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篇第一百零一篇例證與靈感集錦
【詩一百零一2】「我要存完全的心,行在我家中。」
家是最難行完全的地方。在陌生人中間行事要比家中容易。你要知道人對他自己人總會好些。所以外面人怎樣想、怎樣說、那還不是最要緊,在家中尋常的生活的狀況才看出真相來。
每餐吃飯都在一起,你仍完全有禮;當內心感到煩惱仍有自製;你要經常束緊腰帶,洗臉梳頭;要實現神愛的理想,這真是需要神格外的恩典。一次死,並不難,長久以忠心生活,就不容易。
在家中神要教育與訓練你獲得最大的勝利。要學成聖最深的功課,你不需要去培靈大會或特別的聚會,你只要在家中存完全的心,你會看到自己究竟到怎樣的地步,你只是聖徒中最小的。在家中存完全的心行事,父神必來,住在你的家中。伯大尼的經驗必重複在你家中。
只有完全奉獻為神而活的人,才能體會「專一的心」;未認識神大愛的人,必無法測度其約束的大能。──邁爾《珍貴的片刻》
大衛蒙神的恩典,從伯利恆的牧野揀選他,使他不再跟隨羊群,膏立他作以色列的君王;又引導保守他,脫離一切的禍患艱難,終於登上王位。這位合神心意的王,渴慕神的同在,想要尋得約櫃,迎進大衛城,在那裏建造永久的聖所。同時,他極願勵精圖治,齊家治國,蒙神賜福。
我要用智慧行完全的道。
你幾時到我這裏來呢?
我要存完全的心行在我家中。…
我眼要看國中的誠實人,
叫他們與我同住。(詩一○一:2-3
6)
如果沒有主的同在,無論君主,民主,還不都是空的?君是人,民也是人,暴君與亂民都是敗壞的人,何來優劣之分?
如果領袖的家一團糟,如何能領國人,導國人?
如果惡人當道,老百姓哪會有好日子過?
基於這樣的認識,大衛求告神的同在:“你幾時到我這裏來呢?”大衛城如果沒有約櫃為中心,就是空的,和吉甲並示羅等先時的大城沒有兩樣。
知道不知道,有許多壞事,是好人作出來的?他們並不是存心為惡,而且有的時候是存心想要作好,結果卻是相反。原因在哪裏?是因為疏忽神的原則。所以大衛向神立願,與民立約:“我要用智慧行完全的道”,就是留心遵行主的話;主的話是真智慧,可以保守人的行為,免於行惡得罪神。
作領袖的,不應該以為私生活和公眾事務分開。大衛王知道,神不但鑒察審判廳堂,也審判暗室。
大衛立心要“用智慧行完全的道”,才可以有神的同在;但願與力違,在實際生活上,一再的失敗,而且敗得很慘;家庭中醜事迭出,國政也所任非人,武將有跋扈的元帥約押,文臣有背叛的謀士亞希多弗,更不必說派系鬥爭,為了繼承大位而鬧得宮廷不寧。新約的基督徒,是因為信從主耶穌基督,才可以有神的同在,順從神,遵行祂的旨意。
新約沒有地上的聖殿,不注重外表敬拜的房屋,儀式;是重生得救的聖徒,成為屬靈的聖殿(林前三:16-17,六:19)。因此,聖徒有內住的聖靈,在地上彰顯神的榮耀。── 于中旻《詩篇箋記》
【詩一百零一5~8】昔時,有一農村婦人,散佈謠言誣賴牧師,說他曾經作過某一惡事,不久廣傳各地方。過了半年,這位農夫生病甚重,自度必死,良心發現,就對她的親屬說:「我以前所講的那個牧師的事不是真的,是我捏造出來的。」也曾向神認了罪,幸而不久病就好了。她到牧師家去道歉,牧師說:「我很願意赦免你,不過你要替我作一事,你願意嗎?」農婦說:「不說一件,十件也可以的。」牧師說:「好,請你替我殺一隻黑雞,把雞毛放在籃子裡拿來給我。」婦人拿著雞毛來了。牧師說:「請你拿著這籃雞毛,慢慢地走在街上,每走三步,就丟一根雞毛,假使街道都走完了還有雞毛,你就爬到禮拜堂頂上把雞毛倒下來。」婦人照樣作了,就回來告訴牧師。牧師說:「請你再到街上去把雞毛拾回來。」婦人凝視牧師說:「必定已經給風吹走了,怎能收回來呢?」牧師說:「你在當日譭謗我的話,出了你的口,入了人的耳,像這雞毛一樣,也是收不回來了,所以以後你說話應當小心。」——林政傑《詩篇的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