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經資料大全

 

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

 

传道书第十二章拾穗

 

【传十二1「你趁着年幼,衰败的日子尚未来到,就是你所说,我毫无喜乐的那些年日未曾临近之先,当纪念造你的主。」

  〔暂编注解〕「纪念」:这词不单指思维方面,更有行动之层面。人在未衰老之先要事奉神,否则机会难再。

         「造你的主」:原文是复数,是「尊贵的复数」,表示最高权威的尊贵。

         认识造物者是人生喜乐之源,忽略造物者,将使人生喜乐能力消失,直到年老就已经来不及过一个喜乐而有意义的人生了。

         年幼。见传11:9注释。年轻是精力最旺盛的时期。要把生命的最佳活力奉献给神,用来荣耀祂。

         衰败的日子。指衰老,与人生最有活力,最有希望的年龄相对照。衰老带来了虚弱和病患。日子是“衰败”的,因为充满悲伤和苦恼。

         毫无喜乐。原文“喜乐”是强调的。年轻人的梦想,激情和盼望消失了。生命中不再有热情。参巴西莱的经历(撒下19:34 37)。

         当纪念。该词把本章与11章,尤其是119节联系起来,但不含时间概念。

         造你的主。原文使用了动词“创造”的分词形式,与创1:1相同。指出神是宇宙的设计者和创造者。该词原文为复数,与创1:1的“神”相同(见创1:1 26 27注释)。

     17 所罗门劝勉年轻人趁年幼的时候,即年老衰败的身体赶上他们,生趣都消失之前,要记念神。

         1-8要趁着年少时为创造主而活。

 

【传十二1「你趁着年幼,衰败的日子尚未来到,就是你所说,我毫无喜乐的那些年日未曾临近之先,当纪念造你的主。」

    希伯来文「造你的主」是复数,表示最高权威的尊贵。衰败(英「evil」)这个用辞不是指道德上的恶,乃是指「沮丧」,「毁坏」。若人不趁在毫无喜乐的那些年日未曾临近之先实时响应,就可能来不及了。——《丁道尔圣经注释》

 

【传十二1~8作者用极富彩色的笔调描写人的身体的衰败。他寓意地说:“不要等到日头、光明、月亮、星宿,变为黑暗(指眼力的衰退),雨后云彩反回(指身体的病痛随年纪而增加),看守房屋的发颤(指手发抖)、有力的屈身(人老了弯腰驼背)、推磨的稀少就止息(牙齿逐渐落尽)”(十二23)。“雀鸟一叫”指老年人的声音自低沉转尖高,说话的能力(“唱歌的女子”)也衰退:听力迟钝,甚么好歌都听不到(十二4)。“吝树开花”时,粉红一片,但落花时,则转成银白,喻老人银发。蚱蜢身躯小,应可跳跃,但处冬天,严寒中,小身躯也成为重负,行动迟缓(十二5)。平生壮志早已消失(“所愿的也都废掉”)。等着归他“永远的家”,让一生长埋黄土。这些诗的语言所要说的是人终于要归到他“永远的家”(死亡,十二5);世上万事万物都如白驹过隙,瞬息即逝,没一物是永久的!

         如此诚实面对人生,可以带来无限失望,大呼存在无意义,根本没有逃生之路;但也可以唤醒陷在迷途中的人,踏上信心之途,得到造人的神本来就要我们得到的永远生命;像使徒保罗那样,能在虚空与败坏的肉体生命中,看见得赎的生命(罗八1625)。──《启导本圣经注释》

 

【传十二18 衰老的结果】一个诠释认为以下每行都是暗指生理机能:

  第2节:目光模糊、意气消沉

  第3节:两手发抖、弯腰驼背、牙齿剥落、患白内障

  第4节:丧失听力、失眠晨兴

  第5节:惊悸日深、头发变白、行动迟缓、性欲消退

  第6节:脊骨软弱、脑力减退、膀胱失控、心力衰竭

  第7节:死亡

  上述的解释一部分源自他珥根(犹太教的亚兰语诠释性意译本旧约,最早者可以上溯到主后一世纪),但这些关系都难以证实,原因是其中很多都没有其他文献的左证。例如:「金罐」不太可能是指脑子,因为初民仍未了解脑部的功用。循这诠释路线,银炼又为什么不能是指主动脉,金罐又为什么不能是指心脏呢?事实上无人能置可否,可见这路线的诠释完全是臆测。

  埃及中王国时代(主前第二千年纪初叶)《蒲他霍特普的教训》的开首包括了十二行句字形容年老的影响(眼花、耳聋、骨痛、失去记忆和判断能力),但都是明言不用暗喻。──《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传十二2「不要等到日头、光明、月亮、星宿变为黑暗,雨后云彩反回;」

