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經資料大全

 

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

 

以斯拉记导论拾穗

 

以斯拉记提要

 

壹 概略

一 以斯拉记是神的子民被掳以后的历史书中的第一卷。圣经中被掳以后的书一共有八卷:以斯拉记、尼希米记、以斯帖记、以西结书、但以理书、哈该书、撒迦利亚书、玛拉基书;前三卷是被掳后的历史书,后五卷是被掳后的先知书。

二 本书的著者是以斯拉,就以著者的名作书名。‘以斯拉’原文的意义是‘帮助’或‘帮助者;’的确,以斯拉一生看神是他惟一的帮助者。

三 在犹太人的圣经中,以斯拉记和尼希米记原是一卷,虽然它有两个著者,前半段是以斯拉,后半段是尼希米。直至第三世纪时,才把它分为两卷书。

 

贰 时间

本书内容所包括的时间约有八十年,自主前五三六年起,至主前四五七年止。

 

参 性质

一 本书的性质正与前书历代志相同。神的遗民因着神的恩典和安排,(一23,)从被掳之地归回故国。他们在被掳中曾学到一个严厉的功课,就是弃绝偶像,他们看清楚拜偶像是他们亡国的主因。(所以犹太人归国后直到主在世的时候,再没有拜偶像的事发生了。)他们在被掳中,怀念故土,不肯像其他的犹太人在外邦享受繁荣,乐而忘返。虽然如此,他们在七十年中究竟少有机会认识神、事奉神、明白祂的律法书,他们并且与外邦人深深联合。以斯拉的职事就是

重建圣殿,使他们回到神面前,认识祂、事奉祂、并且诵读祂的律法书,他也坚决对付百姓与外邦人通婚。

二 以斯拉记、尼希米记、以斯帖记都是记载神的子民最后一段的历史。(以后就没有历史书了。)所以这些书对于教会在地上最后的一段非常有关系。初读圣经者最好把这三卷书一起读,同时也酌量参读以西结书、但以理书、哈该书、撒迦利亚书、玛拉基书,那些相同时代的书。

 

肆 几处可注意之点

一 神藉先知耶利米的预言(一1,代下三六2122)是记载在耶利米二十九章十节:‘耶和华如此说,为巴比伦所定的七十年满了以后,我要眷顾你们,向你们成就我的恩言,使你们仍回此地。’以色列人被掳七十年后,神激动波斯王古列下诏鼓励以色列人回国建殿。七十年的计算是从主前六○五年尼布甲尼撒第一次攻破耶路撒冷起,一直到主前五三六年古列王下诏止。

二 读神的子民末后三卷的历史时,书中的人名往往使人缠误:

() 以斯拉二章二节的尼希米并不等于修造耶路撒冷城墙的那个尼希米。也许这名字在那时代是非常流行的。圣经中一共有三个尼希米:随所罗巴伯回国的尼希米;(二2;)哈迦利亚的儿子,重建圣城的尼希米;(尼一1;)押卜的儿子尼希米。(三16。)

() 以斯拉二章二节的末底改并不等于以斯帖记中的末底改,因第一次犹太人归回故国的事发生在前(主前五三六年),以斯帖的事发生在后(主前四七五年)。

() 圣经中以斯拉也有三个:同所罗巴伯归回的祭司以斯拉,(尼十二1,)迦勒的子孙以斯拉,(代上四17,)本书的著者以斯拉。

() 以斯拉四章十七至二十四节记亚达薛西王禁止以色列人重建圣殿,六章十四节记他们遵着亚达薛西王的旨意造殿。这是两个不同的亚达薛西。禁止建殿的亚达薛西,在历史上有一个名字叫堪白西斯(CambysesⅡ);命令建殿,又容许以斯拉、尼希米回犹大地的亚达薛西,在历史上的名字是郎及曼纳斯(Longimanus)。

() 此外还有三个不同的大利乌:玛代人大利乌,(但五31,)大利乌希斯塔庇斯(Darius Hystaspes),(拉四5,该一1,亚一1,)大利乌拿塞史(Darius Nothus)。(尼十二22。)有三个不同的亚哈随鲁:亚哈随鲁堪白西斯,亦即亚达薛西堪白西斯;(拉四67;)亚哈随鲁亚斯推基思(Astyages),即玛代人大利乌的父亲;(但九1;)亚哈随鲁埃克愁克斯(Xerxes I),即大利乌希斯塔庇斯的儿子。(斯一1。)

亚达薛西、大利乌、亚哈随鲁都是当时波斯和玛代君王的称号,正像埃及的‘法老。’

三 以色列人从被掳之地归回有三次:第一次是由所罗巴伯带领的,(拉二2,)第二次是由以斯拉带领的,(七167,)第三次是由尼希米带领的。(尼二56。)

四 以斯拉记和尼希米记两书的目标是相同的,就是复兴遗民。可是两书的主要内容是不同的,前者是建造圣殿,后者是建造城墙;前者注重讲解神的话,后者注重领导神的百姓。

五 以斯拉是亚伦的嫡系,(拉七15,)是祭司,也是熟谙律法的文士。(1112。)初读圣经者应该特别注意他个人的传记、与神的关系、以及成功的秘诀。

六 四章一至六节记载有些敌人们因为要破坏建殿的工作,要求与神的儿女一同建造。那些人都是外邦人,在以色列人被掳的时期中从别处迁移过来的。(参本提要第十四章第肆大点第四点。)他们自称是有信仰的、敬拜神的;但是他们的要求被所罗巴伯和约书亚等严辞拒绝,因为建造圣殿是神的儿女的事,绝对不能容让非神的儿女混进来参与这样的工作。他们要求合作不成,恼羞成怒,公开扰乱,使神的儿女的手发软,并且在君王面前诬告那些遗民反叛。在尼希米建造耶路撒冷城墙时,也多次发生过类似的事情。(尼二,四,六。)每一次有神的复兴,每一次必定也有撒但的阻挠和破坏,这原是意中的事。

七 以色列人回国和复兴,是预表现在分散在列国的犹太人,将来也要从各地归回犹大地,悔改、与神和好,并要建立国度,成为繁荣的民族。

八 以色列被掳是属政治的,也是属灵的。在政治方面,他们被掳至远地为奴,没有自由和主权,受尽欺压和歧视。在属灵方面亦然,他们由环境支配,离神越过越远,没有真的敬拜和事奉;即使有一些宗教的活动,也只有表面而没有实际。是地操纵的,而不是天掌权的;是迎合人的,而不是满足神的。他们不只在政治上被掳,也在灵性上被掳。

九 从以色列人归国后的复兴中,我们可以找出一个复兴的总原则,就是复兴必须出乎神。人为的或是金钱造成的复兴都是徒然的,对于神的儿女有损无益。我们看见:

()是神定规复兴的时间,在被掳后七十年,在波斯王古列元年。(代下三六2122。)

()是神感动君王的心,使他们先后为祂的百姓开路。(拉一14711,六615,七1126,尼二48。)

()是神预备祂自己的器皿-所罗巴伯、以斯拉、尼希米等-拣选他们,并且给他们负担,专以神的利益、见证和百姓作他们的事业。

()是神感动祂自己的人的心,一同起来回耶路撒冷,重建圣殿。(拉一5。)

()是神使‘他们如同一人’(三1,参读尼八1)-这是复兴必要的条件,因为惟有‘如同一人,’才能担负建殿的重任和抵挡仇敌的打击。

()是神兴起先知在他们中间传达祂的话,勉励他们。(拉五1。)

