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經資料大全

 

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

 

诗篇第十一篇拾穗

 

【诗十一1】「我是投靠耶和华。你们怎么对我说,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去。」

    大卫开始回答之际,他的参谋提出的要求仍然荡漾于他耳中,就是逃避、隐藏起来;他的回答首先采用参谋所言「避难所」(和合:投靠)一词,然而是指真实的避难所,而非虚假的(参,一二一12将山与耶和华对照)。)。该项建议似乎出于好意,就像马太福音十六22彼得对我们主的建议,但实际上也可能并非出于真诚;参尼希米记六1013;路加福音十三3132。它听来颇令人心动,因为他们没有办法防范第2节那暗杀者(或毁谤者?)。──《丁道尔圣经注释》

  〔暂编注解〕“我是投靠耶和华”是说“耶和华是我投靠之所”。“象鸟飞往你的山”可能是句俗谚,指人到绝处(2节),走为上策。“投靠”亦作“避难所”。靠神来抵抗恶人,并非逃避;否则诗人可听朋友的话逃往山上。中文用“投靠”为带着信心的译笔。

         投靠chasah)。“寻求避难”。本诗一开始就表达了绝对的信心,结束时(第7节)也是这样的语气。这个观念在本节当中被打断了。

         你们怎么对我说?这个劝告一直延续到第3节结束。

         。英文KJV 为“我的灵”(见诗16:10注释)。

         像鸟飞。可能是一句格言,用来警告逃生的人。有谁能找到躲在丛林和岩缝中的小鸟呢?这个画面希伯来人一定非常熟悉,因为他们有时会在洞穴里藏身。大卫心里很平安,因为他藏身在神里。这个观念经常出现在《诗篇》里。

         13 “你们怎么对我说……”?那显然是朋友善意的忠告,叫大卫采纳逃亡的权宜办法。“根基”。社会的根基。

         1-3  朋友劝催逃亡:诗人面临急险,仇敌要暗杀他(2),故友好请他逃往山中,以避锋头。

       本篇不是直接向神说话,因此不是求告也不是祷告,而是“信靠之诗”。14两节描写诗人来到圣殿,躲避恶人,他不接受朋友的劝告逃往他处,只信赖神,把自己交托在祂手中。传统认为此诗乃大卫在《撒上》十八章所记历史背景中所作。题注可看第四篇题解。

     诗一一 在这首表达信靠主的诗歌里,大卫面对逃跑之引诱(13节),却显出他对耶和华的信心;耶和华必毁灭恶人,拯救义人(47节)。背景可能是扫罗意图杀害大卫(撒上一八11和一九10)。

 

【诗十一2「看哪,恶人弯弓,把箭搭在弦上,要在暗中射那心里正直的人」

    大祭司和法利赛人商议怎样用诡计去拿耶稣,就是恶人弯弓射箭去害他。恶人的计谋都是在黑夜的暗中产生的。他们所作的事,都是怕见光。一见光就破了他们的阴谋。── 包忠杰《诗篇注解》

  〔暂编注解〕这里的“弓”和“箭”可能是实际的攻击,也可指用毁谤的话语来攻击。

       就是偷偷地,不怀好意地,在受害者失去警觉的时候。

 

【诗十一3根基若毁坏,义人还能作什么呢?

3节的辩词无论采取何种解释,都是一句丧气话:它或是指,当前情势非常混乱,不值得作任何尝试;另一种较不可能的解释为:大卫既是百姓的支柱(参赛十九1013),就必须尽一切力量来保住他的生命。──《丁道尔圣经注释》

  〔暂编注解〕「根基若毁坏 ...... 作甚么呢」:指社会没有法纪,义人只能逃至深山幽谷。

       另一解释是以「义人」作「那义者」(即耶和华),意思是:在这种情况下,神又有何行动呢?

     根基指好的政权所应依赖的原则。如果根基毁坏了,义人还能做什么呢?如果国王和他的顾问藐视他们本该维护的原则,他们肯定就会垮台。义人这时无可奈何,只能逃生。但是诗人并不听劝说。4-6节是他的回答。

 

【诗十一4「耶和华在他的圣殿里,耶和华的宝座在天上。他的慧眼察看世人。」

圣殿(或王宫;是同一个字)不是指地上的建筑,由第4节的第二行可以看出(参,十八69);即使所罗门的圣殿已经存在,亦当如此解释。后来在一次危机中,哈巴谷书二20曾引用第4上半节,并以一句劝勉:「全地的人都当……肃敬静默」,刻划出其庄严可畏的光景。──《丁道尔圣经注释》

  〔暂编注解〕在天上。参哈2:20。有神在天上,所以诗人无所畏惧。受迫害的人有一位可以求告的保护者。诗人斩钉截铁地回应劝他的人。

         的慧眼察看。虽然神在天上,仍观察地上儿女的举动。神的观察并不惊人所闻。凭着慈爱和公义,看到事实的真相。神在天上并无不谐之处,但仍关怀着在地上的儿女(见赛57:15)。

