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經資料大全

 

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

 

箴言第十一章拾穗

 

【箴十一1「诡诈的天平为耶和华所憎恶;公平的法码为他所喜悦。」

     律法书(利十九3536)、先知书(弥六1011)与智能作品(亦见二十1023)一致定罪不诚实的行为,主要都是为了的缘故。因着相同的理由,圣经鼓励我们不仅要给得足数,更要给得超过标准以上(路六3538)。亦见十六11,并该处注释{\LinkToBook:TopicID=311 Name=權勢的重擔(十六1015}——《丁道尔圣经注释》

  〔暂编注解〕用短秤来欺骗人为神所厌恶,所以为律法所禁止(利十九35)、为先知所指责(弥六11)。“公平的法码”指足秤。

       律法要求人使用“公平的法码”,但他们却往往不遵从(摩八6;弥六11)。

     「公平的法码」:足重的法码。

         诡诈的天平:公平的商业往来 是人们所当遵守的基本且重要的社会伦理。圣经多处记载了关于这一点的责备与劝告(19:35 36;25:13-16;45:10)。当时 可能处处泛滥着不公正的商业行为 并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16:11;20:10)

         诡诈的天平。诡诈的天平短斤缺两,是一种盗窃的手段。对此神曾有过多次严厉的警告(见利19:35 36;申25:13 14)。这种盗窃对于穷人更是雪上加霜,由于他们本身就很贫困了。

         在圣所里可能有砝码和量器,以检测商业的量具(见出 30:13;利27:25)。但行政当局往往对短斤缺两的行为疏于监控。先知们曾谴责这种罪恶(结45:10;摩8:5;弥6:11)。其责任部分在于买者的贪心。他们希望多得一点,而不是平秤。但实际上卖方并没有多给。因为有可能虚假的量具抵消了多余的数量。

         公平的法码。直译是“一块完美的石块”。过去是用石块作砝码的。许多商人持有两套法码。一套是过量的,用于买,另一套是不足的,用于卖。凡认识到“耶和华所赐的福,使人富足”(箴10:22),并相信神大能的人,绝不会参与这样的盗窃,不论其有多大的利润。

         神并不要求人在做买卖时过量地付出。过量的要求会使卖方疏于准确,使买方希望获得物超所值。在商业上严谨准确和在慈善事业上慷慨大方都是神所非常喜悦的。

         世界历史上最大的骗局是撒但向夏娃和亚当布置的(创3:1-6)。第一个谎言以更加丰盛的生命作为幌子,把痛苦和死亡出售给已拥有永生和幸福的人。以后所有的其他骗局也都如出一辙,给欺诈者和受害者都带来危害。怪不得神憎恶欺诈,喜爱公平交易!

         11:1~31本章的主要内容是 劝勉人在与邻舍的关系上行公义 比较了暴行与恶行 也特意谈到了智谋(4)、作保(15)、女子的贞德(16 22)等问题。关于救恩的问题 本章清楚地指出了神为义人预备了永生的赏赐 而恶人的指望则必被死亡所败坏(49:14 15)

 

【箴十一1 在市场中作弊】「诡诈的天平」对于商店或银行的东主来说是个诱惑。汉摩拉比的巴比伦法典在政府的司法权力范围之内,以将不诚实之银行家的资产充公为刑罚,试图杜绝这种非法行径。智慧劝诫则鼓励人力求行为端正。如此,埃及智慧文学中「善辩之农夫」告诉君王和大臣说,「有权给足分量的人却亏欠百姓」是个危险的状况。背后的假定是王会认为消除这种有害作法是明智之举。有关主前八世纪奸商习惯的讨论,可参看:阿摩司书八56的注释。──《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箴十一2「骄傲来,羞耻也来,谦逊人却有智慧。」

    译作骄傲的这个字,字根暗示着沸腾,用来指那些凡事都要自行其是、不肯接受评论之傲慢自大的人,如:法老(尼九10)、以色列人(尼九1629)、社会上悖逆的人(申十七1213)、假先知(申十八20)与谋杀人的(出二十一14)。谦逊人(和合、吕译、思高、现中、AVRV)是个罕见的字眼,只有出现在这里与(动词)弥迦书六8(「存谦卑的心与你的神同行」),该处所提示的是顺从的灵,与我们刚刚讨论过的不降服正好相反。——《丁道尔圣经注释》

  〔暂编注解〕“谦逊”。谦卑,顺从神和人(比较弥六8)。

       谦逊人顺服神,待人谦冲。

     羞耻也来。骄傲是最初犯罪的根源。路锡甫因自己的俊美和智慧而骄傲,罪就悄悄地在他心中滋生了(见结28:11-19)。当神向路锡甫指出悖逆的性质和后果时,他拒绝放弃悖逆的企图,于是就开始了他漫长而不幸的历史,最后被宇宙所唾弃(赛14:12-20)。凡犯有这种骄傲之罪的人,迟早必受到羞辱。

