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經資料大全

 

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

 

約伯記第三十七章拾穗

 

【伯三十七1「“因此我心戰兢,從原處移動。」

  〔暫編註解〕「移動」:除了本節,這詞只在其他兩處經文出現。(利11:21; 3:6

       1-13冬天的雷電都為神掌管。

     1-24以利戶透過自然界描寫神的威能奇妙。

         3637章是連在一起的。以利戶繼續用雷電的比喻來說明神的大能。他說,當他聽到雷聲,看見空中的閃電時,就心裡戰兢。

 

【伯三十七15聽阿的請求是複數的,是對約伯和他朋友們說,如果不包括旁觀者在內。我們幾乎能夠想像:以利戶作出他的描寫時,正好是一場驚人的風暴真的掃過他們所有人時。雖然雷聲與閃電同時提及,重點卻是放在震耳欲聾的響聲上,相當簡單地確認為神的聲音。這裏有相當可觀的數量的重複,有些罕見字被用來指雷聲。既然第5節是首形式極好的雙行詩,帶有平行的「奇妙的」與「壯觀的」,而且,既然第6節新的開始標示出第5節是高峰,我們應該承認第24節為一首七行詩,被對稱的第1節與第5節包圍起來;這樣,這七行的結構浮現出類似的對稱來。一行處理「電光」(就是第卅六章中所用的簡單字眼「亮光」),被放在一對三行詩之間,這一對全都是處理聲音。這首七行詩的完整,不僅表現在它內在的對稱上,更表現在第4b節重復使用第2a節的「聽」字以作為框架上。——《丁道爾聖經注釋》

 

【伯三十七2「聽啊, 神轟轟的聲音,是他口中所發的響聲。」

  〔暫編註解〕這是以利戶的比喻,並沒有說雷聲就是神的聲音(見詩77:18104:7)。

 

三十七24 風暴之神在烏加列神話中,風暴之神巴力─哈達靠他聲音的能力使仇敵懼極奔逃(又見:詩二十九)。亞喀得的對應神祇阿達德的嗓音亦有雷聲。風暴之神巴力的肖像通常都是手執一束霹靂。──《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伯三十七3「他發響聲震遍天下,發電光閃到地極。」

 

【伯三十七4「隨後人聽見有雷聲轟轟,大發威嚴,雷電接連不斷。」

  〔暫編註解〕以利戶用頌贊的詩句描寫天地間的奇妙諸現象,自己如何為這些奇景所著迷。電光照耀、雲彩浮空、水結冰、雲降雨、穹蒼覆被大地,這一切都在神的吩咐下運行。祂施行慈愛,恩及一切人類(13節;參太五45)。

       「雷聲轟轟」:代表神的咆哮(參耶25:30; 1:2)。

     「雷電連接不斷」:直譯是「他不中斷它們,當他的聲音被聽見」。

 

【伯三十七5「 神發出奇妙的雷聲,他行大事,我們不能測透。」

  〔暫編註解〕本節結束了雷電的比喻。以利戶竭力用生動的語言要約伯信服神的威嚴和能力。

 

【伯三十七6「他對雪說,要降在地上,對大雨和暴雨也是這樣說。」

 

【伯三十七613這個樂章的界線,是以明顯的文法記號來標示的。它處理冬天的雨、伴隨著雪與冰凍之寒冷,使人們留在室內(7節;但希伯來文非常不清楚,NEB 可能作了太多的猜想),並且把動物驅趕進入牠們的穴中(8節)。第10節又回到字,可能可辨識出內向性結構的大綱;但它不像第15節的樂章那麼清楚。當人們無助地觀察時,以利戶引進兩個結論:神徹底地控制這些事件(12節),雖然它們的「遊行旋轉」可能暗示漫無目標的、混沌的勢力,NEB 較清楚地表達了這個觀念。第二(13節),「祂使它發生」(RSV),是為了幾個截然不同之理由中的任一個,這裏提起三個可能性,每一個都是以「若」(中文譯本都作或為)字來引入的:「若為杖,若為祂的地,若為 h]esed[(用來指盟約之堅貞忠誠的大字,用在十12)」。因為提及似乎並不適合,釋經學者若非將它改變,就是將它丟棄(NEB 即是如此);——《丁道爾聖經注釋》

