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伯記導論拾穗
約伯記提要
壹 詩歌書的第一卷
一 約伯記是詩歌書的第一卷。聖經中被稱為詩歌書的有約伯記、詩篇、箴言、傳道書、雅歌等五卷。耶利米哀歌本來也是一卷詩歌,可是它被算為耶利米書的附錄,也有古卷稱之為‘耶利米書卷二,’所以不列在詩歌書中。
二 詩歌書的內容是神的子民在生活中所得的各種屬靈經歷,受聖靈的感動,藉著詩句,向外傾吐。所以聖經中的詩歌並不是抽象的、空想的、不切實際的。
三 約伯記不全是詩歌體裁。一章、二章和末章七至十七節都是散文。
貳 希伯來詩歌的結構
希伯來詩歌是非常特別的,它的結構並不注重在音韻、音節或音調等,乃是特別注重在意義的並行、重複和重疊。例如:
一 同一個意義從正面和反面的詩句並行的說出來:
你要專心仰賴耶和華,
不可倚靠自己的聰明。(箴三5。)
二 同一個意義從類似的詩句重複的說出來:
耶和華又要給受欺壓的人作高臺,
在患難的時候作高臺。(詩九9。)
使智慧人聽見,增長學問;
使聰明人得著智謀。(箴一5。)
三 相對的意義從相對的詩句並行的說出來。
義人的紀念被稱讚;
惡人的名字必朽爛。(箴十7。)
四 不同的意義從並行的詩句像砌磚一般重疊起來,進展到最終最高的意義:
戲笑父親,
藐視而不聽從母親的,
他的眼睛,必為穀中的烏鴉啄出來,
為鷹雛所吃。(箴三十17。)
所有在地上的,
大魚和一切深洋,
火與冰雹,
雪和霧氣,成就祂命的狂風,
大山和小山,
結果的樹木,和一切香柏樹,
野獸和一切牲畜,
昆蟲和飛鳥,
世上的君王和萬民,
首領和世上一切審判官,
少年人和處女,
老年人和孩童,
都當讚美耶和華!(詩一四八7~12。)
五 此外,有的詩歌是上述幾種的結構方式所合成的,極為錯綜複雜,尤其在譯文中很難看出它詩的結構:
我求你兩件事,
在我未死之先,不要不賜給我;
求你使虛假和謊言遠離我;
使我也不貧窮,
也不富足,
賜給我需用的飲食;
恐怕我飽足不認你,
說,耶和華是誰呢?
又恐怕我貧窮就偷竊,
以致褻瀆我神的名。(箴三十7~9。)
也有的詩歌是以一句特出的詩句一再作詩歌中的重複句:
你們都要讚美祂!(詩一四八。)
祂的慈愛永遠長存!(詩一三六。)
也有的詩歌是以希伯來文的二十二個字母,順著次序,作詩歌中每節首字的第一個字母。耶利米哀歌一章首節首字的第一個字母是‘奧拉夫’(A),二節首字的第一個字母是‘培史’(B),三節首字的第一個字母是‘祈梅耳’(G)…以下類推。
參 書名和著者
一 本書中的主要人物當然是約伯,所以名之為‘約伯記。’
二 ‘約伯’的原意即‘遭痛恨’或‘受逼迫。’因為他是‘完全正直,敬畏神,遠離惡事,’所以他遭受了撒但的痛恨和逼迫。
三 有不信者不信約伯真有其人,真有其事。可是神自己兩次證實約伯確有其人:‘耶和華的話臨到我說…其中雖有挪亞、但以理、約伯…雖有挪亞、但以理、約伯在其中…。’(結十四12,14,20。)聖靈也證實約伯記中的記載是正確的,祂藉著雅各說,‘你們聽見過約伯的忍耐,也知道主給他的結局,明顯主是滿心憐憫,大有慈悲。’(雅五11。)
四 本書著者是誰,解經家對此意見各異。有的說是先知以賽亞,有的說是神人摩西,有的說是約伯自己。但根據三十二章十五至二十二節的語氣看來,本書著者極可能是以利戶,因為在那記事的情形中,他自稱是‘我。’
肆 時代時間和地點
一 約伯所處的時代,解經家一致認為很早,極可能是在亞伯拉罕、以撒或是雅各的時候,而最遲也絕不能在摩西之後。因為:
(一)他在他的族中好像是一位祭司,向神獻祭,為人贖罪,(一5,)這種事如果在神賜律法之後是不可能的。他所獻的是燔祭,這是在律法時代之前早有的一種祭,(比較創八20,二二13,三一54。)
(二)他與幾位朋友辯論時,從沒有題到出埃及時的神跡,又論到罪的問題時,也從沒有引用神的律法。
(三)他的年齡可能是二百一十歲,因為他在受試煉之後,又活了一百四十歲,而這是‘耶和華賜給他的,比他從前所有的加倍。。’(伯四二10,16。)這樣的高齡,是在列祖的時期裡才有的。
(四)他有大群的牛、羊、駱駝、驢以及僕婢,(一3,)這正是列祖時期的情形。(比較創十二16,十三5,二四35,二六14,三十43。)
(五)他在本書三十一章二十六、二十七節中題起拜日、月的事,這是最早、最原始的拜偶像的形式。
二 本書內容所包括的時間大約不到一年。
三 約伯所住之地是烏斯,在以東的南部,亞拉伯曠野之西,與迦勒底相連。烏斯是屬以東。(哀四21。)
伍 幾處可注意之點
一 ‘耶和華問撒但說,你曾用心察看我的僕人約伯沒有?在地上再沒有人像他完全正直,敬畏神,遠離惡事。’(伯一8。)神的兒女的生活和神的榮耀有關。像約伯那樣的正直、敬虔、聖潔,正是神在撒但面前的無上榮耀。
二 撒但在神面前晝夜控告信徒,(一9,二4,啟十二10,)他過去如此,今天亦然,直等到有一天他‘被摔下去。’他對於那些冷淡的和退後的信徒們,認為在神面前根本不值一題;惟獨對於那些愛主的和追求的信徒們,他從不肯放鬆,晝夜控告。神為要證實祂的兒女們的忠誠,有時許可撒但攻擊他們,只是加以限制。(伯一12,二6。)所以,一個跟隨主走十字架窄路的信徒遭遇了歧視、患難和逼迫,本不是希奇的事。正當受試煉的時候,他應當一面注意隱藏在人、事、物背後的仇敵-撒但,一面從中尋找‘效力’和‘益處。’(羅八28。)
三 神的目的是要約伯經過試煉,信心更堅固、更寶貴。撒但的目的是要約伯遭受患難而棄絕神。神終於得到勝利,因為約伯經過試煉和教育以後更認識神。(伯四二5。)撒但從始至終是失敗的,因為約伯雖然經過剝奪和擊打,加上他妻子的催逼,他仍守住純正,沒有棄絕神。(一21~22,二10。)他曾明確的表示:‘祂雖殺我,我仍信祂。’(十三15,直譯。)這是約伯一生中最可貴的地方,值得我們學習的。
四 可是約伯在他學習功課的過程中,也有他失敗的一段。當他的朋友來了,為他悲傷,放聲大哭,想給他安慰,他卻開始可憐自己,並且覺得他受苦是冤枉的,因此就厭世而咒詛自己。當他們堅持約伯是一個偽善者,受苦是因著隱藏的罪,需要悔改,他卻開始辯護自己是無罪的,並且自義,因此還以為神無故的苦待了他。
‘與哀哭的人要同哭’是應該的,可是出乎肉體的溫情和天然的體貼,反使人生出自憐和自怨。給人勸慰和幫助是應該的,可是若不依照神的心意而一味堅持自己的見解,反使人自高和自義。多少的時候,我們對人作了約伯的朋友,不只沒有解決人的難處,反而使他增添錯誤。
五 約伯的朋友的話語,可以說動機都是好的,也是有道理的,可是不能應用在約伯的事上,所以不能滿足他的需要,也不能解決他的難處。
以利法所說的話是根據于他超然的、非常的經歷。(四12~16。)他以為別人(特別是約伯)沒有遇見靈,身上毫毛沒有直立起來,沒有得到默示,那只有低頭領受像他那樣有經歷的人的斷案和指示。當他斷定約伯受苦的原因時,他認為約伯理應謙卑折服。今天我們也會看見,有的人往往有了一次屬靈的經歷,就看自己是一個了不起的人物,能夠憑他那次所學的解決一切的事。這樣的人多半是主觀的、武斷的、忍心的、剛硬的,不容易接受別人的意見的。
比勒達的話語是根據于一些普通的遺傳和古諺。(八8~10。)他以為前人所說的智慧和敬虔的話都是天經地義,能夠解決一切的事。誠然,他所說的都是真理,但那是人所共知的,並沒有什麼特出的亮光,也沒有什麼醫治的安慰。(參讀九1~2,十三2,4。)今天我們也會看見,有的人往往熟悉了一些‘教’的遺傳和聖經的知識,就看自己是一位超越的拉比,可以隨便教導人。這樣的人多半是重知識過於生命,重道理過於屬靈的實際。
瑣法的話語是相當粗暴的,(十一2~3,)也是帶著咒詛的,(5~6,)並且也是高壓的。(7~12。)他說了這種話,可能使一些無知識的、浮淺的人折服,無言可答,但是對於像約伯那樣明理的人並無半點功效。今天我們也會看見,有的人往往想以屬靈的地位、無禮的態度、責備的話語、甚至以‘神的旨意’來壓倒人,要人接受他的幫助。(參讀三三7。)這樣的人多半是滿有成見和屬靈的驕傲,並且自命為認識神的,以屬靈的權威自居。
以利戶比約伯的前三個朋友好得多。他的話語是比較公正的,因為他認識神遠勝過他們。(三三12~30,三四10~30,三五5~8,三六1~16。)他雖然像那三個朋友一樣,說到約伯的遭遇與罪有關;(三四11,37,三六9;)但他更能說明神的恩典,(三三29~30,三六16,)和神在約伯身上教育的目的。(10,15,22。)所以神不把他列在前三個朋友中。(參讀四二7,9。)可是他的話語仍帶著年輕人急躁和自滿的態度,(三二5~9,12,14,)而且也沒有說得完全,因此並不能説明約伯什麼,需要神親自來說話。
六 神好像在這裡一直靜默,只讓人講話,自己卻不作聲。可是等到人無結果的辯論不能解決問題時,‘那時’(三八一)祂才出來說話。祂問約伯的問題是很清楚的,叫約伯認識祂是誰,又叫他知道他是和誰面對面。當約伯清楚解決了這兩個問題,他的自義和受冤枉的感覺全都消除了。他說,‘我從前風聞有你,現在親眼看見你。因此我厭惡自己,在塵土和爐灰中懊悔。’(四二5~6。)當人看見神的聖潔和公義,便覺得自義是愚昧的;當人看見神的恩典和慈愛,便覺得抱冤是多餘的。屬靈經歷中最寶貴的就是與主面對面,就在那一刹那間,一切問題都解決了。
七 約伯記是詩歌,其中也有預言。例如:
(一)關於基督是救贖主,永遠活著。(十九25。)
(二)關於基督是中保。(十六19。)
(三)關於基督是救贖的贖價。(三三24。)
(四)關於信徒離世與主同在。(十九26~27。)
八 約伯記是詩歌,其中也有高深的科學;雖然本書的著者和書中的人未必知道。例如:
(一)地球是懸在空中的。(二六7。)
(二)空氣是有重量可稱的。(二八25。)
(三)地面的水本應向四周沖出,但有地心吸力將它關閉。(三八8。)
(四)‘因地自轉如泥上印印。’(三八14,另譯。)亞述人和迦勒底人的印是一根圓的輥筒,(很像油印機的圓輥筒,)上面刻著人物的圖樣,本著中心的軸,輥在濕泥上,就印出輥筒上的圖樣。‘地自轉如泥上印印,’這就是說明地球是憑著地軸自轉。
九 九章十三節的‘拉哈伯’在聖經中一共題過六次。(九13,二六12,詩八七4,八九10,賽三十7,五一9。)它的字義是‘驕傲者’或‘誇大者。’它是埃及的別名,(三十7,)特別用在詩歌和預言中。
陸 信息
神的美意許可敬虔的人受撒但的攻擊,目的是要使他得到更深的造就。許多的事,我們一時不明白,但是深信萬事都互相效力,只要我們愛神,必定能得到益處。(羅八28。)
柒 鑰節
一 ‘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也是耶和華;耶和華的名是應當稱頌的。’(伯一21。)
二 ‘神所懲治的人是有福的;所以你不可輕看全能者的管教。’(五17。)
三 ‘神行事有高大的能力;教訓人的,有誰像祂呢?’(三六22。)