         谦逊人。他愿意学习,承认需要神的的说明,所以能获得丰盛的恩典。他敏于识别和随从圣灵的引导,故来到了属天智慧的泉源(见赛57:15;雅4:6)。

 

【箴十一3「正直人的纯正必引导自己;奸诈人的乖僻必毁灭自己。」

  〔暂编注解〕“奸诈人”。直译作:行事诡诈的人。

       「奸诈人」:指背约、悖逆神的人。

     纯正tummah)。源于动词tamam(“完全”,“结束”)。名词Tummah意为“完全”或“完美”,不是说没有瑕疵,而是指在某一阶段所要到的程度。所以约伯被称为“完全”人(伯1:1 8),尽管在他以后的逆境中也暴露出软弱。

         引导自己。当一个人把心交给救主,以讨神喜悦作为人生的唯一目标时,就不必担心被诱入歧途(约7:17;赛30:21)。但罪人如果坚持悖逆,与唯一的生命道路隔绝,就无法在困苦中得到保护,并要在世界末日的永远毁灭。

 

【箴十一4「发怒的日子,资财无益,惟有公义能救人脱离死亡。」

  〔暂编注解〕“发怒的日子”:神刑罚的时刻。钱财救不了人。

     富人因为他们的财富而在表面是拥有许多优势,似乎比穷人享有更多的特权。结果他们误以为自己的财富可以在将来的审判中购买神的喜悦。圣经生动地描写了有朝一日他们必认识到自己的真实状况(见赛2:20 2110:1-4;耶9:23;太19:23;雅5:1;启6:15)。不忠心的管家将看见自己所压迫和藐视的穷人在永生中享受公义的快乐。他们将为自己的损失而懊悔莫及(见路16:22 23)。

 

【箴十一5「完全人的义必指引他的路,但恶人必因自己的恶跌倒。」

    「完全人」是表示他愿意追求成为一个圣洁的人。「正直人」是表示他愿意对准神的道德标准,不偏不倚地走在神的道路上。——张慕皑《箴言查经信息》

  〔暂编注解〕“指引他的路”:可以达到目标。

       “完全人”。即道德上正直的人。“指引他的路”。使他的路笔直、顺畅、没有障碍物。

     完全人:并非字面上的完美、全然无瑕之意。因为 亚当里的所有人 均是当受审判的罪人(5:15-17)。故此 完全人只是指在生活中顺服神话语的人(6:9)。唯有靠着耶稣基督的恩典 圣徒才能达到完美(西1:28)

         完全人tamim)。和tummah 的词根相同(见第3节注释)。Tamim不是一个绝对意义的语,必须根据上下文来理解。圣经说挪亚是一个“完全人”,但后来了证明他有肉体的软弱(创9:21)。“完全人”就是完全献身归主的成熟的基督徒。他们虽然有软弱需要克服,但会朝着标杆直跑(腓3:12-15)。有朝一日,赎民身上将去除一切罪孽和自私。圣徒将永远不再有玷污 、皱纹等类的病(弗5:27)。

         必指引yashar)。“使平整”,“使笔直”,指没有障碍。公义会排除一切绊脚石,铺平道路。虽然仍有诱惑存在,但不必予以理睬(见约14:30)。同样,邪恶的欲望使恶人经常绊跌,最后永远也爬不起来了。

 

【箴十一6「正直人的义必拯救自己,奸诈人必陷在自己的罪孽中。」

    「变节者」(RSV)或「叛徒」比 AV 的「罪人」更为准确(和合、吕译、思高、现中皆作「奸诈人」);而最后一句话可能应该译作「陷落在自己的贪婪里」(现中、吕译、RSV)。——《丁道尔圣经注释》

    「奸诈人」原文的意思是无价值的人,他利用小聪明掩饰贪念,最终必蒙损失。——张慕皑《箴言查经信息》

  〔暂编注解〕“奸诈人”。比较第十一章3节及其脚注。“罪孽”。直译作:贪婪。

     本节用另外的语言重复和强调了上一节的教训。这里“罪恶”可能指“恶欲”(见箴10:3注释)。罪恶的欲望是恶人的网罗。

 

【箴十一7「恶人一死,他的指望必灭绝,罪人的盼望,也必灭没。」

  〔暂编注解〕“罪人”。直译作:力量;即强人。无论恶人在世的时候多么有力,死后他的盼望却都消灭了。

 

【箴十一8「义人得脱离患难,有恶人来代替他。」

    这节经文的意义可能是:恶人被自己所设的陷阱所捕获,就像法老的军兵或但以理的仇敌一样(参,二十八10),但它可能还有更进一步的意义,见二十一18的注释{\LinkToBook:TopicID=448 Name=不義之人代替義人(二十一18}——《丁道尔圣经注释》

