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伯记第十八章拾穗
【伯十八1】「书亚人比勒达回答说:」
〔暂编注解〕比勒达见约伯如此蔑视朋友的意见,就非常生气。他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感情,就对约伯大加责骂,想威胁他就范。他为恶人的结局勾画了一幅空前可怕的图景,暗示约伯,如果他不改变做法,结局将更惨。比勒达认为约伯已经成为恶人(第5
21),是邪恶的化身。对待一个如此堕落的人来说,无论什么惩罚,都不算过分。
1∼4 “算为畜生”。比勒达恨约伯以强烈的话语批评他和另外两个朋友。参看第十二章7至9节的脚注。
1-4比勒达斥责约伯喋喋不休,而且自视过高。
比勒达第二次发言,言词远不若以利法含蓄,历述恶人遭逢苦难,不幸乃行恶的证据(5∼21节)。
在这场对话中,约伯因敢于探索,逐渐见到新的亮光,是前人所未发现的。
【伯十八2】「“你寻索言语要到几时呢?你可以揣摩思想,然后我们就说话。」
对约伯说话时是用复数的「你们」(吕译)。昆兰第十一洞穴的约伯记他尔根读作单数(和合、思高、现中),但马所拉经文有一复数代名词在你们(吕译)眼中(3b节),把比勒达是在对他两个同伴、而不是对约伯说话的可能性排除了。七十士译本与武加大译本(Vulg.)神秘的「停止」在思高、钦订本留下它们的痕迹,「你们要多久才会停止讲话呢?」现代以寻索(和合、RSV;参吕译「搜剔」)、「抑制」(NEB)、「阻挠」(董姆)、「网罗」(纪劳、彭马文)等取代「停止」,是想要了解仅见一次的字 qnsy 的尝试。——《丁道尔圣经注释》
〔暂编注解〕「寻索言语」:即胡乱说话。
要到几时?比勒达责备约伯话太多。他先前也有过类似的责备。原文主语用第二人称复数的原因不明。可能比勒达认为约伯有同伙在场。或他不是对约伯一个人说话,也是对与约伯有相同看法的人说话。
揣摩思想。即观察,注意,思考,少说多想。然后我们从容不迫地答复你的话。
●「寻索」:「以言语设立陷阱」的意思,原文是复数,比勒达把约伯当成「一类人」(可能是玩弄语言的恶人)看待。
【伯十八3】「我们为何算为畜生,在你眼中看作污秽呢?」
比勒达关心自己的名誉过于满足约伯的需要;当然,约伯曾经鄙视地作这样的陈述(如:十二2,十七10),理当提出答复;但是比勒达却继续作约伯恰当地抱怨的事,落井下石(六14、21,十二4,十三4,十六2)。——《丁道尔圣经注释》
约伯视朋友为污秽的畜生(「污秽」taman,意「愚蠢」;「畜生」behemath,意「牛群」,可包括其他家畜,如猪豕,象俗语:「蠢如猪」)。──马有藻《揭开痛苦的面纱──约伯记诠释》
〔暂编注解〕“污秽”即愚蠢。
「污秽」:或作「愚蠢」。
畜生。比勒达可能指约伯在伯12:7中的话:走兽也必指教你们有关神的事。本节大意是约伯没有重视他们自以为有智慧的看法。
污秽。约伯并没有这样说他的朋友们。这是歪曲事实。
●「污秽」:「被禁止」。
【伯十八4】「你这恼怒将自己撕裂的,难道大地为你见弃,盘石挪开原处吗?」
一个没有概念的发言人总是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没有一个牧者会嘲弄一个受苦的人,以对方的话来回敬他;然而,这正是比勒达所作的。在十六9,约伯曾经说神是那折磨他的、将他撕裂;比勒达却回答说:那以不必要之恼怒将自己撕裂的,正是约伯自己(假设这些话是呼格的,这是大部分解释者所接受的)。在十四18,约伯可怜地说到最坚固的峭壁被磨耗了;比勒达嘲弄说:「难道整个宇宙都得改造来满足你吗?」316——《丁道尔圣经注释》
〔暂编注解〕比勒达质问约伯:是不是他认为自己非常特殊,连人有罪必受罚这条自然律一样可以放诸天下而皆准的法则,也会因约伯的缘故而改变?
难道宇宙的秩序会因约伯的愤怒而变更么?