  〔暂编注解〕漫长阴沈的冬天,整日满天风云,比喻晚年凄凉的景况。

         「云彩反回」:表示雨后乌云又来,指「持续不断的悲哀」。

         不要等到2-6节富有想象力的比喻,有不同的解释。许多注释者,包括犹太人和基督徒,把这一段理解为指人生日落之年体力的减弱。他们还把各个比喻解读为人体的各个部位。所罗门在这里无疑用高超的文学技巧描写了年老和死亡,尤其是1 5 7节。这段文字总的意思清楚的。就是要在年老之前“纪念”自己的创造主,并且奉献自己的生命,并追求与这样的责任感和命运观相称。当然这也是整部《传道书》的主题。

         幸亏所罗门在漫长的人生行将结束的时候,想起了自己的创造主。本书生动地描述了他忘记神,追求愚昧的人生。他回顾自己浪费了的光阴,愿意劝勉别人不要重蹈覆辙,品尝他从前追求幸福却一场空的滋味。但在解释他比喻的细节时要十分小心,因为圣经没有明确地提供这些象征词的解释。任何解释均不可避免地反映出个人的看法。以下2-6节的注释仅供参考。

         日头。这里用天色变暗象征第1节所说年老“衰败的日子”。一些注释者把它解释为视力的减退。犹太注释者甚至对细节进行诠释,认为“日头”代表前额,“光明”代表鼻子,“月亮”代表灵魂,“星宿”代表面颊。

         云彩反回。犹太注释者认为这是指视力因在困境中长期哭泣而减弱。但最好把这个词组理解为泛指年老体衰的状况。

     25作者用形像的笔法描写人年纪渐大,身体退化的情形。

         25 所罗门以诗的形式,描述人的老年就如结集的风暴(2节)、旧房子(3 4节)和老人(5节)。

         2-6比喻人衰老时的状况。

 

【传十二2「不要等到日头、光明、月亮、星宿变为黑暗,雨后云彩反回;」

         日月星变为黑暗,雨后云彩返回。——暗示年老衰退,死亡即将来临。(传十二2)。——李道生《旧约圣经问题总解(上)》

    日头、光明、月亮、星宿并不需要详细的解释。(德立兹认为这些暗示着灵性、自我省察之光、灵魂以及五种感官!)此处的概念很清楚:旧约常出现光明和黑暗的比喻,代表喜乐能力的消退。同样,云彩反回可能是指持续不断的悲哀。——《丁道尔圣经注释》

 

【传十二2~6所述各种比喻,与科学真理十分吻合,尤以诗意来分解人体各种构造的原理,如脊椎骨,脑子,肺,心脏血液循环系统等。早在三千多年以前,就由所罗门受神的启示而分析说明出来,该是多么巧妙。——李道生《旧约圣经问题总解(上)》

 

【传十二3「看守房屋的发颤,有力的屈身,推磨的稀少就止息;从窗户往外看的都昏暗,」

 

【传十二3「看守房屋的发颤,有力的屈身,推磨的稀少就止息;从窗户往外看的都昏暗,」

         看守房屋的发颤——房屋指身体。以手臂护身,表示年老手臂无力,身体不支。(传十二3;参伯四1419;赛卅八12;林后五12;彼后一1213)。

         有力的屈身——指年老两腿无力软弱。(传十二3;参创四七31;四八2)。

         推磨的稀少,响声微小——指年老牙齿脱落,语声低微。(传十二34)。

         从窗户往外看的都昏暗——指年老眼睛昏花,模糊不清。(传十二3;创廿七1;撒上四15)。——李道生《旧约圣经问题总解(上)》

 

【传十二3这幅图画刻划出年长的人某些特征。看守房屋的有保护的含意,可能是指膀臂。有力的似乎是指双腿,有些经文曾以腿形容力量(诗一四七10)。推磨的指牙齿;从窗户往外看的指眼睛。——《丁道尔圣经注释》

 

【传十二3 看守房屋的】「看守房屋的」大概是男仆,在古代近东经常是家奴,往往有相当的权柄(如:波提乏家的约瑟)。──《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暂编注解〕“看守房屋的”。即双臂或双手。“有力的屈身”。即双脚变得软弱无力。“推磨的”。即剩下的几颗牙齿。“从窗户往外看的都昏暗”。即眼睛模糊。

         「看守房屋的」是手,「有力的」是腿,「推磨的」是牙齿,「从窗户往外看的」是眼。

         「看守房屋的」:可能指「双臂」。

         「有力的」:可能指「双腿」。

         「推磨的」:指「牙齿」。

         「从窗户往外看的」:指「眼睛」。

         看守房屋的。可能泛指身体的衰老。有些犹太注释者认为是指胁腹和肋骨;还有人认为是指手和臂。

         有力的。即“有力气的人”或“有效能的人”。通常指小腿和大腿。也有人认为是指膝盖和脚,或脊椎。

         屈身。或“变为弯曲的”(见传1:157:13,用了同一个希伯来语动词)。

         推磨的。是阴性词语,指家庭妇女推磨(见出11:5;太24:41)。有些注释者认为是指牙齿(见耶25:10)。

         稀少。“推磨的”稀少,可能指老人咀嚼的牙齿稀少,无法嚼碎维持生命的食物。

         从窗户往外看的。这是阴性词语,指东方家庭中的女性,很少公开露面,往往通过自家的花格窗往外窥视(见创18:10注释;又见士5:28;撒下6:16)。

         昏暗。指女人从花格窗往外看,看不清楚(见创27:1;参申34:7)。

         3-5以大户人家人丁的衰弱,比喻年老时身体器官的朽坏。

 

