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篇第一百十二篇拾穗
【詩一百十二1】「你們要讚美耶和華!敬畏耶和華,甚喜愛他命令的,這人便為有福。」
喜愛(1b節)或許是上一篇的回聲,因「凡喜愛的」(一百十一2)一語,就是使用這個動詞。對這個人而言,神的話語滿有吸引力,就像愛好自然的人被祂的創造吸引一般;祂命令一詞,意味這人注意實際的事物。神的旨意與呼召抓住了他。──《丁道爾聖經註釋》
〔暫編註解〕這裏說出敬畏耶和華與遵從神的命令的關聯,這樣做可使人免除其它的畏懼(7
8節)。
敬畏神是一切真幸福和興旺的秘訣和源泉。這種敬畏使人喜愛和完全順從神的命令。
112:1-10 這是一篇智慧詩:本篇臚列出敬畏耶和華的人(義人)所蒙種種的福氣(1-9),最後以惡人嫉妒義人的福澤作本篇的結束。
這是一首對敬畏神的人的讚美,近乎第一篇智慧詩,但結構與一一一篇同,是一首讚美詩,很可能為一一一篇的續篇,述說敬畏神的人得到的種種福氣(2~9節),勸人敬拜神。
詩一一二 象前一首詩篇一樣,本詩也是離合體,內容是把義人的祝福(1~9節)與惡人的審判(10節)作對比。
【詩一百十二2】「他的後裔在世必強盛,正直人的後代必要蒙福。」
〔暫編註解〕強盛(gibbor)。“充滿活力”或“在戰場上勇敢”。
【詩一百十二2、3】舊約十分注重家庭的延續,這可以修正我們過分的個人主義。由於人的驕傲和自滿(太三9),這一點也會遭扭曲,可是從其正常的狀況來看,是神所寶貴的,且為祂所用(參創十八19;提後一5)。本節的應許似乎都在物質方面,但若仔細讀,則會看出其中講道德與靈性的用詞,因此這一切都成為善的工具。地上(和合本:在世)需要強盛的人,而如果這些人是有德之士,財富能在這樣的人手中,則何其有幸!
他的公義(3b節)很值得注意,作者默默將其與神的義相較,因這一行完全重複一百十一3b。在這兩篇詩中,它都是論到所行的公義之事,沒有一事可破壞;第9節又再度提起這行,給予這件事雙重的肯定。──《丁道爾聖經註釋》
【詩一百十二3】「他家中有貨物,有錢財。他的公義存到永遠。」
〔暫編註解〕「貨物」、「錢財」:在舊約象徵蒙神賜福的證據。
義人的品格反映了神的品格。“按照神的形象而造就的品格是我們能夠從今生帶到來生的唯一財富”。
3~5在舊約,義人家道豐富為蒙福的象徵。他有錢財,也懂得如何使用去幫助人(5節);他行事公正,因此公義的神給他的恩典也永不改變。5節下半可譯為“他秉公平原則處理自己的事”。
【詩一百十二4】「正直人在黑暗中,有光向他發現。他有恩惠,有憐憫,有公義。」
詩文逐漸顯明,這個人的善能推己及人。RSV本節中這點不夠清楚,因為最好的解釋,是視本節為前面圖畫的持續,皆以義人為主題,即:「他在黑暗中興起,成為正直人的亮光;他有恩惠、有憐憫、有公義」。如此,第4節又是與神的大膽比較,引用了一百十一4b(正如以上所提的3b節)。──《丁道爾聖經註釋》
〔暫編註解〕可作「有光在黑暗中向正直人顯現,因 (耶和華)有恩惠、有憐憫、有公義」。
主是黑暗中發出的光,照耀誠心追求祂的人。祂是“公義的日頭”(瑪4:2),滿有恩惠和憐憫。“恩惠”和“憐憫”原文是單數,“正直”則是複數。本詩顯然是描寫義人。他們擁有神的品格,與神的性情有份(見彼後1:4)。
4~9 義人是別人的祝福(4節),他為人慷慨(5
9節),在逆境中也處變不驚(6~8節)。
【詩一百十二5】「施恩與人、借貸與人的,這人事情順利。他被審判的時候,要訴明自己的冤。」