()是神使他们看见罪,生出忧伤痛悔的灵。(九。)

()是神给他们决心和力量对付罪。(十。)

十 ‘尼提宁’在圣经中共享过十八次,第一次在代上九章二节,其余的都在以斯拉记和尼希米记中。这名称在圣经中只译音而未译意,难免使初读圣经者费解。它的原意是‘充作,’它是指一班人在圣殿中充作祭司和利未人的仆人或助手,可能就是约书亚记中的基遍人,约书亚曾指定他们为‘神的殿,作劈柴挑水的人。’(书九23。)

 

伍 钥句和钥节

一 钥句:‘耶和华的话’-这句话在本书中包括:()神藉先知所传的话,(拉一1,)()律法,(三2,)()神的命令,(六14,)()摩西的律法书,(六18,七6,)()耶和华的律法。(七10。)

二 钥节:‘于是犹大和便雅悯的族长、祭司利未人,就是一切被神激动他心的人,都起来要上耶路撒冷去建造耶和华的殿。’(一5。)

 

陆 信息

神的儿女们应当注意:神的话语、神的圣殿、和神要我们保守的那分别为圣的见证。

 

柒 分析

本书题及神的子民两次从被掳之地归回故国,因此可以分成两大段:第一次归国(约有五万人)、第二次归国(约有二千人)。

 

1 第一次归国(一至六章)

一 神藉先知所说的预言完全应验。(一。)

二 归国的人。(二。)

三 重筑祭坛(三17)-先建立与神正常的关系,然后才进行神的工作。

四 重建圣殿:

()开工。(三813。)

()受阻。(四。)

()继续。(五。)参读哈该书和撒迦利亚书。

()完成。(六。)

 

2 第二次归国(七至十章)

一 第二次归国的经过:

()神预备的领袖以斯拉。(七110。)

()王的诏书。(七1128。)

()归国的人。(八123。)

二 复兴:

()奉献。(八2436。)

()认罪。(九。)

()对付。(十。)

—— 倪柝声《圣经提要》

 

以斯拉记——重建并修饰神的家

 

纲要

前介

王的诏书

神的属天选民

被掳到巴比伦的教会

属灵的实际

一些余数的归回

会堂第一次的归回

(一)所罗巴伯

(二)建造神家的呼召

第二次的归回

(一)以斯拉

(二)百姓得着洁净

(三)圣洁的祭司职分

 

读经:

 

「波斯王古列元年,耶和华为要应验藉耶利米口所说的话,就激动波斯王古列的心,使他下诏通告全国说,波斯王古列如此说,耶和华天上的神,已将天下万国赐给我,又嘱咐我在犹大的耶路撒冷,为他建造殿宇。在你们中间凡作他子民的,可以上犹大的耶路撒冷,在耶路撒冷重建耶和华以色利神的殿;(只有他是神)愿神与这人同在。凡剩下的人,无论寄居何处,那地的人要用金银财物牲畜帮助他;另外也要为耶路撒冷神的殿,甘心献上礼物。于是犹太和便雅悯的族长,祭司利未人,就是一切被神激动要他心的人,都起来要上耶路撒冷去建造耶和华的殿。」(拉一:15

 

「犹大长老因先知哈该,和易多的孙子撒迦利亚所说劝勉的话,就建造这殿,凡事亨通;他们遵着以色列神的命令,和波斯王古列、大利乌、亚达薛西的旨意,建造完毕。大利乌王第六年,亚达月初三日,这殿修成了。」(拉六:1415

 

「这以斯拉从巴比伦土来,他是敏捷的文士,通达耶和华以色列神所赐摩西的律法书。王允准他一切所求的,是因耶和华他神的手帮助他。亚达薛西王第七年,以色列人、祭司、利未人、歌唱的、守门的、尼提宁、有上耶路撒冷的;王第七年五月,以斯拉到了耶路撒冷;正月初一日,他从巴比伦起程,因他神施恩的手帮助他,五月初一日就到了耶路撒冷。以斯拉定志考究遵行耶和华的律法,又将律例典章教训以色列人。」(拉七:610

 

「以斯拉说,耶和华我们列祖的神是应当称颂的,因他使王时这心意,修饰耶路撒冷耶和华的殿;又在王和谋士,并大能的军长面前施恩于我。因耶和华我神的手帮助我,我就得以坚强,从以色列中招聚首领,与我一同上来。」(拉七:2728

 

祷告:

 

亲爱的天父,我们感谢赞美你!借着你爱子我们主耶稣的血,并且借着他的身体,为我们开了一条又新又活的路,使我们可以坦然无惧的进入你的同在里;不仅来到你面前,并且停留在你面前。哦!为着这个荣幸和特权,我们何等的感谢赞美你!父阿!当我们停留在你面前时,我们只求你,使你的脸光照亮我们的心,好让你的话说在我们心里;使它成为我们的灵和生命,好使你得着荣耀。奉主耶稣的名。阿们!

 

前介

 

以斯拉记是历代志下历史的延续。历代志下结尾的话就是以斯拉记开头的话。这一点,在某种程度上向我们证明这两卷不同的书是由同一个作者写成的。以斯拉记开始于主前536年,以色列被掳人中的余数归回之时;结束于主前458年,在以斯拉带领之下,以色列人被掳的余数第二次的归回。所以粗略的说来,以斯拉记所涵盖的历史大约有80年。一到六章涵盖了约二十年的历史。然后在六章和七章之间有58年的间隔;我们知道那个间隔是被以斯帖的事迹所补满的。七章到十章大约涵盖了一年。这就是在以斯拉记里我们所看见的历史。

 

我们知这以色列人因着对神的不忠心而被掳到巴比伦去。然而神是信实的,在他们被掳之前,神借着耶利米应许他们,被掳以七十年为期,七十年之后,他要将他的子民们带回来。

 

「耶和华如此说,为巴比伦所定的七十年满了以后,我要眷顾你们,向你们成就我的恩言,,使你们仍回此地。」(耶二十九:10

 

王的诏书

 

以色列人在被掳之地;古列王元年,但以理读到耶利米的书,得知被掳将于两年内结束。他因此而进入产难的祷告中。他在神面前承认自己的罪和全国的罪。他求神赦免并且把百姓带回到应许之地(参看但以理书九章)。所以对于但以理产难的祷告,神的答应是在古列王元年所赐下的诏书。在那道诏书中,他说,「神已经将全地赐给我,如今所有属他的子民可以回到耶路撒冷去建造神的家。」

 

我们可能会觉得希奇,为何一个外邦的君王,他并不认识神,会下一道这样的诏书。我们必须记得,但以理那时仍与古列王在一起,最可能的是他向古列王说过,在两百五十年前神曾藉先知以赛亚预言关于他的事情。先知以赛亚生活在主前八百年左右,在以赛亚书四十四:28和四十五章的开头几节里,神发出预言,并且题名说到古列:「论古列说,他是我的牧人;我将所有这些赐给他,使他行我的旨意,就是重建我的殿。」当但以理与古列说到这些时,虽然他不认识神,却必定是很受感动。他承认必定是神将整个帝国赏赐给他;为了表示他对神的尊敬,他颁下诏书允许所有被掳的神的子民归回,去建造神的家。

 

然而我们必须记得,并不是百姓的忠心,而是神的信实才促成了这次归回重建神的家。文士以斯拉,把从被掳之地归回的历史汇编在一起。在他写作这卷书时,有一件事在他的意念中,就是要对我们显明神向着他话语的信实。我们可能不忠心,但神是信实的。神能够激动外邦君王的心。他也能够兴起器皿和环境来成全他 的应许。这是我们的神。真是何等的鼓舞我们!

