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經資料大全

 

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

 

約伯記第二十七章拾穗

 

【伯二十七1「約伯接著說:」

  〔暫編註解〕約伯。本章分為三個部分。一(第1-6節),約伯為自己的正直辯護,以及他決心忠心到底。二(第7-12節),他責備他的對手。三(第13-23節),回到神如何對待惡人的話題,承認他們終必受到懲罰和滅亡。這次講話引用了一系列格言。

         接著說。有譯本為“他接著用比喻說”。希伯來語是mashal,意為:一,格言(撒上10:12;結18:2 3);二, 諺語(申28:37;王上9:7);三,預言性詩歌(民23:7 18;賽14:4;彌2:4);四,比喻(結17:220:49);五,普通詩歌(民21:27-30);六,警句 (王上4:32;箴10:1)。這說明約伯的用詞有了一種新的傾向。深思熟慮的措辭代替了辯論和激情的話語。注意該詞重現在伯29:1中。

         「約伯接著說」:原文是「約伯增添他的言論說」。這個發言格式與以前不同,前面都是「約伯回答說」。

     1-6他堅持自己無罪,聲明必守義不渝。

       本章是約伯的總結陳詞,重申自己持守正義,並無詭詐,至死必以自己受此大苦為無辜(26節),接上指出惡人必受的報應(1323節)。

     有的解經家認為約伯在1323節所持的意見與他過去的看法不符,主張這段話或為瑣法所說,誤置於此處。

         須知約伯因三友不分皂白把他當作惡人,悲憤已極,稱他們為“我的仇敵”,視他們如同惡人(7節)。而真正的惡人當然應受神的忿怒,他用1323節的詩歌,生動地表達了這種願望。

 

【伯二十七2「“ 神奪去我的理,全能者使我心中愁苦。我指著永生的 神起誓:」

  〔暫編註解〕這是約伯唯一一次發誓。在這嚴肅的場合,為了向朋友們發出最後的呼籲,約伯認為最好還是先求神為他的話作證。(見士8:19;得3:13;撒上14:39;撒下4:912:5;王上2:24;王下5:20;代下18:13;耶38:16)。約伯十分相信自己的誠實,認為完全可以請神作證,儘管從表面上看,神似乎以他有罪。

       「指著永生的神起誓」:原文只有「神活著」,這是一種發誓的標準方式。

         ◎在此約伯用嚴重的誓言來堅持自己是無辜的。

 

【伯二十七26約伯的誓言最引人注目的特性,是指著「那拒絕以公平待我」(2a節,NEB)的神──那使我心中愁苦的2b節;參七11,十1,廿一25)──起誓;他所說的是個事實,約伯前後一致地堅持它。他高度相信神,在祈求神來反對神的這個矛盾中變得相當大膽,從以利戶(卅四5)以來,有許多人都深感震驚;但是約伯不是在對神掄動他的拳頭。藉著嚴肅的態度,他以在這不公平背後的一種公平來支撐每一件事;神能矯正錯誤,在一個只有祂是獨一創造者與主人的世界中,在所有第二因之後,這一定是由祂完全的責任;至於神會怎樣負起責任來背負這個重擔,在祂兒子耶穌基督這個人身上背負、吸收、熄滅「普天下人的罪」(約壹二2),約伯卻不知道。但他的信心跳躍巨大的距離,進入神裏面,以祂為「公義的……又是救主」(見賽四十五21)。——《丁道爾聖經注釋》

 

【伯二十七3「(我的生命尚在我裡面, 神所賜呼吸之氣仍在我的鼻孔內。)」

  〔暫編註解〕呼吸之氣。希伯來語是neshamah,源於詞根nasham(“喘息”)。

         生命。希伯來語是ruach,有時與neshamah同義,但還有其他意思,如“風”(見伯26:13注釋),“氣息“(見傳3:19注釋)。

       3~4 約伯聲稱他堅持自己的無辜,直到離世那日。

 

【伯二十七4「我的嘴決不說非義之言;我的舌也不說詭詐之語。」

  〔暫編註解〕約伯的朋友們竭力勸他認罪。但約伯堅持認為自己無罪,並保證自己將來的忠誠。他不顧壓力和傳統,決心做誠實人。

 