【传十二3 推磨的】「推磨的」是婢女或囚犯,他们负责每日磨麦,以便制饼供应全宅。将谷粒磨成面粉用的通常是磨石,这是社会阶层最低之人的工作。

  手磨(又称鞍磨)是古时家用的基本设备之一,用两块石头制成(见:士九53的注释)。美索不达米亚的大型磨坊往往充作监狱工厂,但囚犯所用的依然是手磨。在磨坊工作的通常包括战俘、罪犯,和欠债不还的人。──《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传十二3 从窗户往外看】女子倚窗而望是个常见的题材,可见于宁鲁德、撒玛利亚、阿斯兰塔什出土的精美象牙雕刻中(后者的女子头戴埃及的假发)。文学中的女子眺望天际,是等待丈夫或儿子从战场归回(见:士五28的注释)。本节所用的象喻可能也是以此为根据。──《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传十二4「街门关闭,推磨的响声微小,雀鸟一叫,人就起来,歌唱的女子也都衰微。」

  〔暂编注解〕“街门关闭”。即不灵敏的耳朵,或由于牙齿脱落而嘴唇深陷。“雀鸟一叫,人就起来”。即难以入睡。“歌唱的女子也都衰微”。即欣赏音乐的能力减弱或听力受到削弱。

         「街门」:是耳或嘴唇。

         「雀鸟 ...... 起来」:指老年人难以熟睡,但亦可译作「雀鸟的叫声微弱」,与下句意思相同,指听觉或说话能力的衰退。

         「街门关闭」:指与外界接触减少。也可能是指「嘴唇」或「耳朵」。

         「推磨的响声微小」:可能指「听力受损」,老年人慢慢的退出日常生活与事业的圈子。

         「雀鸟一叫,人就起来」:指老年人的睡眠不深,很早就会清醒。

         「歌唱的女子也都衰微」:大概是指「歌唱的欢乐衰微」、「歌唱和欣赏音乐的能力衰退」。

         街门关闭。街门原文是双数,故表示门的两叶。犹太注释者认为这是喻指人体的毛孔,或上下唇。

         雀鸟一叫,人就起来。一般认为指老年失眠,被黎明第一声鸟叫惊醒。

         唱歌的女子。原文指发音和歌唱的器官,即声带。可能指老人嘶哑微弱的声音。

 

【传十二4「街门关闭,推磨的响声微小,雀鸟一叫,人就起来,歌唱的女子也都衰微。」

         街门关闭——指年老眼瞎耳聋,听觉不灵。(传十二4)。

         雀鸟一叫,人就起来,——指年老睡眠较少,而在雀鸟一叫就早醒起来。(传十二4)。

         歌唱的女子,也都衰微——指年老妇女失音衰弱,或指年老人无心唱歌。(传十二4)。——李道生《旧约圣经问题总解(上)》

 

【传十二4这幅大房子衰微的图画「最好从整体来看,不要花工夫去研究其个别的意象」(季德纳)。对细节的解释千变万化341,如果细节有特殊的意义,则街门意指与外界的接触减少,因为听力受损。下一句,RSV;刘普德译怍「inthat」较佳)推磨的响声微小,可能扩大了前一个意象;磨谷必然是一种常用来指欢愉的象征,指出年轻人正兴致十足的发展事业,但老年人发现自己逐渐退出日常生活的曲调。雀鸟一叫,人就起来,许多人认为是指「老年人睡眠很浅,鸟的嘁喳声也能唤醒他们」(钟斯)。——《丁道尔圣经注释》

 

【传十二4 声音】在本节关闭的门户是双扇门,因此必然是指熙熙攘攘的城门口(和合本:「街门」)。城市的喧嚷和(磨坊)工人作业的杂声都不再听到。这些声音到日暮之时都归于寂静。──《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传十二5「人怕高处,路上有惊慌;杏树开花,蚱蜢成为重担;人所愿的也都废掉,因为人归他永远的家,吊丧的在街上往来。」

  〔暂编注解〕“人怕高处”。指爬高的困难。“路上有惊慌”。即害怕走路的时候跌倒。“杏树开花”。即白发。“蚱蜢成为重担”。即弯曲的或跛的脚削弱了活动的能力。“人所愿的也都废掉”。即性无能。“永远的家”。即离世。

