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篇第六十一篇拾穗
【詩六十一1】「神啊,求你聽我的呼求,側耳聽我的禱告。」
〔暫編註解〕見詩17:1注釋。
1-2 首段的禱文:詩人求神垂聽祈禱,帶領他到安穩的地方。
61:1-8 這是一篇祈禱詩。
這是一篇個人的求告詩,但因6、7二節有為王作的祈禱,故也有人把它列入君王詩。比較可能的是個人在禱告中也為王代求。此詩與六十二、六十三、六十四篇都以危險中對神信靠為主題,屬同一類。
全詩以求神聽呼求開始(1節),而以許願讚美神作結(8節)。中間三段,每段二節,為對偶句。
詩六一 在沮喪當中,大衛求神賜他力量與安穩(1
2節),其根據是神安慰人的屬性(3
4節)和大衛相信神之應許的信心(5~7節)。這一切都激勵詩人去讚美和感謝神(8節)。
【詩六十一2】「我心裡發昏的時候,我要從地極求告你,求你領我到那比我更高的磐石。」
這個令人難以忘懷的懇求,在七十士譯本卻變得遜色許多,顯示其所用希伯來經文稍有不同。NEB依隨此譯法,不用我們現有的希伯來經文,而換成那猜測的經文,似乎認為前者過分美好,不可能是真的;這樣一來,其譯文便沒有比我更高的一語。──《丁道爾聖經註釋》
〔暫編註解〕“地極”指很遠的地方,有的學者認為指陰間的邊緣,因“心裡發昏”有勇氣已消,體力衰竭的意思。“磐石”指安全的地方。“比我更高”非詩人自己力所能及,只有神可以領他到達。
「我心裡發昏」:描寫詩人的痛苦,也暗示體力日衰。
「從地極」:指從極遠之處。
「磐石」:代表安全穩妥之處。
從地極。這是一個誇張詞,並不一定指遙遠。它可能反映了詩人的心情。詩人生動地描寫了他離開聖所的感受。他遠離聖所,似乎遠至地極。他認為耶路撒冷是世界的中心。
發昏。直譯是“虛弱”,可能指失望。
更高的磐石。東方旅行者在無邊無際的炎熱沙漠裡發現一塊大磐石,就很高興,因為可以在其蔭下得到休息,或到其頂上躲避野獸或其他襲擊者(見賽32:2)。祈求得到忍耐和提高,要勝過祈求得到拯救。從高處看,困難就會減弱。見E·詹森所寫的讚美詩《有時陰蔭甚深》。其副歌的靈感就來自本客節。
2~4 “那比我更高的磐石”。大衛不能靠自己的力量到達的庇護之所,而那裏能給他保護與安全。神就是那庇護之所,詩中用了四個比喻來描述:“避難所”、“堅固臺”(堡壘)、“帳幕”和“翅膀下的隱密處”。參看第五十七篇1節的腳註。
【詩六十一3】「因為你作過我的避難所,作過我的堅固台,脫離仇敵。」
〔暫編註解〕「你作過我的避難所」:可作「你是我的避難所」。
避難所(machseh)。就是提供遮蓋或保護的場所。
堅固台(migdal)。,通常指人造的高臺,如戰場中的瞭望台(見詩18:2注釋;那裡用了一系列比喻來說明這個觀點)。
3-5 祈求的基礎:由於神是詩人的避難所,他現在來投靠神。
【詩六十一3、4】這裏愈來愈以個人化的語氣來看神的保守,從第2節遙遠粗糙的高崖峭壁,換為第3節特意建造的堅固台;又換成招待賓客的脆弱帳幕(4節),意指靠朋友而得保障;最後則為最親密、父母般的呵護,而以你的翅膀來象徵。不管外觀如何,這才是最安全的地方。──《丁道爾聖經註釋》
【詩六十一4】「我要永遠住在你的帳幕裡;我要投靠在你翅膀下的隱密處。細拉」
〔暫編註解〕“帳幕”可能指聖殿,因聖殿為神地上的住所。“翅膀下的隱密處”:在神的保障下。
我要……住。或“讓我逗留”。詩人祈求有朝一日能重獲在聖所崇拜的權利(見詩15:1注釋)。
帳幕。指當時聖所的暫時性。
永遠。見詩23:6注釋。
在你翅膀下的隱密處。見詩17:8注釋;又見詩36:7;57:1;63:7;91:4。
【詩六十一5】「神啊,你原是聽了我所許的願。你將產業賜給敬畏你名的人。」
