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經資料大全

 

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

 

歷代志下第三十五章拾穗

 

【代下三十五1「約西亞在耶路撒冷向耶和華守逾越節。正月十四日,就宰了逾越節的羊羔。」

   〔暫編註解〕“正月”:以色列人宗教曆的一月,逾越節依傳統規定的月分舉行,相當於陽曆四月。

         守逾越節。《歷代志》詳細記錄了約西亞守逾越節的事(第1-19節),而相應的《列王紀》則記錄得比較簡單(王下23:21-23)。

         不要像一些人那樣,認為在約西亞十八年正月十四日以前發生這麼多的事情是很難的。短短的十三天時間,顯然是無法除掉“全國各地屬於以色列子孫的一切可憎之物”,更不用說殺死所有的以色列祭司,並把猶大各地的祭司都請到耶路撒冷,為王國有史以來最隆重的逾越節做準備;儘管有人認為,《列王紀》的長篇記錄,包括了一些在第十二年開始的早期改革事件。也有人認為,第十八年針對偶像的運動,是到逾越節和除酵節以後才開始的。但聖經記敘的順序似乎與此不符,如猶大各地的祭司被請到耶路撒冷,“在他們弟兄中間吃無酵餅”。

         但是即使針對偶像的運動開始於逾越節以後,一月一日到十四日之間仍不足以發生所記錄的其他事件。其中包括數錢,付款給承包商,發現律法書,送給國王;與戶勒大進行正式的商量;舉行大會立約順從;為隆重的節日作準備。百姓對程式雖然不熟悉,仍決心按守一切的條款。一月十日通常要安排好三萬多頭羊羔。聖殿要為這些羊羔,和成千上萬其他的祭物作好準備;還有大批敬拜者要前往耶路撒冷,並要在十四日以前安頓下來。即使沒有改革運動,時間也是安排不過來的。

         但是沒有必要把這些事件都擠在短短的時間裡。其答案在於埃波月(後來稱為尼散月)其實是宗教年曆的一月,而不是民用年曆的一月。約西亞執政的第十八年顯然不是從逾越節兩周前開始的,而是從六個月以前,以秋季為新年的提市黎月一日開始的。

         正月十四日。這是摩西所指示遵守逾越節的日子(利23:5);而不是像希西家那樣推遲到二月(代下30:2 13)。“正月”是宗教年曆的開始,稱為埃波月(後為尼散月),是在春天。

       1-9  過節前的預備:有關工夫是由王指派,而主要由利未人去執行。

         1-19  慶祝逾越節:作者在此加插約西亞守逾越節一段,目的是:1 說明約西亞如何忠心事奉神(參34:33);2 把他描繪為第二位希西家(參30);3 對猶太人來說,本節日自他們回國後直到今日都是宗教曆上最重要的日子,約西亞的慶祝有堅固和強化這傳統的作用。

 

【代下三十五2「王分派祭司各盡其職,又勉勵他們辦耶和華殿中的事;」

   〔暫編註解〕各盡其職。祭司被安排了不同工作,履行自己的職責。

       勉勵他們。參代下29:4-11

 

【代下三十五3「又對那歸耶和華為聖、教訓以色列人的利未人說:“你們將聖約櫃安放在以色列王大衛兒子所羅門建造的殿裡,不必再用肩扛抬。現在要事奉耶和華你們的神,服事他的民以色列。」

   〔暫編註解〕“將聖約櫃安放”:可能在瑪拿西和亞們作王時,有人把約櫃抬離聖殿,免為穢物和罪行所沾汙(三十三7)。

       約櫃顯然已被移走(可能在瑪拿西執政期間),免得它被玷污(三三7)。

         「教訓 ...... 的利未人」:參17:7-9注。

         「你們將聖約櫃安放在 ...... 殿裡,不必再用肩扛抬」:約櫃可能在聖殿修葺期間曾遷出至聖所;又有學者認為這句話是指自從有了聖殿之後,利未人就不用再扛抬約櫃了。