 

在以斯拉记里,从巴比伦被掳之地,以色列人有两次的归回。第一次的归回是在所罗巴伯的带领之下,第二次是在以斯拉之下。第一次归回的目的是为着直建圣殿(神的家);第二次归回的目的是为着修饰并巩固神的家;换言之,就是加强神家的事奉。

 

神的属天选民

 

弟兄姊妹们!当我们思想以斯拉记的时候,并不是仅仅来温习一段以往的历史,乃是来学习神要我们学的功课。从某种程度来说,以色列人的历史乃是教会——今日神的子民——属灵历史的一个预表。因为以色列人乃是神属地的选民,而神的教会乃是神属天的选民;二着的原则常常是相同的。彼得前书二章九节说到神的教会是一个圣洁的国度。当然,这个圣洁的国度和地上的列国是不同的,因为在性质上她是属天的和属灵的。她是一个圣洁的国度;不仅如此,并且她还是一团圣洁的祭司。在彼得前书二章五节中告诉我们,我们在一起被建造成为一个属灵的家(房屋),是一团圣洁的祭司,借着耶稣基督献上属灵的祭物,是神所悦纳的。所以,一面说,我们是一个圣洁的国度;另一面,我们是一团圣洁的祭司。可是正像以色列人一样,我们对神并不全然忠心。

 

被掳到巴比伦的教会

 

若我们回顾教会两千年的历史,很快的就会发现教会离开了她原初的地位。教会已经堕落了,落进世界里;绝大部份的,是在被掳于巴比伦的光景中。如果你读改教的历史,就会发现路德和其它的改革着都提到,在他们那个时代的教会是在被掳于巴比伦的光景中。虽然神在那时就发出归回的呼召,然而直到今日,我们必须承认,普遍的说来,教会仍然在被掳于巴比伦的情形里。

 

巴比伦和埃及不同。神领他的子民出了埃及,而埃及是代表着世界。这世界上的财富,眼目的情欲,今生的骄傲利肉体的情欲;那就是埃及。神带领袖的儿女从埃及出来进入应许之地——迦南(一个流奶与蜜之地),代表着基督的丰满。然而,以色列人因着他们的不忠心,就落进了被掳于巴比伦的光景中。巴比伦也是这世界的一个代表,值它指的是宗教的世界;因为这个世界中所有的宗教都能追溯到巴比伦。他们从世界中出来然后又落进宗教的世界里。

 

弟兄姊妹!今天神的教会的确是这样光景。神把我们从各国、各族、各民、各方中呼召出来。他把我们从世界中召出来,把我们一起聚集在基督耶稣之下。他所盼望的就是我们应该住在基督里并且享受他的丰满。可是很不幸的,教会并不忠心,因着不忠心的缘故,不仅是以往,并且如今仍在被掳于巴比伦的光景中。换言之,今天教会已经变成了一个宗教的系统,与世界上其它的宗教没有大大的差别。巴比伦的意义是「混乱」,即使是今天,我们确实看见在神的子民中有许多的混乱。

 

在教会历史中,当教会进入了被掳于巴比伦的光景时,神就一直在呼召他的子民归回——回到耶路撒冷来重建神的家。这个呼召是一个世纪又一个世纪的持续着;不仅是出现在改教的时候,我们还能追溯到第二世纪。神是如何的一次又一次的呼召他的子民们回到耶路撒冷——回到那平安、单纯、纯洁的城,在那里重建他的家,他的见证,这是我们要从以斯拉记的历史里记取的教训。

 

属灵的实际

 

以斯拉记里的归回不是国家及政治上的恢复,其所代表的是人们属灵的或是道德情形的恢复。他们不是自主自由的人。他们是在波斯(外邦)君王的诏书之下被允许归回的人。事实上,在被掳于巴比伦之后,以色列国从没有在政治上恢复过,直到1948年;虽然在马喀比时期他们有一段很短暂的独立自主。在他们满长的历史中,即使他们回到了那地,他们却一点也不自由。他们是在外那人不同的帝国、不同的政权统治之下。所以这些归回并不代表政治上的恢复,乃是代表灵性上的,或是道德上的恢复。

 

为什么要提起这一点呢?因为,按照神的原则,属灵的恢复总是先于政治或肉身上的恢复。神是看人心,而人总是看外貌。所以神所要的总是内心的,属灵的实际;有了属灵的实际,外面的表现迟早会显明出来。属灵的实际先于外面的表现;但作为人的我们,在这一点上总是有不同的想法。常我们主耶稣在两千年前来到地上,犹大人拒绝了他,因为他们要政治上的复兴,但是主耶稣却先要属灵的恢复。所以当我们注意到教会已经落入被掳于巴比伦的光景中之时,就不要只在外表的荣耀中寻求恢复。但是请记住,神今天正在作的是,首先在他的子民中恢复那属灵的实际。属灵的实际若未得着恢复,那外面的样子有什么用呢?不幸的,今天神的子民都在寻求外面的荣耀而不求里面的实际。有一日,那荣耀的教会,就是羔羊的新妇,要彰显出来并与基督一同掌权。所以当我们研读历史或是恢复的原则时,请记住,神所要的永远是里面的实际,而不是外面的样子。

 

一些余数的归回

 

古列王元年,他下一道诏书,允许所有被掳的以色列人归回耶路撒冷去重建神的家。我们说过,被掳的以色列人并不是自由自主的,他们乃是奴隶。他们不能随着自己的意愿就这样回去,而必须等待直到王许可他们回去。这道诏书是包括了所有被掳的子民。所有的人都可回去。并且这诏书是明确特定的;他们回去只为着一件事,就是重建神的家。我们会认为当这样一道诏书颁布的时候,肯定的所有在被掳之地的以色列人都会起来回去。假若我们被掳了,而有一天,我们被允许可以回家,你会不回去吗?当然你会回去!但是很希奇的,当时他们的反应,并非如此。虽然所有的以色列人被许可回去,却只有一些余数归回了。那呼召应该激动了神子民们的心,但是不平的,只有一些余数的灵被激动才归回了。其它的多数人都没有回去,他们满不在乎;这又是为什么呢?

 

我们知道在以色列人被掳到巴比伦去之后,虽然,他们足在巴比伦河波斯统治之下的奴隶,而实际上却享受相当多的自由。他们被许可建造自己的房屋。他们被许可建立自己的生意——我们知道他们是如何的会作生意。所以在那七十年中,他们在被掳之地繁茂兴盛起来。他们在被掳之地扎下了深根。更进一步的,若是他们没有信仰上的自由,可能他们会渴望回去,但是他们也被许可有信仰的自由。事实上,乃是因为被掳于巴比伦,才治好了以色列人拜偶像的病。神说:「好,你们要拜偶像,就让你们到众偶像之地去。」因此他们才得着了医治。

 

会堂

 

在被掳之地,以色列人渴望要敬拜神,但是他们不能,因为耶路撒冷被毁了,圣殿也被毁了。他们怎能敬拜呢?在此,人的聪明带来补救之道;他们发明了一种非常聪明的系统,直至今天仍然存在。只要有犹大人的地方,你都能找到它;那就是会堂。会堂是在那个时期发明出来的,因为他们没有圣殿,但他们要敬拜神。他们发明了这个东西,从人的角度来说,比神的计划更好。只有一个圣殿,但可以有数不过来的会堂。若是你有十个有空闲的犹太男人,那就是说他们有能力也愿意为着信仰的目的而花一些时间,那么就可以有一个会堂了。所以在被掳的时期,会堂在各处如雨后春笋般的兴起来。这是何等的方便!你可以就在隔壁有一个会堂,而不需要走太远的路。如果你不喜欢某些人,就可以组织自己的会堂。要是你不喜欢他们的方式,也可以有自己的会堂。即使在使徒们的时代,仍保有同业公会的会堂。如果你是一个泥水匠,你可以有一个泥水匠的会堂;若你是个修理汽车的,你可以有一个修车同业的会堂。换言之,你可以有一个照你喜欢的会堂。那岂不是很方便的么?

