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經資料大全

 

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

 

尼希米记第八章拾穗

 

【尼八1「到了七月,以色列人住在自己的城里。那时,他们如同一人聚集在水门前的宽阔处,请文士以斯拉将耶和华藉摩西传给以色列人的律法书带来。」

   〔暂编注解〕他们如同一人聚集。尼8章的前言与拉3章一样(尼7:73,参拉3:1)。用同样的话描述了百姓在七月初聚集做同样的事情。但这次集会的目的与拉3章不同。在《以斯拉记》里,他们聚集是为了修复燔祭坛和献祭;现在他们聚集是为了纪念七月的大节期和接受宗教训诲。百姓似乎不是招集来的,而是按习惯来到圣殿。十三年以前以斯拉从巴比伦回来以后,可能就设立了这样的聚会,以至犹太人已经养成习惯,每当民用年历开始,就聚集到耶路撒冷,听取教诲并纪念该月的三大节期:吹角节、赎罪日和住棚节(利23:24-43;见出23:14;申6:16注释)。

         水门。见尼3:26注释。

         。值得注意的是百姓自愿前来求教。虽然他们中有许多人疏忽了律法的遵守,但他们怀有听讲律法的愿望。他们不满足于现状,希望在属灵经验上达到更高的境地。他们相信听聆上帝的话语对他们会有好处。

         文士以斯拉。见拉7:6注释。

         律法书。百姓熟悉这里所提到、以斯拉所精通的《摩西五经》。

         《尼希米回忆录》至7章暂告结束,本章至九38的主角为以斯拉,当为《以斯拉记》710章的记事的续志。

         以斯拉抵达耶城后(拉七9),积极准备宣读律法,包括选定律例典章,教导利未人律法的意义及应用(7节以后)。他选定宗教历七月的第一日宣读,因七月(阳历九、十月间,秋雨开始)为犹太人最重要的月分,三大节期之一的住棚节就在此月庆祝(看九1注),在此月会众听过律法,发现所作所为与神的旨意相去甚远,不禁悲伤哭泣。传统认为这个七月是在波斯亚达薛西一世第二十年(主前445年),因为以斯拉和尼希米一同出现,而尼希米是主前445年春返国,宣读律法的日期不会早过这一年。

         宣读的地点为“水门前的宽阔处”。水门是通往耶城主要水源基训泉的城门,城门前必有较大广场,容纳群众聚集。

         这里的律法书为以斯拉从巴比伦携来的(参拉七6 14),但解经家对其内容有不同意见,归纳出来有四种看法:1,《出埃及记》和《利未记》中有关祭司的律法;2,《申命记》;3,摩西五经;4,律法资料的总编,包括摩西五经、《约书亚记》、《撒母耳记》及若干先知书中有关律法的记载。不过一般相信他携回的应为摩西五经全部,宣读的材料多属《申命记》,是因为内容适于朗读。

 

【尼1 年代小注】假定以色列人是在尼希米抵达的主前四四五年举行这个集会,以斯拉在当地已经有十三年之久了。七月是提斯利月(公历九至十月),这是民历的新年,赎罪日和住棚节都在该月举行。──《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尼1 水门】水门(见:尼三26)接近基训泉,因此能够提供水源。有学者辩称这门所指的,是一段被掳之前已经存在,尼希米没有重建的城墙。至于这门是新城墙的一部分,还是在它的东面,已不可考。但无论如何,以斯拉并不是在圣殿之中或其附近宣读妥拉(摩西五经)。──《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尼1 文士】按照波斯和美索不达米亚一般的应用,文士的职位都是负责维持法纪的地方性专员。但可以观察到的是,它在古代有更广泛的职务范围。文士受过训练,能够阅读当时应用中的各种语言,制作文字(包括抄录、听写、著作),对传统文学(正典和非正典文字)和各种国际文学(智慧文学尤然)有所认识,并且能够诠释文学(大概包括法律和礼仪文学)。因此以色列的文士是摩西律法的专家,研读圣经是他们的主要职务之一。文士的地位在被掳归回之后变得崇高无比。他们可能亦有家族或行会的组织(见:代上二55)。后来他们又创立了会堂的崇拜。文士很多都和以斯拉一样,同时是祭司与/或社会领袖。他们是文化和传统的维护者。大利乌曾经任命一位埃及大祭司改革扎伊尔斯的文士学院和庙宇活动,波斯对此的重视可见一斑。文士更有可能在旧约正典的成立过程中,扮演至为重要的角色。──《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尼八2“七月初一日”。吹角节的日子,主前444年九月二十七日。参看利未记二十三章24节的脚注。──《雷氏研读本》