本詩很實際地對付擁有錢財的引誘,其中之一就是濫用金錢帶來的權利,所以不單要讚美借貸者的施恩(5a節;參 RV、NEB),還要讚美他的公平(5b節,RSV,他按公平處理事情;和合:他被審判的時候,要訴明自己的冤),因他比借款人強許多,享有太多優勢。──《丁道爾聖經註釋》
〔暫編註解〕5上 可意譯作「他樂施好善,誠實地經營事務,凡事順利」。
被審判(mishpat)。或“決定”。義人表現出良好的判斷力。他已具備聖潔的意識。
【詩一百十二6】「他永不動搖。義人被紀念,直到永遠。」
〔暫編註解〕義人的名字永遠蒙福(見箴10:7)。正如神因自己的奇妙作為而被紀念,虔誠人也因他的善行而受人懷念。沒有人希望被遺忘。人人都想被紀念。
【詩一百十二7】「他必不怕兇惡的信息,他心堅定,倚靠耶和華。」
〔暫編註解〕堅定。或“堅立”。義人問心無愧,安靜信靠,他不像惡人時刻擔心厄運的來到(見箴10:24)。
【詩一百十二7、8】另外一個網羅是害怕(7、8節),因為富人會遇到許多不測之事(參,7節,兇惡的信息),也會樹立仇家,遭人謀害(8、10節)。應付之道是站在神的一邊(7b節):不是光期待事情有轉機,而是信靠耶和華(詩三十七篇等,將這一題目發揮得更多)。神所應許的,不是多得好消息(至少暫時如此,不過終久還是會有佳報:8b、10節),而是堅定的心。更準確地說,是被堅固的心:得建立(7b節,直譯)、受支持(8a節,直譯),不是因有勇氣,而是因更美的事實。──《丁道爾聖經註釋》
【詩一百十二8】「他心確定,總不懼怕,直到他看見敵人遭報。」
〔暫編註解〕確定。或“支持”,“扶持”(見詩71:6注釋)。義人的心得到神的支持,安息在信靠祂的堅固基礎之上。
【詩一百十二9】「他施捨錢財,周濟貧窮。他的仁義存到永遠。他的角必被高舉,大有榮耀。」
第三個誘惑是吝嗇。整篇詩都反對這點,尤其是第5、6、9節,保羅在哥林多後書九9引用了第9節。那段經文和本詩一樣,都認為最穩妥的路是大膽的路。此處所注重的,是能存留的事,因此敢於施捨的人將被紀念(6節),其善行必流芳千古(9節;參,3節)。哥林多後書的慷慨更驚人,是在「極窮之間」的基督徒所顯出的(林後八2);其中多多施捨的觀念,取自本篇第9節(他慨然施捨,和合:施捨錢財),好像撒種於田,期待將來的豐收,因此那裡強調豐盛的收成及廣佈的喜樂(林後九9~12),就是這善行的回報。──《丁道爾聖經註釋》
〔暫編註解〕“角必被高舉”:義人敬畏神的名,因此也為神所高舉。
“角”。力量的象徵。
「他的角必被高舉」:神高舉他,使他得著尊榮的地位。
他慷慨大方,把自己的東西分給需要的人。因他的慷慨,他的財產不斷增加(見箴11:24)。
【詩一百十二10】「惡人看見便惱恨,必咬牙而消化。惡人的心願要歸滅絕。」
本篇的相伴之詩以耶和華為主題,最後一節邀請人來回應。而本篇則在闡述此一回應之後,指出其他生活方式的苦毒、短暫、無益作為決定性的結語。──《丁道爾聖經註釋》
〔暫編註解〕惡人的道路正好相反,他既惱恨又氣憤,咬牙切齒,終生抱憾。“心願”亦作“計謀”,惡人所渴求的一件也得不到。
「咬牙而消化」:惡人憤恨填胸,甚至病倒死亡。
「惡人的心願」:有學者譯作「惡人的住處」。
惡人看見義人最後的興旺,非常生氣。罪人絕望而死。他的最後結局是毀滅。惡人的下場就像蠟在陽光下融化一樣(見詩68:2注釋)。
【思想問題(第112篇)】
1 詩人指出敬畏神的人是有福的(1),本篇所臚列的福氣那些是相對的?那些是絕對的?
2 本篇用三個「不」來形容義人(6-8),這對他行善的心志起了什麽作用?
──《串珠聖經註釋》
【暫編註解材料來源】
《啟導本聖經註釋》․《雷氏研讀本聖經註釋》․《串珠聖經註釋》․《SDA聖經註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