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經資料大全

 

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

 

約伯記第十四章例證與靈感集錦

 

【伯十四110有一天你將需要翅膀】

「人死後究竟到那裡去了呢?」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同時這個問題必須在一個人生前就得到解答,因為一個人死後的去向取決於他生前的決定。人生是極其短暫的。「為女子所生的人,日子極其短促」,可是為「上帝所生」的人,他卻有永恆的生命。

英國有一位不可知論者在達到其生命中最高成就之際,他知道他的生命也快要結束了。他坦白承認他面臨死亡的困擾。有一天清晨,他在美麗的花園裡發現一隻蝸牛攀登一株花樹,蝸牛緩慢的往上爬,當牠到達頂端時,牠把觸角伸向左邊,然後又伸向右邊,又伸向上邊,發現再沒有可攀附之物時,牠不敢再往上面爬,因此,牠又爬下來了。那人說:「我的人生就像那只蝸牛,我已經爬到地面生命的頂點,上面再無可攀附之物,我只得朝下走!」

蝸牛因為缺乏翅膀,牠不敢再往高處爬,昨天我看見一隻小蟲,當牠爬到一根草的頂端時,就展翼而飛,那是多麼美妙的情景啊!你願意當一隻蝸牛,還是作一隻小飛蟲呢?我們所需要的翅膀是信心的翅膀!我們本乎恩也因著信得救——而得以「起飛」進入前面更好的生命!

親愛的讀者,你是否已裝妥了屬靈的雙翼呢?——M.R.D.——梁敏夫譯輯《清晨露滴》

 

【伯十四14】「我只要在我一切爭戰的日子,等我被釋放的時候來到。」

主耶穌揀選我們作祂的精兵,我們在大的戰役之中,讓我們忍受艱難。好似基督耶穌的勇士,得主喜悅(提摩太后書二章四節)。在一切的事上,我們總是不可讓世俗的事纏身。軍人在上陣時怎可牽掛家務呢?

在爭戰中我們決不可停止。我們不可像基甸的兵士可以悠閒第在池邊跪下慢慢喝水。每一樹葉可能都有埋伏,到處都有危險。我們必須警醒禱告,堅守崗位,聽命于將領的號令。我們不是與屬血肉的爭戰,而是與惡魔對敵。我們必須靠主剛強,依靠祂的大能大力,穿戴全副軍裝,好在磨難的日子站立得穩。

最後我們必得釋放,當兵士打了美好的杖,他離去的時候一到,必得生命的冠冕,就是主那公義的審判者賜給的那日子。有一位聖徒對他兒子說:你來看,屬神的人是怎樣離世的。兵士的勇敢有時在於待命。從早到晚長期的等候實在更不容易,如果你不能有所行動,只有等候。務要堅固,不可動搖,好好受苦忍耐。要打一場美好的仗!──邁爾《珍貴的片刻》


【伯十四14生命與盼望】「人若死了,豈能再活呢?」

  約伯所提出的,是一個嚴肅的問題。
  我們的思想中,常存在著非生即死的對待觀念。其實,二者並不是對待的。明顯的,人可以生而不死,但絕不可能死而不生。再想想看,既然死亡中沒有生命,那麼生命也不該有死亡。如果生命會死的,那就不是真正的生命。因此,約伯在面臨死亡的時候,思想生命到底是怎麼回事。
  觀察自然界,樹木從幼苗,到長成,繼而衰老,許多樹木的年輪,比人的壽數還高;但它衰老了,不用砍伐,也許只一陣大風吹過,就倒下去了。但這並不是它生命的結束;冬去春來,雨雪滋潤,它又發出新綠。看哪,樹木的生命有多強韌,耐得死,經死還能在同一根本上再生長起來。(伯一四:7-10
  神造人,賜給人生命,顯然比植物貴重得多;難道墳墓是人最後的歸宿,長睡不醒,這樣就消滅了?相信有神的存在,無論如何也不能接受絕滅的理論。不朽不僅是出於人的想望,拒絕死亡,而是神“將永遠安置在世人心裏”(傳三:11)。

  樹若被砍下,還可指望發芽,嫩枝生長不息…
  人若死了,豈能再活呢?
  我只要在我一切爭戰的日子,
  等我被釋放〔或作“改變”〕的時候來到。
  (伯一四:7 14

  從存在的困煩,和人生必遇的爭戰來看,死亡是真正的釋放,脫卸了一切的問題,而得到釋放,是得到了安息。但人的盼望不是歸於寂滅,而是改變:由必死的改變成不死的,必朽壞的改變成不朽壞的。因為死是從亞當犯罪介紹到世上,神卻預備了第二個亞當,就是基督耶穌,為了救贖人的罪死在十字架上,征服了死亡:“基督已經從死裏復活,成為睡了之人初熟的果子”,使所有信祂的人,都得著永遠的生命,將來也要復活。所以這“死戰”已經勝利了。“感謝神使我們藉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得勝”(林前一五:20 45-57)。
  十字架成為我們的生命樹。“人若死了,豈能再活呢?”不是一個懸而待決的問題,而成了生命和復活的根源。
  那生命的主說:“我是復活,我是生命”(約一一:25)。墳墓不再是吞吃人的,而成為進入永生的門。所以信主的人能夠安然面對死亡。這是患難中人的盼望。── 于中旻《約伯記箋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