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經資料大全

 

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

 

传道书第四章拾穗

 

【传四1「我又转念,见日光之下所行的一切欺压。看哪,受欺压的流泪,且无人安慰;欺压他们的有势力,也无人安慰他们。」

  〔暂编注解〕「欺压他们的有势力,也无人安慰他们」:应该译为「欺压他们的,手里握着权柄,因此无人安慰受欺压的」(取自新译本)。

         我又转念。即“我重新考虑”,“我又看见”。

         欺压`ashuqim(“压迫”,“折磨”,“亏待”)。相关的阿拉伯语词语含义为“粗糙”,或“不公正”。所罗门在这里指的是整个历史上穷人和弱者的命运(见伯35:9;摩3:9;参撒上12:4)。

         眼泪。被压迫者的眼泪会触动神的心(诗39:1256:9;赛38:5)。相反,伪善的眼泪是得罪祂的(玛2:13)。

         安慰。人的心在悲伤痛苦的时候,渴望得到别人的体贴和安慰。如果没有人安慰,他们的痛苦就会加深(见诗69:20;哀1:2)。

         势力。原文指体力,如参孙的力量(士16:5 6 15),但也泛指各种能力和效率(箴24:5)。这里指所强者虐待无防御能力的弱者。

     13人生本已空虚,更受人强横对待,其苦岂可言喻,真是生不如死(2节)。

         13 所罗门思想世上受欺压之人的结局之后,便断言他们死去比活更好(比较伯三11)。

         1-3 人备受欺压:无人安慰比死亡更坏,最好还是那些胎死腹中未见过欺压的。哀恸的人若不来到神面前便不能得医治。

     1∼十20传道者在前面三章所说的话,理路清楚,比较容易爬梳出一个头绪。但从本章开始直到十20,行文有若《箴言》,所卖到的是一小段又一小段的警世之言,广泛触及人生每一面。不过也非全无组织,仍可从其中找到一些主题的线索。例如本章讲人需要伴侣,五17戒勿多言,五8∼六12讲财富,九13∼十20讲智慧和愚昧。

         更重要的是,这些警世之言处处含有前面三章已提出的日光之下人生虚空的立论,同时不断晓谕读者:相信神的生活才是充实而有希望的人生。

         因此,四∼十章可作为在世上度日的指导。人在世上遇到不少大问题,诸如生活环境的艰苦、孤单、贫穷、强者的欺压、智能不足应付困恼的世事等。作者从人的观点,也从信心的立场来一一分析,指出一条可以乐享人生的道路。

 

【传四2「因此,我赞叹那早已死的死人,胜过那还活着的活人。」

  〔暂编注解〕我赞叹。或“我祝贺”。

         胜过那还活着的。参伯3:13和基督谈到犹大时的话(太26:24)。在某些恶劣的环境下,从某种角度来看,死亡比活下去可能更好一些。所罗门在这里是出于这样的立场。它代表一种心情,是因几千年的罪恶的历史而造成的。现在人们比以前更觉人生的空虚。

 

【传四2「因此,我赞叹那早已死的死人,胜过那还活着的活人。」

    这个痛苦的断语与二26和三22从神手中所接受的生命截然相反。在此,传道者将限在「日光之下」的观点推理至极处。不出自神的忧伤会令人渴望自杀(参太廿七5;林后七10)。地上平面的生命观「在暴君的蹙额下没有笑容」(与诗一一九50;赛廿五8成对比)。——《丁道尔圣经注释》

 

【传四3「并且我以为那未曾生的,就是未见过日光之下恶事的,比这两等人更强。」

  〔暂编注解〕这是悲观主义的看法,是出于魔鬼的,必须以信赖神,坚定地依靠主耶稣来应付(太11:28)。参保罗坚定信念(罗5:1)。

 

【传四3「并且我以为那未曾生的,就是未见过日光之下恶事的,比这两等人更强。」

    未曾出生的,不知生命虚空的,比这些人更好。这里并没有尝试要解决问题(参六35;耶廿18)。希罗多德(Herodotus),狄奥尼斯(Theognis),沙弗克理斯(Sophocles),西塞罗(Cicero)(参巴顿)和释迦牟尼(参普仑特)也提到同样的看法,这并不表示他们在文字上有何关系,乃是见证这问题的普遍性。——《丁道尔圣经注释》

 

