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伯記全書綜合綱目
【撒但的苦害(一13至二10)】
   一、其苦害太不留情
  1、先傾覆他的家產
  2、繼殘殺他的兒女
  3、終加害於其本身
   二、其苦害幸有限制
   三、其苦害有特別目的——他的目的,不但為破壞人類的幸福,更是要與神作敵,叫人遠離神。
——賈玉銘《約伯記聖經要義》
【楔子:約伯的試煉(一1至二13)】
   一、約伯的身世(一1∼5)
 1、約伯的屬靈背景(1∼5)
 2、約伯的物質背景(2∼4)
   二、第一次天庭會議(一6∼12)
 1、神對約伯的稱讚(6∼8)
 2、撒但對約伯的譏評(9∼12)
   三、約伯第一次災難(一13∼22)
 1、約伯的災難(13∼19)
 2、約伯的反應(20∼22)
   四、第二次天庭會議(二1∼6)
 1、神對約伯的稱讚(1∼3)
 2、撒但對神的反駁(4∼6)
   五、約伯第二次災難(二7∼10)
 1、約伯的災難(7∼8)
 2、約伯的反應(9∼10)
   六、約伯三友到訪(二11∼13)
 1、約伯三友的背景(11)
 2、約伯三友的態度(12∼13)
──馬有藻《揭開痛苦的面紗──約伯記詮釋》
【人倫(一1∼5,二7∼13,十九13∼19,四二7∼9)】
   一、父子──父母與兒女
   二、兄弟
   三、夫妻──全世界最難的是夫妻之道。
   四、朋友──人不能沒有朋友的,因為在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必有朋友。
──曾霖芳《約伯記精義》
【第二次災禍與反應(二至三)】
   一、災禍來臨始末(二1∼8)
   二、三種反應(二9至三26)
   1、約伯之妻(二9∼10)
   2、約伯三友(二11∼13)
   3、約伯自己(三1∼26)
── 馬有藻《揭開痛苦的面紗──約伯記詮釋》
【三友之安慰(二11至三26)】
   一、約伯三友之相約會集 
   二、三友與約伯之悲傷同情(二11∼13)
  1、是分擔約伯的憂苦 
  2、亦加增約伯的憂苦 
   三、約伯在三友面前之自詛
  1、是憂苦不能自勝
  2、卻遠勝仇敵所論斷  
——賈玉銘《約伯記聖經要義》
【約伯與約伯三友的講論(三1∼二十七23)】
一、第一回合對話(三1∼十四22)
1、約伯的開始發言:一首哀歌(三1∼26)
(1)約伯咒詛自己的生日與自己被懷孕的那日。(三1∼10)
(2)約伯質問為何他不是一出生就死亡,得享安息。(三11∼19)
(3)約伯陳明自己渴望死亡,自己那麼痛苦,無法得到安息。(三20~26)
2、以利法的發言(四1∼五27)
(1)前言:要約伯想起自己以前曾經幫助過軟弱的人,現在自己遭遇禍患怎麼就陷入焦躁驚惶之中了?不是應該敬畏神、行事純正以獲得依靠和盼望嗎?(四1∼6)
(2)神是賞善罰惡的神,並且擊打惡人時,強而有力。(四7∼11)
(3)自己透過靈異的經驗,知道神比人公義、超越。而人是會迅速毀壞消
逝的存在。(四12∼21)
(4)因為犯罪而遭遇苦難,就算禱告也不會蒙垂聽,人既然犯罪,遭遇苦難乃是理所理所當然的。(五1∼7)
(5)以利法自己要回到神面前仰望祂,神的能力強大,且秉公行義。(五8∼16)
(6)鼓勵約伯接受上帝的苦難管教,然後神要重新賜福給約伯。(五17∼27)
3、約伯的第一次回復(六1∼七21)
(1)約伯表達自己非常痛苦,因此語言急躁是應當而理所當然的。(六1∼7)
(2)約伯表達自己無辜,而且還是期望死亡。(六8∼13)
(3)約伯本來還期待他的朋友帶給他希望,但是他現在反而陷入更深的
絕望中。(六14∼21)
(4)約伯對朋友發出挑戰,要他們直接指出他的錯誤。(六22∼30)
(5)約伯認為人生在世好像服勞役,反反復覆的辛苦勞頓,只等著死亡臨到可以休息,然後消逝無蹤。(七1∼10)
(6)約伯轉向神發言,質詢上帝為何百般刁難他,並且求神放過他,給他一死。(七11∼21)
4、比勒達的發言(八1∼22)
(1)比勒達責備約伯說話過份,因為上帝不可能不公平正義。約伯的兒女和約伯可能都是得罪神才受此報應,如果約伯無辜,終究是可以得福。(八1∼7)
(2)比勒達要求約伯查考傳統流傳下來的智慧,就會知道惡人的下場與神的公義。(八8∼22)
5、約伯的第二次回復(九1∼十22)
(1)約伯認為神的確是不能不公義,但原因是「誰能說他不公義」?誰又能在上帝面前被判定為「無罪」?因為上帝的能力浩大。(九1∼13)
(2)約伯認為人無法與神進行訴訟,即便自己有道理,也無法與神爭論,因為神的能力浩大。(九14∼20)
(3)約伯認為上帝的行為人無法瞭解,好人壞人他都滅絕,他甚至把世界交在惡人手中。(九21∼24)
(4)約伯認為上帝把他當敵人,他無法抗拒,沒有伸冤的機會。他只希望神不要繼續壓迫攻擊他。(九25∼35)
(5)約伯控告上帝欺壓他,偏袒惡人。因為他沒有罪惡,卻又無法逃脫上帝的手。(十1∼7)