【伯二十七5「我斷不以你們為是,我至死必不以自己為不正。」

  〔暫編註解〕「我斷不以你們為是」:約伯絕對不同意三友的話;如果他承認自己犯了罪,就是對神不忠了。

       約伯的朋友們堅持認為他有罪。約伯堅決不同意他們的看法。有人在壓力下會被迫承認自己所沒有犯過的罪。約伯卻決不動搖。

 

【伯二十七6「我持定我的義,必不放鬆;在世的日子,我心必不責備我。」

  〔暫編註解〕一個人可以喪失財產,家庭,朋友和健康,但他仍有一個無窮盡的安慰之源,那就是問心無愧(見徒23:124:16;林前4:3 4;提後1:3;約壹3:21)。

 

【伯二十七7「“願我的仇敵如惡人一樣,願那起來攻擊我的,如不義之人一般。」

  〔暫編註解〕這是本章第二部分的開始,以詛咒約伯的仇敵開始。

         「仇敵....攻擊我的」:原文都是單數型態,因此應該是泛指仇敵,而非特指約伯三友。不過此時在約伯心目中、約伯三友當然也是仇敵了。

       7-23惡人的結局。有學者認為本段其實是瑣法的言論,因他在第三回合的辯論裡沒有發言,而且本段與他一貫的言論風格相似;但也有不少學者認為本段仍是約伯的話,基本上他相信惡人必有惡報,但否認自己是因為犯罪而受苦。

 

【伯二十七712開頭的動詞願……如總括了整首詩,使它成為長篇咒詛。這裏的仇敵\cs8不是神,而撒但也沒有出現在對話中;在這個明顯是論及司法上的問題之上下文中,「反對者」是虛假的控告者,在這裏是指他的朋友們;約伯是在對他們說話,將「上帝的手」(11節,呂譯)指教他們,這可從這一節的複數代名詞得著證明351。在以色列人的律法中,惡意控告無辜之人的刑罰,正是與錯誤之指控的罪名相稱的刑罰;所以,約伯以誓言否認他們的指控,「願恨我的人所遭遇的事如惡人一樣──他不誠實地說我就是一個惡人。」這樣的人被剝奪一切求告神的權利(10節),而這正是約伯滿有確信去做的352。我們不能太強烈地強調約伯與他朋友們在這方面的對比。他持續不斷地求告神,他們卻從未如此作。——《丁道爾聖經注釋》

 

【伯二十七8「不敬虔的人雖然得利, 神奪取其命的時候,還有什麼指望呢?」

  〔暫編註解〕即“沒有信仰的人”。見可8:36 37。這句話與比勒達在伯8:13和瑣法在伯20:5的話是一樣的。

         「得利」:原意是「強奪不義之利」。

         27:8-10 提到不義之人雖然利用不法手段取得利益,但是當患難臨到時,他們無法向神禱告,只好絕望。

       823 有人認為這是瑣法的第三次發言(雖然經文沒有介紹他的名字),但亦有人認為是約伯諷刺地為瑣法爭辯(比較第二十章)。事實上,這可能是約伯承認惡人不常常成功,或最終不會成功,即使他們可能暫時興旺。他們將會受譴責(8節),他們當前不會得到神的幫助(9 10節),他們的昌盛不一定能傳給自己的兒女。第15節的“寡婦”是在災禍中喪生之兒子的寡婦,他們不能享受持久的昌盛(1823節)。“如守望者所搭的棚”(18節)。用樹枝搭成的臨時遮蔭的地方,是由葡萄園的守望者搭建的。毀滅突然臨到惡人(19節)。“拍掌”(23節)。一種表達憤慨的動作(民二四10)。

 

【伯二十七9「患難臨到他, 神豈能聽他的呼求?」

  〔暫編註解〕偽善和不敬虔會切斷人與神的聯繫,使神無法回答他求助的祈禱。約伯的朋友們曾把同樣的話用在約伯身上。

 

