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希米記導論拾穗
尼希米記提要
壹 概略
一 以色列人第二次歸國後十四年,尼希米帶領一班人起來重新修造耶路撒冷城牆,並且恢復失去的事奉和敬拜。本書就是記載這一些事。
二 本書著者是尼希米;所以本書開始就說,‘哈迦利亞的兒子尼希米的言語如下,’(一1,)並且他在書中常自稱作‘我。’
三 尼希米這名字的原意是‘耶和華是安慰。’我們在本書中常看見,當這位神的僕人遭遇患難和攻擊的時候,他只尋求耶和華作他的安慰。
貳 時間
本書內容所包括的時間約有十二年,自主前四四六年起,至主前四三四年止。
參 性質
一 本書是一本傳記,(是尼希米的自傳,)也是一卷歷史書。
二 本書是神的選民最後一卷歷史書,此後再沒有其他的歷史書了。(雖然瑪拉基書是在尼希米記之後,但它是一卷先知書。)所以本書是記神的選民末後一段的情況,以後聖經不再題起他們的歷史了。
肆 幾處可注意之點
一 從這神的選民最後一卷的歷史書中,我們可以找出他們一些主要的反常情況,很能表明末後的教會將有的事。
(一)普遍的貧窮-神的選民窮到一個地步,沒有糧食充饑,以致只能賣田、賣地、賣屋、甚至賣身作奴僕。(五1~5。)這是一個不正常的情形。神的選民原不該貧窮,因為神是他們的父親,迦南地又是出產豐富、流奶與蜜之地。他們的貧窮是說明,他們曾和神出事,因而失去了神選民的地位。屬靈的貧窮也是這樣:饑餓非因無餅、無水,乃因得不著神的話;(摩八11~12;)賣田、賣地、賣屋,喪失了屬靈的產業;最後受捆綁作奴僕,沒有自由。
(二)混雜-神的選民陷於極度的混亂,失去該有的分別為聖的見證。百姓中間混進了許多‘閒雜人;’(尼十三3;)又與外邦通婚;(23;)來歷不明的祭司在殿中事奉;(七61~65;)摩押人、亞捫人都入了耶和華的會;(十三1,7~9,23;)假先知勾結仇敵說恐嚇的話。(六10~19。)
(三)失去交通-遠離神,不明白祂的律法,(八2,)沒有奉獻,(十三10~14,)不守律法書中所規定的節期和日子。(八17,十三15~18。)
二 尼希米藉著修造耶路撒冷城牆帶進了復興。城牆與復興是有密切關係的,因為:
(一)它是神的選民的保障。什麼時候他們有城牆,他們就有保障;什麼時候他們失去城牆,他們就失去安全。
(二)它是神的選民的見證。耶路撒冷是大君的京城,遙指天上的耶路撒冷。耶路撒冷城牆的存在,就見證神是以色列人的神;它若被攻破,就證明神不在他們中間了。
(三)它是分別的界線。什麼時候城牆倒塌或被毀,什麼時候城內、城外就沒有分別。
雖然物質的城牆在歷史上幾度被毀、被攻破,直到今日,一無遺留,可是神選民屬靈的城牆是無法攻破的,因為它就是神自己。聖經裡常題到耶和華是我們的堡壘、高臺等等。(堡壘是一種防禦的城;
高臺是城的高處,為瞭望和擊打仇敵的。)什麼時候神的選民回到那座屬靈的城,什麼時候他們就恢復保障、見證和分別。
三 因為耶路撒冷城牆是這麼關係著神的選民的復興,所以仇敵撒但無論如何不肯容讓他們修造。他躲在他的差役-參巴拉、多比雅、基善、內奸、假先知等-的背後,驅策他們一再阻撓、破壞、打擊那建造城的工程。許多時候,當我們遇到難處,我們總是把人和事當作禱告的資料,而忘了人和事的背後那個真正的對頭。
四 當神的復興帶進來的時候,我們看見神的選民分工合作專心建立聖城。(四6。)當仇敵要來攻擊的時候,他們合成一片,一半作工,一半拿著武器防禦,時刻儆醒,夜不解衣。甚至那些貴胄和官長也徹底對付了他們平日壓迫、欺淩弟兄的惡行,並且在建城的工作上,也盡了力。最主要的就是當他們聽見了神的話,就一致的披麻蒙灰,禁食禱告,在神面前承認、痛悔,並且對付他們的罪。
每一次在神的復興中,必定有與此相同或是類似的現象。
五 尼希米是神興起的器皿,藉著他帶進神的選民末後一次的大復興。神揀選他,大用他,並非偶然,而是有其原因的:
(一)他是一個經得起神試驗的人。原來他‘是作王酒政的,’(一11,)是一位大臣,生活起居都在王的宮裡。在這樣的環境中,是何等容易忘記神而失去交通,何等容易只顧自己的安樂而不顧神的百姓的苦痛。可是他根本沒有被高貴的地位和優裕的生活所黏住,他一心向神,專以神的事為念。
這樣的試驗是比患難、逼迫的試驗更厲害,也是更難站住。人往往受得住患難而經不起順利,受得住貧窮而經不起富貴。神曾以這樣強烈的試驗加給約瑟、摩西、但以理和他三個朋友,然後祂才能大用他們。
(二)他是一個以神的事為念的人。當他聽見哈拿尼報告聖城和神的選民的光景,他就‘坐下哭泣,悲哀幾日…禁食祈禱…,’(2~4,)又冒了生命的危險,臉帶愁容去見王。(二1~2。)他寧可放下自己的高位,不能不去耶路撒冷和弟兄們一同受苦。(5。)
他以神的事為念,乃是把神的利害、得失、事業、旨趣、關懷看作他自己的。他並不是一味悲觀,也並不一味剛愎、狂妄;他是處處仰望神,在祂面前尋找出路。
(三)他是一個與罪不妥協的人。他不容讓那些貴胄和官長的罪;他堅決的抵抗參巴拉、多比雅等;他承認他自己和他父家的罪;(一6;)他徹底清除祭司和百姓中間的罪。他有神那樣恨惡罪的性格。
(四)當然,此外他還有許多特點:他是一個在內外仇敵之前沒有懼怕和退縮的人,也是一個刻苦耐勞的人,也是一個親自作工的人,(四23,)也是一個富有智慧、才幹、毅力的人…。
(五)可是還有最主要的一件:他也是一個禱告的人。本書開始是禱告,結束也是禱告,中間充滿了禱告,至少有十一次的禱告。(一5~11,二4,四4,9,五19,六9,14,十三14,22,29,31。)他是一個晝夜禱告的人。(一6。)他熟練禱告,專以禱告解決困難,並勝過仇敵。
一章中的禱告可說是一個示範的禱告:‘哭泣,悲哀…禁食…’這是一個迫切的禱告,為了神的選民的遭遇傷心流淚,不能飲食。‘耶和華天上的神,大而可畏的神阿,你向愛你、守你誡命的人,守約施慈愛。’(5。)這是一個認識神的禱告,他看准他所禱告的是一位守約施慈愛的神。‘晝夜在你面前…。’(6上。)這是一個忍耐的禱告;仇敵晝夜在神面前控告,信徒應該晝夜在神面前禱告。‘…承認我們以色列人向你所犯的罪;我與我父家都有罪了;我們向你所行的甚是邪惡,沒有遵守你藉著僕人摩西所吩咐的誡命、律例、典章。’(6下~7。)這是一個認罪的禱告;他不怨天尤人,他只在自己方面尋找以色列人遭難的原因。‘求你紀念所吩咐你僕人摩西的話…。’(8。)這是一個信心的禱告,緊緊抓住神的話,不肯放鬆,叫祂不能不垂聽。
六 本書七章六十二節那個不能指明宗族譜系的多比雅,並不是二章十節那個為奴的亞捫人多比雅。
七 八章十七節:‘從擄到之地歸回的全會眾就搭棚,住在棚裡;從嫩的兒子約書亞的時候,直到這日,以色列人沒有這樣行;於是眾人大大喜樂。’這並不是說以色列人進迦南以後從沒有守住棚節,因為在所羅門的年間、以斯拉的時代,他們都曾守過,特別注重獻祭。(
代下八13,拉三4。)但是百姓的確從約書亞的日子以來,從沒有住在棚裡過。
八 本書一章一節的基斯流月等於陽曆十二月,二章一節的尼散月等於四月,六章十五節的以祿月等於九月。還有聖經中的亞筆月(出十三4)等於四月,西弗月(王上六1)等於五月,布勒月(38)等於十一月,以他念月(八2)等於十月,亞達月(拉六15)等於三月,提別月(斯二16)等於一月,西彎月(八9)等於六月,細罷特月(亞一7)等於二月。
伍 鑰字和鑰節
一 鑰節:(一)‘禱告,’(尼一4,另譯,)(二)‘作工。’(四6。)
二 鑰節:
(一)‘但你們若歸向我,謹守遵行我的誡命,你們被趕散的人,雖在天涯,我也必從那裡將他們招聚回來,帶到我所選擇立為我名的居所。這都是你的僕人,你的百姓,就是你用大力、和大能的手,所救贖的。’(一9~10。)
(二)‘我告訴他們我神施恩的手怎樣幫助我,並王對我所說的話;他們就說,我們起來建造罷。於是他們奮勇作這善工。’(二18。)
陸 信息
禱告、刻苦和忍耐是成功神工作的秘訣。
柒 分析
本書根據內容可分成七大段:歸國的經過、在困難中建築城牆、調查譜系、嚴肅的大會、調查祭司的譜系、奉獻城垣、整頓和恢復。
1 歸國的經過(一章至二章十六節)
一 尼希米聽取弟兄的報告。(一1~3。)
二 禁食禱告。(一4~11。)
三 奉令歸國。(二1~16。)
2 在困難中建築城牆(二章十七節至七章四節)
一 鼓勵百姓,重建城牆。(二17~20。)
二 建城的工程和建城的人。(三。)
三 重重的困難。(四~六。)
(一)來自仇敵方面的:甲,惱怒;(二10;)乙,嗤笑;(二19;)丙,惱恨;(四1;)丁,擾亂;(四8;)戊,謀害;(六2;)己,誣告。(六6。)
(二)來自弟兄方面的:甲,恐嚇;(六10~19;)乙,自私和剝削。(五。)
四 對於各種困難,尼希米總是回到神面前以禱告來應付。
五 城牆在五十二天內完工,(六15,)由哈拿尼和哈拿尼雅管理。(七1~4。)
3 調查譜系(七章五至七十三節)
一 百姓的譜系。(5~38。)
二 祭司的譜系。(39~42。)
三 利未人的譜系。(43~45。)