         「人怕 ...... 惊慌」:直接描写老人害怕高处及怯于出门的情形。

         「杏树开花」:大概是指头发变白,但亦可解作对早醒的厌恶。

         「成为重担」:或指吃力地移动自己的身体。

         「人所愿的」:原文为植物名,这里大概是代表人的食欲或性欲。

         「人怕高处,路上有惊慌」:老年人怕高处,也怕旅行。

         「杏树开花」:指头发先转灰,后来变成银白色。

         「蚱蜢成为重担」:比较可能应该翻译为「蚱蜢蹒跚而行」,意思是原先强壮跳跃的,吃力笨拙的蹒跚而行。

         「人所愿的也都废掉」:可以译为「催情果失效」,表示性欲停止。另有译为「壮阳药也无效」。「人所愿的」原来是指一种植物的名字。

         「永远的家」:指「死亡」。

         。老年人必须步步小心。他们往往怕上大路。他们的骨头松脆易碎,摔倒或遇其他事故时容易骨折,而且恢复缓慢。此外,呼吸短促和身体僵硬,使爬高变得十分困难。

         开花。杏树是巴勒斯坦最早开花的树。喻指年老的白发或秃顶。杏树开满白花可能使所罗门想起老人的白头。

         蚱蜢。可能代表琐碎小事(见民13:33;赛40:22)。老年人往往认为琐屑小事是很大的负担。

         人所愿的也都废掉。直译是“马槟榔要失效”。马槟榔据认为有催情的作用(见创30:14注释。)。译者们认为“所愿的”是“性欲”的委婉说法。

         人归。参伯20:21;路16:9节。

         吊丧的。见撒下3:31;耶22:10 18

 

【传十二5「人怕高处,路上有惊慌;杏树开花,蚱蜢成为重担;人所愿的也都废掉,因为人归他永远的家,吊丧的在街上往来。」

         人怕高处路上有惊慌,——指年老气衰,步履不稳。(传十二5)。

         杏树开花,——指年老鹤发。(传十二5;创四二38;撒上十二2)。

         蚱蜢成重担,——蚱蜢乃当时中东人的食物,指年老人食物消化不良。(传十二5;太三4)。——李道生《旧约圣经问题总解(上)》

 

【传十二5比喻在此暂停:老年人怕高处,也怕旅行。杏树开花指头发先转灰,后呈银白。蚱蜢拖曳前进指老年人吃力笨拙的走路模样。或者如果蚱蜢成为重担是正确的翻译(RSV 小字,较不可能的翻译),其思想为:最轻的重量都会成为重担。下一句,人所愿的也都废掉,七十士译本译为「草莓也无益处」(参见 RV)。这种翻译缺乏证据。草莓显然是刺激食欲的,所以重点也没有改变。——《丁道尔圣经注释》

 

【传十二5 杏树开花】杏树的白花显然代表年老的白发。杏树在公历一月底至二月初开花,是最早开花的树木,高十五至三十呎。杏花是白色微带粉红色,约需十星期结成熟杏。古代另一个形容年老的象喻是黑色山上的白色石膏。──《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传十二6「银链折断,金罐破裂,瓶子在泉旁损坏,水轮在井口破烂;」

  〔暂编注解〕用银链吊住的金瓶,只要链的任一环折断,全瓶便会跌碎。用绳子穿过滑轮将水瓶放入井中,只须滑轮中一环破烂,绳必滑落,瓶也损坏。二者都喻人生的短促与脆弱。

         “银链折断”。即失去生命的支持。“金罐破裂”。指死亡的撞击。“瓶子在泉旁损坏”。即脆弱的生命失去了。“水轮在井口破烂”。即维持生命的器官毁坏了。

         作者以荒废的家园比喻生命的完结,一切活动的终止。另一解法是以「银链」折断和「金罐」破裂比喻灵魂和身体的毁灭。

         「银炼、金罐、瓶子....」:都是以无法挽回的损坏来形容死亡。

         银链。这里的“链”指粗壮的链或索(见该词撒下17:13;王上20:32的译法)。银子寓指人所珍重的东西。这里可能指人的最大财富——生命。。把“银链”和“金罐”解释为脊椎和大脑,虽然出于文学上的考虑,并可能反映了所罗门写作时的真实思想,但缺乏明确的圣经依据(见对传12:2节的注释)。

         折断。或“被拉断”。可能指用银索悬挂的大吊灯。绳子拉断后,灯就摔碎在地上。

         瓶子。千百年来,东方女子都用瓦罐到村井打水(见创24:14 15;约4:7 28等)。这里描述瓦罐被打碎的情形(见利6:2815:12)。东方的村井通常设有木轮或木叉。每个村民都自带绳子和罐子。连续的使用和气候的影响,最终会使轮子瓦解。本节的泉或井无疑喻指生命(见诗36:9;参约4:107:37)。第5节的各个比喻都代表死亡。