将自己撕裂。可能是指伯16:9,说神“发怒撕裂”他。
为你见弃。世界的轨迹会按你的愿望而改变吗?约伯是在疵心妄想(见伯3:3-6)。比勒达的责备并非完全不公正,但他没有考虑到苦难给约伯的思维所带来的影响。
●「你这恼怒将自己撕裂的」:意思是「撕裂约伯的不是神,乃是约伯的忿怒」。也暗示约伯如同没有理性的野兽一般,甚至会撕裂自己。
◎比勒达大概很不满意约伯对他们的「不够尊重」,所以强而有力的回击。我们会在乎我们的自尊过于别人的苦难吗?
◎比勒达责备约伯太过自我为中心,希望宇宙为他改变。这一点的确是约伯的问题,虽然情有可原。我们会不会也很自我为中心,常常望神显出超自然的神迹,只是我们了我们个人的理由?
【伯十八5】「“恶人的亮光必要熄灭,他的火焰必不照耀。」
〔暂编注解〕「亮光」:象征昌盛与快乐。
这里显然以一段格言开始,说恶人一定会遭灾。本节可能指阿拉伯人好客的习惯。为了接待客人,他们的火一直烧着(见箴13:9;24:20)。
5-10恶人的道路暗淡无光,陷入自设的网罗。
5∼21 比勒达形容“邪恶”之约伯的结局为:被“死亡的长子”(13节;即致命的疾病)吞吃,被世人遗忘(16∼19节),被神咒诅(硫磺,15节,象征被神咒诅;比较创一九24;申二九23)。
5-21以恶人的祸患来描述约伯的命运。
【伯十八5∼7】这个黑暗不是阴间的幽暗(像约伯记中经常出现的)而是日常生活中房屋里面亮光的熄灭。第7节可能含有一个不同的比喻,描绘的是恶人被自己的计谋绊倒,这是更肤浅之「智慧」商贩的陈腔滥调。从「把他推倒」(AV;参 RSV,吕译注)变成将他绊倒(和合、吕译、现中、NEB;参 LXX),需要重新排列希伯来文子音,第7a节较好的译法是:「他运动员的步调变成慢吞吞地走」(参思高、现中),预示出第11节及下的疾病。——《丁道尔圣经注释》
【伯十八5∼21】根据比勒达的看法,道德次序──这是约伯正在推翻的──就像大地与山岭一样屹立不摇;恶人的灭亡也一样是根据严密的法律。比勒达吟诵了一篇长诗,是关于灾难追上恶人的。有点奢华的格调,凡是论证在内容上所缺少的,它全都以修辞学补足了。也极讽刺的是:约伯最后将会默察神在大自然中的工作,重新发现祂的公平。这里有一大堆不调和的图像被汇集在五或六首不同的诗歌中:黑暗:(5节及下)、狩猎(8节及下)、疾病(11节及下)、抢劫(14节)、干旱(16节)、无儿无女(17节及下)。——《丁道尔圣经注释》
【伯十八6】「他帐棚中的亮光要变为黑暗,他以上的灯也必熄灭。」
〔暂编注解〕在东方人看来,灯火的熄灭象征着完全的毁灭。屋里点着灯,炉里烧着火,表明主人的财产完好无损。而财产遭到破坏时,灯火就熄灭了(见伯21:17)。
【伯十八7】「他坚强的脚步必见狭窄;自己的计谋必将他绊倒。」
恶人的路多「困难」(yeseru
字根sarar,意「抽筋」,喻「多难多灾」,中译「狭窄」),甚多计谋作茧自缚(18:7),或中了他人的诡计(18:8∼10),使他惊恐非常,生活在四面楚歌、杯弓蛇影之中,至终引至「惊吓的王」(喻死亡)那里去(18:11∼14)。──马有藻《揭开痛苦的面纱──约伯记诠释》
〔暂编注解〕必见狭窄。比喻活动范围将会缩小,行动受到约束,能力受到限制。
自己的计谋。见伯5:13;诗7:14-16;9:16;10:2;何10:6。
有人认为7-13节是指打猎时的不同技巧和方法。在第7节中,一群人出现在一个森林里,追赶前面的猎物,逐渐缩小包围圈。8-10节描写抓捕猎物的网罗,圈套和陷阱。第11节暗指咆哮的猎犬凶狠地追逐猎物。12节和13节描述最后捕获猎物。这种解释似乎有些主观。比勒达采用一系列比喻,可能是为了强调猎物最终肯定会捕获。
【伯十八8】「因为他被自己的脚陷入网中,走在缠人的网罗上。」
〔暂编注解〕网罗。见诗7:15;9:15;35:8;57:6;箴26:27。恶人设计害人,反而毁了自己。
【伯十八8∼10】这几节经文中用了六个不同名字的狩猎装置,想要明确地辨认这些装置的全部项目仍然是不可能的,稍为比较一下通行的译本很快就会知道了。——《丁道尔圣经注释》
