世界的十字路口,很適合作為世界的都市和全人類的祈禱場所。

         揀選大衛。聖經說大衛是合乎神心意的人,蒙揀選成就祂的一切旨意(徒13:22)。大衛成為以色列的國王,不是出於個人的野心,而且出於神的直接呼召(撒上16:1)。

 

【代下六7「所羅門說:“我父大衛曾立意要為耶和華以色列神的名建殿,」

   〔暫編註解〕見王上8:17注釋。如果有更多神子民像大衛那希望樣為祂建造壯麗的聖堂,今日世界上就會有更多敬拜神的教堂了。

 

【代下六8「 耶和華卻對我父大衛說:‘你立意要為我的名建殿,這意思甚好;」

   〔暫編註解〕見王上8:18注釋。

 

【代下六9「 只是你不可建殿,惟你所生的兒子必為我名建殿。’」

   〔暫編註解〕當神不同意大衛建殿時,他並沒有生氣。他雖感失望,仍順從神的旨意。儘管沒有得建造聖殿的許可,他仍積極進行準備,就像他自己建造一樣(見代上29:2-5)。

 

【代下六10「“現在耶和華成就了他所應許的話,使我接續我父大衛坐以色列的國位,是照耶和華所說的,又為耶和華以色列神的名建造了殿。 」

 

【代下六11「我將約櫃安置在其中,櫃內有耶和華的約,就是他與以色列人所立的約。”」

   〔暫編註解〕見代下5:10;王上8:21注釋。

 

【代下六12「所羅門當著以色列會眾,站在耶和華的壇前,舉起手來,」

   〔暫編註解〕「站在 ...... 壇前」: 由13節及王上8:54看來,所羅門王其實是跪著祈禱的。

         所羅門站耶和華的壇前,先作獻殿致辭,然後跪下作奉獻祈禱(第13節)。

         6:12-13  領袖應作群眾敬拜親近神的榜樣。我的領導,是否只在工作上,而忽略了信仰上的角色?貴為一國之君的所羅門,在他百姓面前向另一位下跪,這表明他降服於另一位更高的掌權者;所羅門俯伏在神面前,表明對神至大至深的愛,說明他承認神是裁決萬事、真正掌權的君王,而他也鼓勵百姓同樣敬畏神。

       12-42  所羅門獻殿的祈禱:有關本段的詳細解釋,請參閱王上8:22-53注。整段禱文強調當以列人遭遇個人及國家的危難時應當向神祈禱,而聖殿是禱告的地方(參但6:10)。 作者引用這段禱文來勉勵歸回故國的猶太人要專心向神祈禱,以應付各樣的艱難。本段在內容和文學體裁上屬「遭難時的禱告」,與「摩西之歌」(申32:1-43),和「但以理的認罪禱文」(但9:4-19)相同,釋經時應互相參照。

 

【代下六1213 祈禱的姿勢】所羅門最初的姿勢,在第12節和列王紀上八22是站著高舉雙手,掌心向上,向會眾發表演說,為聖殿作出奉獻祈禱。列王紀上八54暗示所羅門于某時開始跪下,歷代志下六13提供了這個細節。美索不達米亞史料中之咒語祈禱,如以伊施他爾為物件之祈禱,暗示祈求者是俯伏於地,並且儀式化地高舉雙手。赫人史料也顯示相似的姿式和手勢。君王領禱並不罕見,但禱文是預先作好還是現場自發卻難以斷定。——《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代下六13「(所羅門曾造一個銅台,長五肘,寬五肘,高三肘,放在院中)就站在臺上,當著以色列的會眾跪下,向天舉手,」