四 ‘我從前風聞有你,現在親眼看見你。因此我厭惡自己,在塵土和爐灰中懊悔。’(四二5~6。)
捌 分析
本書根據內容可以分作五大段:導言、約伯與三友、約伯與以利戶、約伯與神面對面、約伯的結局。
1 導言(一章一節至二章十節)
一 約伯其人。(一1~5。)
二 撒但兩次的控告。(一6~11,二1~5。)
三 神兩次的許可和限制。(一12,二6。)
四 約伯兩次遭受撒但的攻擊和兩次站住。(一13~22,二7~10。)
2 約伯與三友(二章十一節至三十一章)
一 三友的同情。(二11~13。)
二 約伯開口說話(三)-懷怨及訴苦。
三 以利法第一次的辯論(四~五)-根據自己奇異的經歷斷約伯有罪。
四 約伯第一次的答辯(六~七)-訴苦並要求慈愛。
五 比勒達第一次的辯論(八)-根據前人所說的斷約伯有罪。
六 約伯第二次的答辯(九~十)-善惡無分別,願神示以受苦之因。
七 瑣法第一次的辯論(十一)-斷約伯為犯罪者,且為說謊者。(‘誇大的話’可譯作‘謊言。’)
八 約伯第三次的答辯(十二~十四)-三友之言極為平常,不能折服。
九 以利法第二次的辯論(十五)-仍根據奇異的經歷(8)責約伯有罪。
十 約伯第四次的答辯(十六~十七)-空言無益,徒增愁苦。
十一 比勒達第二次的辯論(十八)-惡人必遭惡報。
十二 約伯第五次的答辯(十九)-責友誇己譴人;他所堅持的信心。
十三 瑣法第二次的辯論(二十)-惡人暫時興旺,終必敗亡。
十四 約伯第六次的答辯(二一)-惡人反享平康,證己受苦非因有罪。
十五 以利法第三次的辯論(二二)-曆指約伯之罪。
十六 約伯第七次的答辯(二三~二四)-指望於神。
十七 比勒達第三次的辯論(二五)-人在神面前難以稱義。
十八 約伯第八次的答辯(二六~三一)-比勒達之言徒然引人至失望,但約伯仍信靠神。
3 約伯與以利戶(三十二至三十七章)
一 以利戶加入辯論的動機。(三二。)
二 以利戶的辯論(三三~三七)-責約伯自義,並謂神是公義的,祂使人受苦是為管教。開通人的耳朵,要救其生命。
4 約伯與神面對面(三十八章至四十二章九節)
一 神第一次的話,使約伯認識祂是誰。(三八1~四十2。)
二 約伯第一次的回答。(四十3~5。)
三 神第二次的話,使約伯認識他自己。(四十6~四一34。)
四 約伯第二次的回答,自恨自責。(四二1~6。)
五 神第三次的話,對約伯三友的指示。(四二7~8。)
六 約伯遵命。(四二9。)
5 約伯的結局(四十二章十至十七節)
一 約伯的祈禱蒙悅納。(10。)
二 約伯從苦境轉回,神加倍的賜福給他。(10~17。)
——
倪柝聲《聖經提要》
神仁慈的管治與受苦──約伯記
綱要
前介
約伯是一個真實的人物
神仁慈的管治
受苦
神藉約伯向撒但挑戰
神的主宰權柄
約伯的信實
約伯的朋友們
約伯的敬畏神
對苦難的不同看法
撒種與收穫
受苦是屬靈的教育
約伯被冒露出來
以利戶的觀點
約伯看見了神
讀經:
烏斯地有一個人名叫約伯;那人完全、正直、敬畏神、遠離惡事。他生了七個兒子,三個女兒;他的家產有七千羊;三個駱駝,五百對牛,五百母驢,並有許多僕婢;這人在東方人中就為至大。他的兒子,按著日子各在自己家裡設擺筵宴,就打發人去,請了他們的三個姐妹來,與他們一同吃喝。筵宴的日子過了,約伯打發人去叫他們自潔,他清早起來,按著他們眾人的數目獻燔祭;因為他說,恐怕我兒子犯了罪,心中棄掉神。約伯常常這樣行。有一天,神的眾子來侍立在耶和華面前,撒但也來在其中。耶和華問撒但說,你從那裡來?撒但回答說,我從地上走來走去,往返而來。耶和華問撒但說,你曾用心察看我的僕人約伯沒有?地上再沒有人像他完全、正直,敬畏神,遠離惡事。
撒但回答耶和華說,約伯敬畏神豈是無故呢?你豈不是四面圈上籬笆圍護他和他的家,並他一切所有的麼?他手所作的,都蒙你賜福,他的家產也在地上增多。你且伸手,毀他一切所有的,他必當面棄掉你。耶和華對撒但說,凡他所有的都在你手中;只是不可伸手加害於他。於是撒但從耶和華面前退去。
(伯一:1~12)
「約伯回答耶和華說,我知道你萬事都能作,你的旨意不能攔阻。誰用無知的言語,使你的旨意隱藏呢?我所說的,是我不明白的,這些事太奇妙,是我不知道的。求你聽我,我要說話;我問你,求你指示我。我從前風聞有你,現在親眼看見你。因此我厭惡自己,在塵土和爐灰中懊悔。」
(伯四十二:1~6)
禱告:
親愛的天父!當我們等候在你面前,我們實在求你用你的面光照亮我們。我們禱告,願你的話語能出來並進入我們的心中,好使我們能真正更大俯伏敬拜你;因為你真是我們的神,我們的主。奉你愛子寶貴的名。阿們!
前介
約伯記被一般公認為聖經中最古老的一卷書。這故事發生在列祖的時代,可能在亞伯拉罕之後,並可肯定的,在摩西之前;並且它的寫成早於摩西所寫的五經。
我們不知道是誰寫了這卷書。很可能就是約伯本人。按照猶太人的法典,作者乃是摩西。但是最可能的,摩西並沒有寫它,雖然是他將本書引進,且列在希伯來的神聖正典中。當他從埃及逃亡寄居在米甸之地的時候,很可能在那裡他聽見了這故事。因此他將其介紹給以色列人,從而傳給了以後的世代。如果真是這樣,那麼它必是很有趣味並且是富有啟發性的;因為聖經的第一卷書不是關於以色列國而是關於一個人;這個人實際上存在于以色列國成形之前,並且無疑的,他是在以色列人範圍之外的。這事向我們顯明神的興趣是在整個人類,而不是局限在一個國家。縱然以色列人蒙主祝福;但你發現,神的興趣是在人類整體中。進而言之,若確是摩西把這卷書介紹給以色列人,那麼可以肯定的,摩西並不是一個心胸褊狹的人,好像後來世代的人把他塑造成那樣的一個頒佈律法者。
這卷約伯記被歸類為聖經中的智慧書。智慧書共有三卷約伯記、箴言和傳道書——是論到人的實際生活。它們從不同的角度來處理,卻得到相同的結論。
「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箴九:10)
「敬畏主就是智慧。」(伯廿八:28)
「敬畏神,謹守他的誡命,這是人所當盡的本分。」(傳十二:13)
所以你看見,即使它們從不同的方向來處理實際的生活,卻都得到相同的結論:敬畏主。箴言給我們看見日常的生活;傳道書給我們看見昌盛順利;約伯記給我們看見逆境苦難。然而不論人生處在順境或是逆境,敬畏主乃是智慧的開端則是共通的原則。
這一卷約伯記也被列為舊約聖經中五卷詩歌書中的一卷。除了約伯記的第一、二章,四十二章七至十七節和其它少數的片段是散文體裁之外,其餘的部份——第三章到四十二章六節——都是用詩的體裁寫成的。這是約伯記也被歸類在詩歌書中的理由。這些詩歌書都是涉及歷史歷代生活中的問題。約伯記涉及受苦的問題;詩篇涉及敬拜的問題;箴言涉及行為,亦即日常生活的問題;傳道書涉及生活中主要目標的問題;而雅歌是涉及愛的問題。但是不論在生活中有什麼樣的問題,惟有在基督裡能找到答案。
約伯是一個真實的人物
約伯這個名字,在希伯來文裡的意思是「受苦的人,被逼迫的」。在阿拉伯文中,它的意思是「回轉的人,悔改並歸向神」。約伯是一個真實的人物,住在烏斯地。這個故事不是一篇虛構的創作,而是歷史,是一個事實。我們敢於確定他是一個真實的人物,因為他的名字在聖經中的其它地方被題起。以西結書十四:14、20,題到約伯在地上三個義人之中:挪亞,但以理和約伯。我們知道挪亞是一個真實的人物,但以理是一個真實的人物,因此約伯也是一個真實的人物。在新約裡,雅各書五:11題到約伯的忍耐。所以約伯必定是個真實的人物。
這個人(約伯)住在烏斯地。烏斯的意思是「一塊柔軟、沙質的土地」。在古時候,一個地方經常是以住在那裡的人來命名。如果真是這樣,那麼我們試著在舊約裡找出有沒有人名叫烏斯,我們可以找出三個人。在創世記十:23,烏斯是閃的孫子,閃是挪亞三個兒子之一。在創世記廿三:21,烏斯是拿鶴的長子,拿鶴是亞伯拉罕的兄弟。在創世記卅六:28,烏斯是以掃的一個後代。
誰是那個住在烏斯地的烏斯呢?我只能告訴你我個人的感覺是什麼,你可以為自己下定論。很可能,那個烏斯是亞伯拉罕兄弟拿鶴的長子。為什麼我會如此想呢?因為在稍後,你看見出現了一個年輕人,而他的名字叫作以利戶,他是從布斯來的布斯人。(譯注:布斯在約伯記卅二章中文和合本譯作布西)。你發現在創世記廿二:21,拿鶴另有一個兒子名叫布斯。很可能以利戶和約伯有親戚關係。這些不過是我個人的看法,只能說是推測而已,你可以接受也可以不接受。但是不論怎樣,聖經明說,這個人住在烏斯地。
烏斯地可能是位於阿拉伯沙漠的北部。約伯住在自巴勒斯坦右側直到幼發拉底河之間的那一帶地方。他生活于列祖的時代。他是一個完全並正直的人;不是無罪的完全,而是在於他的心向著神是完全的。他是一個義人,敬畏神遠離惡事。「敬畏神」是他所以完全的秘訣;「遠離惡事」是他正直的結果。他是一個好人。事實上,在當時沒有一個人像約伯那樣的完全和正直。他是一個富有的人。他有許多的羊、駱駝、驢和僕人。很可能他是一個酋長,一個王子或者甚至是個國王。他是東方智慧人中的一個,而他在東方人中為至大。「東方人」這個名詞是指著那些住在從埃及到幼發拉底河之間的人,他們以他們的智慧聞名於世。當基督降生的時候,智慧人從東方而來;最有可能的,約伯是在東方智慧人的行列中,而他在東方人中為至大。並且他是一個事奉神的人;因為神一再的說:「我的僕人約伯」。
在列祖時代,一個家族的家長就是這個家的祭司。在作為家族祭司的職份中,他要為他的兒女獻祭替他們贖罪。約伯有一個很美滿的家——七個兒子,三個女兒——成員個個都很好。這些兄弟和姊妹都彼此相愛,一家人團在一起,真是個快樂的家庭。在地上人們所期望的,約伯是最好的榜樣。
神仁慈的管治
約伯記是有價值的一卷書。我們可以從這卷書中學習到許多重要而實際的功課;但對我而言,這卷約伯記的中心教訓乃在於神的主權和管治。我們的神是創造者。他是宇宙的主宰。政權是屬於他的。在以斯帖記裡,我們說過,是從一個隱藏的方式中,我們發現神向著他悖逆的百姓而有的神聖的眷顧。那乃是神政權管治的一部份。而在這卷約伯記中,你看見神那道德的管治或神那仁慈的管治臨到一個他所愛的人身上。
神的管治在宇宙中是一件極大的事。這一件事是我們所必須看見的。他是神;因此,政權是在他的手中。他管理並統治萬有。他的管治是合法的並且是良善的。合法性說出他有權來統治、來管理。他有權來作任何他喜歡的事,而沒有任何人可以來質問他。這是合法性的特質。但是同時,他的管治是良善仁慈的;因為那是與我們有益處的。
「耶和華說,我知道我向你們所懷的意念,是賜平安的意念,不是降災禍的意念,要叫你們末後有指望。」(耶廿九:11)
大衛說:「神阿!你的意念向我何等寶貴!其數何等眾多!」(詩一三九:17)