 

在会堂里他们读律法书,就是摩西的律法;他们也读先知书。在会堂里,他们唱诗(篇);在会堂里,他们可以祷告;而且在会堂里,他们可以彼此劝勉。事实上,你发现在使徒的时代,他们是何等的自由!当使徒保罗进到一个会堂,那管会堂的会来说,「兄台,你们有什么要说的吗?」你可以说任何你想说的话。在会堂里有如此的自由。这岂不是一件奇妙的事么?在会堂里惟一你无法作的事就是献祭,因为神说过你们不能在世上任何的地方献祭,惟有在他安置他名的那一个地方,就是在耶路撒冷的圣殿里。因此他们不能献祭;但是律法说,若不流血罪就不得赦免。你可以使每一件事都符合信仰规条,可是没有罪的赦免。换言之,那最基本的,基础的事却失落了。那里的每一件事都可以满足你的良心,贿赂你的良心,可以使你觉得自己很虔诚;但是那里却没有一件事能使你恢复与神的关系。

 

在被掳中为他们自己而活的犹太人,得着了他们想望的每一件事。他们有一切物质上美好的事物,也有一套宗教的系统能贿赂自己的良心,使他们感觉自己的虔诚。如果他们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是以自我为满足的,那么这里的一切就是他们不觉得迫切需要回去的原因。他们何苦要被拔起呢?何苦要面对旅途上的危险呢?为什么要回到耶路撒冷,面对那一片废墟呢?为什么要建造神的家而自己却住在帐棚里呢?为什么他们要那样作?他们的灵已经迷醉在物质的和宗教的事物里。他们只顾自己却不顾神和神的利益。

 

在被掳的日子中,神不再被称作天和地的神。他被称作天上的神,而被排除在地境之外;因为他曾把他的名放在他自己子民之中,而这些子民却被掳了。在地上不再有他的见证。只有那些灵里向着神仍然儆醒的人,只有那些爱神过于爱自己的人,他们关心神的利益过于自己的利益,他们的灵才被激动。他们要回去重建神的家,好使神的名能在地上,神的见证能在地上被恢复。弟兄姊妹们!这些乃是归回的子民。

 

第一次的归回

二、所罗巴伯

 

他们在所罗巴伯的领导下回来的。所罗巴伯这名字的意义是「生在巴比伦」或「巴比伦的后裔」。换言之,这个年轻人是生在巴比伦的。他从来没有看过耶路撒冷和旧的圣殿。为什么他要回去呢?他从来没有看见过自己的故国。他从没有见过旧的圣殿。巴比伦是他的家。为什么他要回去呢?我们记得所罗巴伯是约雅斤王的孙子。约雅斤被掳到巴比伦地;值是你若读列王记下廿五章的最后几节,你看见在他被掳后三十七年,巴比伦王使他抬头,提他出监,使他成为王的朋友。所以在他的晚年,约雅斤实际上住在宫里并且成了王的朋友。因此,理所当然所罗巴伯出生的时候,虽然是被掳的,却必定是生活在很好的环境里;而在宫廷里,他一定见过一个人,就是但以理,因为但以理是在宫廷里。很显然的,但以理在那时一定是个老人了;可是他必定与这个青年的王子,所罗巴伯,分享过神的目的,神的心意,神的名,神的家和神的荣耀。当但以理和这个年轻人分享这些事的时候,这年轻人的心在他里面焚烧起来。他为着神和他的荣耀有一个火热的渴慕。因此,常诏书颁布之后,他成为领导百姓回到耶路撒冷重建神家的那一位。

 

当他一同回去约五万人都有一样的灵。他们回到耶路撒冷之后,所作的头一件事就是筑一座坛,来求告主的名,因为惧怕他们周围的仇敌。第二年他们开始立神家的根基。归回的老年人,他们的年龄一定有七十、八十或是九十岁了。他们曾经见过以前的圣殿,当他们看见所立的根基,他们都哭了,但那些没有见过圣殿的年轻人都欢呼起来。仇敌们都听见了,因此用各种的手段来阻止他们;在他们的软弱中,这工作停顿了有十四年之久。在那些年间,他们未曾作了什么,直到神兴起哈该和撒迦利亚。借着这两位先知所传的话语,他们才回头;在四年之内,神的家被重建起来。为此真要感谢神。

 

三、建造神家的呼召

 

在耶路撒冷神家的恢复,和今天耶稣见证的恢复之间有相似的地方。我们提过今天的教会是在被掳于巴比伦的光景中;在神的子民中有许多的混乱。神的子民们追求着地上的、物质的利益,正像世上的人一样。神的子民们东奔西跑,追求必朽坏的事物,正像今世的人一样。我们都想建造自己的房子,自己的事业,自己的福利——每一件事都为自己——虽然我们知道自己是在被掳的光景中。并且,弟兄姊妹们!我们所发明的系统是何等的高明。今天神的子民们不需要在合一里敬拜;你可以照着无论何种你喜欢的方式来敬拜;你甚至可以有你自己的教会。我们的良心似乎因受贿赂而睡着了。这岂不是实情么?我们认为自己很虔诚,我们在敬拜神,但那只是满是我们的欲望。耶稣的见证又如何呢?耶稣的见证在那里呢?基督身体的合一在那里呢?

 

今日神的子民们在极大的混乱中,但是你发现那呼召仍然持续:「从巴比伦中出来,回到耶路撒冷来重建我的家!」弟兄姊妹们!这岂不是让我们开始来思想神的利益的时候么?这岂不是即使在敬虔的追求和活动中,让我们成为以神为中心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时候么?这岂不是让我们想到主耶稣在地上的见证而不是我们自己福利的时候么?这岂不是我们从许多的混乱中出来,而回到基督里的纯洁和单纯里的时候么?我们已经变成大复杂,太繁琐了。我们需要回到在基督耶稣里的真诚和单纯中,在那里我们来建造神的家。我们是神的家。神要住在他的子民中。他要把我们像活石一样的建造在一起,把我们在一个根基上建造起来,这一个根基就是基督耶稣。

 

弟兄姊妹们!我们的灵是否被激动呢?我们能否仍留在巴比伦呢?我们岂不该起来,甘愿面对所有的危险,并且回到几乎是一无所有之地,好使神的家得以被建造,基督能成为中心——他是教会的元首——神的子民们得以连络在一起成为一,好使主耶稣的名得着荣耀?我们可能从来没有见过地上教会的荣耀——我们是未曾见过——但是我们曾经听见过;我们曾在圣经中读到过。我们的灵是否被激动呢?我们能否停留在昏睡中,在自满自足中,好像不需要任何事了呢?主耶稣的见证在那里呢?谁是那些灵里被激动而回到单纯里来建造神的家的人呢?愿他的祭坛被立起,愿那根基被立定,并且愿他的家得建造!