四 尼提寧的譜系。(46~56。)
五 所羅門僕人的譜系。(57~60。)
六 譜系不明的祭司。(61~65。)
七 總數。(66~69。)
八 他們的奉獻。(70~73。)
4 嚴肅的大會(八至十一章)
一 宣讀律法書。(八1~12。)
二 守住棚節。(八13~18。)
三 百姓禁食、悔改。(九1~4。)
四 祭司與利未人認罪並立約。(九5~38。)
五 一同簽約的人。(十1~27。)
六 起誓遵守神的律法。(十28~31。)
七 規定為殿奉獻之例。(十32~39。)
八 規定居住在耶路撒冷的人和其他城鄉的人。(十一。)
5 調查祭司的譜系(十二章一至二十六節)
一 與所羅巴伯同來的祭司和利未人。(1~9。)
二 祭司的後裔。(10~21。)
三 主要的利未人。(22~26。)
6 奉獻城垣(十二章二十七至四十七節)
一 隆重的典禮。(27~43。)
二 派人管理庫房。(44~47。)
7 整頓和恢復(十三章)
一 宣讀律法書。(1~3。)
二 潔淨聖殿。(4~9。)
三 恢復十分之一的奉獻。(10~14。)
四 恢復遵守安息日。(15~22。)
五 嚴禁與異族通婚。(23~31。)
—— 倪柝聲《聖經提要》
尼希米記——建造城牆與強化團體生活
綱要
概說
恢復的三方面
(一)殿
(二)祭司
(三)見證
酒政
沒有城牆的城
沒有城牆的教會
有牆垣的城
尼希米的異象(看見)
團體的建造
仇敵的阻擋
起初的愛的復興
神話語的重要
加強城內的生活
團體生活的恢復
讀經:
「哈迦利亞的兒子尼希米的言語如下:亞達薛西王二十年,基斯流月,我在書珊城的宮中。那時,有我一個弟兄哈拿尼,同著幾個人從猶大來,我問他們那些被擄歸回剩下逃脫的猶大人,和耶路撒冷的光景。他們對我說,那些被擄歸回剩下的人,在猶大省遭大難,受淩辱;並且耶路撒冷的城牆拆毀,城門被火焚燒。我聽見這話,就坐下哭泣,悲哀幾日;在天上的神面前禁食祈禱。」(尼一:1~4)
「以後,我對他們說,我們所遭的難,耶路撒冷怎樣荒涼,城門被火焚燒,你們都看見了。來罷!我們重建耶路撒冷的城牆,免得再受淩辱。我告訴他們我神施恩的手怎樣幫助我,並王對我所說的話。他們就說,我們起來建造罷!於是他們奮勇作這善工。」(尼二:17~18)
「以祿月二十五日,城牆修完了,共修了五十二天。我們一切仇敵,四圍的外邦人,聽見了便懼怕,愁眉不展;因為見這工作完成,走出乎我們的神。」(尼六:15~16)
禱告:
親愛的天父!當我們在你面前並且在你的話語面前,我們只求你,願你賜給我們對的靈,對的態度,好使我們能成為在你話語中恐懼戰兢,愛你的話語並且渴慕遵行你話語的人。我們真把這一段時間交托在你的手中,並且信靠你的聖靈賜給我們智慧和啟示,使我們達到對神豐滿的認識。願榮耀歸給你!奉我們主耶穌的名。阿們!
概說
尼希米記是舊約中歷史書的最後一卷。舊約中的歷史書是起始於約書亞記而結束在尼希米記。很可能的,我們會說是結束在以斯帖記,因為以斯帖記就跟在尼希米記之後;可是就時間秩序來說,以斯帖是先於尼希米。所以從約書亞到尼希米,其間大約涵蓋了一千零二十年的歷史。在這段時間總發生了許多的事。以色列人在約書亞的帶領下征服了迦南;他們在士師之下生活了超過四百年之久;國度在掃羅、大衛和所羅門的治下被建立,然後自耶羅波安的時代到何細亞的時代,國度是分裂為二的。北國被擄以後,猶大這獨一的國度自希西家之時持續到西底家之時。以後,有被擄於巴比倫的七十年的時期;感謝神!七十年之後,在所羅巴伯的帶領下有一次歸回,在以斯拉帶領下有一次歸回,在尼希米帶領先有另一次歸回。所以實際上,那是一段很長也很有趣的歷史。
雖然尼希米記是舊約歷史中的最後一卷,它實際上是神特別對待耶路撒冷城和他的子民們的一個開始。為什麼呢?因為我們在但以理書第九章裡看見,當但以理在尋求主關於結束被擄巴比倫這件事的時候,主打發他的使者到但以理那裡去,宣告他對與這城和這民的意念和計畫。天使所宣告的比但以理所求所想的遠超許多。神說到他要在歷史中分出一段時間來:七十個七。神為著這城和這民,已經從歷史中分定了七十個七。在那七十個七中,神要「止住罪過,除淨罪惡,贖盡罪孽,引進永義,封住異象和預言,並膏至聖者。」(但九:24)
「你當知道、當明,從出令重新建造耶路撒冷,直到有受膏君的時候,必有七個七和六十二個七。正在艱難的時候,耶路撒冷城連街帶濠都必重新建造。過了六十二個七,那受膏者必被剪除,一無所有,必有一王的民來毀滅這城和聖所。至終必如洪水沖沒,必有爭戰;一直到底,荒涼的事已經定了。」(但九:25~26)
這七十個七開始于出令重新建造耶路撒冷城。這道詔書是在亞達薛西王二十年頒佈的,那時尼希米獲得命令歸回耶路撒冷去建造城牆(建造那城)。所以這七十個七開始於尼希米的歸回建造耶路撒冷的城牆。在艱難的時候,城牆、城市都必建造;在六十九個七之後,彌賽亞必被剪除。剪除這個詞是一個很強烈的字眼。換言之,彌賽亞不只是離開,而他會照字句所說的被剪除,那就是我們主耶穌的被釘十字架。因此尼希米記是非常、非常的重要,因為它不只總結了舊約的歷史,並且它開始了神對於這城和造民的特別的作為。
在聖經中一共記載了三次的歸回。第一次的歸回是主前536年在所羅巴伯的帶領之下。所羅巴伯和大約五萬人從巴比倫回到耶路撒冷,他們重建了聖殿。第二次的歸回是主前458年在以斯拉帶領之下約有幾千人。他回去修飾聖殿,就是去鞏固聖殿裡的事奉。然後第三次的歸回是在主前445年,在尼希米的帶領之下;他的歸回是建造耶路撒冷的城牆並且強化城內的生活。所以你可以看見一共有三次的歸回。
恢復約三方面
(一)殿
我們確實知道舊約時代的歷史是用來作我們鑒戒的。換言之,那時神百姓們的歷史是今日神子民歷史的預表。我們相信我們生活在一個恢復的時期,神的子民們需要歸回。在神子民的恢復中,有三個很顯著的方面。聖經告訴我們,在彼前二:5說:我們乃是活石,被建造在一起成為一個屬靈的房屋。換言之,我們乃是神的殿。但是就好像以色列人在被擄之地一樣,他們沒有神的殿。他們所有的只是會堂;但是神的心意乃是要看見他的家得著恢復,因為只有在耶路撒冷,在聖殿那裡,他才安放他的名。也只有在那裡百姓才能為他們的罪得赦免而獻上祭物。可是不幸的,大部分在被擄之地的人都滿足於當地的生活,因為他們為自己而活。只有那些心為著神的人才情願從他們客居之地被拔起而回到一片廢墟之地的耶路撒冷,來為著神的名建造聖殿。今天在重建神的家的需要上,這件事在我們身上也是同樣的真切。活石必須在純淨的立場上來到一起,在只有基督作為根基的立場上,來被建造在一起成為神的居所,好使神的名得著彰顯。
(二)祭司
恢復的工作的第二面乃是殿裡的事奉。這乃是在文士以斯拉的帶領之下得著恢復的。我們的地位不僅是神的居所,並且也是一個聖潔的祭司團;這是完全真確的。而這個聖潔的祭司職份也必須被恢復。今天在基督教中,在所謂的神職和平信徒之間有一個區別。有一個特別的群體是被分別出來服事神的,而其餘的都是平信徒,是一群普通的人。但是弟兄姊妹們!所有的信徒都是祭司,而我們理當盡祭司的職事一同來服事主。這是在我們的時代需要被恢復的一件事。
(三)見證
更進一步,教會不僅是神的殿,也不僅是一個聖潔的祭司團,教會還是一座建造在山上的城,是不能隱藏的。基督曾說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隱藏的;讓你們的光照在人前,好叫世人知道(參太五:14)。今天神的子民也是一座城,一座有城牆的城。一座城是在一個行政之下的單位,一個交通和一個見證。一座城是一班子民們在基督神聖的行政管治之下來到一起。一座城是聖徒們在合一中生活在一起的那個交通。一座城是一個見證,因為它要作為耶穌的見證的器皿被世人知道。弟兄姊妹們!殿需要被恢復;祭司的事奉需要被恢復;那座城,那見證也必須被恢復。這是我們在尼希米記中所看見的特性。
酒政
尼希米記幾乎像一本個人的日記。你發現尼希米一直是個人的代名詞。換言之,這卷書乃是他自己生活的歷史;然而,那個生活是如此的與神子民的歷史交織在一起,以致于它成為舊約時代歷史中的最後一卷書。尼希米的意義是「耶和華的安慰」;當然,神興起了這個人來成為他子民們的安慰。
除了他是哈迦利亞的兒子之外,我們對尼希米的背景所知不多;他在亞達薛西隆加瑪努王的年間住在京城書珊的宮中;而我們知道他是件王酒政的。很明顯的,尼希米是出自猶大的王室;但我們也必須記得在那時候,他們是被外邦所統治的。他們是奴隸;然而尼希米成了王的酒政。酒政並不是今天的侍者。實際上,酒政在王宮中是一個很高的官位,因為在當時,在那種專制的帝王政治中,君王或是皇帝都害怕被人謀殺,所以他們必須要有一個他能信任的人——他的親信。通常,那個人是他的一位同伴或朋友。不僅他愛那人,並且那人也愛他到一個地步願意為他而死。這就是為什麼,在古時候有酒政的設置。酒政在他把酒遞給君王之前,自己要先喝那酒,若是裡面有毒,那麼酒政就為君王而死。因此,酒政是一個非常靠近王的人。所以雖然在神的管治安排之下尼希米是個奴隸,他卻是王的酒政,是王的一個親信。