因此,我們知道神向著我們的意念是仁慈的,是良善的。他向著我們的管治是賜平安的,不是降災禍的。然而,因為他的意念高過我們的意念,並且他的道路高過我們的道路,許多時候我們不能領會,以致懷疑他的管治和對付。我們喜歡問:「為什麼?」我們要神給我們一個解釋。一面來說,凡是我們無法解釋的,我們都不會接受;而許多時候,我們甚至會反叛。這就是人。可是我們必須瞭解神不需要向我們解釋每一件事。他對每件事都有他的理由,但是他不需要來解釋;而即使他解釋了,也不見得就解決了我們的問題。對於我們有關乎神的管治上的問題,解決的辦法不在於問「為什麼」,而在於「是誰」。若是我們看見了他,若是我們認識人——他是誰——那麼,每一件事都解決了。不幸的,這對我們來說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
受苦
在這卷約伯記裡,神的管治是特別和受苦這個問題連在一起的。受苦是所有世代的一個問題。為什麼要受苦?是否神要我們受苦?誰該受苦?受苦的結果是什麼?神並不要我們受苦。他向著我們的意念是賜平安而不是降災禍。那麼為何在地上會有受苦的事呢?當然,若是我們要追溯到源頭,我們必須看見苦難乃是罪的結果。當罪進入了世界,立刻,地就受了咒詛,苦難就開始了。男人要汗流滿面才得糊口,而女人要在生產上多受苦楚。一般來說,受苦是罪的結果。因為罪,受苦是在這地上生活的常態。
感謝神!他能化苦難為益處。今天對神的兒女來說,它是有教育意義的。神使用苦難來使他的兒女成熟,好使他們長大得著兒子的名分。只有神能作這事,而他正在他所愛的人身上作。不幸的,我們經常不能領會。我們認為自己不應該受苦。為什麼神不使我們順利興盛?有些時候我們甚至認為他沒有照著他所應許的來作。我們感覺如果我們敬畏他,我們一定會蒙他賜福。若是我們跟著他,遵行他的旨意,就不會有苦難臨到我們;因這緣故,我們就因主跌倒了。
親愛的弟兄姊妹們!不因主跌倒是我們必須學習的一個非常基本的功課。事實上,因主跌倒不是一個初蒙恩的人,也不是一個在基督裡的嬰孩的經歷。對於一個在基督裡的嬰孩,你絕不會被主絆倒,因為所有你受的苦都是由於自己的罪,自己的肉體等類的原因。所以那不是主使你生氣而跌倒。許多時候我們認為是主使我們跌倒了。不!乃是你自己的罪,你自己的肉體和世界,而不是主。但是對那些真正愛主的人,並且是百分之百的為著主的,有些時候主就不照著他所應許的來作。他們有一切的權利來期望神來作某些事,可是他卻不作;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因主跌倒成為一個很大的問題。
施洗約翰幾乎因主跌倒了。他是一個認識主的人,他是主的先鋒,為主作了美好的見證,而他滿心期望主來作一些事。他有一切的權利作如此期望。主為其它的人行事,卻是沒有為這些最親近他的人行事。主說:是的!我的確正在作這些事——我醫治病人,使瞎眼的眼睛得開,使死人復活——但是我卻不為你行事。若你不因我跌倒,你就有福了。(參看太十一:2~6)
約伯這個人有一切的權利來期望祝福他而不是使他受苦。可是他卻受了苦,而他就因主跌倒了(因主而生氣了)。然而,在以後,我們看見這人如何的蒙福,因他在末不再向主生氣了。
以上只是一些大概的描述,我們現在要進入約伯記主題。
神藉約伯向撒但挑戰
約伯記的頭兩章是散文式的敘述。有一個人名叫約伯,住在烏斯地。我們已經題過他是一個尊大的人——可能是酋長,王子或是國王——是個認識神,敬畏神,生活行為正直的人;並且神也確實大大的祝福了他。然後這場景忽然從地上轉移到天上的某處。神有他設立天庭的日子;但這天庭很可能不在第三層天上(神的寶座永遠安置的地方),因為撒但已經從第三層天上被趕逐出去了。所以你看見在諸天的境界中(例如在以弗所書裡題到屬天的境界),「某一天」,神臨到他設立的天庭裡,所有他的天使,就是服役的諸靈,都來侍立向神呈報。這是神的政府;而這些名詞都是用人類能領會的方式來敘述表達的。
儘管撒但事實上已背判了神,他仍然是神的僕人。他仍然是一個服役的靈。他也在那些來到神面前侍立呈報的天使之中;就在那裡,神用約伯來向他挑戰。神說:「你從那裡來?」撒但說:「我從地上走來走去,往返而來。」那就是撒但在作的事,他不是個遊客,而是個控告著,一個吞吃人的。他遍行全地為要殺害和吞吃。那就是撒但的意念,而他從不會漏掉或放過任何人。可是神知道他,而向他挑戰說:「你曾用心察看我的僕人約伯沒有?地上再沒有人像他完全正直,敬畏神,遠離惡事。」
弟兄姊妹們!神會不會在撒但面前以你為傲呢?你知道,我是不夠格的。神不能用我來向撒但挑戰,因為在我身上有太多的漏洞。但是約伯必定是個何等的人,神竟然能夠用他來挑戰撒但!在世上的所有人,約伯是撒但用心察看的目標。他是撒但所要吞吃的那一個人。所以神給他一個機會,「看你能不能吞吃他!」
撒但是如此的狡猾。他說:是的!約伯是完全的,他是正直的,他也確實敬畏神;可是他豈是無故的敬畏你呢?你豈不是四面圈上籬笆圍繞他,你也賜福給他。他愛你並不是因為你。他敬畏你是因為他得著的好處。若是你將圍護他的籬笆除去,讓我來攻擊他,他必當面咒詛你。撒但是何等的狡猾又是何等的留心觀察!神說,「好,你可以去試試!」
神的主宰權柄
弟兄姊妹!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是我們應該明白的:為什麼我們不能解釋今天地上的許多事情?乃是因為今天發生在地上的事情不僅僅是屬地的。在地上的事物中包含了屬天的境界,但是我們所看見的只是屬地的。並且因著我們所接觸的只是看得見的——我們看不到那看不見的——因此就無法解釋了。我們是無法用一個屬地的眼光來解釋地上的一切事物。我們必須不僅用一個屬地的眼光,並且還要用一個屬天的眼光來解釋事情;因為天也參與在地上的事物中。
我們需要記住的另一件事就是神的行政管治。雖然撒但被稱作這世界的掌權者,若沒有神的許可他就不能作任何事。當神在約伯周圍圈上籬笆,撒但就不可能潛入。若是神不許可他,即使是約伯的一隻羊或一匹驢他都不能動。神的行政管治是如此的仁慈;我們是何等的喜愛神的行政管治!有時候,當我們提到神的行政管治,我們就害怕;但是事實上這乃是最蒙福的事。若不是因為神的管治,我們如今會在那裡呢?即使是我們的頭髮也被數過了(編了號)。即使當一隻不值錢的鳥掉在地上,神也與他一同落下。神與牠同在。這值得我們想一想!
你記得那故事,當主耶穌對彼得說,撒但要求得著許可來篩你們。(參路廿二:31)——神給他許可,但是主說,「我已經為你祈求,叫你不至於失了信心。」弟兄姊妹們!我不知道該說什麼。神的行政是一件極大的事!我們每日都生活在他行政管治的眷顧之下。若沒有他的許可,沒有任何事能發生在我們身上。但是有時候,為著一個緣故,他的確許可一些事情發生,為使我們完全,使我們成熟,來領我們進入兒子的名分。
約伯的信實
神許可撒但來攻擊約伯,而撒但的手段是何等的可怕!何等的殘忍!他毫無憐憫,毫不同情。在一天之內,約伯所有的一切都失去了。不僅是牛群、駱駝、羊群、僕人,甚至他所有的兒女都在同一天中遇害了。壞消息接踵而來。當約伯聽見之後,他便剃了頭,伏在地上敬拜神,說:
「我赤身出於母胎,也必赤身歸回;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也是耶和華;耶和華的名是應當稱頌的!」(伯一:21)他並不因而犯罪敵擋神。
又有一天神在他的天庭上,撒但也來侍立在眾天使中。神再一次的向撒但挑戰說,我已經給你許可而你也已經作了。你看見了什麼?他有沒有當著我的面咒詛我呢?哦,撒但是何等的狡猾!他說:「人以皮代皮,情願舍去一切所有的保全性命。你且伸手,傷他的骨頭,和他的肉;他必當面棄掉你。」不要期望撒但會有一絲的憐憫。神說:你可以這麼作,只是不可害他的性命,容他存活。他在你的手中,你可以作任何你想作的事,只要存留他的性命。神對他的僕人有信心。所以撒但立刻前去用毒瘡來攻擊約伯。有些人認為那是一種稱作象皮腫的麻瘋病,因為他全身腫脹;他的腿好像象腿一樣。因這緣故,他成了一個被棄絕隔離的人。他不能住在家中,必須住在所居之地的外面;在極大的痛苦中,住在人們焚燒垃圾的荒堆之處。所有的人都離開了他,甚至他的妻子都說:「你棄掉神,死了罷!」你還有什麼指望呢?而約伯卻說:
「我們從神手裡得福,不也受禍麼?在這一切的事上,約伯並不以口犯罪。」(伯二:10)
感謝神!在這裡有一個人,神可以用他來向撒但挑戰,而使撒但啞口無言。這一個人並不犯罪。他敬畏神,他敬拜神;他從神的手中得福,也從神的手中受禍;他不咒詛神或是犯罪得罪神。這只是開始,是一個開場白,並不是這個故事的結局。
約伯的朋友們
約伯的三個朋友聽見了,他們就來安慰他。這些朋友們從巴勒斯坦那地的外側,就是埃及到幼發拉底河(伯拉大河)之間那一帶地區而來。他們必定是東方的智慧人,又都是約伯的朋友。今天,當人一提到約伯的朋友們,我們都很輕視;但是且慢——讓我們想一想約伯成為一個被棄絕隔離的麻瘋病患著的處境。沒有人敢靠近他;他被完全的孤立了。這三個朋友的友誼是如此的堅強,所以他們願意來安慰約伯。雖然他們的安慰並不好,但是他們卻都是良友,益友。當他們看見約伯的時候,他們都認不出他來,因為他的形像變了。他們與他同哭。他們就坐在那裡七天七夜,一句話也不說。這是東方人為死人哀哭的習俗。他們為約伯哀哭好像他是一個已死的人一樣;然而就是他們的同情使約伯崩潰了。撒但猛烈的攻擊不能破壞約伯的完全,但是他朋友們親切柔和的同情卻使他崩潰了。弟兄姊妹們!事情常是這樣。
約伯的敬畏神
在他朋友面前,約伯開始咒詛自己的生日。他不敢咒詛神,但是他咒詛自己的出生。
「因我所恐懼的臨到我身,我所懼怕的迎我而來。我不得安逸,不得平靜,也不得安息;卻有患難來到。」(伯三:25、26)
借著他朋友們親切柔和的同情,約伯開始敞開;因此,我們才得看見他裡面的真實光景。是的!他敬畏神;可是他對神的敬畏是一個僕人的敬畏,而不是兒子的敬畏。他害怕犯罪以致得罪神,他能作到不犯罪,不得罪神。他能夠在神面前把每一件事都作對;但是在他裡面卻一直存有一個恐懼,那個恐懼就是:「如果我滑跌了,那麼有什麼會臨到我呢?我不得安逸,不得平靜,也不得安息。」
弟兄姊妹!在一個僕人對神的敬畏和一個兒子對神的敬畏之間有著極大的差異。當你作為一個僕人對神敬畏時,你是在恐懼戰兢中敬畏他。你不會有安全感,也不會有安息。你惟恐作錯了什麼事,然後刑罰會臨到你。這是一個僕人的敬畏。可是一個兒子的敬畏卻不一樣。一個兒子的敬畏是他敬畏父親,但是他信任父親。不論發生了什麼,他知道父親是愛他的。這就是二者的差別。若是任何事發生在僕人身上,立刻他會懷疑主人的心——主人的心是向著他呢,或是反對他。但如果你是作為一個兒子而敬畏,那麼不論發生什麼事,你知道父親是使愛你的。你有安全感;你有平安,你有平靜。
即使約伯是完全正直的,他敬畏神並且遠離惡事,可是他還沒有達到兒子的地位。他仍然像一個僕人一樣的事奉神。那就是為什麼當事情發生了,卻非如他對神的期望時,他就困惑了。他失望沮喪,而且迷惑了。他認為自己是公義的。他從沒有犯罪,雖然他也承認沒有一個人是無罪的,是完全的。然而,因為他在神的面前是義的,所以不能明白為什麼神不出來保護他,卻好像在反對他。他不能領會,他迷惑了!
