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經資料大全

 

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

 

傳道書第八章註解

 

壹、內容綱要

 

【智慧人生的因應】

   一、因應地上的掌權者——遵守命令(1~5節上)

   二、因應時候和定理——辨明且順服(5節下~9)

   三、因應不公平的際遇——敬畏神(10~15)

   四、因應世上難明事理——看明神的作為(16~17)

 

貳、逐節詳解

 

【傳八1「誰如智慧人呢?誰知道事情的解釋呢?人的智慧使他的臉發光,並使他臉上的暴氣改變。」

  〔呂振中譯〕誰比得上智慧人呢?誰知道事情的解決法呢?人的智慧使他臉上有光輝,使他臉上的粗暴都變化了。

  〔原文字義〕事情」言論,言語,事件;「解釋」說明;「發光」變亮,照耀;「暴氣」能力,力量;「改變」更改。

  〔文意註解〕誰如智慧人呢?誰知道事情的解釋呢?」意指真正有智慧的人,能夠解釋事情背後的原由,而知所對策。

         「人的智慧使他的臉發光」臉上發光表示這人反照神的榮光(參民六25);人真正的智慧乃出於聖靈的啟示(參弗一17)

         「並使他臉上的暴氣改變」暴氣按原文是指勇力()或膽力(),是有智慧的人源於自信心而顯在臉上的一股傲氣;真正從神來的智慧,反倒會令他變成謙和(參民十二3)

  〔話中之光〕()普通人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智慧人超越事情之上,鳥瞰全局,所以能知前因後果。

         ()神自己和神的話語乃是光源(參約壹一5;詩一百十九130),所以我們需要時常親近神並虔讀神的話,才能臉上發光。

         ()屬世的知識和智慧叫人自高自大(參林前八1),但從上頭來的智慧,乃是溫良柔順,滿有祥和之氣(參雅三17)

 

【傳八2「我勸你遵守王的命令,既指神起誓,理當如此。」

  〔呂振中譯〕〔傳統此處有『我』字〕王的命令你要遵守,這是為了你曾指着神來起誓、的緣故。

  〔原文字義〕遵守」保守,持守,注意;「命令」口,嘴巴;「理當如此」方式,理由,肇因。

  〔文意註解〕我勸你遵守王的命令」這裡的「王」有二解:(1)指地上的掌權者;(2)掌管人生死大權的神。無論作何解,仍以神自己為最高的掌權者,所以要以尊敬神的動機來遵守王的命令。

         「既指神起誓,理當如此」本句說明必須遵守王的命令的理由,那就是因為已經向神起誓必定效忠王。本句暗含「神才是最高權柄」的意思,遵守王命令的原意,乃是遵守王背後掌實權的神。

  〔話中之光〕()在上有權柄的,人人當順服他,因為沒有權柄不是出於神的。凡掌權的都是神所命。所以,抗拒掌權的就是抗拒神的命;抗拒的必自取刑罰(羅十三1~2)

         ()當在上有權柄者的命令,牴觸神的命令時,便不能順從(參徒四19;五29),但態度仍須謙恭(3)

 

【傳八3「不要急躁離開王的面前,不要固執行惡,因為他凡事都隨自己的心意而行。」

  〔呂振中譯〕不要急躁地離開王面前;事情難辦時、你不要固執;因為他喜歡怎麼作、就怎麼作。

  〔原文字義〕急躁」急促,加速;「離開」行走,來去;「固執」站立,持續;「行惡(原文雙字)」壞的,惡的(首字);言論,言語,事件(次字);「凡事都隨自己的心意」對喜歡,以為樂。

  〔文意註解〕不要急躁離開王的面前」意指在掌權者的面前,態度不可無禮。

         「不要固執行惡」意指不要當掌權者的面堅持己見,甚或使掌權者難堪。

         「因為他凡事都隨自己的心意而行」他指掌權者;全句意指掌權者凡事隨心所欲而行,所以在他面前只能謙恭有禮地給予忠告,並適可而止。

  〔話中之光〕()許多時候,一個人的意見不被採納,問題不在於意見不好,而在於建議的態度和方式不好。

         ()在適當的場合,抓住適當的時機,以適當的表達方式,提供適當的建言,乃是規勸被掌權者接納的四大訣要。

 