 

感谢神!在教会两千年来的历史中,虽然你可能在官方正式的历史中找不着,若你真正的寻找,你会发现有一个非官方的却是教会属灵的历史。在每一个世代,曾经有过,并且仍有一班人,他们听见了神的呼召说:「从巴比伦出来,回到耶路撒冷来建造神的家!」

 

第二次的归回

(一)以斯拉

 

以斯拉是个文士,一个敏捷的文士;事实上,对犹大人来说,以斯拉被公认为「那文士」。以斯拉这名字的意思是「帮助」。已经过了五十八年,在主458年,他定志考究神的律法,遵行它并且将它教导神的百姓。他是一个尊贵的人,一个学者;他舒适的住在波斯的宫廷里。他受人敬重,甚至王也尊重他;但是他的心都与在耶路撒冷的余民们在一起。他渴望回去教导他们。所以在这里你看见在以斯拉领导之下的第二次归回。有几千人与他一同回去。他的归回与在所罗巴伯之下的归回有不同的目的,因为圣殿已经建成,而殿里的事奉也已开始。但是在那五十八年中,百姓的税负是相当的沉重(不仅仅今天是如此),因为百姓的税负非常沉重,甚至祭司们、利未人都需要出去谋生。他们必须回到田里去耕作。奉献是如此的少,即使殿里的事奉仍照常进行,却没有事够的祭牲,也没有事够的祭司在作当作的工。换言之,殿已经有了,事奉在进行着,但它却很弱;神的见证是微弱的。

 

因此以斯拉有负担回去修饰神的家。修饰的意思是「强化殿里的服事」。他是一个熟悉神话语的人,他并且也是一个认识神的手的人。一个文士理当认识神的话语;但是有时候,他并不认识神的手。以斯拉是一个认识神话语和神在他身上的手的人。那就是说,他认识神自己。神答应了他的祷告。他被许可回去加强圣殿里的事奉。将会有更多的公牛、羊羔和绵羊,并更多的资源。波斯的君王甚至应许王的府库要供应这些,而波斯帝国的财富几乎是无穷尽的。他也宽免了利未人和祭司的赋税,所以他们不需要缴税,使他们得以专注于殿里的事奉。

 

(一)百姓得着洁净

 

以斯拉不仅建立了圣殿里的事奉,同时,他还洁净了百姓。在那五十八年中,神的选民们本当从列邦中分别出来,结果却开始与周围的外那人通婚。因为那不纯净的行为,他们被引偏离了神。修饰圣般的首要目标,就是百姓必须被洁净。因为以斯拉的工作,百姓们被洁净了,并且保守成为一个纯全的子民归给神。这是非常重要的,不仅是为着那个时候的见证,更是为着有一天弥赛亚要借着他们来到地上。神必须保守一班子民,为着预备弥赛亚的降临。感谢神!圣殿里的事奉被加强了,百姓们被洁净了,并且神的见证得着了恢复。

 

(一)圣洁的祭司职份

 

前面说到我们不仅是圣洁的殿,神属灵的房屋,而且我们还是圣洁的祭司(职份)。神的旨意是我们应该在一位元首——基督之下被建造在一起。我们应该在一个根基——基督之上被建造在一起。我们应该借着一块房角石,就是基督,被建造并联络在一起,好使神能住在我们中间并且得着满足。被建造在一起不只是一件外面的事,更是一件有生机的事。圣灵要把我们建造在一起成为一——在灵里为一,在魂里为一,在爱中为一——彼此背负并且彼此包容;用和平彼此联络,竭力保守在灵里的合一;一同长进而达到在真道上和对神的儿子的认识上约合一里。但更进一步的,神还要我们在神的家中成为圣洁的祭司。圣殿要成为像我们主耶稣所说的:「我父的家」。这殿原是万民祷告的殿,但是在我们主耶稣的时代,它已经败落成为买卖的地方,成为一个贼窝了。照着提前三:1516,神的教会就是神的家,是永活神的教会,真理的柱石和根基;伟大的敬虔的奥秘。然而在提后二:20,却变成了大户人家,有尊贵的也有卑贱的器皿。现在岂不是我们应该洁净自己,脱离卑贱的事,成为尊贵的器皿,合平主人使用的时候么?

 

我们是圣洁的祭司团,是所有信徒所集合而成的祭司职事。甚至在马丁路得时,就已经宣讲信徒们那全体普遍的祭司职事。但是改教的人们认识了这点,却不把它付诸实行。不但没有全体信徒都成为祭司,反而建立了圣品的系统有平信徒和教士(神职人员)之分。

 

现在岂不是神的子民们一同来修饰神家的时候么?让我们都起来,像基督身体上的肢体,照着神分赐给各人的恩赐和恩典,一同来尽功用。没有一个人是多余的,也没有一个人能包办一切。在元首基督的管治之下,基督身体中所有的肢体都要像圣洁的祭司一样,一同来尽功用,好使神得着服事。

 

弟兄姊妹!这些就是神所要花他的子民中复兴并恢复的。有无穷尽的资源供应我们,因为天上所有的财富都是我们的后援。一切属灵的恩赐,基督耶稣无限的恩典都是我们的。然而要点是:我们是否定意寻求并遵行神的话语?不然我们怎能教导别人呢?我们是否认识神的话语?是否认识神在我们生命中的手呢?若不认识,那么一切不过是学术性的,而不是属灵的。神要我们起来,在他的家中像圣洁祭司一样的来事奉。那将是何等荣耀!将是何等丰富!神要大大的得着满足。愿主帮助我们!

 

祷告:

 

亲爱的天父!愿你的子民们听你的声音,愿你子民们的灵被搅动。哦,我们的天父!我们祈求,愿你的子民们能归回来重建并强化你的家,好使你能被高举,你能得着服事。因为你是我们的神,我们的父,我们的主;惟你是配。奉我们主耶稣的名祷告。阿们!── 江守道《神说话了──旧约各卷精华》

 

恢复圣殿一以斯拉记(参阅表8186)

请记得,是历代志上下的作者以斯拉,把列王纪上下的解释告诉我们的。所以从这个光里面来看以斯拉记、尼希米记、以斯帖记,整个的故事就清楚明亮了。以斯拉是谁呢?以斯拉是生长在巴比伦的一个犹太人,他从来没有见过圣殿和圣城。

本来以色列人在迦南的时候,是全世界最好的农夫,但自从他们被掳到巴比伦以后,因为那里的数学和商业非常发达,所以他们就从巴比伦学会了作生意。(今天全世界有许多的财富在犹太人手中)。那时有几百万犹太人被掳到巴比伦去,他们在那里不可能再作农夫了,所以他们只能作生意,就成为最好的商人。从那以后,犹太人就到世界各地去作生意了。

在那七十年间,巴比伦王没有虐待他们,反倒给他们自由的生存空间,让他们自由的集会,会堂就是在那个时候产生的。他们现在没有圣殿、不能敬拜了,但是他们可以有会堂。经过一代以后,他们在那里生了根,因为都发达了,没有人想要回去。

满了七十年,圣灵就来作呼召的工作。圣经告诉我们:神的灵就激动他们的心,结果约有五万人受圣灵的感动,愿意回到耶路撒冷去:宁可回到荒凉、什么也没有的故都耶路撒冷。现在他们再一次的走回归的路,但这次不像出埃及的时候有火柱、云柱带领他们,现在完全得凭信心。五万人在神的带领之下,陆陆续续的回到耶路撒冷。

“被掳”是仇敌认为消灭以色列人信仰的最好方法。眼看着过了七十年,这乃是人天然的岁数,到了七十岁,就几乎是天然的尽头。而且过了一两代以后,老的故去了,年轻的一辈根本就没有见过圣殿,那有回来的意愿?现在他们的前途就在巴比伦。巴比伦也是混乱的意思,从那里他们就被分散到全世界,并且可在世界上得着许多财富。这样,仇敌的诡计就成功了。