 

【传十二6「银链折断,金罐破裂,瓶子在泉旁损坏,水轮在井口破烂;」

         银炼折断,——指老年人脊椎骨,弯腰屈背而无生气。(传十二6,参撒上四18)。

         金罐破裂,——金罐指老年人盛脑的颅腔,发生头脑昏痛目眩之事。(传十二6)。

         瓶子在泉旁损坏,——瓶子乃指老年人的肺腑,失去作用,(传十二6)。

         水轮在井口破烂,——水轮指老年人的心脏衰弱,血管硬化,不能循环流通等现象。(传十二6)。——李道生《旧约圣经问题总解(上)》

 

【传十二6本节再度提到在……之前,重拾第2节的线索,并回想这幅画的要点(注:和合本看不出。NIV Remember him ── before the silver…)。这些美丽的文字有一个实际的目的:「诗以取悦为始,以智慧为终」(Robert Frost)。——《丁道尔圣经注释》

 

【传十二6 银炼和金罐】本节译作「罐」的字眼亦出现于撒迦利亚书四23,描述装着七盏灯的灯盏。

  部分学者假设金罐是挂在银炼上,银炼截断金罐便会打破。这是老迈和死亡的象征。按照约瑟夫的记述,位于埃及莱昂托坡利斯(Leontopolis)的犹太庙宇有一盏挂在金炼上的金灯。──《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传十二6 瓶子在泉旁,水轮在井口】两样东西都和水井或水库有关。轮子(和合本:「水轮」)相信是指将水瓶从井中拉上来的滑轮,但这些装置当时还未广泛应用。

按照另一个解释,译作「水轮」的字(galgal),可能是指煮食用的锅子。这说法的根据是一个相似的亚喀得语字眼(gulgullu;可能并非意外地,这字又可解作「颅骨」)。──《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传十二7「尘土仍归于地,灵仍归于赐灵的 神。」

  〔暂编注解〕“尘土仍归于地”。即人的身体归回尘土(比较创三19)。“灵仍归于赐灵的神”。即人的灵归回神那里接受审判。

         重点在于各自归回原出地。

         尘土。指人的肉体(见创2:7)。

         仍归于地。人死后(见第1 5 6节)肉体腐烂并回归造他的元素,人“睡在尘埃中”(伯7:21;参传17:1620:1121:26)。复活的时候,那些目前“睡”在尘埃中的人会起死复生(见但12:2;约11:11-13 23-26;帖前4:13-17)。

         ruach,“气息”,“风”“灵”,见民5:14注释)。在《旧约》中,Ruach 译为“气息”33次,如结37:5;“风” 17次,如创8:1;“灵”76次,意即“精神”(士15:19);“胆气”(书2:11),“怒气”(士8:3),以及相关性情(赛54:6)。Ruach 25次用来表失人和动物的生命,如诗146:4;有3次表达人内心的情感,如在撒上1:15;有9次是“心思”,如结11:5节;3次是“心” (代下29:31);16次是道德品格,如结11:19节;94次是“神的灵”,如在赛63:10节。在旧约圣经中ruach共出现379次,没有一次是表示可以离开肉体而存在的智能实体。这样的想法是没有圣经教训为依据的(又见创2:735:18;民5:14;传3:19-21注释;参民5:29:6注释)。本节中文中归于神的,就是神赐给人和动物的生命(见传3:19-21注释,该处ruach 译为“气息”)。

     78人为尘土所造仍归尘土,灵为神所赐;灵脱躯壳,身体也消解(三20)。灵归给神一语暗示人死后灵仍存在,但要到新约才有更充分的启示(参提后一10)。

         作者从人身体的死亡与朽坏,证明他在本书开始说的话:地上的生命极其虚空(一2)。这是人在日头之下离开神的必然结果。可是人若能与神建立关系,回到神当日造人的情况(1节),记住那必来的赏与罚(十一9),人生决不会是虚空。

 

【传十二7「尘土仍归于地,灵仍归于赐灵的 神。」

    最后的耻辱是归回尘土。传道者再一次暗示人本质的不同层面(参三20)。地是由尘土造成的。这个字强调人类属地的根源(创二7、三19,伯十9)和肉体的软弱(诗一○三14)。归回尘土是经过与创世记二7相反的过程,成为尸体,进而继续腐烂,再也没有从神而来的气息所赋予的生命(参伯卅四1415)。——《丁道尔圣经注释》

 

【传十二8「传道者说:“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

  〔暂编注解〕作者重复本书的开首语(1:2),指出人的生老病死,对于那些活过却毫不认识人生之钥的人而言,是最大的虚空。

         虚空。见传1:2注释。

     814 本书的结语记载其主题( 8节):所罗门的教育计划(9 10节)、教训的价值(11 12节)和他结束的劝勉(13 14节)。

 