【傳八4「王的話本有權力,誰敢問他說:你作什麼呢?」

  〔呂振中譯〕因為王的話最有權力,誰能問他說:『你在作甚麼?』

  〔原文字義〕權力」統治權。

  〔文意註解〕王的話本有權力」意指掌權者的命令帶著權柄。

         「誰敢問他說:你作什麼呢?」意指任何人都不可以質疑掌權者的命令。

  〔話中之光〕()話有權力,乃是由於說話的人擁有權力;信徒若是在主的裡面說話(或說「因信說話」),我們所說的話也必具有無比的權力(參林後四13),,因為是那位擁有無比權力的主所說的。

         ()主說,你們奉我的名,無論求甚麼,我必成就,叫父因兒子得榮耀(約十四13)。「奉主的名」就是在主的名裡,主已將祂自己在祂的名裡信託給了我們。

 

【傳八5「凡遵守命令的,必不經歷禍患,智慧人的心,能辨明時候和定理(原文作“審判”。下節同)。」

  〔呂振中譯〕凡遵守命令的必不至於經歷禍患的事;智慧人的心自能曉得作事的時候與風度。

  〔原文字義〕經歷」認識;「禍患(原文雙字)」壞的,惡的(首字);言論,言語,事件(次字);「辨明」認識;「時候」時間,時機;「定理」審判,律例。

  〔文意註解〕凡遵守命令的,必不經歷禍患」意指凡遵守掌權者命令的,必不至遭遇災禍,亦即不會被掌權者定罪。

         「智慧人的心,能辨明時候和定理」心指心思意念;時候和定理指適合時宜的判斷,亦即甚麼時候該說甚麼樣的話,或作甚麼樣的事。

  〔話中之光〕()信徒在不違背真理和違犯道德的原則下,應盡力遵守掌權者的命令,完成上面所交代的任務。

         ()即便掌權者的命令有不盡情、理、法之處,也應維持委婉的態度,相機說話行事。但這並不是說,必須完全遵行命令,而是說,如何使掌權者知難而退。

 

【傳八6「各樣事務成就,都有時候和定理,因為人的苦難重壓在他身上。」

  〔呂振中譯〕各樣事務都有作成的時候與風度;因為人的困難重壓在他身上:

  〔原文字義〕事務」所喜愛的;「成就」(原文無此字) ;「時候」時間,時機;「定理」審判,律例;「苦難」壞的,惡的;「重壓」許多,大量。

  〔文意註解〕各樣事務成就,都有時候和定理」意指任何事情,都有其合適的時機和作法。

         「因為人的苦難重壓在他身上」本句有三種解釋:(1)因為人在權勢的壓制之下所承受的艱難困苦已經夠多,所以必須忍耐等候;(2)因為人本來的艱難困苦已經夠多,何必再貿然行事,增加困難呢;(3)因為普遍存在人性的弱點,所以聰明人會等待合適的時機去突破缺口,尋得出路。

  〔話中之光〕()機會之前,人人平等,但智慧人懂得抓住機會(參弗五16「愛惜光陰」的原文意思),愚昧人不等機會或坐失機會,誤事誤己,徒呼負負。

         ()有智慧的人等待最佳時機,想方設法解決事情,為自己脫困;愚昧人貿然行事,多作多錯,為自己加增苦難。

 

【傳八7「他不知道將來的事,因為將來如何,誰能告訴他呢?」

  〔呂振中譯〕他不知道將來要怎樣,因為將來的事誰能告訴他呢?

  〔原文字義〕知道」認識;「告訴」宣佈,聲明。

  〔文意註解〕他不知道將來的事」將來的事指各人將來的情況。

         「因為將來如何,誰能告訴他呢?」意指人不能預料自己未來的光景。

  〔話中之光〕()人都是後知後覺,只有屬神的人,對人生的大方向有確實的盼望(參羅五2)。這個盼望,就是我們的先知先覺。

         ()親愛的弟兄啊,我們現在是神的兒女,將來如何,還未顯明;但我們知道,主若顯現,我們必要像祂、因為必得見祂的真體(約壹三2)

 