尼希米在書珊的宮中過著非常優裕的生活;然而他的心和他的關懷卻在別的地方。雖然他在書珊的宮廷裡過著非常舒適的生活,並且在波斯的宮廷裡占著很高的地位,他的心卻與那些從被擄之地歸回耶路撒冷,為著神的名而站住之人在一起。在那時以前他無法回去,但是他關懷的心卻與他們相系。雖然他過著如此舒適的生活,如此享受特權的生活,他卻從未忘記他的弟兄們,就是那些要為著神的名在這地上而站住的人;他的心與他們緊緊的相連。
沒有城牆的城
有一天,他的弟兄哈拿尼同著幾個人從猶大來,他就問他們在那裡的人們境遇情況,由而得知被擄歸回而仍舊存留的人正在大困難中;他們在困苦中,落在患難裡並且受大淩辱。在剩下的餘數歸回耶路撒冷之後,他們能以重建聖殿,他們能以恢復聖殿中的事奉;可是耶路撒冷仍然在廢墟的光景中。城牆拆毀,城門被人焚燒;沒有任何一點的保護。因此周圍的仇敵無論書夜都可以進來騷擾、侵犯、攻擊他們,使他們陷入極大的困苦中。他們沒有任何的保護而生活在那地當然是極其的艱難。因那緣故,許多歸回的人又回到被擄之地,因為實在是太艱難了。幸好,仍舊有一些人留在那荒蕪之地,就是那沒有城牆的城中,掙扎著要維持神的名。但是這些人卻在大患難和大淩辱之中。當尼希米聽見了,他深深的被摸著,而在神面前哭泣。他坐在神面前,禁食,同天上的神禱告。
他聽見這消息的時候是那一年的十一月或是十二月;他禱告了幾個月,等候在神面前。他沒有憑著自己匆忙在去作什麼事;但是他尋求主。他向神禱告;他把自己獻給神,直到第二年約三月或四月,神才為他開門。他在王的席上擺酒,當他拿起杯來奉上時,王留意到他臉上的愁容。因此主說,「你既沒有病,怎麼臉上帶著愁容呢?……必是你心中愁煩。」尼希米因此懼怕,因為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若是王留意到在他的心中有故事。換言之,王可能懷疑他有意要謀害他,那會成為一件很嚴重的事。尼希米在王面前從沒有露過愁容,但是他毫無辦法,因為他心裡的負擔是如此的沉重。因此,他默默的向神舉起他的心禱告;然後告訴王說:「我列祖墳墓所在的那城荒涼,我豈能面無愁容麼?」王就問他說,「你要求什麼?」因此他求王允許他回到耶路撒冷去重建那城。主幫助的手臨到他,於是王答允了他的請求。因此那道詔書開始了神對那城和那民的特別作為。
沒有城牆的教會
弟兄姊妹們!當我們讀這故事,我們是否被神的靈摸著,看見在我們的時代也正發生同樣的事呢?今天大部分的信徒仍舊留在被擄之地。今天大部分的信徒是在建造他們自己的房屋和事業。雖然他們也敬拜神,但他們是照著自己所認為神應該被敬拜的方式來敬拜,每個人都照著他或她自己的喜好,好像古時候的會堂系統一樣。即使在我們的時代,不也是這情形麼?只有極少數——一些剩下的餘數——是甘願離開巴比倫的麼?大部分的人仍舊留在混亂中——不僅在世界中,而且在基督教的世界中——而不願歸回到基督耶穌的單純和純淨中,在主耶穌的名下被建造在一起。今天在神的子民中只有少數的人是已經看見那聖潔的祭司職份並且每一個人甘願在照著神已經賜下的恩賜和恩典來服事主,而不是只讓少數的人為他們來服事主。這個現象豈不是很普遍的麼?即使是今天,神的子民們仍沒有從世界中分別出來,這豈不是實情麼?似乎沒有一道牆把教會從世界中分別出來。即使在今天,只有極少數神的子民是真正生活在基督神聖政權管治之下的,這豈不是實情麼?即使在今天,也只有極少數的人認識聖徒的交通,就是在愛中,在合一中如何的生活在一起,這豈不也是實情麼?即使在今天,耶穌的見證沒有被傳開;世人還沒有聽見他、看見他,也沒有注意他,這豈不是事實麼?今天在我們這裡,同樣的事實豈不也存在著的麼?
弟兄姊妹們!我們的心在那裡?我們所關切的是什麼?我們在這裡是否只為自己而活呢?我們在這裡是否只為自己建造房屋,為自己建立事業呢?我們在這裡是否在敬拜神?是的!我們愛神;但是每一個人是否都照他或她自己的喜好?我們是否像聖潔的祭司一樣在事奉神?我們是否是造在山上的城,是不能隱藏的呢?在這個世界上,耶穌的見證在那裡呢?
在約翰福音十七章我們主耶穌的禱告中,他如何禱告說叫我們合而為一像他和父合而為一一樣,好叫世界知道他是父所差來的。弟兄姊妹們!今天神的子民們是何等的分裂四散阿!雖然有人試圖把神的子民們聚在一起,就如普世教會運動,那是外在的,並沒有功效,也不是那個實體。除非我們從世界中分別出來,又怎能真正成為一,好像他和他的父是一樣呢?所以在約翰十七章的禱告中,一方面,我們主的渴望是我們能合而為一。那時他渴望我們所是的見證。然而我們若不被分別怎能合而為一呢?所以他一再的說你們是不屬這世界的。你們雖在這世界中,但你們卻不屬這世界。當你看今天的基督教,很難看出世界和基督教之間的界線。世界在那裡停止呢?教會從那裡開始呢?你不知道。沒有城牆;因為沒有城牆,那些渴慕成為神的家的人,那些渴慕像那聖潔的祭司來服事的人,他們不斷的受到侵擾和攻擊。他們沒有保護。他們在患難和淩辱中。在這樣的一個時代中,那些像尼希米的人需要被神興起來。
弟兄姊妹們!我們何等需要看見我們的心在那裡。我們的心事是否隨著自己,為自己尋求福利?或是我們的心與那極小的一群人在一起,他們正為著那名而奮鬥,為主耶穌的見證站住?我們在那裡?我們是否關心主耶穌的見證呢?若是我們關心,我們是否在神面前哀哭呢?我們是否在神面前禱告呢?我們是否將自己獻上,借著他的恩典,我們得以為著建造教會的牆垣而被神使用?
城牆是極其重要的。你在創世記裡看見,在起頭的時候,當神把亞當和夏娃放在美麗的伊甸園裡,園中充滿了樹木和果子,在那裡沒有牆。它是個園子,可是沒有牆,因為神要亞當和夏娃作那園子的牆。所以神說:「看守它,你們就是牆。你們要防上仇敵進來。你們要保守神所作成的。」可是很不幸的,亞當和夏娃失敗了;他們沒有儆醒。仇敵就進來了並且破壞了神的工作。
有牆垣的城
然而歷史歷代以來,神與他夢救贖的子民們一同在建造那城牆。那城牆不能單獨的由神來建造,因為它是屬於新造的;它必須是神與我們一同來建造,並且是建造在我們裡面的。神一直在建造那城牆,直到有一天,當你來到聖經的末了,就出現了那座聖城新耶路撒冷。那是何等的一座城!是一座有牆的城,而僅只城牆就有一百四十四肘之高。我們從未見過那麼高的牆。換言之,那裡有完全的分別。牆被建成了。所以今天,是神與他的子民們在建造那牆。
在啟示錄中你所見的城牆是什麼呢?那是一座碧玉造的牆,是寶貴的石頭,像水晶一樣的透亮。在啟示錄第四章裡,當約翰看見神在寶座上的異象,他看見有一位坐寶座的好像碧玉和紅寶石。因此碧玉是說到神的生命,神的榮耀,說到神的本性。那座牆垣是用神的生命來建造的;那乃是分別。
弟兄姊妹們!我們需要從世界中分別出來;但是什麼分別我們呢?不是規矩和條例。規矩和條例可能可以在外面維持我們,但是規條卻不能保守我們裡面分別出來。以色列人從埃及出來,過了紅海,然而在曠野中他們的心仍然在埃及裡。他們想望黃瓜、韭菜、蔥蒜和埃及地一切有味道的東西。世界仍然在他們裡面。乃是神的生命把我們從世界中分別出來。當聖靈開始在我們裡面建造起神的生命時,很自然的,那個生命要把我們與任何世界上的事物分別出來。那座城要越過越高,更高直到它完成了,完全了。但是那牆不只是一個分別,更是一個保護、一個保守因為它保守所有在牆內的一切。所有在牆內的都因這座牆而蒙保守;而我們何等需要看見這個,好使我們因著那環繞我們的牆垣而蒙保守。
尼希米的異象(看見)
當尼希米聽到了耶路撒冷的光景,他的心就負擔沉重。他看到剩下歸回的餘數他們真實的需要乃是重建城牆。所以他禱告,神答應了他要求回去重建城牆的禱告。在他回去之後的第三天,他沒有告訴任何人,在夜間,他起來同著幾個人一起去察看那廢墟。他騎著牲口周圍察看,發現城牆被毀壞得極大,形成一片破落的景象。第二天,他召聚在那裡的人向他們說:「你們看見我們在何等的患難裡,乃是因為我們沒有城牆;所以讓我們來一同建造城牆。」他如此的鼓舞激勵百姓,他們就說:「我們起來建造罷!」
弟兄姊妹們!我們為著那座城,那座聖城,新耶路撒冷,教會需要有一種極深的關懷。為著耶穌的見證,我們需要有極深的負擔。但是單有負擔是不夠的,我們需要對今日神子民們真實的光景有確切的看見。許多時候,我們缺少確切的看見,不知道什麼是真正的失落。有些時候,我們認為每一件事都很樂觀,每件事都很好。我們是如此的看慣了我們的環境,以至我們就習以為常了。這是人類的天賦,我們能夠習慣於任何事物;但這也是一個危險。我們經常看慣了自己周遭的事物,以致不再注意到它有什麼不妥。換言之,那些仍留在耶路撒冷的人們每天都看見破敗,對他們而言那已不算一回事了。
是否我們也有同樣的情形呢?我們對神子民們的敗落,對神見證的微弱是那樣的習以為常,以致對我們來說很本就算不了一回事。哦!我們何等需要一個異象!我們何等需要在夜間看見,出現在我眼前的敗落景象,是一個可怕的且是極大的困苦。若是神賜給我們一個那樣的感覺,我十分相信他要再賜給我們一個願望來重建那城牆;而這個需要和所有神的子民們來交通。哦,願我們都起來說,讓我們來建造!
