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篇第九十九篇拾穗
【詩九十九1】「耶和華作王,萬民當戰抖。他坐在二基路伯上,地當動搖。」
他的寶座是活物──絕不是宗教圖畫上沒有武器的可愛小天使,而是以西結所見大能的活物,其形像可代表全地受造之物;這個活的寶座是飛行戰車,因審判與救恩發出熊熊烈火。它的壯觀樣式,大衛在十八6~19曾描述到,以西結在第一個異象中亦提及(結一4以下;參十1以下)。──《丁道爾聖經註釋》
〔暫編註解〕“坐在二基路伯之上”象徵神掌管萬有。參八十1注。
“基路伯”。參看以西結書一章5節的腳註。
耶和華作王。見詩93:1;96:10;97:1。
萬民。直譯是,“各國”。
戰抖。當耶和華顯示祂王權的時候,人類都在祂前面戰抖(見賽64:2)。
二基路伯上。見詩80:1。
動搖。參詩77:18;114:7。
1-5 耶和華是全地的君王:耶和華崇高尊貴,坐在基路伯之上;萬民都當敬拜這位神聖莊嚴的大君王。
99:1-9 這是一篇讚美耶和華為王的詩。
這是一首讚美神為錫安王的詩。詩人用了“耶和華”一名共七次,象徵神的圓美完全。全詩可分為兩部分,前半(1~5節)讚美神為全地的王,施行公義;後半(6~9節)讚美神為以色列王,是赦罪的神,秉公行義。
詩九九 這首歌頌神之王權的詩歌有三個段落:宣告神的威嚴(1~3節),描述神的統治(4
5節),以及聖潔之神給以色列的對待(6~9節)。本詩篇考慮到神在舊約時代對以色列的統治,以及將來基督在千禧年的統治。
【詩九十九1 坐在二基路伯上】基路伯設置在約櫃的上方或兩旁,與之有密切關係。基路伯經常在古代藝術中出現,往往位於神明或君王寶座的左右。基路伯護衛寶座,櫃為腳凳,以及本節等經文,耶和華坐在基路伯之上為王的描述,都支持約櫃代表眼不能見之耶和華寶座的概念。埃及人在慶典時把神像放在輕便的小艇中遊行。按照當時的繪畫,這些小艇是大小與約櫃相仿的箱子,用杠搬運,並於其上或兩旁飾以充任守衛的活物。聖經的描述加上考古學家的發現(包括一些精緻的象牙製品,分別來自美索不達米亞的甯魯德、敘利亞的阿斯蘭塔什、以色列的撒瑪利亞),顯示基路伯是複合性的活物(兼具幾種生物的特色,如埃及的獅身人面獸),往往具有翅膀和四足動物的身體。──《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詩九十九2】「耶和華在錫安為大,他超乎萬民之上。」
〔暫編註解〕在錫安為大。見詩48:1
2注釋;參詩95:3。
萬民。直譯是“各國”,即各民族。以錫安為首都的神統治著各國。
【詩九十九2、3】但祂在錫安作王,這個名字起初是指地上的城,最後則指所有愛祂之人組成的群體(來十二22、23)。祂並非獨享高貴莊嚴。雖然祂大而可畏,但最主要是在錫安為大,祂在與祂立約的子民當中,祂的國度也從他們中間擴及全世界。
聖字強調神與人的差距;不單指道德──純淨與污染之差,更是指本質──永存與受造之別。若說這個差距已有橋樑可通,即如上段對我們的保證,那麼這橋必是伸自彼端。祂本為聖!這句重複出現的話,禁止我們隨便輕浮。──《丁道爾聖經註釋》
【詩九十九3】「他們當稱讚他大而可畏的名,他本為聖。」
〔暫編註解〕“聖”。基本意思是:與通俗或不潔的東西分別出來。這裏(也見於第5、9節)是說神,指出神是完美無瑕和永恆的那一位,跟其它一切有天淵之別。