對苦難的不同看法
從三章到三十一章,你看見約伯和他三位元朋友的對話。這段文字是用優美的話的體裁寫成的,其中包括了三個迴圈的討論,正如東方的智慧人,他們會坐下來討論哲學性的問題;在此他們從不同的角度來探討受苦的問題。很可能的是在他們來此之前,就已經討論過了,並且得著了結論。很明顯的,以利法是他們的發言人,因為他是第一個說話的。
以利法從一個神秘的觀點來處理苦難這個問題。他說,「我聽見一個細微的聲音,有一個靈;我看見一個形體,一個人向我說話。人豈能比神更公義麼?因此,不要輕看全能者的管教。」一個神秘主義的人,他是照著他的感覺來看事情——感情上的感覺。他感覺沒有人比神公義;而這也是事實,是對的。
第二個人,比勒達,是從列祖遺傳的角度來看苦難這件事。他說,「請考問追念過去的歷史,留意列祖們所查究的。他們在苦難這件事上作了什麼結論呢?神是不會讓一個義人受苦的,他也不扶助邪惡的人。」這就是結論。
瑣法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他是一個非常教條化的人。他說,「惡人的眼目必要失明。」這三個人的結論是:約伯所以受苦,必定因為他是邪惡的。在那個時代的黃金律(今天仍有許多人持定這個律)是:神賜福給義人並使他昌盛;他咒詛並刑罰惡人。這是宇宙中的道德律中無論從傳統上或是教義上你都可以得著相同的結論。這是生命的黃金律:神刑罰惡人,賜福給義人。「約伯,你必定是在暗中犯了罪。從外表上來說,你可能看起來是公義的,但是在你裡面一定有什麼錯,而那就是你受苦的原因。你該悔改,神就會憐憫你。」這就是結論。
撒種與收穫
一面來說,種什麼就收什麼是一個普遍性的定律。你撒種,你就照著所種的來收穫。神是輕慢不得的。你若順著肉體(的情欲)撒種,你就照著肉體來收穫:敗壞。若是順著聖靈撒種,你就照著聖靈來收穫:永遠的生命。這論點是正確的;在他的言辭中,約伯也同意這一點。這是他所值的;因這緣故,他不能理解。他困惑了。
弟兄姊妹們!這個黃金律——種什麼就收什麼——在將來會完全的實現,但不是現在。如果你看今天的生活,你會發現正如約伯所說的,有些時候惡人的一生順利昌盛,而義人都大大的受苦。即使在某些情況中神是刑罰了惡人並且賜福給義人,我們仍然知道這個黃金律今天不能用在每一個人和每一件事上。當神來審判時,那將是絕對的真實——不論它是在基督的審判台前來審判他的子民,或是在白色的大寶座上來審判世界。
受苦是屬靈的教育
另一面,他們沒有看見苦難並不一定是刑罰。它可能是教育性的,或是訓練他的兒女。倘若苦難只是刑罰,那麼我們或許必須說,神刑罰惡人而賜福給義人;即使在今天也是如此。可是苦難的意義並不僅止於刑罰,它更是教育性的;神用苦難來教育神的子民,以產生成人的性格,以帶我們進入兒子的名分。這一點是他們那個世代還不十分明白的事。在他們的話語中,對此意義雖曾有一閃即逝的微光,但是畢竟十分薄弱;他們所看見的觀念仍舊是:神刑罰惡人,賜福給義人。所以,「約伯,你必定是犯了罪。」
約伯試圖為自己辯護,說,「不,我沒有(犯罪)!你們不瞭解,而我也無從明白。」在為自己辯解的時候,不知不覺之間,他越過了界線。換句話說,他試圖要證明自己是對的而定神有罪。可是在他回答的話語中,我們能看出有(啟示之)光的閃現。舉例來說,在第九章中,他說「哦,但願有一位判斷者,一位中保,一位在兩造中間聽訟者。」(參伯九:33)他在尋求一位中保。在十三章裡,他說,「縱然他殺我,但我仍然要信靠他。」(參看伯十三:15)在十九章,他說,「我知道我的救贖主活著。若我不能在肉身中見他,我心在以後得見他。」(參伯十九:25
26)在二十三章中,他說「神知道臨到我的事;他試煉我之後,我必如精金。」(參伯廿三:10)換句話說,的確有光的閃現,但他仍感困惑而已。
約伯被暴露出來
在他們往來辯論中,從約伯裡面引出一件事,那就是他的自義。約伯在他自我的眼中是公義的。因為他素來正直,以致他認為是義的。甚至可以站在神面前與神理論並取得勝利而稱義。神可能會錯,但我約伯總不會錯。什麼是自義呢?自義就是已;雖是好的已,但終究是已。
繼續讀到他說辭的結論時,會發現他的自憐。「我曾經蒙神賜福
以前我曾經昌大
現在再看看我
每一個人都輕看我。」(參伯廿九至卅一章)他開始可憐自己。弟兄姊妹們!在這個義人的裡面,神所要對付的乃是他的已,而神所以許可撒但來攻擊約伯的原因就是要把它顯出來。撒但無法作到,所以神讓約伯的朋友們來完成這工作。實際情形豈不就是這樣的麼?特別是一個人他真正的愛主,全然的為著主,就外表看起來是絕對為著主;對於這樣的人,其最大的難處就是他的自義。已總是堅立在達到兒子名分路途中的障礙物,因為它始終是「我」,而不是基督。因此神許可這一切事臨到,為要對付約伯生命中的那個核心,就是他的自義。他必須因受苦難而降卑下來。
以利戶的觀點
約伯的氣勢是如此之盛,他的三個朋友不是他的對手,便都沉默了,然後一個年輕人起而發言。他一直等待直到所有年長的人都說完了,這是東方的習俗。當年老的人在說話時,年輕人是不能開口的。當他們都住了口,以利戶才開始說(伯卅二~卅七章)。以利戶這名字的意義是:「他的神是他」。他所扮演的多少有一點像整個局面的解釋者。他的解釋是這是神的管教。主好像訓練兒女一樣的管教約伯,為要從他身上產生出更好的東西。當他的解釋不被接受的時候,他就生氣了;他的已也出來了。之後,他覺察到自己已經越過了界線,所以他就退回。就在那時,來了一陣雷雨;當雷雨過後,他看見在北方出現金色的陽光,他就描述神的威嚴。這真是美麗。
約伯看見了神
當這裡所有的人都發表了他們的議論之後,神開始說話了(伯卅八~四十二:6)。很希奇的,你看見神在這裡所說的並不是什麼新事物;神所說的各點,幾乎可以在他們的討論中找到。神沒有向約伯解釋為什麼他受了苦難。神不如此作;他所作的只是向約伯提了好些問題,而這些問題都歸結在以下幾點上:你知道什麼呢?你能作什麼呢?你是誰?神說,「當我立大地根基的時候,你在那裡呢?你豈知道春天的門在那裡呢?你豈能制服河馬或是鱷魚呢?」若是你不能完全明白,若是你不能制服驕傲,你為什麼還辯白呢?為什麼你仍為自己辯護呢?為什麼你定我有罪呢?你是誰?神向約伯顯明他是誰。當約伯聽見了,看見了,他說,「我無話可說。我是無有,我比無有更小。我憎恨我自己;我厭惡我自己。我在塵土和爐灰中懊悔。」換句話說,他放棄了他自己;他放棄了他的自義。
弟兄姊妹們!生命的問題不是憑藉你問為什麼來解決的,乃是因這位獨一的「他」而得到解答;不是借著我們聽見了什麼,而是因為我們看見了「他」。你可能聽見所有的議論,但是那並不能解決你的問題。可是當你看見神的時候,每一件事都解決了。他是神。他豈不有權在你身上作他所要作的事麼?而你豈不能信任他,相信他,知道他在作什麼,並且他是為著你的最好(的益處)而作的麼?
約伯學到他的功課之後,神就扭轉了約伯的困境。雅各書裡說到「約伯的忍耐」。約伯忍受了這一切的苦難;而我們看見主所帶來的結局;他是滿心憐憫,大有慈悲的。神若幫助我們,誰能敵擋我們呢?神是如此的愛我們,不論他作什麼,我們可以像兒子一樣的信靠他。他行政的管治是仁慈的。
禱告:
親愛的天父!求你開我們的眼睛,使我們看見你仁慈的管治!也求你開我們的眼睛,使我們看見你釘痕的手!當你的手加在我們身上時,總是為著我們永遠的益處。賜給我們信心,賜給我們愛心,也賜給我們信靠的心。哦,我們是何等的感謝讚美你!我們是在你的手中,沒有什麼能摸著我們,惟有你的手能使我們完全。奉我們主耶穌有的名。阿們!── 江守道《神說話了──舊約各卷精華》
恒久忍耐一約伯記(參閱表14)
約伯記一共有四十二章,這是很長的一卷聖經,也很少看見一卷聖經裡面,有那麼多人在講話。開始的時候是約伯說話,然後約伯的三個朋友和他對話,一直說、一直說,輪流的說,最後以利戶起來說。而你看見,當人說話的時候,神在那裡一直的聽,沒有一個人比我們的神更有一耐心了:我們的神可以從約伯記第三章一直聽到三十七章。直到三十八章神才說話:“那時耶和華從旋風中回答約伯……。”人在那裡說了許許多多的話,但剛強的約伯沒有被說服。
我們知道約伯實在剛強 。一夜之間他的兒女都死了,一夜之間他的財產、房屋消失了。但無論怎麼樣,他就是不肯咒詛他的神,不肯棄絕他的神,不肯得罪他的神;他寧可咒詛他自己的生日。然後他的朋友來和他對話,他們講了那麼多的話,約伯都沒有被打倒。一直等到神從旋風中對約伯說話,約伯終於被征服了,他說:“我從前風聞有你,現在親眼看見你。因此我厭惡自己,在塵土和爐灰中懊悔。”
在這四十二章聖經中,除了第一章和第二章以及第四十二章之外,中間的全部都是詩。這是全本聖經裡最長的一首詩,也是最古老的一首詩。因為約伯所處的年代,大慨就是亞伯拉罕所處的時代,所以這是很古老的一首詩。
起先,神一直在那裡忍耐的聽人講論,然後神從旋風中開始說話,最終約伯完全降服在神的面前。是旋風把他的兒女們卷走的;是旋風把他所有的財富帶走的。他沒有想到神竟然在旋風裡對他說話。神竟然會揀選這樣的講臺一旋風來對我們說話。這是約伯記最特別的地方。
約伯的苦難可以說是全世界有史以來除了主耶穌之外的極致;沒有一個人的苦難堪與他相比。聖經用約伯來作標本、來作模範,給我們看見:我們是怎麼樣在神手中成為祂工作的:祂是怎樣在我們身上寫一首詩的;祂又是如何忍耐的一直在那裡作!固然約伯的忍耐是有名的,但是如果你在聖靈裡讀約伯記,你看見的不是忍耐的約伯而是忍耐的神。人在那裡說糊塗話、瘋話、傻話的時候,神一點都沒有插嘴;神在那裡忍耐的聽!為什麼?因為神在約伯身上有一個工作,神要從第一章一直寫到四十二章,一直等到祂在約伯身上完成那詩一般的工作。
一開始,約伯記就告訴我們:約伯是完全、正直、敬畏神、遠離惡事。一個完全、正直的約伯,是不是在他身上神就沒有工作了?就是因為約伯是完全的、是正直的,所以神才要開始工作,而那個工作是細膩的,是像詩一樣的工作。所以你看見神要用整本的約伯記一其中大約有四十章都是詩一聖經中最古老、最長的詩來告訴我們:神那個長久忍耐一愛的工作!
「傳遞生命」的苦難
神是怎樣把約怕那天然的完全帶到神聖的完全;從地上的完全帶到天上的完全呢?只有靠旋風才能完成!以利亞就是在旋風中升天的。整卷約伯記是給我們看見神在他身上是怎樣的工作、怎樣的雕刻。
並不是苦難就能把一個人帶到聖潔、屬天的完全。苦難只是起點,藉著苦難,神在約伯身上工作,最後約伯就從天然、屬地的完全被帶到神聖、屬天的完全之中。並且後來約伯所得著的乃是雙倍的祝福。而雙倍的福份在聖經裡永遠是指著基督來說的。許多時候我們不懂約伯記,是因為不知道我們是神手中的工作,是神手中的一首詩;並且是在耶穌基督裡創造成的!