(6)約伯追想自己生命的起源,更是不解上帝為何要毀滅他。他感覺自己不管怎樣都無處可逃,無法抵擋造物者的攻擊。(十8∼17)
(7)約伯再質問神為何要給予他生命,然後讓他遭遇強烈的痛苦而死。
(十18∼22) 
6、瑣法的發言(十一1∼十一20)
(1)瑣法指責約伯言論誇大,無視于神的超越,挑戰上帝的言論,必然歸於空虛無益。(十一1∼12)
(2)瑣法勸勉約伯要歸向正路,除去罪孽,就要脫離苦境(十一13∼20)
7、約伯的第三次回復(十二1∼十四22)
(1)約伯陳明自己也有智慧與聰明,並且認為受造物顯示出的弱肉強食道理就顯出瑣法等人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觀念是有問題的。(十二1∼12)
(2)約伯說明他自己很清楚神的智慧遠超過人,不過他還是要跟上帝理論。而約伯三友的言論有如為神編造謊言,約伯希望他們乾脆不要說話算了(十二13∼十三5)
(3)約伯要求他的朋友聽他的立論,不要為神說謊,免得反遭神責備。他們之前說的立論,根本都是無用的立論,有如爐灰一般。(十三6∼12)
(4)約伯要求朋友不要發言,他已經豁出去了,任憑他跟上帝辯論、拼命。(十三13∼19)
(5)約伯求神除去他的苦難,或者是回答約伯,到底他犯了什麼罪,必須承受這些懲罰。(十三20∼28)
(6)人生短促而苦難多,求神憐憫放過自己。(十四1∼6)
(7)人不像植物,死亡還有機會再生。人死不能複生。(十四7∼12)
(8)求神讓自己可以在陰間躲過上帝的忿怒,不過他又認為這是不可能的,因為陰間只有死人會去,但人死不能複生,且神目前正緊緊的監視他。(十四13∼17)
(9)如果不蒙救贖,人就完全失去指望,僅僅知道自己身上的疼痛與悲哀絕望。(十四18∼22)
二、第二回合對話(十五1∼二十一34)
1、以利法的發言(十五1∼35)
(1)以利法責備約伯說話犯罪,目中無人、自以為是,又目中無神,對神無禮。(十五1∼16)
(2)以利法用自己的所見所聞與祖先的教訓來說明惡人終遭惡報。(十五17∼35)
2、約伯的第一次回復(十六1∼十七16)
(1)約伯責備朋友們說話空虛、令人厭煩,並且責備朋友落井下石,沒有盡到堅固、安慰的責任。(十六1∼5)
(2)約伯控告神逼迫他、攻擊他,使得他滿心憂愁。(十六6∼14)
(3)約伯自認自己是無辜受苦,他希望終究可以與神辯論。(十六15∼22)
(4)約伯控告朋友不明理、無故控告他。(十七1∼9)
(5)約伯再次挑戰朋友,反正自己也已經沒有指望,因此可以放手一搏。(十七10∼16)
3、比勒達的發言(十八1∼21)
(1)比勒達質問約伯為何還持續發言,為何無視于三友的言論,為何高抬自己的價值?(十八1∼4)
(2)比勒達陳述惡人的遭遇是黑暗挫折,結局是滅亡。(十八5∼21)
4、約伯的第二次回復(十九1∼十九29)
(1)約伯責備朋友與上帝同夥逼迫他,毫不滿足。(十九1∼22)
(2)約伯認為真相終必顯明,朋友們得要小心報應。(十九23∼29)
5、瑣法的發言(二十1∼29)
(1)瑣法表明自己心中急躁,所以發言。他認為惡人的福樂都是暫時而短暫的。(二十1∼21)
(2)瑣法認為惡人必突然遭遇禍患與報應,這是神所命定的。(二十22∼29)
6、約伯的第三次回復(二十一1∼二十一34)
(1)約伯要求朋友聽他說話,不管他說話之後朋友反應如何,他一定要說,因為他想到現世報應並不公平,就驚慌害怕。(二十一1∼6)
(2)約伯陳述現實生活中,有惡人強盛興旺,跟瑣法所說的正好相反(二十一7∼16)
(3)約伯陳述現實生活中,惡人不一定遭遇報應。(二十一17∼26)
(4)約伯認為朋友們只要隨便問問路人就可以知道惡人有善終,因此朋友的立論根本錯謬,怎能安慰約伯?(二十一27∼34)
三、第三回合對話(二十二∼二十六14)
1、以利法的發言(二十二1∼30)
(1)以利法認為人沒有辦法使神獲益,因此神的行為一定是為了讓人獲益,這樣的神怎麼可能胡亂責罰約伯?(二十二1∼4)
(2)以利法指責約伯為富不仁,又輕視神的公義審判,將有如挪亞時代的惡人被神毀滅。(二十二5∼20)
(3)以利法勸約伯認識神領受教訓、歸向神,就能蒙神拯救。(二十二21∼30)
2、約伯的第一次回復(二十三1∼二十四25)
(1)約伯歎息自己的訴苦也被算為背逆,他希望找到神來將冤情陳明,他相信神不會不理會他。(二十三1∼7)
(2)只是約伯找不到神,雖然他確信上帝知道他的純淨,但即使他是純淨的,也無法改變上帝要讓約伯受苦的決定,這點讓約伯感到害怕。(二十三8∼17)
(3)約伯埋怨惡人在世間得勢,逍遙法外,導致許多人受苦。(二十四1∼17)
(4)這些惡人應當被咒詛,但是神又好像延續惡人的勢力。不過不管怎麼說這些惡人還是會死亡,與眾人一樣。(二十四18∼25)
3、比勒達的發言(二十五1∼二十五6)
比勒達認為神是偉大超越的,因此人無法在神面前稱義。(二十五1∼二十五6)
4、約伯的第二次回復(二十六1∼二十七23)
(1)約伯諷刺朋友的智慧與能力有限,對他毫無幫助。(二十六1∼4)
(2)約伯說明神的治理和能力,人難以瞭解神的工作。(二十六5∼14)