團體的建造
尼希米記第三章裡所記載的建造城牆的工作是非常非常有趣的。雖然尼希米有負擔,並且他回去就是為著建造城牆;但這不是一個人可以完成的工作。這個建造城牆的工作,必須要所有在那裡的人合力來完成的。每一個人都必須參與。這是一個超過任何個人能力的工作。弟兄姊妹們,在建造耶穌見證牆垣的工作上,每一個人都必須參與;不僅是管理城內一半的官長們,不僅是大祭司,不僅是祭司,而且還有銀匠、作香的、僕役、兒童。有些人起來背著他們的兒子們一起建造,還有一些人背著他們的女兒們一起建造。每一個人都參與建造那城牆。銀匠是處理小而貴重的東西。當他開始用所有那些的石頭和廢料來建造的時候,那是一件很特殊的工作。我特別同情那些作香的人,因為他們的鼻子很重要。所有的泥土灰塵都可能影響他們的鼻子,可是他們卻不在乎,因為神的見證比他們的生計更重要。男人、女人、兒子、女兒——每一個人都必須進來建造,因為每一個人只能建造神交給他或她的那一份。若有一個人不建造,那兒就會有一個漏洞;仇敵就可能滲進來。所有的名字都被記載;神都注意到了。提哥亞人的貴胄認為這有損他們的尊嚴,所以要他們的僕人來作那工。他們不用肩(頸項)擔他們主的工作,而神也注意到了。但是他們之中有一些人加倍愛主,他們還修建了第二段,又再加一段。
在建造城牆的工作中有各樣不同的工。有些是建造城樓,城門;有些是在山谷中建造;有些是在轉角處建造。但是不管它是艱難或是容易,他們如同一人般的工作,直到五十二天末了,城牆被修建完成。
弟兄姊妹們!這對我們今天豈不是很重要的教訓麼?不要讓你的弟兄和姊妹們把他們的頸項放在工作中而你卻站在一邊,好像這有損你的尊嚴。若我們任何人不作自己的那一份,不僅那牆上會有漏洞,並且聖經上甚至也要把這事記下來。
仇敵的阻擋
他們在極大的艱難中建造城牆,因為仇敵們非常不高興。他們的仇敵撒瑪利亞人嗤笑他們。當嗤笑無效時,他們就同謀來攻擊。因此百姓必須一手作工,一手拿兵器。當攻擊地無效時,仇敵就試圖在他們內部來分化他們。貴胄和官長苛待百姓,他們不得不把自己的兒女賣給他們作僕婢。因此之故,怨聲四起,這個情況需要被撫平。更進一步的,仇敵試圖指責尼希米建造城牆是因為他要作主。他們甚至賄賂了先知和女先知來說假預言敵擋尼希米。想想看!這真是為難呀!但是感謝神,尼希米知道他在作什麼。
他不放棄那工作;他也不受威脅;他也不被打岔分心;他和百姓繼續工作直到完成。
為什麼仇敵這麼害怕呢?因為當城牆建成以後,仇敵就不能再對神的子民們作什麼了。他們就完了。那就是仇敵們對城牆的建造是如此的憤怒的原因。當城牆完成以後,他們知道那是神的工作,他們因此而善怕。親愛的弟兄姊妹們!今天是誰害怕呢?是我們,或是仇敵呢?若是城牆被建造起來,若是耶穌的見證被恢復重建,我們就不必害怕了。仇敵們害怕是因為他們失敗了。那就是城牆的建造。
起初的愛的復興
在一到七章是城牆的建造。在八到十章,你發現城牆建好以後,尼希米招聚百姓,請以斯拉將律法書讀給他們聽。能明白的男女會眾和孩子都在那裡聆聽神的話語,並且將律法書向他們講解明白。他們聽見明白之後,就都哭了,因為他們知道了自己犯罪得罪了神。他們認識了自己所在的光景乃是由於他們向神不忠心。這時他們需要受安慰,於是對他們說:「這是我們應該喜樂的日子,因為神憐憫了我們。」他們讀律法書,他們守住棚節,並且他們與神更新了他們的約。他們不僅獻上初熟的土產給神,並且他們還擺上自己,將一舍客勒的三分之一獻上歸殿中的事奉使用。他們還自願獻上了供奉的柴,好使神殿中的火不致熄滅。在那裡有一個向著神的起初的愛的復興。
神話語的重要
若是我們的心事在城牆的建造上,若是我們的心是要看見有分別,有合一,有見證;那麼神的話語就會在我們心中工作,在歷史中我們知道每一次恢復都和神的話語有關。最近,我讀一本關於改教的巨著,可能也是有關政教記載最好的一本;不僅說到在德國的改教,並且說到在瑞士,在法國和英國的情形。在那本書中一次又一次的,說到改革的來到時因為神的話語,而不是因為其它任何的事。乃是神的話語預備了道路。乃是神的話語成了改教的根基。當然,我們知道這話是正確的。一本開敬的聖經——那乃是改教的呼聲。
神的話語是何等的重要!哦,我們何等需要來讀神的話語,來側耳聽它,讓它向我們解明;不僅是借著人,更是借著聖靈。當我們被神的話語摸著的時候,那麼我們起初的愛會得著更新。弟兄姊妹們!我們是否已經離棄了起初的愛?外面我們可能仍照常往前,好像在以弗所的教會——他們的勞苦、工作、認識,甚至他們的管教約束——然而他們離棄了起初的愛。而主向他們說,「我反對你。」主所要尋找的乃是起初的愛。我們需要有起初的愛的復興。而那起初的愛是藉由神的話語而來的。哦!神的話語要救一切相信的人。但願神的話語在我們中間成為如此的一個能力,好使我們起初的愛心能持續的焚燒和被激動。因此他們與神立了一個新的約,要愛神並且永不離棄神的家。
加強城內的生活
按著,在十一到十三章,你發現耶路撒冷城很大,但是在裡面的人卻很少。所有的首領都留在城內,其餘的人每十個人一組掣簽,使一人來住在城內。凡甘心樂意來住在城內的,百姓都為他們祝福。換言之,城內的生活必須被加強。弟兄在合一中同住是何等的美又何等的善。這裡你不僅看見有一道城牆把他們和世界分開,這道牆就成為他們向著世界的見證,並且他們在一起,被建立起來。他們彼此堅固。他們彼此儆醒。他們彼此激勵。他們彼此相愛。他們彼此關懷。他們不再是住處相隔很遠,每人只顧自己的興趣;他們乃是移居到一起,住在一起好像一個子民,在一個管治之下;就是神自己神聖的管治。
團體生活的恢復
不僅是敬拜的事奉必須被恢復,並且教會團體的生活也必須被恢復。在這個國家(譯者按:指美國)我們是如此的被灌輸洗腦,以致我們所要的就是獨立。我們要獨立的生活,這有它好的一面;但另一面,它也是一個極大的攔阻。我們是各自的個體,並且這個體要保持不變。我們的個格是神所賜的恩賜。神從來沒有要我們穿上制服(一致);那是單調。神要多樣而有變化的。然而,弟兄姊妹們!我們必須放下個人主義。我們不能獨立到了一個地步,與弟兄姊妹毫無相關了。我們必須彼此相連。我們不僅需要向主說沒有他我們什麼都不能作,並且我們也需要從心底說,沒有弟兄和姊妹,我們能作什麼呢?神會說,沒有我們,他什麼都不能作;但是我們是否也能夠謙卑地說同樣的話呢?
我們是如此的獨立,好使我們住處相隔有千里之遙。我不是說到肉身中的距離,而是說到在我們靈裡。我們需要搬進城內來加強教會團體的生活。我們需要彼此相連。當然,是有私人的事務。我們的意思不是說你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必須登記,編隊或受管治。不!那不是神的旨意。然而在那裡需要有一個相關相連的靈,我們能彼此代禱,我們能一同尋求主的心意來加強城內的生活。
在尼希米記裡你看到見證的恢復,而它包括了這三件事:城牆的建造——分別與合一;起初的愛的更新;和團體生活的加強。當這三件事被恢復了,你發現那恢復是完全的。但願主幫助我們!