         教訓以色列人。利未人的責任是把神的律法和神的旨意教訓百姓(利10:11;申33:8 10;參尼8:7;代下17:7-9)。

         那歸耶和華為聖。這些利未人是分別為聖,從事聖工的。亞倫的面牌上刻著“歸耶和華為聖”(出28:36)。

         將聖約櫃安放在以色列王大衛兒子所羅門建造的殿裡。這項指示說明約櫃曾從聖殿搬走,現在要放回原來的位置。聖經裡沒有記載何時何人將約櫃從原處搬走。有個認為搬動約櫃是為了修復聖殿。

         不必再用肩扛抬。參民7:9;代上15:2

         35:3  在我的生活中,神的“約櫃”是置放於何處,是否早已搬離我的生命核心了?在摩西的時代,利未人的職務之一就是當以色列人無論何時在曠野中移動,他們都要扛抬約櫃起行。“你們將聖約櫃安放在聖殿裡”,意味著在約西亞以前,瑪拿西、亞們這些邪惡的君王在位時,約櫃被搬到聖殿的外面。現在這約櫃要永遠地放在聖殿之中,不再像以色列人在曠野飄流的時候隨他們移動。約西亞告訴利未人,現在可以按自己的意願,負起其他的責任(參代上24)。

 

【代下三十五4「你們應當按著宗族,照著班次,遵以色列王大衛和他兒子所羅門所寫的,自己預備。」

   〔暫編註解〕“ 照著班次” 。參看歷代志上二十四章4節的腳註。

       這是根據大衛和所羅門有關祭司和利未人在聖殿中輪流值班的書面指示(見代上23 24)。

 

【代下三十五5「要按著你們的弟兄,這民宗族的班次,站在聖所,每班中要利未宗族的幾個人。」

 

【代下三十五6「要宰逾越節的羊羔,潔淨自己,為你們的弟兄預備了,好遵守耶和華藉摩西所吩咐的話。」

   〔暫編註解〕「摩西所吩咐的話」:原來摩西律法規定只有祭司才可以宰殺祭牲,但利未人也許一向從旁協助。無論如何,在這個節期內,獻祭守節是符合摩西的吩咐。

       宰逾越節的羔羊。這些話是針對利未人的(第3節),由此看來,宰殺逾越節羔羊的任務已交給了利未人(見代下30:17)。逾越節的羔羊本來是百姓自己宰殺的(出12:6)。

         潔淨自己。參代下29:5 1530:3 15;拉6:20

         為你們的弟兄預備了。他們要為平民中的弟兄預備好過逾越節。

 

【代下三十五7「約西亞從群畜中賜給在那裡所有的人民,綿羊羔和山羊羔三萬隻,牛三千隻,作逾越節的祭物;這都是出自王的產業中。」

   〔暫編註解〕約西亞從群畜中賜給。希西家也曾賜給百姓牲畜,但數量較少(代下30:24)。

         牛三千隻。用於平安祭,好讓百姓分享祭物(第13節)。

       7-9  為數近四萬的祭牲,難以在一天之內獻完,這數目可能是包括除酵節在內的整個節期所獻上的。

 

【代下三十五8「約西亞的眾首領也樂意將犧牲給百姓和祭司利未人;又有管理神殿的希勒家、撒迦利亞、耶歇將羊羔二千六百隻,牛三百隻,給祭司作逾越節的祭物。」

   〔暫編註解〕希勒家。是大祭司(代下34:9)。

       撒迦利亞,耶歇。可能是第二等或第三等的祭司。他們顯然有財富有地位,可以向百姓慷慨捐獻。

 

【代下三十五9「利未人的族長歌楠雅和他兩個兄弟示瑪雅、拿坦業,與哈沙比雅、耶利、約撒拔將羊羔五千隻,牛五百隻,給利未人作逾越節的祭物。」

 

【代下三十五10「這樣,供獻的事齊備了。祭司站在自己的地方,利未人按著班次站立,都是照王所吩咐的。」

   〔暫編註解〕10-15   節日的獻祭:作者特別重視利未人所擔任的職務:1 他們替祭司宰殺祭牲及剝皮(11),把祭肉搬上祭壇(12);2 烹製祭肉(13);3 送祭肉給百姓及祭司(13-15; 參出12:8; 1-7);他們辦事殷勤而且滿有服務精神。

 

【代下三十五11「利未人宰了逾越節的羊羔,祭司從他們手裡接過血來灑在壇上;利未人剝皮,」

   〔暫編註解〕參代下30:16

 