【传四4「我又见人为一切的劳碌和各样灵巧的工作就被邻舍嫉妒。这也是虚空,也是捕风。」

  〔暂编注解〕人往往陷入无意义的竞争中,彼此嫉妒,惧怕别人胜过自己,心里总得不到满足。

         「灵巧的工作」:原作「工作的果效」。

         「就被」:或作「乃出于」。

         「劳碌」:努力的付出。

         「灵巧的工作」:技术的成功。

         「嫉妒」:指「嫉妒邻舍」而非「被邻舍嫉妒」。

         「我又见人为一切的劳碌和各样灵巧的工作就被邻舍嫉妒」:应该译为「我看见各样的劳碌和各样精巧的工作,都是出于人与人彼此的竞争」(出于新译本)。

         劳碌。即“麻烦”,“辛劳”。

         各样灵巧的工作。还可以指“成功的工作”或“有益的工作”。

         嫉妒。竞争越剧烈,嫉妒就越严重。这个原理既适用于个人关系,也适用于劳动条件,商业竞争和国际问题。

         捕风。寓指世间的成功无法带来幸福的保证。

     46劳碌和游手好闲,两者都得不到真快乐。人工作的主要动机是竞争,争取财富、权力、地位,力求胜过别人,要是见他人比自己强,嫉妒随之而生,阻碍并破坏了工作的进展;工作岂非又是一场空!可见决定人能否享受工作成果的是神(三13;五18)。反之,放弃努力,完全消极(“抱着手”),结果等于“吃自己的肉”(自我毁灭)。“满了一把”是说把两只手掌掩合在一道来捧东西。意思是说,人若能有智慧做到既不贪求(6节),又不消极逃避(5节),恰到好处的“一把”,就能无争竞,无嫉妒,“享安静”;若是做过了分(“满了两把”),便会“劳碌捕风”。九710和十一110对此有更详尽的探讨。从《马太福音》十二919,可以读到基督耶稣得享安静不求“两把”的实例。

         46 第4节描述灵巧的工匠为了竞争而徒然劳碌工作。另一方面,第5节描述相反的极端——愚昧人根本不去工作,结果要“吃自己的肉”,即饿死。第6节说出应有的平衡。

         4-6 求利不知满足。

 

【传四4「我又见人为一切的劳碌和各样灵巧的工作就被邻舍嫉妒。这也是虚空,也是捕风。」

    努力的付出(劳碌)和技术的成功(灵巧的工作),时常隐藏着夺取财富、领导权、权力和地位的动机。古代世界亦有国际性的紧张、劳工问题和阶级冲突。传道者看见,在人类的活动力之下,乃是不断想胜过别人的欲望。在其他地方,智慧书的作者曾描述「嫉妒」的破坏力,它会「激怒」人,使他变得残酷(箴六34),会毁坏人的身体(箴十四30)。这是「日光之下」生命的另一幽暗面,因为由此可见人的努力在每一个阶段都会被毁坏。——《丁道尔圣经注释》

 

【传四5「愚昧人抱着手,吃自己的肉;」

  〔暂编注解〕但这一切(4)却不可成为怠惰人的借口。

         「吃自己的肉」:即「自取灭亡」。

         「抱着手」:「懒惰不工作而无聊」的意思。

         「吃自己的肉」:捱饿。

         抱着手。即“抱着双手”。原文指懒惰(见箴6:1024:33)。

         吃自己的肉。犹太解经家认为这指一个精神麻木的人坐下吃饭,只顾今生的宴乐。他们引用出16:8和赛22:13来支持这种解释。也许更合理的解释是懒惰的愚昧人将极其贫困,累及家人。

 

【传四5「愚昧人抱着手,吃自己的肉;」

    这恰与第4节相反。我们已经看过疯狂争夺权势的一幕,现在则来看完全漠然的放弃者。他的状况被分析为自食其肉──吃自己的肉。抱着手表示懒惰(参箴六10)。——《丁道尔圣经注释》

 

【传四6「满了一把,得享安静,强如满了两把,劳碌捕风。」

  〔暂编注解〕敬虔加上知足的心便是大利了(参提前6:6)。

         「把」:原指「手掌」。

         满了一把,得享安静。直译是“手中满了安静”。原文暗示杯状的手。“安静”无疑指内心的平安。该词在传6:5里是“安息”,意为幸福;在传9:17中亦为“安静”,意为温柔(见赛30:15)。

         满了两把,劳碌。积极活动,匆忙奔走,每天做大量的工作,为了得到最大的收获。但充实幸福的人生并不取决于今生物质的丰富。

 