【传十二8「传道者说:“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

    衰败和死亡把传道者带回他一开头用的词汇。因为传道者是从属地范畴开始谈(一2),而死亡的现像是其中最终极的例子。他证明自己的立场之后,便停笔了。——《丁道尔圣经注释》

 

【传十二9「再者,传道者因有智能,仍将知识教训众人;又默想,又考查,又陈说许多箴言。」

  〔暂编注解〕「陈说」:原作「变直」,指细心的整理。

         「默想」:原意是「称重」,指「揣摩」、「小心评估」。

         「考查」:形容「彻底」与「勤勉」。

         「陈说」:指「有技巧的将意思依序表达」、「细心的整理」。

         「箴言」:是传道者表达的媒介,包含的文体极广,有「寓言」、「谜语」、「谐语」、「古人的俗语」、「比喻」、「格言」....目标都是为了要破除听众的漠不关心。

         传道者。见传1:1注释。

         知识。希伯来语经文从措辞的顺序上强调了“知识”。所罗门所写的范畴中,“众人”是受到教育的阶层。

         陈说。或者“作”(见王上4:32)。

     910人应像传道者一样,竭尽一切力量求真理,务求明白。作者的态度非常严肃,他所写的箴言和知识,经过严格的思想和查考,是正直且诚实的话。

         9-10作者在此表明自己是在严谨的态度下教训众人的。

 

【传十二9「再者,传道者因有智能,仍将知识教训众人;又默想,又考查,又陈说许多箴言。」

    除了……又将(和合本:再者……仍)看来,一个智慧人也可以不「教导众人」。传道者乃是抱着牧养的胸襟,并非以教导为职业。因此他所教导的知识,不只是事实的累积,而与管教、灵巧、正直紧密相连(箴一16,十二1)。其出发点是「敬畏神」(箴一7)。——《丁道尔圣经注释》

 

【传十二10「传道者专心寻求可喜悦的言语,是凭正直写的诚实话。」

  〔暂编注解〕“凭正直写的诚实话”。所罗门保证他所写的都是正直和真实的。

         末句应作「所写的是正直和诚实话」。

         「可喜悦的言语」:原意为「愉快的字」,目标是希望能深入人心。

         传道者一面用人易于接受的话来表达,但是说话的动机是「正直」而不是「哗众取宠」。这是讲道与传达信息时可以应用的方式。

         可喜悦的言语。直译是“令人愉快的言语”。作者尽量给文章披上文学的色彩,给它的写作对象看,就是那些自以为在世事上聪明的人。

         正直。他尽力采用令人喜爱的文学形式,但没有对真理产生负面影响。

 

【传十二10「传道者专心寻求可喜悦的言语,是凭正直写的诚实话。」

    本节说明传道者使命的另一些特性。第一,他知道:运用可喜悦的言语(字面意为「愉快的字」)可以深入人心,草率与欠考虑的字就无法办到。第二,他的话是凭正直写的。这两个特性互相平衡。他的话不会讨人喜悦到不正直的地步。第三,他的信息都是诚实话。第四,他的使命包括写作及教训。——《丁道尔圣经注释》

 

【传十二11「智慧人的言语好像刺棍;会中之师的言语又像钉稳的钉子,都是一个牧者所赐的。」

  〔暂编注解〕“刺棍”为赶牛的棍子。“会中之师”亦作“所收集的语录”。“钉子”可指所罗门圣殿中用的金钉,也可指钉门用的铁钉(代上二十二2;代下三9)。全句是说:传道者说的话有促起行动,并教入永远记住的作用。“牧者”可指一位王或神自己,此处指神(参诗二十三1)。

         所罗门的话语象刺激我们的“刺棍”和稳定我们的“钉子”。这里提到“一个牧者”,证实所罗门的教训是神所赐予的。

         他的话是苦口良乐。

         「刺棍」:钉有铁刺用来赶牛的木棍。

         「会中之师」:或作「集成之言论」。

         「钉子」:是牧羊人为稳固帐幕而用的。

         整节意思是:「传道者」的话语一来可挑起人的行动,二来可提供稳健的人生观。而本书的信息乃出自神(「牧者」,参诗80:1)。

         「刺棍」:大而尖用来驱赶动物的棒子。

         「会中之师」:可能是指「搜集的格言」或「集成的言论」。

         「钉子」:牧羊人为稳固帐幕而用而用的。

         第十一节的意思是「智慧人的话语一方面可以挑起人的行动,一方面可以提供稳健的人生观,并且是来自神的」。

         「牧者」:应该是指「神」。

         刺棍。用来激发行动,获得效果。受刺激可能是痛苦的,但往往能产生其他方法所达不到的效果。见来12:11

         钉稳的钉子。钉子或桩一旦钉入就很难拔出(见赛22:23)。见解一旦讲透,就会留在心中不易忘记。 “钉稳”一词通常指“种植”,寓指“建立”。

         会中之师。直译是“聚集的主”。 “会”字源于'asaph(“聚集”,见出3:1623:10;得2:7;珥2:16)。'asaph通常指人的聚集,但也可指聚集或者收集其他东西,依上下文而定。在11节中, “会中之师”与“智慧人的言语”形成诗体的 对称。为了保持意义的对称,必须把“会”理解为智能语言的“收集”,而不是人的“聚集”。“师”字通常指质量和结构的高贵。该词组可译为“智能语言的精选”;后半句可译为“一个牧人的精选集,像钉稳的钉子”。“传道者”就这样把自己的劝勉比作刺棍,促使人们遵循智慧的道路,又如钉稳的钉子,以致劝勉不会被忘记。