【代下三十五12「將燔祭搬來,按著宗族的班次分給眾民,好照摩西書上所寫的,獻給耶和華;獻牛也是這樣。」

  「燔祭」在此是指所獻的牛只(參上下文)。

    「分給眾民」指按百姓宗族單位,獻祭給神。——《串珠聖經注釋》

   〔暫編註解〕有關“燔祭”這方面的詳情,參看利未記三章35節的腳註。

         七十士譯本為“預備”。處理燔祭的方式與逾越節的祭物完全不同。逾越節的羔羊要整只烤(出12:8 9)。燔祭則要切成塊(利1:12)完全燒盡。平安祭的有些部位要分給祭司(利7:29-34)。

 

【代下三十五13「他們按著常例,用火烤逾越節的羊羔。別的聖物用鍋,用釜,用罐煮了,速速地送給眾民。」

   〔暫編註解〕用火烤逾越節。見出12:8 9;申16:7注釋。

       煮了。希伯來語是bashal。這些是平安祭。是在尼散月十四日以後除酵節的七天期間被殺的(申16:1-8)。

 

【代下三十五14「然後為自己和祭司預備祭物;因為祭司亞倫的子孫獻燔祭和脂油,直到晚上。所以利未人為自己和祭司亞倫的子孫,預備祭物。」

 

【代下三十五15「歌唱的亞薩之子孫,照著大衛、亞薩、希幔,和王的先見耶杜頓所吩咐的,站在自己的地位上。守門的看守各門,不用離開他們的職事,因為他們的弟兄利未人給他們預備祭物。」

   〔暫編註解〕無論歌唱的,還是守門的,都不必為準備自己的祭物而離開崗位,因為有利未人為他們準備。

         35:15  聖殿的守門者擔當了甚麼責任?聖殿守門的都是利未人,看守聖殿的四個主要入口,每天早晨打開各門。他們也天天做日常的瑣碎工作,例如潔淨、預備獻祭的祭物、數點人民對聖殿奉獻的銀錢等(有關聖殿守門的詳情,請參看代上26:1-32)。

 

【代下三十五16「當日,供奉耶和華的事齊備了,就照約西亞王的吩咐守逾越節,獻燔祭在耶和華的壇上。」

 

【代下三十五17「當時在耶路撒冷的以色列人守逾越節,又守除酵節七日。」

   〔暫編註解〕守逾越節是在尼散月十四日;除酵節是在當月十五日到二十一日(出12:18;利23:5-8;民28:16 17)。

         35:17  守除酵節對以色列人來說,有何信仰上的意義?是否對我的信仰具有相同的意義?除酵節是從逾越節結束後那日開始所守的為期七天的節期,和逾越節一樣,也是紀念祖先出埃及這件事。他們要像祖先在離開埃及的時候一樣,吃無酵餅七日。他們的祖先吃無酵餅為的是快速地準備好,急速地離開(參出12:14-20)。這個節期使人記住,他們已經擺脫奴役生涯,來到神所應許之地。

 

【代下三十五18「自從先知撒母耳以來,在以色列中沒有守過這樣的逾越節,以色列諸王也沒有守過,象約西亞、祭司、利未人、在那裡的猶大人,和以色列人,以及耶路撒冷居民所守的逾越節。」

   〔暫編註解〕約西亞主持的逾越節慶典,比希西家的更盛大(比較三十26)。先知撒母耳為士師的最後一位,以色列人的第一位王掃羅為他所膏立(撒上三1921;十1)。

       有關這次逾越節的獨特性,參看列王紀下二十三章22節的腳註。

         「自從先知撒母耳以來 ...... 以色列諸王也沒有守過 ...... 」:這趟守節十分降重熱鬧,甚至比希西家的還有過之而無不及(參30:26)。

         自從先知撒母耳以來。相應的王下23:22為“自從士師”(王下23:22)。撒母耳是最後一位士師。

         在那裡的猶大人和以色列人。以色列指原以色列王國的領土,現在至少有一部分受約西亞的控制(見代下34:6注釋)。

 