  〔暂编注解〕《以斯帖记》五章所记哈曼挂在自己作的木架上,替代了末底改,是本节好说明。

       圣经有几处记载了原想谋害义人的恶人 最终却掉进自己所挖的陷井的戏剧性场面(7:10;6:24)。以色列百姓认为 义人必在地上蒙福 而陷入困境的人 是在偿付自己的罪价。这些过分简化的赏善惩恶思想 到了约伯这里就成为严重的问题。约伯说 有很多时候 恶人享通而义人却遭难 自己就是一例(12:6)。但神责备了约伯 之后却为他辩护说 约伯的患难并不单单来自罪恶 乃是出自神的护理(42:3 8)。这种思想到了新约时代就得到了深远的发展 耶稣也曾说天生的瞎子是为了显出“神的作为”(9:1-3)<伯 绪论 认识神义论>。

     这句箴言的真理一再得到证实。埃及人淹没在红海之中。他们原来指望红海能拦阻无能为力的以色列人(出14:26-31)。末底改躲过了木架,而制造木架的哈曼却死在上面(斯7:10)。但以理安然无恙地从狮子坑中出来,而控告他的人却死在里面(但6:24)。同样,被假基督所领导的罪恶世界判处死刑的余民,会在突然之间得救,而迫害他们的人将遭到毁灭(启13:15)。

 

【箴十一9「不虔敬的人用口败坏邻舍,义人却因知识得救。」

    不虔敬的人(和合、现中、RVRSV;吕译「不拜神的人」)、或「背道的人」,应该取代思高、AV 之「假善人」。Moffatt 认为这人的言论乃是公然毁谤;但第二行却暗示出:它毋宁是指破坏性的言论,在不知不觉中损害真实的价值。最佳的防卫乃是第一手的知识,可让你回避他的曲解。——《丁道尔圣经注释》

  〔暂编注解〕义人的知识使他能洞浊恶人之奸,早作防范。

       「知识」:指有知识的言语。

     「得救」:指叫别人获救助。

         不虔敬的人chaneph)。KJV版有十三处译为“伪善者”(参伯8:1313:16等)。七十士译本的梵谛冈抄本为asebes(不虔敬的人),但基督教早期由亚居拉,辛马库和狄奥多田所译的希腊语译本为“hupokrites(伪善者)。”“不虔敬的人”不论是否伪善,都会积极用谎言,阴谋和诽谤毁灭自己的邻居。舌头掌握着人的生死(箴18:21)。正直的邻居因认识神和公义的道路,而利用这种知识逃脱网罗。他的好名声会使他摆脱仇敌的诬告。

 

【箴十一10「义人享福,合城喜乐;恶人灭亡,人都欢呼。」

  〔暂编注解〕多数人看见到义人成功会高兴。因为他们知道他愿意用自己的财富和能力来帮助别人,所以不怕他兴旺。但是恶人发财是以牺牲别人为代价的,并要利用自己越来越大的能力来压迫他人。怪不得一看见他遭难,全城的人都欢欣。

       10~11 义人的生活(传播道德)和恶人的死亡(排除某些罪)对全“城”的人都有好的影响。

     1011义人的一举一动都能影响四周的人,他的正直、善行和慷慨,能使居民得福。恶人刚好相反。

 

箴十一1011居民的福乐】无论世人把美德说成多么单调乏味,他们仍然在公众生活中感受到美德的益处:参十四34,二十八12祝福11节)可能是他们所恳求的福分(参,第二行),或他们所在意的成功(参,创三十27,三十九5)。——《丁道尔圣经注释》

 

【箴十一11「城因正直人祝福便高举,却因邪恶人的口就倾覆。」

  〔暂编注解〕本节说明上一节欢乐的理由。义人的行为赢来了其他城市和民族的友谊,把神的福气带给社会,使这座城市得到了高举。恶人自私的恶行会造成城市的混乱,招惹神和世人的惩罚。如果罗得能再找到九个义人,罪恶的所多玛就会得到幸免(创18:20-32)。尼尼微人的悔改使这座城市得到了宽恕(拿3:5-104:11)。

 

【箴十一12「藐视邻舍的,毫无智慧,明哲人却静默不言。」

    感受智能,最容易误导人的方式乃是自以为优越(十四21更往前一步:它乃是罪),因为这样的人是在否认,神才是唯一有资格断定人的价值之审判官。和合、吕译、RSV,恰当地译作藐视……的,像第二行一样暗示着:说出这样的判断是更为愚昧的。——《丁道尔圣经注释》

