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經資料大全

 

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

 

詩篇第一百二十三篇拾穗

 

【詩一百廿三1〔上行之詩。〕「坐在天上的主阿,我向你舉目。」

    神在天上坐於寶座(和合:坐在天上)「隨自己的意旨行事」(一一五3),他信實的愛與智慧,過於我們所能計算(三十六5:賽五十五9)。主禱文的開頭也是如此向上看;本詩可以修正因太熟悉這禱文,而對其意義輕率欠思的弊病。──《丁道爾聖經註釋》

  〔暫編註解〕「坐在天上的主」:在天上坐著為王的主。耶穌禱告也「舉目望天」(約17:1)。

         在地上飽經困苦的詩人認識到地上再沒有人可以助他 因此就舉目仰望在天的神。聖徒的福分正是喜樂時讚美主而痛苦時懇求主。

         信心和盼望的眼睛始終仰望神。是宇宙至高的統治者。

         1-2  祈求的基礎:詩人仰望神,因神會垂聽禱告。

         123:1-4  這是一篇團體的祈禱詩。

         1~4祈求神的憐恤: 這首作者不詳的短詩哀婉地表現了詩人對神的切切盼望。詩人在難以煎熬的蔑視與嘲笑中定睛仰望神 他堅信惟有神的憐憫才能使他勝過一切危難。

       這是一首求告詩,求神憐憫謙卑仰望祂的子民,阻擋驕傲不敬神之人的藐視。參看一二〇篇題解。

     詩一二三 詩人表達他對神的信心(1 2節),並祈求神拯救百姓脫離那些藐視他們的人(3 4節)。

 

【詩一百廿三2「看哪,僕人的眼睛怎樣望主人的手,使女的眼睛怎樣望主母的手,我們的眼睛也照樣望耶和華我們的神,直到祂憐憫我們。」

    本節則全神貫注於近處的某一個點,僕人的眼目已經十分精練,對最微小的手勢都會有反應。這個比喻無需多加強解,因這些僕人所仰望的,是神的釋放,而非工作的命令;然而他們仍是僕人,必須忠心、順服。他們不肯背棄祂,解脫等候祂的壓力;也不肯加入「驕傲人」的陣營,藉賄賂來除去他們的「藐視」(4節)。有一首詩歌,將這篇與主耶穌對僕人的教訓相連,要僕人儆醒等候祂回來,其精神與本篇十分吻合。──《丁道爾聖經註釋》

  〔暫編註解〕用僕婢與主人的關係,比喻忠心於神的男女怎樣謙卑倚靠神。

       僕人和使女指望男女主人供應他們生活上的需要(“望……的手”),神的子民同樣地指望祂。

     「手」:象徵力量和權柄,可代表拯救、供給、管轄、命令等行動。這裡大概是指選民謙卑地仰賴神的拯救。

         僕人的眼睛怎樣望: 從這裡我們看到詩人依靠並等候神的身影。當時 僕人的生命完全取決於主人。與此相同 詩人將自己的生命與面臨的危機完全交托給神。

         僕人。正如家裡的僕人仰賴主人的支持,基督徒也仰賴神在肉身和屬靈方面的扶持。僕人在受到誤解或傷害時,要靠主人的保護。信徒也當仰賴神的手拯救(見林前4:3 4)。

         望主人的手。參詩145:15。詩人描寫神所造的萬物都仰賴供給日常的需要。

 

【詩一百廿三3「耶和華啊,求你憐憫我們,憐憫我們!因為我們被藐視,已到極處。」

  〔暫編註解〕沒有足夠的資料來確定詩人所指的是以色列歷史上的哪一個危險時期。

       3-4  祈求的內容和詩人的苦況:詩人和同胞受欺淩和藐視,已到了忍無可忍的地步,只能求神憐憫。

 

【詩一百廿三3~4「耶和華阿,求你憐憫我們,憐憫我們,因為我們被藐視,已到極處。我們被那些安逸人的譏誚,和驕傲人的藐視,已到極處。」

         此處唯獨舉出藐視;頗發人深省。其他事情或會帶來皮肉之傷,但這卻使人心底冰冷。它能進入靈魂的深處,比任何拒絕更甚;登山寶訓中指出,它比忿怒更具殺傷力(太五22)。即使是語出偶然,或不經意,業已十分傷人;而若是當受的,又是不可更改的,則成為地獄般的痛苦(但十二2);參詩十四46的註釋所提及魯益師的話。

  然而對基督徒而言,這是我們必有的遭遇,可是其中的毒刺已被拔除,以致可以成為一種榮譽(徒五41)。基督曾親自承受,以致使它產生救贖的功用。

  本篇有好些重複的話,加強了迫切感;其中之一是「已到極處」。本篇結尾很突兀,並未得到答案,但是另一位受苦者在類似狀況下,則定意接受這個字(RSV譯為「滿」),並回答道(哀三303133)。──《丁道爾聖經註釋》

 

【詩一百廿三4「我們被那些安逸人的譏誚和驕傲人的藐視,已到極處。」

  〔暫編註解〕“安逸人”、“驕傲人”都是指靠自己的聰明和人的力量,不把神放在眼裡的人。他們看不起受苦、貧乏卻倚靠神的人。

     「安逸人」:狂傲自以為義的人。

         安逸人: 指未曾經歷過屬靈苦難或神之懲戒的人。因他們遠離神的律法 可以享受到肉體的安逸與屬世的短暫太平。然而這決不能成為真正的平安 因為惟有神才能賜下真實而永恆的平安(119:165;26:3;14:27)

         參結16:49;摩6:1;亞1:15。脫離苦難的安逸生活不是培養品格的土壤。神讓苦難臨到的子民,是為了使他們放棄安逸的生活,盼望天上的家。我們應該感謝神,因為用磨難的手使人傲慢的本性埋入塵土

 

【思想問題(第123 124篇)】

 1 試從123篇中找出仰望神的真義。

 2 「若」一字在124篇中有什麽含義?

 3 詩人對神的拯救及能力都有很深入的描寫。「給吞吃」(6)原意是在牙齒之間,「漫過」(4)則是被湧去之意。你有否追想主的拯救及大能,並為此感恩呢?

  ──《串珠聖經註釋》

 

【暫編註解材料來源】

《啟導本聖經註釋》․《雷氏研讀本聖經註釋》․《串珠聖經註釋》․《SDA聖經註釋》․《聖經精讀本──詩篇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