       47 大卫宁愿走信心的路。

     4-7  诗人却要单单倚靠神:他不用害怕恶人,因所信靠的神是君王(4),是审判官(5),必会刑罚恶人(6)。

 

【诗十一5「耶和华试验义人,惟有恶人和喜爱强暴的人,他心里恨恶。」

4下半节、5上半节两度提到「试验」(和合本4下半节:察看),表明是神采取主动,这是在第6节决定时刻之前。祂的静止不动并非不闻不问,乃是聚精会神,而祂的忍耐,让义人和恶人有机会显明他们的本质。──《丁道尔圣经注释》

  〔暂编注解〕试验义人。神考验所有的人,包括义人,但悦纳义人,保证眷顾他们。

       恨恶。神的本性是憎恨罪恶的。讨厌罪恶在人间存在。这里用人的语言来表达观念,把罪和罪人等同起来(见赛1:14;见诗2:4注释)。

 

【诗十一6「他要向恶人密布网罗,有烈火、硫磺、热风作他们杯中的份。」

    烈火(希伯来经文在火之前有「网罗」(子音ph]ym),RSV和多数近代译本都认为,诡是抄写之误,应为炭的phmy)。七十士译本与武加大译本照前者,叙利亚本照后者)、硫磺,是引述创世记十九24,指毁灭所多玛的媒介。因此这句话很重要、很尖锐,因为所多玛在圣经里面一直代表突然降临的最后审判。参路加福音十七2832;彼得后书二69的教导。──《丁道尔圣经注释》

  〔暂编注解〕“杯中的份”指当得的报应或恶人的命运。圣经“杯”表示人当得到的份,例如恶人喝忿怒的杯(赛五十一17),义人得救恩的杯(一一六13)。

       “网罗”。可能指烧的炭,或指圈套。

     「杯中的分」:指神为他们所定下的惩罚。

         网罗pachim)。“陷阱”。 英文RSV版译为“火炭和硫磺”,是把原文的pachame 改为pachim。这种改法只是出于推测。七十士译本与希伯来文是一致的。这里可能暗指所多玛和蛾摩拉的厄运(创19:24 28)。参耶稣再来时恶人的毁灭(路17:29 30)。

         。这是比喻。神向恶人拿起杯子要他们喝。在古希腊,对受害人的惩罚往往是让他饮下一杯毒酒。圣经常用杯来代表恶人的命运(见诗75:8;启14:1016:19)。

 

【诗十一6 烈火硫磺为恶人的分】按照亚喀得文献,放在炭上燃烧的硫磺是烟熏消毒剂。神祇伊亚和恩里勒降下硫磺来抵消巫术,净化世界。然而神圣战士审判仇敌的武器却不包括这些。本节的措词虽然不尽相同,却仍令人联想到所多玛、蛾摩拉被毁的记载(又见:结三十八22)。──《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诗十一7「因为耶和华是公义。他喜爱公义。正直人必得见他的面。」

    最后又提到耶和华,其特性是公义的,因此能答复第3上半节的惧怕,与第3下半节的沮丧。公义的「根基」无他,乃是神的本性与旨意:祂的所是与所爱。──《丁道尔圣经注释》

  〔暂编注解〕“正直人必得见他的面”指今生命运的改变,无死后得见神面之意。义人饱受苦难,现在已可体会到与神同在的喜悦。

       「见他的面」:即经历到祂的同在和恩宠。

     喜爱公义。义人是无所畏惧的;他们安心投靠神。大卫就这样继续阐述第一节所开始的观念。

         正直人必得见他的面。虔诚的人可以来到神面前(见诗4:6注释;又见约壹3:2;启22:4)。

        “面对面我必要见主,

   在星空中遥远处;

   面对面见主的荣耀,

   到那时心意满足!”(《赞美诗》505205首)

  正是因为这样完全信赖与天上神的交往,支持着诗人依靠神每日的照顾。

 

【诗十一7 得见审判官的面】在美索不达米亚的象喻中,得见审判官或神祇的面有得他喜爱的意思,所代表的是觐见的权利。这话通常是指恳求者或原告得以觐见法官。审判官或神祇若是转脸向你,你就是得着恩宠。──《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思想问题(第11 12篇)】

 1 世人认为「见义勇为」是好的品行,予以褒扬。基督徒更应不畏邪恶而秉公行义,这勇气从何而来?参11:7

 2 恶人在言语上所犯的罪是否比行为上的罪为轻呢?参12:3。基督徒在言语上犯罪是否会比犯其他的罪容易被神赦免呢?参弗4:25 29; 3:1-12

  ──《串珠圣经注释》

 

【暂编注解材料来源】

《启导本圣经注释》《雷氏研读本圣经注释》《串珠圣经注释》SDA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