禱告:
親愛的天父,我們感謝讚美你!因你正呼召你的子民們回轉到你原初的願望和心意中。我們實在感謝讚美你!在那裡實在有一個敬拜的歸回,一個事本的歸回。但是主阿!還有一個見證的歸回的需要,好使你的子民們不再是彼此分裂分散的;好使你的子民們從世界中被分別出來並且在一起合而為一;好使你的子民們能真正的有一個團體的生活,好叫你的名得榮耀;好使那起初的愛能在你的子民中被更新。主阿!我們等候著,我們為此禱告,並且我們實在為此獻上自己。我們求你,借著你的憐憫和恩典,你要攪動我們的心,使我們能為著這樣的恢復而被你使用。那是為著你自己的榮耀,是為著你自己偉大的名的緣故。奉我們主耶穌的名。阿們!── 江守道《神說話了──舊約各卷精華》
重建聖城一尼希米記(參閱表88)
那麼尼希米記是講什麼呢?尼希米也是在被擄之地生長的一個人,後來也回到了迦南。因著尼希米,結果就把耶路撒冷聖城的城牆建築好了。本來聖殿不見了,城牆也全都倒塌了;那裡已經沒有神的同在和神的見證了。但感謝神!現在藉著尼希米,終於把城牆築起來了。我們知道:他們是一面建築一面拿著武器。這是很不容易的,因為仇敵不肯讓他們回來建築城牆。但藉著尼希米,就恢復了城牆也恢復了神的見證;一個講到重建聖殿,一個講到重建聖城。所以我們就明白神為什麼把這兩卷書給我們。在那條恢復的線裡面,神要把我們帶回神旨意的中心,我們該過一種等候彌賽亞的生活。
不要忘記這些人為什麼回來,乃是為著彌賽亞降臨而準備的。不過很可惜,他們只知道彌賽亞要榮耀的來,要威武的來,卻沒有看見彌賽亞第一次來是神的羔羊,是卑微的來作人類的救主。所以後來的猶太人棄絕了祂。但當初這些剩下的少數人回到耶路撒冷,回到神旨意的中心,乃是為著彌賽亞的來臨。
今天我們也是這樣,基督徒何止成千上萬,但是只有少數的基督徒答應神的呼召,願意放下世界的好處,願意回到神旨意的中心,讓神的話也能夠完全恢復。到了以斯拉的時候,舊約部份神的話已是完整的,啟示也是完整的。但願在主回來以前,對於神話語的啟示也是完整的。這樣,教會就漸漸的成熟,主回來的時候,就能得著一個榮耀的教會。從這裡你就看見:以斯拉記和尼希米記是非常重要也是緊緊相連的。──
陳希曾《毗斯迦山——舊約》
尼希米記──恢復神的同在建造城墻聖別
神看中尼希米是因為他在王宮中不被同化,思念神的事,剛強向仇敵不妥協,刻苦晝夜作工,為民放棄省長的厚祿。他是禱告的人,認識神的托付,全心傾向這托付,願意付全部代價。地上有這樣的人,打動天上的神作工。
大綱:
一,尼希米首任治理期 第一~十二章
二,尼希米第二任治理期 十三章
分段引出恢復的路線:
一,有禁食祈禱四個月的器皿尼希米為神的殿哭泣〔第一章〕
二,祈禱結果,神賜機會使波斯王開口,默禱天上的神回答君王,求建城墻。
〔二章〕
三,神先開路,引導他暗中實地考察,明白敵情,求神施恩的手幫助。
四,呼民起來奮勇作工,排除仇敵參工,同一生命的建造,基督之外的人無份無權。〔二章〕
五,建造始於羊門,主就是羊的門,救恩從進入主的門開始,十門聯絡,以主為根基。〔三章〕(約十7)
各門的建造以家近處為原則,表示地方教會聯於宇宙的教會。
六,教會的建造,使仇敵發怒,假基督徒與外邦列國內外攻擊,施行詭計,目的要尼希米停工,等墻破裂有機可乘。
生命的建造,一半作工事奉,一半拿兵器對付仇敵的攻擊,要戴上救恩的頭盔,全付武裝,抵擋魔鬼,在大元帥基督率領之下,儆醒謹守,不給仇敵留空間。 〔四章〕(弗六10~20,來二10)
七,內部整頓貪財得利的官長,若托管羊群吃羊脂,穿羊毛,轄制羊群,神必懲罰。(結三十四章)
尼希米放棄省長俸祿,減去百姓重擔,如同保羅織帳棚為業,不拿奉獻,使人不花錢得福音。〔五章〕(林前九12)
八,擊退仇敵威脅誘和,不見面是唯恐被引動失去向神單一貞潔的心。〔六章〕(林後十一3)
九,建造城墻完畢,開始敬拜事奉,守門的是忠心敬畏神過於眾人的,心門向撒但,世界,肉體關閉,內住神的心是緊閉的井,關鎖的園,封閉的泉源(歌四2),又數算家譜,純清教會。〔七章〕
十,宣讀,勸勉,教導神的律法,照神的命令去行。〔八章〕
十一,禱告,認罪悔改,立定心志遵行神的旨意,強化事奉,奉獻守節,除去教會內部與世聯婚事,潔淨單單為主而用,扔掉屬世的東西。
與世俗為友,就是與神為敵,教會興旺的關鍵在於除去世界的東西有多少,唯有除去,神才作工 (雅四4)。分別為聖,安息日不作工,運用安息於神的能力,聖俗分開,非聖潔無人能見神。(來十二14)
—— 張向晨《聖經六十六卷》
【尼一1何謂尼希米記?作者是誰?】
答:1 尼希米記Book Of Nehemiah,是與以斯拉記,以斯帖記同為舊約十二卷歷史書(書一帖)最後的三卷史書。本書系記載在第二次以斯拉回到耶路撒冷十四年之後。第三次尼希米於主前444年起來領導一班人回歸故土,重修耶路撒冷城牆,稽核譜系,宣讀律法,全國悔改,立誓守約,恢復聖殿事奉,革興禁止雜婚之事。本書大部分為傳記體,在猶太人古希伯來文聖經中,與以斯拉記原為一卷。至三世紀時,才將其分為兩卷。
2 本書著者,為哈迦利亞的兒子尼希米Nehemiah(意耶和華是安慰)。他作過波斯王亞達薛西的酒政,後受封為猶太的省長,有十二年之久,(尼一1 ,11;五14)。乃是一位以身作則,刻苦耐勞,具有智慧才幹毅力,不與罪惡妥協,不怕內外仇敵,晝夜不住禱告的人。他自主前444年由巴比倫返回耶路撒冷而作此書。書中是以祈禱起,亦以祈禱終。其內容所包括的時間,自主前446—434年,約有十二年。本書所論之尼希米,所羅巴伯Zerubbabel(意在巴比倫生的),以斯拉Zera(意幫助),乃基督為元首,為祭司之預表。據猶太史家約瑟弗Josephus說,「尼希米很長壽,終其餘生,都是治理猶大,」顯見他是一位愛國熱忱的偉大領袖。——李道生《舊約聖經問題總解(上)》
【幾個重要的日期】
一、主前538年――古列王下詔重建聖殿(拉一)
二、主前536年
1.所羅巴伯和約書亞帶領第一批的歸回(拉二)
2.聖殿重建工作開始
3.聖殿重建工作被令停止
三、主前521年――大利烏王(大流士)開始統治瑪代波斯帝國。他統治了三十五年(主前521年至主前486年)
四、主前520年――大利烏二南
1.哈該第一次說話(
2.哈該第二次說話,百姓響應,重建聖殿(六月廿四日)(哈一15)
3.哈該第三次說話(七月廿一日)(哈二1)
4.撒迦利亞第一次說話(八月)(亞一1);大利烏王允許聖殿繼續重建(拉五至六)
5.哈該第四次及第五次說話(九月廿四日)(哈二10,20)
6.撒迦利亞看見八個異象(十一月廿四日)(亞一7)
五、主前518年――提出關於禁食的問題(大利烏四年九月四日)(亞七1)
六、主前515年――聖殿重建完成(大利烏六年十
七、主464年――亞達薛西一世統治瑪代波斯帝國。他統治了四十年(主前464年至主前424年)(拉七21)
八、主前444年――尼希米返回重建耶路撒冷城牆。城牆五十二天建成。(亞達薛西二十年)(尼二1;六15)
―― J.S.
【尼希米記總論】尼希米記這一卷書可以說是全部聖經中論及個人為神工作的經典著作。我們在世界中所從事的任何一種職業,或在教會裏所參加的任何一種服事,都是為神作工。你若不注意到甚麼是神的旨意,也不明白基督徒事奉神的真正原則,這等於說你有主權選擇你自己的工作,規定你自己工作的範圍,處理你自己的生活,而把最首要的事,就是救主耶穌對你的主權置於不顧。
神的旨意在你身上所能成就的程度,完全是看你全部生活的細節和祂的旨意相合到甚麼地步,而且只有祂的旨意在你身上得以成就的時候,你的一生才算是真正的成功。
求聖靈在我們所有的人心中深深地作工,使我們深知主耶穌基督對於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命有最高的所有權。也求神引領我們大家得以清楚明白何為神的旨意,並且使我們都能更完全的認識一切基督徒事奉工作的原則。――Alan Redpath《基督徒勝利的工作――尼希米記的訊息》
【尼希米記和以斯拉記、以斯帖記概述】在全部聖經共十七卷的歷史書當中,以斯拉記、以斯帖記和尼希米記,算是三卷最末後一段歷史的書。以斯拉記和尼希米記兩卷書都是分為兩部分。以斯拉記的前六章是說到聖殿的重建;而後四章則說到敬拜的恢復。以斯拉記前六章和後四章之間相隔了六十年的時間。在那六十年當中就發生了以斯帖記中所記的事情,即整個猶太民族的生存遭遇了很大的危險。尼希米記的前六章是說到重建耶路撒冷的城牆,而後七章則說到對神子民再一次的教導。――Alan Redpath《基督徒勝利的工作――尼希米記的訊息》
【尼希米記的歷史背景】猶太人被擄到巴比倫七十年之久。主前五三零年,波斯王擊潰巴比倫帝國而取得政權之後,即鼓勵猶太的遺民返回他們的故國。於是立時就有五萬猶太人回國,並且開始重建聖殿的艱鉅工作,這是因為聖殿對於猶太人敬拜神的生活關係至為重要,但是有一班乘猶太人被擄期中佔住猶太國的外邦人起來反對,又因建殿工作過於艱鉅之故,猶太人不久只立了重建聖殿的根基,便讓工程停頓下來。
大約過了十六年以後,神興起哈該和撒迦利亞兩個人。他們責備百姓只顧自己享受的生活,竟把神的事情忘掉了。百姓們受這兩個人的感召,重建聖殿的工作又再開始。這一次重建聖殿終於作竟全功,這是約在第一批猶太人被擄歸回的二十年以後的事。
又過了大約六十年以後,於主前四五八年,又有一批猶太人在以斯拉領導之下歸回耶路撒冷,要在那可憐的光景中重新建立起他們道德和靈性的生活。以斯拉的工作受到許多人的阻擋,有好多工作都未能做到成功。他們各方面都受到當地居民的為難,從前打發他們回國的波斯國王沒有力量再給他們武力的支援,因此之故,自第一批猶太人歸國以後不止九十年之久,耶路撒冷的城牆仍然荒廢,神的子民在痛苦和羞辱中過日子。