   〔暂编注解〕“七月初一日”相等于阳历十月八日,为犹太人民事历新年的第一天,也是一年一度的吹角节(民二十九1),全民停止工作,热烈庆祝。

         “七月初一日”。吹角节的日子,主前444年九月二十七日。参看利未记二十三章24节的脚注。

         这是犹太民用年历的元旦(见本书卷二110页)。七月初一是吹角节,有别于其他月初,要停工举行庄严的集会,纪念大节日(利23:23-25;民29:1-6)。

 

【尼八3在水门前的宽阔处,从清早到晌午,在众男女一切听了能明白的人面前,读这律法书。众民侧耳而听。

   〔暂编注解〕以斯拉所宣读的当为摩西五经中的精选部分。参加的包括一切能听懂的人,因此妇女之外,应该还有儿童(下半节可译为“在众男女和一切听了能明白的人面前,读这律法书”)。律法书打开后,会众肃立恭听(5节),有好几位利未人助手帮助以斯拉(7节),这些人一面念一面解释。从“百姓都站在自己的地方”一语来看,似乎会众分成许多组,每组有一位利未人边念边讲。但也可以因为人多,7节所列的十三人不是分散开,而是集在一起齐声宣读,远近都可以听到。

         教诲延续了五六个小时。据4-8节的描写,不完全是朗读,其间穿插着利未人对律法的解释。

 

【尼3 公开宣读重要文件】由于古代近东的书面记录十分罕见,重要文件交由文士或传令官宣读,是很常见的作法。来自亚述卡珥胡的书函,描述一位亚述官员在巴比伦百姓面前宣读公告。──《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尼八4「文士以斯拉站在为这事特备的木台上。玛他提雅、示玛、亚奈雅、乌利亚、希勒家,和玛西雅站在他的右边;毗大雅、米沙利、玛基雅、哈顺、哈拔大拿、撒迦利亚,和米书兰站在他的左边。」

   〔暂编注解〕这是圣经第一次提到“木台”(讲台);这木台足以承托以斯拉和另外十三个人。

         站在以斯拉右边的也许是百姓中的领袖。

         站在。可能是六位祭司站在以斯拉的右边,左边还有七个人。次经《以斯得拉一书》里,提到有七个人站在他右边,在亚奈雅和乌利亚之间插入亚撒利雅。乌利亚可能是尼3:4 21中米利末的父亲;玛西雅可能是尼3:23中亚撒利雅的父亲;毗大雅是在尼3:25中有列出。如果我们接受《以斯得拉一书》的记载,插入的是亚撒利雅也许就是尼3:23里的亚撒利雅。米书兰出现在尼3:4 6中;玛基雅出现在尼3:11 14 31中。

         特备的木台。参王下11:1423:3中的`ammud (“柱”)。这里的希伯来语为migdal,通常意为“塔”。若理解为“塔”,那就一定有一个高架;本节译为“木台”是有道理的,这样,所有的百姓就容易看见和听见以斯拉和他的同伴说话了。

 

【尼八4这是圣经第一次提到“木台”(讲台);这木台足以承托以斯拉和另外十三个人。──《雷氏研读本》

 

【尼4 宣读平台】这平台可与所罗门王奉献第一圣殿之时所用的平台(代下六13)互相参较。本节形容平台之字眼的字根意义是塔楼的意思,强调它是极高的架构,好使所有人都能看见以斯拉在台上宣读。──《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尼八5以斯拉站在众民以上,在众民眼前展开这书。他一展开,众民就都站起来。

   〔暂编注解〕犹太人公众集会通常是坐着听的,但偶然要站起来祈祷。他们不会站立整整六个小时听宣读和讲解。据拉比的传说,从摩西的时候起,以色列人在宣读律法时都要站起来听的。

         5~ 6 众民往往以“站起来”来表示尊敬和谦卑(撒上一;二六;王上八22;路一八11 13)。“举手”象征接受神的祝福。“面伏于地”表示敬拜和爱慕。

 