(3)約伯發誓說自己無辜,乃是神讓他落入目前的狀況。(二十七1∼6)
(4)約伯咒詛自己的仇敵下場如惡人,惡人必然絕望、轉眼滅亡。(二十七7∼23)
──
蔡哲民《約伯記查經資料》
【以利法第一次發言(四1至五27)】
   一、輕微婉責(四1∼6)
   二、解釋苦因(四7∼11)
   三、特別夢境(四12∼21)
   四、實際舉例(五1∼16)
   五、神必復原(五17∼27)
── 馬有藻《揭開痛苦的面紗──約伯記詮釋》
【以利法第一次發言(四1至五27)】
   一、輕微婉責(四1∼6)
   1、他的稱賞(1∼4)
   2、他的微怒(5∼6)
   二、解釋苦因(四7∼11)
   1、因果論千古不變(7∼9)
   2、百獸之王也有不測(10∼11)
   三、特別夢境(四12∼21)(兩特別宣告)
   1、人在神面前永遠是不義及不潔淨(12∼17)
   2、神不信任天使(靈界),何況人(18∼21)
   四、實際舉例(五1∼16)
   1、惡人忽然遇難(1∼7)
   2、神必拯救義人(8∼16)
   五、神必復原(五17∼27)
   1、不要輕看神的管教(17)
   2、苦盡甘來(四個舉例)(18∼27)
──馬有藻《揭開痛苦的面紗──約伯記詮釋》
【四友之辯論(四1至卅七24)】
   一、首次辯論(四至十四)
  1、推論——天道福善禍淫苦難之由來,成為辯論惟一的問題。
  2、答辯——言其雖善亦遇禍
   二、二次辯論(十五至廿一)
  1、推論——遇禍者決非善人     
  2、答辯——福淫禍善亦常事     
   三、三次辯論(廿二至卅一)
  1、推論——約伯遇難必是因罪   
  2、答辯——述明自己確是無辜 
   四、四次辯論(卅二至卅七)這第四次辯論,是以利戶的辯論。
  1、推論——苦難的教益     
  2、緘默——皆無言可辯
——賈玉銘《約伯記聖經要義》
【約伯對以利法的回話(六1至七21)】
   一、言語急躁有其因(六1∼7)
   1、因給神射了毒箭(1∼4)
   2、動物亂吼也有因(5∼7)
   二、生存勇氣全失落(六8∼13)
   1、不怕死(8∼10)
   2、寧願死(11∼13)
   三、朋友勸言適其反(六14∼23)
   1、真友可貴,偽友可憎(14∼20)
   2、直斥三友(21∼23)
   四、祈願錯誤被指出(六24∼30)
   1、請指出錯誤(24∼26)
   2、但友人對他不公不義(27∼30)
   五、生命短暫且痛苦(七1∼10)(五項形容)
   六、對神所作大抱怨(七11∼21)(五大抱怨)
──馬有藻《揭開痛苦的面紗──約伯記詮釋》
【約伯對以利法的回話(六1至七21)】
   一、言語急躁有其因(六1∼7)
   二、生存勇氣全失落(六8∼13)
   三、朋友勸言適其反(六14∼23)
   四、祈願錯誤被指出(六24∼30)
   五、生命短暫且痛苦(七1∼10)
   六、對神所作大抱怨(七11∼21)
── 馬有藻《揭開痛苦的面紗──約伯記詮釋》
【約伯對比勒達的回話(九1至十22)】
   一、神是偉大全能的(九1∼12)
   1、人不能與神爭(1∼4)
   2、四個舉例(5∼12)
   二、神是獨斷獨行的(九13∼24)(八個扭曲的形象)
   三、向神傾訴苦無門(九25∼35)
   1、日子苦短三比喻(25∼26)
   2、恨不得有「聽訟的人」代申訴(27∼35)
   四、求神示受苦之因(十1∼12)(五個問題)
   五、神為何不放過他(十13∼22)
   1、有罪則罰,無罪則赦(13∼15)
   2、神象雄獅追捕他(16∼22)
──馬有藻《揭開痛苦的面紗──約伯記詮釋》
【約伯對瑣法的回話(十二1至十四22)(分對人及對神兩段)】
   一、有關瑣法的言論(十二1至十三19)(四要點)
   1、諷刺朋友無知(十二1∼12)(四諷刺)
   2、神才是真智者(十二13∼25)
          (1)神在大自然界的主權(十二13∼15)
     (2)神在社會國家的主權(十二16∼25)
   3、視友言為無稽(十三1∼12)
     (1)願與神對話(十三1∼3)
     (2)友人與其言(十三4∼9)
     (3)願他們閉口(十三10∼12)
   4、寧願向神申訴(十三13∼19)
     (1)縱死也申訴(十三13∼16)
     (2)願友人同意他無辜(十三17∼19)
   二、有關與神的言論(十三20至十四22)(二要點)
   1、求神廣施憐憫(十三20∼28)(六大懇求)
   2、悲歎人生空虛(十四1∼22)
     (1)人生苦短(十四1∼6)
     (2)死難複生(十四7∼17)
     (3)指望滅絕(十四18∼22)
──馬有藻《揭開痛苦的面紗──約伯記詮釋》
【約伯言(十二1至十四22)】
   一、我成了朋友所譏笑的(十二1∼6)
   二、你們要為上帝爭論麼?(十二7至十三12)
   三、祂雖殺我,我仍要倚靠祂(十三13∼19)