我們讀約伯記,最難的部分還不是頭兩章和最後一章。約伯遭受了那麼多苦難以後,他說: [我赤身出於母胎,也必赤身歸回;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也是耶和華;耶和華的名是應當稱頌的!]然後等到他全身長瘡,從頭頂到腳尖好像長大麻瘋一樣,那時他的妻子看不過去了,就說:你乾脆棄掉神,死了罷!但在最痛苦的時候約伯還是不肯咒詛神,還是不肯和神說再見。到了約伯記第三章,他就開口咒詛他自己的生日。他愛神愛到一個地步,怎樣也不肯咒詛神,寧可咒詛自己的生日。
為什麼神讓那樣大的苦難臨到這麼好的約伯身上呢?因為神信得過約伯。神知道撒但想要試探約伯,就允許他興風作浪。因為神知道即使在最惡劣的環境底下,約伯也不會離棄神,所以這個苦難才能臨到約伯。既然約伯記一開頭就說:烏斯地有一個人名叫約伯,那人完全正直,敬畏神,遠離惡事。但他為何要受苦呢?他的朋友試著要告訴他:你之所以受苦,是因為你犯了罪。但是整本的約伯記,包括我們的神都為他作見證:約伯並不是因為犯了罪才受苦的。反而是因為受了太多無妄之災、無名之苦,所以後來才犯罪的。
苦難的緣由有兩種,一種是罪有應得的苦難,一種是照神旨意受苦(參彼前四19)。雅各的苦難是罪有應得的苦難,所以神在他身上是責打而不是擊打:責打是因為錯了被打。但擊打是因為神要把金子作在約伯身上,所以約伯說:“祂試煉我之後,我必如精金。”(伯廿三10)現在約伯慢慢的看見了神在他身上有一個工作。
所以講到苦難時,我們千萬不要以為某人一定犯了罪、得罪了神,所以神讓癌症臨到他,或者神讓這個苦難臨到他。不是的!許多時候,是因神要在這人身上創造一首詩。就是因為他完全、他無懈可擊,這才是神工作的開始。約伯的這一種苦難,是把生命、恩典分出去的苦難,就像母親的苦難一樣。母親所經過的產難,不是因為她犯罪了,乃是她把生命傳遞給了下一代。所以你必須從這個光裡來看約伯,才能懂得整個約伯記的故事。
神是怎麼樣在約伯身上工作的呢?你讀第一章和第二章就很清楚。首先,是神許可這些風浪臨他身上的。神這個旨意叫許可的旨意,並不是神永遠的旨意。在約伯身上工作,開始是根據祂許可的旨意;到四十一章你才明白,原來神要在約伯身上完成那個永遠的旨意。
打破外殼
在第四十一章,神提起鱷魚,提起河馬。為什麼神提起鱷魚、河馬?因為神把約伯比作鱷魚、比作河馬。聖經告訴我們,河馬在神造的物中為首,那是指著它的重量和體積來說的。因為河馬可以重到八千多英磅,大約四千公斤。它在神的造物中為首,這剛好和聖經所說:約伯[這人在東方人中就為至大]是相對的。神在這裡給約伯看見:你就是那個河馬。不只如此,神也把他形容成鱷魚;鱷魚的特點是它的鱗甲。最後神問約伯一個問題:誰能剝它的外衣?沒有人能剝它的外衣。約伯是那樣的完全、正直就像鱷魚一樣。他是完整的,他的鱗甲厚到一個地步,沒有人能剝除他的外衣。
而神永遠的旨意就是要將約伯從天然的完全帶到屬天的完全。所以神現在的工作就是:[祂打破,又纏裹;地擊傷,用手醫治。](伯五18)這是神拆毀的手,是神來打破的。現在你明白,約伯像鱷魚一樣沒有人能剝他的外衣,結果神說:讓我來破碎他、讓我來擊打他、讓我來剝奪他。
這個像詩一樣的工作是剝奪、破碎的工作,然後約伯能說:
[他試煉我之後,我必如精金。J(廿三10)
[被火翻起來……有藍寶石。](廿八5、6)約伯的經歷就像被火翻起來,結果就產生了藍寶石。這就是神永遠的旨意。
那麼神是怎麽作的呢?神是以約伯來作為範例的。在約伯記中神的工作不是生命成長的工作。生命的成長是從中心達到圓周的,但破碎和剝奪的工作卻是從圓周達到中心的。所以在約伯身上,先從他身外的財物、兒女開始,然後是本身突如其來的災難。在約伯根本沒有任何心理準備的情況之下,這些無妄之災就把完整的約伯全部擊碎了。這個莫大的衝擊是對付約伯外面的人和他的身體。
在前一段,因為是突如其來的災難,他根本達反應的機會都沒有,他根本不覺得心痛。而且那時候,因為他非常愛主的緣故,他裡面還是非常的剛強,他能說: [我赤身出於母胎,也必赤身歸回;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也是耶和華;耶和華的名是應當稱頌的!]等到他全身長了瘡,他還是不肯棄絕他的神,好像外面的東西不能摸著他。
但神的工作不過是從外面開始,一直要作到他的裡面。所以從第三章,神的工作就要從他外面的身體達到他的人格、達到他的意志、達到他的思想。等到這個突如其來的襲擊告一個段落以後,從第三章一直到三十七章,神就安排了約伯的三個朋友從遠處來看他、安慰他。但約伯從朋友口中所受的苦難,一點都不比當初那些突如其來的苦難輕省。
約伯記一面用獨白與對白交織,一面讓約伯獨白來顯明他心裡的故事。然後神允許約伯的三個朋友用話語來刺激他:這個人說一句,那個人說一句……。本來約伯那個心湖表面是平靜的,然而,瑣法丟一塊石頭、以利法丟一塊石頭、比勒達也丟一塊石頭,到了最後,約伯的心就翻江倒海起來。
神是要剝奪約伯整個人,神要拆毀約伯這個人。然而約伯是那樣的完整;外面的全都失去了,但他還是那麼剛強,甚至失去健康也難不倒他:到第三章你仍然看到一個得勝的約伯。而從第四章一直到二十八章,總共有三個回合的辯論。
所以如果有弟兄受苦的話,你千萬不要像約伯的這三個朋友。有的弟兄姊妹生病住院,你去看他:他本來還不怎麼痛苦,但你安慰他,講道給他聽,你說: [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結果你越講,他的苦難越大。約伯的三個朋友就是這樣;他們愛約伯到一個地步,希望約伯能夠悔改,希望約伯能夠醒悟過來。因為他們認定他犯了罪,所以神擊打他;他們巴不得能把約伯搖醒,叫他認罪。
[己]被暴露
第一回合先是以利法,然後比勒達,最達是瑣法這三人輪番的講論。第二回合也是他們三個。第三回合又是他們三個。最後瑣法生氣了,瑣法年紀比較大一點,他看約伯是朽木不可雕也,根本就放棄了。
以利法是個重情感、講經驗的人,他所講的經歷都是很神奇的,所以他和約伯對話的時候,你就發現情感和惰感衝突了起來。比勒達則非常注重心思和古人的遺傳,他是個講究知識的人,所以他和約伯對話的結果,是心思和心思的衡突。而瑣法是一個年長的人,他完全不講道理,只講權柄,所以你發現他和約伯是意志和意志的衡突。
本來是很平靜的湖面,到了第二十九章,真的經過這樣的刺激以後,約伯的“己”終於完全曝光了。現在我們才曉得約伯的難處在哪裡:看見他處在最危險的境地。真是萬事互相效力,藉著他的三個朋友把約伯裡面的那個[己]顯露無遺了。
約伯記廿九章他自己說:“惟願我的景況如從前的月分,如神保守我的日子。那時他的燈照在我頭上,我藉他的光行過黑暗。我願如壯年的時候,那時我在帳棚中;神待我有密友之情。”
“壯年”原文是秋天。他自認屬靈的生命已經到了成熟的階段,似乎可以與神平起平坐了。
[全能者仍與我同在,我的兒女都環繞我;奶多可洗我的腳,磐石為我出油成河。] 一神的祝福和神的豐富環繞著他,他是一個完全承受神祝福的人。
“我出到城門,在街上設立座位,少年人見我而回避,老年人也起身站立;王子都停止說話,用手搗口;首領靜默無聲,舌頭貼住上膛。
一這些都是事實。這給我們看見約伯的完全、正直。他從神那裡得著的恩典是異常豐富的,所以他一面數算神的恩典,一面得意於他的自己。
第十五、十六節:“我為瞎子的眼,瘸子的腳。我為窮乏人的父。”
一這句話可能沒有錯,但是味道不對。這句話不該由約伯自己說,應該由受他幫助者來說。可能他的確是瞎子的眼、瘸子的腳、窮乏人的父。但可惜的是約伯在數算自己的榮耀。
摩西從西乃山上下來時,不知道自己臉上發光,摩西不知道自己臉上有榮耀。但約伯知道自己臉上有榮光。第二十至二十二節,他說:
“我的榮耀在身上增新,我的弓在手中日強。人聽見我而仰望,靜默等候我的指教。……我的言語像雨露滴在他們身上。”
一這些話不該用來形容他自己,乃應該是對主說的。所有的人都該靜默等候主的指教,都應該聽見主而仰望;是主的言語像雨露般滴在人們身上。你看見嗎?如果用在主身上,一點難處都沒有。但是約伯蒙了大福卻憑以自義。居然把自己放在主的位置
為什麼讓苦難臨到他。
有一個真實的故事。在義大利,他們常常將畫畫在天花板上。有一個畫家畫得非常的好,當他完成了他的畫作以後,就站在作畫的高架上面欣賞自己的傑作。為著要一窺自己畫作的全貌,他就一直往後退,越看越得意:因為太入神、太著迷了,感覺全世界沒有一幅畫比他這幅畫得更好。正在陶醉的時候,他整個人已經退到高架的邊緣。旁邊提一桶墨水的那個助手,看著非常的危險,又沒有辦法拉他一把,在千鈞一髮之際,為了救他,便很快的拿起一桶墨水,對準天花板的畫作潑了上去,這個畫家一驚,急急的往前一步,說:“你怎麼作這樣的事!”。後來他才知道,朋友為了愛他,必須毀掉他的畫,就這樣救了他的命;否則他已經命隕架下了。
同理,從伯二十九章,你就看見約伯的那張畫:約伯非常的欣賞自己,欣賞到一個地步,幾乎變成自戀狂了。我覺得我們每個人多多少少有點像約伯。每次拿到一張滿了密密麻麻人頭的照片時,第一個看到的人一定是自己;人都是愛自己的,都像約伯一樣。可是我們從來沒有想到自己已經落到多麼危險的境地。而我們的主為著要把我們從“自己”裡面拯救出來,所以許可苦難臨到我們。但有太多時候我們不能明白神的旨意。
如果不是萬事互相效力,如果不是約伯的三個朋友來激動他,約伯根本摸不清他愛“自己”有多深,根本不知道這個“己”有多厲害。
當雅各從巳旦亞蘭回來,有人告訴他說他哥哥要見他,他緊張得不得了,以為他哥哥的恨還沒有消,要殺他。他就把所有的禮物分成好幾隊,把所有妾的孩子們放在最前面,妻子的孩子放在第二波,然後是利亞,最後是拉結,而他自己則在最最後面,跟拉結中間還隔了一道河。你看見沒有?雅各愛自己、為自己的設想可以說是到了極點。最後是神來和他摔跤。從這些地方你就看見人最喜愛的是自己。
在韓戰以前,有些美國人到韓國去旅遊。韓國是男權主義的社會,他們看到的是男人走在前面,女人在後面拼命跟:男人騎在驢子上,女人在後面拼命追。這些美國人覺得奇怪,發現韓國的文化到底不同。等到韓戰開始以後,忽然發現情況大大不同了,是太太走在前面,先生走在後面。有個美國人就問導遊到底怎麼回事?怎麼突然變成太太走在前面?他說:[ 因為前面有地雷。]
所以你看見,人最愛的就是自己!神若不是藉著以利法、比勒達、瑣法;若不是藉著那些對白,約伯永遠不會認識他自己,我們也永遠不會知道約伯的故事。
摸到最深處
然後以利戶代表聖靈來譴責他,向他的靈說話。因此你看見,最早是在身體上的工作,然後到我們的魂裡面,最後才到我們的靈裡面;而以利戶,就是在約伯的最深處工作。以利戶所說的許多話是神所說的話,是代表真理的話。這些都是神的預備。苦難是神的預備;環境是神的預備;以利法、比勒達、瑣法、以利戶都是神的預備,但這些還不能破碎這個人。
達到屬天的完全
感謝主!最後,神在旋風中親自對約伯說話。等到約伯遇見神以後,他終於僕倒在神的面前。他說:[我從前風聞有你,現在親眼看見你。因此我厭惡自己,在塵土和爐灰介懊悔。](伯四二5、6)至此,這個人完全被破碎了,這個人完全被剝奪了;這只堅強的鱷魚從裡到外完全俯伏在主的面前。神的工作最後終於完成了。
所以,不是苦難能叫我們僕倒,也不是以利法、比勒達、瑣法、以利戶能叫我們服下來,那些不過是預備的工作,為著神在旋風中對我們說話。藉著這個旋風,神把約伯帶到屬靈恩典的高峰;從屬地的完全,進到了屬天的完全。像以利亞一樣,也是旋風把他帶到屬天的境地(參王下二11)
雙倍的福份
到約伯記最後,本來約伯有七千隻羊,現在有一萬四千隻羊;本來有三千駱駝,現在變成六千駱駝;本來是五百對牛,變成了一千對牛。神又賜給他七個兒子、三個女兒。這就是雙倍的福份。
雙倍的福份在聖經裡面乃是指著基督來說的。不只如此,當約伯還在苦境裡時,他能夠為他的三個朋友代禱;他自己還沒有從苦境轉回,卻能夠為以利法、比勒達、瑣法禱告,證明他們的話是錯的,證明他們的話叫神的旨意暗昧不明。約伯的話沒有錯,約伯的錯在乎他這個人。他並不是因為犯罪而受苦,乃是因為他受了苦,所以才犯罪。
但是感謝神!祂能夠忍耐、再忍耐,最後神終於讓約伯從屬地的完全進到屬天的完全。這是神在約伯身上整個的工作。而神今天在我們身上的工作也是如此。但不要害怕,我們絕不可能遇到約伯那樣的苦難,那是苦難的極至,那是個範本:沒有一個人的苦難會超過約伯。所以我們能從主那裡得著極大的安慰。
基本上來說,神是要在我們身上先作拆毀、剝奪的工作,就是十字架在我們身上所作的,要叫萬事互相效力,使愛神的人得益處。最後,這裡有個工作像詩一樣一神就是用整本的約伯記來給我們看見祂像詩一般的工作。──
陳希曾《毗斯迦山——舊約》
約伯記──火煉的精金
約伯名意是「受逼迫,遭憎恨」,凡立志在基督耶穌裏敬虔度日的都要受逼迫。(提後三12)神是煉金之人的火,漂布之人的鹼(瑪三2),要煉淨祂所看重的人,使他們成為比精金更完全,更被主使用。
神看重的三個義人是:挪亞,約伯,但以理。(結十四14)
人經過神的試煉,信心比金子更寶貴,裏面的人剛強起來,從前風聞有神,是外面的認識神,現在親眼看見神,是裏面接觸神與神合而為一。(雅五11)
人得救時如同含有金子的礦石,藉著神每天的火煉,除去石頭,拆毀瓦解舊人,得著純金,新人達到完全。神更深在正直的約伯身上煉去舊造善的部分,從剝奪恩賜達到生命成熟,除去他代替神的自義,剩下的是神的自己佔有了他。
〔一般認識神有三步〕
一,認識神的作為:有神奇的事情,如死人復活,絕症得醫治,絕處逢生,醫病
趕鬼等。
二,認識神的工作原則:從一些事情的發生,在事奉中看見神的工作原則是十字
架。
三,認識神的自己:在恩賜的剝奪,神的隱藏,黑夜行走,種種苦難中認識神的自己,經歷祂的性格。
活出基督的生命,那一個甘願受藐視,受羞辱,孤獨淒涼,犧牲自己,為求神滿足,視萬事如糞土的十字架的生命,唯要的是神自己,並不是祂的祝福。
〔神的性格〕一般神的性格有39種,概括為五種:
一,神的心,是慈愛
二,神的作為,是公義
三,神的性情,是聖潔
四,神的話語,是信實
五,神的自己,是榮耀
大綱:
一,靈程的危機,滿有恩賜,自以為義 一章1~5節
二,靈程的試驗:剝奪淨化,拆毀破碎 6節~二章
三,三友魂的探索,三次回合的辯論 三~三十一章
四,以利戶靈的看見
三十二~三十七章
五,神的顯現 三十八~四十二章
一,完整的餅要擘開,才能供應人(太十四19)
神拆毀的過程是從外到裏:先是財產,後是兒女,家庭,再是身體的痛苦,進入魂的痛苦,靈裏摸不到神,心靈的黑夜。
兒女愛宴樂不愛神,神擊打至死,神不流無辜人的血。(提後三4)
