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赛亚书第十八章拾穗
【赛十八1】「唉!古实河外翅膀刷刷响声之地,」
〔暂编注解〕古实在这里是指埃及。古实河即尼罗河。“翅膀刷刷响声”是描写在尼罗河上昆虫多的情形。主前714年,古实人在埃及地建立了一个古实王朝,为埃及第25王朝。这个王朝与亚述敌对。
“翅膀刷刷响声”。大概指那地区的昆虫。“古实”。今天埃及南部的苏丹。
「古实」:即衣索匹亚的古名,古实河是尼罗河上游的主要水源。
「翅膀刷刷响声之地」:指蚊蝇滋生的地方;或是形容当地船只靠在一起穿过急流时彼此撞击的声音(埃及主要的交通要道是尼罗河及其支流)。
翅膀刷刷响声之地: 古实位于尼罗河上流
许多昆虫在此栖息。尤其苍蝇很多
因有很多适于苍蝇栖息的湖水和沼泽。以赛亚充分利用地域的特殊性
强调所传达的信息。藉此地区的地理特征
暗示为防御亚述入侵
被招集的军兵震耳欲聋的喊声。
翅膀刷刷响声之地。或“有翼的蟋蟀之地”。原文silsal(“蟋蟀”)在申28:42中译为“蝗虫”;在撒下6:5中译为“锣”;诗150:5中译为“钹”。这里是指古实(见创10:6注释)。翼轮是埃及常用的一种标志。本章和下一章里把古实与埃及并列。第二十五王朝统治埃及全地的时间大约是公元前715年到663年。当时的埃及国王是“古实”(其实是努比亚)血统的。公元前690年到664年在位的国王是特哈加(王下19:9)。西拿基立将遭遇他插手犹大的事务。当“古实”人从现在的苏丹把他们的统治扩展到整个埃及,威胁正在入侵犹大的亚述军队时,以色列人中惯于信赖兵马,而不信赖神的人就转而向古实求助。神想让祂的子民认识到他们的真正保障是在祂身上,而不在埃及的兵力。总之,埃及人只是人而已,况且他们是恶人。现在是轮到向他们宣布灾祸的时候了。所以最好还是依靠全能者的翅膀(诗17:8;57:1;91:4),而不是埃及刷刷响的翅膀。埃及在表面上很强大,但一旦神向她宣布灾祸(见赛19:1注释),她的力量就消失了。
1-7 预言神必将亚述击败:当时埃及欲与犹大结盟(参30及31章),先知对此极表反对,特向埃及的使者宣告神掌管历史,到了时候,神会直接干预邦国的兴衰,使亚述败落,叫埃及认识祂。
18:1~7对古实的预言。以赛亚对列邦的第六个预言
对象是古实
内容为古实将要向犹大进贡。之前
对外邦的预言主要是咒诅、责备、审判
对古实的预言则很独特
是劝勉性的
他们看到神对犹大的惊人拯救行动
应当有所领悟。先知的视野从犹大的周边国家扩展到非洲。古实(埃提阿伯)位于犹大南部
B.C.20世纪建国
于埃及第24代王朝末期(B.C.715)占领埃及全城
建立第二十五代王朝。以赛亚向古实宣告此预言(约B.C.721-701)的国际形势:当时,犹大臭名远扬的恶君亚哈斯已死
希西家继位
果断地进行了改革(王下16:1-18:8);亚述的西拿基立已征服撒玛利亚(北国以色列)与亚兰(大马色)
继第一次入侵犹大(王下18:14-16)后
试图第二次入侵(王下18:19以下)。当时统治埃及全城的古实(埃提阿伯)
清楚知道若犹大被灭
下一个遭殃的就是自己
犹大在亚述与古实之间起着缓冲作用。在这种情势下
古实不得不召集军队。不仅在国内召兵买马
也派使者到周边国家寻求援助。以赛亚就在风云变幻之际发出预言
须臾神便会出人预料地击败亚述军队(B.C.701
王下19:35-37)。古实看到自己并未因战争遭损
就会大有所悟
献礼物给有神帮助的犹大。此预言果真成就(代下32:23)。此预言与8章预言一脉相通。
18:1-20:6
向古实和埃及所发的预言:当时古实王朝统治埃及,先知对古实的预言其实就是针对埃及。先知在: 18章用同情的口吻劝喻埃及在亚述的威胁下要倚靠耶和华; 19章预言耶和华要审判及怜恤埃及; 20章预言埃及因倚靠盟邦势力而覆亡,并以此警惕犹大。
主前七一四至七一一年间,亚述的势力逐渐南伸,南方国家纷纷寻求结盟以求自保,本段信息大概就是针对这局势而发的。