【尼八56众民往往以“站起来”来表示尊敬和谦卑(撒上一;二六;王上八22;路一八11 13)。“举手”象征接受神的祝福。“面伏于地”表示敬拜和爱慕。──《雷氏研读本》

 

【尼八6「以斯拉称颂耶和华至大的 神;众民都举手应声说:『阿们!阿们!』就低头,面伏于地,敬拜耶和华。」

   〔暂编注解〕以斯拉称颂耶和华至大的上帝。以斯拉的称颂可能是以感恩开始的,就像大卫一样(代上29:10),但不会像代上16:8-36那样用一个整篇诗。

         阿们,阿们。以重复来表示强烈的感情(见王下11:14;路23:21)。

         众民都举手。关于犹太人举手祈祷的习惯,见诗134:2;提前2:8等。

         面伏于地。参代下7:3

 

【尼6 敬拜】崇拜是对宣读圣经的响应。举手表示百姓对神的倚靠(见:拉九5;诗二十八2,一三四2)。俯伏表示在神和祂的话语面前谦卑。在古代近东,向在上之人俯伏是很常见的作法。埃及亚马拿的亚喀得语书函,描述贵冑象征式地向法老俯伏。──《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尼八7「耶书亚、巴尼、示利比、雅悯、亚谷、沙比太、荷第雅、玛西雅、基利他、亚撒利雅、约撒拔、哈难、毗莱雅,和利未人使百姓明白律法;百姓都站在自己的地方。」

   〔暂编注解〕站在以斯拉左边的人当中有些是利未的族长,例如沙比太和约撒拔等(参11:16; 8:33; 10:23)。可能其余的都是利未人。(参9:4

         和利未人。本节所提到的都是利未人(关于其中一些人,见尼9:4 5),所以要么把希伯来语we(“和”)理解为“其余的”,要么理解为“即”。

         百姓都站。他们不可能站六个小时听宣读和教诲。这里的意思是百姓留在原地没有分散。人人都深深喜欢和渴慕属灵的粮食。

         7~8 朗读律法的同时也加上解释;律法确实也从希伯来文翻译成亚兰文;亚兰文可能是某些人惟一明白的语言(比较一三24)。

 

【尼八78朗读律法的同时也加上解释;律法确实也从希伯来文翻译成亚兰文;亚兰文可能是某些人惟一明白的语言(比较一三24)。──《雷氏研读本》

 

【尼78 宗教文件的诠释】7节所列的十三个人都是负责诠释律法的利未人(代下十七79)。他们又将经文翻译(NIV,和合本:「讲明意思」),大概是从被掳之前所用的希伯来语,翻译成主前五世纪巴勒斯坦的通用语言亚兰话。但「翻译」一语的意思,也有可能是指利未人「分析」经文,换言之,将经文逐段翻译或解释。亚喀得语文件用好几个不同的字眼来形容档中的注解,并且证实口头解释传统的存在。这些注释和正典文学如《埃努玛、亚奴、恩里勒》中有关兆头的讨论,以及法律传统都有关系。──《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尼八8「他们清清楚楚地念 神的律法书,讲明意思,使百姓明白所念的。」

   〔暂编注解〕这里所记可能是最早的解经讲道,有的人认为除了念和解释之外,还包括解释,因为归国的犹太人大多只懂亚兰文,朗读用希伯来文写的律法书,必须用亚兰语译出并加解释,才能“使百姓明白”。

         归侨不一定全懂希伯来文,可能需要将律法书翻译为亚兰文。

         清清楚楚地。希伯来语是mephorash(“解释”),其词根是parash(“分开”,“说明”,见拉4:18注释)。虽然parash 在《旧约》出现多次,但其准确词义不明。尽管有“清楚”之意,许多学者仍倾向于译为“解释”,强调让人在心中理解其意义,而不仅是耳朵听清楚。前者显然包含着后者,因为听众必须先听清楚,才能明白其含义。还有人认为是指“按章节”,即依次宣读和解释律法的各个段落。有人认为这种用希伯来语朗读一段,再用亚兰语进行解释的习惯是在被掳回归以后形成的。当时亚兰语开始代替希伯来语(见尼13:24)成为百姓的通用语(见路4:16注释)。