正在此時,即主前四四五年,神興起了一個人來應付那時代的需要。在以斯拉回國之後十四年,神對尼希米說話,預備了他從事這項工作,並且呼召他服事耶和華,進行重建耶路撒冷的城牆。本書第一章的開頭給我們看到關於他所得到的呼召和準備,以及他從事於神召他作的事工的目的。――Alan Redpath《基督徒勝利的工作――尼希米記的訊息》
【尼希米值得基督徒效法】尼希米不是祭司,不是文士,也不是先知,更不是君王,用我們現在的話說,他只不過是一位基督徒從業人員,一位平信徒,然而他的獻身卻值得每位信徒效法,他的異象值得每位傳道人深思,他的使命值得每位準備獻身的青年留意探討,他的勇敢爭戰是教會袖極美的榜樣,他為猶大國和神國擺上的佳美腳蹤,值得每位基督徒學習,特別是旅居海外的中國人跟隨仿效。──
周神助《異象與使命》
【尼希米值得學習的地方】尼希米不但是個『有心』的人,也是個『細心』的人,更是個有『決心』的人;他不但是個『禱告』的人,也是一個非常『實際』的人;他不但是有『異象』的人,也是有『策略』的人;最值得一提的是他是個『無我』的人。──
周神助《異象與使命》
【舊約預表神見證的起落】整個舊約乃是一幅圖畫,描繪神見證的實際情形。既說恢復,就知道主的見證已經失去了,已經被破壞了。原來神造人的目的,是要藉著人把祂彰顯出來。但神的仇敵撒但進破壞,使人墮落,用罪把形像破壞;黑暗、虛假進來,把神錯誤地表顯出來。然而神選召亞伯拉罕,好恢復祂的見證,並從他的後裔中建立祂的見證(詩七十八55)。法版說出神的見證,祂要摩西把法版放在約櫃中,而約櫃乃安置在神見證的會幕中,後來放在聖殿裏。大衛與所羅門年間有很強的見證,示巴女王從地極來觀看神的見證。後來神的子民墮落、敗偶像、遠離神、背棄祂的話,被擄流落於外邦達七十年之久;神子民的光景,代表神的見證,神的見證衰落了。但神激動波斯往古列和一些神子民的心。開始祂的恢復。藉著所羅巴伯和耶書亞重建聖殿,為時不久,這恢復又停頓了。主使用尼希米使祂的見證得以完全恢復,尼希米乃是在舊約中神最後的一位僕人(主前440年)。―― John Ingalls《從尼希米記來看主見證的恢復》
【尼希米記的主題是城牆】代下卅六19:『迦勒底人焚燒神的殿,拆毀耶路撒冷的城牆。』神的殿便是以斯拉記的主題,而耶路撒冷的城牆便是尼希米記的中心。―― 查理士.司溫道《再遞塊磚來――從尼希米記看有效的領導方法》
【尼希米扮演三種角色】在尼希米記的起始,他是王的酒政;故事中間,他成了城牆的建築者;而在書的第三部份,他又成為耶路撒冷及其鄰地的省長。―― 查理士.司溫道《再遞塊磚來――從尼希米記看有效的領導方法》
【豐滿基督徒生活的三大要素】(一)必須認識神心中所關切的事;(二)要用行動來與神合作;(三)必須面對隨之而來的爭戰,並準備付出代價。尼希米記正好將這三件事完滿又強有力的擺在我們面前:(一)偉大的工作――城牆或城牆的重建,這是他們當時的目標;(二)偉大的代價――重建的工作和工人;(三)偉大的爭戰――與這目標和工作連在一起的爭戰。―― 史百克《恢復神兒子豐滿的見證》
【尼希米記的時代】尼希米記是舊約最後的一卷歷史書;若以時序來排列,它該在瑪拉基書的旁邊,因為尼希米和先知瑪拉基同時代。―― 史百克《恢復神兒子豐滿的見證》
【耶路撒冷和巴比倫對立】耶路撒冷城之所以存在,實在就是為著敬拜;而巴比倫乃是虛假敬拜的中心,也就是拜偶像的中心。耶路撒冷和巴比倫總是站在對立的地位,彼此為敵的。耶路撒冷代表敬拜神,她乃是神得敬拜的地方。因此耶路撒冷的城牆乃是一個預表,說明此一範圍裏面的人,都是敬拜神的,所以它的本身也象徵敬拜。―― 史百克《恢復神兒子豐滿的見證》
【歷史背景】歷史志上下就在以斯拉─尼希米記的前面,其最後一段敘述猶大人民,因為不順服上帝,遍地荒蕪,耶路撒冷及其聖殿,遭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毀滅(主前五八七年),人民流亡國外。經過了一段時間,應驗耶利米所言上帝的話(廿五11-12),在美索不達米亞,興起了一位新的王權,他看到時間成熟,適於讓流亡在外的猶太人,返歸故土,那時是在主前五三八年(代下卅六)。在我們所講的事蹟中,古列是在波斯國王中,最重要的人物。這是因為聖經所描述的以色列民,應驗先知的話,回歸本土,以及相應的歷史事實。古列對臣屬的各國人民,採取的政策,和以前巴比倫的政策相反。他的『古列圓柱』(見以後拉一章的敘述)宣告他讓各國人民返歸本土,且將他們的神復安置在他們的廟宇中。在波斯帝國各處,古列以傳統的宗教情操,博取大眾的支持。從歷史來說,猶大從這政策,獲益不少。不過事實上,當時君王和現代政府一樣,所做的很難使所有人都一樣歡喜高興。猶太人要在故土上獲得安置,必然威脅到巴勒斯坦其他人的權勢地位。這場景是這樣設定的,先是所羅巴伯遭遇本土的衝突,接著是尼希米。波斯國王所採取的政策,很明顯的並非一貫護却猶太人(參閱拉四23-24,亞達薛西王站在敵對猶大的一方),表示他們最終是為著本國的安全和利益著想。──《每日研經叢書》
【歷史背景——猶大國分成三期被擄】以色列國早在西元前721年就被亞述滅掉了。猶大國是在西元前606年,有的解經家、歷史家說是605年被擄。這只是年代的一點差距,沒有關係的。
巴比倫第一次攻破耶路撒冷,有很多 神的百姓在這一次裡面被擄去,但以理就是在這一次被擄。
第二次被擄是在西元前597年,約雅斤作王的時候,這一次的被擄比606年約雅敬王的時候被擄的情形大多了,王宮裡的寶物,聖殿裡的器皿,大能的勇士,貴族,像以西結都在其中,他們都被擄到巴比倫去了。
第三次的被擄是更大,更全面的了,那是在西元前586年,西底家作王的時候,整個被擄。雖然耶利米怎樣警告他們,勸他們,但是他們都不聽,所以西元前586年,終於被巴比倫全面的滅城,西底家王眼睛也被剜了,城牆被拆毀,聖殿被火焚燒等等。這是全面的被擄,亡國了。70年之後,就是西元前536年,完全照著聖經的預言,70年之後被擄的歸回。―― 于宏潔《同心合意恢復見證》
【歷史背景——猶大國的三次歸回】第一批公歸回是元前536年,所羅巴伯和大祭司約書亞,他們帶著一批百姓回來。重建了祭壇與聖殿
第二批的歸回是在西元前457年,以斯拉帶領 神的百姓歸回。恢復聖言和聖別生活
第三批歸回是13年以後,西元前444年,尼希米率領百姓歸回。他們是重建城牆。城牆有三個重要的意義。第一‧它是界線;第二‧它是保護;第三‧它是一個具體的見證。當重建城牆的時候,我們是重建我們生活的一個範圍,我們要有界線、有保護、有見證。―― 于宏潔《同心合意恢復見證》
【尼希米記的歷史背景】尼希米大約是在主前四四五年返回耶路撒冷的。那時離開猶太人第一次回國已足有九十年了,所羅巴伯及與他同時期的人,均相繼離世,新一代起而代之。那九十年發生了什麼事呢?
第一件大事當然是聖殿落成了,新殿遠比舊殿遜色。有一件事值得注意,聖殿是在猶太人回國後二十一年才落成,而建殿實際需要的時間,只不過是四年五個月零十日吧了!(哈一15;拉六15)
聖殿落成後約六十年,以斯拉帶著二千到三千人自巴比倫返回耶路撒冷(以斯拉記第二章說是二千人,但那只是男丁之數目)。當時國內之屬靈及道德生活,非常不符理想,上至省長祭司,下及布衣小民,大都跟拜偶像的外邦人混婚。他們雖無參予其事,卻容讓這禍害存在他們中間,以至危及這個萌芽期的新一代。猶太人不察,以至當時外邦人的數目竟然超過了猶太人的數目,那就意味著這個獨特的民族有被吞沒或同化之危險了,無怪乎以斯拉發現這個情況後,有如斯強烈的反應(拉九3~15)。
那情勢之萌芽以至坐大可能是在所羅巴伯離世後,到以斯拉興起前這一段時間內,以斯拉立刻採取斧底抽薪的方法,要他們與異族的妻子或丈夫離婚,在一個時間內,全國上下都悔改歸神了(拉十章)。
十二年後,尼希米回到耶路撒冷,國內的情況又陷在悲痛混亂之中;當時:
(1)猶大省遭大難,百姓受淩辱(一3)。
(2)城牆被拆毀(一3)。
(3)城門被火焚(一3)。
(4)民生極窮困(五3)。
(5)賣兒為生(五5)。
(5)官長及貴胃搜刮民脂民膏(五7)。
(6)再度與外邦人聯婚(十三23)。
這就是當時之背景!
── 巴斯德《尼希米記研究》
【尼希米記的神學】
這兩書給人有一種強烈的感覺,上帝和祂百姓應有的關係,沒有完全恢復。然而上帝幫助猶大從巴比倫手中獲得拯救的偉大並未削弱,或者它證實了上帝對猶大的承擔。以色列社體,雖然受到磨煉,仍然一再犯罪(參閱拉九至十)。在所羅巴伯引導下,發生的事蹟,並非上帝最終的話。『重建』並非已經重建好了,可以休息了;它乃是從聖經神學更廣闊的層面去推敲,它是為著上帝更大的行動作踏腳石,在這行動中上帝尋找遵守約而行的人,這心願至終由拿撒勒人耶穌所成就。他是上帝自己,但就人性而言,他代表『以色列民』。
正是這被擄後重建的中間階段情況,使基督徒(他們對猶太聖殿、城牆、或就視為一個國家的身分而言,並無多大興趣)從這兩卷書中得著莫大的助益。它們真正的重要性,並不在乎看得見的磚石和灰泥,乃是在乎上帝已經為祂的子民再次採取行動,並且還要為祂的子民,採取更多的行動。──《每日研經叢書》
【尼希米記主題特色】重建城牆是一種防禦措施,屬政治活動,但這活動也以信仰為核心,因為猶太人認為政治與宗教活動是不可分割的。尼希米領導回歸的百姓重建城牆一事,是發自信仰,因此,他常為工程禱告(1:5-11; 2:5; 4:4-5
9; 6:9);並將事情的成就歸功於神(2:8
18)。城牆的建立不僅表示在猶太地區重建家園,更意味著整個猶太團體的建立,與宗教活動的恢復,使猶太人能保持信仰的純淨──《串珠聖經注釋》。
【尼希米的榜樣與鑒戒】
.工作的第一步就是禱告
