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篇第一百二十五篇拾穗
【诗一百廿五1】「倚靠耶和华的人好像锡安山,永不动摇。」
倚靠耶和华的人一语,道出旧约所提我们与神的关系一项重要的层面,其他几方面则为「敬畏」、「爱」、「认识」等;这种个人的关系非常亲密,不容轻忽。从其逻辑推论,必定存到永远。真正的宗教则从中心开始,即以耶和华为联系万有的中心──包括锡安山在内。──《丁道尔圣经注释》
〔暂编注解〕锡安山永不动摇: 事实上
锡安山并不是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
曾数次被仇敌所攻破(王下24:10-17;25:1-12)。然而
诗人在此处仅是以锡安山象征性地暗示了它不受任何外界势力的影响
因为神居住在此地。
见诗48:2注释。
1-3 祈求的基础:选民向神祈求,因他们倚靠神,而且因为公义的神不应容让外邦的恶人迫害选民(3)。
125:1-5 这是一篇强调对神倚赖的团体祈祷诗。
1~5神亲自保护自己的民: 作者不详的这首诗宣告了依靠耶和华的人必会得享平安
是一首给圣徒带来盼望与信靠的胜利之歌。本诗也与第一篇一样
宣告恶人必要面对最后的审判
义人则有安息与平安的保障。诗人在此处并非从单纯的伦理层面设定了善恶的标准
乃是主要着眼于与神的关系。
这是一首信靠之诗,用见证、祈祷和赞美述说以色列的安全在神手中。题注“上行之诗”看一二〇篇题解。
诗一二五 在这首信靠之歌中,诗人把信徒的安稳与锡安山作比较(1节),又把耶和华子民的安全与耶路撒冷作比较(2节),藉以提醒他们,外邦的管辖是暂时的(3节)。跟他祈求神祝福义人(4节)和预言恶人的审判(5节)。
【诗一百廿五2】「众山怎样围绕耶路撒冷,耶和华也照样围绕他的百姓,从今时直到永远。」
锡安令人想到教会──现今与它对应的实体;而周围的众山则让人的心思超越其上,望向神。但一二一4则显示,人的心思会受到引诱,不向那遥远处伸展。──《丁道尔圣经注释》
〔暂编注解〕耶路撒冷城建于高山上,四周为高山环绕;诗人以此比喻神对祂子民的保护。
围绕耶路撒冷。耶路撒冷得天独厚,位于山脊之上的(见诗48:2注释),东有汲沦谷,南有欣嫩子谷,与周围的山隔开,西有泰勒波温谷(Tyropoeon Valley)与古城隔开。周围的山一般要高一些。如橄榄山高达大约2
723英尺,而古城最高处约为2
470英尺。
围绕他的百姓。正如群山围绕着耶路撒冷,神也以祂不断加深的慈爱包围祂的子民,保守他们在祂的羊栏里,不让想害他们的人进来。
【诗一百廿五3】「恶人的杖不常落在义人的份上,免得义人伸手作恶。」
此节铺陈出这些大胆言辞的苍凉背景:当时显然恶人占尽上风,义人动摇不稳。这可能指外邦人的管辖,也可能不是:罪恶并非为异教徒所独有。此处认定这种状况不会永远继续下去,理由是恶人必会受辱,以致罢手,正如第3a节可能的含义。相反的,恶人总喜欢看到其他的腐败;第3b节认真面对这一点。参马太福音二十四章所提到不法之事与爱心的冷淡。恶人的管辖必须由神干预才可能缩短;这里向我们保证,他必会这样做。──《丁道尔圣经注释》
〔暂编注解〕“恶人的杖”指恶人的辖制,可能暗喻波斯国中为虎作伥之徒(尼二19)。“义人的份”指义人得到的土地,暗喻应许之地。恶人的辖制有时逼义人学效他们的行为。诗人相信神能保守他们出污泥而不染。
“不常落在义人的分上”。即不会长期放在义人的土地上。换句话说,那试炼只限于他们所能忍受的。
「恶人的杖」:外国人的攻击和辖管。
「义人的分」:指迦南地。
义人的份: 指义人所继承的产业
进而意味着他们所持守的信心。
指外邦的王权。义人不会继续受恶人所支配,以免长期的压迫和与恶人为伍,使以色列接受他们的一些罪恶行径。
【诗一百廿五4】「耶和华啊,求你善待那些为善和心里正直的人。」
【诗一百廿五4~5】「耶和华阿,求你善待那些为善和心里正直的人。至于那偏行弯曲道路的人,耶和华必使他和作恶的人一同出去受刑。愿平安归于以色列!」
保证引致祈祷;第5节,连同第4节,都应该视为祷告,即「……愿耶和华带走(和合:耶和华必使……出去)」。弯曲道路让人想到士师记五6,那时旅人都需绕道而行;但这些人是自己选择弯曲之路。当然,他们自认为那才是寻得平安的途径。
相对之下,本篇最后几个字写到的平安,不是来自妥协,而是顺着那唯一能安抵之路直行的结果──就是公义之路。──《丁道尔圣经注释》
〔暂编注解〕4-5 祈求的内容:诗人求神赐福义人,惩罚选民中那些背道的人。
【诗一百廿五5】「至于那偏行弯曲道路的人,耶和华必使他和作恶的人一同出去受刑。愿平安归于以色列。」
〔暂编注解〕与恶人所处的混乱不安相对照,义人得享平安(见诗122:6-8)。
【思想问题(第125篇)】
为何义人在困苦中仍然能站立得住呢?参2-3节; 林前10:13。
──《串珠圣经注释》
【暂编注解材料来源】
《启导本圣经注释》․《雷氏研读本圣经注释》․《串珠圣经注释》․《SDA圣经注释》․《圣经精读本──诗篇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