 

【传十二11「智慧人的言语好像刺棍;会中之师的言语又像钉稳的钉子,都是一个牧者所赐的。」

    刺棍(dorba{na^)在旧约里祇有出现在此处及撒母耳记上十三21dorba{n),大概是一种大而尖的杖用来驱赶动物的。钉子mas*m{r,其他的地方的拼法用另一组子音,masmer),从所罗门王圣殿中大的包金钉子(代下三9)到「门……及……夹子」所用的小铁钉(代上廿二3)都包括在内。

希伯来文「会中(或:搜集)之师」这个词组可能可以修正为搜集的格言RSV)。希伯来文成语「x 之师」通常意指「一个人或某件事的显著特性是 x」。此处的意思要看作者是谈人(会众)或事(搜集之物)而定。——《丁道尔圣经注释》

 

【传十二12「我儿,还有一层,你当受劝戒:著书多,没有穷尽;读书多,身体疲倦。」

  〔暂编注解〕本节亦作:“我儿,你当提防,在这之外加上的东西”,也就是在那大牧人所赐的话语之外,人所添加的东西。传道者作书之前,早已有许多他人的著作,百说杂陈,其中并不都于人有益;何况还有体力的限制。参看《以赛亚书》十九11;《使徒行传》十七28;《林后》一17和《提多书》一12等。作者不是排除阅读其他书籍的需要,而是要人懂得批判、选择地读。

         警告人不要过分沉迷于通俗的文学。

         「还有 ...... 受劝戒」:或作「你当提防在这些以外再加上的东西」。

         「还有一层」:「在此之外」。

         「我儿」:老师称呼学生的常用称谓。

         第十二节可以翻译成「我儿,你当提防在这之外(指来自大牧人的言语)的东西,写出来的书已经很多,看也看不完,何况读书多身体也会疲惫」。意义就是说:「杂书太多,看也看不完,并且读书多也会造成身体的负担」。

         受劝戒。即“警告”。

         著书多。所罗门所指的也许是那些为了荣耀作者或书中人物,而不是为了传播有用的知识而写的书籍。真正值得阅读的书是多么少啊!所罗门无疑读过他所能找到的一切“书”,也许包括当时题材广泛的迦南文献(见本书卷一124-129页;卷二37 44页;士1:11注释),和著名的埃及智慧文学(见王上4:30)。

         读书多。为了读书而读书,像所罗门那样付出毕生精力,结果证明为白费心机,脱离实际,因而是“虚空”的。学习只有为了追求超过书本自身的更高目标时,才能避免“身体疲倦”。如果人认识到一切真理的作者乃是“智慧得开端”(诗111:10),并以学习为追索神心意,好在生活上符合神造我们之旨意的手段,学习就会成为一种令人兴奋和乐事。异教作者的哲学推理与基督教的理念是毫不相干的。

 

【传十二12「我儿,还有一层,你当受劝戒:著书多,没有穷尽;读书多,身体疲倦。」

    在结语中提出警告的模式,与圣经有些书卷类似(罗十六1720;帖后三1415;提前六2021;约壹五21;启廿二1819)。在此之外(和合本译为「还有一层」),指在「一个牧者所赐」的言语之外,要留心分辨。此处所用的字汇形式带有反省的作用:「接受警告」,「告诫你自己」,是指每一个读者自己作判断、负责任。——《丁道尔圣经注释》

 

【传十二13「这些事都已听见了,总意就是敬畏 神,谨守他的诫命,这是人所当尽的本分(或作“这是众人的本分”)。」

  〔暂编注解〕作者结论的基础是人应该认识神的伟大和祂话语的价值。他用两件事来总结:一是“敬畏神”,敬畏神是智慧的根基,也是其主要内容和目标。能敬畏神才能认识祂不改变的公义和全能,可救人不陷于罪恶和自义中(七18),并能远离恶行(八12)。