【代下三十五18 慶典史無前例】這是約書亞記五1011所提及的節期之後,第一次集體奉行逾越節。從約書亞時代直至約西亞更改政策,逾越節素來是家庭式的禮儀(但請參看三十1517希西家年間守節的經過)。巴比倫的阿基圖節日,是久已不守的古代節期恢復奉行的例子。這個登基典禮(巴比倫節期中最重要的一個)停止慶祝了二十年(主前689669)。巴比倫回復昔日顯要地位之後,以撒哈頓重新舉行這慶典。——《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代下三十五19「這逾越節是約西亞作王十八年守的。」

 

【代下三十五20「這事以後,約西亞修完了殿,有埃及王尼哥上來,要攻擊靠近伯拉河的迦基米施;約西亞出去抵擋他。」

   〔暫編註解〕埃及軍借道北上,去幫助亞述國攻打新興的巴比倫國。這時,巴比倫王的兒子尼布甲尼撒領軍在幼發拉底河上游的迦基米施城迎戰亞述。約西亞很可能已和巴比倫結盟,故出兵阻止埃及軍。

       “尼哥”。參看列王紀下二十三章29節的腳註。

         這次戰事發生於主前六○九年,當時亞述帝國最後一王亞述烏巴列企圖從巴比倫人手中奪回哈蘭,法老尼哥於是北上出兵援助亞述。

         這事以後。這是約西亞十八年的逾越節過後十三年(第19節),即他開始執政的第三十一年(代下34:1)。猶大歷史的這十三年幾乎完全是空白。這段時期的一些狀況可以從同時代的先知,如耶利米,哈巴穀和西番雅等的著作中得悉。

         約西亞修完了殿。本句解釋前面的“這事以後”,即將要敘述的事件發生在約西亞修完聖殿以後,而不是在修復聖殿的準備期間。

         攻擊靠近幼發拉底河的迦基米施。本段描寫約西亞在與尼哥的戰鬥中身亡(第20-27節),與王下23:29 30相對應。《歷代志》比《列王紀》詳細一些。尼哥的目的是支援亞述人對付向西推進、威脅亞蘭和巴勒斯坦、最終威脅埃及的巴比倫軍隊。關於當時的形勢,詳見王下23:29注釋。

         35:20  迦基米施戰役的歷史背景是──這件事發生於公元前609年,亞述人的首都尼尼微在三年前被巴比倫人毀滅。被打敗的亞述軍隊在哈蘭與迦基米施之間重整旗鼓,準備再戰。但巴比倫差派部隊去打敗了他們,使其一蹶不振。法老尼哥想使埃及成為世界強國,他擔心巴比倫勢力的增長,所以假道猶大揮軍北上,好在迦基米施協助亞述作戰。但猶大王約西亞想截擊尼哥,不讓他從國境經過往迦基米施作戰,結果約西亞陣亡,猶大變成埃及的臣僕。(請參王下23:25-30有關這場悲劇的詳情。約西亞雖然信從耶和華,但因瑪拿西的罪,以及猶大人民的表面悔改,神並沒有消除祂對猶大的懲罰。)尼哥率軍抵達迦基米施,與巴比倫軍隊相峙了四年,終於在公元前605年大敗,巴比倫遂成為左右世界局勢的強國。

         20-27  約西亞的不幸收場:由約西亞在位第十八年直到他去世年間,作者對他再無記述,因為前章已聲言他一生忠心跟從神 (34:33) 。 不過,在結束約西亞生平的記錄前,作者還交代他不幸的死亡,按本書的因果神學觀點,那也許意味著神的刑罰。有關注釋請參王下23:28-30

 

【代下三十五20 尼哥進軍迦基米施】《巴比倫年鑒》記載尼哥在主前六○九年出兵支援亞述。位於敘利亞的省會哈爾蘭於一年以前被瑪代和巴比倫聯軍攻取,亞述正試圖收復。尼哥的部隊將會增援迦基米施的要塞。埃及眼見國際均勢轉移,巴比倫興起取代亞述的地位,遂改與亞述結盟。

  可以假定尼哥相信亞述若能擊退巴比倫和瑪代,他自己向巴勒斯坦和敘利亞擴張勢力的野心,將有更大實現的可能。約西亞的反亞述立場是不難理解的,因為猶大受亞述所壓制已經超過一個世紀之久。亞述雖有埃及的幫助,依然不能成功地將瑪代人和迦勒底人逐出哈爾蘭。——《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代下三十五21「他差遣使者來見約西亞,說:“猶大王啊,我與你何干?我今日來不是要攻擊你,乃是要攻擊與我爭戰之家,並且神吩咐我速行,你不要干預神的事,免得他毀滅你,因為神是與我同在。”」

