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經資料大全

 

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

 

詩篇第七十九篇例證與靈感集錦

 

詩七十九1聖民的羞辱】「神啊,外邦人進入你的產業。」

  聖潔是分別出來的意思,聖別歸於神的,必須保守,禁止外人接觸玷染。Melanesia等島民,稱為Taboo(“聖別”的意思),延伸表示嚴禁。
  以色列人進入迦南地之後,在耶路撒冷建立聖殿。聖殿表明神的同在,使祂的子民與其他人民有分別。那並不是神在地上的住址,人在那裏可以找到祂,而是表明神與祂的所特選的子民同在,外邦人不得進入。所以聖地,聖城,聖殿等,並不是地理名詞,正如聖餐不是餐館菜單上的一味;除非有神的同在,在物質上全然沒有特別的意義。
  所羅門的獻殿禱告,提到“不屬你民以色列的外邦人”,也可以向這殿禱告(代下六:32)。這不是種族歧視,但只有選民的祭司,能進入殿裏禱告。
  以色列人的問題,正在於他們不分別為聖,失去了神的同在,卻仍然以聖民自居。他們進入神賜給的產業居住,卻不分別為聖,從鄰國和各方各地,進口了許多異邦的風俗和宗教。猶大王亞哈斯,從大馬色進口了外邦祭壇的作法,就命令他的御用祭司照樣建造,放在聖殿裏。(王下一六:10-16)他不僅向外邦偶像獻祭,更毀壞聖器封鎖聖殿(代下二八:22-25)。瑪拿西的惡行,似乎是跟外邦人競賽,“比耶和華在以色列人面前所滅的列國更甚”,把聖殿弄得集污穢邪惡之大成,惹動神的忿怒(代下三三:1-9)。
  約西亞王的復興,只是短暫的迴光返照。以後的幾個王相繼行惡,最後神使外邦入侵,進入神的產業,拆毀了聖城,毀壞了聖殿,也殘害神的聖民。這樣的劫難,都是因為他們失去神同在,離棄神,也被神離棄(申二八:45-68;王下二五章)。因為他們不以外邦的風俗為羞辱,所以被分散在外邦,成為羞辱。到那時,他們才明白過來,離開他們邪淫拜偶像的積習。
  在羅馬統治下的猶太人,雖然不再成國,但他們強烈反對外邦人,或外邦物進入聖殿,連統治者也不得不尊重。
  新約的教會是神的聖殿(林前三:16),是得救重生的人,不是物質建築。應當分別為聖,不要讓屬世的觀念侵染聖潔的新團,更不能為了物質利益,讓不信的人混入教會,在教會居高操權,因為那是羞辱神,也是聖民的羞辱。當知道羞辱。── 于中旻《詩篇箋記》

 

【詩七十九14「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羅八28

叫愛神者得益處,這應許是以神長期愛的眼光衡量的,若由人短暫的眼光來看,也許是難以接受的。萬事之所以會互相效力,是因神是此計畫之計畫者,仔細安排之推行者。互相效力,互相配合,好像醫師配合各種藥物,若分開一件一件,也許其中一件對病人是有害的,但配合起來正是病人需要的最好藥物。

印度青年基督徒辛迦達(Kartar Singh)潛入西藏傳道。西藏人警告他說:「你若留此不去,我們要處你死刑。」辛氏回答:「我不怕死。」他們只得捆綁他,押送他出境,而且警戒他說:「如若再來,殺無赦。」辛氏卻緊跟著押送的人的腳蹤又到了西藏。藏人果然捉住他,並以極殘忍的方法把他置之死地。他們用新剝下的牛皮包裹他的全身,僅頭部外露,等到牛皮乾燥緊縮之時,全身如鉗相夾,痛苦難受。他們把辛氏如此包裹之後,把他放在烈日之下四晝夜,不給水喝。此四日中辛氏仍照常向人見證基督如何為人受苦、受死的大愛。他快絕氣的時候,大聲地見證說:「我看見天使賜我一頂殉道的冠冕。」並且又為殘害他的人禱告。他這樣為主壯烈殉難,終於衝破了西藏的黑暗,得了一些藏人歸主。——林政傑《詩篇的講章》

 

【詩七十九5】「耶和華啊,這到幾時呢?」

我們也會像以色列人一樣的問,因為神的作為有時似乎很難解釋。我們不明白為什麼烏雲密佈那麼長久,為什麼苦難的壓力年復一年地下去?我呼喊說:耶和華啊,這到幾時呢?我們沒有忍耐。但是我們千萬不可對神那麼焦急,恐怕這樣會阻礙了祂在你人生中最佳美的工作。

這個比喻曾幫助我,也能幫助你安靜忍耐地等候:——一塊條打成馬蹄鐵就增值一倍,若打成細針增值七十倍,打成刀片,增值六百五十倍,假如打成鐘錶的法條,就增值到五萬倍。這是怎樣的鍛煉!越經捶打火燒,價值越大。

對以色列人是這樣,對其他民族也複如此,必須經過試煉,才會對人有所貢獻,有極高之價值。

我們也必須多受苦楚,才能結出更多果子。經過苦難,神從我們身上得著榮耀,也成為別人的祝福。有一天我們會從苦難中出來,而有滿足的感覺。我們偉大的父呀,我們願意成為泉源,但我們有時忘記了,竟然問說:幾時呢?求你不要聽我們的呼求!──邁爾《珍貴的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