         一是“谨守祂的诫命”,能认识并敬畏神,才会听祂的话,遵行祂的旨意。

         作者说:“这是人所当尽的”,也就是“人的全部”(原文的意思),是人生的充分的体现。人生决非虚空。

         “敬畏神”与“谨守他的诫命”相提并论,指出真正的敬畏是以顺服神来表明。“这是人所当尽的本分”。直译作:这就是整个人;即这就是人所要做的一切。

         敬畏神。见申4:106:2;路1:50注释;又见启14:6 7

         诫命(miswah)。见诗78:1-7。常用来表示神的训诫,肯定包括道德律。Miswah torah(“律法”,见民19:14注释)实际上是同义词。

         这是人所当尽的本分。第13节最后的“人”是指“所有的人”。“这”显然是指前面“敬畏神,遵守祂的诫命”的话。“本分”在原文中是没有的。“众人”的说法还出现在传3:135:19中。所罗门在这里认为,认识神和顺从祂智慧的要求乃是人生之最高宗旨。保罗在徒17:24-31和罗1:20-23中阐述了同样的真理(见雅2:10-12)。

         人的本分和命运就是顺从神。他这样做就能得到最高的幸福。无论他的命运如何,无论身处逆境还是顺境,他的本分就是凭着爱心顺从自己的创造主。

         13-14 面对着虚空的人生,作者的结论不是劝人绝望,而是勉励读者敬畏神,因为人的生命是出于神,祂有权过问和审判。人生的虚空是要叫人归向神,按着祂的心意去享受和使用这短暂的一生。

 

【传十二13「这些事都已听见了,总意就是敬畏 神,谨守他的诫命,这是人所当尽的本分(或作“这是众人的本分”)。」

    传道者的信息最后以两点作为总结,即神的伟大和神的话。希伯来文特别强调命令这两个字。敬畏神就是真知道神的能力和公义永不改变(三14),这种态度能领我们脱离邪恶和自义(七18),对罪恨恶(五67,八1213)。如果「敬畏神是智慧的开端」(诗一一一10;箴一7,九10),它也是智慧的终结(和合本:总意),信徒的一切进步皆不能离开它。新约也是如此见证(参林后七1353——《丁道尔圣经注释》

 

【传十二14「因为人所作的事,连一切隐藏的事,无论是善是恶, 神都必审问。」

  〔暂编注解〕传道者谆谆训诲,最后仍要人注意他已在书中不断提醒读者的话:人所作的,无论善恶,神必审问。但加多了一行字:“连一切隐藏的事”都会带到神前,听祂审问,无可逃避。这也是基督所提的警告(太十二3637)。看《罗马书》二16

         神并没有教人怎样理解生命中一切令人费解的虚空,却指示人去享受生命,看为祂的恩赐(二24),要善用每一个机会(九10),并且以敬畏神的态度来生活(一二13),同时知道将来会有审判(一二14)。所罗门学会了与生命中的矛盾共存,他对生命并且对神都保持正确的态度。

         。即“行为”。言语和行为都要受到审判(太12:36 37)。但是神还有更高的要求:在意念上也要顺从(见林后10:5;见太5:22 28注释等)。

         一切隐藏的事。人可能想对同胞隐瞒自己的言行,但是“万物在那与我们有关系的主眼前,都是赤露敞开的”(来4:13)。连我们的心思意念都要受神的监察(撒上16:7;诗7:9;耶17:10;参徒1:24;来4:12)。神了解我们内心的动机;祂知道有多少真光透入我们心灵的黑暗之中。祂要我们对每一线真光负责(见罗2:16;林前4:5)。在最后交账的大日,那些遵行神旨意的人将进入天国(太77:21-27)。自称效忠神,但又不顺从神出于智慧和慈爱所赐予我们任何要求的人,实际上就是否定了自己的表白(见约15:10;约壹2:3-6)。若无行为,就是拜祂也是枉然(见可7:7-9),因为在那个大日,要“照各人的行为”报应各人(太16:27;参启22:12)。

 

【传十二14「因为人所作的事,连一切隐藏的事,无论是善是恶, 神都必审问。」

    最后一个提醒再度重复先前的教训(三17,十一9)新加入的警告是:连「隐藏的事」也在神的审判之下。律法所斥责(利四13)和诗人所承认(诗九十8)的「隐藏的事」,都不能逃过神的审判(参林前四5)。传道者的神集恩典(二2425,三1213,九79)与审判于一身;祂提供信心生活,同时也警告审判将临,让世人欢畅(十一9),但也让他们记念(十二1)并敬畏(十二13)!——《丁道尔圣经注释》

 

【思想问题(第12章)】

1 试从本章中找出智慧人与愚昧人的分别?人如何才可得着真智慧?得真智慧有什么益处呢?

2 传道书的开始与结束均说「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1:2; 12:8)查毕全书,你认为「传道者」的人生观是否消极灰暗?本章的主要信息是什么?见12:13-14。整卷书如何影响你的人生观和态度呢?

──《串珠圣经注释》

 

暂编注解参考书目:

《启导本圣经注释》《雷氏研读本圣经注释》《串珠圣经注释》SDA圣经注释》蔡哲民《查经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