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篇第一百零二篇例证与灵感集锦
【诗一百零二1~11流泪云雾的人生】在一个上几何学(Geometry)的课室,曾有一首打油诗:「人生在世有几何?何必苦苦学几何!学了几何能几何?不学几何又几何?」这是青年学生,内心苦闷的写真!
唐朝的时代,有一人名叫淳于汾,略有才学,但虚荣心很大。一日酒醉归家,躺卧床上,不久入睡,忽然看到外面来了一大羣人马,说是奉槐安国国王的命令,要请他入宫。淳于汾听了喜出望外,自想他得志的机会到了。一到皇宫,国王立即招他做驸马。这样他的地位只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出入何等威风!此后生儿养女,和他爱妻住宫中几十年,享尽人间幸福。不久,国王即派他到南柯地方作太守。在那里又住了几年,很努力为民众谋福利,受了百零姓的尊敬,从此名声大振。有一日,忽然来了一个凶讯,报告强大的檀罗国起兵侵犯南柯,淳于汾手忙脚乱,率领将兵出城应战。因为敌人兵精将强,以致伤亡惨重,不得已弃城逃走,一路上狼狈不堪,儿女失散,爱妻又死亡,自己又害了重病,际此孤苦伶仃,举目无亲,回想以往的荣华,不禁泪下。当感欢涕零之时,忽然警醒,才知原来是作梦,看了壁上时间,不过只睡了一小时,但前后一想已度过一生,这故事叫做「南柯一梦」。——林政杰《诗篇的讲章》
【诗一百零二6~7】「我如同旷野的鶙鹕,我好像荒场的鸮鸟;我儆醒不睡,我像房顶上孤单的麻雀。」
你无法明白这节经文,除非你体会到鶙鹕带着牠的食物,鸮鸟在夜里睁眼不睡,麻雀兀自儆醒;同样地,基督徒也当带着他的食物──圣经,睁眼不睡,兀自儆醒。── 慕迪《有福的盼望》
【诗一百零二12~22盼望的人生】有一则希腊罗马神话有关潘德拉的故事说:众神送她一个盒子,每一位神将一些有害的东西放进盒子里面,并禁止她打开盒子。然后,他们将她带往伊皮米修斯处,虽然普罗米修斯警告过他,绝对不要接受宙斯的任何礼物,但他还是高兴地留下她。他娶了她,而当这位危险的女人属于他以后,他觉悟到他兄弟的忠告真是一点也不错。因为潘德拉像所有的女人一样,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她一定要知道盒子里究竟是什么。有一天她打开盒盖,于是瘟疫、忧伤和不幸飞出来给人类。潘德拉在骸怕下盖下盒盖,但是,已经太迟了。然而,还有一件好东西留在那里——「希望」,这是盒子所装的许多祸害中唯一的好东西。而且,到今日,它一直是人类在不幸中的唯一安慰。
文豪富兰克林说:「盼望是生命的泉源,失去它,生命就越于枯萎。」盼望是人的「健康丸」,是基督徒的「财富」。宗教家奈都弗说:「信心是扎根于过去,爱心是现在的活动,盼望则连系于未来。」倘若人有了信心,自然会以爱心表现出来,由信心表现于爱心的生活,便成为未来盼望之锚。
盼望是神的恩赐,神的应许不一定现在就给,可能离兑现的时间有一段距离,谨记:「盼望不至于羞耻。」(罗五5)将军麦克阿瑟说:「你何时有信心,何时便年轻;何时有怀疑,何时便年老。你和你的希望同时年轻,和你的失望同样年老。」——林政杰《诗篇的讲章》
神是公义的。祂吩咐神的子民,“不可在争讼的事上偏护穷人”(出二三:3;利一九:15)。因为世人都犯了罪,富人可能有错,穷人也可能有错;穷人的穷,并不一定是富人所造成的现象。但人自己以为富足,以为甚么都不缺,却是拦阻蒙恩的原因。
以色列得神的眷顾,有些兴盛,“国为列国之首,人最著名…在锡安和撒玛利亚山安逸无虑”,他们的领袖就夜郎自大起来,“坐在位上尽行强暴”(摩六:1-7),以为不需要神的帮助,可以自立了,结果是神一撤去托住他们的手,拆除保护的篱笆,就被掳去,离开他们所夸口的地。到失去一切的时候,人才知道,原来自己甚么都没有,所有的是神所交托的,人不过是管家而已。诗人说:
祂垂听穷人的祷告,并不藐视他们的祈求。…
要垂听被囚之人的叹息,要释放将死的人。
使人在锡安传扬耶和华的名,
在耶路撒冷传扬赞美祂的话。(诗一○二:17-21)
高傲的眼目,是耶和华所恨恶的。神并不是要与人争胜较力,那是多么幼稚的事!但人忘记神的恩典,竟以为自己有甚么,自己能作甚么,是神所极不喜悦的。犹大统治最短的王约雅斤,不知亡国将至,还是桀骜不驯,只作王三个月,神就叫尼布甲尼撒王来把他打下来,掳到巴比伦去,在桌子底下捡吃的;直到羞辱的三十七年之后,他省悟了,才再蒙恩惠,脱去囚服,在王面前吃饭(王下二五:27-30)。浪子还在父亲的家里,以为自己配得承受丰富家产,他的心就从恩典中坠落了;必须要落到贫穷放猪,连想吃豆荚都不可得的地步,才省悟过来,归回父家,而得到丰富。(路一五:11-24)
