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經資料大全

 

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

 

以斯帖記第五章例證與靈感集錦

 

【斯五2】「王向她(以斯帖)伸出手中的金杖。」

這是十分美麗的預表,說明我們與神接近的過程:

為悔罪者——你也許曾說,如以斯帖所說的:「我違例進去見王,我若死就死吧!」但是你不可能死。沒有人會在施恩座的腳凳前滅亡。神是信實的,必守祂的應許,祂怎樣對待愛子,也對我們施恩,尤其赦免我們的罪。當你站在群眾中間,圍繞著寶座,你必被接納。神子坐在右邊,為我們代求。你可以奉祂的名坦然無懼,而且也必蒙恩寵。

為祈求者——你有特權為自己求,也為別人求。王的宮殿間開著,可以進來,申明請求。神必恩賜地聽你呼求的聲音。金杖伸出,恩言頒佈,祂必以國度一切的資源供給你,向你施恩。祂未立即賜給你,但正在途中。真正的祈求者必蒙神恩慈的垂聽,也有妥善的安排。

為事奉者——以斯帖代表保羅,預備為別人而受苦。當神的兒女因別人的靈魂而關懷受苦,甚至犧牲一切,為他們代求,這是一幅可愛的景象。這樣我們也必蒙恩寵,因為我們體切祂的心腸,與祂同享寶座的榮耀。人肯為神救贖的目的努力付代價,必蒙神諸般的恩佑。── 邁爾《珍貴的片刻》


【斯五8明日】以斯帖原可以立刻揭發哈曼的陰謀,但是她沒有這樣作,只是說:明日我必照王所問的說明。一個真正能相信聖靈工作的人,在他身上有一個記號,就是當神把哈曼放在她手裏的時候,她能把哈曼重新又放回到神的手裏去。所有在靈裏生活的人,是從來不衝動的,從來不盲目的,而且是有明天的,他能等到明天的!
    "明天"的的確確說出聖靈的引導。大衛的故事也是這樣:他有兩次的機會可以解決掃羅,從此他難處就沒有了,並且可以立刻登上寶座,但是大衛可以等到"明天",意思說當神已將掃羅交給了他,他還是把他歸還給神。這乃是""最高的表現,乃是背十字架的人才有這樣的表現,這也是以斯帖所表現的。── 陳希曾《聖靈中的喜樂──以斯帖記剪影》

【斯五11惡人誇勝】「哈曼將他富厚的榮耀…都述說給他們聽。」

  “你豈不知,亙古以來,自從人生在地,惡人誇勝是暫時的,不敬虔人的喜樂不過轉眼之間嗎?”(伯二○:4-5)這似乎是對遭受苦難者虛空的安慰,但卻是真實的。
  世人不知道甚麼是暫時,甚麼是永恆;更不知道從暫時進入永恆,是那麼相近。只有永生的神,全然知道,也計畫安排一切。
  亞哈隨魯王並沒有出征遠方,竟然一個多月未見到王后。說來真是荒唐。這些日子,有不少是同哈曼在一起混過的。他發現哈曼有語言天才,說些動聽的話,挺會討人的歡心。現在王后找他來了!王有些歉疚,又對她憐惜,不等她走近,就伸出手中的金杖,表明向她施恩。以斯帖上前摸杖頭上的雕像。
  危險就這樣輕易過去了。王像是特別歡喜,問她說:“王后以斯帖啊,你要甚麼,你求甚麼,就是國的一半,也必賜給你。”以斯帖說:“王若以為美,就請王帶著哈曼,今日赴我所預備的筵席。”王看著美貌的以斯帖,穿著朝服,那麼鄭重其事的前來,卻只是要跟他談論和同享旨酒美食,而且還請了王的寵臣哈曼相陪,多麼體貼入微!王自然欣然答應了,叫太監去喚哈曼照王后的話行,赴王后午後的筵席。(斯五:1-5
  在王后的席間,王再問以斯帖,有甚麼請求。想不到王后回答說:“我若在王眼前蒙恩,王若願意賜我所要的,准我所求的,就請王帶著哈曼,再赴我所預備的筵席。明日我必照王所問的說明。”王后這樣的高深莫測,更增加了王的興趣,接受了以斯帖的邀請。哈曼當然歡喜不迭。(斯五:7-8
  哈曼知道王完全信任他,想不到王后竟然也這樣看重他,願意同他接近,可能是有甚麼政治上的要求,需要他在王跟前美言支持;也許是王后記得大臣們反對瓦實提的往事。他不懷疑自己在王心中的分量。他願意跟王后結為奧援。
  筵後回家,哈曼得意之極,把今天難得的際遇,講給朋友和妻子兒女聽。只是他沒想出,為甚麼王后以斯帖會對他這麼好,也不曾想,神在他身上有甚麼旨意。至於在朝門遇到末底改,對他不理不睬,使他的胃一陣子不舒服;朋友們的處方是一棵七十五呎的高樹,求王把末底改給吊起來。(斯五:9-14
  惡人只想到自己,在得意時,不曾想到意外事會發生。── 于中旻《以斯帖記箋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