【伯十八9】「圈套必抓住他的脚跟,机关必擒获他。」
〔暂编注解〕圈套。捕鸟网。
机关。“陷阱”。用来抓贼的。
●「圈套」、「机关」:都是「陷阱」、「网罗」的意思。
【伯十八10】「活扣为他藏在土内,羁绊为他藏在路上。」
〔暂编注解〕比勒达用他能想到的所有词汇,来描述抓捕的技术。在古代文献中记录着各种各样抓捕的方法。
●「活扣」:陷阱的一部分。
●「羁绊」:也是「陷阱」、「机关」的意思。
【伯十八11】「四面的惊吓要使他害怕,并且追赶他的脚跟。」
如果这一节是接续狩猎的比喻,我们不需要因为一个已经被六种不同陷阱捕获的人竟然还在奔跑而惊慌。如果惊吓是外面的仇敌,他们可能是动物、人或鬼魔;如果是里面的惧怕,比勒达就是在重复以利法在十五20及下的论点。虽然这首诗是以复数开始的(5a节),它在这里却变成了单数;但是,如果他是集合用语,或总称,字面的意义「分散」(AV 边注)就可以成立;不然追赶就是完全正确的。一个异想天开的比喻是由艾立克(Ehrlich)在他驰名的 Randglossen 所提出的,说它的意思是「在他的脚上撒尿」,虽然被董姆所轻视(p.263),却又因德莱维317而再度流行,并且,很遗憾地,它溜进新英语圣经中。——《丁道尔圣经注释》
〔暂编注解〕11-21恶人遭遇恐惧(11)、疾病(12-13)、死亡(14)、绝嗣(15-19)的结局。
【伯十八12】「他的力量必因饥饿衰败,祸患要在他旁边等候。」
〔暂编注解〕「他的力量必因饥饿衰败」:可意译作「苦难急切地要降在他身上」。
恶人除了受苦以外,还要挨饿。
【伯十八13】「他本身的肢体要被吞吃,死亡的长子要吞吃他的肢体。」
〔暂编注解〕「死亡的长子」:指致死的疾病。
他本身的肢体。直译是“他身体的一部分”,即肢体。
死亡的长子。死亡的儿子似乎指疾病,即导致死亡之子。“死亡的长子”指特别严重的疾病。可能直接指约伯和他的苦难。
●「长子」、「王」(14节):都是「最高的身分」之意。
●「死亡的长子」:可能是指阴间的使者,或者是一种疾病的名称。
【伯十八13 死亡的长子】盛行的看法认为约伯所描述的是个致命的病症。乌加列文献提到一个名叫「死亡」(摩特)的神祇,是阴间的统治者;但却没说他有长子。这长子按逻辑应该是瘟神雷谢夫;他有时被等同于美索不达米亚的冥界的统治者匿甲。可惜文献没有表示雷谢夫世系如何。──《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伯十八14】「他要从所倚靠的帐棚被拔出来,带到惊吓的王那里。」
如果身体是个帐棚,它的倒塌意味着死亡,见四21的注释。惊吓的王,这个无从比较的词组是死亡的另一个暗示;重复使用相同的希伯来字惊吓,将第11∼14节标示为一个单元。——《丁道尔圣经注释》
〔暂编注解〕「惊吓的王」:指「死亡」。
从……帐棚被拔出来。即失去了住宅。
惊吓的王。可能指死亡。
●「惊吓的王」:应该是指「死亡」。
【伯十八14 惊吓的王】摩特在乌加列神话中是惊吓的王(NIV:「恐怖的王」)。「惊吓」最有可能是摩特所差遣来打击世人的邪灵群。美索不达米亚和希腊都视邪灵群为针对活人的恐怖事物。──《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伯十八15】「不属他的,必住在他的帐棚里,硫磺必撒在他所住之处。」
既然这是说到强迫住在一个外国人的帐棚中,这与第14节可能暗示着被盗贼所囚禁,而第15b节或许是暗示由入侵者所造成的蹂躏,或者他是开始描绘继续发生的自然灾害,就像在创十九章的那样。——《丁道尔圣经注释》
〔暂编注解〕「不属他的」:或作夜间的怪物」(参赛34:14)。
不属他的必住在他的帐篷里。含义不明。可能指陌生人住到他家里。
硫磺。可能指平原城市的毁灭(创19:24),或指约伯的财产被“神从天上降下火来”烧掉(伯1:16),或只是用硫磺象征毁灭。