  〔暂编注解〕“藐视”。轻视或贬低别人。

     本节两个分句的对比说明藐视邻居就是说轻蔑和毁谤的话。这里的“智慧”是“le”,意为“心”。心被视为思维的所在。虽然邻居有弱点,似乎该受到缺乏智慧之人的指责,明哲人却会保持沉默。他知道人人都有弱点。他们有权在不受社会骚扰的环境下与这些弱点作斗争(见加6:1 2)。

 

【箴十一13「往来传舌的,泄漏密事;心中诚实的,遮隐事情。」

    旧约圣经中提到往来传舌的人之其他经文(除了难以确定的箴言二十19以外),与其说是将他描绘成轻率的,倒不如说是描绘成有恶意的。他是通风报信之人,目的是要造成伤害,如:利未记十九16;以西结书二十二9。这给第一行加上了一点,也就是说:他必定刻意出卖你。密事so{d[)这个字有时带有「会议」的含义(七十士译本在这里就是这样),有时则是非正式的含义,指亲近圈子里的朋友(三32;诗二十五14),或者是这两个范围中所讨论之其他的事(摩三7;诗五十五14)。——《丁道尔圣经注释》

  〔暂编注解〕“往来传舌的”。一个不怀好意的诽谤者,而不只是一个言语轻率的人。另参看第十六章28节、十八章8节和第二十六章2022节。“心中诚实的”。可靠的。

       往来传舌:指搬弄是非的人(19:16) 七十士译本译成“有两个舌头的人”。好诽谤人并不守秘密的人 不能得到别人的信赖 也不能与人深交。即使知道别人的缺点 我们也当尽量用爱心遮掩它。但这类人却凭空捏造谎言 散布谣言。传话的时候 最容易以讹传讹 且会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到处诽谤邻居的人会随时透露别人交托他保守的秘密,以加强自己闲话的效果。他们迫不及待地要说出人家所不知道的事情。忠实的朋友会抵制透露机密的所有诱惑,不仅因为他已作出这样的承诺,而且是出于对朋友的爱,不愿意做出任何伤害他人的事。

 

【箴十一14「无智谋,民就败落;谋士多,人便安居。」

    「领导」(思高、现中、RSV)妙极地等同于来自船的索具之希伯来字,所以也指索具的掌握或操纵,参一5,与分题研究:「 多面的智慧」第4{\LinkToBook:TopicID=113 Name=Ⅰ 多面的智慧}。一个人虽然可能会接受太多的意见(参,西底家王,耶三十八);但轻易地将令人不安的声音排拒在外,却是极为致命的。这个主题也重复出现在十五22,二十18,二十四6——《丁道尔圣经注释》

  〔暂编注解〕看十五22;二十四6.

       “智谋”。直译作:掌舵,在人生旅程中有智慧地航行。“安居”。直译作:拯救。

         智谋于治国是很重要的。

         智谋:也指“掌舵的技术” “操航技术” 这里则指治理一个国家所需的智慧。 谋士多:一个人的知识或能力是有限的 不可能完全地处理诸事。治理国家的时候 尤需明确分工。真正健全的社会 会使各样人才在各个领域得到认可并发挥其才华 出色的领袖是那些使每个人各尽其才 并且倾听他们的人。

         智谋tachbuloth)。,可能源于“绳索牵引”的概念,即通过牵引绳索的方法来操纵和指导一条船,所以有了“指导”和“劝告”的意思。在一个缺乏聪明智慧引导的地方,缺少智慧的人容易走入歧途,陷入困境和失败。反之,许多拥有管理和指导能力的人,会坦率自由地讨论问题,权衡所有重要的因素,并预见每一个陷阱(见箴15:2220:1824:6)。

         如果拒绝劝导,就只好让缺乏智慧的人通过苦难来认识到,忠告乃是来自神的福气,是应当接受的。

 

【箴十一15「为外人作保的,必受亏损;恨恶击掌的,却得安稳。」

    见六15,该处详细地论述这一点;参十七18安稳(和合、AVRV,第二行),较好是译作「安心无虑」(吕译)。AVRV 中所使用的双关语,在希伯来文中是没有的。——《丁道尔圣经注释》

  〔暂编注解〕看六1 注。

       作保。见箴6:1注释。

     15~16 比较第六章1节。安静的妇女能赢得荣誉,而行使残暴的武力只会得物质上的财产。

 

【箴十一16「恩德的妇女得尊荣,强暴的男子得资财。」

    残忍无情并非通往顶峰的唯一道路,这是本则箴言所说明的一点;其中所论之两种收获或许还暗示出另外一点。Moffatt 插入了解释性的「只有」,把潜在的对比突显了出来:「迷人的妇女赢得尊崇,专横的男人所赢得的却只有财富」。至于这里所讨论的是哪一种的魅力?第22节指出:它必定是比美貌更深一层的(和合:恩德的,吕译「温雅的」,现中「端庄的」,思高「淑德的」;参,三十一30)。