約伯並不犯罪,順服神,從神手中接受痛苦,三友惹動他的自愛,開始發怨言,本是裏面定睛於主的眼,現在轉向外面,失去安息。他因主跌倒的原因,是因為他全心愛主,而主不為他做應當做的事情。
二,三友魂的探索:
以利法憑感覺,神秘主義。比勒達憑心思,傳統主義。瑣法憑意志斷言,教條主義。他們的分析出於魂,神屬於靈,祂的判斷何其難測,祂的蹤跡何其難尋。唯有靈裏明亮,經過神對付的靈,才能明白神的心意。
三友論的有些道理,但是全用在約伯身上不妥:
[三章25節] 約伯平時恐懼的是失去家道豐富,接受撒但所舖的軌道,撒但從這點下手攻擊他。主說:人的生命豐富不在乎家道豐富。(路十二15)
[五章7節] 人生患難如火星飛騰,
因為全世界都臥在魔鬼的手下,魔鬼給人類苦難,主耶穌已經勝了苦難,與主聯合的人不受苦難捆綁,反而征服苦難,超越苦難,在主裏面有意外的平安。(約十六33)
[
五17節] 不可輕看神的管教,祂所疼愛的就管教,使有份於祂聖潔的性情,叫我們長大,為祂所用。管教如同外科手術刀,割去毒瘤,健康成長,除舊人,脫離撒但捆綁;又如士兵在軍隊中的訓練,成為基督的精兵(提後二3),都是積極的目的。(來十二)
[七章9節] 人下陰間不再上來,凡看見死去的親人,都是魔鬼的化身。
掃羅看見撒母耳上來是神超越權能的做法。神不受祂工作原則的捆綁。
[十三章15節]
祂必殺我,我還要依靠祂。
認識神的人知道神一切的嚴厲作為都是出於愛。
[十四章5節] 人的日子限定,不能越過神定的界限,
我們的日子都寫在神的冊子上,神對整個宇宙,每個人都是先寫好計劃,然後在時間上應驗出來,這是無人能測度的超越智慧。(詩139:16;徒十七26)
[二十二章21~28節] 以利法講出捨己的律,
藉著失去而得到,拆毀而建造,虛空而充滿,死亡而復活。
十字架是達到榮耀的途徑,不經過十字架的死,就不能復活升天。先是逾越節,後是初熟節與五旬節。人得勝的路:是向己死,向神活;拆去舊人,穿上新人。(參林後五14;弗四24;西三9~10)
除去罪惡,必得神的建立,獻上以撒,得大福,得著仇敵的門,丟棄神以外的心中珍寶偶像,視萬事如糞土,才能認識基督為至寶,以神為寶銀。這樣的光景使靈裏明亮,明白神的旨意,按神的旨意禱告,神必垂聽。(約壹五14)
明白神旨意,才能遵行神的旨意,行在神面光之中,滿有亮光,有目的,有引導,敬畏神的人,神必指示他當選擇的路。(詩二十五12)
敬畏神的人,神要把祕密告訴他(詩二十五14)。敬畏神的人,是明白神旨意才行動,不願意任意妄為,愛神高於一切。
[二十三8~10] 神隱藏,為試驗人的信心有多少,在所行的路上看不見神,如同黑夜,還能夜間歌唱嗎?沒有看見就信的有福了。〔三十五10〕(約二十29)
若看見才信,算不得信心,今世是憑信心,不是憑眼見。(林後五7)
[二十四章8節] 人被大雨淋濕,沒有避身之處,就挨近磐石,
人遇見患難,沒有出路時才去尋找神。專心尋求祂的就必尋見,叩門的要開門,祈求的要賜聖靈生命。
主就是永久的磐石,在祂磐石穴中流出活水,如同肋旁流出的血與水,使人的罪得赦免,得生命。(太七7;耶二十九13;申四29;詩十八2)
人在平原遇見災難之火,才往山上逃跑,平原是預表撒但屬地的範圍;山上預表屬天的神的國。聖經中有12座山,講出各種屬靈的經歷,也有幾處平原是仇敵的工作之地。
[二十六章7節] 神將大地懸在虛空,早在主前二千年左右,就說出地球是圓的,哥白尼學說是顯出聖經的話。
[二十八章] 寶石形成的路,表示聖靈火煉的工作,煉去我們的舊人,使新造的人得以成長。
[二十九章~三十一章] 約伯「己」深處的自義顯明出來,暴露無遺,
近百個「我」字,自愛、自憐、自義、自傲,朋友的刺激引出他裏面的「己」,神對他說話,使他認識自己,在塵土中懊悔。
三,[三十二章8節] 以利戶講出人有生命,神的生命使人有聰明。
[三十二18~21] 生命聖靈的律如同新皮袋盛酒,皮袋有彈性使裏面的酒能擴展,酒是神的生命,壓榨葡萄產生酒。
主說:「我是真葡萄樹。」(約十五1)
[三十三章13節] 神的事不必對人解說,人不必與神爭論。
隱祕的事是屬於神,明顯的事是屬於我們,為叫我們遵守。(申二十九29)
神的蹤跡何其難尋,神的旨意何其難測,誰知道祂的心,誰是祂的謀士。(羅十一25)神藉著耶穌道成肉身顯明祂的蹤跡,叫我們有跟隨的路。
[三十五章10節] 神使人夜間歌唱,裏面的生命超越苦難的捆綁,凌駕在地的高處。(申三十二13)
屬天生命勝過死亡的權勢,使我們加深與主的聯合。
四,[三十八章1節] 神從旋風中回答約伯,
旋風帶給他苦難,神在苦難中顯現,問約伯近50個問題,使他裏面親眼看見神,不得不厭惡自己。
[四十二章12節] 神賜雙倍的財富給約伯,是長子的名分。(申二十一17)
苦難叫他長大,唯有十個兒女不加倍,因為已經在天上永不消失。
—— 張向晨《聖經六十六卷》
【何謂約伯記?作者是誰?
( 伯一 1)】
答:1 約伯記Book Of Job是舊約聖經中所謂詩歌書的第一卷,其餘為詩篇,箴言,傳道書,雅歌等。詩歌書亦可稱為智慧書,大部分是用詩的體裁寫的,著於希伯來歷史中的黃金時期,即大衛與所羅門的時期。而本書是認為著於較早的時期,且不全是詩歌的體裁,其第一、二章和末章7—17節都是散文體。因內中所記皆述歷史的事實,故有史詩之稱。馬丁路得謂約伯記為「最偉大最崇高的,聖經其他各卷無出其右者」。泰尼遜Ten-nyson稱它為「古今最偉大的詩歌」。
2 希伯來詩與中國詩的結構不同,它並不注重音韻,而注重對偶,或者說是思想的韻律。他們用重複和重疊的話,來表達同一個意義。有第二句與第一句成為對比,或者以第二句來闡揚第一句,使其意義格外明朗。例如「你要專心仰賴耶和華,不可依靠自己的聰明」,(箴三5)。「耶和華又要給受欺壓的人作高臺,在患難的時候作高臺,」(詩九9)。「義人的紀念被稱讚,惡人的名字必朽爛,」(箴十7)。由此觀之,可知其梗概矣。
3 本書系記述約伯的生平財富,遭受苦難的試煉,所遇友人的譏諷與爭辯,以及最後的顫悔,蒙神的賜福。他經歷內外煎迫,患難疊起,禍不單行,仍然始終不渝,視死如歸,持守善道。其信心忍耐和毅力,誠如在火中熬煉的精金,為信徒留下了古今不可磨滅的榜樣。
4 約伯Job的名字願意是「遭痛恨」,或「受逼迫」,實有此人(伯一1;結十四20;雅五11)。他是本書中主要的人物,且因多是記述他的受苦經歷,所以名之為約伯記。約伯乃是烏斯地人,是在以東的南部。阿拉伯曠野之西,屬於以東之地,(伯一1;哀四21)。據古時傳說,約伯本家是在加利利海的東區,叫做浩蘭Huran。且以為他是以東地的第二個王約巴Jobab(意呼叫,創卅六 33),亦即當時沙漠之地遊牧民族的族長。其財產豐富,勢力雄厚,尤以為人正直,敬虔,慈善而著稱。
5 本書作者為誰,解經家意見不一,難以斷定。惟據古猶太人之傳說,以及名聖經學者戈德Mr.Mason Good之審慎考證,認為是摩西所寫
(生平參一題),或者於五經之前。他曾住於以東毗鄰之米甸曠野,可能是由約伯至近的後人得聞其故事,或者約伯當時還活著,摩西親自從他那裡取得家族資料參考而寫成者。雨果Victor Hugo說,本書是「歷代以來人類心思最偉大的產物」。在所有的文學名著裡,惟有本書是最富戲劇性意味的詩,而給予曆世以來被愁苦壓傷的人,得著極大的安慰和勇氣。
6 約伯所處的時代,解經家一致認為很早。可能是在亞伯拉罕,以撒,或是雅各的時候,有四點理由可資佐證。一、是他從未題到出埃及時的神跡來辯論。二、是他在本族中像是一位祭司,向神獻祭,為人贖罪,非為神賜律法以後的事。(一5)。三、是他享高夀,且有大群牛羊牧畜,以及婢僕(一3;四二10,16),顯然是在列祖時期的情形。四、是約伯友人,以利法是以掃的後裔(創卅六 10,11)。比勒違是亞伯拉罕的後裔,(創廿五2)。以利戶是亞伯拉罕的兄弟拿鶴的後裔,(創廿二21)。從上面的情形推想看來,可知出書的年代久遠,約為主前十六世紀之文獻,其內容所包括的時間大約不到一年。——李道生《舊約聖經問題總解(上)》
【是否確有約伯其人,抑或約伯只是小說裡的英雄?】
在約伯記中共有三十九章經文以詩體寫成;此外在約怕受苦遭災,以及他後來回復身份、地位與財富的過程中,都牽涉有超自然力量。基於上述原因,有些聖經學者便質疑約伯記所載事蹟的真確性。是否真有約伯其人呢?若有,他又是何時何地的人物?有某些學者推測約怕只不過是小說裡的人物,代表被擄至巴比倫期間,陷入極度痛苦裡的希伯來民。約伯記所載那五個人(假如包括耶和華就是六個)的對話,包括有大量從亞蘭語借過來的詞匯,以及對話間所顯示的極度一神主義,都反映出約伯記的寫成日期乃在被擄之後。
學者們抱著懷疑態度而推想出來的理論,認為約伯只是小說裡的人物,並將約伯記的寫作日期推遲至被擄之後。為回答這些懷疑論者的疑問,我們必須提出強而有力的證據,以證明約伯其人及生平事蹟,確是歷史事實。首先,我們要指出約伯記一1是一句極肯定的說話:「烏斯地有一個人名叫約伯。」聖經其餘部分也有類似的說話,例如撒母耳記上一1:「以法蓮山地的拉瑪瑣非,有一個以法蓮人,名叫以利加拿,是……耶羅罕的兒子。」此外,路加福音一5記載:「當猶太王希律的時候……有一個祭司,名叫撒迦利亞。」約伯記是聖經裡的一卷書,假如撒母耳記上及路加福音被認為是真確的,其開卷的一段經文被視為真確。那麼,約伯記應受相同待遇——裡面所載的人物,確有其人;所載的事情,也屬真確。
第二點證據是聖經的其他書卷有提及約伯。以西結書十四14,約伯與但以理及挪亞同被視為敬畏者的典範,所言有力,在神面前為以色列人求情:「其中雖有挪亞、但以理、約伯這三人,他們只能因他們的義救自己的性命,這是主耶和華說的。」從以西結書十四14可知,神自己肯定約伯是真有其人,就如挪亞及但以理一樣,是歷史裡的人物。假如沒有約伯其人,那麼挪亞及但以理的真實性也成疑問;另一方面,神就會被視為欺騙人類,而需要現代的懷疑論者為秘改正。在此必須一提奧伯萊(W.F.Albright),他傾向于接受約伯記乃後期作品之說,但他沒有懷疑約伯的真實性。奧伯萊曾在其文章「舊約與考古學」(“The Old Testament and Archeology”,H.C.Alleman and E.E.Flack,ed,Old
Testamentary Commentary, [Philadelphia:[Fotress
1954])中,認為約伯可能與摩西以前的族長同時期,他用'Iyyob這個主前工千年的名字,來支持約占的真確性。(在此要指出,于柏林的咒詛文獻[Berlin
Execration texts]中,'lyyob是一個亞蘭王子的名字,這王子住在大馬士革附近。在馬裡出土的主前十八世紀的文獻,亦有提及Ayyabum。此外,主前十四世紀的特勒亞瑪拿信紮,提及Ayab是比拉的王子叫奧伯萊亦指證真有比勒達其人(是約伯的「安慰者」之一),這名字是Yabil-Dadum的撮寫方式,可見於主前二千年前的楔形文字的文件中。
懷疑論者的第三點反對理由,是約伯記第—、二章記載耶和華神與撒但面對面地說話。他們這種意見是沒有根據的,正如否定基督曾在曠野受魔鬼試探一樣,亦是根基薄弱的(參馬太四;路加四)。假如在這些記載上,聖經也不能被接受為真確無訛,那麼,我們更難相信聖經是聖靈默示而寫成的文件,充滿權威而完全可靠。
懷疑論者所持的第四點理由,是約伯記內的亞蘭詞匯比希伯來文的還要多。他們這點理由其實不能成立。長期以來,阿拉伯北部地區的居民,都懂亞蘭語;主前一千年阿拉伯北部的拿巴天國的刻文,都是用亞蘭語寫成的。與說亞蘭語的民族通商貿易,可能在主前二千年已開始了。雅各的外父拉班,肯定是說亞蘭語的(參創三十一47)。遠在主前二千四百年開始,阿拉伯北部地區與亞蘭的大城市伊蒲拉已有商業往還(雖然伊浦拉人自己說亞摩利語,而不是亞蘭語)。
而且,懷疑論者認為約伯記內充滿亞蘭語調;但他們的估計似乎太高了。高洛明(A.Guillaume,“The
Unity of the Book Of Job,”Annual of Leeds
University
Oriental Sec.14[1962-63]:26、27)曾提出極有說服力的證據,證明以利戶的說話裡沒有亞蘭語調(伯三十二-三十七)。高洛明指出,以利戶所用的詞匯,都是阿拉伯地區內通行的,而只不過說亞蘭語的地區亦使用這些詞匯罷了。他提及不少於二十五個例子,指出這些詞匯乃起源於阿拉伯。約伯記的背境是烏斯,此地位於阿拉伯北部,因此,約伯記裡面挾雜阿拉伯與亞蘭語調,是理所當然的。無論這書卷最初以希伯來文寫成(似乎不大可能),抑或使用摩西以前在北阿拉伯盛行的言語;都極可能帶有亞蘭文和亞拉伯文的混合字彙。
基於上述理由,我們可以作出結論:認為約伯記乃小說人物這論調,是沒有支持基礎的。因此,當使徒雅各要援引古人的經歷作為例子,以提醒基督徒在受苦時仍要忍耐到底,雅各所援引的,正是族長約伯。雅各書五11指出:「……你們聽見過約伯的忍耐,也知道主給他的結局,明顯主是滿心憐憫,大有慈悲。」使徒雅各所提及的,正是約伯至終得以康復,財產加倍,重獲兒女,全家人都敬畏神。毋須指明,也知道神絕不會向一個虛構的人物施恩憐憫。── 艾基斯《舊約聖經難題彙編》
【約伯的故事】約伯記所述說的,是一個善良的人遭受極度苦難的故事。他的財富、他的家庭、他的健康,全都被奪去;他不明白神為什麼如此對待他,只有讀者才知道神是要向魔鬼證明約伯的信心是純全的。在他遭受這些不幸時,有三個朋友來安慰他;四個人進行了一場漫長的討論。朋友們嘗試解釋所發生的事,將約伯的受苦與他的罪連在一起。約伯駁斥他們的理論,非但不接受他們的勸告──悔改而與神和好,反倒堅持自己是無辜的,並且質問神如此對待他是否公平。
這個時候,一個新的人物──以利戶登場了,發表了四篇講論,認為這樣就可以解決問題了;但這似乎與前面的情況沒有兩樣。最後,耶和華親自向約伯說話,祂所說的這些話改變了約伯的態度,因而以懊悔的降服來回應。至終,神宣稱約伯是對的,並且恢復了他的繁盛與快樂。
在這樣簡單的情節上,一位不知名、但有極高天賦的作者創作出一本永垂不朽的傑作,用詩句對最具永存性的問題──人與神的關係──作出非常有力的神學探討,這些詩句的壯麗與其感動力,是任何文學作品(無論是古代或現代的)所無法超越的。——《丁道爾聖經注釋》
【約伯記的日期與作者】資料所提議的日期範圍極廣,從摩西時代直延伸到希利尼時期。前面的討論業已指出這個問題是何等令人灰心,如果我們可以把本書的語文放在希伯來文發展歷史的適當時期上,可選擇的就會窄得多了。另一方面,它大量的古文體,以及與古迦南作品許多的類比,暗示它是早期的作品,相當於所羅門時代,但可能是最早期的作品。但是,如果將這類的特徵解釋為經由與腓尼基人的接觸而在後來注入的,那麼所謂的亞蘭文色彩就可以用來支援一個晚期的、甚至是被擄之後的日期。然而,根據我們的看法,傅理曼(D.