  尼哥指出此番出兵除了是要達成政治軍事的目標外,更是出於神的吩咐。按作者的認識,這「神」乃以色列人所事奉的真神(參22)。

   「攻擊與我爭戰之家」:解釋有二:一是指進攻巴比倫敵軍;二是表示支援埃及在該地的軍事基地。——《串珠聖經注釋》

   〔暫編註解〕“攻擊與我爭戰之家”可譯為“攻擊與我爭戰的那個王室(巴比倫)”。神藉埃及法老尼哥之口警告約西亞(22節),但他不聽,死于米吉多平原戰役中。這個平原是聖經中著名的戰場,在巴勒斯坦的加利利海南面,居南北要衝。

         這些話值得注意。這是一位外邦國王對作為永生神僕人的猶大國王說話。第22節說這次是神通過尼哥對約西亞說話(見王下23:29 30懷愛倫注釋)。這時所需要的是審慎而不是勇猛;如果約西亞意識到尼哥的話是來自神的信息,他一定會表現得聰明一些(見第22節注釋)。

       21~22 尼哥只想讓軍隊穿過巴勒斯坦而不用打仗;可是,即使這信息是“神……所說的話”,約西亞也拒絕相信。“米吉多”。關於其戰略性的位置,參看列王紀上九章15節的腳註。

         35:21-24  神的信息一定出於信徒之口嗎?有何根據?約西亞不理會尼哥的警告,他以為尼哥只是異教的君王,不可能成為神大計劃之中的一員。這種錯誤的假設斷送了他自己的性命。儘管並不是人聲稱有神的信息就一定是真的,但神的信息也可能以人所想不到的方式臨到。神在過去曾經對異教的君王說話(參創12:17-2020:3-7;但4:1-3)。別讓成見或虛假的臆斷使你接收不到神的信息。

 

【代下三十五22「約西亞卻不肯轉去離開他,改裝要與他打仗,不聽從神藉尼哥之口所說的話,便來到米吉多平原爭戰。」

   〔暫編註解〕「改裝」:有作「堅持」。

       「不肯」、「不聽從」:作者指出約西亞應對此次悲劇負責。

         改裝要與他打仗。參亞哈在與亞蘭人作戰時的類似做法(王上22:30)。

         神藉尼哥之口。神藉著用多種途徑與人說話。所以明智之舉就是始終留意上天的聲音,無論它來自普通人,先知,同胞,還是異鄉之人。約西亞很可能要查問這些話是否來自神。但是他有先知的引導可予以證實。實際上他根本不該在沒有上天允許的情況下進行這次冒險。約西亞不聽尼哥的話,就是拒絕神的聲音,結果導致了他的死亡。

 

【代下三十五22 米吉多之戰】從埃及循大幹道(見:創三十八有關古代近東主要商道的附論)經肥腴月彎前往巴比倫,先是沿著巴勒斯坦海岸前進,來到迦密山的險阻後轉往內陸,經米吉多(見:書十二21的注釋)入耶斯列平原(見:士六33的注釋)。這是截擊行經本區之軍隊的合理地方,歷史上很多戰事都在這個著名的地理舞臺上發生。然經外歷史並沒有記載這場戰爭。約西亞雖然不能阻止埃及大軍北上,卻可能造成足夠的拖延,使埃及軍隊不能在亞述抵抗瑪代和巴比倫的戰爭中,提供什麼幫助。——《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代下三十五23「弓箭手射中約西亞王。王對他的臣僕說:“我受了重傷,你拉我出陣吧!” 」

 

【代下三十五24「他的臣僕扶他下了戰車,上了次車,送他到耶路撒冷,他就死了,葬在他列祖的墳墓裡。猶大人和耶路撒冷人都為他悲哀。」

   〔暫編註解〕「次車」:約西亞在戰場上用的戰車;他顯然另外備有平常所用較舒適的座駕。

       「耶路撒冷」:此處所載與列王紀稍有不同;後者記錄他死在米吉多,而前者則略去這點,大概歷代志的作者認為好的君王應該死於耶城。

         次車。這樣的車輛可能比戰車重一些,舒服一些。

         他就死了。關於約西亞死亡的記錄,這裡與王下23:29 30表面上有矛盾。該處說約西亞死于米吉多。這件事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理解:一,約西亞死于米吉多;代下35:24 “他就死了”可以視為前面幾節的歸納和新句子的開端。二,按代下35:24的說法,約西亞死於耶路撒冷。王下23:29 30 “殺了他”和“將他的屍首從米吉多,”可以理解為他在米吉多受了致命傷。王下23:30的“屍首”(meth)也可理解為垂死的人,如申4:22,可能還有創20:3