【傳八8「無人有權力掌管生命,將生命留住,也無人有權力掌管死期。這場爭戰,無人能免,邪惡也不能救那好行邪惡的人。」

  〔呂振中譯〕沒有人有權力掌管着生氣,將生氣留住;也沒有人有權力掌管着死的日子:戰爭上並沒有免役的事〔或譯:沒有假期〕;邪惡也不能使那好行邪惡的逃脫。

  〔原文字義〕掌管」有統治權;「生命」風,氣,靈;「留住」限制,遏止;「期」日子,時間;「爭戰」戰役;「免」免除;「救」拯救,挽救;「那好行邪惡的人」擁有者,主人。

  〔文意註解〕無人有權力掌管生命,將生命留住,也無人有權力掌管死期」意指生命的長短和品質,不在人的手中。本句是指死期一到,無人能夠推遲。

         「這場爭戰,無人能免」爭戰是指生死之戰;本句意指人人都有一死(來九27),無人能戰勝死亡而免死。

         「邪惡也不能救那好行邪惡的人」意指掌死權的魔鬼(參來二14),也不能救那些跟從牠、作牠奴僕的惡人不死。

  〔話中之光〕()生死大權握在神的手中,神若不許一個人死,撒但也無能為力(參伯二6);神若要一個人死,魔鬼也不能留住。

         ()其實明天如何,你們還不知道。你們的生命是甚麼呢?你們原來是一片雲霧,出現少時就不見了。你們只當說:主若願意,我們就可以活著,也可以作這事,或作那事(雅四14~15)

 

【傳八9「這一切我都見過,也專心查考日光之下所作的一切事。有時這人管轄那人,令人受害。」

  〔呂振中譯〕這一切我都見過,也用心查考日光之下所常發生的一切事〔此傳統原有:『時候』一詞〕:這人的權力怎樣掌管那人、讓他受害。

  〔原文字義〕「見過」看見,察看;專」設立,安放;查考」(原文無此字);「一切事」行為,工作;「管轄」專橫,跋扈;「令人受害」壞,惡的。

  〔文意註解〕這一切我都見過」這一切指前述一切的事,特指生死定期。

         「也專心查考日光之下所作的一切事」指花工夫觀察人世間一切事物的時候和定理。

         「有時這人管轄那人,令人受害」意指權力常會叫人失常,結果害人也害己。

  〔話中之光〕()神賜人權柄,原是為造就人,不是為敗壞人(參林後十8;十三10),所以有權柄的人,必須小心運用權柄,能不用最好不用。

         ()權柄的誤用和濫用,害人反害了自己。屬世和教會的歷史,都證明了權力的可怕與其後果。

 

【傳八10「我見惡人埋葬,歸入墳墓;又見行正直事的離開聖地,在城中被人忘記。這也是虛空。」

  〔呂振中譯〕然後我見過惡人有人給他送葬;他們生前來來往往於聖所,終於在他們這樣行的城裏被忘記:這也是虛空〔本節經文甚為殘缺,意難確定〕。

  〔原文字義〕歸入」進入,進去;「墳墓」(原文無此字);「正直」(原文無此字);「離開」結束;「城中」城市;「虛空」蒸氣,呼吸,白費地。

  〔文意註解〕我見惡人埋葬,歸入墳墓」意指惡人得以善終,死後被人埋葬在墳墓裡,受人記念。

         「又見行正直事的離開聖地,在城中被人忘記」意指善人死無葬身之處,在人群社會中被人遺忘。

         「這也是虛空」這種善惡結局顛倒,生前和死後的因果報應似乎反常的現象,怎不令人感嘆人生真是虛空。

  〔話中之光〕()人們對人生價值的評定,往往不是根據生前的行為,而是根據死時的際遇,所以生前行為的善惡好壞,不被重視,反倒計較死時善終與否。

         ()但神對人的評價,不是根據死時的狀況,而是根據生前的行為(參羅二6);人的記念是暫時的,神的記念才是永續的(參啟二十二4)

 

【傳八11「因為斷定罪名,不立刻施刑,所以世人滿心作惡。」

  〔呂振中譯〕壞事的定案不立刻施刑罰,故此人類的心敢〔原文:充滿〕於作壞事。

  〔原文字義〕斷定」判決,命令;「罪名(原文雙字)」壞的,惡的(首字);行為,工作(次字);「立刻」快速地;「施刑」作,行出。

  〔文意註解〕因為斷定罪名,不立刻施刑」意指惡人的行為被神定罪,但神仍舊寬容忍耐(參羅二3~4),並不立刻使惡人得到報應。

         「所以世人滿心作惡」所以世人以為沒有神,就隨著剛硬不悔改的心,充滿了惡行。

  〔話中之光〕()神作事有祂的時候和定理;不是不報,乃是時候未到。其實神不是耽延,乃是寬容人,祂不願有一人沉淪,乃願人人都悔改(參彼後三9)