   四、你要驚動被風吹的葉子麼?(十三20至十四6)
   五、人若死了,豈能再活呢?(十四7∼22)
——《每日研經叢書》
【約伯第二次對以利法的回話(十六1至十七16)】
   一、對友人的失望(十六1∼5)
   二、對神的埋怨(十六6∼22)
   1、四個埋怨(6∼17)
   2、三個表白(18∼22)
   三、對前途悲觀(十七1∼16)
   1、心靈悲痛難自禁(1∼8)
   2、在苦中奮力自勉(9∼16)
──馬有藻《揭開痛苦的面紗──約伯記詮釋》
【複述自己無辜(二十九至三十一)】
   一、從前的「我」(二十九1∼25):幸福的約伯
   二、現在的「我」(三十1∼31):可憐的約伯
   三、明日的「我」(三十一1∼40):真誠的約伯
──馬有藻《揭開痛苦的面紗──約伯記詮釋》
【約伯記三十二至三十三章】
   一、序言:以利戶的身世(卅二1∼5)
   二、以利戶第一篇言辭(卅二6至卅三33):神是啟示並拯救的神
   三、糾正三友:年老不代表有智慧(卅二6∼22)
   四、糾正約伯:神作事有絕對主權(卅三1∼33)
──馬有藻《揭開痛苦的面紗──約伯記詮釋》
【以利戶第一篇言辭:神是說話並拯救的神(三十二1至三十三33)】
   一、以利戶的介紹(卅二1∼5)
   二、以利戶反斥三友(卅二6∼22)
   1、三友無智慧(6∼14)
   2、自言不奉承(15∼22)
   三、以利戶反駁約伯(卅三1∼33)
   1、以誠實心靈說話(1∼7)
   2、約伯怨神有六錯(8∼33)
──馬有藻《揭開痛苦的面紗──約伯記詮釋》
【以利戶的言論(三十二至三十七)】
   一、散文引言(三十二1∼5)
   二、以利戶介入的理由(三十二6∼22)
   三、以利戶駁斥約伯的抱怒,認為上帝不願意聽他(三十三1∼33)
   四、以利戶為上帝的公正辯護(三十四1∼37)
   五、以利戶駁斥約伯自稱無辜(三十五1∼16)
   六、以利戶解釋受苦的目的(三十六1∼23)
   七、以利戶讚美上帝的智慧和大能(三十六24至三十七13)
   八、以利戶讚美上帝的奧祕和不可測度(三十七14∼24)
——《每日研經叢書》
【以利戶的講論(三十二1∼三十七24)】
一、引言(卅二1∼5)
二、以利戶第一次發言(卅二6∼卅三33)
1、以利戶陳明自己一開始尊重約伯三友年長而不發言(卅二6∼7)
2、以利戶發現約伯三友無法回答約伯時,內心激動,於是開始發言。(卅二8∼22)
3、以利戶陳明自己發言的基礎是誠實、正直、與公平。(卅三1∼7)
4、以利戶先重述約伯的立論:約伯無罪、神無故攻擊他。(卅三8∼11)
5、以利戶說明神有保密的自由與啟示的恩典。(卅三12∼18)
6、以利戶說明神常常透過苦難說話來幫助人成長。(卅三19∼33)
三、以利戶第二次發言(卅四1∼卅四37)
1、以利戶邀請有智慧的人注意聽他的發言,檢驗看看是否是正確的。(卅四1∼4)
2、以利戶陳明約伯認為上帝不公義,人以神為樂是沒有意義的。(卅四5∼9)
3、以利戶上帝不可能作惡,也不可能不公平,他如果要自私,根本不用創造世界。(卅四10∼15)
4、以利戶說明上帝不但公平公義,還積極的維護人世間的公平公義。 (卅四16∼30)
5、以利戶呼籲約伯承擔苦難、不要犯罪,遇到苦難不要像惡人一樣的反應。(卅四31∼37)
四、以利戶第三次發言(卅五1∼16)
1、以利戶指責約伯自認自己比神還公義,所以才挑戰不犯罪的好處。(卅五1∼4)
2、以利戶要約伯思考:人的犯罪或公義不能影響神但卻能影響人,因此人的公義不可能勝過神的公義。(卅五5∼8)
3、以利戶陳明人們專注於用人的方法解決痛苦,反倒忽略了造物者。受苦者胡亂的呼求,上帝不會垂聽。因為上帝的寬容,約伯反而亂說話。(卅五9∼16)
五、以利戶第四次發言(卅六1∼卅七24)
1、以利戶陳明神並非藐視人,反倒為困苦人伸冤、看顧義人。(卅六1∼7)
2、以利戶陳明苦難是神教育人的一種方式,人如果願意修正自己的作為就將由苦難中轉回,否則就將喪命。(卅六8∼15)
3、以利戶鼓勵約伯要選擇忍耐苦難,不要選擇罪孽。(卅六16∼21)
4、以利戶陳明神的能力浩大,超過人的知識,雨水、閃電、冰雪都是證明。(卅六22∼卅七13)
5、以利戶要約伯思考上帝創造的奇妙,並鼓勵約伯謙卑忍耐等候,真相必然顯現。 (卅七14∼24)
──
蔡哲民《約伯記查經資料》
【以利戶第四篇言辭:神不是苦待義人的神(三十六1至三十七24)】
   一、以利戶論苦難(卅六1∼25)
   1、自詡為神的代言人(1∼4)
   2、解釋神施苦難之目的(5∼14)(三個教訓)
   3、勸勉約伯如何面對困難(15∼25)(六大勸告)
   二、以利戶論神偉大的作為(卅六26至卅七13)(大自然界各項舉例)
   三、以利戶結束勸言(卅七14∼24)
   1、你知道嗎(14∼20)
   2、雨過天青21∼24)
──馬有藻《揭開痛苦的面紗──約伯記詮釋》
【神第一次向約伯發言(三十八1至四十5)】
   一、神的出現(卅八1∼3)
   二、神考問約伯(卅八4至四十2)