然而感谢神!有五万人被圣灵感动回来了:为着弥赛亚有一天能进人祂的殿,为着弥赛亚的脚能踩在橄榄山上,为着弥赛亚能生在伯利恒,他们回去了。他们不是为自己回去的,他们是为着神的旨意回去的。第一批回来的是所罗巴伯这一班人,其中还有一些老人。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又有一批犹太人回来,里面有一个人名叫以斯拉。

原来就在这被掳的七十年中,在人来看是没有希望了,没有想到神在巴比伦那个混乱的地方,能够找到以斯拉。虽然他没有看见过圣殿,但他对神的话非常熟悉,在那个时候他被神的灵感动,也带了一批人回到迦南地。这就是以斯拉记的内容。

以斯拉记的前半段告诉我们:第一批犹太人和所罗巴伯回到耶路撒冷,在原来的根基上,把圣殿盖起来,这就告诉我们,他们恢复神的同在。这些人回到耶路撒冷,神就借着他们恢复了神的见证。所以整本以斯拉记给我们看见:恢复圣殿、恢复神的同在。等到以斯拉回来,圣殿已经恢复了,于是以斯拉作了两件事:

第—、恢复神的话。所以到了以斯拉的时候,神的话有最高的地位。

第二、以斯拉美化了圣殿。使圣殿更华丽、更美观。以斯拉其实是为着弥赛亚而回来的,好叫弥赛亚来到的时候,祂能看见有一个华美的圣殿。这是以斯拉作的工作。

如果把这段圣经翻作新约的话语就是:主第一次怎样回来,主第二次也怎样回来。在主回来之前,它要得着一个荣耀的教会,这就是今天神要得着许多的以斯拉一我们要被模成神儿子荣美的形像。到了主回来的时候,祂要进到它自己的殿一指着教会来说的:而那个教会乃是荣耀的教会。

要怎样才能得着荣耀的教会呢?保罗在以弗所第五章告诉我们说:是用水借着道把教会洁净了,叫我们没有皱纹、玷污等类的病。所以圣灵要借着今天的以斯拉来作恢复的工作一把神的话带进来美化圣殿。

我们这些人是为着主耶稣回来活着的,我们要回到神旨意的中心。原本我们的前途是在这个世界上,在世界上我们应该能够飞黄腾达的,但如果今天我们都被世界得着了,谁在那里等候主的回来?教会怎能是荣耀的教会呢?从这里你就很清楚,以斯拉的故事,就是预表今天我们的故事,所以这段圣经才显得这么宝贵。整本的以斯拉记就是恢复神的殿一神的同在和神的见证!── 陈希曾《毗斯迦山——旧约》

 

以斯拉记──恢复神的见证建殿

 

    以斯拉记和尼希米记,要与哈该书,撒迦利亚书,玛拉基书同读;因为都是讲到被掳后,从巴比伦回到耶路撒冷,重建圣殿与城墙。

  大纲:

      一,第一批百姓归回耶路撒冷,建殿  一~六章

   二,以斯拉回耶路撒冷,教导神的话  七~十章

从分段可见恢复的路线:

  一,恢复建殿是神定的日子,被掳70年后,古列王将下诏(代下三十六21

     (罗十一36)一切事情的运转是出于神的发动;

                  一切事情的建造是出于依靠神的能力;

                  一切事情的结局是归于神的荣耀。

  二,祷告推动神激动波斯王古列的心,下诏以色列人回耶路撒冷建殿。〔一章1节〕(赛四十五113;参但九章,尼一章)

     君王的心如同陇沟的水,在神手中随意流转。(箴廿一1

  三,神激动人的心,响应天上来的呼召,甘心奉献财物,奉献自己离开世界,回耶路撒冷建殿。〔一章5节~二章〕

  四,神预备献身的领袖耶书亚,所罗巴伯。〔三章2节〕(士五章)

  五,先在原有的根基上筑坛,回到十字架,联于主的死,奉献自己,向己死,向神活,唯有活祭才让神有通达的路。〔三章3节〕(罗十二12

  六,守住棚节,盼望主的再来,向着标竿直跑,献上燔祭,甘心奉献自己,守一切圣节,按神心意事奉神。    〔三章〕

  七,准备材料,以基督的生命为建殿的材料。 〔三章〕

  八,兴工建造,主的生命形成教会,各尽其职,联络为一体满有基督长成的身量。

     〔三章〕

 九,仇敌扰乱,进入争战,王压制停工16年。 〔四章〕

 十,神兴起先知哈该传五篇信息,激励民起来恢复建造。(读哈该书)

    又兴起先知撒迦利亚传八个异象,四篇信息。〔五章〕(读撒迦利亚书)

十一,圣殿建造完成,守逾越节,

        生命建造的事奉时刻不忘主为我们死,十字架是建造的路。〔六章〕

十二,56年以后,神兴起认识祂话的以斯拉,传扬神的命令,使民认识神,经历神。       使他与尼希米搭配,成就神的工作。〔七章〕

 

   以斯拉下功夫考究神的话,又以此教训以色列人,明白神的手引导,认识依靠地上的君王是羞耻,唯单单依靠神。

   以斯拉以神的忧伤而哀恸,哀恸的人有福了,他必得神的安慰。(太五4

   以基督的心为心,为此禁食祈祷,认罪悔改,求神光照,挽回神的同在。

   活泼运用神的话,如同二刃的利剑,刺透民的心,回转归向神。

   除去教会中的罪恶,与外邦女子通婚,是世界进入教会,让撒但有地步,有空间,有地位。以斯拉是站在教会破口处的勇士,堵住撒但进入的通道,让神有通达的道路。(参结二十二30)神为何使用以斯拉?下功夫读神话的人,又顺服神的引导,有福了,神必不轻看这个人。

—— 张向晨《圣经六十六卷》

 

【以斯拉记是历代志下历史的延续】历代志下结尾的话就是以斯拉记开头的话。这一点,在某种程度上向我们证明这两卷不同的书是由同一个作者写成的。── 江守道《神说话了──旧约各卷精华》

 

【为何先以斯拉记后尼希米记】以斯拉记和尼希米记这两本书,在次序上也相当有意义。尼希米记是记载以色列人在外邦人中,重新恢复他们的见证;以斯拉是记载百姓回国后,重建圣殿的工作。圣殿是代表敬拜神,重灵里与神的关系。以斯拉记在先,尼希米记在后,在他们实行真正有效的事奉前,必须先在灵里恢复他们与神的关系。基督徒的事奉,不是一个工作﹐乃是一个生命的流露。若我们单凭表面努力去作,恐怕这工作只不过是个人努力所产生的效果,因为我们的生命若不是在神前被建造,一切的工作就成了枉然的劳苦。── 鲍会园《以斯拉记信息》── 鲍会园《以斯拉记信息》

 

【以斯拉记所记述的年代】以斯拉记开始于主前536年,以色列被掳人中的余数归回之时;结束于主前458年,在以斯拉带领之下,以色列人被掳的余数第二次的归回。所以粗略的说来,以斯拉记所涵盖的历史大约有80年。一到六章涵盖了约二十年的历史。然后在六章和七章之间有58年的间隔;我们知道那个间隔是被以斯帖的事迹所补满的。七章到十章大约涵盖了一年。这就是在以斯拉记里我们所看见的历史。── 江守道《神说话了──旧约各卷精华》

 