         讲明意思。指利未人把希伯来语译成通行的亚兰语。

         根据第5-8节,似乎只有利未人在宣读和讲解律法。以斯拉只是打开律法书(第5节)和主持大会。但第2 3节说以斯拉亲自向集会的百姓宣读。第4-8节更加详细地描写了第2 3节的事。以斯拉可能是第一个宣读者,然后有利未人参与朗读和解释律法。但不知道十三位利未人是轮流解释律法呢,还是同时对不同组别的百姓进行讲解。后一种看法似乎对一些。

 

【尼八9省长尼希米和作祭司的文士以斯拉,并教训百姓的利未人,对众民说:“今日是耶和华你们 神的圣日,不要悲哀哭泣。”这是因为众民听见律法书上的话都哭了。

   〔暂编注解〕众民因坚信自己有罪而“哭泣”,这反应与赎罪日(在该月的初十日)配合,但与吹角节和庆祝城墙重建完成的庆典不吻合。

         百姓从律法书的教训看见过往的失败和悖逆,感到悲伤难过。

         省长。见拉2:63注释。

         不要悲哀。所宣读的段落一定使与会的群众大受感动。朗读的圣经包括《申命记》的一些段落,《妥拉》的其他部分。所选的内容是要使百姓认识到自己违背了上帝的命令,并提醒他们犯罪的惩罚。他们感动得伤心哭泣。所以尼希米,以斯拉和利未人就鼓励和安慰他们。

 

【尼八9众民因坚信自己有罪而“哭泣”,这反应与赎罪日(在该月的初十日)配合,但与吹角节和庆祝城墙重建完成的庆典不吻合。──《雷氏研读本》

 

【尼八10「又对他们说:『你们去吃肥美的,喝甘甜的,有不能预备的就分给他,因为今日是我们主的圣日。你们不要忧愁,因靠耶和华而得的喜乐是你们的力量。』」

   〔暂编注解〕尼希米训勉百姓,乐享节日筵席的同时,应把食物分给穷苦人,一同欢乐。

         众民因没有遵守律法而忧愁;他们因可以明白律法并遵守而喜乐。

         分给他。参斯9:19 22。富有的人应该分东西给穷苦的人,特别是在节期中,以便使大家一同欢乐(见申16:14)。

         一般人有一种错误的观念,认为犹太人的宗教是阴郁而苦行式的。他们的仪式和礼节的确繁杂而严肃,但他们的崇祀也有很大的乐趣。宗教仪式中包括感恩祭,其大部分是奉献者和朋友们在节日进餐时吃掉的(申27:6 7)。安息日按照原先的计划,绝不像有些人所想象的那样郁闷。它是属灵上欢乐和高兴的日子(赛58:14)。在其他特殊的宗教礼节中,只有一个是需要百姓“刻苦己心”(利23:27)的。其他都是为了纪念上帝的良善,并向上帝献上称颂。

 

【尼八10众民因没有遵守律法而忧愁;他们因可以明白律法并遵守而喜乐。──《雷氏研读本》

 

【尼10 饮食】圣经并没有说明回去享受筵宴时,吃的是什么美食。这显然是个感恩的筵席,因为他们必须将其中一部分送给邻舍。「肥美的」是最上等的部分,十分普遍(见:利三;撒下六19;代上十二4041,二十九22;代下七810,三十2126)。──《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尼八11于是利未人使众民静默,说:“今日是圣日;不要作声,也不要忧愁。”

   〔暂编注解〕「不要忧愁」: 16:15 提到神的客人应该「非常的快乐」。

 

【尼八12「众民都去吃喝,也分给人,大大快乐,因为他们明白所教训他们的话。」

   〔暂编注解〕了解神的话语之后,难过是应该的,因为人本来就亏欠神的荣耀。但尼希米要大家喜乐,并且认为在圣日中百姓应该要喜乐。我们在敬拜或服事中,享受了喜乐吗?而且我们可以看见这些百姓喜乐的根源是「明白神的话(律法)」。

         百姓研读神话语的反应v.s.如今门徒研读圣经时的反应是否有差异。

         这段让我们看到神并不是要我们时时刻刻都像弹簧一样紧绷,人不见得一定要冷峻拘谨过日才能圣洁。神的日子是可以充满喜乐与能力的!