   〔暫編註解〕東方的君王外出,百姓都須回避;不獲恩准,不得直視其面。所羅門為了讓會眾看見他禱告,特造“銅台”,任人觀看。

       “銅臺”。就是他跪在其上的平臺(王上八54)。

         「曾造一個銅台 ...... 放在院中」:這是所羅門專為獻殿禮而在外院設立的講臺,並非永久性的。

         造一個銅台。《列王紀》裡沒有這個細節。所羅門站在高處,可以俯視會眾,會眾也能更好地看見和聽到他們的國王。

         跪下。《列王紀》裡沒有這個細節,但《列王紀》祈禱的最後說所羅門“屈膝跪著”,然後站起來(王上8:54)。所羅門雖然貴為以色列國王,仍虔誠地在天國的大君面前跪下。這標誌著國王的偉大和謙卑。他公開承認自己在萬王之王,萬主之主面前的卑微。

 

【代下六14「說:“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啊,天上地下沒有神可比你的!你向那盡心行在你面前的僕人守約施慈愛;」

   〔暫編註解〕這篇禱詞極其優美(看王上八22注),確認神的無所不在,不同其他的神祇;而且預見到有一天世上的萬民都會認識祂的名(32節)。

       有關所羅門這偉大禱告的思路,參看列王紀上八章2353節的腳註。

         參申7:9;尼1:5;詩89:2 3;賽55:3;但9:4

 

【代下六15「向你僕人我父大衛所應許的話現在應驗了。你親口應許,親手成就,正如今日一樣。」

   〔暫編註解〕在奉獻聖殿的時候,神的許多應許都已經應驗。神曾經應許把迦南地賜給亞伯拉罕,以撒和雅各。現在這些應許已開始實現。神曾應許大衛有一個兒子繼承他的王位。這個應許已經應驗了。以色列的前途充滿希望和光榮。神已經證明,如果祂的子民忠於祂,祂會為祂的子民做什麼。

 

【代下六16「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啊,你所應許你僕人我父大衛的話說:‘你的子孫若謹慎自己的行為,遵守我的律法,象你在我面前所行的一樣,就不斷人坐以色列的國位。’現在求你應驗這話。」

   〔暫編註解〕所羅門明白忠於神和順從祂神聖律法的重要性。他知道如果以色列人忠於神,就會得到榮耀和平安,也知道犯罪的悲慘後果。所以所羅門的祈禱成了一次講道,嚴肅感人地呼籲人們永遠記住神,並行在祂的道中。

 

【代下六17「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啊,求你成就向你僕人大衛所應許的話。」

   〔暫編註解〕參大衛在代上17:23的呼求。

 

【代下六18「“神果真與世人同住在地上嗎?看哪,天和天上的天尚且不足你居住的,何況我所建的這殿呢?」

   〔暫編註解〕與世人同住。軟弱的人經常會問:天上偉大的神會不會與世人同居?神曾應許摩西:“我必與你同在”(出3:12)。祂給雅各也有同樣的應許(創31:3 5;創48:15)。詩人充滿信心地說:“我雖然行過死陰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為你與我同在”(詩23:4)。耶穌應許說:“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太28:20)。神應許每一個敞開心門的人:“我要進到他那裡去,我與他,他與我一同坐席”(啟3:20)。在地球的每個角落,都有人體驗到神的同在。凡願意的,都能在世上享受上天的臨格。

       不足你居住。神比祂所造的宇宙更加偉大。天上的天尚且不夠祂居住,更何況人手所造的殿!人類的最大的需要就是學會謙卑和安靜,敬畏地行在神面前。

         6:18  創天造地的主,今天卻與我同在,我還懼怕甚麼?所羅門驚歎聖殿竟然能充滿神的大能,神竟甘願在地上與犯罪的百姓同住!神的兒子耶穌成為人的樣式、住在我們中間,顯明神永恆的旨意,也使我們驚奇不已。這是神以祂的大愛臨到我們,要我們認識祂並全心全意地以愛回應。我們不僅要讚美祂的大能,更要花時間認識祂。

 