【何谓以斯拉记?作者是谁?(拉七61011)】

:1  以斯拉记Book Of Ezra乃为神的选民被掳七十年归回以后的第一卷史书。(自主前606尼布甲尼撒王第一次攻破耶路撒冷起,至536年古列王下诏时止,耶廿五9 10,廿九10,拉一13)。并且与尼希米记、以斯帖记为旧约历史书的最后三卷。本书系记载犹大人的回归故土,重建圣殿,教训律法,认罪悔改,清除杂婚,复兴圣名之事。它在犹太人古希伯来文(四8—六18,七1126为亚兰语)的圣经中,与尼希米记原为一卷。至三世纪时,才把它分为两卷书。亚历山大基督教学者俄利根Oregin(主后185254)称此二书为以斯拉记上下卷。

2  本书作者,从开头几节与历代志下的结尾几节经文相同(拉一13代下卅六2223)看来,暗示亦为以斯拉Ezra(意帮助)所编写的。(参一一二题)。他是大祭司希勒家,Hilkiah(意神是我的主)的曾孙,(拉七1;王下廿二8)。是一位敏捷,通达,大德的文士和祭司,(拉七 61221),且是一位卓越的解经者。不愧为名门望族之后裔。他于主前457年由巴比伦返回耶路撒冷时,而作此书。其内容所包括的时间,自主前536457年,约有80年。书中所论之所罗巴伯Zerubbabel(意在巴比伦生的),以斯拉,乃基督为元首为祭司之预表。(拉二2;四3;七11;来二10;弗四15;来七28)。——李道生《旧约圣经问题总解(上)》

 

【以斯拉记和尼希米记次序的属灵教训】以斯拉记和尼希米记这两本书,在次序上也相当有意义。尼希米记是记载以色列人在外邦人中,重新恢复他们的见证;以斯拉是记载百姓回国后,重建圣殿的工作。圣殿是代表敬拜神,重灵里与神的关系。以斯拉记在先,尼希米记在后,在他们实行真正有效的事奉前,必须先在灵里恢复他们与神的关系。基督徒的事奉,不是一个工作﹐乃是一个生命的流露。若我们单凭表面努力去作,恐怕这工作只不过是个人努力所产生的效果,因为我们的生命若不是在神前被建造,一切的工作就成了枉然的劳苦。——鲍会园《以斯拉记信息》

 

【背景与主题】以斯拉记是从公元前538年开始记载,那正是尼布甲尼撒毁灭耶路撒冷,打败南国犹大,并把犹大人掳去巴比伦后的第四十八年(参王下25章;代下36章)。尼布甲尼撒在公元前562年驾崩,继位者软弱无能,到公元前539年,在以斯拉记未展开序幕之前,巴比伦便被波斯歼灭。不论是巴比伦人或是波斯人,都对俘虏采取怀柔政策,容许他们拥有土地和家园,过正常的生活。很多犹太人,如但以理、末底改和以斯帖,都能够在那里居显要位置。波斯王塞鲁士更准许不少离乡背井者重返故国,当中也包括了犹太人。他希望藉此使人甘心效忠,在边境周围建立起缓冲区,为帝国阻挡外敌。这一政策对犹太人来说是一个希望,也是一个新开始。

         以斯拉记开场时,新巴比伦帝国已经没落,耶利米预言犹太人将归回故土的话实现了(耶二九1014)。

         第一至六章记载由所罗巴伯带领的第一次归回。被掳归回的人第一件要做的事情,是建坛献燔祭,然后是为神建殿。建殿受到神子民的敌人各方阻拦,但也得到先知哈该和撒迦利亚的鼓励。

         第六和七章之间相隔五十八年。在神圣的历史中,这是以斯帖王后传奇故事发生的时候;在世俗的历史中,著名的马拉松战役、塞莫皮莱战役和萨林米斯战役也在这时期发生。

         第七至十章再记述主前四五八年,以斯拉得亚达薛西朗占米纽斯的诏命回到耶路撒冷的行程。这几章详细叙述以斯拉要改革以色列民的个人行动。——马唐纳《以斯拉记》

 

【来历】本书首段与历代志下末段相接处相同,可证同为一位作者,即被掳后回国的文士以斯拉。本书内容包括时间自主前536457年,约  八十年之久,写书也当在此后不久,约主前450年左右。他与尼希米同时,以斯帖较早,先知哈该、撒迦利亚更早,而玛拉基则较晚,均属被掳后的历史和先知书。本书自四章8节至六章18节以及七章12-16节为亚兰文,符合当时的情况。以斯拉也写了历代志上下和诗篇一一九篇,并领导一班人编辑旧约成典。——无名《以斯拉记》

 

【主旨】本书与尼希米记和以斯帖记均为被掳后的历史书,虽时间稍有不同,但却很有关联。以斯拉记重建圣殿,尼希米记重建圣城,而以斯帖记保全民族。以色列人因犯罪悖逆神而被赶出本地,在被掳寄居外邦时受尽苦难、压迫,但从此却彻底弃绝偶像,归向他们列祖的神。神纪念他的约,领他们归回本地,也是应验先知耶利米的预言。他们回国共有三次:

第一次,在主前538年由所罗巴伯领导下归回(拉二2)。

第二次,在主前458年由以斯拉带领归回(拉七l6-7)。

第三次,在主前445年在尼希米的领导下归回(尼二5-8)。

         这是以色列人历史上一个大的转折点,犹如以色列人出埃及进迦南一样,否则犹太民族从此沦亡,基督无从降生,神救赎的计划也不能完成。他们当年要重建圣殿与我们如今要复兴教会有许多相似之处,特别值得我们借镜参考。 ——无名《以斯拉记》

 

【书之宗旨】恢复圣殿宗教与民族。书内所记一件最要的事,即重建圣殿,并建殿之经过。圣殿原是宗教之表现,人之宗教生活,多在圣殿中事奉神的事上表现出来,所以恢复圣殿,也就是恢复宗教。犹大民族,也是旧约时代的教会,所以恢复宗教,也就是恢复民族。这一本书的价值,全在犹太领袖如何在神旨意中,具了勇敢牺牲、百折不磨的精神,恢复了犹太的圣殿、宗教与民族。这正是表明历代教会领袖,当如何奋勇、勉励、复兴神的教会;因为天命与人事,是相须而相合的。——贾玉铭《圣经要义》

 

【年代表】

主前 五三九           古列在巴比伦掌权

      五三八           古列的上谕;在所罗巴伯领导下,
                     首次回归耶路撒冷

      五三○           坎拜栖兹登基

      五二二           大利乌登基

      五一六           圣殿完成

      四八六           薛西斯登基

     约四八六至四八○  以斯帖记事迹

      四六五           亚达薛西登基

      四五八           以斯拉抵耶路撒冷

      四四五           尼希米抵耶路撒冷

      四四四           耶路撒冷城墙完成

      四三三           尼希米返巴比伦

                 尼希米以后再度往耶路撒冷

——《每日研经丛书》

 
【时间】
一、可能是在大利乌王二世(公元前423-404年)末期或以后写的。
二、波斯帝国相当尊重各地的风土民情与宗教信仰,将巴比伦所掳掠的神像、人民都归回原处。古列圆筒石印中,即记载有古列王归还神像、重建庙宇与将百姓送返原居地的事情。因此犹太人的被掳归回,是先知预言的应验,也是当时大环境所驱。
三、被掳归回的犹太人总共约有五万人。

── 蔡哲民《以斯拉记查经资料》

 
【作者】
一、传统上认为历代志上下、以斯拉记、尼希米记都是同一个作者写成。不过也有学者认为历代志上下是由其他作者写成。
二、传统上认为以斯拉是以斯拉记、尼希米记的作者。
三、虽然有许多学者持不同看法,不过一般还是认为以斯拉是在公元前458 年到耶路撒冷,尼希米则在十三年后,也就是公元前445年到达耶路撒冷。尼希米的年代比较没有争议,第一任省长的年代是公元前445-433年。
四、埃勒芬亭蒲草纸文件中证实公元前第五世纪有位约哈难当大祭司,尼希米时的大祭司是以利亚实( 1
20 )。以斯拉时的大祭司是约阿哈难(6 ),有人认为约阿哈难就是以利亚实的孙子(在许多经文都必须同时抄错的状况下),因此以斯拉也必须是比尼希米晚归回。但事实上圣经同时抄错的可能性不是很高,而且编纂以斯拉和尼希米记的作者(距离他们两人不会超过几十年)怎么可能会不知道谁先谁后?而把以斯拉记放在尼希米记前面呢?