【伯二十七10「他豈以全能者為樂,隨時求告 神呢?」

  〔暫編註解〕罪人僅在特殊情況下禱告。他們沒有禱告的習慣。他們讓自己的工作干擾禱告的時辰,以最小的藉口忽略個人的祈禱,不久就完全放棄了。

 

【伯二十七11「 神的作為,我要指教你們,全能者所行的,我也不隱瞞。」

  〔暫編註解〕見第13節注釋。

 

【伯二十七12「你們自己也都見過,為何全然變為虛妄呢?」

  〔暫編註解〕約伯不想告訴朋友們他們以前沒有機會知道的事。

 

【伯二十七13「“ 神為惡人所定的份,強暴人從全能者所得的報(“報”原文作“產業”)乃是這樣:」

  〔暫編註解〕13-23節的說法與約伯原先的立場完全不同(見伯9:22-2421:24:)。對此人們提出各種解釋:一,這一段是瑣法說的。這種說法是站不住腳的,因為它必須假定在第10節和11節之間說明瑣法是發言者,在第28章的開始再次說明是約伯發言,還得把第11 12節的第二人稱代詞從複數改為單數,表明是瑣法對約伯說話。二,約伯儘量收回原先心血來潮,頭腦發熱,未經深思熟慮時所說的話。這種解釋有一定道理,因為它仍以約伯為說話者。但是讓約伯來教訓他的朋友們他們早已瞭解並一再強調的道理(見第12節),這又有違於事實。這等於是讓約伯責備他的朋友們不知道他們所竭力說服他的觀點(見第13節)。三,約伯在述說他估計朋友們回答他時所用的論點。但沒有跡象表明約伯有這樣的意圖。也沒有證據約伯在要人關注預期的爭論時,會說出這樣的話。四,約伯指的是最後的審判。但經過對災難的仔細分析,證明這一切都是在今生發生的,所說的死是第一次死,而不是第二次死。故這種看法可以排除。五,約伯是用朋友們自己的武器來對付他們,呼籲他們所宣稱惡人要遭遇的災難降在他們自己身上。這種看法與上下文較為吻合。約伯重申了自己的無辜(第1-6節),並指責了他的朋友,因為他們冤枉了他。約伯以其人之道還其人之身。他責備他們未能認識到他們所說的事情要落到自己頭上。這種看法雖然與其他看法一樣,也是出於推測,但無需做什麼調整就能與整個文字一致。

         ◎約伯在此的論調居然與瑣法相近,很可能約伯此時思想根本是矛盾的,他一面認定神不特別懲罰惡人,一面又覺得惡人的景況也未必是特別好。也有不少學者認為 27:13-23 都是瑣法的言論。

         27:13-23 也可以當成是約伯表達他自己願望的一種方式,他希望他的仇敵遭遇理想上惡人所應遭遇的懲罰。

 

【伯二十七1323結論的講論,就像本書中其他幾篇講論一樣。惡人……的分13節)是個遺產,暗示出未來的報應。朋友們曾惡毒地責備約伯,現在將要變成他們自己預言的箭靶子──如果他們是對的353

 所列舉的災禍是相當普遍的。戰爭、饑荒與疾病,必使他的家庭荒涼(1415節)。「他的寡婦」(MT 是複數的)──這惡人顯然有多個妻子──「也不哀哭」之陳述的讀法相當奇怪(II Qtg Job 證實了到目前為止還存留的經文),除非它的意義是:她們很高興能夠擺脫他。這與約伯在第二十章論及惡人葬禮的話恰好相反。——《丁道爾聖經注釋》

 

【伯二十七14「倘或他的兒女增多,還是被刀所殺,他的子孫必不得飽食。」

  〔暫編註解〕約伯已經失去了兒女。他的朋友們認為這說明他有罪。約伯則認為惡人的子女眾多(見伯21:8 11)。

 

【伯二十七15「他所遺留的人必死而埋葬,他的寡婦也不哀哭。」

  〔暫編註解〕倖存者將遭遇瘟疫,被人埋葬且遺忘(見利26:25;撒下24:13;耶14:1215:2)。

 