【代下六19「 惟求耶和華我的神垂顧僕人的禱告祈求,俯聽僕人在你面前的祈禱呼籲。」

   〔暫編註解〕6:19-42  不論在任何時刻,任何境況中,神總願意垂聽我們的心聲……所羅門領百姓禱告時,他求神多方垂聽百姓的祈求:(1)犯罪之時(6:22-23);(2)仇敵攻擊時(6:24-25);(3)乾旱之時(6:26-27);(4)饑荒之時(6:28-31);(5)外邦入侵之時(6:32-33);(6)與仇敵爭戰之時(6:34-35);(7)百姓得罪神之時(6:36-39)。不管我們的光景如何,神依舊關懷我們;祂要我們向祂禱告、悔改歸向祂。請切記,在你禱告的時候,神會垂聽你的祈禱。不要因為環境惡劣就懷疑神的關懷。

 

【代下六20「願你晝夜看顧這殿,就是你應許立為你名的居所;求你垂聽僕人向此處禱告的話。」

   〔暫編註解〕“向此處”即向這殿。後來猶太人照字面解釋這句話,禱告時都面朝耶路撒冷。參《但以理書》六10

       “向此處”。猶太人從字義理解這話,於是向著耶路撒冷的方向來禱告(比較38節)。參看但以理書六章10節的腳註。

 

【代下六21「你僕人和你民以色列向此處祈禱的時候,求你從天上你的居所垂聽,垂聽而赦免。」

   〔暫編註解〕你的居所。天國是神的真正居所。但祂屈尊與地上的人同住(出25:8)。

       赦免。見詩103:12;賽43:2544:22;耶50:20

 

【代下六22「“人若得罪鄰舍,有人叫他起誓,他來到這殿,在你的壇前起誓,」

 

【代下六22 起誓在司法程式中的角色】有關誓言應用之背景,參看:申命記一918的注釋。起誓在古代近東的法典中頗為普遍,偷竊案件和財物受損的案件都見得著它。它又出現在條約締結的程式中,神明被呼召來見證所達成的協議。——《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代下六23「求你從天上垂聽,判斷你的僕人,定惡人有罪,照他所行的報應在他頭上;定義人有理,照他的義賞賜他。」

 

【代下六24「“你的民以色列若得罪你,敗在仇敵面前,又回心轉意承認你的名,在這殿裡向你祈求禱告,」

   〔暫編註解〕得罪神的人失去了神的保護,落在仇敵和黑暗勢力的手中。摩西曾預言,如果以色列犯罪,就會敗在仇敵面前(利26:14 17;申28:15 25)。

       24-39   禱文中提到的災禍,不少是被擄歸回的猶太人所經歷過的,例如24-25節的充軍(主前六世紀猶太人被巴比倫人所擄), 26-31節的天災。另外,聖殿為萬國禱告的殿之主題(32-33; 參可11:17),也是歸國後的猶太人所熟悉的。

 

【代下六25「求你從天上垂聽,赦免你民以色列的罪,使他們歸回你賜給他們和他們列祖之地。」

 

【代下六26「“你的民因得罪你,你懲罰他們,使天閉塞不下雨,他們若向此處禱告,承認你的名,離開他們的罪,」

   〔暫編註解〕見王上8:35注釋;參珥1:18-20

       6:26  自然災害在某些情況下,代表神的警戒;我生活中的困難,是否也是神對我的提醒?所羅門認為乾旱是犯罪的結果,原因何在呢?罪惡不一定是天災的禍因,但這裡所說的卻是特殊情況。神曾明示百姓,祂可能以乾旱來刑罰他們(參申28:20-24)。

 

【代下六27「求你在天上垂聽,赦免你僕人和你民以色列的罪,將當行的善道指教他們,且降雨在你的地,就是你賜給你民為業之地。 」

 

【代下六28「“國中若有饑荒、瘟疫、旱風、黴爛、蝗蟲、螞蚱,或有仇敵犯境,圍困城邑,無論遭遇什麼災禍疾病,」

   〔暫編註解〕見王上8:37 38注釋。

 