         ()落在用神的手裡,真是可怕的(來十31);總要趁著還有今日,天天彼此相勸,免得你們中間有人被罪迷惑,心裏就剛硬了(來三13)

 

【傳八12「罪人雖然作惡百次,倒享長久的年日。然而我準知道,敬畏神的,就是在他面前敬畏的人,終久必得福樂。」

  〔呂振中譯〕好犯罪的人雖百般地作壞事,而延年益壽,但我準知道:敬畏神的人終久是在他面前敬畏的人,終久必得享樂,因為他們在他面前存着敬畏的心;

  〔原文字義〕「罪人」錯過目標,迷失自己;長久的年日」變長;「知道」認識;「敬畏」令人害怕的(首字);懼怕,害怕(次字);「福樂」好的,令人愉悅的。

  〔文意註解〕罪人雖然作惡百次,倒享長久的年日」這裡又舉一個不尋常的實例,有的人一再重複犯罪作惡,卻延年益壽,這是違反人生常情的。

         「然而我準知道,敬畏神的,就是在他面前敬畏的人,終久必得福樂」準知道意指肯定的知道;終久意指最終的結局。全句意思是,敬畏神的人,即或是生前沒享多大的福樂,死時情況也淒涼(10),但最終必從神得到永遠的福樂。

  〔話中之光〕()你們若因犯罪受責打,能忍耐,有甚麼可誇的呢?但你們若因行善受苦,能忍耐,這在神看是可喜愛的(彼前二20)

         ()我們這至暫至輕的苦楚,要為我們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原來我們不是顧念所見的,乃是顧念所不見的;因為所見的是暫時的,所不見的是永遠的(林後四17~18)

 

【傳八13「惡人卻不得福樂,也不得長久的年日;這年日好像影兒,因他不敬畏神。」

  〔呂振中譯〕但是惡人卻不能得享樂,而延年益壽;他只像日影;因為他在神面前不存着敬畏的心。

  〔原文字義〕惡人」邪惡的,犯法的;「福樂」好的,令人愉悅的;「長久的」變長;「年日」日子,一生;「影兒」陰影,蔭庇;「敬畏」令人害怕的。

  〔文意註解〕惡人卻不得福樂,也不得長久的年日」這裡的「福樂」和「長久的年日」不是指生前的享受和長壽(12),乃是指惡人死後必要永遠受痛苦。

         「這年日好像影兒」這年日指惡人在世所享長久的年日(12),好像影兒一樣,一轉瞬消逝無蹤,並不持久,也非實際。

         「因他不敬畏神」歸根究底,惡人之所以有本節所述的結局,乃因他不敬畏神。

  〔話中之光〕()神必照各人的行為報應各人。將患難、困苦加給一切作惡的人(羅二69)那沒有更變,不敬畏神的人,從太古常存的神必聽見而苦待他(詩五十五19)

         ()人生前享福的年日頂多百年,而人死後受苦的年日卻永永遠遠,兩相比較,似福實苦;況且生前的年日如同影兒,死後的年日卻是實實在在的。

 

【傳八14「世上有一件虛空的事,就是義人所遭遇的,反照惡人所行的;又有惡人所遭遇的,反照義人所行的。我說,這也是虛空。」

  〔呂振中譯〕有一件虛空的事、是地上常發生的:就是有義人、所遭遇的、是照惡人的行為應得的;又有惡人、所遭遇的、是照義人所應得的:我說這也是虛空。

  〔原文字義〕義人」公正的,公義的;「遭遇」碰觸,降臨;「惡人」邪惡的,犯法的。

  〔文意註解〕世上有一件虛空的事,就是義人所遭遇的,反照惡人所行的」意指惡人行惡,本當受到惡報,卻歸義人承當,這種不公平的矛盾現象,實在令人感到困惑而興人生虛空之歎。