【赛十八1 翅膀刷刷响声之地】这有可能指蔓延于尼罗河谷的成群昆虫(申二十八42使用了类似的希伯来字)。不过,这里的脉络是水道上的「使者」,因此,这句话更有可能指在尼罗河上快速来来去去,用蒲草搭建的船。──《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赛十八1 古实河】古实在旧约里可以代表不同的地方,但最常见的是称之为「衣索匹亚」的地带,不过这会误导人,因为古实所指并非现代的衣索匹亚(阿比西尼亚),而是埃及南方的尼罗河沿岸,也就是古时的努比亚(位于现代的苏丹)。埃及与努比亚在古时的分界通常在于第一或第二尼罗河险滩,努比亚扩张不可能会超过位于喀土木的第六险滩。主前七三○至七一五年间是这个地区的繁盛期。第三中期、第二十五王朝由衣索匹亚国王皮安齐亚与其后继人沙巴卡开始,在古实王国范围内执政了一段时间后,开始掌控埃及,在他们的政权下统一。这需要与据有三角洲地带的埃及本土国王争战,抵御西方利比亚的威胁,以及与东边日渐扩张的亚述帝国签署共同防卫条约。──《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赛十八1古实河外翅膀刷刷响声之地为何地方?】
答:古实--黑之意,原为挪亚之孙含的儿子古实后裔所居之地,非洲东部仍称埃提阿伯(徒八27)。本章所提的是古实,在当时即指南埃及,其王甚强,曾统治整个埃及。所谓响声之地,就是包含吕彼亚(意窘迫,位非洲北部,在埃及西边,但十一43,徒二10),和埃提阿伯之地区,因其遍地苍蝇萎生,发出嗡嗡不绝的声响,是一大特色,所以先知以赛亚描写其为刷刷响声之地,来形容当地人口的拥挤与混杂的情况。―― 李道生《旧约圣经问题总解》
【赛十八2】「差遣使者在水面上,坐蒲草船过海。先知说:“你们快行的使者,要到高大光滑的民那里去。自从开国以来,那民极其可畏,是分地界践踏人的,他们的地有江河分开。”」
〔暂编注解〕“使者”:指埃及使者。这些使者四出寻求盟友,共同对抗亚述(30~31章;耶三十七7~11)。“高大光滑的民”:可能是指与亚述对敌的玛代人。“蒲草船”:是航行在尼罗河上一种快船。
“蒲草船”。婴孩摩西曾被放在小型的蒲草船内。参看出埃及记二章3节的脚注。“高大光滑”。古实人的外貌(另参7节)。约在主前714年于埃及奠立的古实人王朝实行反亚述的政策,与希西家的政策相似。以赛亚警告以色列人不要加入任何古实人的联盟。
「蒲草船」:埃及因缺乏木材,船只用蒲草做成。
「你们快行的使者」:原文为「去吧,你们快行的使者」,意思是将使者遣返原地。
「高大光滑的民」:形容古实人身裁高大,皮肤光滑。
「是分地界践踏人的」:形容国势之人。
「他们的地有江河分开」:指埃及地有尼罗河及支流滋润。
本节译文稍有偏颇
应译为“你们这些从拥有诸多河流之国古实派来的使者啊
无须再劳苦
可以回到你们的国家
就是那因强大使其他国家惧怕的国度”。以赛亚高瞻远瞩
预知将要发生的事
对古实的使者说出此番话。
差遣使者。这些使者可能奉命去邀请犹大与埃及人结盟对付亚述。
水面。可能指尼罗河。像尼罗河和幼发拉底河这样的大河似乎都用这种语气来表达(见赛19:5;赛21:1;鸿3:8),如现代的阿拉伯语一样。在尼罗河上,过去行驶的是用纸草芦苇编织扎紧的船。
你们快行的使者。本节的剩下部分原文不清,有好几种译法。以赛亚似乎在劝告或埃及,派使者到犹大去,就是到一个饱经战争蹂躏的国家去。亚述的入侵已摧残了这个国家,就像洪水淹没了她(见赛8:7
8),使她遭受破坏和践踏。埃及人与犹大结盟是将白费心思,一无所获,况且埃及也帮不了犹大。
【赛十八2 蒲草船上的使者】这段期间的外交活动也一定很频繁,不过究竟是谁派出使者,以及派到哪里,都是问号。从衣索匹亚王朝急于控制整个下埃及与三角洲地带来看,他们很可能是打发使者到亚述,寻求军援,或至少承认他们统治埃及的合法地位(见十九23~25,埃及与亚述关系良好的异象)。在尼罗河上使用蒲草船,而非贵族或军队采用的大型三桅帆船,有可能是暗地里行动。这种轻型的筏用蒲草作成,很容易在尼罗河的水流上航行,躲过危险或是人口众多的区域。──《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赛十八2 高大光滑】衣索匹亚派外交先遣代表到亚述,不可能全程搭蒲草船。这种轻筏只能用在尼罗河。亚述人既不高大,也不光滑(亚述浮雕上都是短小、蓄胡的人),所以使者可能也到自己同胞中间,鼓吹他们为统一埃及努力。希罗多德描绘衣索匹亚人是最高的非洲民族,与此处的揣测吻合。──《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赛十八2 极其可畏】新国际本将这个字词译为「奇异的言语」,不过这里的希伯来文是重复型的形容词(qaw-qaw),意思是「强大」。