 

【伯三十七7「他封住各人的手,叫所造的萬人都曉得他的作為。」

  〔暫編註解〕「都曉得他的作為」:或許是「都暫時不作工」。

         可能指冬季因冰雪大雨而停止露天勞動。這就使人有機會思考,從而對神有更清醒的認識。

         「封住各人的手」:指神讓每個人都因為下雪冰封,無法出門去做事。

       7-8 冬天來臨,農人可稍作休息,等待春天收割,而百獸則紛紛冬眠。

 

【伯三十七8「百獸進入穴中,臥在洞內。」

  〔暫編註解〕具體解釋第7節。冬天是野獸避寒的季節。對於以利戶來說,這也是神智慧的證明。他說動物在嚴寒中得到神的保護,在糧食短缺的季節僅憑少量食物就能生存。

 

【伯三十七9「暴風出於南宮,寒冷出於北方。」

  〔暫編註解〕出於南宮。直譯是“出於庫房”,即神保存暴風雨的地方(見伯38:22;詩135:7)。

       出於北方。直譯是“出於驅散者,似乎指驅散雲彩,帶來晴朗霜天的大風。

     以利戶所強調的是,所有這一切都在神的控制之下。這些自然現象都證明神的偉大。

 

三十七9 儲藏暴風的南宮初民相信風是儲藏在天上的房室之中。神定期掃除這些房室的儲藏。迦南人和巴比倫人將風暴的顯現歸因於暴雨之神兼風神阿達德。另一個類似(但比較常見)的象喻,則形容耶和華有由風所運轉的倉庫,儲藏雨、雹,和雪,驅動它的大概是祂口中的氣。譯作「倉庫」的字眼亦可形容儲藏珍貴寶物或御用兵器的庫房。雹、雪、風、雷、電都經常被形容為神用來擊敗仇敵的兵器。此外,倉庫又可用來儲藏原料,如:大麥、蜜棗、五穀,或一般之什一奉獻等。神亦同樣按需要分配倉庫的藏品。宇宙性倉庫的象喻在古代近東並不常見。──《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伯三十七10「 神噓氣成冰,寬闊之水也都凝結。」

  〔暫編註解〕“神噓氣”。一陣使冰形成的冷風。

       「神噓氣成冰」:當時的人以為神一吹氣就使水凝結成冰。

     凝結。即結成冰(見詩147:16-18)。

 

【伯三十七11「他使密雲盛滿水氣,布散電光之雲;」

  〔暫編註解〕他使密雲盛滿水氣。直譯是“他加負擔於”。 在這些乾旱的國家裡,降雨是最重要的。神使盛滿水氣的密雲給這些乾旱的地區降雨。

       電光之雲。直譯是“他閃電的雲”。仿佛指雲裡藏著雷電,或“祂陽光下的雲彩。”

 

【伯三十七12「這雲,是藉他的指引遊行旋轉,得以在全地面上行他一切所吩咐的,」

  〔暫編註解〕「藉他的指引」:按照他的計畫(參箴12:5)。

       指引。希伯來語是tachbuloth。神指引雲彩和雷電,按照祂的旨意發生。

 

【伯三十七13「或為責罰,或為潤地,或為施行慈愛。」

  〔暫編註解〕1~13自然界一向是人認識神的重要媒介,我們是否用心體會自然界中神創造的奇妙?