N. Freedman)對拼字法的研究現在已經使人難持任何晚於(主前)第七世紀的日期。
處理約伯記日期的另一個方法,是找出它的觀念適合於希伯來人思想發展歷史中的哪個時期。在此若沒有許多先驗的(a
priori)假設,就難以找到我們的支點。約伯記沒有提及任何歷史事件,甚至沒有提及那些經常浮現在以色列人心頭上的歷史大事──亞伯蘭的蒙召、出埃及、征服迦南、被擄。那種對自己是活在與耶和華(祂引導祂的百姓經過這段漫長的歲月)立約的關係上的意識,如此強烈地集中在一個人的經歷上,以致所有的歷史背景都變為陰暗。約伯記也沒有提及任何一個以色列人熟悉的制度──君主政體、聖殿、祭司;這本書何等脫離這一切的事,是十分令人驚奇的事。有人假設:就是因為約伯與他的朋友們不是以色列人,所以作者刻意把這個國家的背景刪除掉,在外邦世界中賦予他的作品一個中性的,或更為普世性的背景。但是,他的人物並非異教徒,也可以同樣中肯地辯稱:作者模擬了摩西以前的列祖世界,並且成功地避免提出自己時代的特徵隱匿了他自己的日子與時代。
既然無法探求具體之歷史事件或可確認之制度的線索,我們就只剩下本書較抽象的神學理念──它的神觀、罪惡觀、倫理觀等。有人根據它在思想上屬於所謂之「先進的」階段,而推論本書是晚期的;尤其是,他們宣稱,只有在以色列思想家認真地思考被擄時期國家所遭遇的空前災難的情形下,這本書才會以如此特殊的方式處理苦難的問題(見導論:「Ⅹ 約伯記中的苦難問題 」),所以本書是在那段時期之間或之後寫成的。——《丁道爾聖經注釋》
【書之可憑】批評聖經者,或以此書為荒誕不經。殊不知除本書以外,新舊約聖經中,各有明言論及本書事蹟之可憑:如以西結書一連三次把約伯、挪亞、但以理並稱,且稱他們為義人(結十四14~20)。新約中亦有雅各書稱述約伯之忍耐,說:“你們聽見過約伯的忍耐,也知道主給他的結局,明顯主是滿心憐憫,大有慈悲”(雅五11)。至於約伯究為何許人,論者亦不一其說:或謂為亞伯拉罕之兄拿鶴的子嗣,以約伯是住在烏斯地(一1)。拿鶴之長子名烏斯(創廿二21),其後該地即以其名為名。拿鶴原亦熱心事神,耶和華神亦稱為拿鶴的神(創卅一53)。果如此,約伯之信仰心:“敬畏神,遠離惡事,”就有本有源了。
亦有人稱約伯是雅各之孫以薩迦之子(創四六13)。果如此,他必是曾與雅各全家同下埃及。據考‘盼仰’聖經年錄表所載,以薩迦下埃及時,年已40歲,若約伯為其第三子,時約20歲,其誕生之年,亦即約瑟被賣之年。因經過試煉以後,又活了140年,耶和華賜福給他,比先前更加倍,他以後又活了140年。可知他遇試煉時,必是年已70歲,在世共活了210歲。約瑟去世時他已91歲,於約瑟去世以後又活了119年。照此推論,約伯死時,摩西已55歲,已在曠野牧羊15年,距出埃及尚有25年。他幾時離開埃及到了烏斯地居住,聖經沒有記載,諒必於70歲之前,即早已遷居了。
其友以利法,或即以掃之子,“以掃的妻子亞大生以利法……以利法的兒子是提幔……”(創卅六10~11)按提幔人原是哲士(耶四九7),所以約伯記中多有智慧之言。聖經稱提幔人每與以東人並稱(摩一11~12),且皆與烏斯相連,因為他們是弟兄(創廿二21)。比勒達是書亞人(二11),書亞是亞伯拉罕妾基土拉所生之子(創廿五2)。瑣法是拿瑪人,拿瑪在猶太之南。或有以瑣法與以掃子洗玻原文語音相同(創卅六11),即以瑣法就是洗玻。這樣說來,約伯記內所記事蹟、人物等,於聖經他處亦各有記載,何得謂為荒渺無憑呢?或有人以本書乃戲劇式的詩歌,是以戲劇法表演人生的究竟,未必可據為事實為確論。此亦不信聖經者自愚而愚人之語,讀者切勿為其所愚。——賈玉銘《約伯記聖經要義》
【書之要旨】約伯記的要旨,即表現苦難之由來與價值。宗教家、哲學家與科學家,對苦難之由來問題,尤其是對義人遭遇苦難之原因多方討論,終不能得適宜的答案。我們看約伯記對於義人在神眷顧之下,何以仍有苦難,且義人比不義的人何以遇難更多,即可顯有清楚的答案了。書內稱神為大能或全能的神逾30次;聖經中只有兩卷,即本書與啟示錄,多用此稱呼,為要表明信徒在苦難中,正是需要一位元全能神的護理。且“全能”神,亦是表明神是我們生命的源頭並養育者;神所以加苦難於人,正如葡萄樹被修理,為的是使其多結果子。——賈玉銘《約伯記聖經要義》
【書之要意】 全書所論,即苦難的利益。講論本書的,多偏重撒但的作為;實際說來,當以神的愛為約伯遇苦難的原因,撒但只是神的工具。
一、未經試煉的約伯——約伯未經試煉之先,本是“完全正直,敬畏神,遠離惡事”。
二、經過試煉還未到神面前的約伯——約伯未經試煉之前,他的信仰與品格,是未經考驗的,故未顯出自己的失敗;
三、經試煉後帶到神前的約伯——即認識了神,亦認識了自己,坐在灰塵裡,深深懊悔。
總觀全書所論:先述所遇的苦難,再述對於苦難的討論,終述苦難的結果。約伯在苦難中,給我們留了最好的榜樣。凡留意誦讀的人,莫不從其中得著最深的教益。——賈玉銘《約伯記聖經要義》
【書之著者】著作本書者,或以為即約伯自己,或以為是以利戶;也有人以為是出自以賽亞的手筆,或其以後的先知,亦多有人以為是著自摩西,即當摩西在米甸牧羊時,寫此書寄與在埃及遇難的同胞,藉此安慰並堅固他們的信心。且以約伯出世時必與亞伯拉罕相去不遠,在那世代中,尚有少數人仍能保存信仰敬畏神,如麥基洗德之為至高神的祭司。書中既未言及摩西的律例等事,可知此書必是出現於摩西五經之先,可為聖經中最早之書。或有人主張約伯生於亞伯拉罕之先。此書以年代論,應列於創世記十一章與十二章之間,雖不能確定本書究系何人所寫,但觀其所用之希伯來文甚妙,且屢以耶和華為神之名稱,可知作是書者必為希伯來人。且關於物理學天文學等,皆能通曉,其文體或為詩歌,或為歷史,或由歷史演為詩歌,各國文字中,實罕有其匹。——賈玉銘《約伯記聖經要義》
【書之地位】 或以本書在聖經中是獨立的。其出世最早,與他書不相關涉,所以訂聖經者,有人將約伯書置於詩篇以後,且有人置於箴言以後。殊不知本書雖出世甚早,按其體裁論,當為詩歌中之一卷,且適為詩歌之第一本,恰好在詩篇以前,表明信徒遭遇苦難——約伯,即必禱求神——詩篇。或以本書為聖殿的廊子,可由此進入神的殿中。——賈玉銘《約伯記聖經要義》
【神藉苦難將美麗如花的約伯轉變成果子】序:“美麗如花”,一位解經家用這句話充分描述了約伯在家破人亡之前的生活,他以前的確有像花一樣的生活,華麗而吸引人,深深受到別人的羡慕和欣賞。可是,花的美麗和果實的美麗是兩回事。人可以用審美觀點來看花朵的可愛、外型和顏色,但實際上對鑒賞者本身沒有太多的利益。只有花的果實才能真正滿足人。為了結果子,總有一天必須犧牲它美麗的外貌;花瓣要凋落,變得光禿禿的。然而就在光禿中卻結出果子來。這果子正是造物的主最終的目的。因為只有花的果實才能滿足饑餓的人。
(摘自:江——“奇哉,祂的作為”第27頁)
【神的旨意】窩是老鷹在高處所築的窩,申命記卅二章將神喻為老鷹,老鷹為了要保護小鷹,就在高處築巢,並餵養小鷹,將窩築在高處,實在又安全又溫暖。但是,有一天老鷹要「攪動巢窩,在雛鷹以上兩翅扇展」(參申卅二11),正如忽然之間吹來一陣旋風,窩內的羽毛吹散,巢內的刺就刺在小鷹身上。小鷹根本不懂為什麼忽然之間有如旋風之吹襲,原來小鷹在巢窩之內的感覺是非常滿足的,它們安穩地得著餵養,非常溫暖穩妥,就願守在窩裡滿足現況。可是這樣,小鷹就永遠不會飛,永遠不能飛向更高更遠之處。這就像神對約伯的旨意,為什麼一個情況來了,將約伯的家業全都毀掉,為什麼一陣狂風來了,將他的兒女全都取去。所以約伯要問:「神啊!你為什麼要這樣?」那是有原因的,神的目的乃是要叫約伯從完全達到更完全。神是恩典的神,當小鷹在上面飛的時候,老鷹在下面等著,如果小鷹摔了下來,老鷹就接取小鷹背在兩翼之上。所以神一直在約伯的底下守護著;當約伯在辯論的那幾章裡忽上忽下,整個人都不清楚,處於迷糊狀態,有好幾次似乎跌倒下來時,最後神還是扶持托住。有幾次,約伯不小心掉了下去,神又從坑裡將他救了出來。
從前有位名畫家,是專門在天花板上作畫的(歐洲的各大教堂,屋頂上都有名畫)。有一次他又在天花板上繪製作品,那是一幅非常美麗動人的圖畫。當他完成作品,和一個助手兼好友,站在高高的小木架上欣賞的時候,他整個人忘我地陶醉其中,因為他欣賞畫,其實就是欣賞自己,完全被自己所陶醉!於是他慢慢地後退再後退,繼續欣賞著,這時他的助手見情況危急,刻不容緩,便立即拿起身邊的墨水罐向畫撥出。這時,畫家受驚,不由自主地向前跨了一步,責備他為何將這幅畫糟蹋毀壞。他的朋友對他說:「我若再猶豫,你稍退一點就沒有命了!」這位朋友因著愛,毅然毀掉他心愛的創作,使他從自我陶醉中驚醒。
這也說明了神使約伯遭受大災難的原因。因為他自我著迷到一個地步,幾乎不易喚醒,而神在約伯記裡所作的,就如這位助手兼朋友將墨水潑在畫上一樣,看來像毀壞,事實上卻是拯救。這是神奇妙的作為和智慧的成全,使約伯邁向更高遠之境地,早日達成神在他身上的目的。──
陳希曾《成長的痛苦──約伯記剪影》
【寫作背景】本書書名取自主角約伯,作者則不詳。由於書中沒有提到任何國家歷史或世界大事,也沒有論及以色列民族制度的資料,所以學者對本書的寫作日期頗多推測。某些學者認為本書是以色列民族的早期作品;故事的發生遠在列祖時代
(見伯一5注),初稿可能是在那時候完成,至於最終完成階段則可能是在所羅門時代,因書中體裁接近當時盛行之智慧文學。另一方面,也有不少學者以本書為猶太人被擄後的作品。——《串珠聖經注釋》
【主題特色】雖然有關受苦的爭論占了本書大部分的篇幅,但從神向約伯顯現、答覆他的疑問與約伯的回應看來,本書的宗旨乃是道出:人在苦難中,任何理性上對苦難來由的解釋實在不能安慰受苦者,惟有與神面對面相交,人才能尋得平安滿足,可以不為苦痛所困。換句話說,本書的重點不在神學問題的討論,而是強調信仰的體驗。——《串珠聖經注釋》
【時間】
一、約伯記中沒有論及以色列的宗教文化制度,所以很可能約伯是在摩西之前。並且(創十二50)中描述列祖的生活與態度和約伯記的記載很像,因此許多人相信約伯是在列祖時期的人物。
二、傳統認為約伯記也是摩西的著作,當然有人認為這是後期的作品。但以西結書提到約伯,西元前180年的便西拉智訓更直接提到約伯記,因此約伯記絕對不可能比西元前180年更晚。不過確定的著作日期相當難以決定。