突然出現的把握,或許意指全詩乃是伴隨還願的感恩之言,而前面幾節是在回憶陷於困境時所作的禱告;不過最好視本節為緊接在祈求之後,顯示大衛心中對神的保證有了把握。此節內容似乎不著邊際,但其實它包羅萬有,因為產業,或神劃定給跟隨祂之人的財產,是無限量的,也是不能奪去的:見三十七11、29,就等於「萬有全是你們的」。雖然需要等待,但卻必定實現。在第十六5、6,大衛用了不同的字,作更進一步的描述。──《丁道爾聖經註釋》
〔暫編註解〕“產業”是神應許給人,可以和屬神的人同住的地方。
詩人對神滿有信心,知道神必答允他所求的。
「原是」:可作「已經」。
下半節原文作「你將敬畏你名的人之產業賜給我」。
「產業」:有學者解作「心願」,換句話說,神成全敬畏 名之人的心願(參詩21:2)。
你原是聽了。詩人顯然曾向神作出特別的承諾。所以他提出請求。
願。詩人可能在流亡時作出的承諾。
產業。顯然指詩人承受迦南地。寓指神所應許屬世和屬靈的一切福氣。
敬畏你名。見詩5:11;7:17注釋。
【詩六十一6】「你要加添王的壽數,他的年歲必存到世世。」
〔暫編註解〕詩人懷著絕對的信心祈求神幹預,延長國王的壽命。
6-7 祈求的內容:詩人不再為自己祈禱,而是求神加增國王的歲月,讓王經歷神的慈愛和誠實。
6~7可能是王為自己求長壽,也可能是百姓求神,這裡的話後來應驗在大衛的子孫耶穌基督身上。將“慈愛”和“誠實”擬人化,有若神的兩位使者,受差遣保佑王。
【詩六十一6、7】無論這段是大衛以王的身分獻上的禱告,宣告神的應許,如撒母耳記下七16;或是後人所加,為公眾崇拜之用(見開頭的註釋);都必將豐豐滿滿地應驗在那位王──彌賽亞──的身上。透過祂,祂的子民可以分享王的神份(弗二6;啟二十二3~5),也可以為自己獻上這奇妙宏偉的禱告。──《丁道爾聖經註釋》
【詩六十一7】「他必永遠坐在神面前。願你預備慈愛和誠實保佑他。」
〔暫編註解〕大衛訴諸神與他所立的約(撒下七16)。
「永遠坐在神面前」:指永遠在神面前為王和掌權。
他必……坐。或“願他居住”。
慈愛和誠實。這是一個美好的祈禱,祈求在神面前獲得長壽和有用的人生,受慈愛和誠實所約束(見詩57:3;85:10;箴20:28注釋)。
【詩六十一8】「這樣,我要歌頌你的名,直到永遠,好天天還我所許的願。」
本詩所用形容永恆的字,突顯了狀況的改變,與起頭所表達的危難光景恰成反比。此處永遠一字,將心思無窮地向前推進,而天天則讓人首先注意到眼前的狀況,立刻有所回應。所許的願通常是一次儀式中還完,但大衛意識到,他所有的債永遠還不盡。──《丁道爾聖經註釋》
〔暫編註解〕詩人決定履行向神許的願,並以讚美神為樂。
大衛答應要還他在困難時刻所許的“願”(5節)。
結語:詩人立志歌頌神,向神履行所許的願。
我要歌頌你的名。見詩5:11;7:17注釋。
願。見第5節注釋。詩歌的結束表達了詩人深深希望參加事奉和敬拜神。
【詩六十一8 君王還願】古代近東的君王對神明欠有義務,因為他們是他權力之源。例如:馬里的君王必須每年獻祭給全國各處的神祇,重建其廟宇,保證祭司團體得到應得的入息。此外,他們又會為豐收、勝仗(見:士十一30~31;撒上十四24),或生育子嗣特別許願。烏加列史詩《凱雷特》記載了一個許願的例子。王到亞舍拉神殿中許願,承諾若能與胡裡雅公主(Princess
Hurriya)結婚,就會將王妻「聘禮雙倍價值的銀子」獻給女神。──《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思想問題(第60-62篇)】
1 60篇裡,戰敗有否使以色列人放棄戰爭呢?這團體詩給我們什麽激勵?參羅8:31-39。
2 61篇裡,詩人由以個人為中心轉到為團體及國君祈求,因他的安危與神的約民和大衛的王權息息相關(參撒下7:8-16)。你又如何?
3 62篇裡,作者唯一的依靠是誰?什麽是不可仗賴的?倚靠神者有何表現?此舉給你什麽榜樣或提醒呢?
──《串珠聖經註釋》
【暫編註解材料來源】
《啟導本聖經註釋》․《雷氏研讀本聖經註釋》․《串珠聖經註釋》․《SDA聖經註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