 

三十七13 作神懲罰的雨神可以因應需要,利用風暴來賜福或審判。風雨能夠帶來五穀賴以成長的水分,但也可以構成破壞。初民相信天氣是完全在神明操縱之下,以供賞罰之用。他們不認為世界是按照自然定律運作的。──《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伯三十七14「“約伯啊,你要留心聽,要站立思想 神奇妙的作為。」

  〔暫編註解〕14-24神的榮美和難測。

     1424 以利戶勸約伯以虔敬的心思想神創造的奇妙,並轉身離開他反叛的道路。

 

【伯三十七1420以利戶現在較直接地指名對約伯說話。他開始提出一連串的問題,多少帶有耶和華自己終於說話時將要用的語氣391。他一再地審閱天空中的奇事,問約伯可否知道神如何做這類的事,就如「平浮」雲彩(16節,呂譯)、鋪張穹蒼(18節)。既然天空對地面上的觀察者而言似乎是牢固而堅實的,詩歌體將之比擬為鑄成的鏡子,我們就不應該引入有關它「科學上的」正確性之爭論而破壞它。希伯來人充分地察覺到諸天的構造遠比一個「翻轉的大碗」複雜多了。

17節似乎要將悶熱的夏季氣候與第613節所描寫的情況對比,但他為什麼要強調約伯個人的不適──「在你那鬱悶難受的衣服中冒汗」(NEB)──可就不清楚了,除非它是要使人明白這一點:人絕對無法控制天氣,不像神能照著祂的旨意來改變它。這樣,它為第1920節作準備,雖然這兩節非常不清楚392,顯然是為了約伯甚至在像天氣這麼容易而不稀罕的事──更遑論人類事務的道德管治了──也要「命令神」(NEB)而且責罵他。比較不同譯本的第20b節,會抑止我們作出任何解釋的嘗試。——《丁道爾聖經注釋》

 

【伯三十七15「 神如何吩咐這些,如何使雲中的電光照耀,你知道嗎?」

  〔暫編註解〕以利戶問約伯是否知道神如何發出命令,安排自然現象的程式。

 

【伯三十七16「雲彩如何浮於空中,那知識全備者奇妙的作為,你知道嗎?」

  〔暫編註解〕「浮」:這字多描寫天秤兩邊高升和降落的情景。

       如何浮於空中。雲彩懸在空中,沒有依託卻攜帶著雨水,這一現象使以利戶感到驚奇(見伯26:8)。

     知識。自然現象證明神無限的知識。神用這些奇妙的作為裡顯示祂的全知全能。約伯不應該批評祂。

 

【伯三十七17「南風使地寂靜,你的衣服就如火熱,你知道嗎?」

  〔暫編註解〕「南風」:指從沙漠來的熱風,由於風力不強,吹拂時葉子不動,一片寂靜無聲,但熱力卻驚人。

       「南風」:指沙漠來的熱風。這種風的風力不強,吹拂時葉子不動,寂靜無聲,但熱力驚人。

 

【伯三十七18「你豈能與 神同鋪穹蒼嗎?這穹蒼堅硬,如同鑄成的鏡子。」

  〔暫編註解〕“堅硬”。靜止而熾熱。參看申命記二十八章23節及其腳註。

       「鑄成的鏡子」:古時鏡子是融化金屬而製成的。

 

三十七18 鑄成的鏡子古代的鏡子是用青銅鑄造,十分堅牢,不容易打破。用這象喻來形容乾旱炎熱的夏日中,地上的石塊土壤反映烈日無休止之金光的場面。再者,初民又相信天是固體的圓拱或圓盤。──《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伯三十七19「我們愚昧不能陳說,請你指教我們該對他說什麼話。」

  〔暫編註解〕這是反語。以利戶對約伯說,你如果這麼聰明,就請指教我們怎樣接近這位偉大的神,因為我們都不知道。

         「愚昧不能陳說」:原文是「因黑暗不能依次陳明」。

       1920這是答覆約伯一再要向神當面陳明他的案件(三十一35)而說的話。人怎可與神的莊嚴華麗相比,以人有限的知識,如何懂得和他說話?

     19-20   人思想有限,不能完全明白神的作為,所以人不能到神面前與說話,自以為義(參13:8)。

 

【伯三十七20「人豈可說,我願與他說話,豈有人自願滅亡嗎?」

  〔暫編註解〕約伯曾希望神垂聽和回答他。以利戶想駁斥這種想法,但又不願意太直接,所以就站在約伯的立場上問,我要求與神說話,這合適嗎?如果不合適,約伯也就不宜這樣做。

       「滅亡」:原文是「被吞噬」。

 

【伯三十七21「“現在有雲遮蔽,人不得見穹蒼的光亮;但風吹過,天又發晴。」

  〔暫編註解〕可能是指太陽。人既不能直視耀眼的太陽,更何況在神面前呢?