【代下六29「你的民以色列,或是眾人,或是一人,自覺災禍甚苦,向這殿舉手,無論祈求什麼,禱告什麼,」

 

【代下六30「求你從天上你的居所垂聽赦免。你是知道人心的,要照各人所行的待他們(惟有你知道世人的心),」

   〔暫編註解〕6:30  神不單在垂聽,也在赦免為罪痛悔的心靈,祂也知道我的心……你曾否因為失敗、軟弱、困頓,而與神疏遠隔絕呢?所羅門在禱告中說明,神隨時側耳垂聽百姓的禱告,赦免罪孽,使他們與自己和好。祂正在等候,要垂聽我們認罪,重新順服祂。我們將一切需要和困難向祂傾吐,祂就垂聽,隨時赦免,使我們能再與祂相交。不要耽延了,來領受祂的慈愛和寬恕吧!

 

【代下六31「使他們在你賜給我們列祖之地上一生一世敬畏你,遵行你的道。」

   〔暫編註解〕所羅門沒有祈求懲罰。但如果懲罰降臨了,他也求主讓這些懲罰喚醒百姓,轉離罪惡。神允許懲罰臨到,是為了使人歸正(見賽26:9)。

 

【代下六32「“論到不屬你民以色列的外邦人,為你的大名和大能的手,並伸出來的膀臂,從遠方而來,向這殿禱告,」

   〔暫編註解〕所羅門不但為以色列人祈禱,也為外邦人祈求。神的旨意,不僅是以色列人得到拯救,而且讓天下的萬民都認識祂,行走公義的道路。

 

【代下六33「求你從天上你的居所垂聽,照著外邦人所祈求的而行,使天下萬民都認識你的名,敬畏你,象你的民以色列一樣,又使他們知道我建造的這殿是稱為你名下的。」

   〔暫編註解〕見第32節注釋。

 

【代下六34「“你的民若奉你的差遣,無論往何處去與仇敵爭戰,向你所選擇的城與我為你名所建造的殿禱告,」

 

【代下六35「求你從天上垂聽他們的禱告祈求,使他們得勝。」

 

【代下六36「“你的民若得罪你(世上沒有不犯罪的人),你向他們發怒,將他們交給仇敵擄到或遠或近之地;」

   〔暫編註解〕舊約時代的以色列人,已經知道人人都犯了罪,不能靠自己的行為自救,須賴神的拯救。律法設贖罪的祭正是為此,但不能永遠除罪。比較《創世記》八21。看《羅馬書》三23.

       這是舊約有關人類普遍罪性的聲明。

         以色列民族那時還年輕力壯,生氣勃勃。但他們將來有可能離棄神,被擄到外國去。所羅門懇求神在這悲慘的時刻紀念他們。

         6:36  自以為毫無缺點,或無可救藥,都是沒能擺正人與神的關係;我是否屬於其中一種?“人人都犯了罪”──聖經講得斬釘截鐵,沒有人不犯罪,就連神所立的君王也如此。犯罪是人類的通病,我們都要像所羅門一樣向神認罪。我們一看出自己犯了罪,就應當盡快求神赦免,與祂和好。認識自己有犯罪的傾向,我們就該與祂時刻親近,尋求祂的引導,並求祂賜下能力(詩14:3;傳7:20與羅3:23都提到世上人人犯罪的事實。)

 

【代下六37「他們若在擄到之地想起罪來,回心轉意,懇求你說:‘我們有罪了,我們悖逆了,我們作惡了’;」

   〔暫編註解〕智慧的靈和神的聲音邀請罪人自省。“耶和華說,你們來,我們彼此辯論”(賽1:18)。

 

【代下六38「他們若在擄到之地盡心盡性歸服你,又向自己的地,就是你賜給他們列祖之地和你所選擇的城,並我為你名所建造的殿禱告,」

   〔暫編註解〕神懇勸離開祂的人回來。凡接受神邀請回歸的人,將得到寬恕和生命(見啟22:17)。

 