动词(两行一样)的意义是抓住或获得,「保有」(AVRV)并非首要的意义。——《丁道尔圣经注释》

  〔暂编注解〕人若有好名声,强过得金银。妇女要是心地仁慈贤德,所受的尊敬大过有钱财却强横霸道的男人。

       在整卷箴言中,惟有本节拿男女作对比。本节所强调的可能是尊荣与赀财,后者纯粹是物质,比不上前者;或指恩德和强暴有必然不同的效果。

     强暴的男子`arisim)。“无情而使人恐惧的人”。本节的含义似乎是贤德的女人要有效地保护自己的名誉,就像强壮的男人保护自己的财产一样。

 

【箴十一17「仁慈的人善待自己;残忍的人扰害己身。」

    行为影响行事之人最大(参十一29,十二20)。这个原则本身表现在人际关系(路六38)、性格(赛五十八1011),与命运(雅二13)的领域中。这里所说的仁慈乃是 h]esed[(坚贞的爱),像神的爱一样;而扰害有亚干的故事(书七2526)与以利亚所回敬给亚哈的罪名(王上十八1718)为不吉利的前例;见十五6的注释{\LinkToBook:TopicID=286 Name=你在儲存什麼?(十五6}——《丁道尔圣经注释》

  〔暂编注解〕耶稣曾说过 多蒙赦免的人的爱多(7:47)。圣徒蒙受耶稣的大爱 因此必须以仁慈待人。与此相反 残忍的人会自已暴露内心的空虚。历史告诉我们 以残忍的方法达到预期目标的人 往往遭到残忍的报应。纵使巧妙地躲避了报应 他的邪恶灵魂也必会遭受沉重的痛苦。

     仁慈的人无私地帮助他人。他也是在有效地帮助自己。而卑鄙残暴的人害人也是在害己。其原因之一是,品格的倾向不论是善是恶,如果让其发扬,就会得到加强。另一个原因是,人的态度和行为会引起相应的响应。残暴的行为会引起对方的残暴。慈善的举动也会赢得对方的友谊(见太5:77:2 12)。

 

【箴十一18「恶人经营,得虚浮的工价;撒义种的,得实在的果效。」

    「惟独诚实能令人满意」AV 译作「工作」的这个希伯来字,也有工价(和合、吕译、现中、思高、RVRSV)之意;这里的第二行指出应该是后一个意思。Moffatt 生动地译作:「恶人所得的,不实在。」——《丁道尔圣经注释》

  〔暂编注解〕“虚浮的工价”靠欺骗得来,不会长久。

       “得虚浮的工价”。直译作:获得欺骗的报偿。恶人的劳力得不祝福,也不能带来永久的得益,义人却相反,他会赚得恒久的赏赐。

     「虚浮的工价」:有作「虚假的工价」。

         恶人以为自己邪恶的工作会收获可观的回报,结果却适得其反(见箴1:10-19;又见17节注释)。义人播撒公义,将会得到与永生一样可靠的收成(加6:8)。

 

【箴十一19「恒心为义的,必得生命;追求邪恶的,必致死亡。」

    「结局是生命或死亡」译作「如」(AV)与恒心(和合、吕译、思高、RVRSV)的希伯来字在形式上相同(ke{n)。无论采用哪一种读法,希伯来文的结构都突然中断;七十士译本(有额外的支持)读作希伯来文的 ben,也就是「儿子」,使得开头较为通顺:「公义之子……」(参,吕译注)。这些的译法,每一个都原封不动地保留了主要的对比。——《丁道尔圣经注释》

  〔暂编注解〕本节阐述了一个简明而又众所周知的真理。由于基督吸引着全人类,天父按照各人的信心对待他,人就必须选择要么响应这种吸引,要么抗拒吸引而灭亡。永生是义人的可靠报赏,正如永死是犯罪的报酬(约12:32;罗6:23)。

 

【箴十一20「心中乖僻的,为耶和华所憎恶,行事完全的,为他所喜悦。」

    乖僻(和合、吕译、AV)或「邪恶」(现中、思高、RVRSV)基本的意义是「扭曲」,而它与第二行之「正直」(现中;和合:完全,吕译「纯全」,思高「无瑕」)的对比,偏向了 Knox 的译法「虚假的」。——《丁道尔圣经注释》

  〔暂编注解〕神特别厌恶欺诈阴险的罪人,因为他们用外表的虔诚来掩盖自己内心的乖谬(见箴3:3212:2017:20)。主很高兴不理睬伪善的人,而去关注真心跟随耶稣的人。

 