   1、有關大地(卅八4∼18)
   2、有關宇宙(卅八19∼38)
   3、有關萬物(卅八39至四十2)
   三、約伯第一次回話(四十3∼5)
──馬有藻《揭開痛苦的面紗──約伯記詮釋》
【神第一次發言(三十八1至四十2)】
   一、神反詰約伯(三十八1∼3)
   二、神考問約伯(三十八4至四十2)
         1、有關大地的奇妙創造(三十八4∼18)
               (1)大地的設計(4∼7)
               (2)海洋的創造(8∼11)
               (3)美麗的陽光(12∼15)
               (4)廣大的地球(16∼18)
         3、有關穹蒼的奇妙創造(三十八19∼38)
               (1)日夜的迴圈(19∼21)
               (2)雨雪與冰雹(22∼30)
               (3)星晨的運行(31∼33)
               (4)雲彩與閃電(34∼38)
         4、有關萬獸的奇妙創造(三十八39至四十2)
               (1)獅子(三十八39∼40)
               (2)烏鴉(三十八41)
               (3)野山羊與母鹿(三十九1∼4)
               (4)野驢(三十九5∼8)
               (5)野牛(三十九9∼12)
               (6)鴕鳥(三十九13∼18)
               (7)馬(三十九19∼25)
               (8)鷹雀(三十九26∼30)
──馬有藻《揭開痛苦的面紗──約伯記詮釋》
【耶和華回答約伯(三十八1∼四二6)】
一、耶和華第一次發言(卅八1∼四十2)
1、耶和華在旋風中顯現,呼召約伯與之對話(三十八1∼3)
2、耶和華以大地的被造來詰問約伯(三十八4∼18)
3、耶和華以天上萬象的被造與護理來詰問約伯(三十八19∼38)
4、耶和華以動物來詰問約伯(三十八39∼三十九30)
(1)上帝問約伯能否為獅子和烏鴉預備食物?(三十八39∼41)
(2)上帝問約伯能否知道山羊、母鹿生殖的詳情?(三十九1∼4)
(3)上帝問約伯能否控制不受拘束的野驢和野牛?(三十九5∼12)
(5)上帝問約伯能否瞭解鴕鳥和馬的力量與愚昧?(三十九13∼25)
(6)上帝問約伯是否瞭解應飛翔與居住的智慧?(三十九26∼30)
5、耶和華要求約伯回答他所提的問題,才能跟神爭訟、辯駁。(四十1∼2)
二、約伯的第一次回應:自覺卑賤,決定沉默(四十3∼四十5)
三、耶和華第二次發言(四十6∼四十一34)
1、耶和華再次挑戰約伯:能否彰顯公義,不然怎能定神有罪,自己有義。(四十6∼14)
2、耶和華管理河馬(四十15∼24)
3、耶和華管理鱷魚(四十一1∼34)
(1)人無法捕捉鱷魚。(四十一1∼8)
(2)如果人連被造物都不能制服,怎麼能對抗造物者呢?(四十一9∼11)
(3)再論鱷魚的兇暴強悍(四十一12∼34)
四、約伯的第二次回應(四十二1∼四十二6)
1、約伯承認上帝的全能才有能力將公義充滿在宇宙中(四十二1∼2)
2、約伯承認自己無知,並且改變挑戰與訴訟的態度,反求神聽他、指示
他。(四十二3∼4)
3、約伯表達自己到現在才比較認識神,他的反應就是懊悔、鄙視自己。(四十二5∼6)
──
蔡哲民《約伯記查經資料》
【上主詰問約伯——強辯的豈可與全能者爭論呢(三十八l至四一34)】
   一、上主如何發言所言     
  1、在此處發言的是主
  2、此次發言是在旋風中
   二、神何時發言
  1、在人不能斷定時即聽見神發言
  2、在人靜默無聲時即聽見神發言
  3、在人心已預備時即聽見神發言
   三、神所言為何 
   四、神所言有何結果 
  1、使他覺悟自己的無知     
  2、使他覺悟自己的無能     
  3、使他覺悟自己的不義     
  4、使他覺悟自己的卑微     
——賈玉銘《約伯記聖經要義》
【神第二次發言(四十6至四十一34)】
   一、神再反詰約伯(四十6∼14)
   二、神再考問約伯(四十15∼四十一34)
         1、河馬被造的奇妙(四十15∼24)
         2、鱷魚被造的奇妙(四十一1∼24)
               (1)鱷魚難被捕捉(1∼11)
               (2)鱷魚可畏的肢體(12∼25)
               (3)鱷魚難被制服(26∼34)
──馬有藻《揭開痛苦的面紗──約伯記詮釋》
【神第二次向約伯發言(四十6至四十二6)】
   一 、神再問約伯(四十6∼14)
   二、神再考問約伯(四十15至四十一34)
   1、有關河馬(四十15∼24)
   2、有關鱷魚(四十一1∼24)
   三、約伯第二次回話(四十二1∼6)
──馬有藻《揭開痛苦的面紗──約伯記詮釋》
【約伯記——受苦有益】
   一、序言(一∼二)
         1、約伯:富有而敬虔(一1∼5)