         「又有惡人所遭遇的,反照義人所行的。我說,這也是虛空」意指義人行善,本當受到善報,卻歸惡人享受,這種不公正的現象,也叫人感到灰心失望。

  〔話中之光〕()人生的際遇,多有不公正的現象,詩人說:我思索怎能明白這事,眼看實係為難,等我進了神的聖所,思想他們的結局(詩七十三16~17)。這意思是說,我們看事情不要看眼前,乃要看最終的結局,就會讓我們醒悟過來。

         ()今生不公正的現象,不應削弱人對神作為的信心。在永恆的世界中,一切錯誤都將得到糾正。

 

【傳八15「我就稱讚快樂,原來人在日光之下,莫強如吃喝快樂,因為他在日光之下,神賜他一生的年日,要從勞碌中時常享受所得的。」

  〔呂振中譯〕我,我於是稱讚喜樂;因為人在日光之下莫如喫喝喜樂;儘神在日光之下所賜給他的一生年日、這必在他的勞碌中時刻伴着他。

  〔原文字義〕稱讚」讚美,推崇;「快樂」喜悅,歡樂,高興;「強如」好的,令人愉悅的;「勞碌」老苦,患難;「所得的」結合,連結。

  〔文意註解〕我就稱讚快樂,原來人在日光之下,莫強如吃喝快樂」意指不要停留在抱怨和打抱不平的狀況,而應趁著能享受人生的時候,盡量吃喝快樂,這是好得無比的。而所謂「吃喝快樂」,在下句有解釋。

         「因為他在日光之下,神賜他一生的年日,要從勞碌中時常享受所得的」意指既然活在世上,人無法改變世間不公平的現象,就該一生好好活著,盡勞碌工作的義務,就必伴隨著工作,得以吃喝快樂享受人生。

  〔話中之光〕()吃喝快樂代表對生活的滿足,知足常樂;信徒無論處在甚麼景況,都能知足的話,就是一個享受的人生(參腓四11~13)

         ()世間的問題就在行為和報應並不相稱。而面對這種不能改變的事實,最好的方法就是珍惜神賞賜的一切,在其中享受勞碌所得的快樂。

         ()若有人不肯作工,就不可吃飯;所以要安靜作工。吃自己的飯(帖後三1012)

 

【傳八16「我專心求智慧,要看世上所作的事。(有晝夜不睡覺,不合眼的。)」

  〔呂振中譯〕我用心要認識智慧,要看明地上所常發生的事體;〔此處有一句移17節〕

  〔原文字義〕事」工作,職業。

  〔文意註解〕我專心求智慧,要看世上所作的事」意指所羅門一心要查明驗證世間一切的事。

         「有晝夜不睡覺,不合眼的」意指廢寢忘食地全力查看。

 

【傳八17「我就看明神一切的作為,知道人查不出日光之下所作的事;任憑他費多少力尋查,都查不出來,就是智慧人雖想知道,也是查不出來。」

  〔呂振中譯〕我就看明神一切的作為,知道日光之下所常發生的事、人總不能查出;任憑人怎樣勞碌去尋查,就使他晝夜眼都沒見過睡覺〔係由16節末移此的〕,他還是不能查出。

  〔原文字義〕看明」看見,覺察;「作為」行為,工作;「查」有權力,有能力;「任憑」誰,哪個;「費力」勞動,辛勞;「尋查」尋求,渴求,查詢;「查出來」找到,到達,尋見;「知道」認識;「也是」有權力,有能力。

  〔文意註解〕我就看明神一切的作為,知道人查不出日光之下所作的事」意指看見神作事的法則,並認識人根本就查不出世間一切事背後的隱情。

         「任憑他費多少力尋查,都查不出來」意指無論花費多少工夫也查不出來。

         「就是智慧人雖想知道,也是查不出來」意指無論運用多高的智力也查不出來。

  〔話中之光〕()若非出於神的啟示,人無法瞭解神的作為和人生的奧秘。

 

叁、靈訓要義

 

【智慧人】

   一、智慧人的臉發光(1)

   二、智慧人的心能辨明時候和定理(5)

   三、智慧人的眼看明神一切的作為(17)

 

【世上不公平的事】

   一、地上掌權者凡事都隨自己的心意而行(3)

   二、掌權者管轄別人,令人受害(9)

   三、惡人得以善終,善人死無葬身之處(10)

   四、惡人作惡事未受立即的報應(11)

   五、惡人得善報,善人得惡報(14)

 

── 黃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經系列──傳道書註解》

 

參考書目:請參閱「傳道書提要」末尾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