【代下六39「求你從天上你的居所垂聽你民的禱告祈求,為他們伸冤,赦免他們的過犯。」

   〔暫編註解〕以色列人犯罪而被擄。可是神垂憐他們,應許他們只要悔改就能復興。

 

【代下六40「“我的神啊,現在求你睜眼看,側耳聽在此處所獻的禱告。」

   〔暫編註解〕所羅門的禱告或應在39節處結束。作者略去了《王上》八5051所記禱詞最後兩節,也就是以色列人蒙神拯救出埃及,成為自由的新民族的話。代之的是迎約櫃入聖殿的頌贊,並求神堅定與大衛所立之約(4042節)。因用詞與《詩篇》一三二810極近似,可能所記是禱告結束時獻上的詩歌(參代上十六822;詩一〇五115)。

       40節與王上8:52相應,但第4142節在《列王紀》中沒有相應文字。《歷代志》中所羅門祈禱的結束語不同于《列王紀》。兩位元作者顯然都簡略地記錄了奉獻聖殿的祈禱。他們可能節選了不同的內容,而不單是措辭。

 

【代下六41「耶和華神啊,求你起來,和你有能力的約 櫃同入安息之所。耶和華神啊,願你的祭司披上救恩;願你的聖民蒙福歡樂。」

   〔暫編註解〕“求你起來,和……約櫃同入安息之所”。指約櫃安放在聖殿裏。

       「安息之所」:有關安息的觀念,可參閱代上17; 22:928:2注。

         這是特別邀請神來住在所羅門所造的聖殿中。

 

【代下六42「耶和華神啊,求你不要厭棄你的受膏者,要紀念向你僕人大衛所施的慈愛。” 」

   〔暫編註解〕“慈愛”。希伯來文是hesed。即給予大衛的應許。參看何西阿書二章19節的腳註。

       本節引自詩132:10,但次序卻先後倒置了,為要強調神對大衛家的慈愛。另外,有學者認為本書作者在此亦參照了賽55:3,因而補充了「慈愛」等字眼,作用是向那些經歷亡國之痛的猶太人證明神與大衛所立之約並未廢棄(參代上簡介)。

 

【思想問題(第5 6章)】

 1 建殿完畢,首要的事就是將約櫃運進聖殿。這有什麽作用和意義?見6:10-11; 25:21-22

 2 本書特別強調在約櫃抬進至聖所後,有祭司和利未人奏樂、唱詩讚美神,跟著神的榮光充滿聖殿,甚至祭司不能供職(5:11-14)。今天,你的教會是否重視音樂的事奉?你有否在這方面奉獻所長?

 3 大衛與所羅門立志為神建聖殿,並努力實行,顯示他們敬畏神的心。有人說,基督徒「為自己應一無所求,為神則應求大事」。你同意嗎?

 4 6:1-18可說是所羅門向神禱告的基礎,試加以分析(留意神的超越、祂與百姓的關係、祂的應許)。這方面的認識對你的禱告生活有什麽啟發?

 5 所羅門的禱文中,強調聖殿是百姓禱告的殿。也求神垂聽一切在聖殿中誠心的禱告。今天的禮拜堂應否也是禱告的殿?這會否影響你參與教會祈禱會的態度?

 6 所羅門的禱告中,除了求神赦罪,免去災殃,使民久居應許地、作戰得勝之外,還牽涉什麽?參23 27 30-31 33 41-42節。所羅門禱告的事項對今日教會祈禱的內容有什麽啟發?

 7 所羅門一方面求神居於聖殿(6:41),另一方面多次描述神是在天上(見21 23 25 27等),不受地理環境限制(18)。今天,你對神的同在有多少認識?你會否把神的同在和活動局限於你的教會、你的宗派之內?

 ──《串珠聖經注釋》

 

【暫編註解資料來源】

《啟導本聖經註釋》․《雷氏研讀本聖經註釋》․《串珠聖經註釋》․《SDA聖經注釋》․《靈修版聖經註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