【伯十八15 硫磺】硫磺产于有火山活动的地区(如:死海一带),燃烧时产生有毒气体二氧化硫。硫磺经常与神的忿怒相连(见:赛三十33;结三十八22的注释)。土地经硫磺烧过便寸草不生(见:申二十九23注释)。──《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伯十八16】「下边,他的根本要枯干;上边,他的枝子要剪除。」
〔暂编注解〕见伯14:8。也是比喻完全的毁灭。
【伯十八16∼20】比勒达一再地使用这陈腔滥调,将坏人比拟成一棵枯萎的树(参八11及下),讲了一个浅显易懂的讽喻,这方法约伯(十四7及下)与以利法(十五30)也用过,明显地暗示约伯的丧亡,这种残忍是不可思议的。最后的光景──「没有苗裔、没有后代……也没有残存的人」(吕译)──是最糟的。比勒达列举了以色列人对于生与死最害怕的一些事情,作为被神弃绝的表征;这类的事情将不敬虔的人与好人分别出来,并且警告其余的人(20节)。论及「西方人」与「东方人」(思高、现中;参吕译注)的可能同样适合于老年人与年轻人(AV)。——《丁道尔圣经注释》
【伯十八17】「他的纪念在地上必然灭亡;他的名字在街上也不存留。」
〔暂编注解〕纪念。恶人去世时,世界不会觉得有什么损失(见诗34:16;109:13)。
在街上。即从世界消失。
●「记念」:「回忆」、「记忆」。
●「他的记念」:「对他的记忆」、「关于他的回忆」。
【伯十八18】「他必从光明中被撵到黑暗里,必被赶出世界。」
〔暂编注解〕约伯视能享受舒畅的退隐之地(见伯10:21
22;17:16),比勒达却描述为约伯因罪而被放逐之所。
【伯十八19】「在本民中必无子无孙;在寄居之地也无一人存留。」
〔暂编注解〕恶人将无家可归,到处流浪。他在本国和暂居之处,都没有留下后裔。比勒达可能指约伯子女的丧生。
【伯十八20】「以后来的,要惊奇他的日子,好像以前去的,受了惊骇。」
〔暂编注解〕「以后来的 ...... 以前去的」:应译作「西方来的 ...... 东方来的」,因为上文提到恶人再无人纪念,自然不会有后来的人惊奇他的结局。这些西方人和东方人都与恶人属同一时代,代表世上的人。
以后来的。被解释为后代。“以前去的”希伯来语是qadam,指“在前面的”,“面对”。故可解释为“当代的人”。有些人把这两个分句解释为“从西方来的”和“从东方来的”,可能是对的,但其他地方没有用上述形容词来指这些地区的人。
●「以后来的」:指「西方」。
●「以前去的」:指「东方」。
●「以后来的....以前去的」:「东方的....西方的」,表示与约伯同时代世上的人。
【伯十八21】「不义之人的住处总是这样;此乃不认识 神之人的地步。”」
比勒达对不义之人的住处之描写,证明他多么专注在外在的事物上。所列举的事与约伯记一章、二章太类似了,不会被人忽视。但这篇讲章击不中目标。对一个具有坏真心的人而言,它可能会奏效;但是他们尽一切的努力想揭露出来的,约伯却是一样也没有。——《丁道尔圣经注释》
〔暂编注解〕「地步」:收场。
比勒达本章的责备没有什么新意。他只是用强烈的措辞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即约伯的苦难是他自己犯罪的结果。比勒达发火的部分原因是他感到自己以前的劝戒如同对牛弹琴,没有发挥作用。比勒达可能已经乱了分寸,只好用严厉的话来弥补这种缺欠。
●「地步」:「立足之地」、「地方」。
◎这里讲的灾祸跟约伯遭遇的相当类似,可能暗示约伯就是恶人,所以遭此恶人应得之报应。
◎比勒达在此也不再提起悔改可以得救的事,大概是已经对约伯失望了。
【思想问题(第18章)】
比勒达这次发言与上次(8)的在语气上有什么分别?他不留情、不体谅的斥责有否收到正面的效果?他的失败可否作为教师或辅导员的监戒呢?
──《串珠圣经注释》
【暂编注解数据源】
《启导本圣经注释》․《雷氏研读本圣经注释》․《串珠圣经注释》․《SDA圣经注释》․《蔡哲民查经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