        2、撒但:謊言與惡毒(一6∼19)
  
     3、約伯:受苦而敬虔(一20∼22)
  
     4、撒但:愈加苦毒(二1∼8)
  
     5、約伯:受苦之極(二9∼13)
   二、對話 (三∼四十二6)
         1、第一組:
               (1)以利法與約伯(四∼七)
               (2)比勒達與約伯(八∼十)
               (3)瑣法與約伯(十一∼十四)
  
   2、第二組:
               (1)以利法與約伯(十五∼十七)
               (2)比勒達與約伯(十八∼十九)
               (3)瑣法與約伯(廿∼廿一)
  
   3、第三組:
               (1)以利法與約伯(廿二∼廿四)
               (2)比勒達與約伯(廿五∼卅)
               (3)比利戶與約伯(卅二∼卅七)
               (4)神的宣告(卅八∼四十一)
   三、跋語(四十二7∼17)
         1、約伯:清白得雪(四十二7)
         2、友人:荒謬被責(四十二8)
         3、約伯:苦境轉回(四十二10)
  
     4、家庭:重歸於好(四十二11)
  
   5、約伯:極其富有(四十二12∼17)
 ──
巴斯德《約伯記研究》
【約伯為人的四大特點】
   一、完全——對已的態度,要求自已達到完全的地步
   二、正直——雖然位份尊貴,但仍然顧恤孤苦無靠的人,不論在任何情況下,他的內心都是坦然的(伯廿九至卅一章)
   三、敬畏神
   四、遠離惡事
──焦源濂《約伯的啟示》
【在約伯記序言中的兩個主題交替出現】
   一、約伯——富有而敬虔(一1∼5)
   二、撒但——謊言與惡毒(一6∼19)
   三、約伯——受苦而敬虔(一20∼22)
   四、撒但——愈加苦毒(二1∼8)
   五、約伯——受苦之極(二9∼13)
── 巴斯德《約伯記研究》
【比勒達為人】
   一、他的人生觀,全是建立在傳統道德觀(八8;十八5∼20)
   二、像以利法一樣,他對神的認識是非常死板板的(八11∼19;十八5)
   三、他理論的中心,可在下麵一節表達無遺;「神必不丟棄完全人,也不扶助邪惡人。」(八20)
   四、按他的理論來看約伯,那就是:「你若清潔正直,他必定為你起來。」換句話說,約伯就是一個偽君子。
── 巴斯德《約伯記研究》
【瑣法的為人】
   一、他是個宗教之教條主義者(十一6,二十4)。
   二、像前二人一樣,他對神之認識非常形式化(十一13∼20,二十5等)。
   三、他狹窄之教條主義可在他下面一句話說明:「惡人誇勝是暫時的。」(二十5)
   四、引伸在約伯的身上,他的結論就是:「神追討你,比你罪孽該得的還少。」(十一6)
── 巴斯德《約伯記研究》
【耶和華對約伯——對比的挑戰】
   一、耶和華無限的創造及統治能力
   二、對渺小、無知、無能的約伯
   1、與大地的關係(卅八1∼18)
         (1)它的被造(三十八4∼7)
         (2)它的海洋(8∼11)
         (3)它的清晨(12∼15)
         (4)它的資源(16∼18)
 
      2、與穹蒼的關係(卅八19∼38)
         (1)光明與黑暗(19∼21)
         (2)其上的元素(22∼30)
         (3)星辰與天宮(31∼32)
               (4)自然的定律(33∼38)
  
   3、與活物的關係(卅八39∼卅九30)
         (1)禽獸的口糧(39∼41)
         (2)野獸的性情(三十九1∼12)
         (3)禽獸的華美(13∼25)
  
      (4)最凶的飛禽(26∼30)
  
   4、與殊例的關係(四十1∼四十二6)
         (1)驕傲的人(四十6∼14)
         (2)河馬(15∼24)
         (3)鱷魚(41)
         (4)約伯的回答(四十二1∼6)
── 巴斯德《約伯記研究》
【總論約伯的生平】
   一、大熱心 
  1、敬畏真神
  2、信仰純正
  3、為神信任神深知約伯之信心堅定
   二、大好人 
   三、大福氣 
  1、家道豐富
  2、地位高尚
  3、兒女滿堂
  4、皆事上主
  5、和睦相親
  6、異居各炊
  7、女子承業(四二15)
   四、大試煉 
   五、大忍耐 
   六、大辯論 
  1、先有天上的辯論——神與撒但
  2、繼有地上的辯論——約伯與朋友
  3、終有天上與地上的辯論
    (1)撒但的觀念——在撒但以為人事奉神,心意不正,神施恩,人就親近他;若施刑,人就遠離他(一8∼11)
    (2)約伯的觀念——以為神不公義。此亦人於苦難中最易生的觀念