这是个拟声字,可能是模拟行军的节奏,以及大军发出的纷杂声响引起的恐慌。──《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赛十八2 地有江河分开】这是美索不达米亚「两河流域(底格里斯与幼发拉底河)地区」的传神形容。但是衣索匹亚法老沙巴卡的使者,至少一开始是被派到埃及全地,所以这里的「江河」很可能就是指尼罗河的支流与人工水道。──《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赛十八3】「世上一切的居民和地上所住的人哪,山上竖立大旗的时候,你们要看;吹角的时候,你们要听。」
〔暂编注解〕先知呼吁众民等待神向他们的仇敌(亚述)施以报复的讯号。
「山上竖立大旗」:见5:26注。
全体世人都要明白是神控制着地上的事务(见但4:17
37注释),决定各国的命运。在比喻中,祂在地球的山顶上举起大旗(见赛5:26),指示各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作。
【赛十八4】「耶和华对我这样说:“我要安静,在我的居所观看,如同日光中的清热,又如露水的云雾在收割的热天。”」
〔暂编注解〕神俟机审判亚述,犹如夏天收割前助长谷物成熟的热气和露水。
第4节生动地描绘了神在各国中间安静而不慌不忙地实施祂的旨意。祂洞悉一切,控制一切,镇定地降下惩罚或福气,按照祂的无穷的智慧和公义对待全人类。祂是无所不知的;任何惩罚都经过祂的许可。当庄稼成熟可以收割的时候,祂就派遣祂的收割者去完成他们的使命。
【赛十八5】「收割之先,花开已谢,花也成了将熟的葡萄;他必用镰刀削去嫩枝,又砍掉蔓延的枝条,」
〔暂编注解〕葡萄将熟之际便遭砍伐,同样,亚述在国势进人颠峰之际,遭神击打而突然衰落。
花也成了将熟的葡萄: 比喻亚述帝国属世的成就与骄傲已达到极点。
以赛亚继续描述神圣收割者的工作(见太13:39;启14:14-20)。地球是一个广阔的园地。当神凭着祂的无穷智慧看见一个民族应该毁灭的时候,就派祂的收割者去把它砍掉(见但4:13-15;5:25-31)。
【赛十八5 收成葡萄的意象】聪明的农夫知道一年当中什么时候该施肥修葺,以期达到最高收成果效。葡萄在五月开花,果实在八月开始成熟。有两种修剪葡萄的方法:(1)根据基色历法,在秋天葡萄藤休眠期前,先把年前生产不丰的枝子除掉;(2)待葡萄冒出,多余的叶子与卷须也会被剪除,好让葡萄结得更多、熟得更快。雅巍同样也在等候适当时机来临,开始修剪地上万邦。──《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赛十八6】「都要撇给山间的鸷鸟和地上的野兽。夏天鸷鸟要宿在其上,冬天野兽都卧在其中。」
〔暂编注解〕亚述下场悲惨,沦为鸟兽冬夏的食物(和合本的翻译则指亚述成为鸟兽冬夏的住处)。
当神完成了祂的工作,使一个民族受到祂的管教时,它就像树枝被砍下,无情地被驱散,抛给地上的野兽和空中的飞鸟。
【赛十八6 藉动物审判】葡萄树剪下的枝叶常常用来当柴火(结十五2~4),但是这里却留给鸟类与其他动物作食物或筑巢材料。剪下来的枝叶就像分散的列国一样,只是些零散的枝干,间或有些用处,但是对雅巍与犹大不能构成威胁。──《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赛十八7】「到那时,这高大光滑的民,就是从开国以来极其可畏、分地界践踏人的,他们的地有江河分开,他们必将礼物奉给万军之耶和华,就是奉到锡安山,耶和华安置他名的地方。」
〔暂编注解〕这里是预言在弥撒亚时代埃及人会来锡安朝拜耶和华。
到了千禧年,古实人会归向耶和华(亚一四16)。这“民”本身就是被奉上的“礼物”。
古实看见神大能的作为,便来到锡安献上贡物。
就是……锡安山
耶和华安置他名的地方: 外邦百姓带着礼物来朝见神。指古实人向犹大进贡的历史事实
也象征永恒天国的胜利
世上的人将来到义人永远的聚会——真正的教会加入敬拜。
把一个民族的毁灭,描绘成献给神的"礼物。战争会带来痛苦,荒芜和灾祸。犹大民族将受到打击,驱散和践踏,但最终将成为一个承认神并事奉祂的新国家。
【暂编注解数据源】
《启导本圣经注释》․《雷氏研读本》․《串珠圣经注释》․《圣经精读本──箴言注解》․《SDA圣经注释》․