可畏的名。見詩111:9;見詩5:11;7:17注釋;參申28:58。
他(hu')。可以指“名”,代表耶和華的品性,也可以指“耶和華”。“他本為聖”與第5
9節所重複的副歌比較一致。兩種譯法沒有實質性的區別。聖潔是神的崇高品性之一。聖潔也是對神兒女的要求(見利19:2)。這裡第一次出現短副歌(見第5
9節)。
【詩九十九4】「王有能力,喜愛公平,堅立公正,在雅各中施行公平和公義。」
〔暫編註解〕“雅各”指以色列民(創三十二28)。
「雅各」:神的百姓。
這節可譯作「你是大有能力,又喜愛公平的君王;你建立公正,在雅各中施行公平和公義」。
本節第一個分句可能與前面的句子相連,可譯為“他聖潔而有能力,是喜愛公義的王”。王明顯就是耶和華(見第1節)。神品格的主要特徵就是喜愛公義(見賽61:8)。
原文在最後一個分句前還有“你”
,強調天上的君王和地上國王的區別。
【詩九十九4、5】在稱頌神的本質與恩惠之後,第4節的每一個詞彙都在讚美祂的正直。惟獨在祂裡面,聖潔與恩惠、能力與公平才能協調合一。──《丁道爾聖經註釋》
【詩九十九5】「你們當尊崇耶和華我們的神,在他腳凳前下拜。他本為聖。」
〔暫編註解〕“腳凳”:神寶座前的腳凳(看代下九18)。神坐在天上的寶座上,地上的寶座錫安山是祂的腳凳(9節)。
向耶和華“下拜”,因為祂是聖潔的,也因為祂垂聽禱告(6~9節)。“腳凳”。放置約櫃的聖所(代上二八2;詩一三二7),是大君王(4~6節),也是統治者(7~9節)。
「腳凳」:可指聖殿裡面的約櫃(代上28:2),或指聖殿(賽60:13),或指錫安山(哀2:1; 參本篇9)。
當尊崇。見詩30:1;詩34:3。本節第一次出現長副歌(見第9節)。
他本為聖。第二次出現短副歌(見第3節注釋)。“他”的原文也可指神的腳凳。在烏加列語宗教文獻中,神的腳凳是神裝備的重要部分。
【詩九十九5 在他腳凳前下拜】第一,約櫃必須視為神看不見之寶座的腳凳(見:出二十五10~22的注釋)。第二,腳凳必須視為寶座整體的一部分,代表最接近王的事物。第三,腳凳的象喻有極為深長的意味,因為它代表王使仇敵服在他之下(見:詩一一○1的注釋)。最後,在腳凳前下拜是表達崇敬的方法之一,與俯伏在神或王的腳前相同。撒縵以色三世的黑石碑描繪以色列王耶戶在亞述王面前以嘴親地。在《埃努瑪埃利什》史詩中,瑪爾杜克敉平叛亂,自顯為眾神之首後,諸神集會親吻其足。這是向王和神表示臣服的常見動作。握住腳部是自貶和懇求的姿勢,各種各樣的亞喀得文學都提到過它。逃亡或作出懇求的人握住王腳,來表示臣服或投降,並且提出請求。──《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詩九十九6】「在他的祭司中有摩西和亞倫,在求告他名的人中有撒母耳。他們求告耶和華,他就應允他們。」
〔暫編註解〕關於摩西的祈禱,參看申命記九章20節。亞倫的禱告可參看民數記十六章46節。至於撒母耳的禱告,參看撒母耳記上十二章23節。
摩西和亞倫。本節以詩歌的手法,突然轉到列舉聖潔之人的範例。他們敬拜神,為同胞代求,祈禱得到應允。其含義是所有的人,無論是祭司還是百姓,都要敬拜耶和華。今天神也呼喚為同胞代求的人。
雖然摩西一般不算祭司,但這裡卻把他列在其中,可能是因為他是屬靈的領袖,從事與聖所有關的工作(見出24:6-8;32:30-32;40:18-33;利8:6-30)。