.有神引領," 不可能
" 的工作也可成就
.真正事奉神就是向祂禱告,與祂同行。
──《靈修版聖經註釋》
【以斯拉記和尼希米記不同之處】在以斯拉記中,你會發現當日有許多完強反抗的百姓、官長和祭司,他們各有各的意志和觀點,各行其是,沒有人願意放下自己的觀點而來跟隨以斯拉。其中還牽涉到許多個人的和自私的目的;但在尼希米記,這一切全都過去了。尼希米一處來,每一個人都把地位讓給他,讓尼希米得著當得的地位,似乎每一個人都承認,他就是那個他們當聽從的人:他們都遵照尼希米所告訴他們的去作,他能夠在他們身上作他所要作的,尼希米預表基督作主管治。――
史百克《恢復神兒子豐滿的見證》
第一章
尼希米記不用詳細解說: 但是它的含意卻非常深刻。在神用忍耐恩慈對待他所揀選之耶路撒冷的歷史上,它成了一個重要的關鍵。
在以斯拉記裏,我們已經見到聖殿的重建,及律法的重立在百姓中間。他們再一次離絕外邦人,將自己分別出來歸向神。
在尼希米記內,我們看見耶路撒冷的城牆重新修造起來,同時所謂的民政,也在外邦的控制下,得以恢復。
第二章
因著恩典,信心,豎起了祭壇,外邦人絕對無份,除非自願前來敬拜;然而在城市重修之時,外邦所設立的省長卻站在顯要地位,神摸著外邦人的心,叫他們恩待他的百姓。我們看見尼希米的心怎樣被百姓的苦難深深感動,這是神的恩典的寶貴標記。使尼希米有這種感覺的神;也同時傾向王的心,允准他為百姓和耶路撒冷所求的一切好處。我們也看見在尼希米裏面有一顆心,一直是向著神的,從神支取力量,勝過最大攔阻。
尼希米為百姓求好處,並不在一個顯赫的時代,好像祗須一絲信心,就會激發肉體的能力,攙入它的光芒。這是一個要求堅忍的時候,這種堅忍不拔是從一分關心神的百姓而產生的.因為知道他們的確是神的子民;為這緣故,雖然受到藐視,乍看工作也極渺小,其實仍不失為神的工作,猶能百折不回,完成目的;雖在敵人仇視反對之下,同伴的心又發生搖動,依舊再接再厲。毫不喪膽,專心工作,挫折敵人所有陰謀,避免一切陷阱;神實在眷顧凡信靠他的人。
尼希米還有一點美麗的品德,即他雖居於高位,心裏熟悉工作詳情,而且十分關懷百姓,要他們走正直的道路。
在這種忠誠表演中間,我們仍能察見外邦勢力控制了整個局面。尼希米的回來,甚至他的行動,都受這種勢力的影響,在此不只看見有信心的行為,同時還有一個保護的權力。(比較拉八章廿二節及尼二章七至九節)雖然如此,以色列人還能小心離絕一切非猶太的東西。(三章廿節,七章六十五節,九章二節,十章卅節,十三章一、三、廿九、卅節。)
第三至第六章
這裏歷史所給我們的第一個功課,就是當神有所舉動的時候,一切有關的人物都充滿信心。耶路撒冷荒涼已久,現在猶太人樂意建造。重重艱困使猶太人灰心,然而堅忍不拔的心志也因此激發。真實的信心常帶著這種堅忍的態度;外面的情形無論怎樣微弱,信心認清這是神的工作,所以全力以赴。尼希米的活力感動了百姓的心,他們準備一面作工,一面爭戰。信心在人心裏印證神和他的百姓是聯結的。這個成了忠誠的根源。
讓我們這樣說,當日子艱難的時候,信心實在並不顯在偉大的成效上,而顯在愛慕神的工作,縱使那工作十分微小。信心也顯於堅忍不拔的心志。無論光景怎樣軟弱,艱難如何眾多,仍能奮鬥到底;因為信心所注意的,乃是神的城池和神的工作,這些從來不因環境的殊異而變更價值。
第七章
神祝福了尼希米的忠信和勞苦,城牆重新環繞著耶路撒冷。這件事雖遠不如神的壇保衛神的城那樣動情,因為那是見證神的同在及百姓的信心,但仍不失為神的信實和恩慈的確據。雖則神在外表上重新建立他們,神卻沒有收回他向著百姓和城邑所宣告的審判。重修城牆的,乃是外邦君王所設立的省長,修造的目的,在於百姓的安全。凡心裏正直的人必須如此承認。修牆的工作終告完成。(九章卅七節)神仍舊施福於他們。尼希米再一次數點百姓,按照第一次上來之人的家譜計算,因為已經隔了相當長久的日子。百姓重新分配,住在自己的城裏。
第八章
律法恢復了它的權威。這固然是因著以斯拉和尼希米的緣故,但亦是因著百姓自己的請求,因為神已經預備好他們的心。到了
次日,他們繼續查考聖書,見律法上寫著,以色列人應當在同月十五日守節。當教會受神管教,回到神面前的時候,往往重新記起長久遺忘的命令。隨著這些命令的遵守,跟進了所應許的祝福。自從約書亞的日子,百姓沒有遵行律法書上這些命令。這是一個值得注意的功課。百姓大大喜樂,守住棚節。(附注:住棚節乃是慶祝他們經過曠野,得到安息和應許之地。搭棚表示他們曾為客旅,居住帳棚內。)這件事表明神怎樣眷愛歸回的百姓。不錯,這不過是局部歸回,而且不久重被厚雲遮蔽。(甚至它所帶入的惟一希望,亦因棄絕彌賽亞而完全消逝,彌賽亞應當為王。)但它的含意卻甚是深長。這是恩典的初熟果子,遙指將來的恢復,那時以色列的心要歸向基督,他們要說:「奉主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他們的喜樂是真誠無偽的,可是一切未臻完善。第十天所象徵的,未獲應驗,因以色列尚未同那個贖罪的死發生關係。他們的歡樂雖甚適宜,惜如曇花一現而已。
第九、十章
在廿四日,百姓聚集自卑在神面前,並與一切外邦人離絕。他們從應許亞伯拉罕的福份開始,數算述說神向以色列所施的一切恩惠;同時也承認他們怎樣多次不順服,得罪了神。他們顯出真心誠意的悔改,毫不掩飾他們的光景。(九章卅六、卅七節)決意遵守律法(第十章),離絕一切當地的人,忠心執行神殿裏所該有的一切事奉。
這裏給我們看見,他們所站的特殊立場。他們追念神賜給亞伯拉罕的應許,承認百姓是憑著這應許進入迦南的,後來卻多次跌倒,他們一面承認神的良善寬容了他們,一面又將自己重新放在律法之下。他們的目光不能超脫一個有條件摩西式的恢復,他們的喜樂或是盼望並不根據於彌賽亞或新約。他們現在是而且繼續是伏在外邦的轄制下。
這是以色列的光景,直到彌賽亞在神的慈悲中臨到他們中間。彌賽亞能把他們從這種情形裏拯救出來,將他們聚集在他的翅膀底下;只是他們不願意。
第十一章
尼希米記將這種光景和盤托出。乃是王為歌唱的出命令,每日供給他們一定的糧;有一個猶太人輔助王,辦理百姓的事。(十一章廿三、廿四節)
第十二、三章
我們已經看見,歡樂是百姓所當得的分。這種喜樂乃是因認識神而有的,因為神保守了百姓,又祝福了他們。但是百姓中的官長立刻複萌故態,背叛了神。尼希米不在的時候,從前收藏供物的屋子竟給多比雅居住;多比雅乃神百姓的世仇,為人十分狡猾,然而在行奉獻耶路撒冷城牆之禮的時候,因著百姓的歡樂和尼希米的忠信,他們被帶回神的話語;以色列再一次與一切閒雜人絕交,多比雅的傢俱都從殿內為他預備的屋裏拋出來。安息日的條例重新實施。凡娶了外邦女子為妻的,他們的兒女說話,一半是外邦的話,一半是猶大的話,這些人都被咒詛,受申斥,經管教。百姓重新得到潔淨,各種班次都按照律法所規定的重予設立,作者就在這個主要的概念中結束了他的記載。
以上所述,給我們知道本書的大原則。
這裏還要加上幾點:
尼希米記將以色列人,或者更準確的說,將猶太人放在一種特殊的情形中,他們在那裏守住這個地位,直到彌賽亞降臨。他們一面離絕列邦,忠心遵守律法,但是已經喪失神百姓古有的權利;另一面他們雖在外邦轄制之下,仍能將神的物歸給神,可惜已經失去他們從前在殿內所享受之神的同在。最後,他們必須將該撒的物歸給該撒。當立約的使者,就是那位能潔淨聖殿恢復榮耀的神子降臨之時,他們竟然不接待他。因此繼續留在壓制之下,自食厭棄彌賽亞的惡果。這就是他們的光景
尼希米記的重要性就是在此。尼希米用信心來把握那些關乎神的政治的應許,例如在利未記廿六章所記載的。可惜他的信心不能更進一步(參閱第一章)。這個信心誠然帶進祝福,成神的旨意;但終究將以色列撇在原處,我們不見那句寶貴的話語「他的慈愛永遠長存。」尼希米的信心不夠高升超脫,他自己是外邦的僕人,他處處承認他們。那種高超的信心卻是與祭壇和聖殿聯結的;在彼耶和華乃是一切,外邦人毫無地位,無非仇敵而己。(拉三、四章)
猶太人的光景雖因神施恩的手給他們即時的祝福而大大改善,但尼希米記並無豫言的前途,它缺少信心的指望。(附注:人若沒有信心,內心又遠離神,缺乏恩典,他們在律法上的精確不過造成狹窄心地和假冒為善。因為拘謹並非就是正直。)猶太人仍舊是羅阿米,並非我民。坐在基路伯中間的神沒有和他們同在,也不能與他們同在,因為神已轉移寶座到外邦中間。我所說的,乃是他在殿裏的同在,這殿是他榮耀的居所。他們被放在祝福和責任底下,等候彌賽亞降臨,來試驗萬事,結果發現一所空屋,打掃乾淨,修飾好了,汙鬼已經離去,裏面依然空閒。汙鬼要回來,另帶比自己更惡的鬼來。基督既被棄絕,這可憐的百姓將要接待敵基督。然而這事要等到基督降臨之後,才顯明出來。
在尼希米記裏,百姓被置於祝福中,撒迦利亞和哈該的預言,乃與所羅巴伯的工作發生聯繫,與尼希米的工作並不相連。他們指向那個單純的信心,豎起祭壇作祝福平安的根源。那裏(亞一章十六節)耶和華能說他已回到耶路撒冷,仍舊施下憐憫,但是要在「顯出榮耀之後」,他才來住在那裏(二章八至十三章)豫言中間用祝福來激勵他們,應許他們基督要來,且在未來的日子耶和華的同在要向他們顯現。第八章把兩件事並提,鼓勵百姓行走正直的道路;然而那裏的話也夠清楚的指示我們,事情的發生要等到時代的末了。基督被棄絕(十一章)造成將要臨到他們的審判,同時更奇妙地造成恩典的作為,就是憑藉這位被棄絕之彌賽亞的能力,挽救百姓從罪惡的毀滅中出來。
瑪拉基發言在後,他指明並申斥那些蒙福局部恢復後所侵入的罪惡,同時也宣告耶和華將在審判中降臨。
此外還要補充一點,即無論在撒迦利亞書內或哈該書內,主沒有稱百姓為我的子民,雖曾預言將來在末後的日子,當基督建立他榮耀的時候,百姓要被稱為神的子民,但在何西阿書上所宣佈的審判卻從未收回,你找不到一句話來反駁這點。