【传四6「满了一把,得享安静,强如满了两把,劳碌捕风。」

    一把安静(译注:与和合本略有出入)是介于4节喧闹的争夺与5节逃避主义之间的中庸之道。两个把字是不同的希伯来文;第二个是指将手捧起来尽可能的多拿(参出九8)。智慧之路是要多取(满了一把),但却不要太多(满了两把),如此便会发现生命是在掌握中(一把),而非一种不能的努力(捕风)。——《丁道尔圣经注释》

 

【传四7「我又转念,见日光之下有一件虚空的事:」

  〔暂编注解〕所罗门讲到另一种生活现象——贪婪。

     712讲孤单不信神的人生活的苦况。此人既无朋友又无亲戚,虽有赀财,心里空虚,不知为谁劳苦!无伴或无后也是人生一大苦(参一13),跌倒无人扶(10节),睡觉也不暖(11节)。双拳难敌四手。人多又能团结才是力量(9 12节)。

         7-12 钱财不能为友:没有家庭的人缺乏同甘共苦的伴侣及对象,实在是苦。他终日劳碌,不为他人,不为享福,乃为钱财,但钱财不能充作伴侣,给他带来满足。人就是需要亲密的关系及互相分享的生活,叫人彼此扶持、辅助及保护。

 

【传四8「有人孤单无二,无子无兄,竟劳碌不息,眼目也不以钱财为足。他说:我劳劳碌碌,刻苦自己,不享福乐,到底是为谁呢?这也是虚空,是极重的劳苦。」

  〔暂编注解〕这个人没有家人,没有人与他分享劳碌所得的回报,他却继续积蓄钱财。

         孤单无二。孤单一人,没有朋友或亲人,也没有继承人继续他的工作。

         无子,无兄。这是令人感伤的孤独场面,使人失去了工作的动力。供养亲人是一项高尚而又令人满意的工作。为所爱的人担负责任是发展品格的有效途径。没有这样的动机,人就会以自我为中心,心中善行的泉水会干涸。

         。即“停止”,源于动词“切断”。这个孤独者不对他人负责,继续辛劳,热心攒财,而这种热心本应用在更高尚的目标上的。

         以钱财为足。他财富积攒得越多,欲望就越强烈。他贪财之心永不满足(箴27:20)。几乎不会有人以钱财为足。

         刻苦自己。(nephesh,参诗16:10注释)。这个贪婪的人从来不问为什么自己不停地工作。他因欲望而盲目,专心积攒财富,永远得不到满足。基督徒的美德乃是勤劳而神手下完全的满足(罗12:11;弗4:28;提前6:8;来13:5)。基督徒不应该懒惰(箴12:24;传10:18)。

         极重的劳苦。或“一件坏事”,“一项倒霉的任务”。

 

【传四9「两个人总比一个人好,因为二人劳碌同得美好的果效。」

  〔暂编注解〕两人同心协力往往取得不止双倍的收获。“果效”的原文常用来表示工资。可指仆人(创30:28 32 33)和士兵(结29:18 19)的酬劳,以及牲口的租金(亚8:10)。

     912 有一个能扶助(10节)、取暖(11节)和保护(12节)的伙伴和朋友,不是好得多吗?这段从旅行者的经历作出模拟,他们若结伴而行,其中一人跌倒,另一个就可以给他扶助,他们在寒冷的夜晚也能彼此取暖,而且面对敌人的时候也有更好的保护。三个朋友在一起(“三股合成的绳子”)可以结合更强的力量。

 

【传四9「两个人总比一个人好,因为二人劳碌同得美好的果效。」

    劳碌的意思非常广泛,无论是何种责任或工作,友伴都能协助,胜过困难。果效~sa{k[a{r)常指「薪资」,但有一种更一般的用法(创十五1;代下十五7;诗一二七3);在此是指经由合作而得到的成功。——《丁道尔圣经注释》

 

【传四10「若是跌倒,这人可以扶起他的同伴;若是孤身跌倒,没有别人扶起他来,这人就有祸了!」

  〔暂编注解〕跌倒。原文可指摔倒,死亡,落入他人手中,或事业上的失败。最后一个意义适用于本节,指一个人面临逆境时,他的同伴来搭救他。古代的旅程因设施落后和抢劫而充满危险。在一个人可能遇险的地方,二人同行会安全些。合作很重要,孤立则很危险。参门徒的差遣(路10:1)。共同享受事业成功的喜乐乃是最大的福气(徒13:214:27)。

 