── 蔡哲民《以斯拉记查经资料》

 
【信息】
一、大胆的宣告犹太余民的神是「造物者」,并强调「神的信实与主权」。
二、「被掳之民」成了一个荣誉的头衔,被掳归回的人是归回本土也归回神他们是神的真子民。因此要重视信仰与血统的纯正性。
三、神透过「祷告」、「祭祀」与「圣经」(摩西律法),教导、施恩给百姓。
四、特点:
1、本书与尼希米记在希伯来圣经中被当成同一卷书,早期的犹太教将这两本书统称为以斯拉记。
2、本书除8-1812-26是用亚兰文书写外,其他都是用希伯来文书写。用亚兰文的原因是因为抄录公文的缘故,当时的公文是用亚兰文撰写。其他数据源包括以斯拉个人的回忆录( 27-28 )、官方户藉、表册( 1-70 )以及撒迦利亚书和哈该书的历史资料。
3、考古学家在埃及尼罗河边的埃勒芬亭犹太小区中发现公元前420 年左右的蒲草纸文件:「埃勒芬亭书卷」,成为这时代历史的重要左证。
五、波斯帝国的相关历史
    1、古列王:波斯帝国的建立者
          公元前549年继承了玛代帝国东部和北部的疆土。
          公元前547年攻破吕底亚的哥罗赛(Croesus of Lydia)
          公元前539年巴比伦几乎没有抵抗就投降古列,应验了四四28  四五1 的预言。
          公元前530年古列在东边的战役中阵亡,王位由甘比西斯继承。
    2、大利乌王(大流士):公元前521-486
          公元前520年平定内乱。
    3、薛西王一世(亚哈随鲁王):公元前486-464(465)
    4、亚达薛西王一世:公元前464-423
    5、大利乌王二世:公元前423-404
    6、亚达薛西王二世:公元前404-359
7、亚达薛西王三世:公元前359-338
六、以色列历史概论:
    公元前1500年摩西诞生、公元前1446年出埃及
    公元前1375-1050  士师时期
    公元前1050-1010  扫罗王
    公元前1010-970   大卫王
    公元前970-930    所罗门王
    公元前930        南北国分裂
    公元前722        北国被亚述灭亡 (以色列被掳至亚述)
    公元前586        南国被巴比伦灭亡 (耶路撒冷被毁
犹大被掳至巴比伦)
    公元前540        波斯征服巴比伦
    公元前538        所罗巴伯领导第一次归回 (第一批被掳的百姓归回)
    公元前536        圣殿开始重建
    公元前530        圣殿重建工程中止
    公元前520        哈该、撒迦利亚呼吁圣殿重建工程恢复
    公元前516        圣殿重建完成
    公元前458        以斯拉领导第二次归回
    公元前445        耶路撒冷城墙重建完成(52天)
    公元前432        尼希米(公元前445-420)领导第三次归回
    公元前336-323    希腊亚历山大帝国
    公元前250        七十士译本
    公元前200        撒都该人兴起
    公元前167        马加比革命
    公元前166-142    马加比王朝
    公元前165        法利赛人、爱色尼人、奋锐党、希律党兴起
    公元前142-63     哈斯摩尼王朝
    公元前63         罗马庞贝攻入耶路撒冷
    公元66-70        犹太战争,公元70年耶路撒冷被毁
    公元90           雅麦尼亚会议,确定旧约正典

── 蔡哲民《以斯拉记查经资料》

 

【主题特色】

 以斯拉记与尼希米记二书内容取材甚广,包括波斯官方档(如诏书)、家谱、圣殿供职人士家族名单、以斯拉及尼希米亲身的记录。语文方面,以斯拉记除用希伯来文外,部分是用亚兰文记载(见内文注)。

 被掳后归回犹大的以色列人在以斯拉和尼希米的领导下,在信仰上醒悟过来:他们是被放逐后剩余的少数,能够重归故土,足见是神的恩待;神的手满有能力,使他们在危险和万难下得以重建圣城和圣殿。他们觉悟到言信仰上的失败导致他们受罚被逐。现在他们矢志向神尽忠,顺从摩西律法,并分别为圣,不沾染外邦异教,使犹太信仰的精粹得以保存。──《串珠圣经注释》 

 

【为什么要读以斯拉记?】

Ø  任何人若想要知道如何勉励神的儿女,奋勇向前的复兴神的教会,就必须读本书。

Ø  从本书中我们可知道当年以色列人如何重建圣殿,他们如何被分别为圣生活,并且因此神的见证得着恢复。读本书会对我们今日复兴教会的工作有许多启示。下面几点的原则仍适用于今日教会的复兴并恢复:

·  是神定规复兴的时间,在被掳后七十年归回故土(代下三十六2123,一12

·  是神感动君王的心,使他们先后为百姓开路(15;六615;七1126

·  是神预备合用的人成为他的器皿,如所罗巴伯,以斯拉,尼希米等,并给他们负担,以神的利益为念。

·  是神感动百姓的心,愿意离开安逸的生活归回路途漫长的故国(一5)。

·  是神使「他们如同一人」重建祭坛和圣殿(三113),这是复兴必要的条件。

·  是神兴起先知在他们中间传达神的话勉励他们(五1)。

·  是神使他们看见罪,生出忧伤痛悔的灵,并使他们有决心和力量对付罪(九~十)。

── 杨震宇《以斯拉记每日读经》

 

【以斯拉记经节分析】

  以斯拉记分为二百八十节,下列是我们对这卷最不寻常之经卷的分析:
  一百十一节:名单
  一百零九节:叙述
   四十四节:书函
     十节:祈祷
     三节:宣告
     三节:摘要
  ----------------
  共二百八十节
──《马唐纳活石圣经注释》


【以斯拉记、尼希米记、以斯帖记年表】
       (大约日期)
  主前538年   古列王下诏重建圣殿。
  主前538(7)年   所罗巴伯回归耶路撒冷。
  主前536年   圣殿的根基立好。
  主前535年   建殿的工作停止。
  主前520年   哈该和撒迦利亚开始事奉。
  主前520年   大利乌王下旨继续建殿的工作。
  主前516年   圣殿完成兴建。
  主前486年   亚哈随鲁王(薛西)开始统治。
  主前479(8)年   以斯帖成为王后。
  主前464年   亚达薛西王开始统治。
  主前458年   以斯拉回归耶路撒冷。
  主前444年   尼希米到达耶路撒冷。
  主前444年   耶路撒冷城墙完工。
  主前420年   尼希米再到耶路撒冷。
──《马唐纳活石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