總之,尼希米記給我們看見,猶太人雖在表面上得到局部的恢復,然而無神的寶座,也無大衛的寶座,他們等待彌賽亞顯現,來尋找恩典的義果。簡而言之,他們的恢復,使彌賽亞能向他們顯現,百姓暫被帶回聖地,歸向了神,但他們仍在外邦政權之下。──達秘原著 江守道譯《聖經之多少――尼希米記概要》
【寫作背景】作者可能是以斯拉或一不知名的編纂者。作者問題與以斯拉記同(參以斯拉記簡介的「寫作背景」)。 本書大部分篇幅以尼希米第一人稱來記錄(一-七72; 十一1-2; 十二27-43; 十三4-31),因此,本書以他命名。尼希米在波斯身居要位(酒政乃皇帝的親信大臣),深得皇帝寵信。他聽聞故土耶路撒冷城荒涼的情景,便求王恩准,回鄉重修城牆。其後,他在故鄉任總督達十二年之久。本書主要記載尼希米在重重困難下,不屈不撓地重建城牆,在五十二日內完成工程的經過。 本書的寫作日期大約是主前五世紀末葉。——無名氏《尼希米記》
【本書主題特色】重建城牆是一種防禦措施,屬政治活動,但這活動也以信仰為核心,因為猶太人認為政治與宗教活動是不可分割的。尼希米領導回歸的百姓重建城牆一事,是發自信仰,因此,他常為工程禱告(一5-11; 二5; 四4-5
9; 六9);並將事情的成就歸功於神(二8
18)。城牆的建立不僅表示在猶太地區重建家園,更意味著整個猶太團體的建立,與宗教活動的恢復,使猶太人能保持信仰的純淨(參以斯拉記簡介的「主題特色」部分)。——無名氏《尼希米記》
【作者】尼希米名字的意思大約是“耶和華安慰”。他以第一人稱寫他的回憶錄。但他也引用他有權看的國家檔。埃利芬丁的蒲草紙書卷提到大祭司約哈難(參看尼一二22,23)和尼希米記的歷史真確性。
這一切都支持傳統的講法,哈迦利亞的兒子、哈拿尼的兄弟尼希米,是本書的作者(一1~2)。我們沒有很多尼希米的背景資料,不過他大概在波斯出生。
本書顯出的智慧、動力和領袖素質,是尼希米作為王的酒政(一個非常重要的職位)所必須具備的條件。——馬唐納《尼希米記》
【寫作日期】尼希米大概在書中事情發生後不久寫書;大約是主前四三O年。那是亞達薛西當政期間(主前464至424年)。
約瑟夫說當亞歷山大大帝到達巴勒斯坦時,押杜亞是大祭司。由於尼希米記十二章22節提到押杜亞,有些人據此說尼希米記成書在尼希米時代之後。也許當尼希米提到押杜亞時(他屬祭司的世系),他只是個年輕人,而在亞歷山大的時候,他大概九十歲。又或者有兩個大祭司都叫押杜亞。第三個可能是約瑟夫常將這時期的年分弄錯,這裡可能是他另一個錯誤。——馬唐納《尼希米記》
【背景與主題】尼希米是帶領猶太人復興的第三位偉大領袖。所羅巴伯在主前五三八至五三七年帶領第一批人歸回耶路撒冷(拉二),並監督興建聖殿的工作。差不多八十年後,文士以斯拉帶領第二批人回到聖城,藉著他對神話語的事奉帶來徹底的改革。不過隨著時間過去,耶路撒冷的事情又開始衰落。
在以斯拉歸回後十三年,神給尼希米負擔去看耶路撒冷的光景。希米發現百姓的組織鬆散,城市又缺乏堅固的城牆作保護。以色列人在被擄以前有自己的語言、君王、軍隊,也有自己的身分地位,但現在卻一無所有。他們欲重建自己的城邑,可惜不知該從何做起,也不知應行的方向,所以急需領袖出來引領。在得到改革耶路撒冷情況的批准後。他以一種以色列人極為需要的領袖素質領導他們。他深深紮根於神(注意他禱告時引述大量經文),讓他能夠抵擋攔阻他完成使命的狂風暴雨。有一句話說得好:“世上有三種人:不知發生什麼事的人,看著事情發生的人和推動事情發生的人”尼希米就是一個推動事情發生的人,也是一個樂意委身、受神稱讚的好領袖。——馬唐納《尼希米記》
【書之要旨】以斯拉書的要旨,是重建聖殿;尼希米書的大題,是重建聖城。聖殿是表明教會,建立聖殿之經過,正是表明建立教會之工。聖城是表明國家,建立聖城,正是顯出主的僕人當如何建立基督之國。歷來教會同工,每從尼希米如何率領會眾重建聖城一切經過中,深得教訓。因為尼希米不但有愛國的熱心,更是有愛國的實行與犧牲;因他一個人的關係,不但耶路撒冷聖城被建立,而且猶大民族,亦大得復興。——賈玉銘《聖經要義》
【本書信息】
一、大膽的宣告猶太餘民的神是「造物者」是「偉大的上帝」,並強調「神的信實與主權」。
二、除了修理城牆以外,禱告和敬拜占了尼希米記的重要部分。尼希米祈求上帝「紀念」的禱告(五19,十三14、22、31;參六9 14 )是尼希米記重要的標記,好比一個忠心的管家小心翼翼地呈交結果,而不是向神邀功。
三、強調回歸的群體是「分別為聖的一群」:只有天上上帝的僕人才能參與建造城牆、不可與外族通婚、安息日不可工作買賣。
四、家譜與名單記載幾個主要家庭承先啟後,自被擄前就忠心服事。
──
蔡哲民《尼希米記查經資料》
【本書特點】
一、本書與以斯拉記在希伯來聖經中被當成同一卷書,早期的猶太教將這兩本書統稱為以斯拉記。
二、考古學家在埃及尼羅河邊的埃勒芬亭猶太社區中發現西元前420 年左右的蒲草紙文件:「埃勒芬亭書卷」,成為這時代歷史的重要佐證。
三、本書的一半以上都是私人筆記,有時還夾雜有坦率的評語。因此就算是編者不一定是尼希米,尼希米應該貢獻出許多第一手資料。
四、尼希米記比以斯拉記有較多民事和世務的記載,尤其是從祭司角度來著墨。
五、尼希米記全書的思路相當有邏輯性,而且又按照時序編排。全書分成兩等分。第一部分(第一章到第七章)記述重建聖殿城牆,第二部分 (第八章到第十三章)則描述尼希米的宗教改革,雖然城牆已經重建,但仍缺乏猶太人的屬靈重整,因此復興與再獻身的主題占了本卷書下半卷大半篇幅。也因此有人說,重建器物和重建靈性是等量齊觀的。
──
蔡哲民《尼希米記查經資料》
【波斯帝國的相關歷史】
一、古列王:波斯帝國的建立者
西元前549年繼承了瑪代帝國東部和北部的疆土。
西元前547年攻破呂底亞的哥羅賽(Croesus of Lydia)。
西元前539年巴比倫機乎沒有抵抗就投降古列,應驗了(賽四四28 四五1)的預言。
西元前530年古列在東邊的戰役中陣亡,王位由甘比西斯繼承。
二、大利烏王(大流士):西元前521~486年
西元前520年平定內亂。
三、薛西王一世(亞哈隨魯王):西元前486~464(465)年
四、亞達薛西王一世:西元前464~423年
五、大利烏王二世:西元前423~404年
六、亞達薛西王二世:西元前404~359年
七、亞達薛西王三世:西元前359~338年
──
蔡哲民《尼希米記查經資料》
【以色列歷史概論】
西元前1500年 摩西誕生、西元前1446年出埃及
西元前1375~1050 士師時期
西元前1050~1010 掃羅王
西元前1010~970 大衛王
西元前970~930 所羅門王
西元前930 南北國分裂
西元前722 北國被亞述滅亡 (以色列被擄至亞述)
西元前586 南國被巴比倫滅亡 (耶路撒冷被毀 猶大被擄至巴比倫)
西元前540 波斯征服巴比倫
西元前538 所羅巴伯領導第一次歸回 (第一批被擄的百姓歸回)
西元前536 聖殿開始重建
西元前530 聖殿重建工程中止
西元前520 哈該、撒迦利亞呼籲聖殿重建工程恢復
西元前516 聖殿重建完成
西元前458 以斯拉領導第二次歸回
西元前445 耶路撒冷城牆重建完成(52天)
西元前432 尼希米(西元前445~420)領導第三次歸回
西元前336~323 希臘亞歷山大帝國
西元前250 七十士譯本
西元前200 撒都該人興起
西元前167 馬加比革命
西元前166~142 馬加比王朝
西元前165 法利賽人、愛色尼人、奮銳黨、希律黨興起
西元前142~63 哈斯摩尼王朝
西元前63 羅馬龐貝攻入耶路撒冷
西元66~70 猶太戰爭,西元70年耶路撒冷被毀
西元90 雅麥尼亞會議,確定舊約正典
──
蔡哲民《尼希米記查經資料》
【相關歷史年代表】
西元前549年波斯帝國古列(塞魯士王)繼承了瑪代帝國東部和北部的疆土。
西元前547年古列攻破呂底亞的哥羅賽(Croesus of Lydia)。
西元前539年巴比倫投降古列,應驗了(賽四四28,四五1)的預言。
西元前538年古列的上諭:以色列人在所羅巴伯領導下首次回歸耶路撒冷。
西元前530年古列在東邊的戰役中陣亡,王位由甘比西斯繼承。
西元前522年大利烏王(大流士)登基。
西元前520年大利烏王平定內亂。
西元前516年以色列重建聖殿完成。
西元前486年薛西王一世(亞哈隨魯王)登基。
西元前486~480年以斯帖記記載。
西元前465年亞達薛西王一世登基。
西元前458年以斯拉帶領第二批回歸抵達耶路撒冷。
西元前445年尼希米抵達耶路撒冷。
西元前444年耶路撒冷城牆建造完畢。
西元前424年大利烏王(大流士)二世登基。
西元前405年亞達薛西王二世登基。
西元前359年亞達薛西王三世登基。
西元前338年大利烏王(大流士) 三世登基。
──
蔡哲民《尼希米記查經資料》
【以斯拉記、尼希米記、以斯帖記年表】
(大約日期)
主前538年 古列王下詔重建聖殿。
主前538(7)年 所羅巴伯回歸耶路撒冷。
主前536年 聖殿的根基立好。
主前535年 建殿的工作停止。
主前520年 哈該和撒迦利亞開始事奉。
主前520年 大利烏王下旨繼續建殿的工作。
主前516年 聖殿完成興建。
主前486年 亞哈隨魯王(薛西)開始統治。
主前479(8)年 以斯帖成為王后。
主前464年 亞達薛西王開始統治。
主前458年 以斯拉回歸耶路撒冷。
主前444年 尼希米到達耶路撒冷。
主前444年 耶路撒冷城牆完工。
主前420年 尼希米再到耶路撒冷。
──《馬唐納活石聖經註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