【传四10「若是跌倒,这人可以扶起他的同伴;若是孤身跌倒,没有别人扶起他来,这人就有祸了!」

    第一个实例的背景是跌落沟渠或深坑(参创十四10;路六39;。孤单一人跌落可能会丧命,特别是在夜间。但这句谚语却不止是论身体的伤害;判断的失误,或其他类型的「跌落路旁」,同样需要别人的扶帮。希伯来文全为复数(「如果他们跌倒……」),但偶尔复数亦可「指一个不定的单数」222,因此此处的意思为「如果二人之中的一个跌倒……。」——《丁道尔圣经注释》

 

【传四11「再者,二人同睡,就都暖和;一人独睡,怎能暖和呢?」

  〔暂编注解〕当时远行的人须在野地露宿,睡在一起可以取暖。

         10节讲到了困难中的帮助和支持。这里则讲到舒适问题。所罗门想到白天酷热之后夜间的寒冷,以及百姓的贫寒。他们的被褥往往就是自己的外衣(见出22:26 27)。

 

【传四11「再者,二人同睡,就都暖和;一人独睡,怎能暖和呢?」

    这可能意指丈夫和妻子,但在以色列寒冬夜晚旅行的人(参耶三十六2230)是紧挨着睡觉的。这句谚语是提到在逆境、试炼以及忧伤中的友伴。——《丁道尔圣经注释》

 

【传四12「有人攻胜孤身一人,若有二人便能敌挡他;三股合成的绳子不容易折断。」

  〔暂编注解〕有人功胜孤身一人。这里强调帮助和保护的福气。格言“团结就是力量”表达了相同的真理。

         三股合成的绳子。三股绳子如果分开,其中的一股就很容易拉断。但如果拧在一起,绳子就难以拉断。

         有的注释家对这一节无限引申,认为是暗示三位一体。他们引用拉撒路和他的两个姐妹马利亚和马大的情谊,和基督选择三个门徒陪祂去客西马尼园的例子。这样的假设是应当避免的。

 

【传四12「有人攻胜孤身一人,若有二人便能敌挡他;三股合成的绳子不容易折断。」

    第三个实例取材自夜贼或路上的强盗。孤独的旅行者可能会被制服,人数愈多愈安全223。三股合成绳子的力量为古代的箴言,在苏美和亚喀得的经文中可以见到224。以 XX+1 列数目,在旧约中极为普遍(参传十一2;摩一3等),一般是指该对象的充足分量。225从二移转到三,可能是暗示「二」并没有特别神圣之处,同伴的数目可以扩大到更多个。哥笛斯认为,这里是指一对夫妇生子而言。在某些范畴中,进步是由独立能力的强弱来衡量,然而在这个范畴,属灵的成长却是由相互依赖的增进来评断。——《丁道尔圣经注释》

 

【传12 三股合成的绳子】这句显然是古代近东人所共知的说话。在苏美故事《吉加墨斯和活人之地》(Gilgamesh and the Land of the Living)中,二人紧张地预备和可怕的胡瓦瓦作战时,吉加墨斯如此鼓励恩基杜,指出他们能够互相保护,因此必然得胜。──《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传四13「贫穷而有智慧的少年人,胜过年老不肯纳谏的愚昧王。」

  〔暂编注解〕“少年人”在旧约中可指自青年至中年(王上十二8;十四21)。

         「不肯纳谏」:原文显示是「不肯再纳谏」。表示老王原来是愿意接纳谏言的。

         「少年人」:不是指「青少年」,而应该是指「年轻人」,此字用在十七岁的约瑟身上,也用在罗波安的四十多岁参谋身上。

         少年人。译为“青年人” 可能更好。该希伯来语词曾用来指十七岁的约瑟(创37:30)。还用于其他许多章节(王上12:8 10 14;代下10:8 10 14)。

         愚昧。即“可是愚昧”。

         纳谏。该词词根意为“建议”、“开导”、“商议”、“警告”。这个国王在年老时非常固执,自行其是,顽固地拒绝一切建议,从而给自己,他的百姓和国家带来危害。

         13~14与前面的经文相对照,这里显示作者是由「友伴的好处」想到孤立而自以为是的愚昧。

     1316人年纪大,经验丰富,受人敬重(利十九32)。但人年老若不肯虚心,智慧可能不及年幼的心。这一节讲一个王,年纪老迈,孤独无侣,过分自信,以致不听劝谏,为国人所弃,权力落入新王手中。新王出身卑微却有智慧,取得国人拥戴。可是他有一天也会老去,为人所弃,像老王一样孤独(16节)。可见只求上进而不要神也是春梦一场。

