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伯记第三十四章纲目
【第三十四章、以利户责约伯自义】
(神不讲理吗?)
分段:1、对众人的劝告:1-15节
2、对约伯的责备:16-37节
一、对众人的劝告:1-15节
1、向众人指明:1-4节,以利户称他们为智能人,有知识的人,表明他们是懂法律的人,应该“选择为何是,知道为何善。”
2、责约伯自义:5-9节,“约伯曾说”,他说约伯怎么会像恶人的语气向神说不虔敬的话呢。
3、神绝对公平:10-15节。“神断不至行恶,全能者断不至作孽。”
二、对约伯的责备:16-37节(劝告他三件事)——“你若明理”
1、高举神的权威:16-30节
①高举神的公义与大能:16-20节。以利户说出神的公义与大能:16-17节
见证神对受造者的判断都一样:18-19节,世人都有一死:20节(来9:27节)
②高举神的全智与权柄:21-30节,神所重视人的二件事,就是人的道路与脚步。
2、要约伯向神认罪:31-33节,以利户劝约伯向神真心认罪悔改,如果有些罪不知道,求神指明(31-32节),又警告他,审判权由神决定(33节),但他不勉强约伯接受,由约伯自己来决定。
3、责约伯说话无知:34-37节
①责约伯说话没有知识,没有智能:35节
②责约伯回答像恶人轻慢神:36-37节
── 徐大年《约伯记提纲》
【罪人所靠的(伯卅四21~24)】
一、躲避主面(创三10;诗一百卅九篇;太十26末句)
二、心存假望(诗十11;伯八13~14)
三、虚伪平安(帖前五3;太廿五44,46)
四、妄信谎言(徒五1~11;王下五25;赛廿八17)
── 丁良才《经题模范》
【以利户对智慧人解释(三十四1∼9)】
一、约伯自称无罪——「我是公义的」(参二十七6)
二、神对约伯不公——「神夺去我的理」(参二十七2)
三、神算约伯说谎——「我虽有理,还算为说谎言的」
四、神不医治约伯——「我虽无过,还不能医治」
五、约伯不以神为乐——「人以神为乐,总是无益的」(参九30∼31)
──马有藻《揭开痛苦的面纱──约伯记诠释》
【神蛮不讲理?(三十四1∼37)】
一、约伯的埋怨(1∼9)
1、神蛮不讲理,将致命的创伤加于他这个无辜的人身上
2、人乐于与神来往毫无益处
二、神绝对公平(10∼15)
三、神的治理也公正(16∼20)
四、神的全知保证祂行事公正合理(21∼30)
五、神试验约伯(31∼37)
——《新旧约辅读》
【以利户第二篇言辞:神是绝对公义的神(三十四1∼37)】
一、以利户对智慧人解释(1∼9)
1、说话的对象(1∼4)
2、分析约伯的怨词(5∼9)
二、以利户反驳约伯(10∼37)
1、阐释神的属性(10∼30)(八点阐释)
2、对约伯的劝告(31∼37)(四句忠言)
──马有藻《揭开痛苦的面纱──约伯记诠释》
【以利户第二篇言辞(三十四1∼37):神是绝对公义的神】
一、向旁观者的解释(1∼9)
二、反驳约伯对神误解(10∼30)
三、力劝约伯认错(31∼37)
──马有藻《揭开痛苦的面纱──约伯记诠释》
【以利户阐释神的属性——指出神的公义(三十四10∼30)】
一、神断不做恶事(10)
二、神赏善罚恶(11)
三、神绝对公平(12)
四、神有统治万有之权,不用向谁负责(13)
五、神执掌生死大权(14∼15)
六、神是大能的公义者(16∼20)
七、神是全知的审判官(21∼25)
八、神是绝对的施判者(26∼30)──神在夜间无人知晓时,或在日间公开地向各类恶人施行审判
──马有藻《揭开痛苦的面纱──约伯记诠释》
【以利户对约伯的劝告(三十四31∼37)】
一、恶人不易因受罚悔悟,或谦诚地洗心革面,改过自新(31∼32)
二、神报应恶人随他心意,非受人控制(33上)
三、约伯你自己决定吧(33下),不管「明理的」、「听我话的智慧人」(指卅四2的人)如何讥讽你,约伯你自作主吧(34∼35)(约伯你自己定夺如何做吧)
四、愿约伯被试验到底,「因」(al)他的回话象恶人一般(36),也「因」(ki)他不停地在苦境中犯罪(37)
──马有藻《揭开痛苦的面纱──约伯记诠释》
【第三十四章纲目】
肆、约伯与以利户 29:1-37:24
二、以利户的讲论 32:1-37:24
(三)以利户第二次发言 34:1-34:37
1.以利户邀请有智慧的人注意听他的发言,检验看看是否是正确的。34:1-4
2.以利户陈明约伯认为神不公义,人以神为乐是没有意义的。34:5-9
3.以利户神不可能作恶,也不可能不公平,他如果要自私,根本不用创造世界。 34:10-15
4.以利户说明神不但公平公义,还积极的维护人世间的公平公义。34:16-30
5.以利户呼吁约伯承担苦难、不要犯罪,遇到苦难不要像恶人一样的反应。 34:31-37
── 蔡哲民等《约伯记查经资料》
提要:1 以利户责备约伯说神不公正。10 全能之主不会不公正。31 人类必须在神面前谦卑。34 以利户责备约伯。──《SDA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