         在他列祖的墳墓裡。王下23:30是 “在他自己的墳墓裡”,顯然是他祖先的墳墓之一。

 

【代下三十五25「耶利米為約西亞作哀歌。所有歌唱的男女也唱哀歌,追悼約西亞,直到今日;而且在以色列中成了定例。這歌載在哀歌書上。」

   〔暫編註解〕先知耶利米對約西亞評價很高,甚敬重其人(看耶二十二1516)。這冊哀歌已散佚。《耶利米哀歌》中未提約西亞,自非同一書。

         耶利米為約西亞作哀歌。耶利米于約西亞第十三年開始工作(耶1:2)。到約西亞死時他已擔任先知十八年了(代下34:1)。沒有證據證明耶利米記錄了這首約西亞的哀歌。如果有的話,也已經失傳了。

         男女也唱哀歌。歌手們為猶大最後一位義王的夭折唱哀歌。耶利米叫人們不要為約西亞哀哭,而要為他的繼任者沙龍(耶22:10-12)即亞哈斯(見代上3:15注釋)哭號。他只執政三個月就被擄到埃及(王下23:30-34)。

         這歌載在哀歌書上。這本哀歌書在《歷代志》寫作的時代可能依然存在。

         35:25  耶利米悼念約西亞的哀歌,與耶利米哀歌有沒有關係?耶利米雖然寫了悼念約西亞陣亡的哀歌,但那不是聖經之中的耶利米哀歌。

       25-27   約西亞雖死於非命,但這一次的失策並不影響他一世的英名。作者最後一再聲明他是位好君王:1 他葬於祖墳;2 有偉大的耶利米先知為他作挽歌;3 嗣後猶太人每年定時悼念他的去世;4 他的善行功績收錄於青史中。

 

【代下三十五25 哀悼詩歌的寫作】耶利米為約西亞所作的哀歌現已亡佚。在君王駕崩(特別是死於非命)和城市淪陷被毀等場合中,哀悼性挽歌十分普遍。除了聖經的耶利米哀歌以外,主前第二千年紀初期也有蘇美人悼念城市或廟宇被毀的哀悼詩歌,被哀悼的城市包括吾珥、埃裡杜、尼普爾、烏魯克。蘇美哀悼詩歌的文學結構酷肖聖經的模式。所哀悼之城市的神自己容許城市被毀,因而構成屬靈上和實質上的危機。蘇美和聖經的哀悼詩歌都同樣展望這城市將來能夠時來運轉,得以復興。

──《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代下三十五26「約西亞其餘的事和他遵著耶和華律法上所記而行的善事,」

   〔暫編註解〕“耶和華的律法”指摩西五經中所載律法。

       據王下23:25,沒有一個國王像他那樣“盡心、盡性、盡力地歸向耶和華,遵行摩西的一切律法”。

 

【代下三十五27「並他自始至終所行的,都寫在以色列和猶大列王記上。」

 

【思想問題(第35章)】

 1 百姓守逾越節是照著誰的吩咐行事?見6 10 12 15-16節。若你是教會的領袖,這給你什麽提醒?

 2 試在地圖上找出迦基米施的位置。除了政治上複雜的因素外,約西亞這次是否必須出兵抵擋埃及王尼哥?他這次為什麽會陣亡?神會藉外邦人向我們說話嗎?

 3 假若你是當時耶路撒冷週刊的編輯,在約西亞王駕崩時你要寫一篇專文報導這事,你會選什麽題目及如何評論他的一生?

 ──《串珠聖經注釋》

 

【暫編註解資料來源】

《啟導本聖經註釋》․《雷氏研讀本聖經註釋》․《串珠聖經註釋》․《SDA聖經注釋》․《靈修版聖經註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