    (3)三友的觀念——以苦難為罪孽的結局
    (4)以利戶的觀念——以苦難為神成全他兒女的利器
    (5)神的觀念——在神所以加苦難給他的兒女,原因本不一致,或為懲治,以使人知罪悔改;或為試煉,以造就人的品德;亦或為重看他的兒女,藉苦難表現他們的真價值,以為人的利益,神的榮耀
   七、大覺悟——及至約伯經過辯論以後,即親耳聽見神的聲音,親眼見了神的聖面
   八、大得勝——既已大徹大悟,即承認神所作無不公義,他的旨意盡美盡善;
   九、大榮耀
  1、神得了榮耀
  2、約伯也得了榮耀
  3、歷代患難中的信徒得了榮耀
   十、大效果——不但約伯自身因勝此大試煉,而更深地認識神——使他親眼見了神,即苦難最大的效果
——賈玉銘《約伯記聖經要義》
【優美的人生】
   一、約伯身世的榮美 
  1、完全正直——是說他的品性
  2、敬畏神——是說他的信仰
  3、遠離惡事——是說他的德行
  4、在東方人中為至大——是說他的名位,在東方為至大
   二、約伯家庭的福樂 
   三、約伯資財的富厚 
   四、約伯道心之虔篤
  1、敬畏神
  2、信仰純篤
  3、為兒女關心
   五、約伯高朋之滿座 
——賈玉銘《約伯記聖經要義》
【受過考驗的人生】
   一、苦難是人格的考驗     
  1、始而極鎮靜——當人亡家破,萬分憂傷時,個人亦遍身生瘡,真是苦不自勝
  2、繼而極憂痛——及至見友人各自遠方來,皆放聲大哭,撕裂外袍,坐在地上七晝七夜,各心懷隱痛,不發一言
  3、終而榮歸神
   二、苦難是品德的造就——試煉;經過了最大的造就,也就成功了最高的品德,可為萬世最美的模範
——賈玉銘《約伯記聖經要義》
【以末章的眼光看首章】
   一、三幅圖畫
  1、地上的圖畫
    (1)一則形容舊約最標準的信徒——完全正直,敬畏神,遠離惡事
    (2)二則形容一個屬世的快樂家庭——他的兒女,他的財富,皆是形容屬世的一方面
   (3)三則形容一個在世有名的人物——約伯在東方人中為至大。
  2、天上的圖畫     
  (1)一則看見神為宇宙間萬事萬物的真宰;
  (2)二則看見神亦常利用天使,聽神命令,為神服務
  (3)三則撒但即惡天使,亦常來參加天上的聚會,有時亦得到神特別的允許,而奉行神的旨意;
  3、天上與地上的圖畫
    (1)圖畫所表演
    (2)人所看得見的
    (3)約伯的態度
                        a、便起來——在神前有極大的感動與覺悟,便站起來。
                        b、撕裂外袍——表明極其傷痛,而撕裂心腸(珥2:13)。
                        c、剃頭赤身——表明羞辱,在神前一無所有,赤身而來,赤身而去。
                        d、俯伏在地下拜——接受神的責打,承認神所作的無不公義。
   二、三種景色
  1、無底坑所發的烈焰
  2、人間的一片烏雲     
  3、天來的睛光
   三、站在首章地步看末章 
  1、有了具體經驗的信仰
  2、不再活在自我裡面
  3、絕對服從神的旨意
——賈玉銘《約伯記聖經要義》
【約伯記于信徒】
   一、信徒不免遭遇試煉     
  1、就神一方面說是必須經過的 
 2、就撒但一方面說是必須經過的
  3、就個人一方面說是必須經過的
   二、信徒越好即更遇試煉
  1、非像約伯這樣信心的人不堪受此試煉  
  2、非像約伯這樣的人不得受此試煉
  3、非像約伯這樣的人不配受此試煉
   三、信徒更蒙神愛即更經試煉
   四、信徒越經試煉就越有信心
——賈玉銘《約伯記聖經要義》
【說話】
   一、人的話
   二、神的話
   1、神是忍耐的神
   2、神是恩慈的神
   3、神是饒恕人的神──人犯了罪,只要獻祭就可蒙饒恕
   4、神的言語稀少
──曾霖芳《約伯記精義》
【苦難】
   一、福與苦
   二、苦與道
   三、苦與福(廿三10)
      1、精金的信仰──約伯的信心經過熬煉便如精金
     2、精金的純正清潔──精金是沒有雜質,信徒受苦難試煉後更清潔
      3、精金的價值寶貴──K 金便宜,黃金較貴,精金更貴
──曾霖芳《約伯記精義》
【苦難問題之意見】
   一、撒但之謬見——牠以為苦難是最好的工具——可以藉此分辨或敗壞神兒女的信仰。牠也是出於譭謗——以為神兒女們事奉神,無非是買賣式的,是為個人利益
   二、約伯妻之愚見——約伯的妻子是以為神太殘忍,且不仁不義
   三、約伯之偏見——約伯最愚的意見,就是把“我”字看得太重,沒有把“我”字放大,與神連為一體。個人的榮辱得失,不僅系於個人,且是關於神的榮辱得失
   四、三友之淺見——約伯三個朋友,同約伯輪流辯論三次,皆是因果論
   五、以利戶的高見——按以利戶的意見是說:苦難未必是出於神的刑罰,常是為令人得益處
   六、神的明見—— 約伯受苦難之意義:
1、足可表現靈界的戰爭——神藉著約伯受試煉,制勝了撒但
2、也可以為真理的見證——藉著約伯受試探,正是顯出一種緊要的真理,即苦難的價值
