箴言第二章綱目
【智慧乃人的保護(二1∼22)】
一、尋求智慧(1∼5)
二、智慧為神所賜(6∼9)
三、智慧作人的道德規範(10∼20)
──《新舊約輔讀》
【後現代文化沖擊中的出路(二1∼22)】
一、真理是人生首要的追求(1)
二、真理的追求必須付大代價(1∼4)
——張慕皚《箴言查經信息》
【面對後現代文化(二1∼22)】
一、追求真理得神為產業(5)
二、追求真理得生活智慧(6)
三、真理帶來生命的能力
四、真理帶來生命的保障
五、真理帶來人生亨通的際遇(8)
——張慕皚《箴言查經信息》
【行為純正的人有三個條件(二7)】
一、以敬畏神為他生活的原則
二、以神的話語作為我們生活的守則
三、以神的榮耀為目的,凡事為著榮耀神
——張慕皚《箴言查經信息》
【如何勝過試探與引誘(二9∼22)】
一、屬靈生命的裝備(9)
1、仁義
2、公平
3、正直
二、智慧、武器及策略的裝備(10∼11)
三、追求真理的益處
1、得著神成為我們人生最大和最重要的產業
2、生活有智慧
3、生活有能力
4、生活有保障
5、有一個亨通的人生道路
6、能勝過罪的試探和引誘
四、勝過罪惡的試探和引誘
1、品格裝備(9)
2、屬靈智慧裝備(10)
3、認識罪(12∼22)
——張慕皚《箴言查經信息》
【追求並遵行神的話語的好處(二9∼22)】
一、我們得著神,神成了我們的產業;
二、我們得著生活的智慧,藉以處理生活的問題;
三、我們滿有生活的能力;
四、我們得著生活的保障;
五、我們可享有亨通的人生道路。
——張慕皚《箴言查經信息》
【箴言第二章】
一、人的探索……(1∼5)
1、他一定要願意學習(1∼2)
2、他一定要願意工作(3∼4)
二、……與神的賜與(6∼8)
1、他的追求必須存禱告的心
2、他的追求有收穫
三、智慧在戒備!(9∼22)
——《每日研經叢書》
第二章
智慧的本源和道路
序:這一章經文可以把整本箴言書打開了,本章有四個重要的思想:使我們曉得得著智慧能明白兩件事,並且給我們能力,更叫我們能脫離兩件事,整卷書就是圍繞這四個思想。並且主在馬太福音第十一章15-19節講到智慧之子與愚昧之子的情況。
分段: 1、尋求智慧明白兩件事:1-11節
2、因明白兩件事而脫離兩件事:12-22節
一、尋求智慧能明白兩件事:1-11節
1、要尋求智慧:1-4節
“領受”“存記”“側耳聽”“專心求”“呼求”“揚聲”“尋找他”“搜求他”
① “若”:其實每一句都有一個“若”字,表明是這樣的話必定有好的結果。
②勸勉的話:1-3節
“我兒”這個稱呼充滿了愛心的勉勵。
③智慧的價值:4節 “智慧勝過銀子,勝過隱藏的珍寶。”
2、有了智慧能明白兩件事:5-11節
①智慧的本源:能明白敬畏耶和華,得以認識神:5-8節
a、得著智慧以後:第一件事就是要我們明白“敬畏耶和華,得以認識神”。因為敬畏耶和華才是智慧的開端,才是知識的開端,因耶和華賜人智慧和聰明(王上4:29-34節),智慧的本源在神的話裡。他給正直人存留真智慧。5-6節。
b、有智慧的人蒙保守:7-8節。因有智慧會成為公平的人。正直的人,行為純正的人,虔敬的人,必定得蒙神的保守。
②智慧的道路:能明白仁義、公平、正直、一切的善道:9-11節。
智慧的道路就是仁義、公平、正直的路,有了智慧必蒙神的保守。
二、因明白兩件事而脫離兩件事:12-22節
1、脫離愚昧人的道路:12-22節
“惡道”:指惡人的道路。智慧能救人脫離惡道,救你脫離惡人(詩1:1節 弗5:6-7節),脫離這彎曲的世代(徒2:40節)。
2、脫離淫婦,就是那油嘴滑舌的外女:16-19節
“外女”指陌生的婦女,也就是第九章的那個愚昧的婦女,這個陌生的婦女是誰呢?就是指愚昧的本源“亞當”來說的,因智慧的本源乃是基督(林前1:24節)。這個陌生的婦女是指著“亞當”來說的,也就是指著肉體來說的,所以我們既是屬於基督的,就不可活在肉體中,不可走愚昧的道路。這個淫婦是油嘴滑舌的人,活在肉體中的人會忘記了神的恩典,失去了與神的交通。智慧能使人保守生命,使人過聖潔的生活,所以要追求真智慧。
3、智慧人和惡人的終局:20-22節
①要追求真智慧:20-21節 詩25:12-14節(亞伯拉罕)
智慧能使人行善,能在世安然居住。
②惟有惡人必滅亡:22節 “必然”二次
王上21:17-26節:亞哈賣了自己的命,死亡必臨到他身上。
── 徐大年《箴言書題綱》
第二章【智慧賞賜】
1) 聽聖言尋求聰明、1/3
2) 就得以認識真神、4/5
3) 神給人知識智慧、6/7
4) 虔敬人得主護庇、8/10
5) 護衛你遠離惡道、11/12
6) 那等人怪僻彎曲、13/15
7) 得智慧遠離淫婦、16/19
8) 行善道在世蒙福!20/22
──
郭提多《箴言讀經講道輔導提綱》
提要:1 智慧向她的兒女承允諾虔誠的信仰
10 救他們脫離惡伴
20 引導他們行義路。──《SDA聖經註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