【伯二十七16「他雖積蓄銀子如塵沙,預備衣服如泥土,」

 

【伯二十七17「他只管預備,義人卻要穿上;他的銀子,無辜的人要分取。」

 

【伯二十七18「他建造房屋如蟲作窩,又如守望者所搭的棚。」

  〔暫編註解〕「如蟲作窩」:或作「如蜘蛛結網」,十分脆弱。

       「守望者所搭的棚」:看守莊稼者所搭的臨時簡陋草棚。

     。象徵脆弱,腐爛,虛弱。

         棚。指小屋或茅舍,搭在葡萄園或果園裡供臨時居住(見賽1:8;哀2:6)。這是最不牢固的住所。惡人缺乏穩定性,持久性和安全性。

         「如蟲做窩」、「守望者所搭的棚」:都是指暫時棲身,不久就會被廢棄。

 

二十七18 守望者的棚守望者所搭的棚由於只有暫時性的用處,本來就十分脆弱。農夫在田地中央建築暫時性的棚子,在收割季節看守成熟的莊稼。──《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伯二十七19「他雖富足躺臥,卻不得收殮,轉眼之間就不在了。」

  〔暫編註解〕有錢的惡人突然死亡。

       富足。即“他躺下時富足”。

     不得收殮。七十士譯本為,“不得增加”即不再富足。

         不在了。即醒來時發現自己破產了,或落在兇手的手中,或自己的財寶全沒了。

 

【伯二十七20「驚恐如波濤將他追上,暴風在夜間將他刮去。」

  〔暫編註解〕參伯18:1420:25;詩18:4

 

【伯二十七21「東風把他飄去,又刮他離開本處。」

  〔暫編註解〕「東風」:來自沙漠乾燥的熱風。

       參伯1:199:1715:238:2427:827:26。來自阿拉伯沙漠的東風,意味著炎熱和乾旱,就像西風帶來雨水一樣。

     「東風」:由沙漠中吹來的熱風,常使植物枯乾。

 

【伯二十七22「 神要向他射箭,並不留情。他恨不得逃脫 神的手。」

  〔暫編註解〕。這個詞是外加的。也可以把風暴視為主語:“風暴要向他撲來,並不留情”。

 

【伯二十七23「人要向他拍掌,並要發叱聲,使他離開本處。”」

  〔暫編註解〕「拍掌」:鼓掌稱快;但本節也可描寫東風把惡人卷離本處。

       不清楚本句的主語是“東風”,“神”,還是“人”。無管怎樣,惡人都是嘲笑的對象。

 

二十七23 拍掌表示嘲笑動作和姿勢的含義隨著文化的不同,亦有所歧異。拍掌在現代文化中可以用來表示讚賞,或召喚屬下或孩童,吸引人的注意,伴和音樂,或表示憋氣(單拍一下)。在古代社會中,這動作亦有不同的用法。拍掌可以用來表示讚美(詩四十七1)、喝彩(王下十一12),但亦可以有憤怒或嘲笑(民二十四10)的用法。不同用意的拍掌在確實姿勢上可能也有細微的分別。參較以下三個現代用法的不同含義:(一)雙手與手體平行循水準方向拍掌(喝彩);(二)以大致垂直的方向擊掌(憋氣);(三)手掌與身體成直角,雙手上下交替拍掌(彷佛拍掉手上的塵埃)。──《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思想問題(第25-27章)】

 1 如比勒達所言,神有權能和聖潔,而人卻卑微和不潔,那麽人怎能在神面前稱義呢?參羅3:22

 2 古人雖然對天文地理的知識有限,解釋大自然的運作時往往加上幻想的色彩,但他們都承認神在背後掌管。這與今人有何不同?

 3 約伯在27:7-23中論惡人的結局,與先前在27章的言論是否有矛盾的地方呢?有人說約伯並不否認神的公義,乃是否認自己的苦難與罪有關,你同意麽?

    ──《串珠聖經註釋》

 

【暫編註解資料來源】

《啟導本聖經註釋》․《雷氏研讀本聖經註釋》․《串珠聖經註釋》․《SDA聖經注釋》․《蔡哲民查經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