【箴十一21「恶人虽然连手,必不免受罚,义人的后裔,必得拯救。」

    开头的词语直译作「手接手」(参,和合:连手),可能是暗示在许诺时握手,所以意思是「倚靠它」(参,RSV)。「种子」(AVRV)在第二行中的意义不只是后裔(和合、思高),说得恰当一点,乃是指那些证实自己是属于这一种类的人(参,吕译「族类」;参,约八39;加三7)。——《丁道尔圣经注释》

  〔暂编注解〕“连手”有彼此握手为盟之意,衍生为“靠得住”、“信得过”等义。本节上半可译为:“靠得住的是,恶人必不免受罚”。

       “连手”。暗指握手达成协议。

     「连手」,指恶人一代一代要受罚。

         连手。七十士译本为“不公正地拍手”。拍手或握手可能是人用来证实某事的方式。这里可能暗示一个罪恶的大同盟,被撒但所利用,来夺取这个世界作为自己的领土。也可能指恶人联合起来违抗神,迫害祂的子民,最后宣布与死亡立约,以逃避惩罚(见赛8:1228:15 18)。

         在善恶之争的历史中,恶人一直联合起来逼迫神的子民,结果发现义人的保护者比他们所结盟的大骗子更加强大(见林后20:1-25;尼4:7-15)。

 

【箴十一22「妇女美貌而无见识,如同金环带在猪鼻上。」

    这则箴言表达得比我们所能想象的更为激烈。我们(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乃是外在的部分)会说这个女人有点令人失望,圣经却将她看作是个怪物。反过来说,见第16节,那里的魅力不是肤浅的,以及撒母耳记上二十五33,亚比该在那里得到赞美,是为了辨别力,或正确的判断,这则箴言也认为这才是最重要的。——《丁道尔圣经注释》

  〔暂编注解〕“见识”。直译作:品味;即道德上的认知力。

       「无见识」:指无思想和道德判断力。

     如同金环带在猪鼻上:圣经将猪视为愚蠢的牲畜(11:7;65:4;7:6;彼后2:2)。本节通过这种直喻法 强调了女性的内在美(16)

         没有见识的女人显然抛弃了女性的谦卑,选择了粗俗的言谈和举止。美丽的形体和丑陋的品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金鼻环带在猪鼻上是很荒唐的事情。美丽的身体如果没有保持高尚的品性,对于她自己和与她交往的人来说,都是很可悲的。

 

【箴十一23「义人的心愿尽得好处,恶人的指望致干忿怒。」

    第一行(以强烈的简洁笔法)是与什么有关呢?第二行给了我们一条线索,也就是说:那是论到我们所向往之事在神的审判底下的结局(参,RSV)。见十24的注释{\LinkToBook:TopicID=180 Name=惡人的不安全(十2425}——《丁道尔圣经注释》

  〔暂编注解〕忿怒`ebrah)。义人所希望的都是善事。神使万事互相效力,让义人获得益处(罗8:28)。但恶人所想望的都是必定招惹天谴人怨的事。不论是今生,还是在神的愤怒日子,自私总是要收获苦难的(见启14:1016:19)。

 

【箴十一24「有施散的,却更增添;有吝惜过度的,反致穷乏。」

    这节经文所强调的,乃是你有时候必须失去才能获得的这种矛盾。这是引自商业世界,而未必是取自农业世界〔施散(和合、AVRV)是个相当一般性的词语〕,其应用有相当广阔的范围。但乐善好施是个明显的例子(诗一一二9;林后九69),而更深一层的,乃是舍己(约十二2425)。在第二行,RSV 之「应该给的,却紧握不放」,比和合、吕译、思高、现中、AVRV 的译法都更为妥当。——《丁道尔圣经注释》

  〔暂编注解〕圣经教导我们 施比受更为有福(5:42;7:12)。但是 沉沦在罪恶的人 在一切问题上均会以自己为中心 不肯帮助不幸的邻舍。生命真正的价值和意义在于服事他人。耶稣亲自作了我们的榜样(12:23-25) 他教训跟随自己的众人说 当过施予的生活(5:42;14:26)。圣徒既以耶稣基督为主 就当虚怀若谷 以致能够丢弃万事 看作粪土(3:8)

       不是每一种施舍都会带来增添。随意施舍往往给施和受的人都带来伤害。但出于爱心而审慎使用自己的钱财救苦救难的人,会使双方都得到益处。帮助别人越多,所得到的就越多。为神服务也是这样(见第25节)。偏留超过了所需要的,就会导致属灵和物质方面的贫穷。

     2425慷慨助人为蒙福的道路。多种的多收(林后九6),越肯给人便越有(路六38)。吝啬的人只为自己积储,不愿助人,也会孤独无助。

         24-26 财富并非囤积而得,相反地是因好施而来。

 

