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道書第三章例證與靈感集錦
【傳三1~9很花錢的死】
幾個月前出版了一本名叫「很花錢的死」的書,結果引起了一番十分激烈的爭辯。那本書認為在葬禮的儀式上大事鋪張的做法值得商榷,書中指出,為親人的葬禮花大筆的錢是不智而且是不必要的事。承擔殯葬者則基於情感的理由,支持在葬禮不怕破費的做法。我發現這個主題倒是真的值得加以說明,要好好的向大眾公開出來,免得使那些為失去親人而陷於悲傷中的人,背負不必要的金錢上的重擔。其實,在基督教界,買豪華的棺木和葬禮的鋪張是多餘的。這一切的做法都是從異教徒傳來的。在耶穌的時代,親人亡故都是用清潔的布包紮起來,小心地安置在特別預備的墳墓裡。他們這樣做,是尊重親人的遺體,至於在埋葬的事上花錢擺排場,一擲數萬金,那純粹是一種浪費。特別我們以為像這些錢應該用於救濟、傳福音、差派宣教師到各地做搶救靈魂的工作上。基督教都瞭解:我們這必朽的身體,不過是暫時借給我們使用而已,有一天,它必須躺在墳墓裡,等候復活。你大概記得上帝說過:「你是塵土,將來也要鮭魚塵土」。當然,你是期望那未來的新的居所,而非戀棧這必朽的身體。——M.R.D.——梁敏夫譯輯《清晨露滴》
【傳三11】「祂將永生安置在世人心裡。」
傳道者已經體驗生存的極端與選擇,最後的結論以為一切無法將就,最好什麼都不作。但是有一個更深的思想值得考慮。人既比周圍的變遷更為重要,因為他有永生安置在心裡,所以生命在不同的環境,好似大機器的輪子轉動時,每個齒輪好似有不同的方向,但是結果還是向著前面行動。我們比環境大,比變遷大,也比事物大。我們有容量,容納永生與無限。貝谷怎樣為思念海洋而歎息,我們的心雖然有時好似不那麼明顯,也渴望永生的神。基督說,狐狸有洞,天上的飛鳥有窩,而人子連枕頭的地方也沒有。這是有另外的含義。人沒有神,無論怎樣,都無法安息。
神照祂自己的形象造人,我們有那麼大的根源,也在心靈中有這樣容量,能渴望、思想、並且享受無線無量的屬神的事。在自然與恩典的每種需求,都會予祂相當的滿足。
讓我們到祂面前,祂有永生的道。祂自己是生命的糧能持久到永生。凡到祂面前的必定不餓,信祂的永遠不渴。
到主面前,就結束我們的探索,惟有在你裡面,才可以找到生命完全的福分,以及不朽的安息!──邁爾《珍貴的片刻》
從古到現在,不少人尋求長生不老。在別的事上似乎聰明的人,在這事上卻容易受騙。我們可以說,那是愚昧的尋求不可能的事;也可以說,是尋求已經有的東西。因為神在造人的時候,已經把“永遠”安置在人的心裏:“人”的存有是永遠的;當時間過去,要進入永遠。人在時間中生活;人是為永遠而有的。在永遠中的生命怎樣,要看今世怎樣生活。
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務都有定時。…
神造萬物,各按其時成為美好,又將永生安置在世人心裏。然而神從始至終的作為,人不能參透。(傳三:1
11)
從創造的開始,“耶和華神將那人安置在伊甸園裏,使他修理看守”(創二:15)。顯明神最初的旨意,就是要人工作。但“汗流滿面,才得餬口”(創三:19)的情形,是人犯罪後的結果。所以工作不是神的咒詛,流汗痛苦才是咒詛。
犯罪後的人,裏面的私欲,使他勞碌掙扎,失去了內心的平安和喜樂,不接受神對萬務的定時,就是神的旨意。其實神所定的旨意,是永存的。因為神是完全的;既然是完全的,就沒有長進的可能,也沒有改變的可能。
“神造萬物,各按其時成為美好”,是神照著祂隱藏的旨意,有既定的安排:個人的由生至死,到人類歷史那最後的一頁,和平的君王基督耶穌再臨,建立永久秩序。(傳三:2-8)那麼,人的責任是甚麼呢?人不是要去尋出那“不能參透”的隱秘(申二九:29),而是要“終身喜樂行善”,就是照祂明顯的旨意而生活,在祂的道中喜樂。人不需要去追尋那不可知的時候日期,也不可盲從假師傅的妄解預言;要忠心自己的本分。
不過,要記得:神保留最後審判的主權,“我們眾人,必要在基督台前顯露出來,叫各人按著本身所行的,或善或惡受報。”(林後五:10)神因為基督“是人子,就賜給祂行審判的權柄…行善的復活得生,作惡的復活定罪”(約五:27
29)。不是照人所知道的,不是照人所聽到的,也不是照人所說所傳講的,而是照人所行的。人在世的言行錄,只大人物才有,多數不全是事實;但在主那裏,有每個人的案卷,到時必要“再尋回”(傳三:15;啟二○:11-15),按卷公義審判。誰能在祂的面前站得住呢?必須信耶穌作救主,名字記在生命冊上。──
于中旻《傳道書箋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