         这段也让我们看到在欢乐之余附带了一个吩咐:要分给贫穷者。

 

【尼八13次日,众民的族长、祭司和利未人都聚集到文士以斯拉那里,要留心听律法上的话。

   〔暂编注解〕民用年历的元旦上午用来听律法书的训诲,下午就过起快乐的节日。百姓显然各回自己的家去了。但各家长和城镇的首领在第二天要与祭司和神职工作人员聚集,听取有关宗教年历七月份其他活动的指示。

         1318 众民对律法作进一步的研究后,知道各人在住棚节期间(参看利二三3443的脚注)都必须住在帐棚里;结果,以斯拉吩咐他们为住棚节的庆典做好准备。这节日从“约书亚”(比较王上八65;代下七9;拉三4)的时候开始已经有人遵守,但并不是“全会众”(17节)都遵守。

 

【尼八1318众民对律法作进一步的研究后,知道各人在住棚节期间(参看利二三3443的脚注)都必须住在帐棚里;结果,以斯拉吩咐他们为住棚节的庆典做好准备。这节日从“约书亚”(比较王上八65;代下七9;拉三4)的时候开始已经有人遵守,但并不是“全会众”(17节)都遵守。──《雷氏研读本》

 

【尼八14他们见律法上写着,耶和华藉摩西吩咐以色列人,要在七月节住棚,

   〔暂编注解〕住棚节为与逾越节及五旬节同样重要的三大节期之一。会众听完律法上的话,和有关住棚节的规定,开始搭棚,纪念列祖在旷野蒙神带领,成为自由民的日子(利二十三3343)。

         关于住棚节的律法,见利23:39-43。申16:13 14要求百姓欢乐地过节。住棚子的习惯是依据利23:43。这种习惯后来显然不用了,先是在被掳期间,后是在所罗巴伯的短暂复兴以后(拉3:4)。

 

【尼1417 住棚节的庆祝】有关这节期的资料,可参看:出埃及记二十三16;利未记二十三33363943;申命记十六1315的注释。住棚节通常在七月十五日举行。本段之庆典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似乎是综合了好几个传统。利未记二十三40指示参加典礼者收集树枝,第42节告诉他们住在棚中。但利未记并没有具体说明棚的制作,也没有要求他们到耶路撒冷朝圣。申命记十六15把它指定为三个朝圣节期之一,但却没有提到要收集树枝或住在棚中。以斯拉的裁决将这几个传统合而为一,因此百姓在耶路撒冷过节期间,收集树枝,搭棚居住。──《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尼八15并要在各城和耶路撒冷宣传报告说:“你们当上山,将橄榄树、野橄榄树、番石榴树、棕树和各样茂密树的枝子取来,照着所写的搭棚。”

   〔暂编注解〕当上山。现存的文本似乎暗示这句话引自经文,但事实并非如此。七十士译本避开了这个难点,在“说”前面加上“以斯拉”。

         野橄榄树。希伯来语是`es shemen,直译为“油树”。但野橄榄几乎不含油。所以有人认为它是指一种含树脂的树,可能是冷杉树。据王上6:23 31 32,其木质可用作木材。但野橄榄树枝是不能用来搭棚的木质。

         棕树。即椰枣树。

         茂密树。又见利23:40,含义不明。可能指叶子茂盛的树木。值得注意的是这里少了利23章里的两种树,多了三种树:橄榄树、野橄榄树和番石榴树。

 

【尼八16于是百姓出去,取了树枝来,各人在自己的房顶上,或院内,或 神殿的院内,或水门的宽阔处,或以法莲门的宽阔处搭棚。

   〔暂编注解〕房顶。东方房屋的平顶和周围的庭院便于支搭帐棚,可供耶路撒冷的居民使用。来自乡间的人(见第15节)则安排在城市的空地和圣殿的院子里。那里可以住很多人。

         水门。见第1节,及尼3:26注释。

         以法莲门。据尼12:38 39,以法莲门位于宽墙和古门之间,所以是在西墙上。尼3章没有提到这个门,其原因要么是尼3:6-8的清单有遗漏,要么这个门是在尼希米到达以前竣工的。如果攻城的仇敌没有烧毁这个门(见尼1:3),那就不需要修复了。

 

【尼16 水门和以法莲门】有关水门的讨论可参看第1节的注解。以法莲门是被掳前城墙的一部分(见:代下二十五23的注释),距离角门约六百呎,大概通往西北方的以法莲地。然而尼希米记三章所列的地点中,却没有包括这门。──《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尼八17从掳到之地归回的全会众就搭棚,住在棚里。从嫩的儿子约书亚的时候直到这日,以色列人没有这样行。于是众人大大喜乐。