3、且是表現信心的實際——真信仰不是貿易式的,決不為利害禍福等事所能轉移的
4、亦為表現真信徒的資格——真信徒的神交與品德等,是其靈性生活之本色,並非有所為而然
5、更是為榮耀神的機會——藉著苦難,顯出神的榮耀來,真令撒但於神前鉗口無言,不能不深深佩服神之真僕
6、終為表現神愛中之愛——“主所愛的,他必管教”,“焉有兒子不被父親管教的呢?”看約伯自己的話說,“我從前風聞有你,現在親眼看見你。因此我厭惡自己,在塵土和爐灰中懊悔”
——賈玉銘《約伯記聖經要義》
【信徒遇難之特因】
   一、普通人遇難之原因
1、由個人之自取
(1)由於知識不足——不知如何講究衛生,亦不知如何遠避災害。人生所遇苦難,以此為大多數
(2)由於個人自治力薄弱——縱情恣欲,或競爭好勝,自戕其身。約伯所遇,當然不是為此
2、由於神之刑罰
3、由撒但之苦害“全世界都臥在那惡者手下”(約壹5:19)。他是常破壞人類幸福,誘惑人類犯罪
   二、信徒遇難的原因
1、試探——皆從撒但而來,並非從神而來
2、管教——或懲治“主所愛的、他必管教,又鞭打凡所收納的兒子
3、試煉——或試驗       被管教和受懲治的,必是因為有了什麼過錯,犯了什麼罪惡
4、造就——試煉是為煉去渣滓,自然也帶造就性質;渣滓不煉淨,決不能造成器皿
5、榮耀   
(1)是神的榮耀——藉著信徒遇患難,顯出神的榮耀來
(2)是信徒的榮耀——藉著遇難,表現了信徒的資格
——賈玉銘《約伯記聖經要義》
【序(一至二章——散文的體裁)】
一、神工作的緣起
1、神許可的旨意
(1)「凡他所有的都在你手中,只是不可……」(一12)
(2)「他在你手中,只要……」(二6)
2、神永遠的旨意
(1)「誰能剝他的外衣?」(四一13)
(2)「他打破,又纏裹。他擊傷.用手醫治」(五18)。
(3)「他試煉我之後,我必如精金」(廿三10)。
(4)「……被火翻起來……有藍寶石……」(廿八6)。
二、神工作的物件——以約伯作範例
1、「那人完全」(—1)
2、「這人……至大」(一3)如河馬:「在神所造的物中為首」(四○19)。
三、神工作的方法
1、生長的工作:從中心到圓周
2、破碎的工作:從圓周到中心
四、神工作的過程之一
——突如其來的衝擊
1、第一次的衝擊(一13~22)是身外的:「凡他的所有……」(一12)
2、第二次的衝擊(二7~10)
── 陳希曾《成長的痛苦──約伯記剪影》
【神的工作(三至四二章六節——詩的體裁)】
一、神工作的過程之二——綿延的苦難
1、魂的激蕩與煎熬
(1)激蕩的過程(三至廿八章)
a、約伯的獨白:從自閉到自憐(三章)
b、約伯與三位朋友的對白:從自我表白到自我欣賞(四至卅一章)
(a)第一回合辯論(四至十四章)——魂的激蕩之第一波
以利法對約伯(四至七章)——情感與情感的衝突
比勒達對約伯(八至十章)——心思與心思的衝突
瑣法對約伯(十一至十四章)——意志與意志的衝突
(b)第二回合辯論(十五至廿一章)——魂的激蕩之第二波
(c)第三回合辯論(廿二至廿八章)——魂的激蕩之第三波
(2)激蕩的結果——己的曝光(廿九至卅一章)
2、靈的譴責與解釋(卅二至卅七20)——以利戶發言
二、神工作的過程之三——神榮耀的顯現(從完全到完全——卅七21至四一)
1、在金光中(卅七21~24)
2、在旋風中(卅八至四一章)
三、約伯的僕倒與破碎(四二1~6)
── 陳希曾《成長的痛苦──約伯記剪影》
【苦難的種類】
一、義人的苦難
二、成長的苦難
三、防止性的苦難
四、成熟的苦難
── 陳希曾《成長的痛苦──約伯記剪影》
【從完全達到完全——約伯破碎的歷程】
一、從以神作中心傳移到以自己為中心
二、神要約伯從自己裡面得蒙拯救
三、神要將約伯從完全帶到完全
四、苦難必須加上神的工作
五、神在約伯身上的拆毀工作
1、從圓周逐漸達到中心
2、靈魂體的苦難
3、苦難必須經過聖靈的解釋
4、約伯是翻騰的海洋
5、神在旋風中向約伯說話
六、神使約伯成為卑微無有
── 陳希曾《成長的痛苦──約伯記剪影》
【突如其來的衝擊——從完全到破碎】
一、突來的衝擊
1、愛的警告
2、要信靠神的智慧
3、顯明人的存心
二、約伯在苦難中的堅忍
三、苦難顯明約伯向神的純正
四、為主受苦彰顯神的榮耀
── 陳希曾《成長的痛苦──約伯記剪影》
【綿延的苦難——從破碎到完全】
一、神要更深的破碎約伯
二、主藉三友顯明約伯魂的生命
三、約伯及其友的無知
1、知識不完全,判斷也不完全
2、明白苦難的意義從「天」開始
四、魂的煎熬和折磨
五、以有限的神學解釋無限的神
六、話語顯明魂的光景
七、約伯落在自己的感覺裡
── 陳希曾《成長的痛苦──約伯記剪影》
【雙倍的福份——約伯榮耀的結局】
一、聖靈恩膏的教訓
二、苦難是另一種語言
三、靈的污染
四、苦難更積極的意義
五、苦難形成祝福
六、風雨之後有神同在
七、神在旋風中說話
八、神破碎的工作
九、榮耀的結局
1、得到雙倍的福分
2、讓人看見基督
── 陳希曾《成長的痛苦──約伯記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