【箴十一25「好施舍的,必得丰裕;滋润人的,必得滋润。」

    这是比较不那么矛盾的,沿着第17节的路线来探讨这件事(见该处的注释{\LinkToBook:TopicID=192 Name=收割果效(十一1719})。——《丁道尔圣经注释》

  〔暂编注解〕帮助别人的,会给自己带来福气(见林后9:6-15)。

 

【箴十一26「屯粮不卖的,民必咒诅他,情愿出卖的,人必为他祝福。」

    这一节经文借着所激发的祷告或诅咒而特别引入属天的层次。这里的屯积(AV 还是译作「紧握不放」,但原文与第24节的那个字不同)是有计划地哄抬物价──不只是第24节的吝啬。——《丁道尔圣经注释》

  〔暂编注解〕“屯粮不卖”。他囤积粮食,为的是提高价格。

       「屯粮不卖」:等到人最需要时才以高价卖出。

     屯粮不卖的:指囤积居奇 待价而沽的行为。当时 一些认钱不认人的财主们 似乎大量购进粮食等生活用品 待出现缺货现象时 才拿出去卖。阿摩司也曾辛辣地批评这种腐败现象(8:4)

         在缺粮的时候,有人囤积粮食,等到价格上扬以牟取暴利。他们是以牺牲同胞的利益为代价的(见摩8:4-7)。而那些按正常价格出售,以打击高价的人,会受到爱戴的和祝福。约瑟在埃及的工作既是为王,也是为民。约瑟的这种囤积在任何缺乏的年代里都是受欢迎的(创41:53-57)。

 

【箴十一27「恳切求善的,就求得恩惠,惟独求恶的,恶必临到他身。」

    构成恳切求的只有一个字,所提示的意义是守夜等候黎明来到;见一28的注释{\LinkToBook:TopicID=152 Name=智慧熱烈的呼籲(一2033}。关于这则箴言一般的要旨,参第17节。——《丁道尔圣经注释》

  〔暂编注解〕凡积极为同胞服务的人必获得荣誉和嘉纳。他们追求良善是无私的,一定会得到奖赏。

 

【箴十一28「倚仗自己财物的,必跌倒,义人必发旺如青叶。」

    第一个人有突然被提升的危险,第二个人则有生命与成长的韧力。

RSV 跌倒yippo{l)改成「凋落」(yibbo{l,参,现中),这是一个迷人的笔触,但却没有经文的支持,事实上也没有必要。——《丁道尔圣经注释》

  〔暂编注解〕财物会朽坏,不可倚靠。恶人仗财凌人必受罚(诗四十九6;六十二10;参提前六1719)。

       倚仗钱财的背后隐藏着放荡与安逸等邪恶态度 这些人就像衰败的树叶。相反 以神为主的人 就像一棵树栽在溪水边 按时候结果子 叶子也不枯干(1:3;92:13;66:14)

     必跌倒。耶稣说富人进天国很难,这使门徒们感到惊讶(可10:24-26)。希伯来人认为财富是神赐福和在世界上立业的可靠标志。但财富往往是陷阱。富人感觉不到需要圣灵,并要与别人分享财富。他常常觉得需要通过增加自己的财产和资源,来保护自己的地位(见提前6:17)。虽然他们进入坟墓时带着人的赞誉,留下大笔的财富,但在神眼中,他只不过是一片落在地上的枯叶。

         如青叶。直译是“叶子”。义人被比作绿叶,恶人则被比作秋天的落叶。

 

【箴十一29「扰害己家的,必承受清风,愚昧人必作慧心人的仆人。」

    这是第17节所引入之要旨的一个变通的说法;亦见该处对扰害这个字所作的解释,它在这里可以译作「使……不安定」。——《丁道尔圣经注释》

  〔暂编注解〕本节可作17节的解释。残忍对待他人,自己也受害。《创世记》三十四2530和四十九7所记利未和西缅因凶残对付示剑,以致影响后代子孙在地业上的分配,可为殷鉴。亚干不顾一族安危,私藏当灭的掳物,招来杀身之祸,也是显例(书七2225)。

       “清风”指毫无所获,有若一阵风。

     「承受清风」:一无所有。

         管理无效或懒惰,会间接地导致困境,使他和他的家庭失去了生活的资源。过于吝啬,担心浪费自己宝贵的金钱,会给自己带来直接的困难。这样的态度很难得到家庭和仆人的合作。这两种情况都是有损无益的(路15:11-32)。

         在所罗门的时代,这样的愚昧人可能丧失自己所继承的财产,被迫作智慧人的仆人。智慧人因为其仁慈和慷慨而得到家人的爱戴和支持。见浪子的故事。

 