   〔暂编注解〕所罗门王献殿(代下7章)和被掳后第一批人回归时(拉三4),都曾庆祝此节,不过自从约书亚入迦南以来,没有象今天这末喜乐过。

         约书亚以后,以色列人并不是没有守住栅节,但形式有点不同,这次住栅节的特别在于宗教领袖集合了所有犹大人在耶路撒冷过节。

         约书亚。见出17:9等。这个名字的希腊语形式与“耶稣”相同(见徒7:45;来4:8;见太1:1注释)。

         以色列人没有这样行。不是说以色列人从进入迦南的约书亚时代起就没有纪念节期。因为根据拉3:4,那些从被掳中归回的人从回归的第一年起就遵守了节期。在描述所罗门圣殿的奉献典礼时也提到了类似的庆典(代下7:10;王上8:65)。所以本文一定是指从约书亚的日子以来,没有举行过现在这样规模的庆典(见第14节注释)。

 

【尼八17「全会众就搭棚,住在棚里。从嫩的儿子约书亚的时候,直到这日,以色列人没有这样行。」】

{命题4}自从约书亚以来他们就不曾守住棚节,或是在所罗巴伯之后他们才守这节期?

〔难题〕根据这节经文,自从嫩的儿子约书亚的时候,以色列人从不曾守住棚节。以斯拉记三章4节记载自从由巴比伦被掳归来之后,所罗巴伯和以色列人照律法书上所写的守住棚节。

【解答】

尼希米记八章17节所记载的意思是自从约书亚以来他们从来没有像这次一样的守住棚节。并不是说自从约书亚以来从来没有人守住棚节。这次尼希米守住棚节有几个特色。

(1)所有的会众都参与守节期(尼八17)。

(2)众人大大喜乐(尼八17)。

(3)从头一天到末一天,他们每天念神的律法书。

(4)他们遵照着摩西所晓谕的,修复设立祭司和圣殿。自从约书亚以来,他们从不曾如此的守住棚节。

── 贾斯乐郝威《圣经难解经文诠释手册》

 

【尼八18从头一天直到末一天,以斯拉每日念 神的律法书。众人守节七日,第八日照例有严肃会。

   〔暂编注解〕以斯拉每日念。每日有系统地宣读律法,暗示这是一个安息年。百姓按照申31:10-13的规定,进行宣读律法的活动。

         众人守节。见利23:34;民29:12-34;申16:13

         第八日。第八日的庄严集会是利23:36和民29:35所规定的。

         照例。可能指一种惯例。是他们持续遵守节期的许多事例之一。

 

【思想问题(第8章)】

  1 耶和华使用尼希米及犹大人来重建城墙,至于犹大人的灵性,耶和华又用什么方法来建立呢?参1 8节。今日教会若没有神话语的建立,可否存留下去?

 2 以斯拉赞颂耶和华至大的神(6)时,会众有什么反应?当你在教会参与敬拜时,有否从心里发出「阿们」(即实在、真确之意),由衷地称赞神、与神相交?

 3 本章记载犹大人在什么地方敬拜神?参1节。今天真正的敬拜是否仅限于教堂之内?你怎样表明你自己是一个随时随地都敬拜神的信徒呢?参10; 4:23-24; 13:15-16

 4 以斯拉、尼希米所带领的敬拜有一个特色,就是百姓转悲为喜。他们起初为何哭泣(9)?后来为何快乐(11)?参10节。你是否能够敞开心怀,欢喜快乐的敬拜神?

 5 作者在本章中描述了两种分享,都是彼此造就的要素(参10 12)。你在信仰生活中,能否兼顾这两方面?

 6 本章记载了不同对象的聚会(参2 13 18)。它们都同样发挥了教导的功效。你的教会生活会否过分强调小组的工作,而失却教会整体的参与?抑或过分注重整体的参与,而忽略因人施教的弹性与果效?

 7 从17节看来,真正用心遵行神律法的人会有什么感受?新约对神话语的用处有什么提示?参提后3:16-17

  ──《串珠圣经注释》

 

暂编注解参考书目:

《启导本圣经注释》《雷氏研读本圣经注释》《串珠圣经注释》SDA圣经注释》蔡哲民《查经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