撒母耳。這裡特別提到撒母耳,和摩西一樣,能通過祈禱與神相交(見耶15:1:參撒上7:8
9;撒上12:19-23)。
名。見詩7:17注釋。
6~7詩人提出摩西、亞倫和撒母耳為代表百姓求告神之人。摩西是當日神和以色列人立約的代表,亞倫和撒母耳各為祭司及先知的代表。7節提到雲柱,顯然引用神當年在曠野向摩西和亞倫說話的往事(出三十三9;民十二5~6),包括神在聖殿中向撒母耳說話(撒上三3)。
6~9 然而,這位聖潔的神卻垂聽禱告和饒恕罪人。
6-9 耶和華是選民的君王:祂應允祂僕人(例如摩西、亞倫、撒母耳)的禱告,賜福給選民。
【詩九十九6~8】第6節的偉人是在祭司中,在禱告的人中,可見本詩拒絕將他們另列一級。我們也可成為他們的同伴。
此外,這些人雖然打從心裏順服神(7b節),但第8節卻提醒我們,他們也「與我們一樣有人性的軟弱」(借用一段意思相仿的經文,雅五17,NEB)。這裏主要是想到摩西與亞倫,他們可悲的失敗雖可原諒,卻不可免責(民二十12)。請注意關係的恢復(赦免他們)與刑罰的施行(按他們所行的報應),兩者之間的區別。因此,這負面的功課又強化了正面的學習,且帶來雙層反省:不要對神的憐憫絕望,也不可因此任意放縱。──《丁道爾聖經註釋》
【詩九十九7】「他在雲柱中對他們說話。他們遵守他的法度和他所賜給他們的律例。」
〔暫編註解〕雲柱。見出33:9;民12:5。
遵守。他們遵守神的律法,神也應允了他們的禱告。順從神的旨意是禱告蒙應允的條件。
【詩九十九8】「耶和華我們的神啊,你應允他們。你是赦免他們的神,卻按他們所行的報應他們。」
〔暫編註解〕“他們所行的”。指惡行。
赦罪不一定包括豁免人承受罪的後果(申三27)。
可意譯為「耶和華我們的神阿,你應允了他們三個人的祈求,故此,雖然你要懲罰百姓的罪過,你仍是寬恕的神。」
赦免。摩西和亞倫都犯過罪,但是神憑著祂的憐憫赦免了他們(見出32:1-24;民20:12
13;參詩106:32)。“他們”可能指一般百姓。
報應。神的懲罰甚至涉及第6節所提到的聖潔的人。摩西和亞倫因為在米利巴的罪而不得進入迦南(見民20:12)。
按他們所行的。指他們自作主張的行為。參傳7:29。
【詩九十九9】「你們要尊崇耶和華我們的神,在他的聖山下拜,因為耶和華我們的神本為聖。」
因此,經過以上兩節,「聖」之主題更形豐富;在這裏它又出現,這句重複句與第5節十分相近。「聖」是祂!(3、5節,按英文)的口號,此處加以延伸,並溶入感情,讀成(按原文順序)因為「聖」是耶和華我們的神!這樣寫並非沒有原因,神的威嚴沒有改變,但最後一個字卻改成親密的稱號。祂本為聖;而雖然我們不配,祂也不以作我們的神為恥。我們真當好好敬拜祂。──《丁道爾聖經註釋》
〔暫編註解〕“聖山”:錫安山(看5節注)。
尊崇耶和華。第9節是第二次出現長副歌,稍有變動(見第5節注釋)。
他的聖山。指全國崇拜的中心錫安(見詩48:2注釋)。
耶和華我們的神本為聖。第三次出現短副歌,增加了“耶和華我們的神”(見第3
5節注釋)。
【思想問題(第99篇)】
世上君王與耶和華的為王有何不同?
為耶和華所統治的民有何命運?
他們會盼望受另一王統治麽?參啟21:3-4; 22:2-5。
──《串珠聖經註釋》
【暫編註解材料來源】
《啟導本聖經註釋》․《雷氏研讀本聖經註釋》․《串珠聖經註釋》․《SDA聖經註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