【箴十一30「义人所结的果子就是生命树,有智慧的必能得人。」

    希伯来文(和合、思高、AVRV)的含义是:义人具有赐生命的影响力,而智慧人则赢取别人归向智慧。然而,在上下文有必要的时候(如,王上十九4),得人(思高「夺取人心」)这个词组的意思也可以是「夺取性命」;七十士译本以「强暴」(h]a{ma{s)代替「智慧人」(h]a{ka{m),提供了这样的上文,吕译、现中、RSV 的译文即根据于此。但旧约圣经对于以观念或影响力来赢取人的这种隐喻非常熟悉(参,不好的含义,六25;撒下十五6);而「你必得人」的这个应许,如果是要唤醒人想起这则箴言,无疑也是很适当的。——《丁道尔圣经注释》

  〔暂编注解〕“生命树”是恢复心灵力量的源头。“得人”指人心归向智慧之道,义人有此影响力。比较三18

       “生命树”。即生命的源头。“得人”。并非指叫人得救恩,而是吸引别人,将智慧传授给他们。

     有智慧者吸引人,使人亦得着智慧。

         生命树。义人结果子在于智慧有益的话语和行为,这些言行对于别人就像生命之树,可以滋养身体和心灵。义人的榜样也会促进属灵的健康,导致永生。

         loqeach)。是动词laqach的一种形式。在本节中该动词的宾语是“人”(希伯来语nephesh的复数nephashoth),而nephesh又常常指“生命”(创9:4;出4:19等),故有人把这句译为“夺取生命的人”。参王上19:4;诗31:13;箴1:19。若是这样,“夺取生命”何来智慧呢?这就是本文的基本问题。所以KJV版把laqach译为“赢得”。其他译本依据七十士译本译为“从公义的果实中长出生命树;但罪人的生命早就被剪除”。

 

【箴十一31「看哪,义人在世尚且受报,何况恶人和罪人呢?」

    受报(和合、RSV)可以有令人安心(参,吕译「得赏报」)或威胁(参,现中、思高「遭受报复」)的意味,七十士译本支持后者,彼得前书四18全部引用(「若是义人仅仅得救……」)更是支持这个含义。换句话说,没有一个人是犯罪而不受刑罚的,即使是像摩西或大卫那样的人也不例外,硬心背逆之人当然更不会免受刑罚(参,耶二十五29;结十八24)。值得注意的是:在彼得前书四1219,甚至连义人在逼迫底下所遭受的苦难,有部分也被视为(像这则箴言中一样)是个审判,无论它还带有其他的什么层面。──《丁道尔圣经注释》

  〔暂编注解〕义人若有过失,神尚且惩罚(民二十1112;撒下十二10),何况罪人(参彼前四18)?世上没有一人犯罪可免神的刑罚。

       「受报」:得着应得的赏报。

     “尚且受报”有两种解释:第一 是指“得赏赐” 倘若如此 本节就是指义人与恶人将要受到截然相反的报应。第二 是指“受审判” 倘若如此 本节则指“义人尚且根据其所行受报 何况是恶人呢?”。本书采用后一种解释。即世上的所有人皆会因自己所犯的罪而受罚 在神的绝对公义面前 所有人都必受到审判。只有借着耶稣基督代赎的恩典 才能免受惩罚(6:23)

         看哪。或“如果”。七十士译本为“若是义人仅仅得救,那不敬虔和犯罪的人将有何地可站呢?”在彼前4:18引用了这个译文。七十士译本为公元第一世纪所通用,是说希腊语的基督徒所用的《旧约》圣经。当希腊语与希伯来语不一致时,很难确定是因希伯来语原文文本不同,还是翻译或抄写所造成的。

         当神的计划完成时,义人终必在地球上得到报赏(但7:27;太5:5;彼后3:13;启21:1 2)。恶人也要在地上受到惩罚(启20)。

 

【思想问题(第11章)】

1 先知阿摩司(摩8:5)曾指斥商人欺骗顾客,如本章1节一样。究竟诚实是否智者的必然特性?

2 作者似乎常把「智慧」(2)和「静默不言」(12)拉上关系。究竟「智者」为何毋须多言也可成事呢?西谚谓:「沉默是金」与这教训是否符合?

3 有学者认为作者提及「邻舍」(9)是要表明恶人的言词有摧毁社会的能力。你的言语有否引起你四周朋友彼此间的不协调,甚至造成分裂呢?

4 为什么作者说「义人的后裔,必得拯救」(21),而不是「义人得拯救」?俗语有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若然未报,时辰未到」,与这里的思想有何异同?

5 基督徒的施济应否只限于金钱上呢?参林后8:1-5; 9:6-13; 4:10-19; 帖前2:8

──《串珠圣经注释》

 

【暂编注解数据源】

《启导本圣经注释》《雷氏研读本》《串珠圣经注释》《圣经精读本──箴言注解》SDA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