人在任意奔跑的时候,以为自己腿快(诗一四七:10),谁都干涉他不了;到被囚的时候,四面都没有出路,才举目向天仰望神,向神求恩,那才是最真切的祈祷。雅各肥壮的时候,以为自己有力可以作甚么;“到那日,雅各的荣耀必至枵薄,他肥胖的身体必渐瘦弱”(赛一七:4),自己知道该死,才是灵命的转机,仰望神,才是得释放自由的时候。
锡安得复兴,不再掩盖神的恩典,万国就归向主。── 于中旻《诗篇笺记》
【诗一百零二27】「惟有你永不改变。」
这是一首佚名的诗篇。作者显然十分感动,在神面前倾吐他的心意。但是这孤寂难堪的心看见神,他要在所有世人面前传扬,一再提说这奇妙的事。有时我们也在荒野漂泊时重新看见永生的神,是一般的人所看不见的。我们就好像热切的艺术家不顾危险,要从一个更好的角色捕捉山景,然后画在版面上永存起来。
这首诗歌先有些失望的话。在轻风中云雾密布,荒野的草也枯干了,在阴影中麻雀孤寂地鸣叫。这种情景原是很自然,但是当诗人继续咏诗时,视线清晰起来。他从地上的雾气中转回永生的神。现在他看的是永恒不变的了。神不是创造万物的吗?那么祂也可以叫这些过去,惟有祂永远是一样的。让地如梦一般消失,时间必须过去,天好似一件衣服已经穿旧了,让最亲近的人也从我们怀抱过去。他们都离去了,你却永远长存,你是永不改变的。一切都会过去,唯有基督不会舍弃我们,必带我们到欢乐的天军那里,到永远的天家。
希伯来书的作者将这些话描述这位称为神荣耀光辉的主(第一章)。我们应该常读这首诗篇。我们的救主是神,祂是万古的盘石,永存不变,我们可以躲藏。──迈尔《珍贵的片刻》
【诗一百零二27苏联青年的“时尚”】经文﹕“惟有你永不改变﹐你的年数﹐没有穷尽”(诗102﹕27)。
美联社80年12月25日报道﹐摘录如下﹕
西方紧身裤已不再是苏联青年最显示其派头的玩意儿了。
俄国的青年人现在进而追求刻有英文字“爱”的金属项链。更令人惊奇的是在一个朝着无神论方向发展的国家﹐青年人竟然喜欢把十字架带在脖子上当项链。多年来﹐俄国的青年人都是从旅游者那里买到西方货。可是﹐苏联报纸最近发表的文章抱怨说﹐现在﹐在国家生产委员会的默许下﹐这里正在生产这类东西。
《真理报》还刊登了一位莫斯科人的来信﹐信中说﹐他在一个火车站上吃惊地看到有个姑娘竟身穿一件印有头围光轮的救世主圣像的紧身汗衫。
这说明什么问题呢﹖很明显苏联的青年人在反对有神论的国家里﹐公开佩戴十字架和圣像。这绝非是出于对宗教的污蔑和轻视。乃是他们的心被救世主耶稣舍己在十字架的大爱所征服﹐而出于由衷的爱戴。
所以真正糟糕的﹐并非是青年人信仰耶稣基督﹐以十架为荣﹐恰恰相反﹐糟糕的乃是无神论的藩篱被冲垮。所有不信的基石受动摇。可吃惊的﹐恰恰是在一个朝着无神论方向发展的国家面临宗教信仰的挑战。
让我举出以下两个例子加以左证﹕
其一﹐有斯大林的女儿斯维特拉娜﹐在她所著的《仅仅一年》一书里所说的﹐兹摘录一段﹕
她对斯大林及其继承者的认识是经历了一个缓慢和顽强的过程。当共产主义的基本教条已完全失去它们的自身意义时﹐就产生对宗教的信仰。她说﹕“宗教使我本人起了巨大变化。不心怀神就不能活”。一九六二年她在莫斯科教堂里受了洗。当施洗前问到她说﹕“当成人受洗后﹐他的生活可能发生深刻的变化。在个人方面﹐或是其他方面﹐有时会朝坏的方面发展。你好好想一想﹐以免日后后悔。”斯维特拉娜断然回答﹕“绝无顾虑。”从此她脱离了共产党﹐脱离了她从事工作的集体﹐成了尘世间千百万信徒中的一个了。
其二﹐一位日本原子物理学家宣称﹐从战后六十年代﹐对世界经济的增长﹐连西方的国家也“安心于意想不到的繁荣。看来好象世界上的一切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着。”但是七十年代把一切都弄糟了。面对着公害﹐萧条﹐滞胀﹐动荡的政局﹐连绵不断的局部战争﹐然后是能源危机﹐人口爆炸﹐饥饿威胁﹐失业增长。这位科学家认为世人对所有的主义都已失去信仰﹐特别是对资本主义的信赖大大动摇了﹐“现代科学文明开始走上穷途末路了”﹐于是不相信“可以取代神”﹐忽视神的人终将遭到神(“看不见的真理”)的反击﹐于是--世人只有把希望托付宗教﹐响往天国。
从以上斯维特拉娜的见证﹐和科学家的论断﹐很清楚看到﹐人类处在这个科学文明的时代又有各式各样的主义学说。按理应该大有作为﹐可是事实在社会暴露出一连串大伤脑筋问题面前﹐反而捉襟见时﹐束手无策。悲观失望﹐紧紧纠缠着每一个人的内心﹐在物质堆里找不到安慰和希望。所谓“人可取代神”的骄傲论调彻底遭到破灭。人们清醒过来﹐唯一救法﹐只有回转归向创造主与神和好﹐才是人生真正的目的﹐才能满足内心的空虚。
“你们要休息﹐要知道我是神﹐我必在外邦中被尊崇﹐在遍地上也被尊崇”(诗46﹕10)。── 佚名《喻道故事续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