三、死海古卷的第四穴有約伯記的片斷,第十一穴有約伯記的亞蘭文意譯本(他爾根譯本),年代大約是西元前200年(原著一定早於這個年代),譯文與希伯來原文相當近似。
四、約伯的年代應該是在西元前兩千年的列祖時代,但一開始約伯記可能以口傳或雛型記錄的方式存在,真正成書的時間應該在比較晚期,亞蘭文已經影響以色列人的時代了。
──
蔡哲民《約伯記查經資料》
【作者】
一、有許多人爭論約伯是否是一個歷史上的人,不過以西結書將約伯、但以理和挪亞相提並論(結十四20),顯出以西結認為約伯是一個真實存在的人。(雅 五11)也顯示出雅各認為約伯是實存的人。
二、西元前2000~1800年的馬里列王表中就出現過「約伯」這個名字,西元前1400年的亞馬拿時期也出現過這個名字。
三、作者不明,有許多人有不同的推測,不過都沒有明確的證據。作者希伯來文造詣深厚,熟悉外地(尤其是以東地)的地理,因此可能來自希伯來的上流階層。
──
蔡哲民《約伯記查經資料》
【信息】
一、本書討論義人受苦的問題,也討論神的公義與神的屬性。
二、強調耶和華是造物者,也是普世的主。
三、約伯記挑戰一般「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因果報應信仰,陳明苦難的原因不一定是「罪惡」,造物者不必然必須服膺因果律。約伯三友的信息,如今還常出現在許多正式的教導中,但約伯記的思想,卻仍不斷的提出控訴,控訴這種把複雜的人間事與造物者奧秘的存在簡化成「賞善罰惡」的因果律。
──
蔡哲民《約伯記查經資料》
【特點】
一、約伯記屬於舊約智慧文學的一部分,約伯記、箴言、傳道書組成舊約的智慧文學。
二、約伯記大部份是用詩歌的文體寫成,整個故事的序言跟最後,是用散文的形式。
三、歷代以來有許多人質疑過約伯記的統一性,例如有人認定「撒旦」是被擄歸回以後形成的觀念,因此是後來加的。但是如果沒有這段幕後的記錄,如果展開約伯的苦難呢?類似這些質疑常常都是用既有的成見套在約伯記上,並沒有任何證據說約伯記是依賴任何其他的文件而發展出來的。整體而論,約伯記應該是具有統一性的著作,雖然形成著作的時間可能不短。
四、本書有許多獨特的用字,是沒有出現在其他經卷的。
五、本書使用了許多譏諷的表達方式。
──
蔡哲民《約伯記查經資料》
壹、書名
本書像《約書亞記》、《路得記》一樣,以書中主角的名字為書名。“約伯”的希伯來原文為()。有人從字根yb引出“被恨的人”或“受迫害者”的意思。英文書名job(應讀為())乃取自希臘文()。中文依原文譯音。
貳、作者
(一)有許多人爭論約伯是否是一個歷史上的人,不過以西結書將約伯、但以
理和挪亞相提並論 結 14:20 ,顯出以西結認為約伯是一個真實存在的
人。 雅 5:11 也顯示出雅各認為約伯是實存的人。
(二)西元前2000-1800年的馬里列王表中就出現過「約伯」這個名字,西元
前1400年的亞馬拿時期也出現過這個名字。
(三)作者不明,有許多人有不同的推測,不過都沒有明確的證據。作者希伯
來文造詣深厚,熟悉外地(尤其是以東地)的地理,因此可能來自希伯來
的上流階層。── 蔡哲民等《約伯記查經資料》
本書的作者:以利戶(伯32:4-6節,15-22節,36:1節,37:14節)自稱是“我”。
1、名字意思:神是主。
2、他是“布西人”、“蘭族”、“巴拉迦”的兒子:“巴拉迦”意思是“神所賜福的”。表明以利戶有屬靈的上輩帶領,繼承祖宗之信仰,滿有能力且被聖靈感動而寫成這卷約伯記。── 徐大年《約伯記提綱》
叁、寫作時地
(一)約伯記中沒有論及以色列的宗教文化制度,所以很可能約伯是在摩西之
前。並且 創 12:50 中描述列祖的生活與態度和約伯記的記載很像,因
此許多人相信約伯是在列祖時期的人物。
(二)傳統認為約伯記也是摩西的著作,當然有人認為這是後期的作品。但以
西結書提到約伯,西元前180年的便西拉智訓更直接提到約伯記,因此
約伯記絕對不可能比西元前180年更晚。不過確定的著作日期相當難以
決定。
(三)死海古卷的第四穴有約伯記的片斷,第十一穴有約伯記的亞蘭文意譯本
(他爾根譯本),年代大約是西元前200年(原著一定早於這個年代),譯
文與希伯來原文相當近似。
(四)約伯的年代應該是在西元前兩千年的列祖時代,但一開始約伯記可能以
口傳或雛型記錄的方式存在,真正成書的時間應該在比較晚期,亞蘭文
已經影響以色列人的時代了。
“寫作時間”:約在西元前1500年寫于烏斯地。──
蔡哲民等《約伯記查經資料》
1、時間極早:極可能在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的時候,最遲也不會在摩西之後。
①因書中主角約伯是烏斯人,而這“烏斯”是亞伯拉罕的侄兒(拿鶴之子——創22:20-21節)。作者以利戶是布西人,這布西人是亞蘭人的一個部族,而亞蘭則是烏斯兄弟“基母利之子”(創22:21節)。並且提到三個朋友都是先祖時代的信仰哲士。
②約伯在本族中好像是一位祭司(1:5節),是神賜律法以前的事。
③約伯的三位朋友沒有提到埃及的事,也沒有引用律法及聖殿。
④約伯的年齡210歲(42:16節)這樣的年齡在列祖時代才有。
⑤他有大批的牛羊、僕婢、駱駝,這是列祖時代的事。
⑥書中提到拜日、月的事,這是原始拜偶像的事(31:26-27)。
2、書中包括時間可能不到一年。
── 徐大年《約伯記提綱》
肆、主旨要義
(一)本書討論義人受苦的問題,也討論神的公義與神的屬性。
(二)強調耶和華是造物者,也是普世的主。
(三)約伯記挑戰一般「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因果報應信仰,陳明苦難的
原因不一定是「罪惡」,造物者不必然必須服膺因果律。約伯三友的信
息,如今還常出現在許多正式的教導中,但約伯記的思想,卻仍不斷的
提出控訴,控訴這種把複雜的人間事與造物者奧秘的存在簡化成「賞善
罰惡」的因果律。── 蔡哲民等《約伯記查經資料》
中心信息:(中心節:23:10節,他試煉我之後,我必如精金)
神藉著苦難來把我們從完全被帶到更完全的地步,所以信徒在苦境中要認識神,看見神在我們身上的工作。── 徐大年《約伯記提綱》
柒、本書的特點
(一)約伯記屬於舊約智慧文學的一部分,約伯記、箴言、傳道書組成舊約的智慧文學。
(二)約伯記大部份是用詩歌的文體寫成,整個故事的序言跟最後,是用散文的形式。
(三)歷代以來有許多人質疑過約伯記的統一性,例如有人認定「撒旦」是被擄歸回以後形成的觀念,因此是後來加的。但是如果沒有這段幕後的記錄,如果展開約伯的苦難呢?類似這些質疑常常都是用既有的成見套在約伯記上,並沒有任何證據說約伯記是依賴任何其他的文件而發展出來的。整體而論,約伯記應該是具有統一性的著作,雖然形成著作的時間可能不短。
(四)本書有許多獨特的用字,是沒有出現在其他經卷的。
(五)本書使用了許多譏諷的表達方式。── 蔡哲民等《約伯記查經資料》
本書的特點:
1、聖經中最早的一卷書:沒有時代色彩,講到人生在世的苦難(生、老、病、死),也講到人生的命運,並面臨的苦難,講出神如何愛地上屬於他的人。
2、文學體裁和結構是以詩和散文混合在一起的一卷書,前面的序和後面的跋是散文,中間是詩。表明神在約伯身上有詩一般的工作。弗2:10節,“工作”——“詩”。
3、本書以苦難作為出發點:叫我們看見神的工作,所以這個約伯並不是初信者,他在神面前已具有很高的地位,屬靈生命已達到相當水準。
4、聖經用字豐富:
①獅子:4:10-11節 用五個形容詞(獅子、猛獅、少壯獅子、老獅子、母獅)
②陷阱:18:8-11節 用六種形容詞(網、網羅、圈套、機關、活扣、羈伴)
③黑暗:用六種詞
④人生的短暫:“梭”7:6節,“一口氣”7:7節,“雲彩”7:9節,“影子”8:9節,14:2節,“跑信的”9:25節,“如花割下”14:2節,“快船”9:26節,“急落抓食之鷹”39:27-30節,“遞信的”9:25節(共用九個形容詞)。
⑤病的苦境:“滿身毒瘡”2:7節,“不住潰爛”7:5節,“流濃不止”2:7節,“遍滿蛆蟲”7:5節,“皮膚變黑”30:28節,“骨頭極痛”30:17節,“全身發熱”30:30節,“呼吸困難”9:18節,“口臭牙爛”19:17、20節,“不能睡眠”7:14節,“視覺衰退”16:16節,“全身消瘦”19:20節,“奇癢難當”2:8節。── 徐大年《約伯記提綱》
捌、本書與其他聖經書卷的關係
【約伯記等五卷智慧書的靈訓】序言:約伯記是智慧書的第一卷,智慧書共有五卷,即約伯記、詩篇、箴言、傳道書、雅歌。這五卷書與歷史書不同,專論個人靈性之經歷,由聖靈的感動寫出個人對神的認識。因神是一切智慧的源頭(箴1:7節,9:10節)。這五卷智慧書是緊緊連在一起的。人生往往會遇見苦難(約伯記),就去熱切的禱告(詩篇),因著禱告,得著智慧(箴言),人得著智慧,就看透了世界(傳道書),只有看透了世界的人,才能與主有親密地交通(雅歌)。── 徐大年《約伯記提綱》
拾壹、內容大綱
分 段:
1、神工作的開始:1-2章 神以苦難作為他工作的起點,也就是神以他許可的旨意來達到他永遠的旨意,把完全的約伯被帶到更完全的地步。
2、約伯魂中的光景:3-31章 神藉他與三個朋友的辨論顯明約伯是一個以“我”為中心的人。(3-31章約伯說“我”六百次左右)。甚至約伯最後在第29章中有42次“我”,30章中有54次“我”,31章中有63次“我”,他的自己完全顯露出來。
3、約伯靈裡的一個聲音:32-37章:只有“約伯的話說完了”,他最後一次的回答用了159次“我”之後,他安靜下來,再也沒有辦法解釋苦難來由的時候,靈裡就有聲音出來向他解釋。
4、約伯在神的光中:38-41章 只有神向他顯現,才能得著約伯的心,使他悔改在神的面前。
5、約伯的兒子名分:約伯的生命被帶到更完全的地位,得著兒子的名分。42章,神工作的結果,約伯僕倒在神面前,並且為三位朋友代禱,生命達到成熟的地步,而得著雙倍的福分。── 徐大年《約伯記提綱》
【暫編註解材料來源】
蔡哲民等《約伯記查經資料》․徐大年《約伯記提綱》․《啟導本聖經註釋》․《雷氏研讀本聖經註釋》․《SDA聖經註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