         1316 那“从监牢中出来”作王的穷小子,忘记百姓是多么的善变;他可能被另一个篡夺者取代,再一次回复贫穷。

         13-16 声誉是短暂的:在人生五光十色的奖赏中,声望确是最吸引人的。这里提到一个智慧卓越的青年,在百姓热切的拥戴下离开监狱,代替老弱无能的君王执掌王权,但他后来亦同样受人唾弃。声誉之短暂及世事之变幻亦由此可见。

 

【传四13「贫穷而有智慧的少年人,胜过年老不肯纳谏的愚昧王。」

    下一个单元与孤立(四78)和友伴(四912)的主题有关,因为13节继续强调自以为是和愈来愈孤立的愚昧。曾有许多人尝试分辨这几节的人物是指谁,但没有一种说法完全令人信服226。这种现象太普遍了。——《丁道尔圣经注释》

 

【传四14「这人是从监牢中出来作王;在他国中,生来原是贫穷的。」

  〔暂编注解〕「监牢」:有古卷作「叛乱」。

         从监牢中出来。可能寓指环境的拘束。年轻人可能克服了面前不利的条件。如果他聪明可教,就会取得人生的成功,甚至得到国家最高地位(见王上11:26-28)。

         贫穷。一个不聪明的国王如果不关心自己臣民的利益,就会被罢免,遭受大苦难,甚至丧命。

 

【传四14「这人是从监牢中出来作王;在他国中,生来原是贫穷的。」

    这一节困难的地方是在于他的含糊。解释的方法之一,是:因为他(这年轻人)已从监牢中出来228成为君王,虽然他(这年轻人)在他的(年纪较大的王)国中生来原是贫穷的(参 NASV 版)。这似乎是最可能的译法(哥笛斯和亚达斯认为如此),因为14节的贫穷人与13节的贫穷却有智慧的人为同一人;而国中所隐射的王与13节的王相同。对于这一类含混不清的句子,最好的办法似乎是使钥字保持一贯的意思229——《丁道尔圣经注释》

 

【传四15「我见日光之下一切行动的活人,都随从那第二位,就是起来代替老王的少年人。」

  〔暂编注解〕我看见。一个过渡词。

         第二位。可能指热情转向了接替被罢免者的新执政者。

 

【传四15「我见日光之下一切行动的活人,都随从那第二位,就是起来代替老王的少年人。」

    这一节可能译为:「我见日光之下一切行动的活人,都随从那第二位,就是起来代替他的少年人」(NIV 与此相似)。第二位少年人带来一些困难。有人以为是指另外一位,第二位少年,当第一位少年人老的时候,旧事又重演(巴顿尝试如此解)。另一些人认为这里太过复杂,便将第二位省略,视为抄写之误。第三种方法是将老王当作「第一位」,年轻人为「第二位」,而翻译如上,「第二位,就是……少年人」,虽然希伯来文很少如此。第一种解释使这一段过份复杂;第二种解释没有原文可资证明;第三种最令人满意。——《丁道尔圣经注释》

 

【传四16「他所治理的众人,就是他的百姓,多得无数。在他后来的人,尚且不喜悦他。这真是虚空,也是捕风。」

  〔暂编注解〕就是他的百姓。有文本为“在他们前面”,原文意为“他所领导的”(撒上1816;代下110)。

         多得无数。继续描述15节所述众人的热情。前半句“他所治理的众人”有助于该词的理解。

         不喜悦他。今日的公众的喝彩可能在明天变为公众的谴责。约瑟在埃及的经历就说明世俗之见的无常(出18)。

 

【传四16「他所治理的众人,就是他的百姓,多得无数。在他后来的人,尚且不喜悦他。这真是虚空,也是捕风。」

    百姓多得无数接下去是一个同位格的句子:「所有都在他面前」。这种表达很难懂,但金司博指出「在面前出入」,是「引导」的意思(参民廿七17)。刘普德所译:「那些跟随他的人」便是采取这种想法230。虽然这位年轻的王得到大多数人拥护,但却不长久。人是易变的,他们可以在新王莅临时挥动棕榈枝,几天之后却喊着:「钉他十字架!」——《丁道尔圣经注释》

 

【思想问题(第 4章)】

1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事情似乎是与神美好的计划互相矛盾的,试列举之。为解决这些矛盾,「传道者」指出了什么真理?参3:16-4:16; 5:8-9

2 信徒面对社会上的不公平现象,应采什么态度和行动?又应如何向世人发挥合作的力量呢?

──《串珠圣经注释》

 

暂编注解参考书目:

《启导本圣经注释》《雷氏研读本圣经注释》《串珠圣经注释》SDA圣经注释》蔡哲民《查经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