         31:21 直譯是「現在人不得見太陽,它在雲中光亮;但風吹過,潔淨它們」。

       21-22   天朗氣清時,天空的光輝已是非常耀眼,何況神顯現時所發出的光芒和威嚴呢!

         37:21-22 可能是當時天空中真的暫時有雲遮蔽,以利戶就拿來比喻約伯目前的現況有如陽光被烏雲遮蔽,真相終究會顯明。這段也可以解釋成現在陽光被遮蔽的狀況下,人都無法看太陽了,如果等雲散去更怎能直視太陽呢?

 

【伯三十七2124以利戶的講論以可畏的平靜語氣來結束,暴風已經止息,陽光穿透橫阻的雲彩。有些釋經學者對於第21節的位在這裏不滿,因為以利戶已經開始教化了,卻又在這裏回頭描述自然界;但不需要像一些人所作的一樣,把第21節移到另一個地方,我們在前面已經好幾次看見這種事了。最後承認神可怕的威嚴22節)為最後斷言祂的偉大作預備。

發現和合本與 RSV 在第22a節優美的譯法──金光出於北方──竟有如此不確定的希伯來文根據,真是一件格外無趣的事。希伯來文提及(就是普通的金屬),可能是指暴風雨後的晚霞,但這一定不會出現在北方;如果它是許多學者感到極有吸引力之提議──北極光,那麼我們就看見一個完全不同的夜空景色,與到目前為止都在以利戶這篇講論中佔有重要地位的暴風無關。——《丁道爾聖經注釋》

 

【伯三十七22「金光出於北方,在 神那裡有可怕的威嚴。」

  〔暫編註解〕“金光”。指神從“北方”出來。參看詩篇四十八篇2節的腳註。

       「金光 ...... 北方」:有不同解釋,可能是描寫從神所發出的光輝。

     金光。希伯來語是zahab,直譯是“黃金”。

 

【伯三十七23「論到全能者,我們不能測度;他大有能力,有公平和大義,必不苦待人。」

  〔暫編註解〕「大義」:「豐盛的公義」、「很多的公義」。

         37:23 以利戶的結論中,認為神不苦待人(或者意義接近是「不無故苦待人」,這點應該是錯誤的,約伯就是被苦待。但這樣的錯誤並無損以利戶整段講論的力量與洞見。

         ◎我們會不會也太快懷疑神的公義、智慧與能力?忽略了神的作為是我們難以測度的?

 

【伯三十七24「所以人敬畏他;凡自以為心中有智慧的人,他都不顧念。”」

  〔暫編註解〕“敬畏他”。承認神的可畏,完全順服地在祂面前下拜。約伯沒有回答以利戶,可能因為他在以利戶的話中看到一些真理。

       本節或作「因此人人都敬畏祂,祂不會苦待心中有智慧的人」。

     敬畏他。以利戶在結束自己的講話時,說神不會顧念驕傲的人。

         心中有智慧。即驕傲自大。以利戶所表達的原則是正確的。一個人用自己少得可憐的智慧與神的智慧相比,這是很荒唐的。以利戶錯在試圖把這條原則用在約伯身上。他和其他朋友都在對約伯妄加判斷。

 

【思想問題(第36 37章)】

 1 按這兩章對神的描繪,人面對這位滿有權柄、能力的神時,還應質疑或批評 的作為麽?約伯可否以神將苦難加在他身上為不公平?

 2 神行事人雖不能測透,但 的屬性卻是人所認識的,這是什麽呢?參37:23。由此看來,人當如何回應神的作為呢?

    ──《串珠聖經註釋》

 

【暫編註解資料來源】

《啟導本聖經註釋》․《雷氏研讀本聖經註釋》․《串珠聖經註釋》․《SDA聖經注釋》․《蔡哲民查經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